被诸葛亮骂死的是谁 ?

作者&投稿:卢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真正被诸葛亮骂死的人,不是演义中的王朗,而是历史中的谁?~

随着了解《三国志》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都知道历史上诸葛亮并没有骂死王朗,那么历史上真正被诸葛亮骂死的人是谁,答案是在历史上诸葛亮没有骂死过任何一个人。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骂死王朗,羞死曹真,气死周瑜,可以说是口若悬河,舌如利刃,不用一兵一卒就能置对方于死地的厉害角色,特别是小说中间部分,诸葛亮上识天文,下知地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甚至能够呼风唤雨未卜先知,很多展现诸葛亮才能和智慧的片段都脍炙人口,比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等,所以鲁迅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王朗和他的儿子王肃都是三国时期的经学大师,王朗的性格严谨而又慷慨,乐善好施,言论喜欢引经据典,他和诸葛亮之间没有什么瓜葛,唯一把他和诸葛亮记录在一起的地方在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当时诸葛亮出兵遭到朝中一些人的非议,诸葛亮驳斥这些观点时用到过王朗的例子,他在表中说到“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意思就是刘繇王朗这些人张口就引用圣人的话,蛊惑人心,排斥战争,导致孙策越来越强大,最终大败王朗和刘繇,夺取了江东六郡。
孙策脱离袁术平定江东时,王朗担任会稽太守,王朗部下的功曹虞翻认为打不过孙策,不如弃城而逃,但是王朗要与城池共存亡,结果被孙策打败,会稽落入孙策之手,孙策还数落了王朗一番,如果说历史上真的有骂王朗这件事,也勉强可以算做孙策骂王朗,因为王朗是当时的名士,孙策也没敢加害他,王朗最终逃到了北方,被曹操重用,成为曹魏政权的重臣。

诸葛亮引用王朗这些言论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对王朗也是出于批判态度的,觉得他引经据典,惑乱人心,贻误战机,坐等敌方强大,诸葛亮用王朗的例子意在驳斥朝中那些反对北伐的人,而这段话其实就是小说描写诸葛亮骂王朗的原始脚本。王朗死于公元228年,也就是诸葛亮首次北伐那一年,作为一个主管司法的文官,王朗并没有到前线去,更没有被诸葛亮骂死,而是病死于家中,后世对王朗的评价也大都是正面评论,曹丕曾评价他为一代伟人,曹植说他英辩博通,王沈说他高才博雅,慷慨节俭,陈寿说他文博富赡,一时之俊伟。

祁山,两军阵前。
蜀汉大军旌旗蔽日,气势如虹。主帅诸葛亮居中而立,轻摇羽扇,冷笑着看着已逾古稀之龄的魏军王朗。
只见那王朗苍颜皓首,一马当前,鼓动起三寸之舌,竟意图劝诸葛亮投降魏国。
谁料诸葛亮听完王朗的一番言辞后,随即施展起当年舌战群儒的口才,不仅把王朗批得体无完肤,还顺便扒了王朗二度为臣毫无气节的黑历史。
这番操作将王朗气得七窍生烟,当场死于马下,这正是《三国演义》中《武乡侯骂死王朗》的精彩故事。



《骂王朗》的故事虽然精彩,但这则故事的可信度如何呢?答案是几乎没有。
一、骂死王朗据《三国志》记载,蜀建兴六年春,也就是公元228年的春天,诸葛亮兵出祁山,北伐中原,与魏军短兵相接,《三国演义》中描写的收复姜维,骂死王朗,都是发生在这期间的事情。
按理说,两国交战的大事,必将记录在史书上,可翻遍了《三国志》等记录这一时期的史书,却没有一本史料提及诸葛亮骂死王朗之事。
与此同时,《三国志·明帝纪》中却留下了同年4月,曹睿在洛阳对出征的将士们封赏的记录。
这就是说,公元228年的4月,魏蜀之战便结束了。
如果王朗真的如《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那么他应该在228年的春天已被诸葛亮骂死才合理。
然而,《三国志·魏书》里却记录了王朗的去世时间是228年11月,此时蜀军已于街亭大败后退兵了。



因此,王朗之死,绝不是因为诸葛亮的一顿痛骂。
那么,既然诸葛亮骂死王朗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罗贯中又为何要抹黑王朗是被骂死的呢?
这是因为王朗是曹魏时期的重臣,一度高居司徒之位,封兰陵侯,而且他的孙女还找了个好夫婿,名叫司马昭,又生了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
由此看来,王朗可谓是曹魏权贵阶层的代表人物。
而《三国演义》的主旨是尊刘贬曹。王朗作为曹魏一方的代表人物,自然被牢牢地打上了反派的标签,成为了文学作品中黑化的人物。
二、治理有方《三国演义》中,王朗作为反派人物的戏份并不多,不过,历史上真实的王朗却留下了足以铭记于史书的傲人成就。



据《魏略》记载,东汉末年,王朗担任会稽太守。
在任期间,王朗爱护百姓,勤于政务,将会稽治理的井井有条,深受人们的拥戴。
有意思的事,王朗发现当地人民在拜祭秦始皇,雕刻了秦始皇的像和夏禹一起供奉在同一个庙中。
但王朗认为秦始皇的功绩不配享有这些拜祭,于是他取缔了这些行为。
三、为官清正建安三年,即公元198年,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招王朗入朝为官。王朝奉诏进入中央机关后,主管司法。



在他任职期间,正是东汉与曹魏政权交替的社会动荡时期,因此有人以“乱世需用重典”为由,劝王朗严刑峻法,恢复肉刑。
可王朗却主张仁义,坚持不恢复肉刑,还主张宽容对待犯人,如果犯人的罪状有疑点就要从轻发落。
在王朗“疑罪从轻”的政策下,魏国社会少了杀戮之气,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得到了极大的缓和。
曹丕继位后,王朗改任司空,王朗成为了曹丕的一面“镜子”。
每当曹丕游玩打猎或是生活奢靡之时,王朗总会直言进谏,曹丕及时更正自己行为的不妥之处。



等到曹睿登基后,王朗依然不改谏臣本色。
曹睿曾想营造一座华美的宫殿,王朗知道后,立刻多次上奏反对,并且告诉曹睿此时天下未定,作为君王应该爱惜民力,增强国力,以图统一大业。
除了规劝君王,王朗还是一位优秀的经学大师。他曾写过一本《周易传》,后来成为了魏国学习《易》学的官方指定教材。
除此之外,王朗还著有《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作品,就连他的儿子王肃,也在他的影响下成为了一位遍注群经的著名经学家。
由于王朗父子注解中的思想独具一格,后世之人便将他们的思想称为“王学”,在晋朝一度压倒了另一大学派“郑学”,王朗的学界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纵观三国时代,像王朗这样为官则造福一方,治学则流传百代的又有几人。这位《三国演义》中被虚构骂死的王司徒,无疑是乱世银河中一颗璀璨的星。

被诸葛亮骂死的是王朗。

曹魏与蜀汉对垒,两军相迎,列阵势于祁山之前。孔明举目见魏阵前三个麾盖,旗上大书姓名:中央白髯老者,乃军师司徒王朗。

王朗对孔明说:“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孔明曰:“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王朗首先说出一大套理论,甚至劝诸葛亮“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

诸葛亮听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世;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汝既为馅谀之人,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后人有诗赞孔明曰: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扩展资料:

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拜郎中,任菑丘县长。中平二年(185年),杨赐逝世,王朗因而弃官为杨赐服丧。服丧期满后,获举孝廉、受官府征辟,他都不应命。乃后才被徐州刺史陶谦举为茂才。

初平四年(193年),汉献帝被李傕、郭汜控制,王朗时任徐州治中从事,与徐州别驾赵昱建议陶谦遣使向献帝进贡,以表示对汉室的支持。陶谦听从,并命赵昱带奏章至长安。献帝接到奏章后,颇感赞赏,并升陶谦为徐州牧、安东将军,王朗也被任命为会稽太守。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魏文帝)继任魏王后,王朗迁任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王朗曾进言,劝曹丕减轻刑狱,转以扶助幼弱,帮助人民休养生息。

同年,曹丕受献帝禅让称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进封王朗为乐平乡侯。曹丕时常出外游猎,有时到半夜才回宫。王朗于是上疏劝谏,曹丕于是不再半夜回宫。

王朗博学多闻,校注儒家经典,很有名气。正始六年(246年)12月,魏国朝廷以王朗所作的《周易传》作为学习《易》学的人必须考核的内容。

参考资料:王朗-百度百科



王朗

详情: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王朗以会稽太守的身份初次登场。在孙策打败吴郡的严白虎之后节节进逼,基于唇亡齿寒的原因,力排众议接纳了逃亡的严白虎,但遭到虞翻的反对。之后派遣大将周昕与孙策作战失败,自知不敌孙策而向中原逃亡。

逃亡至中原后,受到曹操的赏识在朝中任职。在此之后则成为极力帮助曹操夺权的得力助手,与华歆等人联手,使曹操得以晋升至魏公、魏王的位子。曹操死后则威逼汉献帝禅让帝位与曹丕,成为魏国建立的一大功臣。

诸葛亮北伐时,王朗不顾已七十六岁高龄,与大都督曹真等人于祁山迎战诸葛亮。在阵前与诸葛亮挑起舌战,然而被诸葛亮的言词所驳倒,一时气愤而自马背上摔落而死。被称为“武乡侯骂死王朗”。

扩展资料

王朗成就

王朗博学多闻,校注儒家经典,很有名气。正始六年(246年)12月,魏国朝廷以王朗所作的《周易传》作为学习《易》学的人必须考核的内容。

后世把他注解里的思想称为“王学”。王朗子王肃便是”王学“的代表人物。王肃所注《尚书》、《诗》、《论语》、《左传》等,在晋代列于学官,立有博士。今失传。因王肃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外祖,故借朝廷支持而盛行,一度压倒“郑学”,”王学“在东晋后逐渐衰亡。

王朗有文集三十卷,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全三国文》还收录有《冬腊不得朝表》、《论乐舞表》、《上求正贷民表》、《谏行役夜表》、《答文帝表》、《劝育民省刑疏》、《谏文帝游猎疏》、《谏东征疏》、《谏明帝营修宫室疏》、《屡失皇子上疏》、《上请叙主簿张登》、《上刘纂等樗蒱事》、《奏贺朔故事》、《奏宜节省》、《劾刺史王凌不遣王基》、《四孤议》、《兴师与吴取蜀议》、《改元议》、《遗针御衣议》、《议不宜复肉刑》、《议》、《对孙策诘》、《答太祖遣谘孙权称臣》、《遗孙伯符书》、《与魏太子书》、《与许文休书三首》、《与锺繇书》、《论丧服书》、《相论》、《杂箴》、《贫窭语》、《塞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朗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骂死的是王朗。

诸葛亮北伐时,王朗不顾已经76岁之高龄,与曹真等人于祁山迎战诸葛亮。在阵前与诸葛亮挑起舌战,然而被诸葛亮的言词所驳倒,一时气愤而自马背上摔落而死。被称为“武乡侯骂死王朗”。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里面王朗是被诸葛亮骂死的,但是实际并非如此。

查《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太和)二年(228年)春正月……蜀大将诸葛亮寇边,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应亮。遣大将军曹真都督关右,并进兵。

右将军张击亮于街亭,大破之。亮败走,三郡平”,而未如《演义》所云,有以王朗为军师随军出征之事。且又载:同年“十一月,司徒王朗薨”(《资治通鉴》同),可见王郎之死,距此战的结束已有大半年了。

参考资料:王朗–百度百科



王朗。

《三国演义》第93回写到诸葛亮首次北伐,夺得南安、安定、天水三郡之后,魏主曹睿急命大将军曹真为大都督,司徒王朗为军师,率领20万大军抵御蜀军。

两军对阵之前,王朗夸下海口:“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而退。”

不料在唇枪舌剑的交锋中,尽管王朗大谈“天命”,要诸葛亮“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却丝毫说不动诸葛亮,反而被诸葛亮痛斥一番,被骂成依附叛逆、罪恶深重、不知羞耻的“皓首匹夫,苍髯老贼”。

诸葛亮还严厉质问他:“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王朗听罢,又羞又怒,竟“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

扩展资料

王朗(?-228年11月),本名王严 [1]  ,字景兴。东海郯(今山东临沂市郯城西北)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经学家。

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为其服丧,后来被举孝廉,但王朗不应命。徐州刺史陶谦又举其为茂才,拜治中从事。迁任会稽太守,任内获百姓爱戴。

建安元年(196年)孙策攻会稽时,王朗举兵抵抗,为孙策所败。王朗在逃亡失败后投降,孙策敬重王朗而未加害。后为丞相曹操所征,因战乱辗转数年后才抵达,被拜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国建立,王朗以军祭酒身份领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职。曹丕继王位时,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曹魏建立后,改任司空,又进封乐平乡侯。曹叡继位后,代华歆为司徒,进封兰陵侯。

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谥号“成”。其孙女王元姬,嫁于晋王司马昭,生晋武帝司马炎、齐献王司马攸。

王朗学识渊博,与其子王肃都为经学大家。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有文集三十四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朗



诸葛亮骂死王朗。

三国时期,曹魏与蜀汉对垒,曹真领大军来到长安,过渭河之西下寨。曹真与王朗、郭淮共议退兵之策。

王朗首先说出一大套理论,甚至劝诸葛亮“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

诸葛亮听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世;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汝既为馅谀之人,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后人有诗赞孔明曰: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拓展资料: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且表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

唐朝时亦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诸葛亮亦作诸多军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对中国军事界有一定的贡献。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表现,如改良连弩。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阵图,直至唐代将领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梨树县15896718906: 历史上谁被诸葛亮骂死的? -
謇制盐酸: 没有,三国志,只写了,太和二年,王朗去世,谥成侯. 武乡侯骂死王朗是三国演义杜撰的

梨树县15896718906: 诸葛亮把谁给活活骂死了? -
謇制盐酸: 希望对你有帮助:王朗 曹魏与蜀汉对垒,曹真领大军来到长安,过渭河之西下寨.曹真与王朗、郭淮共议退兵之策.王朗说:“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 第二天,两军相迎...

梨树县15896718906: 谁被诸葛亮骂死了? -
謇制盐酸: 王朗

梨树县15896718906: 哪位好汉是被诸葛亮骂死的? -
謇制盐酸: 汉朝元老王朗.当时诸葛亮北伐出师,魏国派曹真都将军,王朗为军事,对抗诸葛亮. 谢谢~

梨树县15896718906: 最后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是谁 -
謇制盐酸: 演义上说是东吴的大都督周瑜,周公瑾.演义里面描写是三气周瑜.以至于周瑜感叹既生瑜何生亮.最后吐血死了.这是演义是扯淡的.没有历史依据.正史中周瑜是自己病死的.被诸葛亮骂死的是王朗.也是演义,也没有历史依据,正史中王朗同样也是自己病死.所以说谁都没有被诸葛亮气死,倒是诸葛亮自己鞠躬尽瘁,累死了.诸葛亮应该可以活到60多岁的,可惜了.

梨树县15896718906: 被诸葛亮骂死的壮士是谁? -
謇制盐酸: 壮士算不上,诸葛亮在阵前骂死过王朗,不过王朗当时已经一把年纪了

梨树县15896718906: 三国演义里哪些人是被诸葛亮气死或者骂死的 -
謇制盐酸: 周瑜是叫诸葛亮气死的,大司徒王朗是骂似得.夏侯杰是叫张飞吓死的.拿去,不谢

梨树县15896718906: 三国演义死的顺序谁被谁气死的? -
謇制盐酸: 三国演义死的顺序周瑜和王朗是被诸葛亮气死的. 1.诸葛亮三气周瑜致死. 说的是三国演义小说中“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和“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

梨树县15896718906: 被孔明在战场上骂死的是谁?如题
謇制盐酸: 被骂死的是王郎 字景兴,东海(郡)人

梨树县15896718906: 三国演义里诸蔼亮骂死谁? -
謇制盐酸: 诸葛亮骂死了周瑜和王朗 诸葛亮三气周瑜典故由来 三气周瑜说的是《三国演义》小说中“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和“第五十五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的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