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为啥死得如此悲惨?甘龙是咋死的

作者&投稿:止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商鞅死后的秦国是怎样评论他的~

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到历史教科书里。商鞅是革命先驱,悲剧人物啦,被封建贵族势力反扑啦。对商鞅的苛政也有了很好的开脱。比如,不用苛政怎么贯彻变法啦。
但是,为啥代入的都是商鞅和秦孝公的野望啊,我代入下普通老百姓的心情,都觉得好想速速从秦国投资移民出去。因为,在商鞅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下,秦国人过得是这样的生活:
1 只有一种合法职业,就是农民。
农民又朴实,又好管,还能种出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粮食,简直是强国利器啊。商人呢,四处乱窜,最不听话。所以,大秦,变成农场吧!

那么,怎么让大家都去种地呢?毕竟,有些二货就是想做文艺青年啦,想做创业狗啦。商鞅略一思索,so easy:
禁止粮食贸易,你不种地就没饭吃;
重税重税再重税,让你无利可图,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本的生意没人做。
死命贬低商人地位,脏活累活送死活,统统商人先上。
2 住群租房还是大别墅,全看你能砍掉多少脑袋。
以“废井田,开阡陌”为主题的土地改革是商鞅变法最被赞颂、也是影响最深远的部分。
但用军功换取土地的政策,一颗人头n亩土地,乍听是公平公正,赏罚分明,可细思极恐啊。

虽说是为国杀敌吧,但毕竟是杀人,你看上过战场的美国大兵多少得了心理疾病的。只有杀人如麻的暴徒才能获取土地,这事儿听着就不对味。秦兵为了争夺人头而互砍的事儿在《史记》和《资治通鉴》都不乏记载。
说到底,商鞅的经济政策,都是为“强国”的,和“富民”没什么关系。事实上,整个法家的思想,都是主张“弱民”的,因为只有民众又穷又傻,专制统治才稳定。
3 到处都是垄断国企,“山泽之利”全部收归国家。想当煤老板?门儿都没有。
4 动不动就被连坐,隔壁邻居分分钟去衙门举报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满大街都是朝阳群众。
商鞅是第一个把“告密”写进法律里的政治家。“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为了生存,每个百姓必须要拿出十二分的精神来探听“奸”人“奸”事,包括自己的亲人。而你一旦告密,你得到的奖赏将是一个农夫十年劳动才能赚得来的钱。如果你知道“奸”而不告发,有人告发了这件事,你也要受到处罚。
商鞅想通过告密来实现“全民自治”,可以想象秦国会变成一个多么古怪而可怕的国家。
5 商鞅还特别仇视咱们这样爱读书的人,“民愚则易治也”。他曾向秦孝公提出过焚书,不过100多年后才被彻底执行。
秦国的日子实在不好过,赶紧移民吧?想得美,“户籍”制度就把你绑死了。
商鞅在全国进行户籍登记,百姓不得擅自迁居。别说拿到户口,连想做“北漂”的机会都没有。私人旅馆都不许存在,一律国有。所以,《芈月传》开篇那个拒绝商鞅投宿的大爷,是个非常有职业道德的国企员工。
通过郡县制改革,民众的力量被极大削弱了,原有的宗族体系变成了单一的个体农户,征税征兵的难度都大大降低。
商鞅甚至规定强制分户,禁止成年父子、兄弟同居一室。搞得秦人家里不敢容留大龄青年,迟迟找不到对象的男青年就会被父母踢出去“嫁”给寡妇。

商鞅变法,是一种极端的计划经济。他变法二十年,秦国索性连货币都没了,直接一把斧头换15斤大米,以物易物大唱原始社会好。他死后三年,秦国才重新又有了货币。
当然,像商鞅这样搞极权强国的政治家也不少,商鞅比较失败的是,他为人傲慢,对屌丝们的不满不屑一顾,所谓“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连群众“洗脑包”都懒得发一个。群众理所当然的——讨厌死他了。

《资治通鉴》就说了,“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事实上,商鞅变法从一开始就被秦国从民众到贵族强烈反对。变法这些年,群众上访啦,国会抗议啦,压根没停过,一直持续到商鞅被诬告遭车裂而死的那一刻。《战国策》这样描述商鞅最后的命运:“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秦人不怜,秦人不悦,但为什么商鞅变法还是成功了呢?因为秦国最大的boss、wuli芈月的公爹——秦孝公,他对商鞅那可是真爱啊。

商鞅和秦孝公固然是君臣际遇千古难得,可他们要在秦国变法还得经历一番波折,毕竟他们要拿秦国老世族开刀。为了统一国人的思想秦孝公召开朝会命臣工商议此事,结果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旧贵族对变法群起而攻之,于是就有了如下一番论战:
甘龙反驳商鞅的变法理念说:“自古以来圣人教化人民不改变习俗,智者治理国家不变更法令。顺着民俗来教化,不费力却易成功;沿袭旧法来治国,官吏习惯,百姓安心。”说完后甘龙转过身对秦孝公说:“现在倘若要变更法令,不遵循旧法,我恐怕天下人会背后非议君上,请君上仔细考虑。”商鞅一听这话当即反驳道:“您所说的不过是俗人的见解罢了。平庸的人被习惯所左右,学者们又拘泥于自己的见闻,不能突破常规。这两种人,不能跟他们讨论变法的事。我想提醒甘龙先生,历代的礼法制度都是不断革新的,而非一成不变。夏、商、周三代的礼制是不同,但都能称王天下;五霸的法度也各不相同,但都能称霸诸侯。我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揭示真相:智者创建法令制度,而愚者只是受其制约;贤者更改礼制,平庸者受其束缚。”说到这里商鞅也转向孝公用坚定的语气说:“受制于旧法者不可与之谈变法;受制于旧礼者不可与之谈政事。主上不要迟疑不决了。”
这时杜挚跳出来说:“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要变更法度;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要变更工具。效法古制可以不出差错,遵循旧礼可以避免偏差。”于是商鞅反击道:”您口口声声说要效法古制,请问是效法哪一代的古法呢?又是遵循谁的礼制呢?伏羲、神农教化却不诛杀;黄帝、尧、舜诛杀而不过分;周文王、武王时代法度、礼制又异于前代。”说到这里商鞅瞥了一眼,只见杜挚头冒冷汗无言以对。商鞅穷追猛打道:“三代不同法,便国不法古——商汤、周武王不受古法的拘束,却成就王者之业;夏桀、商纣不变更古制,最终却走向亡国。因此遵循蹈矩并非就是好,而突破常规并非就是坏,关键是要顺应时势而定。希望主上不要再疑惑不决了。”
这番论战的最终结果是商鞅大获全胜,变法得以在秦国顺利推行,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评价商鞅的政治对手甘龙呢?《大秦帝国》中为了衬托商鞅变法的伟大而将甘龙塑造为一个阴险小人,这是否符合史实呢?事实上把握甘龙的第一要义在于区别甘龙与世族集团的不同政治特质。把握了这一特质就把握了甘龙的政治个性。而甘龙的政治个性恰恰是甘龙这个政治人物成为艺术形象的根基。看过《大秦帝国》的朋友可能还记得事实上早在商鞅变法之前秦献公时代秦国第一条改革措施——废除人殉就是甘龙提议的。为什么这个献公时代的改革者会在孝公时代变成一个变法的反对者呢?难道他没意识到秦国的局面已经到了非变革不可的地步吗?
实际上甘龙的政治根基与政治主张和整个世族集团形成有重大差别:甘龙曾在秦献公时期主持推行新政并长期领国,有功业根基,是秦国功臣,所以对秦国贫弱有清醒的认识。而世族集团,则以承袭祖荫为根基,以维护祖制传统为根基,对秦国贫弱有实质上的疏离感。这种根基差别,形成了甘龙在政治主张、政治策略两方面与世族集团的重大差别。甘龙前期主张有限变法,后期主张有度复辟。具体而言甘龙的政治主张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认识基础,承认秦国不推行新政不走向强大,便会走向灭亡的残酷现实;第二层面是治国主张,以恢复穆公霸业为目标,与秦孝公求贤令的初期目标相同,而不是推倒重来的彻底变法;第三层面支持变法的底线是不触动穆公祖制。
政治根基与政治主张决定政治个性的本质:甘龙的政治本质是怀旧保守派,与一味倒退的复辟派有别。基于此等根基、主张与本质,甘龙的政治策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商鞅入秦之前)甘龙支持秦孝公谋求强国的种种举措,此为支持新政期;第二时期(商鞅变法之初)甘龙以多种方式试探观察商鞅变法并对世族集团宣布了自己的底线,此为试探观察期;第三时期(商鞅全面变法与甘龙虚位)甘龙蛰伏不动静观待变,偶有阴谋秘密实施并与世族集团保持特殊的联络方式,此为蛰伏阴谋期;第四时期(孝公死后)甘龙果断跳出,主导恢复穆公祖制。
事实上我们身处的世界就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这个世界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状态,唯一永恒不变的就是变化运动本身。然而我们每个人身处特定的历史时期必须在变化的世界潮流中保持一定的初心。所以放眼天下几乎各国都有所谓的激进改革派和怀旧保守派,保守派就一定是腐朽落后的吗?未必,我们总在强调对传统文化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我们应当思考:我们是否能很好地鉴别何为精华?何为糟粕?我们在像倒洗澡水一样扔掉糟粕的同时是否连澡盆里的孩子也一块儿倒掉了呢?

商鞅悲惨原因:

1、 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开始逃亡。

2、商鞅回秦后被迫潜回封邑商,真的谋反。秦惠文君派兵攻打,结果商鞅失败战亡。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3、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贵族们对商鞅怀恨在心。

甘龙的结局《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正史均未记载,应当是寿终正寝正常死亡。

扩展资料

商鞅变法的影响:

1、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顺应了封建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2、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变法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甘龙

百度百科-商鞅

百度百科-商鞅变法



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秦国贵族多怨。赵良劝说商君积怨太深,宜“归十五都,灌园于鄙”、“不贪商、于之富,不宠秦国之教”,商鞅不听。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嬴驷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毙”;欲逃往魏国,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帅,亦不愿收留。后来商鞅回到商邑,发邑兵北出击郑国,秦国发兵讨之,杀鞅于郑国黾池,死后被秦惠王处“车裂之刑”于彤,灭商君之族。
孝公死后,嬴驷即位,老甘龙那些老氏族想联合向新君请命,恢复旧制,但是新君顺应民意,把老氏族们全部缉拿,总共一千多人,全部斩首,为商鞅平反,最终老甘龙连同一千多老氏族在观刑的民众中的唾骂声中被斩首。可见“国人皆曰可杀”这句古语的震慑力。


[碎语杂记]秦孝公与商鞅变法
战攻之世,天下趋之诈力,尤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五是关于以后。商鞅因变法得罪了很多权贵,秦孝公死后,被人陷害,获罪车裂而死。下场有些悲惨。但也可以说死得其所,死的伟大。如果没有变法,他早晚也得死。两千多年以后,又有谁能知道曾经有个叫鞅的卫公孙呢。

韩信怎么死的
胯下之辱:韩信落魄时,一个同乡人欺负他,让他从自己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果真从那个人裤裆下钻过去。指极大的侮辱。 解衣推食:韩信说刘邦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自己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自己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居常鞅鞅:刘邦建立汉朝后,夺去了韩信的兵权,而韩信从此称病不朝,闷闷不乐。也指的是因不平或不...

汉景帝因为一双筷子就杀了功臣周亚夫,这是为何
“此鞅鞅,非少主臣也”,这位敢公然表达对皇帝不满的大臣,今后怎么可能辅佐年幼的君主?汉景帝看着周亚夫背影所说的话,已经宣判了这位功臣的死刑。不久后,周亚夫就因私买殉葬用的盔甲,被冠以“想在死后在地下去造反”的罪名,被逼在狱中绝食而死。而在他死后不久,汉景帝立即封自己的大舅子王信为盖侯,可谓无比...

报任安书》原文及翻译?
并非一代如此,由来已久了。从前卫灵公和宦官雍渠同乘一辆车,孔子见到后就到陈国去了;商 鞅依靠宦官景监的引见得到重用,赵良感到寒心;赵谈陪文帝乘车,袁丝脸色都变了。自古以来 就以宦官为耻辱。那些才能平庸的人,事情只要涉及到宦官,就没有不感到丧气的,何况是那些 志气昂扬的人呢?如今朝廷虽然缺乏人才,可怎么...

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儿,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

文言文翻译
2,教育儿子:你要是为了正道而起,那我也没什么好悲伤的了。教育儿子要重名节。过去丧子是很悲惨的事情,程夫人说吾亦无戚,就是让儿子放心去追求直道,正道,大道,就算为此而死,作为母亲的也是理解的,甚至是荣耀的,所以无戚。3,你这里有个错字,不是无穷,而是孤穷 对待财物的态度,前面有几...

描写田园风光的诗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久...

AABC的成语
哀哀欲绝 绝:断气,死。形容极其悲痛。安安稳稳 形容十分安定稳当。嗷嗷待哺 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食。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受饥饿的悲惨情景。版版六十四 形容做事死板,不知变通。比比皆是 比比: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彬彬有礼 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

AABC的成语
哀哀欲绝 绝:断气,死。形容极其悲痛。 安安稳稳 形容十分安定稳当。 嗷嗷待哺 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食。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受饥饿的悲惨情景。 版版六十四 形容做事死板,不知变通。 比比皆是 比比: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彬彬有礼 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

名字好追加90分,请给高姓男孩取名 !
天格数理 14(火)[又称先格,是祖先留下来的,对人生影响不大],暗示: (破兆)家庭缘薄,孤独遭难,谋事不达,悲惨不测 人格数理 31(木)[又称主格,是姓名的中心点,主管人一生命运],暗示: (春日花开)智勇得志,博得名利,统领众人,繁荣富贵。 (吉) 凡事善于计划,大都心地善良,行事稳健,注重实际与工作,理想高远,...

肇州县15191599870: 商鞅为什么那么惨? -
良舍硝呋: 商鞅可以说是为了要将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变法贯彻下去而牺牲的.他的死可以使秦惠王有效的笼络秦国的世家宗室,使他能够顺利即位,稳固自己的政权.只有这知样,秦惠王才能继续商鞅的变法,不至于使变法半途而废,徒留笑柄.当年...

肇州县15191599870: 商鞅为何被车裂而死? -
良舍硝呋: 诬告被杀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即秦惠王. 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

肇州县15191599870: 商鞅之死的原因有哪些 -
良舍硝呋: 因为: 一、继任者及其帮凶是曾被商鞅绳之以法的人,他们对商鞅有强烈的仇恨.(如果警察与法官怕罪犯报复的话,就放弃法律吧,那还要你们做什么呢?)二、商鞅的存在威胁到继任者的政治威信与统治实力. 因为一方面商鞅曾经是秦孝...

肇州县15191599870: 商鞅为何而死?怎么死的? -
良舍硝呋: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生擒公子昂,拒绝他入境.他回到自己的封邑,举兵抵抗,结果失败,被车裂而死.

肇州县15191599870: 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
良舍硝呋: 他的变法伤害到了当时秦国上层旧贵族的利益,加之与当时即位的秦君有过冲突,最终导致当时惨死

肇州县15191599870: 商鞅之死的原因包括哪几个因素 -
良舍硝呋: 一是秦孝公早逝.二是商鞅得罪了太子.三是当时还有复辟势力的存在.四是他的变法过于严厉.

肇州县15191599870: 秦国的商鞅到底是怎么死的? -
良舍硝呋: 前338年,秦孝公病危,《战国策》记载秦孝公想传位于商鞅,商鞅推辞不接受.五个月后,秦孝公去世,其子秦惠文君继位.商鞅想要告老退休,有人向秦惠文君说:“大臣功高盖主就会危害国家社稷,对身边的人过于亲近就会惹来杀身之祸...

肇州县15191599870: 商鞅是怎么死的 -
良舍硝呋: 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尤其是军功爵制度,造成秦国贵族多怨.秦国公族赵良劝说商君积怨太深,宜“归十五都,灌园于鄙”、“不贪商、于之富,不宠秦国之教”,商鞅不听.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毙”;欲逃往魏国,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帅,亦不愿收留.后来商鞅回到商邑,发邑兵北出击郑国,秦国发兵讨之,杀鞅于郑国黾池,死后被秦惠王处“车裂之刑”于彤,灭商君之族.

肇州县15191599870: 商鞅是怎么死的,历史上可有确切记载? -
良舍硝呋: 商鞅是被战败而死,后被施以极刑车裂也就是五马分尸.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 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

肇州县15191599870: 大秦帝国卫鞅怎么死的 -
良舍硝呋: 卫鞅 即:商鞅 受诬告后战死 尸身被处以车裂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即秦惠文王. 由于商鞅变法得罪了秦惠文王及贵族势力,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谋反,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曾生擒公子卬,拒绝他入境. 商鞅回秦后被迫潜回封邑商,发动邑兵攻打郑县(今陕西省华县).秦惠文王派兵攻打,结果商鞅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秦惠文君同时下令诛灭商鞅全族. 商鞅虽然被害,但新法并未被废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