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的碑和帖各有何区别?

作者&投稿:莱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书法中的碑和帖各有什么区别?~

  1.制作目的不同最初的碑没有文字,后来为托顽金之坚以期永垂后世,在碑上增加了文字,并且从最初的随意刻划到庄重严整,一丝不苟,其主要目的是追述世系、记叙生平、歌功颂德,而不是传扬书法,所以书者可以是名家,也可以不是名家。唐以前的碑碣多不署书者姓名,可以看出碑是重内容而轻书写的。刻帖的目的是传播书法,是为书法研习者提供历代名家法书的复制品,所以书法的优劣是它的选择标准。只要是名家的书作精品,即便是只言片语的一张便条,也照样收入,很少顾及内容。
  2.书体不同碑的历史悠久,所用书体在隋以前都是庄重肃穆的篆、隶、楷书。直至唐太宗御笔亲洒,才开始有行书入碑。草书刻碑除武则天《升天太子碑》外,绝少有之。而刻帖一事始自赵宋,多数是诗文简札,所以行、草书及小楷居多。
  3.形制不同碑是竖立在地面上的石刻,多数是长方形,也有圆顶、尖顶的,虽然有一面字的,但也有两面,以至于四面刻字的。丰碑巨碣动辄丈余高,气势宏伟。帖因为多取材于简札、书信、手卷,故高度一般在一尺上下,长则一尺至三四尺不等,呈横式,多为石板状,只在正面刻字。另外,帖有木刻的,碑则绝少。
  4.制作方法不同南朝梁以前,碑一般是书丹上石,即由书写者用朱笔直接把字写在磨平的碑石上,再经镌刻。刻碑者往往可以因循刀法的方便而使字的笔画有风格上的变化,即与原书丹之字略有出入;还有碑刻甚至未经书丹而直接奏刀。其字融入了刻工的艺术情趣,有极浓的金石味道,非毛笔书写所能体现,实际上是书者与刻者的共同创造。而刻帖都是摹勒上石,就是先将墨迹上的字用透明的纸以墨摹下来,然后用朱色从背面依字勾勒;再拓印上石,最后刻,比碑多出两道工续。虽然程序复杂,但刻帖要求忠于原作,尽力毕肖,每道工续均不得搀入已意,所以精品帖本可以达到乱真的水平。

魏体字没听说过,魏碑是指北魏时期【也包括分裂后的那段时期】所立的碑,因魏政权乃鲜卑人所建立,所立之碑自然包容了两种文化,目的是为了超脱亡者的灵魂,碑上的字因有新的文化内涵融进来,故此灵动多变,为许多书家所推崇。
“碑”是指从碑刻上拓印下来的供人临摹的范例字帖,“贴”是指影印或用涂蜡然后填墨的方法把名家的书法作品复制下来供人临摹。今天我们见到的王羲之的书法作品都是用后面的方法复制的,并得以保存下来,原作品早已无处可寻。

作为临写对象,最常见的法帖有两种,一种是黑底白字,它们往往来自碑刻的拓片,还有一种白底黑字,是直接留存的墨迹。

关于写碑还是写帖,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墨迹比较重要,因为它才是原样;另一种认为写碑更好,因为碑文是一种金石风审美的来源。其实这些都是它们的特点,但在练习中并没有绝对的论断。

帖上的墨迹是人用笔墨在纸上或别的材质上直接书写出来的,是笔亳和软性载体之问的接触,能呈现出非常多的细致变化,比如墨色浓淡、精细的牵丝。墨迹关乎用笔过程,可以在其中看到它的挥运之势,是一个书写过程的直观呈现,与时间有关。

碑刻是先把字刻在石头或木头上,再把内容拓下来,就相当于在墨迹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概括和加工。可以想见,软笔呈现的细节和变化是刀锋不能实现的,于是相比墨迹,碑刻少了很多细腻的细节,但刀刻在石头上,人为地加大了阻力,所以呈现出了一种更有力量的美。

因为刻工的特质,碑刻干净清楚,相对墨 迹,它更倾向于整体概括,更能呈现一个字的结构。帖则很像夏天里长得枝蔓繁茂的植物,那些细节动势还原了它的神采和节奏,笔亳带起的精细牵丝,墨在纸上微妙的浓淡变化,都是碑刻无法实现的。

《集字圣教序》 和《兰亭序》里的字都出自王义之之手,前者是怀仁和尚集成的,做成了碑刻传播,后者是直接手书的墨迹,两者放到一起,其中的差异、细书呈现的多少,一目了然。

集字圣教序

兰亭序

字如人,有气血骨肉,先长好了骨头,血肉才能依附其上,之后再扩展到外层的装饰。大家可以先用碑刻来打基础,建立整体概括性的结构感觉,然后再进人墨迹,理解微妙的细节和书写的流畅感,去追求起承转合中细致的动作变化,这两者是一种很好的互补和平衡。

帖写得久了,容易长出流滑的毛病,出现一种圆熟姿媚,这时候便可以去碑刻中找找平衡。碑刻写得多了,容易出现用笔去模仿刀刻质感的造作之气,如果是这样,可以通过临与墨迹来对治。碑和帖是一种互相对治也互相促进的搭配,在学习中,它们之间的磨合融汇是非常重要的,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善加利用。



碑学以石刻拓本为主,还包括一些摩崖、墓志等刻在石头上的汉字的拓本,这些字都比较挺拔、稳重,相比之下,少些灵动。清代,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书道中兴的一代。康熙皇帝推崇董其昌的书法,所以书风一时尽崇董书,这一时期,只有傅山和王铎能独标风格,另辟蹊径;乾隆皇帝喜爱赵孟頫行楷,因此空前宏伟的集帖《三希堂法帖》刻成,此时帖学达到极盛,出现了一批取法帖学的大家。 到了清中期的嘉庆朝,随着古代的吉书、贞石、碑版大量出土,碑学由此而兴起。当时的集大成者刘墉和邓石如开创了碑学之宗,阮元和包世臣总结了书坛创作的经验,咸丰以后碑学尤为昌盛,前后有康有为、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师成功地完成了变革创新,并一直影响到当代。纵观清代260多年,书法创作由继承到变革,再到创新,其成就可与汉唐并驾齐驱,各种字体都有一批造诣卓著的大家。
帖学就是以手札、书信为主了,随意性比较强,比较真实的反正了书作者的原本写字风格。 以宗尚 晋 王羲之 、 王献之 以下诸帖的书派,与“碑学”相对。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尊碑》:“ 晋 人之书,流传曰帖,其真迹至 明 犹有存者,故 宋 元 明 人之为帖学宜也。流及国朝,则不独六朝遗墨,不可复覩,即 唐 人钩本,已等凤毛矣…… 道光 之后,碑学中兴,盖事势推迁,不能自已也。”

书法作品因时间久远或保存问题,会相对的少些,碑帖则比较完好的保存了许多优秀的大家作品,所以帖和碑其实都是书法很好的范本,当然还要归功于当初的有心者,康属于晚清时期且流传的还是以帖较多!


书法中的碑和帖各有什么区别
1、制作目的不同。碑重内容而轻书写,刻帖旨在传播书法。碑是追述世系、记叙生平,而非传扬书法,书者可为名家,也可不是。刻帖是为书法研习者提供名家书法复制品,书法优劣是选择标准。2、书体不同。碑隋前是篆、隶、楷书。至唐太宗御笔亲洒,有行书入碑。草书除《升天太子碑》外少有。刻帖始自...

什么是碑?什么是帖
作为临摹对象,常见的法帖分为两类,一类是黑底白字,通常来源于碑刻的拓本;另一类是白底黑字,直接留存了墨迹。关于碑与帖的书写,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墨迹至关重要,因为它保留了原始形态;另一种则认为碑刻更为优越,因为碑文是金石审美的重要来源。实际上,这两种形式各具特色,在练习中并无绝对...

什么是碑?什么是帖
作为临写对象,最常见的法帖有两种,一种是黑底白字,它们往往来自碑刻的拓片,还有一种白底黑字,是直接留存的墨迹。关于写碑还是写帖,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墨迹比较重要,因为它才是原样;另一种认为写碑更好,因为碑文是一种金石风审美的来源。其实这些都是它们的特点,但在练习中并没有绝对的论...

碑的称谓最早始于汉代,它与帖有着哪些方面的区别?
2、书体不同碑的历史悠久,所用书体在隋以前都是庄重肃穆的篆、隶、楷书。直至唐太宗御笔亲洒,才开始有行书入碑。草书刻碑除升天太子碑外,绝少有。而刻帖一事始自赵宋,多数是诗文简札,所以行、草书及小楷居多。3、形制不同碑是竖立在地面上的石刻,多数是长方形,也有圆顶、尖顶的,虽然有一面...

碑帖碑与帖的区别
碑与帖的主要区别在于制作目的和形式。碑的初衷在于传承历史,如记载世系、歌颂功德,书者不一定是书法家,刻碑工艺允许一定程度的艺术发挥,体现了刻工与书者的共创。而帖则以传播书法为主,收录名家之作,无论内容还是书法质量都是选择标准,行草书和小楷常见于刻帖。在书体上,碑的演变经历了篆、隶...

什么叫帖和碑
作为临写对象,最常见的法帖有两种,一种是黑底白字,它们往往来自碑刻的拓片,还有一种白底黑字,是直接留存的墨迹。关于写碑还是写帖,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墨迹比较重要,因为它才是原样;另一种认为写碑更好,因为碑文是一种金石风审美的来源。其实这些都是它们的特点,但在练习中并没有绝对的...

书法中的碑和帖各有什么区别?
2.书体不同碑的历史悠久,所用书体在隋以前都是庄重肃穆的篆、隶、楷书。直至唐太宗御笔亲洒,才开始有行书入碑。草书刻碑除武则天《升天太子碑》外,绝少有之。而刻帖一事始自赵宋,多数是诗文简札,所以行、草书及小楷居多。3.形制不同碑是竖立在地面上的石刻,多数是长方形,也有圆顶、尖顶的,...

书法的帖和碑有什么区别
书法的帖和碑的区别:碑学以石刻拓本为主,还包括一些摩崖、墓志等刻在石头上的汉字的拓本,这些字都比较挺拔、稳重,相比之下,少些灵动;帖学就是以手札、书信为主了,随意性比较强,比较真实的反应了书作者的原本写字风格。

魏晋以后,书法界普遍认为"碑"与"帖"分别代表什么和什么
代表书法中的笔法。笔法是书法中非常高级的问题,碑主苍劲,浑厚,朴拙,用笔多以藏锋表达性情,帖主秀丽,精致,流畅,工整,用笔正侧结合,八面出锋。碑帖结合是必然的结果。因为两者具是大美。

请问书法当中的贴派和碑派指的是什么?各出过哪些代表人物?
帖学 ①损崇尚魏晋以 下,如 钟繇、王义之、颜真卿等书风体系的学派。以区别于碑学。② 指研究考订法帖源流、版本优劣、字迹真伪的一种学问。盛行于清代。碑学 ①亦称“碑版学”。研究考订碑刻起源、体制及新旧异同等学问。②指清代阮元、包世臣提倡北碑后,学书崇尚碑刻风气大盛,遂有北派碑学、南派...

泽普县17034737930: 书法中的碑和帖各有什么区别? -
毕畅迈平: 碑学以石刻拓本为主,还包括一些摩崖、墓志等刻在石头上的汉字的拓本,这些字都比较挺拔、稳重,相比之下,少些灵动. 帖学就是以手札、书信为主了,随意性比较强,比较真实的反正了书作者的原本写字风格.

泽普县17034737930: 书法碑帖是什么 -
毕畅迈平: 书法碑帖: 碑:指的是将用毛笔写成的字刻在碑上,为碑. 帖:提的是用印刷或拓法印成的单张和成本的书法字样,为帖. 一般情况来说,书法碑帖是一种统称.就是将书法刻、拓、印在石碑或纸上.

泽普县17034737930: 什么叫帖和碑 -
毕畅迈平: 帖学与碑学之分野,在书法界似乎由来已久.然而,真正区分清楚似乎并不容易!最近读书,见有关于碑帖结合的讨论.论者反对碑帖结合,认为碑帖无法结合,且碑帖结合没有理论基础.言辞确确!然而,讨论的前提似乎是应当明确:碑帖的...

泽普县17034737930: 求教碑帖是什么意思? -
毕畅迈平: 它既是一种有文化历史内涵,又有艺术品位和工艺加工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品. 前辈为了记述前朝重要事清和隆重庆典等,把文学形式和书法家的手迹经过名匠刻手,刻凿在悬崖和石碑上,因此碑石就有多重性的艺术内容,还经过裱装成轴或册页,这样就成了碑帖.碑帖是碑和帖的合称,实际“碑”指的是石刻的拓本,“帖”指的是将古人著名的墨迹,刻在木板上可石上汇集而成.在印刷术发展的前期,碑的拓本和帖的拓本都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以后人们为了学习书法,或作历史资料都要学习这些文字资料.

泽普县17034737930: 书法中的石刻与墨迹有哪些不同? -
毕畅迈平: 石刻,一般叫碑,又叫刻石... 其实也就是书家写好字,再叫工匠刻于石碑上,于帖(墨迹)的区别也就是以下几点,比如:石匠的水平不足造成失真,风吹日晒石碑剥落造成失真,战火灾劫导致石碑损毁(这个理由有许多实例!),即使保存得法,还有一种伤害,碑是拿来学习书法的吧?你有不能吧碑搬来搬去吧?你就只有拓印下来了,拓印对石碑的破坏其实很大,用力捶打使笔画边缘模糊不清,甚至可以将较细的笔画磨灭,以上种种就是碑为何于帖不一样的原因,但是,书家好,石匠好,保存好的"三好石碑"也有.那种碑与帖的区别已经不大,而且兼具石碑的金石之气,别有一番味道,墨迹对学习者的存在意义也就是能够非常清晰的表现一笔一划,让学书者认真观察临习.

泽普县17034737930: 临摹碑帖的意思 -
毕畅迈平: 碑帖临摹,是在学习书法的初期选择合适自己的碑帖进行临摹,这是在学习规则和技巧,是在继承.练习书法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老实临摹古碑帖才能学到真经,别无它法.

泽普县17034737930: 学书法是临碑好还是临帖好 -
毕畅迈平: 碑与帖各有所长,个人认为在学习行书、草书之类的,帖相对于碑要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观察到笔势细节,而在学习真、隶、篆时,临碑可使书法具有一定的金石气. 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泽普县17034737930: 书法中的拓本是碑还是帖? -
毕畅迈平: 书法里字帖拓本为碑,墨迹为贴.但都叫字帖.

泽普县17034737930: 书法为什么学碑帖 -
毕畅迈平: 古人习字,除摹临外,必读碑.而碑各有所长,结构亦有奇特之处,学习时必熟记;以活用之.能记一二千字,运用自有余地,古碑变化非细察不觉其异,因此多读碑,尽量熟记,书法先学读写方笔碑;强其力,数年后再攻圆笔,半载后一月换一碑帖,方圆碑帖熟而并用;必有成.顾亭林:为文者胸中有韩苏在,拾人唾余,终生难成,不学古人;则无法度,专学古人则为傀偶.必取其法度,善为变化运用之,不庚古;不沾古,自成一家,可谓至矣!学习碑帖此观念可不能忽略啊!

泽普县17034737930: 为什么临碑帖对提高书法水平能起很大作用 -
毕畅迈平: 临碑帖是走向书法艺术道路的第一步,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我们首先需要对碑帖作一些了解.很多人将碑与帖混为一谈.其实不然.碑最早出现在周代,当时将三种竖石统称为碑.一是测日影、辨方向的石柱;二是庙中祭祀时用以拴牲畜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