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中,赵贞吉为什么不肯借粮给胡宗宪?

作者&投稿:闵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这件事起因是胡宗宪到江苏去借粮,赵贞吉表面上应允,实际上根本就不打算借粮。

而李时珍跟赵贞吉耍了个心眼儿,弄了个另类药方,让赵贞吉陷入了难堪之中,只能说着“开什么玩笑”?

接下来就是赵贞吉不借粮的原因:

一、

李时珍说得很清楚,这个药方一旦赵贞吉照方抓药,不仅胡宗宪的病会好,还有一份大大的功德:

“这份功德,如天之大,怎可视为玩笑?”

由此可知,明明这是件好事,而且江苏也有赈灾的义务,又不是赵贞吉自掏腰包,还能落个好名声,他为什么不同意做呢?

显然,问题并不完全出在他身上,而是别的地方出现了问题,而这个地方,显然比浙直总督都要大……

不同于美国好莱坞电影,电影中往往都是一人之力,普救众生。

这个原因值得大家思考,在我们的观念中,总是认为力量越大的人,才越有责任普救众生。而不是说,依靠自己微薄的力量去拯救世界,遇到问题,我们总是盯着那个力量最大的人,而不是盯着最有责任的人。

这种观念,就类似于,自己不努力,寄希望于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这跟旧社会有什么区别?

显然,李时珍和海瑞就没有这么想过,他们的内心中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而赵贞吉,显然把自己排外了,作为邻省本应全力救助,可是却为了所谓的路线正确,不惜牺牲掉一个省的人民。

眼看自己被尴尬的将了一军,任何辩解都是那么苍白无力,索性赵贞吉不讲情面了,也不喊“汝贞”兄了,直接严肃起来:

“部堂,有些话,我要向您陈述,部堂可否移步,容我跟你慢慢谈?”

二、

李时珍也识趣,赵贞吉这句话,就是变相的赶我走啊?

“还是我移步吧!”

李时珍这就要走,胡宗宪及时喊住他,还是叫了他最忌讳的三个字“李太医”。

果然李时珍再次强调了一句:

“我说了,不要叫我太医。”

显然,不管胡宗宪也罢,赵贞吉也罢,他们都是体制内的人物,做事必须按照体制内的规矩办事。他们不敢不听内阁的指挥,也不敢违背职场潜规则而办事,只能按部就班,并不能做到随心所欲。

这也是李时珍反感别人喊他太医的原因,他并不想进入体制,失去自己的本真,虽然也能做些实事,可惜代价太大,比如海瑞。

本来借粮这种事,就不能摆在台面上讲,就像你一个老朋友突然向你借钱一样。你借吧,你老婆(上级)早就跟你讲了不能借,理由也很充分。不借吧,自己的面子又挂不住,而往往采取的做法就是,你借十万块钱,我支支吾吾,说没钱,只能给凑凑,凑来凑去也就凑了一万多块,你借还是不借?

而像胡宗宪这种跟李时珍唱双簧的人,就不多见了,你要不借钱给我,我全家老少都要饿死了,你看怎么办?

一旦把借粮这事提高到政治正确的地位上,那就很难解决了,所以赵贞吉也只能说实话:

“我不瞒你,瞒你也瞒不住,一百船,两百船粮,江苏都拿得出,却不能借给浙江,你心里也明白,不是我不借给你,是朝局不容我借给你!”

咳,啥也别说了,我确实有二十万,能借你十万,可是这钱在我老婆手里捏着呢,你看看怎么办吧?

三、

赵贞吉此时对胡宗宪的做法也非常不理解:

“你既然躲了出去,这个时候,又何必把自己陷进去?”

在赵贞吉看来,他十分不理解胡宗宪的做法,尤其是上一次他进京,提出了辞呈,就是因为他知道“改稻为桑”是一步死棋,早点退出来,这倒有点类似于吕芳的“三思理论”。

而赵贞吉此番言论也暴露出他这只老狐狸的心思:

对于赵贞吉来讲,粮食既不想借,也不敢借,因为不借粮对自己有利,但是不借粮的话,自己又要承受见死不救,甚至逼反浙江百姓的罪责,这是他不敢承受之重。

所以,他刻意把困难说出来,也是希望胡宗宪给出个主意,怎么让自己不担责,或者是希望胡宗宪再去顶内阁,最后出了问题,再把胡宗宪拉进水。

不然的话,他为什么要说一句“又何必把自己陷进去”?岂不知,赵贞吉这是抱怨,胡宗宪不该把我赵贞吉也给陷进去!

最后见胡宗宪仍然装傻卖愣,索性什么都招了:

“豁出去,我全告诉你,朝廷有人给我打了招呼,叫我不要借粮给你!”

这个朝廷的人真是可恶,为了自己的权力争夺,再次牺牲了浙江百姓,而且还是一省大员把这个当做威胁说给另一省大员……

面对胡宗宪的进一步逼问是谁,甚至都把范围给缩小到两个人了:

“是小阁老,还是徐阁老他们?”

四、

说小阁老,是因为胡宗宪此时已经被小阁老认为叛变了,到这里来借粮,就是不让浙江老百姓低价卖田,也就是破坏了“改稻为桑”大业。

说徐阁老,是因为胡宗宪明白,这次“改稻为桑”根本成功不了,徐阁老是盼着浙江早点乱起来,好以此扳倒严党。

赵贞吉也承认了胡宗宪的分析:

“那我就告诉你,两边的人都不愿意我借粮给你!”

说这句话的时候,也能看出赵贞吉的无奈,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他比较自私,因为他的出发点是怎么不把粮食借给胡宗宪,想的都是不借的理由。如果换一种思路,变成怎么能把粮食借给胡宗宪,或许结局就大不一样了。

不然的话,他最应该主动提出,把军粮借给胡宗宪,以此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只是安慰胡宗宪这颗救不了百姓受伤的心:

“粮没借到,可你的心到了,这就行了,这不病了吗,就在江苏待着,我给你上个疏,替你告假。”

是啊,都累病了,还是别掺乎浙江的事了,就在我这里,我给你作证,保管你脱离这个政治漩涡。

随后赵贞吉又说了一句名言: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死一万人是一个数字,死十万人、百万人也是个数字。”

这就是饱读诗书的赵贞吉哦,此言跟当初吕芳的那句话何其相似:

“九个县又如何,皇上心里装的是九州万方。”

只是一个是太监,一个是饱读诗书的读书人,显然,后者才更可怕……



因为赵贞吉是王爷的人,但是胡宗宪是严嵩的人。当时两派在争斗,他想看着严嵩的徒弟走向灭亡,更想打击严党。

因为他觉得这些粮食借出去以后不一定会还回来,还有就是自己不会去做没有把握的事情。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对现实有什么指导意义?
一部《1566》却讲明白了这个道理,凡事要多看一步,多想一层,知进退,知可为和不可为。这部电视剧让我领悟了现实中有用的道理就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在剧中引申为如果政治清明,就出来兼济天下,政治污浊,就独善其身。现实中的我们也需要找准自己的...

《大明王朝1566》里有哪些细思恐极却又颇有受益的细节
嘉靖帝让严党官员去收盐税,原本去年前年只能收100W的盐税,今年突然收了330W。于是,他和大太监吕芳分析这个怪事。原来,严党贪腐横行,盐税在朱元璋、朱棣时代,本能收来一千多万。但是到了嘉靖时代,只有百万了,那是因为底下的官员都是严党的人,贪污腐败,搞得皇上都没钱了。这回皇帝下令让严党收税...

《大明王朝1566》里的剧情是真实的历史吗?
虽然以虚构的事件入手,但在细节上却不马虎,服饰、仪式等都颇为严谨。例如嘉靖帝头戴花环,烧青词祭拜老天的细节,都是有据可查。改编的“改稻为桑”让剧情更为紧凑,引人入胜,在细节上却力求还原历史原貌,这就是该剧对历史的态度。通俗的理解就是大明王朝1566里面戏说的故事,其实在历史上并没...

读《大明王朝1566》
摘录:君既不是山,臣民便不是江。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古言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长江之水灌溉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两岸数省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黄河一旦泛滥,便...

《大明王朝1587》什么时候上映?
目前还没有消息。在《大明王朝1566》引起了一阵历史剧热潮之后,第二部《大明王朝1587》也进入了筹备阶段。《大明王朝》主创和相关历史专家举行了剧本研讨会,编剧刘和平透露,在《大明王朝1587》中,主人公将从嘉靖和海瑞转移到张居正和海瑞身上,全剧重点将描写“站在山顶和山脚上互望”的这两个人之间的...

大明1566历史意义
春节期间开始重看《大明王朝1566》,现在看到了30集。前五集已经写过一篇观感,今天再把中段的感受写一写。以往看套路化的作品,一是觉得似曾相识,枯燥无味,二是对剧情走向的预见性极强,看一集就能猜出十集的剧情。而看个性化的作品,一是总想把进度条再拉回来,看看有没有遗漏什么重要信息,二...

《大明王朝1566》符合历史吗?
本人才疏学浅,大概齐就看出这些出入。总的来说,“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剧,很好,很全面的反映出明朝中后期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生态。有些艺术上的加工也很正常,总比没完没了的辫子戏要好。《大明王朝1566》不仅是历史领域中的第一名,也是目前为止作为中国所有电视剧里面评分最高的作品...

大明王朝1566的作者简介
刘和平,祖籍湖南邵东,长于湖南衡阳,五十年代生,自认是最后一代汉人。幼辍学,从父读书。编有《甲申祭》、《雍正王朝》、《沧海百年》等剧作。好从字里行间读史,蒙聘为南开大学兼职历史教授。

《大明王朝1566》为什么禁播?
之所以传出《大明王朝1566》被禁播,据说是因为这部剧涉及到政治问题,映射政治才被禁播。《大明王朝1566》光是演员的豪华阵容在如今都难得一见了。剧中不仅有陈宝国、黄志忠、王庆祥等多位视帝领衔,也有王劲松、赵立新、张志坚、倪大红等如今被网友们大赞演技精湛的戏骨,剧中更是隐藏了一众的国家一级演员...

大明王朝1566是正史吗
不是历史,但又不是一般的架空历史 大明王朝1566中描写的人物绝大多数与历史中的形象不一致,从严党到徐党、再到裕王,直至司礼监的诸位太监。下到胡宗宪、戚继光、包括“海阎王”。说实话,细细读一读《明史》和《明实录》。你就会发现,全乱了!全乱了!

独山子区15333077096: 大明王朝为什么要把赵贞吉这样的人塑造成老 -
钟枝清开: 大明王朝为什么要把赵贞吉这样的人塑造成老油条呢?剧中的角色并不是按照历史上真实性格塑造的,而是作者把他想表现的各种性格按在各个相应的角色上,碰巧这些角色历史上都有原型.

独山子区15333077096: 赵贞吉结局 -
钟枝清开: 赵贞吉是《大明王朝1566》剧中清流最有大局观的人,也是徐阶上台最重要的力量.剧中,赵贞吉最光辉最有大局观表现在两处.一、借粮;二、剿倭寇.背景都知道,严世蕃毁堤淹田,胡宗宪怕浙江百姓饿死,到南直隶向赵贞吉借粮.这件事...

独山子区15333077096: 《大明王朝1566》作为一部神剧,跟历史是否相符? -
钟枝清开: 最近继续2刷《大明王朝1566》,作为最好的国产剧,这一点毋庸置疑!刷久了,就开始琢磨,电视剧的剧情,跟真实历史相符吗? 作为一部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的剧本可以说与历史差别很大.咱们先看看几个关键的剧情. 改稻为桑是...

独山子区15333077096: 《大明王朝1566》作为一部好评神剧,跟历史是否完全相符?
钟枝清开: 大家好,我是梅子雨summer.《大明王朝1566》作为一部影视作品,必然存在许多的漏洞,主要是由于导演和编剧毕竟不是专业的历史学研究员.在这里我稍微提几个漏...

独山子区15333077096: 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 -
钟枝清开: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以明朝嘉靖45年间为历史背景,用浓墨重彩的笔墨刻画了嘉靖、海瑞、严嵩等一批观众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形象.该剧所揭示的社会问题与矛盾——贫富对立以及清官与贪官的传统议题,直逼现今社会,引发...

独山子区15333077096: 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
钟枝清开: "大忠似伪,以博直名"——用这句话评价海瑞,只说对了前半句.先说后半句,海瑞当然不是其他人认为的那样,一心直言是为了自己博得清名.他很清楚大明官场的丑态,更是看透了当时的大明朝上到皇帝下到县衙小吏,无不出于各自私欲...

独山子区15333077096: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的具体故事情节大明王朝·1566
钟枝清开: 大明嘉靖年间,连年灾荒,战事频仍.嘉靖三十九年的冬天一冬无雪,腊月二十九,钦天监监正周云逸因谏言“朝廷开支无度,官府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天怒人怨”,而...

独山子区15333077096: 王用汲润莲最后怎么样了 -
钟枝清开: 王用汲润莲最后死了.在《大明王朝1566》中,王用汲在客栈与海瑞重逢,把海瑞写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给海瑞看,看着看着突然脑溢血发作倒在海瑞怀里.海瑞连忙呼救,把生命垂危的王用汲艰难地抱回自己的房间,一边叫店家救人一边写信给赵贞吉和徐阶.信中称呼赵贞吉为门下走狗,并表示自己一定会把赵贞吉吩咐的事办好,还表示如果自己出了事一定把一切责任都推到赵贞吉身上.信还没写完王用汲就死了,海瑞抱着王用汲的尸体大哭.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王用汲的信息,建议您多关注官方报道或可靠的新闻来源,以确保获取信息的准确性.

独山子区15333077096: 作为万历的三大辅臣之首,高拱为何最终失势? -
钟枝清开: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高拱是明代嘉靖、隆庆期间非常有名的大臣,裕王朱载垕初建府邸,便为王府侍讲侍读.(相当于朱载垕的老师)历任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等职.而且在位期间也是励精图...

独山子区15333077096: 明朝隆庆议和是怎么回事? -
钟枝清开: 隆庆议和是指隆庆四年到五年间,明朝和蒙古鞑靼部结束军事冲突,建立封贡关系的历史事件.起因:隆庆四年……冬,俺答有孙曰把汉那吉者,俺答第三子铁背台吉子也,幼孤,育于俺答妻所.既长,娶妇比吉.把汉复聘袄儿都司女,即俺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