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格式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弭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平仄格式是什么意思?~

通俗的说就是写律诗时的一种格式,就好像乐谱一样,把谱子给你只填词就行了。不过自己感觉这个还是很严格的,五言的就是五言的,七言的就是七言的,一点也不能乱。

以下的是摘自海港漫步论坛,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五言和七言律诗都有四种平仄格式,死记硬背是很累的,但如果掌握了其中的诀窍,就好象掌握数学公式一样,可以把律诗说有的平仄格式推导出来。
首先我们要记住五律的四种平仄句型共二十个字,然后注意是平起式(第一个字是平声)还是仄起式(第一个字是仄声)。

五律的四种平仄句型是:

平平平仄仄(甲)
仄仄仄平平(乙)
仄仄平平仄(丙)
平平仄仄平(丁)

五律的四种格式,都是这四种句型的组合变化,而变化的关键是要看是平起还是仄起。
平起式和仄起式都分别有首句不入韵和首句入韵两种。
它们的组合如下:

A:首句不入韵的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甲) 青山横北郭,
仄仄仄平平(乙) 白水绕东城。
仄仄平平仄(丙) 此地一为别,
平平仄仄平(丁) 孤蓬万里征。
平平平仄仄(甲) 浮云游子意,
仄仄仄平平(乙) 落日故人情。
仄仄平平仄(丙) 挥手自兹去,
平平仄仄平(丁) 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这种格式只是把甲乙丙丁四种句型依次排列,最容易记忆。
例诗全是正格,无变通之处。这是五律的基本格式。


B:首句入韵的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丁) 凄凉宝剑篇,
仄仄仄平平(乙) 羁泊欲穷年。
仄仄平平仄(丙) 黄叶仍风雨,
平平仄仄平(丁) 青楼自管弦。
平平平仄仄(甲) 新知遭薄俗,
仄仄仄平平(乙) 旧好隔良缘。
仄仄平平仄(丙) 心断新丰酒,
平平仄仄平(丁) 销愁斗几千。
--李商隐《风雨》

这种格式由于收句入韵,末字便必须是平声字,这只要把上面的A式略加变化,即将第一句(甲)换成(丁),其余仍同A式。
例诗也是无变通的正格。


C: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丙) 细草微风岸,
平平仄仄平(丁) 危樯独夜舟。
平平平仄仄(甲) 星垂平野阔,
仄仄仄平平(乙) 月涌大江流。
仄仄平平仄(丙) 名岂文章著,
平平仄仄平(丁) 官因老病休。
平平平仄仄(甲) 飘飘何所似,
仄仄仄平平(乙) 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这种格式由于首句是仄起仄收,所以首句只能是基本句型的(丙),全诗的排列应是丙丁甲乙依次排列。
例诗只是第八句第一字用了平声,但这第一字是平仄允许变通的,不是出律。


D:首句入韵的仄起式

仄仄仄平平(乙) 天质自森森,
平平仄仄平(丁) 孤高几百寻。
平平平仄仄(甲) 凌霄不屈己,
仄仄仄平平(乙) 得地本虚心。
仄仄平平仄(丙) 岁老根弥壮,
平平仄仄平(丁) 阳骄叶更阴。
平平平仄仄(甲) 明时思解愠,
仄仄仄平平(乙) 愿斫五弦琴。
--王安石《孤桐》

这种格式由于首句是仄起平收,所以只能用(乙)型,也就是C式首句(丙)换成(乙)。
例诗七句都是正格,第三句正格为平平平仄仄, 王安石的这一句是平平仄平仄,这是允许的变通,不是出律。


从以上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我们可以看出它们是四种句型的不同组合,只要知道第一句是平起或仄起,是平收或仄收,那么就可以把它们组合起来,因为平起仄收、平起平收、仄起仄收、仄起平收,都只有一种举行,除了把这个句型放在前面,别无选择。
四种句型其实是两对,上下句平仄相对。
凡首句不入韵的律诗,知道上句就可以写出下句,知道这一联,就能写出下一联,把两联重复一遍,就是一首律诗。
如果首句入韵,不过把首句和最末句相同,其他不变。


以上介绍的是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
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只是在五律每句前面加两个字,就成为七言。
加的时候看五律的句型前面两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
“平平”前面加“仄仄”,“仄仄”前面加“平平”,这是极容易掌握的 。

A:首句入韵的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昨夜星辰昨夜风,
平平仄仄仄平平 画楼西畔桂堂东。
平平仄仄平平仄 身无彩凤双飞翼,
仄仄平平仄仄平 心有灵犀一点通。
仄仄平平平仄仄 隔座送钩春酒暖,
平平仄仄仄平平 分曹射覆蜡灯红。
平平仄仄平平仄 嗟余听鼓应官去,
仄仄平平仄仄平 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无题》


B: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剑外忽传收蓟北,
平平仄仄仄平平 初闻涕泪满衣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却看妻子愁何在,
仄仄平平仄仄平 漫卷诗书喜欲狂。
仄仄平平平仄仄 白日放歌须纵酒,
平平仄仄仄平平 青春作伴好还乡。
平平仄仄平平仄 即从巴峡穿巫峡,
仄仄平平仄仄平 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C:首句入韵的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蓬门未识绮罗香,
仄仄平平仄仄平 拟托良媒益自伤。
仄仄平平平仄仄 谁爱风流高格调,
平平仄仄仄平平 共怜时世俭梳妆。
平平仄仄平平仄 敢将十指夸针巧,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不把双眉斗画长。
仄仄平平平仄仄 苦恨年年压金线,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为他人作嫁衣裳。
--秦韬玉《贫女》


D:首句不入韵的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西山白雪三奇戍,
仄仄平平仄仄平 南浦清江万里桥。
仄仄平平平仄仄 海内风尘诸弟隔,
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涯涕泪一身遥。
平平仄仄平平仄 唯将迟暮供多病,
仄仄平平仄仄平 未有涓埃答圣朝。
仄仄平平平仄仄 跨马出郊时极目,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不堪人事日萧条。
--杜甫《野望》


我们只要把五律、七律的平仄格式仔细看几遍,不难看出它们变化的规律来。抓住规律就好记了。

平声,上声为平;去声,入声为仄。以现代汉语看,第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通俗的说就是写律诗时的一种格式,就好像乐谱一样,把谱子给你只填词就行了。不过自己感觉这个还是很严格的,五言的就是五言的,七言的就是七言的,一点也不能乱。 以下的是摘自海港漫步论坛,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五言和七言律诗都有四种平仄格式,死记硬背是很累的,但如果掌握了其中的诀窍,就好象掌握数学公式一样,可以把律诗说有的平仄格式推导出来。
首先我们要记住五律的四种平仄句型共二十个字,然后注意是平起式(第一个字是平声)还是仄起式(第一个字是仄声)。

五律的四种平仄句型是:

平平平仄仄(甲)
仄仄仄平平(乙)
仄仄平平仄(丙)
平平仄仄平(丁)

五律的四种格式,都是这四种句型的组合变化,而变化的关键是要看是平起还是仄起。
平起式和仄起式都分别有首句不入韵和首句入韵两种。
它们的组合如下:

A:首句不入韵的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甲) 青山横北郭,
仄仄仄平平(乙) 白水绕东城。
仄仄平平仄(丙) 此地一为别,
平平仄仄平(丁) 孤蓬万里征。
平平平仄仄(甲) 浮云游子意,
仄仄仄平平(乙) 落日故人情。
仄仄平平仄(丙) 挥手自兹去,
平平仄仄平(丁) 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这种格式只是把甲乙丙丁四种句型依次排列,最容易记忆。
例诗全是正格,无变通之处。这是五律的基本格式。

B:首句入韵的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丁) 凄凉宝剑篇,
仄仄仄平平(乙) 羁泊欲穷年。
仄仄平平仄(丙) 黄叶仍风雨,
平平仄仄平(丁) 青楼自管弦。
平平平仄仄(甲) 新知遭薄俗,
仄仄仄平平(乙) 旧好隔良缘。
仄仄平平仄(丙) 心断新丰酒,
平平仄仄平(丁) 销愁斗几千。
--李商隐《风雨》

这种格式由于收句入韵,末字便必须是平声字,这只要把上面的A式略加变化,即将第一句(甲)换成(丁),其余仍同A式。
例诗也是无变通的正格。

C: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丙) 细草微风岸,
平平仄仄平(丁) 危樯独夜舟。
平平平仄仄(甲) 星垂平野阔,
仄仄仄平平(乙) 月涌大江流。
仄仄平平仄(丙) 名岂文章著,
平平仄仄平(丁) 官因老病休。
平平平仄仄(甲) 飘飘何所似,
仄仄仄平平(乙) 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这种格式由于首句是仄起仄收,所以首句只能是基本句型的(丙),全诗的排列应是丙丁甲乙依次排列。
例诗只是第八句第一字用了平声,但这第一字是平仄允许变通的,不是出律。

D:首句入韵的仄起式

仄仄仄平平(乙) 天质自森森,
平平仄仄平(丁) 孤高几百寻。
平平平仄仄(甲) 凌霄不屈己,
仄仄仄平平(乙) 得地本虚心。
仄仄平平仄(丙) 岁老根弥壮,
平平仄仄平(丁) 阳骄叶更阴。
平平平仄仄(甲) 明时思解愠,
仄仄仄平平(乙) 愿斫五弦琴。
--王安石《孤桐》

这种格式由于首句是仄起平收,所以只能用(乙)型,也就是C式首句(丙)换成(乙)。
例诗七句都是正格,第三句正格为平平平仄仄, 王安石的这一句是平平仄平仄,这是允许的变通,不是出律。

从以上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我们可以看出它们是四种句型的不同组合,只要知道第一句是平起或仄起,是平收或仄收,那么就可以把它们组合起来,因为平起仄收、平起平收、仄起仄收、仄起平收,都只有一种举行,除了把这个句型放在前面,别无选择。
四种句型其实是两对,上下句平仄相对。
凡首句不入韵的律诗,知道上句就可以写出下句,知道这一联,就能写出下一联,把两联重复一遍,就是一首律诗。
如果首句入韵,不过把首句和最末句相同,其他不变。

以上介绍的是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
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只是在五律每句前面加两个字,就成为七言。
加的时候看五律的句型前面两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
“平平”前面加“仄仄”,“仄仄”前面加“平平”,这是极容易掌握的 。

A:首句入韵的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昨夜星辰昨夜风,
平平仄仄仄平平 画楼西畔桂堂东。
平平仄仄平平仄 身无彩凤双飞翼,
仄仄平平仄仄平 心有灵犀一点通。
仄仄平平平仄仄 隔座送钩春酒暖,
平平仄仄仄平平 分曹射覆蜡灯红。
平平仄仄平平仄 嗟余听鼓应官去,
仄仄平平仄仄平 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无题》

B: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剑外忽传收蓟北,
平平仄仄仄平平 初闻涕泪满衣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却看妻子愁何在,
仄仄平平仄仄平 漫卷诗书喜欲狂。
仄仄平平平仄仄 白日放歌须纵酒,
平平仄仄仄平平 青春作伴好还乡。
平平仄仄平平仄 即从巴峡穿巫峡,
仄仄平平仄仄平 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C:首句入韵的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蓬门未识绮罗香,
仄仄平平仄仄平 拟托良媒益自伤。
仄仄平平平仄仄 谁爱风流高格调,
平平仄仄仄平平 共怜时世俭梳妆。
平平仄仄平平仄 敢将十指夸针巧,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不把双眉斗画长。
仄仄平平平仄仄 苦恨年年压金线,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为他人作嫁衣裳。
--秦韬玉《贫女》

D:首句不入韵的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西山白雪三奇戍,
仄仄平平仄仄平 南浦清江万里桥。
仄仄平平平仄仄 海内风尘诸弟隔,
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涯涕泪一身遥。
平平仄仄平平仄 唯将迟暮供多病,
仄仄平平仄仄平 未有涓埃答圣朝。
仄仄平平平仄仄 跨马出郊时极目,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不堪人事日萧条。
--杜甫《野望》

我们只要把五律、七律的平仄格式仔细看几遍,不难看出它们变化的规律来。抓住规律就好记了。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起源:

古汉语中的平仄: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传统:

按传统的说法,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平声,上声为平;去声,入声为仄。以现代汉语看,第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一般是指读法。

答案
在诗词写作方面,这几天看到太多人非议格律,似乎合格律便是食古不化,非高呼打倒格律不足以彰示进步与时髦。但是,旧体诗本来就是一种带着脚镣跳舞的艺术,如果一定要改变它的艺术形态,去格律化,那么,就如下象棋以反对约束为名使车、马、炮任意走,相过河而将军出田字格,此时的象棋还可以名之为象棋吗?
旧体诗是众多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局限处,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你不能因为觉得鹤足过长而去折断它,也不能因为人的身高过于矮了就想强行拉长他。旧诗写作也正是如此。先守其规矩以入其室,而后才可以言及其他。
至于音韵方面,向来便有新旧韵的争论,这个根据各人喜好和习惯。我个人习惯上用旧韵,当然有人愿意用新韵也很正常。可是就算用新韵,也不能乱压一气,最好同时应注明用新韵。
新韵书一般指的是《中华新韵》(十四韵),但即便是编写此韵书的中华诗词学会,也指出新韵与旧韵书的关系是“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并特别说明:“诗韵改革不是要取消《平水韵》。学会方针中“知古” 的“古”字就是指的《平水韵》。“双轨”中的一轨,就是指的《平水韵》。诗韵改革是要“允用新韵”,提倡新韵,由“单轨”变为“双轨”。千万不要一谈诗韵改革,便以要取消《平水韵》。”
同时,又指出:“诗韵改革不是要“改掉”《平水韵》,更不是要让大家用今韵去读古诗,而是要建立以普通话为基准的新声韵系统。“知古”就是要 学习《平水韵》,懂得入声字。不但如此,为继承古典诗词的传统,还要精研《平水韵》,精通入声字。所谓“倡古知今,双轨并行”,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使用新韵并不代表无视旧诗的基本格律,这是两码事。格律是旧诗的立身之本,连这个都要取消,那就真是真正的革命了——彻底要了旧体诗的命。
各位不愿遵守格律的朋友,大多说格律太难学。其实,这个并不难,它不过是从四个基本句式中变化而来,说句不好听的,大家少听一首歌,少回一个贴子,就完全可以将这四个句式背下来。
一、四个基本句式: 现在所说的旧体诗,是唐以后逐渐形成的,它对平仄、对仗、字数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诗经、乐府中的那种古体诗并不一样。从体例划分,有三种:绝句(每首四句),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排律(每首十句以上)。但是不论是哪一种体例,其根基,都是从绝句中来的。
绝句有四个句型:
A 仄仄平平仄
B 平平仄仄平
C 平平平仄仄
D 仄仄仄平平。 这四种句型中,平平仄仄平这一个句型最要注意。因为近体诗中一向有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但是,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中(它的七言句式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一三五不论的话,也就是说,句式变成了仄平仄仄平(七言仄仄仄平仄仄平),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诗中术语为:“犯孤平”,是作律诗的大忌。
二是:“仄仄仄平平”这一句,第三个字也应当论。如果不论,最后三个字都变成了平声,这一句就成了“仄仄平平平”,这叫“三平调”。“三平调”是古风的特色,对律诗来说,被认为是比较大的毛病,应当避免。
二、五绝和五律 四个句型组合起来就是五绝。它可以有四种不同的组合,这样就构成了五绝的四种平仄格式。但是不论哪一种格式,第一联末句第二个字的平仄,一定要和第二联第二字的平仄相同否则就叫做失黏,是做律诗的大忌。
1.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至于五律,它比五绝正好多了一半的句子。但是只要掌握了五绝的格式,五律的格式就不用去硬记了,它不过是按组成五绝的那种方法,再在下面接上另一首五绝而已。
如:一首五律的前两联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按照不可失黏的原则,末句“平平仄仄平”应接的是“平平平仄仄”,这样,我们就很容易地知道,这首五律的后两联句式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三、七绝与七律 七绝也分为四种格式,都是从绝句格式中衍生出来的。
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这一格式,在每句前面加上两个与原句前两字平仄相反的字,就构成了七绝:“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格式由来,与五律相同,只要不失粘即可。
以喵喵2001的一首七律为例:
春暮 笔有倦意
窗外灯华入眼茫,炊烟犹是旧时香;
低眉不寤诗心老,敛手难堪冷雨长。
叹笔端无新意兴,怅生涯有旧行囊;
文章好向深山弃,免辱人间作稗糠。
其平仄格式如下: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除去每句首两字,余下的,还是绝句的那四第种平仄格式。 这里再这里补充说明一些律诗的基本知识。律诗分为八句,分为四联。第一联叫首联,二联为颔联,三联为颈联,四联为尾联。而每联上句为出句,下句叫对句。上句与下句的平仄关系,叫做“对”,前联和后联的平仄关系,叫做“黏”。
律诗的平仄是由第一句决定的。即便是排律,长达数百联,它每一联的平仄,也都可以根据第一联推断出来。而失对失黏的情况,在律诗中是被视为诗病的。古人诗中有一些,但非常少见,也常为论者所诟病。
四、拗救 常见的几种形式如下: A、本句自救:
先说孤平拗救。平平仄仄平的句式,也可以变为仄平平仄平。用第三字的平,救第一字的拗。形之于七言句式,即仄仄平平仄仄平,可变为仄仄仄平平仄平。
再说“三四字互救”。 “平平平仄仄”这一句,也是有变格的。这个变格就是把第三字和第四字的平仄位置互换, 达到互救的效果。
这样,这个句式就变成了“平平仄平仄”。如为七言,就由“仄仄平平平仄仄”变为“仄仄平平仄平仄”。如:“愁来理弦管,皆是断肠声”,“ 朱实出传九华殿,繁花旧杂万年枝”。
这两种拗救法用得很普遍,它是合于律的。前者唐人常为之,后者宋人尾联首句惯用。 B、对句相救:
仄仄平平仄的句式,如果误用为仄仄平仄仄,(七言为平平仄仄平仄仄),那么就要在对句中救了,体例如下:
1、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2、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C、大拗孤平救:
如: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向人无再青(仄平平仄平),孤平救。同时又救了上句“报国有万死”的大拗。
又如:渐与骨肉远,转与僮仆亲。
渐与骨肉远,以“骨”字之仄救下句“僮”字之平,对句救。转与僮仆亲,仄平平仄平,又以“僮”字之平救了“转”字之仄,孤平救。
五、用韵
律诗绝句用韵,均依之于平水韵,而且限用平声韵。用韵要参见韵书,非以汉语拼音的韵母为依据也。如东冬,韵母均为ONG,但却分属两个韵部。所以,拿不准的字还是老老实实翻韵书的好。
六、四声 现代汉语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古汉语,也即我们写旧诗时所谓四声是不一样的。旧诗中所谓四声,一般分为:平、上、去、入。
其中平,即现代之阴平、阳平。上、去,和现代法语亦相去不远。唯有入声,今已散入阴平、阳平上去之中了。但学习旧诗写作,却又非弄清楚不可,盖旧四声中,入声为仄声,而依之今四声,则平仄未定也。
如额,国二字,古为入声,为仄,今却为阳平。这个没有什么太好的解决办法,一个是记下一些常用的入声字,一是以地方语的土语读一下。一般土语中是仄声的而普通语里为平声的字,大多是入声。
七、对仗 一般颔、颈两联(即律诗的第二、三联)都用对仗,这是常见的格式。也有连用三联、连用四联的。也有只用一联,即颈联,这一联是非对不可的。
对仗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如:言如悖出青天滓,行不中修白璧疵。
此外对仗还有个大忌,就是合掌。举例说明如下:
“时闻好友传书到,每报亲朋送信来”,象这样的联子,平仄和字词的对应并没有毛病,但是两句说的完全是一回事儿,这就叫合掌。诗中出现合掌的对仗是非常难看的,也是初学者最易犯的毛病。
律诗中的对仗还有其他的规则,而不可象口号标语一样随便。这个规则是:
⑴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的;
⑵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总的来说,学习旧诗写作,只要弄清以下四点:
1、平仄与四声
2、各绝句和律体的基本格式。
3、拗与救
4、对仗
那么,格律上就不会有什么错误了。此后才能谈得上意境与文法,因为,如果不识简谱,是不可能谱得出乐曲来的。不了解和掌握格律,空谈旧体诗写作,也是一件很不负责的事。
如果认为旧诗的形式一定要有所改变,那么,在提出改变的方法之前,请先证明已经确实掌握了你所要改改革去的那些所谓的“不合时宜”的格律知识。改革存在多年的文学载体是属于很严格的学术范畴的事,连自己要改的东西都没有掌握,就未必有些儿戏


平仄格式是什么意思?
通俗的说就是写律诗时的一种格式,就好像乐谱一样,把谱子给你只填词就行了。不过自己感觉这个还是很严格的,五言的就是五言的,七言的就是七言的,一点也不能乱。以下的是摘自海港漫步论坛,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五言和七言律诗都有四种平仄格式,死记硬背是很累的,但如果掌握了其中的诀窍,就好象...

什么是平仄和正格?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合称“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变化,故统称为仄声。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

请问什么是平仄格式呢?
平仄(拼音:píngzè,英文:level and oblique tones),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平仄的基本格式是什么意思
平仄的基本格式是指在诗歌韵律中,平声和仄声的搭配方式。平声为轻声,仄声为重声。平仄的基本格式是“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这也称为“七言绝句体”。这种格式不仅在中国传统诗歌中广泛应用,也在其他国家的诗歌中被采用。平仄的基本格式以及其应用是中国文化独特的贡献之一。其独特性在于,平仄的...

仄起平收格式是什么意思?
仄起平收,是一种写诗或写对联的格式,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仄起平收。又称为“入韵仄起式”。就是说,首句的第二个字是仄声(仄起),首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入韵)。这种格式又叫“入...

诗词格律平仄是什么意思?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古诗词平仄声 新韵,就是按普通话的北方韵为基础,由中华诗词协会整理的,一二为...

什么是诗词平起仄起
平起式,是一种诗的格式,与仄起式相对。平起是指诗第一行第二字为平声。平起式是一种诗的格式,与仄起式相对。平起是指诗第一行第二字为平声。仄起式是一种诗的格式,与平起式相对。一般来说,仄起是指诗的第一行的第二字为仄声。诗韵,是做诗所依据的韵书,一般指《平水韵》,平、上...

平仄是什么意思?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普通话入声...

平仄格式有哪些?
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仄起首句押韵格式。是不是很合?但是仔细看,就会发现第四句第五字“烟”出律了。作为唐朝著名诗人“小李杜”,怎么可能会犯这种错误?因为这是拗救。真正的出律在前面那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其中“百”、“八”、“时”三个字是入声字,“百”字正处仄...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是什么?
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平白了这三个规则,一首诗的平仄格式就很容易推算出来了。也许你一时还难以明白,那就先别理这些,西风已经将常见的集中格式...

李沧区15996707391: 平仄格式是什么意思? -
廖刮利塞: 通俗的说就是写律诗时的一种格式,就好像乐谱一样,把谱子给你只填词就行了.不过自己感觉这个还是很严格的,五言的就是五言的,七言的就是七言的,一点也不能乱.以下的是摘自海港漫步论坛,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五言和七言律诗...

李沧区15996707391: 什么叫平、什么叫仄.什么叫平仄? -
廖刮利塞: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

李沧区15996707391: 平仄是什么意思? -
廖刮利塞: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李沧区15996707391: 平仄是什么含义 -
廖刮利塞: 古代诗歌中,有平、上、去、入四音,平分为阳平和阴平(跟现在的一声和二声差不多),去声(跟现在的三、四声差不多)至于入声、跟方言有关吧?

李沧区15996707391: 平平仄仄是怎么意思? -
廖刮利塞: 平仄是格律,简单的说,以中华新韵为例,一、二声是平;三、四声是仄.古人的诗词一般是用来吟唱的,为了使吟唱起来音调更加优美,有旋律感,于是便有了格律,今人看来,格律对我们初学者来说是束缚,但在古代,格律却是诗词史上的一大飞跃.相当我们的

李沧区15996707391: 一句话告诉我平仄什么意思回答简洁点,现代汉语1/2/3/4声怎么分平仄, -
廖刮利塞:[答案]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拼音:píngzè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

李沧区15996707391: “平仄”是什么意思?
廖刮利塞: 拼音中 第一声和第二声 就是平 第三声和第四声 就是仄

李沧区15996707391: 谁能解释什么是“平仄”?
廖刮利塞: 学习格律就不能不了解汉字的四声及平仄.简单的说,四声及平仄就是汉字发音的抑扬顿挫.至于是怎么出现的,就只能说是古人在经过长时间的写作以及对汉语发音规律的总结出来的.我们现在所说的“平上去入”的古音划分是到了齐、梁时期才被文人发现的. “平上去入”构成了古汉语的四声,平声包括阴平、阳平,分别对应现代汉语普通话的1声和2声;上、去、入合起来叫仄声,上、去声分别对应现代汉语普通话的3声和4声,入声在现代已经消失,被划分到其他的三声中. 因此: 古代汉语中:平声即平声, 仄声:上、去、入声 现代汉语中:平声:1、2声, 仄声:3、4声. 写诗注意什么 ...这个题目太大了...押韵、格律、意境、用词等等吧...

李沧区15996707391: 平仄是什么意思?
廖刮利塞: 就是升调和降调

李沧区15996707391: 诗词中的"平""仄"是什么含义?
廖刮利塞: 平仄,是中国诗中用字的声调. 平调:分两种,基本上是平缓轻柔的声调. 阴平-较小声 阳平-较大声而且声尾上扬 仄调:分三种 上声-高昂明亮 去声-尖细哀柔 入声-短促 因此平仄又常被分为四声:分别是平、上、去、入四种声调.中国古籍中有不少说明.其中明朝文人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提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而清朝文学家顾炎武在音论一书中简短的说明为:“平声轻迟,上、去、入之声重疾.” 若以西方音乐的节拍来分平上去入四声的长短,顺序分别是平声-4拍;上声-3拍;去声-2拍;入声-1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