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好清谈,而不做事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作者&投稿:藤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魏晋时期的名士往往都喜欢清谈,这是为什么?~

现在很多人都很向往魏晋风度,魏晋风度中有一块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清谈,为什么魏晋那些名士那么喜欢清谈呢?原因其实并不复杂,简单来说一是明哲保身、趋吉避祸,二是逃避现实、排除对死亡的恐惧。
一、清谈的起源要追溯清谈之起源,就不得不讲清议。在先秦时代,我国施行世官制,但秦汉大一统之后就废除了世官制,转而采用察举制来启用官员。察举制要求被察举者有一定的才能和品德,于是那些想当官的人,要不主动去委托别人评论自己,要不自己养望等着别人评论自己,这就是所谓的人伦鉴识,清议就是从这里面诞生的。
后来东汉发生了党锢之祸,很多人因言获罪,于是那些搞清议的说真话吧,会被杀,说假话吧,又觉得自己是软骨头,索性就不搞清议了,去搞清谈了。清议主要是谈人,清谈则是说理谈玄,虽然内容大不相同,但其实是有继承关系的。


根据历史记载,清谈最早始于郭泰,而郭泰自己则是是一个擅长“人伦鉴识”的清议家,但他搞清议的时候说话很小心,尽量不得罪人,所以也就没被迫害。
二、清谈之发展郭泰开清谈之先河,但并没有让清谈取得很大的影响,清谈的发展其实还有两个阶段,从郭泰开始,一直到西晋年间,此时的清谈虽然“不为危言核论”,但还是跟政治、官僚有一定相关,如《世说新语·文学类》记载:
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嵇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
《四本论》是清谈发展初期的重要资料,“四本”是清谈中最重要的话题之一,何谓四本?就是讲一个人才能与品质的关系,主要分为才性同,才性异,才性合以及才性离四种。
然而到西晋后期以后,司马氏因为得国不正,开始找各种借口大肆诛杀异己,比如竹林七贤之首嵇康。嵇康之死影响很大,有了嵇康的前车之鉴,阮籍为了保命,表现出极为消极的态度,绝不评论实事,不臧否人物,嘴里谈的全是些假大空的高谈阔论。在阮籍的引领下,清谈就发展到了只谈玄理不论实事的地步。


三、清谈误国紧随阮籍之后,清谈风气在整个西晋名士群体和高门大阀之中大行其道,再加上有九品中正制存在,这些喜欢清谈的人把持了整个王朝的权力,就导致了这样一个事实:身居要职者大多不务实事,只知道说理谈玄。《晋书·桓温传》提到:
桓公入洛,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王夷甫是两晋时玄学清谈的领袖,桓温把西晋灭亡的责任要归结到王夷甫这些只知道清谈不知道做事的人身上,其实有一定道理。


西晋的灭亡后,这些清谈的名士衣冠南渡,依据长江天险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生活上随心所欲骄奢淫逸,在精神上又陷入了空虚之中,因此清谈不仅没有因为西晋的灭亡而消失,反而在东晋变得更加假大空了。
四、结语总而言之,清谈的出现,与东汉的党锢之祸有关,但清谈发展到后来,虽然能让清谈家们远离祸事,但对社会来说其实是一大祸事,因为这些清谈者大都身居要职,他们不务政事,遂导致西晋灭亡,神州大地陷入了数百年战乱之中,可谓遗祸无穷。

这要放到具体的时代背景下面去讨论,原因有很多个,历来的研究结论也很多。
其中从个人角度来看,魏晋时期可以看做是上古三代政治理想的破灭,就像曹丕所说的禅让不过如此等等。而对于深受上一代思想以及学问影响的士人们来说,谈政治不如谈学问。
而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能够参与清谈的,除个别人物外大多数是有经济基础和背景支持的,没背景就没知识,也没钱没闲参加清谈。
另外,清谈也是知识融合的一种表现之一。内容本身具有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

对于魏晋名士们,大家都喜欢他们反世俗的行为,比如嵇康的打铁、阮籍的青白眼看人,何晏的吃药,刘伶的醉酒等等,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清谈。

什么是清谈呢?与现代喝酒划拳还喝茶调情有什么区别。

清谈是针对本和末、有和无、动和静、一和多、自然和名教的诸多具有哲学意义的命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清谈的进行有一套约定俗成的程式,清谈一般都有交谈的对手,藉以引起争辩。争辩或为驳难、或为讨论。在通常情况下,辩论的双方分为主客,人数不限,有时两人,有时三人,甚至更多人参与。相当于过去大学生辩论赛。弄一个矛盾的命题,让大家争来争去,看谁反应能力好,并用言语争出个一二三来。主要辩论的东西是老、庄、《易经》等。全是玄而又玄的东西。

什么玄呢,就是不确定,没有固定的答案,怎么说都有道理的话,比如: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这个道啊就是恍恍惚惚,惚惚恍恍,让你看得见,摸不着。这句话说了,等于什么也没有说。这就是玄。

这些士人们,天天在一起争论这些,是吃药养生还是喝酒养生的话题。士族名流相遇,不谈国事,不言民生,谁要谈及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强兵裕民,何人政绩显著等,就被贬讥为专谈俗事,遭到讽刺。比如只要一张嘴是,贸易战之趋势,美国乱之始末,中国股市预测等话题,那这个人完了,众人会学阮籍白眼相视。

那么这些士为什么好清谈而不做事呢。

一,政治上需要。

比如清谈的开创人何晏同志,就是曹操的养子。太祖司空时,纳晏母并收养晏。曹操的爱好真是广泛。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东晋名士谢安,标准官二代,任东晋宰相,经常开清谈会,并“自叙其意,作万余语”,侃侃而谈,见解独特。说完以后,肃然自得,四座没有不佩服的。

这些贵族名士们既是土地财富的拥有者,又是政权的掌握者,他们用清谈掌握着一定的话语权,或者舆论导向。让贵族们不再追求政治生活为主,而是追求虚无票渺的精神生活为主。当官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大家一起聊聊养生话题有意思。使天下名士们安于现状,逃避现实。



更多的是为了政 治上的避 难。魏晋名士在心理上的自我安顿,多半靠了酒的力量。现实世界充满了伪善与丑陋,通过饮酒来提升心境而至物我两忘、逍遥自适之至境。为自己营造一片心灵的天宇,也抗争性的显示着对名教、礼法的不恭乃至反叛。 正如阮籍之所以对权势没兴趣,除了仕途凶险外,更主要的是他的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格格不入。《晋书·阮籍传》说:“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阮籍任性行事,不守礼教,而追求个性自由。据说在为母亲守丧期间,还到司马昭的宴席上大吃大喝。司马昭之所以能容得下他,是因为欣赏他那不评论时事,不臧否人物和发言玄远的作风,他的用心是将阮籍树为官员风范,从而使自己摆脱监视……


南北朝学术的主要成就
一、哲学 宗教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主要有两大派,一为以“玄学”为代表的唯心主义,一为以“神灭论”为代表的唯物主义。1. 哲学 1)玄学 玄学主要盛行于魏晋时期的士人中,是以道家唯心主义理论解释儒家经典《易》为中心形成的思想流派。2)范缜《神灭论》很明确地说明了人生富贵、贫贱的偶然性...

人以其语语之翻译
作品简介《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短篇小说。从《世说新语》及相关材料中魏晋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晋时期谈玄成为风尚,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1500多...

中国各朝代选官制度
担任官员的大小贵族必须经国学教育,学习相关礼仪知识方可上任。即“三代以上出于学”。凡定爵位与官职者都世代享有采邑和封地。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它是历史的进步,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2、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中正官的设置,既保留了汉代乡闾评议的传统,又改变了汉末名士...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设计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独尊地位被动摇。 【合作探究】1:儒学地位动摇的原因是什么? 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 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对儒学的冲击。(P12第一段)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

请问《谢公始有东山之志》中,谢安听了郝隆的解释,为什么感到惭愧?_百...
这个“小草”和“远志”,赫隆是用来讽刺说谢安隐居东山时,志在山水,算是“远志”,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及其崇尚老庄哲学,讲求隐逸放达;而讽刺谢安一旦出来做官,就不再放旷潇洒,成了茫茫官宦中的一个,还是个司马一职的小官,就成了“小草”。而谢安本性放达潇洒志在山水,而由于家族变故和...

哪位能给我讲一下,中国古代“士”和“士族”的产生、发展、影响?
士族在东晋时达到极盛,至南北朝始衰。隋唐以后,士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士作为一特定阶层的观念仍然保留。宋以后 ,士或士人一词逐渐成为一般读书人的泛称,不再特指品官。补充战国时期,从王廷到社会底层,到处都可看到"士的身影。探讨这个阶层的活动,对深入了解战国的社会生活,特别是政治与文化,很有裨益。 一、士...

士人群体形成时间
春秋时期。士人,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一个特殊的阶层,这一阶层在传统中国政治与文化的发展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作为知识群体的士人,从春秋战国时期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以来,在两千余年的历史变迁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出现了士人身份 获得机制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士人文化性格。士人...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装特点可以概括为:紧身、圆领、开叉。其中:一、男服服饰 1、礼服:除了北周以外,最大礼服祭服,仍只有一种,与汉代大致相同,惟衣裳主色稍有差异。2、平冕服:各级的形式、服色大致相同,唯衣裳上的章纹,天子用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等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等七章,天子用刺绣...

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菊花是如何成为重阳节的标志的?
这要感谢魏晋南北朝时的一位著名文人陶渊明,正是他昔日酷爱菊花,塑造出的采菊东篱下的隐士之风,让唐代以后追慕陶渊明的文人们,进而由人而推及菊花,相当于提前为菊花做好了千年助攻。正如后世北宋周敦颐总结的那样:晋陶渊明独爱菊……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正是从陶渊明开始,菊花在以往的延年益...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和原因是什么?
因此,这一时期的儒家学者,除继续批判道家、玄学外,又以儒家的入世主义和人文传统批评佛教。他们站在维护儒家名教的立场上,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伦理等方面清算佛教的影响,力图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但都缺乏足够的理论系统和创造性。 南北朝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不同于两晋时期的新形势,玄学思潮归于...

宾川县15295955475: 求《世说新语》的读书心得 -
湛辉氢溴: 名与利往往是人的动心之处,举例来说,管宁和华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园里翻土种菜, 他们看到地上翻出一块金子 管宁毫不动心,把黄金当作平常的瓦石一样的挥锄耕耘.华歆却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丢弃.后来有一次, 两人曾经共同...

宾川县15295955475: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漫游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
湛辉氢溴: 魏晋的清谈与玄学 清谈与玄学是魏晋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这一时期很多士人因参与政治斗争而招致杀身之祸,于是,他们为了明哲保身,便不敢预闻政事,而是采用过去“清议”的形式,口谈玄学. 魏晋玄学的开创者是曹魏正始年间的王...

宾川县15295955475: 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思想相对自由,清谈之风盛行,表现出独特的文化色彩,涌现出许多有个性、有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湛辉氢溴:[答案] (1)祖冲之. (2)《齐民要术》;贾思勰. (3)《兰亭序》;王羲之.

宾川县15295955475: 魏晋时期的时代风尚是什么 -
湛辉氢溴: 有魏晋名士以清谈为主要方式,针对本和末、有和无、动和静、一和多、体和用、言和意、自然和名教的诸多具有哲学意义的命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士族名流相遇,不谈国事,不言民生,谁要谈及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强兵裕民,何人政绩显著等,就被贬讥为专谈俗事,遭到讽刺.因此,不谈俗事,专谈老庄、周易,被称为“清言”. 辩难、服散、诗会(按如今的话说就是侃大山、嗑某药、开party)

宾川县15295955475: 世说新语.言语 的翻译 -
湛辉氢溴: 世说新语》 南北朝时期记述后汉至南朝刘宋人物的遗闻轶事的杂史.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撰,梁刘峻(字孝标)注.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

宾川县15295955475: 《世说新语》有怎样的艺术成就?
湛辉氢溴: 在中国文学史中,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文学同史学、 哲学相分离 , 鲁迅先生指出: “记人间事者已甚古 , 列御寇韩非皆有录载 , 惟其所以...

宾川县15295955475: 魏晋时期的风流名士 ? -
湛辉氢溴: 当时的士人因感于对现时祸乱而无力回天,转而逃避现实,或身在朝而志向山林,或身心皆放逸于野.魏晋名士主要有两类:一为清谈派或云服食派.以服五石散(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磺)而延年益寿,储精养神.并兼以玄谈.以何晏,夏侯玄等正始名士为代表.一为饮酒派.其人不兴服食,然终日豪饮直至烂醉,而行为更是摈除礼法,极尽恣意.其中名士亦好谈论老庄,房中术,引导之术,然终不若前者之有意为之.其代表人物为竹林七贤等.(然嵇康独钟服食.) 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活动区域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西北一带.

宾川县15295955475: 世说新语的意义是什么? -
湛辉氢溴:[答案] 《世说新语》主要记叙了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这样的描写有助于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所谓「魏晋清...

宾川县15295955475: 谁能告诉我《世说新语》里第13篇的译文,就是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
湛辉氢溴: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 德行第一》,赞颂了华歆的美好品行,劝说人们行善积德. 原文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①难②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携人.歆曰:“本所以疑③,正为此耳.既以纳其...

宾川县15295955475: 魏晋时期玄学的评测
湛辉氢溴: 在魏晋时期许多玄学人士都擅长谈辩, 因此, “清谈”也成为这一时期流行的风尚, 即: 崇尚辨谈,而玄学则往往成为“严家口实”, 是谈论的主要内容和题材, “清谈”风气的流行, 使玄学的理论得以更普及和大众化. 在魏晋时期, 清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