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九则

作者&投稿:尘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九则的意思~

1、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为其疾之忧。
翻译:孟武伯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子使其父母只为儿子的疾病发愁(不用操心别的)
2、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翻译:子游问怎样做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孝顺,总说能够奉养父母就可以了。(但这样是不够的,因为)对于狗马也都做到饲养它;如果对父母不诚信进孝,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翻译: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到远处游历、做官,如果游历,必须有一定的去向。‛
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翻译: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因为他们年寿高而喜悦,一方面又因为他们年寿高而忧惧 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花言巧语,一副和气善良的脸面(这种人)很少有仁善
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翻译: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与他亲近的人。‛
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翻译: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 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局促忧愁。‛
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子贡问孔子说:‚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论语》中的名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3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 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4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
  孔子说:“那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42、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 子夏说:“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去做官。”
  ······································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经常去实习(温习)它,不也是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知识点:“说”通“悦” 意思:高兴

2.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有害

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知识点:“女”通“汝”意思:你
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聪明智慧。(其他知不变)

6.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

9.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论语十则
1.
[编辑本段]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经常去实习(温习)它,不也是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知识点:“说”通“悦” 意思:高兴

2.
[编辑本段]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

3.
[编辑本段]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
[编辑本段]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有害

5.
[编辑本段]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知识点:“女”通“汝”意思:你
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聪明智慧。(其他知不变)

6.
[编辑本段]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
[编辑本段]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
[编辑本段]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

9.
[编辑本段]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
[编辑本段]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相关知识
[编辑本段]

“乐”之解释
[编辑本段]
不亦乐乎的“乐”应该读le去声,不应该读yue去声。
因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释是:说,同悦;乐,音洛。《论语 雍也》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注释也是:好,去声;乐,音洛。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o,去声。但在古代,作为快乐的“乐”和“洛”都属于入声“十一药”韵部(见《平水韵》),可见“洛”、“乐”的韵母一样,加上声母都是L,当然完全是同音字了。这在南方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都读成lok。所以今天用普通话读,“不亦乐乎”中的“乐”也应该和“快乐”中的“乐”字一样,都读成le去声。
“乐”是多音字,除了读yue去声(音乐)、le去声(快乐)外,在《论语 雍也》篇中还有一处也有很多人读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朱熹的注释是:知,去声。乐,上二字并五教反,喜好也。下一字音洛。“五教反”是指我国传统的拼音方法——“反切法”:取上一字的声母(也叫“声纽”,“五”字的声母是“疑”,相当于今天的y) ,与下一字的韵母(即“教”的韵母iao)拼读成yao。可见,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二句中,“乐”字作为“喜爱、喜欢”的意思时应该读yao。
归纳起来,“乐”在古书中的读音主要有三种:(1)作名词用的意思是“音乐、乐器、乐工”等,音yue,去声。(2)作形容词用的意思是“喜悦、快乐”,音le,去声。(3)作动词用的意思是“喜爱、喜欢”,音yao,去声。

成语
[编辑本段]

死而后已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通假字
[编辑本段]

不亦说乎:“ 说”同“悦” ,愉快;
诲女知之乎:女同汝,你;
是知也:“知”同“智”聪明。

活用现象
[编辑本段]

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名词作状语;
温故而知新:旧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传不习乎: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古今异义
[编辑本段]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
是知也:古义:这,今义:表判断

作者-孔子
[编辑本段]
孔子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家 世 】
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弗父何为卿。孔子先祖遂由诸候家转为公卿之家。弗父何之曾孙正考父,连续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为上卿,以谦恭著称于世。孔子六祖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按周礼制,大夫不得祖诸候,“五世亲尽,别为公候”,故其后代以孔为氏。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其后代避难奔鲁(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鲁防邑宰。祖父伯夏的事迹无考。父亲名纥,字叔,又称叔梁纥,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称。叔梁纥先娶施氏,无子,其妾生男,病足,复娶颜徵在,生孔子。
【 生 平 】
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符军权。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候国。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早有防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并运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齐侵占的郓、灌、龟阴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提出“堕三都”的计划,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实施。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季孙氏、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费邑与后邑。但孟孙氏被家臣公敛处父所煽动而反对堕成邑。定公围之不克。孔子计划受挫。
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六十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据《史记》记载:因楚昭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解围后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卫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问曰,为政必以“正名”为先。返卫后,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郎战胜齐军。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
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经常去实习(温习)它,不也是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是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知识点:“说”通“悦” 意思:高兴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
知识点:“女”通“汝”意思:你
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聪明智慧。

对你高中有用,收藏吧! 谢谢!

是这样的“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出自?
君子之道 原文: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宁拙无巧。解释:即使十句话能说对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但是假如你说错了一句话就会接连受人指责;即使十次计谋你有九次成功也未必归功于你,可是其中只要有一次失败,埋怨...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
一个人说的十句话即便有九句说对了,也许不会有人因此而称赞你,但是当你一不小心说错其中一句时,就可能招来众人的指责。当你十次计谋九次成功,也未必会归功于你,而你只要失败了一次,所有的错误都会被归结到你的身上。

九成语大全?
九烈三贞九九归原九死不悔九天仙女九间朝殿九州四海九儒十丐九衢三市九年之蓄九流三教九原可作九变十化九五之尊九转功成九鼎大吕九流人物九曲回肠九江八河九泉之下九合一匡九回肠断九死一生九牛一毛九关虎豹九年之储九流百家九故十亲九霄云外九阍虎豹九流宾客九牛一毫九天揽月九世之仇九宗七祖九死未悔九流...

庄子的九句经典语录
8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83、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8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85、白玉不毁,孰为珪璋。 86、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87、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88、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 89、...

世说新语30则名篇
世说新语30则名篇列表: 1、【望梅止渴】 【来源】《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释义】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2、【管中窥豹】 【来源】《...

禅心褝语(精选99句)
49、譬如有人咽喉闭塞,则能断命。如是,善男子:一切诸见,唯有我见斯能断于智慧命根。《大乘宝云经》卷九 50、【最有禅意的句子】在轮回的大牢狱里,很少人拥有出离的勇气;在生死的大苦海里,更少人拥有解脱的智慧。 51、上山、下山同样是累,不过方向相反。为佛法做事.为世间做事,同样都要费心费力,但一个超升...

四字成语带九字成语大全
眠九坐九州八极二旬九食十步九回头十年九荒数九寒冬行百里者半于九十九仞一篑十转九空言重九鼎八索九丘九关虎豹八花九裂九儒十丐含恨九泉九天使者屏风九叠轻重九府阳九之厄齐烟九点三九之位一语九鼎十羊九牧九变十化十年九不遇三旬九食一挥九制声闻九皋九鼎一丝鹤鸣九皋一子悟道,九族生天十室九空力济九区...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的第九则到第十一则断句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庾法畅造庚太尉,握麈尾至佳。公曰:“此至佳,那得在?” 法畅曰:“廉者不求,贪者不与,故得在耳。”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猥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
错别字很多...题目那几句相信楼主你明白了,不解释 最后一句: “君子所以”倒装句“所以君子”后面的没悬念了。如果这么解释不能理解...请看下文:翻译:十句话有九句切中要点,众人未必觉得有什么稀奇了不起,如果有一句没说中,就会受到四面八方而来的指责。诗词的谋策有九次成功,众人未必将...

玛曲县13720941102: 求《论语》九则 -
月竿派奇:[答案]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玛曲县13720941102: 下面是《论语》中的九则语录,其中有论述学习的,有论述治国之道的,也有论述其他内容的.请你将论述学习和治国之道的语录分别都挑出来.(只填序号... -
月竿派奇:[答案]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①谈学习与思考的关系;⑤谈在温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的问题;⑧谈学习求知过程中的...

玛曲县13720941102: 《论语》九则请给出翻译:1、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2、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 -
月竿派奇:[答案] 楼上的第一句解释有误.应该是使父母只为儿女的疾病担忧,这样就是孝.什么意思呢?一个人通过努力,很多事都可以做好,让父母欣慰,放心.只有生老病死,这种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事,让父母担忧也是没办法.除了这些人力不可控的事,其余的都...

玛曲县13720941102: 论语九则的内容
月竿派奇: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经常去实习(温习)它,不也是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

玛曲县13720941102: 8上《论语》九则的翻译
月竿派奇: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孔子说:“在温习就知识后,能有新体...

玛曲县13720941102: 《〈论语〉九则》中指出儒家的待人处事之道贵在 - ____________ - , - ____________ - . -
月竿派奇:[答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玛曲县13720941102: 论语九则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薄是什么意思 -
月竿派奇:[答案] 原文出自于《论语·卫灵公第十五》中的内容.薄:形容词,指物体扁平,与“厚”相对.引申为:微小,少.例如:《韩非子·五蠹》:事力劳而供奉薄. 所以原文的大意为:多责备自己而且少责怪别人.

玛曲县13720941102: 论语十则是知 -
月竿派奇:[答案] 论语十则是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则见于《里仁》篇...

玛曲县13720941102: 论语其中九则得翻译 -
月竿派奇: 1 孔子说:富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不要接受.贫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除它,不要接受2 子贡问关于君子的问题.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3 孔子...

玛曲县13720941102: 论语九则八年级语文长春版上
月竿派奇: 1、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问孝的意思.夫子说;”父母爱自己的子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体会到服么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 2、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