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炼字怎样运用

作者&投稿:只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样赏析古诗中的"炼字"艺术~

接触古典诗歌,我们会发现有一类诗句,诸如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杜荀鹤的“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等,都是关于语句字词的揣摩,这也就是古典诗歌创作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即后人所说的——炼字。

国学古人在写诗过程中常常倾注颇多心力在几个甚至一两个字上,正是这几个或一两个字让全诗意境飞出,情感表达更为彻底,也使诗歌有了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对此妙处有过相关阐释的如王国维《人间词话》:“‘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闹”与“弄”带来的意趣正是前人炼字的结果。

国学炼字常能把诗歌写活,所以历来诗人们非常讲究字句的锤炼。元代诗人杨仲弘曾说:“诗要炼字,字者眼也”,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对炼字之妙也早有议论:国学诗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浩然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上句之工在一“淡”字,下句之工在一“滴”字。若非此二句,亦乌得而为佳句哉?如《六一诗话 》云:陈舍人从易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落,至《送蔡都尉》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数客论,各以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或云度,莫能定。其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轻一鸟过”,公叹服。余谓陈公所补数字不工,而老杜一“过”字工也。(卷九)

国学这段话很好地为我们展示了古人炼字的艺术以及对字句锤炼所下的功夫,也正是这种不让诗句落入俗套的追求,才有了“暝色赴春愁,无人觉来往”等传世佳句。

国学关于炼字,还需明确炼字与诗眼的区别。前者倾向于推敲锤炼字句,而后者在于能高度揭示诗歌主题,不过历来文人常常将两者合而为一,诗眼往往也就是炼字的结果。关于炼字的艺术,在很多诗歌论著中都有过阐述,下面我们以杜甫诗歌为主,就炼字的位置以及所炼之字的词性来进行下简单的探讨。

一、所炼之字的位置

学国所炼之字在诗句中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很多诗歌中炼字所放之处,时有变化,正如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句中要有字眼,或腰或膝或足,无一定之处。”脱俗巧妙之字在不同的位置却都能让诗句或活灵活现或深刻逼真,毫不影响诗意的绝妙传递。孙奕《示儿编》说:“诗人嘲弄万象,每句必须炼字,子美工巧尤多。”他以所炼之字的位置对杜诗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归纳。首先,他说:vad90国713k4学k1ljb网n23i1

学国如《春日江村》诗云:“过懒从衣结,频游任履穿。”又云:“经心石镜月,到面雪山风。”《陪王使君晦日泛江》云:“稍知花改岸,始验鸟随舟。”《漫兴》云:“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皆练得句首字好。

学国这里是为我们介绍杜诗中首字写得比较好的三处,其中特别是“经心石镜月,到面雪山风”中的“经”与“到”字写得非常传神灵动。接下来孙奕又说:

学国《北风》云:“爽携卑湿地,声拔洞庭湖。”《壮游》云:“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泛西湖》云:“政化莼丝熟,刀鸣鲙屡飞。”《早春》云:“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秋日夔府咏怀》云:“峡束沧江起,岩排石树圆。”《建都十二韵》云:“风断青蒲节,霜埋翠竹根。”《柴门》云:“足了垂白年,敢居高士差。”皆练得第二字好也。

学国杜诗中比比皆是的妙句,是他精于锤炼的结果。这段又举了杜诗中第二字炼得好的,像“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中的“入”与“归”历来为人所称道,元代诗人杨仲弘曾说:“‘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炼第二字;非炼‘归’‘入’字,则是学堂对偶矣。”确也如此,万物复苏的春天到了,一些些的红色在悄悄铺染娇嫩欲滴的桃花,池边的柳条慢慢吐出青翠的新芽。诗句将颜色的变化用动态来呈现,巧妙绝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灵动的春景图。

学国在《示儿编》中,孙奕还介绍了杜诗中腰字(中间一字)和尾字写得好的,腰字如“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尾字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让人读之便能在脑海中勾勒出如图画般曼妙的场景。

学国上面已经说过炼字不只是炼一两个字,有时是几个字,有时甚至是全句,孙奕同样找出了一些杜诗中炼得非常好的五、七言全句。他说:

学国至于“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雪岭界天白,锦城曛日黄”,“破柑霜落爪,尝稻雪翻匙”,“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紫崖奔处黑,白鸟去边明”,皆练得五言全句好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旁见北斗向江低,仰看明星当空大”,“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皆练得七言全句好也。

学国“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两句,出自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这两句采用倒装句法,沐浴过春风春雨的嫩竹、肥梅形神毕现,如在目前。新出的嫩竹经不住春风的吹拂,低垂着脑袋,翠绿的模样甚是可爱;春雨滋润过的梅子在慢慢变红,饱满得像是快要绽开了。这两句诗即是杜诗中全句炼字的佳例。

二、所炼之字的词性

时代炼字非易事,江顺治在《续词品》说:“千钧之重,一发系之;万人之众,一将驭之。句有长短,韵无参差。一字未稳,全篇皆疵”。那么所炼之字的词性有无特殊之处,让创作与鉴赏有迹可循呢?有些学者认为古诗炼字之妙皆在动词,只有动词才能让诗句精炼传神,事实却不尽然。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动词在历来诗人所炼之字中确实占有很大比重。

时代1、动词

时代动词在炼字艺术中较为常见,写的非常好的也很多,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推敲”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苦吟,关于练字,更是关于锤炼动词的故事。其它的如李白“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中的“随”和“抱”,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和“惊”,都是传诵至今的锤炼动词的佳句。杨仲弘说杜甫“暝色赴春愁,无人觉来往”两句诗:“非炼‘觉’‘赴’字,便是俗诗,有何意味耶?”也有前人说:“暝色赴春愁。下得赴字最好,若下起字,便是小儿语也。无人觉来往。下得觉字大好。足见吟诗,要一两字工夫。’观此,则知余之所论,非凿空而言也。”

时代还有如杜甫的“轻燕受风斜”和“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其中“受”、“斜”、“出”三个动词颇为精炼传神,描写雨细鱼欢,燕子迎风斜舞的场景,曼妙自然,生动贴切。因为炼字之于动词在古典诗歌中较为常见,这里就不再赘述。

时代2、虚词

时代虚词是没有词汇意义的,能把虚词写活,需要很深的文学功底,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

时代宋代范晞文《对窗夜雨》卷二:13k4j国k1jda学iuf57网97n67

时代虚活字极难下,虚死字尤不易。盖虽是死字,欲使之活,此所以为难。老杜“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及“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人到于今诵之。予近读其《瞿塘两崖》诗云:“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犹、忽二字如浮云着风,闪烁无定,谁能迹其妙处。他如“江山且相见,戎马未安居”,“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地偏初衣裕,山拥更登危”,“诗书遂墙壁,奴仆且旌旄”,皆用力于一字。

天下这里的”皆用力于一字”,指的是每句中的虚字,写得都非常之好。从上面范晞文的话中,我们还能发现,杜甫诗歌中的虚词“犹”字似乎用得频率较高,其实杜诗中的“犹”字有多种意义。第一种,相当于文言的“亦”,白话“的”。

天下如:《咏怀五百字》:“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新安吏》:“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以及《潼关吏》:“应急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第二种,时间副词,已、已经。如《客亭》:“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和《北征》:“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第三种,范围副词,只、独之意。如《得舍弟消息》:“犹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注”。仅仅通过这些诗句中的“犹”字,我们也可见老杜用字艺术之深厚。13k4j国k1jda学iuf57网97n67

天下另,杜甫的《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也有两个字写得非常之妙,即“自”与“空”。清人仇兆鳌的《杜诗详注》中的评语说:“草自春色,鸟空好音,此写祠庙荒凉,而感物思人之意,即在言外。”

天下3、名词

天下古代诗歌中很少有人关注名词,被忽视却不代表不存在,没有价值。古典诗歌中名词炼得好的诸如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天下对此句的炼字之妙处,很多古代学者都曾有过探讨,如范晞文《对窗夜雨》卷四:

天下诗人发兴造语,往往不约而合。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王维也。“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乐天也。司空曙有云:“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句法王而意参白,然诗家不以为袭也。13k4j国k1jda学iuf57网97n67

天下清代田雯《古怀堂集》卷十八:

有责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于言表。余所见与茂秦不同。司空意尽,不如乐天有余味。“初”字“欲”字妙,有含蓄。老泪暗流,情景难堪,更深一层。

有责以上举韦应物和白居易两家与司诗同品炼字之高下。笔者以为数家之句,仍以司空为优。“雨中黄叶树”,妙在一“雨”字,“雨”增凄清之感;“灯下白头人”,妙在“灯”字,“灯”现寒素读书之风。且昏黄摇曳之状,与“黄”字呼应。此其一也。秋雨乃有声之物,暗夜则无声之场,以动写静,愈见孤寂之感。此其二也。雨笼秋树,灯困白头,沉闷压抑之情,挥之难去,不思又来。此其三也。13k4j国k1jda学iuf57网97n67

有责再看杜甫《中宵》“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两句,也有前人关于这两句的不同评价,谭元春认为“白”字妙,王嗣奭认为:“只‘水’字妙。星飞于天,而夜从阁上视,忽见白影一道从水过,转盼即失之矣。公即写入诗,真射雕手。‘落月动沙虚’亦然。沙本白,而落月斜光,从阁上望,影摇沙动。静则实,而动则虚,此如以镜取影者。”

有责这里笔者认为“落月动沙虚”,是上弦月景象。上弦月上半夜升起,下半夜落下,月落沙暗,乃虚字之意。说明杜甫下半夜尚未入眠,愁思之深,可以想见。另“飞星过水白”,乃瞬间之景。“落月动沙虚”,乃久立之象。

有责4、形容词

有责古典诗歌中,形容词的锤炼有时也能达到妙笔生花的效果,杜诗诸如“青惜峰峦过,黄知桔柚来”、“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翠干危栈竹,红腻小湖莲”以及“林花著雨燕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等诗句中形容词用的都非常好,他用一双善于捕捉世间万物的慧眼观察着周围世界。针对“林花著雨燕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中的“湿”字,北宋学者王彦辅说:

有责此诗题于院壁,‘湿’字为蜗涎所蚀。苏长公、黄山谷、秦少游偕僧佛印,因见缺字,各拈一字补之:苏云‘润’,黄云‘老’,秦云‘嫩’,佛印云‘落’。觅集验之,乃‘湿’字也,出于自然。而四人遂分生老病苦之说。诗言志,信矣。(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卷六《曲江对雨》注引)

有责从仇兆鳌的这一段注引,可以看出杜子美用“湿”这个字时,定然是下过一番功夫。“湿”字以自然取胜,林中花儿被春雨沾湿,艳丽之色,像被胭脂染过一般,姿态宛然俏丽。也有选本作“落”,然咀嚼再三,也不如“湿”字自然生动之妙。

有责其它的如柳宗元《渔翁》“欸数乃一声山水绿”中的“绿”字,韩愈说“六字寻常一字奇”,和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有异曲同工之妙,具有形神兼胜之美,两者皆为后人津津乐道,。

三、结语

有责由上述种种,古人写诗注重炼字的精神可见一斑。这些所炼之字生动传神,或表情或造境,诗人的情感因此表达更为彻底,读者亦能从中涵咏出兴味。需要注意的是,炼字是为了让诗意表达更加符合诗人所愿,在创作诗歌时切忌不能进入死胡同。刻意追求新奇,不仅不会妙笔生花,反而会适得其反,使诗歌显得晦涩难懂,诗之旨诗之趣远矣。

从大的范围来说,古典诗歌的炼字不出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尝一脔而知全鼎,下面,我们有所侧重地引例作一些说明。炼数量词 数量词大约和讲究概念与逻辑的数学、物理有某种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文学特别是诗歌的角度来看,它似乎是枯澡乏味的。其实不然,优秀诗人的笔就仿佛是童话中一根可以使沙漠涌出绿洲的魔杖,那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却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炼形容词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表颜色的形容词于句首与句末的运用。炼动词 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炼虚词 在新诗创作中,虚词的运用似乎远不及在古典诗词中地位重要。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罗大经《鹤林玉露》指出作诗要健字撑拄,活字斡旋。撑拄如屋之有柱,斡旋如车之有轴,就是从这个角度看到炼虚字的作用。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其中又以杜甫最为擅长。——节选自《炼字与炼意》,见参考资料。

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真正精光四射。 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从诸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所炼之字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 1.五言炼第二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 2.五言炼第三字:“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3.五言炼第五字:“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4.五言炼第二、第五字:“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七言炼第二字:“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6.七言炼第五宇:“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7.七言炼第七宇:“青枫江上孤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8.七言炼第二、第五宇:“雪霁山门迎瑞日,云开水殿候飞龙。”“鱼含月影随云动,鸟吐花声寄树闲。” 古代诗歌中的八种类结构特征 古代诗词是非常讲究结构形式的。它既体现了诗人的写作思路,又承载着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要了解诗歌的一般结构特点,以快速敏锐地整体把握全诗。 在古典诗词中,通常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前面的景为后面的议论或抒情作铺垫,而后面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也一定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来阐发。除此外,我们还要特别注意以下结构特点:1.开门见山:无论说理或叙事,不拐弯抹角,开端即直截了当地切入本题,这就是开门见山。 2.欲扬先抑:为了张扬某种事物或人物,先把它(他)贬抑下去,制造悬念,形成波澜,突出某个事物、人物或某种思想的常见的表现手法: 3.前后照应: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始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后面又写到“一尊还酹江月”,从大江始,又以大江结,前后呼应等。 4.情景分写:情与景分别咏写,贵在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比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在写法上又各有错综之妙。第一句写山中所闻,第二句写水上所见,第三句紧承第一句“风急”,第四句紧承第二句“渚清”,第五、六句写登高所感,第七句承第五句“作客”,第八句承第六句“多病”,结构非常严谨。 5.情景合写:妙在情景交融,浑然一气,或景中含情,或情中有景。如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飚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前两联可谓景中含情,后两联可谓情中有景,既融洽又分明。 6.小中见大:即通过描写一件小事物,写出大境界,表现大主题。有以小景传大景之情,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以江中一帆顺江而下可以想到江流滔滔不尽的壮观;有以小事表现重大社会内容,如杜牧的《赤壁》;还有的是以有限空间写无限空间,如杜甫的《绝句》其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从小的窗子里看见大的图景,别有无穷意趣。7.画龙点睛:即在文章关键处加上一两句精辟的话,点明主旨,使全篇的用意都显露出来的写法;点睛之笔如用在诗词的结尾,这种方法又常常称为“卒章显志”。这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写法。8.起承转合:古典诗词写作上的一种技巧。一般指对绝句的四句、律诗的四联在写作上的要求。一般来讲所谓“起”即开头(绝句的第一句,律诗的开头两句,以下类推);“承”即紧承上句(联)的诗意,进一步描写或铺陈,要承接得自然、紧密;“转”即意思的递进或转折,是指诗的内容宕开一笔,使诗内容更加丰富或境界更加开阔;“合”则是对全诗的“收束”,要对前面的描写起到收束的作用,要“收”得有力,并传达出诗的思想感情,一般要在此句(联)点出诗意或主题。

炼字就炼意,不同于组词造句,需要揣测,结合新的情景来深化

【案例主题】
  
  诗歌用最单纯的色彩演绎着最深刻的内涵,用最凝练的语言诠释着最绚丽的心卷。诗歌语言不仅要求精练,而且还要求形象生动、讲究韵味。
  古人作诗是非常讲究炼字的,字炼得好,不仅能准确地传达事物的特征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从而引发读者的联想并体会其弦外之音,味外之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闹”和“弄”字就是古人炼字的结果。
  鉴赏诗歌语言,其中炼字显得如此重要。那么,如何鉴赏诗歌炼字所富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呢?在文学教育实践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语言中一字生辉的韵味和魅力的。
  
  【案例描述】
  
  师: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拍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
  生:“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融融月色,银辉倾泻,梅花恬静地处于朦胧月色的轻笼之中,色彩自然由明丽而黯淡。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创造了一种和谐朦胧的美妙的意境。真可谓一字生辉!
  师: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是欧阳修对锤炼语言的那份执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对锤炼语言的一份感动……古人的这些炼字的佳话生动展示了诗歌语言中一字生辉的妙处。
  那么,如何赏析古诗炼字所富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诗歌体会炼字的韵味和魅力吧。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师:诗人为何用“垂”、“涌”二字来描述星和月而不用“挂”“升”等词呢?
  生(分组讨论):诗人抓住了“平野阔”这个特点。在此前提下,用此二字才符合视觉规律,仰望天空,因原野空阔,星星近者高,远者低,就像往下掉的样子,故用一“垂”字;平视前方,因原野空阔,月亮从江边升起,给人的感觉就像从江中升出一般,用一“涌”字,有一种强烈的动感,诗人抓住了江水澎湃、激荡的特点。星星垂挂在远天,显示平野的辽阔;月光涌动在水面,大江在汹涌奔流,构成阔大雄伟的境界。
  同样意境的还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的“生”可否换成“升”?
  (生,生长之意,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明月从海上相伴相生、相映相融的情态,赋予明月和潮水以生命和情趣,让人联想望月人的相思之情,伴随明月生长而扩散,弥漫于整个环境。意境绵邈,含义丰瞻。)
  生归纳:换
  师:刚才我们利用换字的方法领悟到诗歌中一字生辉的妙处,当我们用换这方法无法解决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联系相同或者相近的熟悉的诗句,去咀嚼那隽永的意蕴。
  品味诗歌语言中的炼字,不能拘泥于某一个句,其实有时候同样一个字可以在不同诗句中,也可以在同一个作家不同的作品中,它们的表现力、表达的内容、表现的诗情等又各不相同。
  “空”: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
  “挂”: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李白《秋下荆门》)
  生归纳:联
  师: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换和联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我们就要推敲这个字的语法特征、修辞手法,表情达意、意境等进行赏析。下面请看: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分组讨论):一个“绿”字,把春到江南的生气勃勃的景象非常巧妙而又形象地描绘出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曾经用过许多字,最初是“到”,改作“过”,又改作“入”,再改作“满”,一共改了十几次,最后才选定了这个“绿”字,使全句生辉,“绿”之所以比“到”“过”“入”“满”好,就在于本句将“绿”活用为使动用法,生动形象的拟人化手法,写出了春风拂煦,百草生萌,千里江岸,一片新绿。从而再现了江南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色,凸现了清丽婉转的意境,化静为动中体现诗歌的流动美,足见诗人炼字工夫之深,也可见诗人在艺术手法上,善于翻新出奇,富有独创性。这也说明炼字不只是为了炼字,炼字和炼意是融合的,只有这样才凸现诗歌的意境美。
  生归纳:推
  师:以上三种方法不能割裂开,它们交融在一起。让我们尝试着运用这种方法在学习中提高古诗炼字之赏析能力。
  同学们,当我们领略了炼字的妙处时,面对大海,是否会涌起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感怀;李白的“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的赞叹?
  漫步雨中,是否会飘落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那写满惆怅的感触;是否会漫溢杜甫的“好雨知时节”,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那和着生命律动的诗意?
  希望你们能用饱蘸深情的诗心,解读出润泽心灵的诗味来。
  
  【评析与反思】
  
  本节课虽然出现了教学预想的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即使把握了一些炼字的方法,可在鉴赏诗歌时候出现了新的困惑。
  其一、难以理解作者的感情。
  一切客观外物只有经过诗人感情的内化与浸润,才能获得灵气与生命。
  在鉴赏诗歌的炼字时要注意体会其中渗透的情感,同是杜甫笔下的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花”饱含了诗人的血泪,而“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花”则透出诗人获得暂时宁静与幸福后的喜悦。“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的“月”,此时的月已经是能理解思念之痛苦并能传递祝福的人性化了的使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菊”,它成了诗人宁静、澹泊的人生诗意追求的象征。
  其二、难于领略诗歌的意境。
  诗歌鉴赏的关键是我们应能抓住诗歌的形象,展开联想想象,从而品味诗歌的意境。
  诗歌是形象的文学式样。一首好的诗,其形象往往鲜明而令人难忘,比如白居易笔下两鬓苍苍的卖炭翁、柳宗元笔下的独钓寒江的渔翁、张志和笔下在西塞山前飞翔的白鹭、苏轼笔下的竹篱笆外的几枝粉红的桃花……这些鲜明的形象形成了我们阅读经验中深刻而持久的记忆。抓住形象展开联想,我们就能进入诗歌的独特意境,比如,抓住《江雪》中的渔翁形象,我们可以想:在这个飞鸟绝迹、人踪不至的白雪世界,渔翁为什么要来寒江垂钓呢?他为什么不像世人一样待在家里烤木炭火呢?他是为了钓鱼吗,还是为了表现一种人生?沿这样的思路出发,我们就可以理解作者在这首诗中寄托的一种人生态度,一种清高孤傲的精神,进入由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景物相融为一的艺术境界。
  总之,诗歌语言里蕴含着黄河的不羁和刚强,长江的奔放和潇洒;蕴含着江南的温婉,水乡的秀雅。诗歌语言是一眼永不枯竭的甘泉,可滋润着祖祖辈辈不息的生机;诗歌语言是一片永不休止的音符,可谱写出优雅动人的乐章。
  让我们用饱蘸深情的诗心,去领略诗歌的妙处吧!


跪求古诗炼字例题
诗歌欣赏之炼字 一、导入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历来被人称道,据说王安石开始用“到”,接着用“过”,然后用“入”,后来用“渡”,最后才改用“绿”。一个字经过了千锤百炼,才最终确定下来。我们要如何赏析呢? 二、高考例题 炼字在高考题目中反复出现,如2006年高考广东卷和2007高考广东卷都出现炼字的题。

什么事炼字法
据说宋代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初作“到”,又改为“过”“入”“满”等十余字,最后才定稿。——百科词条:炼字 邱浚谓诗中用字,一毫不可苟,倘一字不雅,则一句不工,一句不工,则全篇皆废矣。然邱之该音审意袭古,未尝非炼字之要诀,而古人有谓:“吟...

请问,高考题型语文诗歌鉴赏中,炼字如何作答?我每次都不懂得答,有什么具...
一字传情 即用凝练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思。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尽:都。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思乡的普遍,伫立盼望的时间之长。以动衬静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前一句写诗人所见:朗照的秋月,在松林间仿佛被...

有哪些诗文“炼”字的故事?
从李凝隐居地往回走,贾岛一直觉得这首诗的三四句有个字似乎应该改一改,原诗是这样:“岛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他想:究竟用“推”字好呢?还是改为“敲”字好?贾岛在驴背上反复思索,总是犹豫不决,不知不觉间用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想把这个字定下来。这样一直走到长安城里,他还是做...

跪求古诗炼字例题 尽量多些啊,至少20个例子, 对了,最好还有赏析,呵呵...
诗歌欣赏之炼字 一、导入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历来被人称道,据说王安石开始用“到”,接着用“过”,然后用“入”,后来用“渡”,最后才改用“绿”.一个字经过了千锤百炼,才最终确定下来.我们要如何赏析呢?二、高考例题 炼字在高考题目中反复出现,如2006年高考广东卷和2007高考广东卷都出现炼字...

从词语锤炼,句式选择,辞格运用三个方面分析下面一段话的修辞效果
锤炼词语就称为“炼字”了,也是一个修辞格的,这里炼字的地方有:顶,壤,穿,射,露等词 句式选择选择方面,是采用了假设、呼告,长句夹杂对比(两个分句的排比,一般叫对比,但我觉得不贴切)等 在一般辞格的运用上当然是拟人和比喻的综合运用了,结果当然是将济南的冬天描写的美轮美奂了 ...

炼字是修辞手法吗
不是啊 修辞手法 理解运用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判断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其运用的正确与否误。2、指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运用某种修辞手法造句。把握修辞手法的定义、种类、运用效果等。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

如何鉴赏古诗词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化用了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的故事;《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的诗句。 (二)从语法角度分析,要关注数量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

古诗词炼字赏析技巧
叠词一方面强调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增加古诗的韵律,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在回答古诗鉴赏这种题目的时候,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或者该词在诗句中的含义。第二步:指出该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第三步:结合古诗的背景,分析这个字所传达出的情感、主题等。

运用炼字的方法,说说下面的诗句能不能用括号里的诗句代替,为什么?_百度...
不能撒.很明显的第一句中的绿是全诗之中的点睛之笔,绿,变形容词为动词,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春风的到来让江南的山水变得春意盎然.如果用到,就不能达到这个效果,反而让这句诗变得生硬.潜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春雨静悄悄的落入人间,写出夜雨之静谧.如果用忽表达不出夜雨的感觉.而细则是将夜雨润物的无私和细腻...

广河县15521787842: 诗的炼字怎样运用
宋依柘木: 炼字就炼意,不同于组词造句,需要揣测,结合新的情景来深化

广河县15521787842: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技巧 -
宋依柘木: 1.关注诗眼、注释等 2.注意诗歌中对仗比较工整的句子,特别是里面的动词、形容词 3.把握诗歌的类型,如山水诗,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羁旅思乡诗 4.学会知人论世,所谓诗言志,歌咏怀,站在作者的角度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广河县15521787842: 请问,高考题型语文诗歌鉴赏中,炼字如何作答?我每次都不懂得答,有什么具体方法吗? -
宋依柘木: 炼字三步走 1先要把这句话的意境尽量诗意地描绘出来 比如 “--”展现了一幅、、、、的画面2炼字主要抓动词,其次是形容词名词之类 把该词的基本意思和具体意境里的涵义解释一下,联系写作手法3抒发的思想感情

广河县15521787842: 古诗鉴赏之练字 答题步骤及其相关知识 -
宋依柘木: 炼字型 1、提问方式 (1)X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为什么? (3)你认为X字好在哪里? 2、解答分析 沈德潜曾说:“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

广河县15521787842: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诗句——,——和——,——是最好的写照 -
宋依柘木: 炼字以切情、切境、切题为前提,要对词语进行反复推敲、锤炼、修改,以达到声音优美、简洁精炼、形象鲜明、增加情趣等目的.这样的例子很多,如:1.“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2.“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破”字和“弄”字.3.“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原本想用“推”字,经过一番斟酌、讨论,最后决定用了“敲”字.这是“推敲”典故的由来,也是古人作诗讲究炼字的最好写照.

广河县15521787842: 诗歌鉴赏之炼字 -
宋依柘木: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又称“炼词”.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

广河县15521787842: 初中如何做古诗赏析的技巧 -
宋依柘木: 简单说:1.可以先将整首诗完整地翻译下来2.把每句的描写内容及所表思想写下来3.对古诗中个别字进行炼字(所谓炼字,就是将古诗中个别用地特别准确的,特别能反映主旨的,或特别生动形象地揭示思想意境的具体地赏析出来)e69da5e...

广河县15521787842: 古诗中的炼字艺术例说
宋依柘木: 2003年高考诗歌鉴赏考到了“诗眼”的基本鉴赏常识,实际上,还有一点值得引起高度注意的是,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下面就古诗的“炼字”艺术作一点简要介绍. 1、...

广河县15521787842: 怎样赏析古诗文 -
宋依柘木: 我认为是这样的(我自己就是这样写) 1.可以先将整首诗完整地翻译下来 2.把每句的描写内容及所表思想写下来 3.对古诗中个别字进行炼字(所谓炼字,就是将古诗中个别用地特别准确的,特别能反映主旨的,或特别生动形象地揭示思想意境的...

广河县15521787842: 诗的炼字与炼意如何结合?
宋依柘木: 首先要有感情,这才好培养出意境 天分也很重要,不过写诗本来就应以自娱自乐,抒发感情之类的为目的 这样看的话天分就不是那么重要的了——没有苏东坡的才气,也可以有姜夔的字句工整、考究. 再有想学近体诗还是挑几个不错的诗人读读他们的诗,顺便也可培养感情,奠定自己的诗风~ 加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