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中典故及出处

作者&投稿:字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长亭送别典故有几个?~

1.举案齐眉,孟光献饭的典故是表现爱情美满。
2.望夫石:运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现思妇情思。
3.“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表明了争名夺利,名利皆为虚幻。
4.“红泪”借王嘉《拾遗记》的典故,司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表现官场不得志。
5.“伯劳飞去燕西归”用牛郎织女的典故表现恋人不能终成眷属的悲剧。
6.一春鱼雁无消息:作用是表明思念的人没有消息。
7.青鸟:作用是表明传递爱意、情书。

此处运用典故为举案齐眉。
《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西厢记·长亭送别》是元代诗人王实甫写的。用元杂剧的形式讲述了崔莺莺十里长亭送张生进京赶考的别离场景,而张生和崔莺莺这对冲破世俗相爱的恋人,短暂的欢愉后即将饱尝长久的别离相思。反映了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表现了对封建礼教对人性人情严重束缚和压制的控诉。

《长亭送别》中的典故及出处:

《长亭送别》是文采派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之作,其间曲词优美,善于用典,或化用古代诗词中的优美成句,或融入神话传说,使得曲词秀丽典雅,含蓄悠长,具有诗的意趣。
一、化用古诗词
1、碧云天,黄花地
【出处】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妙处】易叶为花,与飞雁、霜林一起点染了深秋图景:蓝天白云,菊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尽染,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
2、阁泪汪汪不敢垂
【出处】宋人《遮鸪天》: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妙处】阁,通“搁”,这里是噙着的意思。王实甫移用这宋人这句,写出张拱“恐怕人知”强忍泪水的情状,表现出他与莺莺的难分难舍,从莺莺眼中见出,更为凄切动人。一方面反映出张生对莺莺的体贴与关爱之情;一方面体现出张生不甘在老夫人面前示弱的大丈夫气概。
3、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出处】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妙处】暗用李易安词句,说莺莺心意好象痴迷,心情如同醉酒,从昨夜到今天,细腰儿更加瘦减,夸张地表现莺莺在感情折磨下的身心交瘁。
4、 将来的酒共食,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出处】范仲淹《苏幕遮》:“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妙处】暗合范仲淹词句,运用夸张、比喻和对比,以厌酒表现愁苦至极。在崔莺莺眼中,暖溶溶的美酒,清淡得如同水一样,为什么呢?因为这里边多半是相思的泪水,这实是莺莺怨极所产生的幻觉。
5、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出处】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妙处】引用苏轼《满庭芳》词原句,形象地表现莺莺珍重爱情、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6、比司马青衫更湿
【出处】出自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妙处】王实甫化用这一诗句,是为了强调莺莺落的泪,要比白居易听琵琶声落的泪还要多,极言离别之苦。
7、伯劳东去燕西飞
【出处】语出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牵牛)织女时相见”。
【妙处】引用乐府诗句,极言两人就此一别,不知何日相见,写出莺莺的不忍别离。
8、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出处】柳永的《诉衷情》: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
【妙处】活用柳永词句,写出莺莺与张珙离别时的痛苦欲绝,没有喝酒心却先醉,眼里流血,内心如同死灰,甚过柳永之悲。
9、一春鱼雁无消息
【出处】语出秦观的《遮鸪天》:“春鱼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妙处】一春,一个春季或一年,这里泛指时间很长,鱼雁,指书信。这里引用诗句,是临别莺莺对张生的嘱咐,希望他去后不要“一去就杳无音讯”!写出了莺莺对二人前途的忧虑。
10、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出处】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妙处】这里变“舟”为“车”,极言莺莺胸有万千烦恼与忧愁,无论如何,也消不尽。
二、融入传说神话典故
1、淋漓襟袖啼红泪
【出处】红泪出自《拾遗记》,据说,魏文帝(曹丕)所爱的美人薛灵芸离别父母登车上路之时,用玉唾壶承泪,壶呈红色。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后世因而称女子的眼泪为“红泪”。
【妙处】借“红泪”写莺莺的悲与痛。
2、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
【出处】《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妙处】借典言莺莺的心理与想法:她想与张珙在席间相敬如宾,恩爱对酌。可是只能是空想。这里写莺莺的怨恨与失落。她怨母亲“供食太急”,在本已很短暂的饯行宴上居然还不肯回避,弄得她和张生不能温存话别,只能“暗送秋波”。
……

长亭送别中典故及出处
一、故事之美
身为名门闺秀的莺莺和琴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权势为条件的传统择偶标准的违逆。
《长亭送别》一折表现的则是崔张爱情取得初步胜利后的又一次曲折——张生去赶考,莺莺来送别,两人被迫分离。整折戏虽没有曲折复杂的戏剧情节,却有撼人的艺术魅力。
这魅力主要来自作者精心安排的19支曲词。
这些曲词对处于长亭送别这一特定时空交叉点的莺莺的心灵作了细腻的刻画,多层次地展示了莺莺“此恨谁知”的复杂心理——既有对“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的张生的百般依恋,又有对即将来临的“南北东西万里程”的别离的万般痛苦;既有对“拆鸳鸯在两下里”的科举功名的深深怨恨,也有对当时司空见惯的身荣之后“停妻再娶妻”行为的不尽忧虑。
这一复杂的心理内涵体现了莺莺纯净的灵魂美,也突出了她叛逆的性格。
二、人物之美
1.莺莺的深情之美。
莺莺对“白衣秀士”张生的爱,是相互倾慕的产物,丝毫没有掺杂世俗的考虑和利害的打算。她所追求的爱情已经不再停留于“才子佳人”的传统模式上了,更没有把“夫贵妻荣”作为婚姻的理想。
她对礼教的背叛是彻底的。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她也有过矜持,有过顾虑,有过矛盾和思想斗争,但这不仅没有削弱她形象的光辉,反而在其形象上增添了端庄深沉的色彩,使这个叛逆者的形象更为真实动人。这一切在由她主唱的《长亭送别》一折中得到集中表现。
在她看来,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不是爱情的前提和基础。
她只想“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反复叮嘱张生“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汲汲于功名富贵的态度形成鲜明对照;同时她对未来也有深深的忧虑。莺莺的态度突出地表现了她的叛逆性格和对爱情的执著,就是她的离愁别绪也闪耀着重爱情轻功名反礼教的思想光辉,她的叛逆是对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不仅仅是儿女情长。

2.张生的钟情之美。
张生虽然有时也有软弱的一面,但对爱情却是执著专一的。他毫不顾虑自己的“白衣”地位,大胆追求自己钟爱的女人;他为莺莺而“滞留浦东”,不去赶考,忘了功名也忘了食寝,甚至身染沉疴;为了爱情,他几次险些丢了性命;长亭分别之际,他“蹙愁眉”“长吁气”“阁泪汪汪不敢垂”,根本不愿意离去,但为了婚姻,只得忍痛“伯劳东去燕西飞”,就是后来得中功名之后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
真可谓是钟情至诚之士。
3.红娘的热情之美。
身为婢女的红娘面对老夫人的汹汹气势,她从容镇静,机敏地为二人辩理,指出她们的结合完全是由赖婚引起,是“一双心意两相投”。接着条分缕析,历数老夫人的过错,迫使她答应两人的婚事。红娘对老夫人的审问和指责,集中体现了正义对虚伪、爱情对礼教的胜利。

三、情境之美
1.借途中之景传感伤之情。
莺莺乘车去长亭,她的离情就寄寓在一路上的景色之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前4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令特征的景物,点染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之情。
后两句写离人之情,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人了凝重的离愁,蒙上了一层沉郁忧伤的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此曲不愧为千古绝唱。
2.借席上之境传愁苦之情。
“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杯盘酒菜都能传情。
但最使莺莺关情的当然还是张生,“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席上多人之境毕竟不同于西厢两人天地,张生再难受也要矜持。此时他的委曲难言之情只有莺莺偷偷看在眼中。两人这种细腻隐微无奈的情绪正与离筵特定之境吻合。

3.借席后之境传叮嘱之情。
席终人散,只剩下两人与红娘。莺莺这才可以向张生倾诉衷情。“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尽管肝肠寸断,还不忘千叮咛万嘱咐,体贴入微的话语传递出缠绵深情,温柔贤慧。“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 ”“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莺莺终于把藏在心底最重要的话说出来了,虽然突兀,分量却极重,一往深情中也可窥见莺莺内心巨大的心理压力。
有此无外人之境,才有此自然直露的表白。
4.借别后之景传惆怅之情。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萧瑟黄昏图。张生远去,莺莺怅然痴立,极目远送,流露出欲见不能的惆怅和不忍离去的眷恋。
“无声”和“有声”两相映衬,更烘托出莺莺内心的凄凉和痛不欲生的悲哀。此时此地,以景衬情、化情入景,生动地展现了莺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
四、曲词之美
王实甫既吸收了古典诗词语言的精华,又吸收了当时民间鲜活的口语,创造了色彩斑斓的元曲词汇。

其中许多曲词既有唐诗宋词的意境,又有元人小令的风格,诗情画意跃然纸上。如:“碧云天”句、“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两意稠陌回,落日山横翠”、“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等,像这样华丽秀美的语句,人们耳熟能详。

王实甫尤其善于运用修辞来形象地表现人物心理。如“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夸张地表现了离情折磨下的身心交瘁。再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化用了柳永《诉衷情近》中的“未饮心如醉”,一字之差,更加夸张,语意更加沉重,表现了莺莺饯别时的极端愁苦。

王实甫注重文采,也擅长本色,如“马儿迎迎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等都具有民间口语的风格,朴素自然,雅俗共赏。本色同文采奇妙的结合,便形成了既典雅又质朴、既清丽华美又生动活泼的语言特色。此特色正是形成全剧“花间美人”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

总之,《长亭送别》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浓郁的水墨画,是一支撩人心弦的离歌。它处处给人以深沉的美感,将永远散发迷人的艺术魅力。


《渡荆门送别》 诗中引用典故,怀古伤今的一联是:
【颔联、颈联细致入微地刻画了长江江面开阔、两岸平旷的景色,融进了诗人初次见到平原大江时那种新鲜、欣喜、激动的感情.诗的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抒发了思乡的情感.长江水自蜀东流而下,所以诗人称其为“故乡水”,诗人此次远行,怎能不留恋自己的故乡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乡,而说故乡水恋恋...

关于文学作品中的典故,下列解释[b]错误[ b]的是:
C项正确,“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出自唐代许浑的《谢亭送别》。“劳歌”典出《文选·谢混〈游西池〉诗》:“悟彼蟋蟀唱,信此劳者歌。”劳歌本为古时劳作者有所感发,相从而作的歌。后以此典形容奔波辛劳;也形容思友、送友等歌。本题中即为送别友人歌曲。D项正确,“忆君初得昆山玉...

送朋友的时候突然下雨了,有什么古诗或者短语和典故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时钟.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谢亭送别》谢...

易水送别解释与典故 如题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仪凤四年(679)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易水送别》一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在这里,作者借荆轲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

运用典故的诗句???
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

求离别的诗及典故谢了
由这个富有动态感的诗篇,我们可以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深厚的友谊和对友谊的珍惜和重视。这首诗是李诗中歌颂真挚友谊和抒写离别之情的代表作,千百年来脍炙人口。[2]2、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谢亭,又...

诗歌中的景物所代表的意象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芦管的作用与此相同,不再列举。17、长亭: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

诗中含有典故的诗句赏析
3、蝉:象征高洁的品质。如骆宾王《在狱咏蝉》中“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中“我亦举家清”和虞世南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4、长亭:象征送别。如李白《菩萨蛮》中“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5、子规:象征凄惨的氛围。如李白《蜀道难...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一作秋夜崔八丈水亭送别)
李白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一作秋夜崔八丈水亭送别) 放歌倚东楼,行子期晓发。秋风渡江来,吹落山上月。主人出美酒,灭烛延清光。二崔向金陵,安得不尽觞。水客弄归棹,云帆卷轻霜。扁舟敬亭下,五两先飘扬。峡石入水花,碧流日更长。思君无岁月,西笑阻河梁。赠崔司户文昆季 李白 赠...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请结合诗句内 ...
驿路蜿蜓之外,送客长亭之中,送行的客人已经散去而雨水还没有停歇。 这种人散雨续的情景营造了一幅萧飒的长亭雨别图。 1、原诗: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 岑参 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红亭雨未收。 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 2、词语注释: {1}虢(guó)州...

合浦县18565141653: 长亭送别典故有几个?长亭送别的典故一共有几个? -
穰农盐酸:[答案]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合浦县18565141653: 《长亭送别》中所有的典故,具体是什么?
穰农盐酸: 梁鸿与孟光的传说、望夫石的神话、薛灵芸的红泪、江州司马的青衫

合浦县18565141653: 长亭送别中的典故 -
穰农盐酸: 1.爱情美满. 2.思妇情思. 3.争名夺利,名利皆为虚幻. 4.官场不得志. 5.恋人不能终成眷属的悲剧. 6.思念的人没有消息. 7.传递爱意、情书.

合浦县18565141653: 《长亭送别》有哪些典故?越多越好 -
穰农盐酸: 西厢记

合浦县18565141653: 求西厢记,长亭送别中所有化用的诗句 -
穰农盐酸: “碧云天,黄花地.”出自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阁泪汪汪不敢垂”出自宋人,《鹧鸪天》词中句“尊前只恐伤朗意,阁泪汪汪不敢垂”等

合浦县18565141653: 长亭送别高中要求背诵部分
穰农盐酸: 《西厢记·长亭送别》中需要背诵的部分是: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意思是:碧蓝的天空,菊花开满了大地,西风猛烈地吹,北方的大雁向南飞.清晨,是谁将这枫叶染得似醉酒一般火红?那是离人的眼泪.《西厢记·长亭送别》是元代诗人王实甫写的.用元杂剧的形式讲述了崔莺莺十里长亭送张生进京赶考的别离场景,而张生和崔莺莺这对冲破世俗相爱的恋人,短暂的欢愉后即将饱尝长久的别离相思.反映了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表现了对封建礼教对人性人情严重束缚和压制的控诉

合浦县18565141653: 古人为何在长亭送别 -
穰农盐酸: 秦汉时期在乡村大约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如《史记》汉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及壮,试为吏, 为泗水亭长.秦制三十里一传,十里一亭,故又在驿站路上大约每十里设一亭,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 给养等服务.后来也成为人们郊游...

合浦县18565141653: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是出自哪个典故 -
穰农盐酸: 出处楼上几位都说了,实际上典故不在这句 而在 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就是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前面那句, 典出 范仲淹《苏幕遮》 原词是 苏幕遮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王盗意不盗境,活用情景,看不出丝毫不自然.

合浦县18565141653: 古人送别的礼仪 -
穰农盐酸: 关于“送别”,对于“文化”来说,似乎显得微不足道,但也是紧紧地包含在文化的意义之中.中国是一个讲人情的国家,中国文化自然也是充满了一股子人情味,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儒家文化上升为主要国家意识形态,使伦理学最为发达,其...

合浦县18565141653: “长亭”作为离别的典型意象具有浓重的伤感氛围,你知道哪些“长亭”诗词? -
穰农盐酸: 《菩萨蛮》、《雨霖铃》等.李白的《菩萨蛮》中有一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是一首非常能体现离别伤感氛围的诗词.宁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