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作者&投稿:伊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柳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关于柳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叙述如下:

1、柳永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

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名人对柳永人物评价

苏轼:人皆言柳耆卿俗,然如“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唐人高处,不过如此。 

胡寅: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柳耆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以为不可复加。

陈振孙:其(柳永)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贴,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叶梦得: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刘永济:其通俗之作,本代歌妓抒情,自必为此辈所喜闻乐道者,故其所作,传布极为广泛。

夏敬观:耆卿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故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

吴熊和:在北宋重声乐的时代气氛中,光靠歌词是难以传之遐迩、雅俗共赏的。(柳永词)是得力于新声,即大量新兴曲调的。

扩展资料:

1、主要作品

诗歌:《煮海歌》《题中峰寺》《赠内臣孙可久》    

词:《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望海潮·东南形胜》《甘草子·秋暮》《定风波·自春来》《鹤冲天·黄金榜上》《戚氏·晚秋天》《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雪梅香·景萧索》《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定风波·伫立长堤》《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引驾行·红尘紫陌》《玉女摇仙佩·佳人》《彩云归·蘅皋向晚舣轻航》

《古倾杯·冻水消痕》《凤栖梧·蜀锦地衣丝步障》《忆帝京·薄衾小枕天气》《女冠子·断云残雨》《莲令采·月华收》《二郎神·炎光谢》《鹤冲天·闲窗漏永》

2、对后世影响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说“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

又说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礼、万俟咏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从柳氏来”。即使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

柳词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故苏轼作词,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

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出词的一代新风。黄庭坚和秦观的俗词与柳词更是一脉相承,秦观的雅词长调,其铺叙点染之法,也是从柳词变化而出;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同样是从柳词脱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柳永



柳永是一个很难定断的男人。的确有才,才情上达天阙,下至黎民;所做曲词风传天下,号称“杨柳岸边,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那是个没有电话,没有e-mail,没有电视报纸,没有媒体炒作的年代,一首好词的流行,从此处到彼处,必定口耳相传。一个人的红,要经过经年累月的积累;还应有貌,混迹于红香绿玉之间,深获女心,这柳郎不是潘安、宋玉,起码也不会长得有碍观瞻吧。
  他的红,连东坡也羡慕。南宋俞文豹在《吹剑续录》中记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能令才大如海的苏轼起一时雄竞之心,柳永之才可见一斑。可惜,获天下芳心,亦有才名,却获不了圣眷。宋仁宗一句“汝自去浅斟低唱,要功名何用”,御笔四字“且去填词”,断送了他的三十功名。从此后他八千里路云和月,不是天涯羁旅,就是勾栏瓦肆,从心底与那庙堂决裂了。
  他也不是没有做过当官的梦。祖父柳崇以儒学名世,父亲柳宣先任南唐监察御史,入宋后为沂州费县令,后为国子博士,官终工部侍郎。两位哥哥柳三复、柳三接也都进士及第。所以仍是清嘉的世族子弟,骨子里有清气仙骨,怎么能像七仙女坠凡尘一样,一下子就抽去那根仙骨,堕落人间呢?
  他初名柳三变,因为得罪仁宗,后来改名柳永,参加科举考试,也曾为仕途不顺挣扎折腾过,也曾想过走偏门。据传那首《望海潮》就是为求见孙何而作。柳永与孙何为布衣交,孙官居两浙转运使,驻节杭州,门禁甚严。柳永功名失意,流浪江湖,欲见孙何而无由,乃作《望海潮》词,乞相熟的歌妓在宴会上献唱以达孙何。以柳七之才相求,歌妓当然应允。孙何即日迎柳永饮宴。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那妓人轻舒云板,慢展歌喉,唱的是杭城民康物阜,胜景如画。词是绝妙好词。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载,此词流传至江北,金主完颜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原来金兵南侵,却是由柳永的词而起。若是真的,柳永当是第一个因词改变时事的词人了,也不枉他自封“白衣卿相”。然而这是野老乡谈引出来的遐想,在历史上做不得准的。
  我只是不知,当时他在旁听到“千骑拥高牙”,“归去凤池夸”时,会不会觉得心酸?我柳永一身才气,竟要做此谄媚之辞,那香艳的酒喝到嘴里,是涩还是香?
  人世真是这样,可以是华丽深邃,亦可以幽苦艰绝。不是你该走的路,怎么挤也挤不进去;勉强挤上独木桥,眼见得许多不如自己的人轻松过河,登堂入室,自己却也走不到头。柳永一直是科场失意,宦游各处。他大约五十岁时进士及第,一生只做过一次小官,在任期间,清廉正直,官声甚好,却也没因此有什么大作为。
  有一次,他在《西江月》中说:“纵教匹绢字难偿,不屑与人称量。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不曾想又招来祸端。他的放荡疏豪惹来当朝丞相吕夷简的嫉恨,上奏弹劾,宋仁宗因此罢免了他。
  多年坎坷,柳永终于灰了心,认清自己的命途,顺应天意。他遂以妓为家,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中华大国文明泱泱,敬天恪物,大到时势变换,星月轮转,小到一家一人的生情死意,都要候上天的安排;虽有个天意无常在,但上至天子,下至黎民都可以是安然平顺的。这种承受也是一种力量。既然登天无路,不如谨守天意,“且将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人生若能一路欢歌,到底也不枉桐花万里。
  他便真流连于这烟花地不去了,与伶人妓女相来相往。不是他自绝与上,甘于“下流”。事实上,我也从不觉得柳永的词是下流的俚俗,相反自有一种才子的放荡不羁,豁达明艳的境界。严有翼《艺苑雌黄》评柳词曰:“大概非羁旅穷愁之词,则闺门淫蝶之语。”这话太难听。叵耐严有翼自假清高,我倒不见他有片言只句被人传诵。
  无论道学家们怎么诋毁,也无法改变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的事实。他的地位是超然的。他承李煜余绪,注重抒发个人真切细微的感受,而境界更广大;他大量创作慢词,彻底改变了以往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
  柳永以前,慢词总共不过十余首,而他一人就创作了一百三十二首。他将赋法移植入词,故其抒情词往往具有一定的叙事色彩。《雨霖铃》就像一曲长亭送别的独幕剧,事中有人,情由事生,后来的秦观、周邦彦亦多用此法而变化之。他对后世词坛有深邃悠远的影响。纪昀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倍加推崇:“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真是令人快意的赞誉。
  我觉得柳词愈是风花雪月,愈见得情谊深长,也不用刻意去追求境界辽阔高远,因为柳永的胸襟比之寻常男人已是霁光月明了,词自然是堂庑特大。  那些酸腐文人平日泡秦楼楚馆的不少,多半是闻香下马,摸黑上床。下了床不要说是有真情意,在别的地界见到,能装做不认识,不语带讥讽就不错了。妓女只是男人的玩物,是一些下贱的女人,甚至连人也不是,只是物品,和骡马同列。
  最恨,是古时的男子不懂得尊重女人。《诗经》里一篇又一篇的弃妇诗叫人不忍卒读。寻常女子,颜老色衰,尚被负心的夫君休下堂去; 至于妓女,更是低贱。戏文里,薄幸男子功成名就后背弃曾经捐助他们妓女的故事更是屡见不鲜,而为妓女舍弃功名的却只有柳七。
  “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对妓女的爱,换来了妓女的真情与崇拜。在妓女的心中,能见上柳永一面,自己的名字能被他叫一声,使柳永为自己填词一首,即便立即死去,也心甘情愿。
  平时,谁肯真心的为她们写下一字半句?女子无才便是德,她们才是真正的过客,一腔的苦无法倾诉,生命结束就结束了。所以若有一个人,天生敏感,绝顶聪明,博学多才,妙解音律,肯低下心来,听她们的哀曲,是几世求得的福分?这个人,老天派来了,他就是柳永。
  “惟本色英雄方能到此,是飘零儿女莫问人家。”这一联赠柳七正好。他是真性情的好男儿。他的词大多是为妓女作的,他用词来歌颂她们,把她们比作梅花,芙蓉,海棠。女子都是娇媚的,都需要有人怜惜与疼爱。不是柳郎才高,而是柳郎心低,他肯低下身来俯就这些女子,他肯看她们心上的伤痕,对她们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纯洁而不染烟尘的;他肯用一阕清词,一句温言博红颜一笑,甚至于将妓女从倡与文人出仕相提并论。他对女子的感情稀贵而真诚,即使隔了千年看去,仍是脉脉动人。
  他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性情,直直戳中封建伪道学的痛处。所以柳永一生为人所忌,皇帝不喜欢他,朝臣抑压他,士人排挤他。即便他词中滴落出的情感如金似玉,也依然为礼教所不容。
  晚年的柳永落魄潦倒,身无分文,但他的死却是轰轰烈烈,荡气回肠。相传柳永死时,“葬资竟无所出”,妓女们集资安葬了他。此后,每逢清明,都有歌妓舞妓载酒于柳永墓前,祭奠他,时人谓之“吊柳会”,也叫“上风流冢”。渐渐形成一种风俗,没有入“吊柳会”、上“风流冢”者,甚至不敢到乐游原上踏青。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宋室南渡。后人有诗题柳永墓云: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柳永笔下流传千古的名句,深情宛然可绘。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获得尊重是每个人的情感渴求。草色烟光残照里,我若遇上柳七,也会备下清酒佳肴,共他浅斟低吟。不会让他一人把栏杆拍遍,感叹无言谁会凭阑意。
  应该不会有这样的机会。现在有妓女而没有青楼文化,有嫖客而没有柳七,很多事早已变得麻木索然。
柳永的词大多为妓女而作,他用词歌颂她们。把她们比作梅花,芙蓉,海棠。女子都是娇媚的,都需要有人怜惜与疼爱。不是柳郎才高,而是柳郎心低,他肯低下身来俯就这些女子,他肯看她们心上的伤痕,爱她们是发自内心不染烟尘的;他肯用一阕清词,一句温言博红颜一笑,甚至于将妓女从倡与文人出仕相提并论。他对女子的感情稀贵而真诚,即使隔了千年看去,仍是脉脉动人。

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情圣

柳永出身儒宦,幼时即显聪颖,作文、音律精通,加之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崭露头角,少有名气。不单亲友对他寄予厚望,他自己也对前程满怀信心。宋朝立国标榜文治,影响所及,朝野成风。“学而优则仕”,读书考学成为许多青年才俊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柳永自然也不例外,他于宋真宗天禧元年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辞别亲人时抱有必中的信心。
然而造化弄人,揭榜时柳永名落孙山。那时的柳永还很年轻,意气风发,根本不把这次落第当作一回事,他在一首词中写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几年后他第二次参加科考,却仍然不中。失望之余,他挥笔写下了那首改变了他人生走向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坊。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他在词里说,我既然没有机会实现凌云的壮志,为何不张扬自己的个性,却去一味计较自己的得失呢?青春易逝,我宁愿舍弃浮名,换来偎红依翠的浅斟低唱,做我的白衣卿相!
柳永这首词不胫而走传到宫里,当朝皇上宋仁宗听了很是恼火。柳永第三次参加科考,这一次考是考中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朱笔一挥就把柳永的名字划掉了,并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这次打击对柳永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试想,如今连皇上都对他怀有成见,他还会有出头之日吗?深感仕途无望的柳永自此终日出入秦楼楚馆,“偎红依翠”,他的风流倜傥及率真的性情深得那些青楼女子的喜爱,并有许多成为他的挚友,他们的交往,远远超出了男欢女爱。
柳永的生活居无定所,到处漂泊。从他的这首《归朝欢》里可以一见: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此词以白描和铺叙的手法,情景相生地抒写了词人冬日早行怀乡的思绪和羁旅行役之愁苦。前四句以密集的意象,表现江南水乡冬日晨景。下片写自己失意于仕途,于冬日之晨与“利名客”一道披星戴月而行。多年漂泊动荡的生活让他生发浓浓的厌倦,而渴望回到故乡、亲人的怀抱。然而关山相隔,烟水迷蒙,究竟何日才能结束这浮萍断梗般的生活与亲人团聚,不再彼此牵肠挂肚的相忆?
上苍终究对他心怀悲悯,第四次科考,柳永得中后被放了个屯田外郎,故后人又称他柳屯田。然而,因他做官清廉,体恤百姓,以致死后竟然无钱安葬。最后,是那些与他相知多年所谓风尘中的女子,含着泪,唱着哀婉的丧歌,筹钱将他掩埋。
或许,正是因了这种性情才成就了他在词坛的事业。设若换上另一种人生际遇,换上一种另类的性情,就断然不会给后人留下如此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也有说柳永表面上看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很有点叛逆精神。其实这只是失望之后的牢骚话,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因此,他在科场初次失利后不久,就重整旗鼓,再战科场。】

柳永 的情事【北宋仁宗时,有位名妓谢玉英,色佳才秀,最爱唱柳永的词.柳永才高气傲,恼了仁柳永于青楼名妓的爱情故事宗,不得重用,中科举而只得个馀杭县宰。途经江州,照例浪流妓家,结识谢玉英,见其书房有一册"柳七新词",都是她用蝇头小楷抄录的。因而与她一读而知心,才情相配。临别时,柳永写新词表示永不变心,谢玉英则发誓从此闭门谢客以待柳郎。
柳永在馀杭任上三年,又结识了许多江浙名妓,但未忘谢玉英。任满回京,到江州与她相会。不想玉英又接新客,陪人喝酒去了。柳永十分惆怅,在花墙上赋词一首,述三年前恩爱光景,又表今日失约之不快。最后道:"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赋,试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
谢玉英回来见到柳永词,叹他果然是多情才子,自愧未守前盟,就卖掉家私赶往东京寻柳永。几经周折,谢玉英在东京名妓陈师师家找到了柳永。久别重逢,种种情怀难以诉说,两人再修前好。谢玉英就在陈师师东院住下,与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
后来柳永出言不逊,得罪朝官,仁宗罢了他屯田员外郎,圣谕道:"任作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从此,专出入名妓花楼,衣食都由名妓们供给,都求他赐一词以抬高身价。他也乐得漫游名妓之家以填词为业,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尽情放浪多年,身心俱伤,死在名妓赵香香家。他既无家室,也无财产,死后无人过问。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情痴,凑一笔钱为他安葬。谢玉英曾与他拟为夫妻,为他戴重孝,众妓都为他戴孝守丧。出殡之时,东京满城妓女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这便是"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话。
谢玉英痛思柳郎,哀伤过度,两个月后便死去。陈师师等念她情重,葬她于柳永墓旁。


他和于文华陷睡衣门,被蒋大为怒斥炒作,朱之文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结果修完之后,赵丽颖的村里人说像豆腐渣工程,嫌弃质量不好。朱之文也给村里人修路,修完之后村民一脸嫌弃的说:“修的太短了。”记者村民问:“朱之文给你们村里修上路了,学校也盖了?你们怎么感谢他呢?”村民很不客气地回答:“这才花了几个钱,九牛一毛!他要想让我们说他个好,给我们每家...

《长安十二时辰》元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长安十二时辰》虽然是根据小说改编的,不过里面大多数历史场景都是真实的,那么元载结局怎么样呢?元载是好人还是坏人?下面一起来了解下。长安十二时辰元载结局怎么样?长安十二时辰元载是好人还是坏人?在《长安十二时辰》的原著中,元载是一个非常利己主义的人,他虽然不是反派,却做了很多的坏事,可就...

这世界一向薄情,做到情深不寿太难,怎样做一个深情的人?
做到情深不寿太难,怎样做一个深情的人?1、懂得感恩是深情的关键。如果一个不懂感恩的人永远不会做到深情。不管是什么时候学会了感恩不仅仅是给别人带来了帮助,也同时让自己心里懂得了爱。感恩不仅要对人,而且对生活,对命运,对自己都要感恩,善待别人善待自己,学会感恩全世界,你肯定是一个深情的...

作为一个见识短浅的人,是怎么一种体验?
一个女生可能也是好心,主动和我攀谈起来。“你戴的手表很好看呀,是什么牌子的,怎么没见过呢?”自己特别不自在的摸了摸手上的表,小声说道“杂牌子的”女生也是个精明的人,瞬间懂了我的意思。也不再理会我,又扭头和别人聊了起来。我就像一个没有见识的土鳖一样,听着她们谈论着一些奢侈品。那...

鲁滨逊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四字成语)
鲁滨逊是一个永不倦怠的人。永不倦怠外文名:Never tired拼音:yǒng bú juàn dài释义:就是永远不感觉厌烦永不倦怠:(yǒng bú juàn dài)(Never tired)倦,是疲倦、疲劳的意思;怠,是厌烦的意思。永不倦怠的意思就是永远不感觉厌烦,永不疲劳。鲁滨孙漂流记内容简介:遭遇船难而流落荒岛...

怎样做才算是一个聪明的人?
另一种聪明人,他自己知道自己聪明,也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聪明。但是他并不会让别人防着他,而是能够找到做人做事的好方法,产生好的结果,让别人信任他,帮助他,依赖他,这是聪明的至高境界。说完了聪明的定义,怎么才能做一个聪明的人?1.坚持输入输出真正聪明的人,一定是不断阅读的,这一点是最基本的条件,不用怀疑。

父亲的打与不打文章刻画父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父亲是一个不擅长表达的人,对子女的爱虽然有时很严厉,但是那种心里的大爱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父爱如山。节选:弟弟失踪的第26年,他看见中央电视台的寻人节目,才又燃起了一丝希望。通过节目组的多方寻找,他终于找到失散26年的弟弟。那一刻,他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节目现场,父亲老泪纵横。

圣日耳曼伯爵——一个永不死去,无所不知的人
从十七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两三百年的时间之中,无数人曾遇到或是见过圣日耳曼伯爵,乃至于让大文豪伏尔泰,称其为“一个永不死去,无所不知的人。”那么,圣日耳曼伯爵真的存在吗?真的有永生不死的人吗?还是说圣日耳曼伯爵的出现,都是一场巧合,恰巧是这些名叫圣日耳曼人的引发的一场闹剧呢?时...

你觉得大张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提起大张伟,我们就能够想起很多有个人色彩的歌曲,而且这些歌曲其他人唱的话没有大张伟的味道。接下来你们会跟大家说一说,大张伟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大张伟是一个公私分得很清楚的人。看过大张伟的几档综艺节目,也看过大张伟到现场发挥。你们发现了大张伟,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不管在哪...

鲁迅先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鲁迅先生是一个有思想、有民族大义、思想开放进步,时代造就的伟大的文学家。年轻时看到整个民族病弱的状态激发了他学医救国的志向,后来在日本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中国人是病在思想上,因此弃医从文,决心用自己手中的笔改变中国人的思想。

礼泉县13095621474: 柳永人物评价 -
陈往辅能: 打不死的“小强”,自是百变书生.1、四次落第又何妨,花坊自有暖心人柳永,宋人.出生于官宦之家,和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一样都有一个考取功名为国效力的心.可是,上天却和他开了玩笑,四次科考而不中.更被宋真宗赐旨花坊填词...

礼泉县13095621474: 历史上的柳永是个什么样的人 -
陈往辅能: 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原名三变,崇安(今属福建)人.出身仕宦世家,幼时聪 慧,谙识音律,擅作歌词.多次科考失败后,出人烟花柳巷,与歌妓乐工相往返,颇具浪子作风.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今存词210多首....

礼泉县13095621474: 柳永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
陈往辅能: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礼泉县13095621474: 柳永是一个怎样的人
陈往辅能: 是第一个大力做文人词的人,柳永的功劳在于他让大家普遍知道了词这么一回事可以来抒情.苏轼的功劳则在于把词的地位提高到与诗并驾齐驱,“以诗为词”“诗词一家”,从而让词摆脱了“艳科”的称谓,称谓文学家抒发感情的诗歌体裁.柳词多艳情之词,苏词则豪放旷达婉约皆有.需要注意的是,苏词以豪放著称,东坡乃豪放词祖师爷,但是,苏词中大部分还是婉约词,艺术水平不亚于其他婉约派,只是,豪放词的文学史地位高于其婉约词.

礼泉县13095621474: 柳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诗词有哪些及其属于什么派 -
陈往辅能: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

礼泉县13095621474: 柳永是个怎样的人? 他有哪些经典的词句?如题 谢谢了 -
陈往辅能: 首先,我觉得柳永是一个才子,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其实一点也不夸张! 多愁善感的他善于言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都是很好的词句!

礼泉县13095621474: 求柳永的人物性格 -
陈往辅能: http://baike.baidu.com/view/2134.htm 去这个网页看看柳永的简介,现代人对古人的概括就那几句,要想真正了解一个诗人,必须自己去看看他的生平,读读他的诗.

礼泉县13095621474: 对柳永不同寻常的人生作一个评价的评价 -
陈往辅能: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不屑与达官贵人相往来,只嗜好出入市井,看遍青楼,寄情风月,醉卧花丛,怜香惜玉,直把群妓当倩娘……他是最风流却又最坎坷的一代词坛高手.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

礼泉县13095621474: 怎样评价柳永的一生 -
陈往辅能: 柳永是宋代通晓音律的著名的词人,由于屡试不第,仕途失意,他常出入秦楼楚馆,留连于歌楼伎馆之间,为乐工歌女们写作新词,同情她们的不幸,理解她们的愿望,他跟歌妓们的关系,不完全是狎客跟妓女的关系,更多的则是以平等的态度相对待,所以他和他的词,都受到这些下层女子的欢迎.他也从市井文学中汲取了营养. 柳永一生坎坷不遇,曾为寻找出路四处宦游、干谒,晚年虽曾出仕,但沉沦下僚,羁旅天涯,“道宦途踪迹,歌酒情怀,不似当年”但他的词名却传扬天下,他对词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也使得人们永远缅怀这位九百多年前的“才子词人”.

礼泉县13095621474: 柳永是北宋的第一个专业词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家,他大量创作慢词,尽情挥洒铺陈叙事,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是词坛上最... -
陈往辅能:[答案] 答案:长亭送别 兰舟催别 别后情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