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作者&投稿:饶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什么意思~

意思: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
出处: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
原文节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译文:时值九月深秋,积水消尽,潭水清澈,云烟凝结在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j这里山峦重叠,山峰耸入云霄。
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深不见底、白鹤、野鸭栖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迂折回环之势,威严的宫殿,依照起伏的山峦而建。

扩展资料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作者简介:王勃(650—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学者文中子王通之孙,唐代诗人。年十四,举幽素科,授朝散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滕王阁序

前两句仰视,后两句俯视,用对比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滕王阁的壮观。全句的意思就是说: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
出自《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于上元二年(675年)所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全文(节选)如下: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层峦 一作:层台;即冈 一作:列冈;仙人 一作:天人;飞阁流丹 一作:飞阁翔丹)
译文如下:
正当深秋九月之时,雨后的积水消尽,寒凉的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
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仙鹤野鸭栖止的水边平地和水中小洲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华丽威严的宫殿,依凭起伏的山峦而建。

扩展资料:第二、三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作者由近及远,从壮丽的楼阁到秀丽的山川,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滕王阁秋景,展开了一幅流光溢彩、错落有致、上下浑然天成、虚实相映成趣的滕王阁三秋图。“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这两句在静止中表现了光影色彩的变化,将湖光山色写得极富生命力。积水消尽后寒潭显出一片清澈,傍晚时分,淡淡的云烟凝聚着重重的暮霭,水天之间呈现出一片盈盈的紫光。
这一句在色彩浓淡的变化中描绘秋意正浓的晚景,一个“寒”字写出秋高气爽, “寒潭”与“暮山”一近一远构成了错落的景致,这一句被誉为“写尽九月之景”。接下来是虚写,作者带着我们驾着马车在高高的山路上,在崇山峻岭里遍访秋日风景,来到昔日帝子居住的长洲,找到仙人休养过的宫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滕王阁序

把楼阁的独特风貌写得栩栩如生

出自:唐代文学家王勃《滕王阁序》

原文: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译文:山峦重叠,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飞檐丹辉欲流,仿佛直插大地。

赏析:在一上一下之间仅仅用了十六个字就把楼阁高耸入云的气势写得蔚为壮观,把楼阁的独特风貌写得栩栩如生,这一句借着俯仰视角的改变,使上下浑然天成。

扩展资料:

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D平行BC,AB=CD,E是底边BC的中点,连接AE,DE,若AE=5cm,求DE的长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层:重叠。上:上达。   飞阁流丹:飞檐涂饰红漆。有版本为“飞阁翔丹”。(新课改上对“流丹”给出的注解是:朱红的漆彩鲜艳欲滴)   飞阁:架空建筑的阁道   流:形容彩画鲜艳欲滴   丹:丹漆,泛指彩绘   临:从高处往下探望。
全句的意思就是说: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

这句话出自滕王阁序,前两句仰视,后两句俯视,用对比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滕王阁的壮观。


覃塘区17681023663: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描绘了怎样一副画面 -
子车政奥哌: 作者由近及远,从壮丽的楼阁到秀丽的山川,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滕王阁秋景,展开了一幅流光溢彩、错落有致、上下浑然天成、虚实相映成趣的滕王阁三秋图:层层楼台高耸在青翠的山峰上,仿佛直冲云霄;凌空的飞檐丹辉欲流,仿佛直插大地...

覃塘区17681023663: 高二语文文言文重要知识点归纳赏析
子车政奥哌: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是一门具有很强艺术性的学科,在讲授过程中要讲究语言、情境...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

覃塘区17681023663: 滕王阁序中描写滕王阁周围景物的句子是 -
子车政奥哌: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赏析:本句首先是色彩美.夕阳之下,晚霞绚烂耀眼,而鹜的羽毛是深色的,加上是逆光,所以孤鹜近乎一个暗影,而晚霞不可能遮布西边半个天空,尚在碧空显露,碧空相对于落霞光度稍暗.但相对于...

覃塘区17681023663: 关于《滕王阁序》的赏析 -
子车政奥哌: 1.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用典除了有加强论证的作用外,还能以古比今、借古写怀,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简练,风格典雅.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

覃塘区17681023663: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什么意思 -
子车政奥哌: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层:重叠.上:上达. 飞阁流丹:飞檐涂饰红漆.有版本为“飞阁翔丹”.(新课改上对“流丹”给出的注解是:朱红的漆彩鲜艳欲滴) 飞阁:架空建筑的阁道 流:形容彩画鲜艳欲滴 丹:丹漆,泛指彩绘 临:从高处往下探望. 全句的意思就是说: 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

覃塘区17681023663: 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的词语? -
子车政奥哌: 飞阁流丹、雕梁绣柱、雕栏玉砌、层楼叠榭、碧瓦朱甍 一、飞阁流丹 白话释义:形容建筑物的精巧美丽. 朝代:唐 作者:王勃 出处:《滕王阁序》:“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翻译:重重高山,好像要冲向云霄,建筑...

覃塘区17681023663: 滕王阁序的有关赏析 -
子车政奥哌: 滕王阁序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

覃塘区17681023663: 怎样赏析诗句洪州太白方?怎样赏析诗句洪州太白方,积翠倚穹苍
子车政奥哌: “洪州太白方,积翠倚穹苍.万古遮新日,半江无夕阳”是出自唐·可朋《滕王阁》. 洪州:州名,治所在豫章,唐代改称南昌.太白方:太白星又称“金星”、“启明”、“长庚”)出现的方向.积翠:指山色.穹苍:天空.新日:早晨的太阳.这几句大意是:在洪州太白星出现的方向,苍翠的山峦倚靠着青天,高耸的滕王阁万古以来遮断了早晨的霞光,傍晚时分半条赣江都看不到夕阳. 第一句写滕王阁所处的地理方位;第二句以山峦作对照物,比衬滕王阁的高峻.王勃《滕王阁序》有“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之句,可作注解.第三、四句用夸张之笔直写滕王阁之高,万古以来,早晨不见新曰,半条赣江,傍晚没有夕阳.原因何在呢?因为滕王阁太高大,晨曦晚照都被它遮断了.

覃塘区17681023663: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
子车政奥哌:[答案]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层:重叠.上:上达.飞阁流丹:飞檐涂饰红漆.有版本为“飞阁翔丹”.(新课改上对“流丹”给出的注解是:朱红的漆彩鲜艳欲滴) 飞阁:架空建筑的阁道 流:形容彩画鲜...

覃塘区17681023663: 滕王阁序赏析问题 -
子车政奥哌: 鉴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人之心?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这句诗,首先要抓住句中两个关键词,即“失路人”和“他乡客”.失路人意即失意人,他乡客明说都是他乡之客,其实何尝又不包括自己.千重山万重水,一个茕茕孤单的身影漂泊其间,而那却是一个内心充满一腔火热情怀,却因报国无门而走投无路的人啊!飘零他乡,身边尽是陌路之人,连一个可以把酒诉说的人都没有,何其的凄凉.本句以内心满腔的渴望与孤独陌路的强烈对比,突兀出了王勃的一腔报国之志,闻之不忍心中肠断.一问而看似非所答,却由”谁悲“和”尽是“道尽了人间沧桑,句虽简,而意无穷,情不尽,不愧为千古名篇之名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