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鲁迅先生朝花夕拾的全译文 鲁迅先生的文学太高深 有很多我不懂 求高人讲解最好 白话文化也可以 谢

作者&投稿:国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鲁迅的文学成就~

1905-1907年,鲁迅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鲁迅的著作以小说和杂文为主,小说中《阿Q正传》、《狂人日记》、《祝福》等较为知名。鲁迅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者,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
他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扩展资料
鲁迅的生平简介
鲁迅1881年出生在一个士大夫大家族,七岁开始结束启蒙教育,十二岁在三味书屋学习,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功底,并对艺术和课外书籍有着很大的兴趣。然而,十三岁那年,鲁迅的祖父深陷科场案子被关进监狱,加上父亲病重去世,家道中落,这些经让他看清了社会的冷暖。
1898年,鲁迅离开故乡到南京求学,先后在江南水师学堂和陆师学堂下面的矿务铁路学堂学习,开始读先进的自然和社会科学,深受新思想的影响。1902年,鲁迅毕业后公派到日本留学,先在弘文学院学习语言,然后到仙台医院专门学校正式学医,期间接受了民主革命的思想,参加了反清革命,并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
鲁迅回国后,在浙江的两所师范学堂任教,参加了辛亥革命。1912年,蔡元培请鲁迅担任教育部的官职,并任教于不同的学校。俄国十月革命以及陈独秀等人的宣传,鲁迅备受影响,参与了五四运动,并发表了《狂人日记》等名篇。
1926年,鲁迅赶赴厦门大学当文学系教员并担当国学院教授,两年后创办《奔流》,并1930年主导了左翼最佳联盟创立。1936年,五十五岁的鲁迅因病在上海去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迅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展开大规模的论战时,鲁迅站在革命派一边,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并同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等取一致步调,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妥协、投降倾向。1918年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旁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在这一时期,鲁迅开始接触马列主义,阅读过《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著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来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教育,彻底放弃了进化论思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认真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1930年,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学运动的主将。这期间,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国民党反动派御用文人及其他反动文人、反动文学进行不懈的斗争,逐步成为我国文化革命的旗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战士。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后十年的杂文,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地、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这些作品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介绍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中国的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艺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1938年出过《鲁迅全集》(二十卷),新中国成立后,鲁迅的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56年,党和人民政府迁移重建了鲁迅墓。毛泽东亲自为鲁迅墓题字,并多次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向鲁迅学习。北京、上海、绍兴等地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回答者:gedo1018 - 魔法师 四级 1-18 20:56

24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选自《回忆鲁迅先生》(生活书店1946年版)。有改动。(节选)

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

“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

“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鲁迅先生是必须休息的,须藤老医生是这样说的。可是鲁迅先生从此不但没有休息,并且脑子里所想的更多了,要做的事情都像非立刻就做不可,校《海上述林》①〔《海上述林》〕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作品集。的校样,印珂勒惠支夫人〔珂勒惠支夫人(1867—1945)〕德国进步女版画家。的画,翻译《死魂灵》〔《死魂灵》〕俄国小说家果戈里(1809—1852)的长篇小说。下部;病刚好了,这些就都一起开始了,还计算着出三十年集。

鲁迅先生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就更没有时间注意身体,所以要多做,赶快做,当时大家不解其中的意思,都不以鲁迅先生不加以休息为然,后来读了鲁迅先生《死》①〔《死》〕见《且介亭杂文末编?附集》(《鲁迅全集》第6卷)。该文是一篇遗嘱。的那篇文章才了然了。

鲁迅先生知道自己的健康不成了,工作的时间没有几年了,死了是不要紧的,只要留给人类更多,鲁迅先生就是这样。

不久书桌上德文字典和日文字典又都摆起来了,果戈里的《死魂灵》又开始翻译了。

鲁迅先生的身体不大好,容易伤风,伤风之后,照常要陪客人,回信,校稿子。所以伤风之后总要拖下去一个月或半个月的。

《海上述林》校样,一九三五年冬,一九三六年的春天,鲁迅先生不断的校着,几十万字的校样,要看三遍,而印刷所送校样来总是十页八页的,并不是统统一道的送来,所以鲁迅先生不断的被这校样催索着,鲁迅先生竟说:

“看吧,一边陪着你们谈话,一边看校样的,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听……”

有时客人来了,一边说着笑话,一边鲁迅先生放下了笔。有的时候也说:“就剩几个字了……请坐一坐……”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七日,鲁迅先生病又发了,又是气喘。

十七日,一夜未眠。

十八日,终日喘着。

十九日,夜的下半夜,人衰弱到极点了。天将发白时,鲁迅先生就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

1939年10月
回答者: 依剑终情 - 总监 八级 1-18 20:59

散文诗及散文集

野 草 朝花夕拾


杂文集

而已集 二心集 坟 花边文学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华盖集续编补编 集外集 拾遗补编
集外集 拾遗集外集 南腔北调集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附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热 风 三闲集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其他作品

故事新编 古籍序跋集 文序跋集 汉文学史纲要 中国小说史略 阿 金 鲁迅诗集
回答者:绝眼 - 门吏 二级 1-18 21:02

唐弢的,萧红的.

凭记忆写的,不全.对不起.
回答者:猩红的栀子花 - 秀才 二级 1-18 21:04

小学语文书上多多的。
回答者:xyq141101 - 门吏 二级 1-18 21:08

《鲁迅先生二三事》
《琐忆》
《回忆鲁迅先生》
回答者:9406144 - 助理 三级 1-18 21:08

有(野草),(朝花夕拾),(阿Q正传)... ...
回答者:枫叶夕蓝 - 兵卒 一级 1-18 21:13

很小的时候,我不知道周树人,但早就听说过鲁迅,就像耳熟能详毛主席是红太阳一样。为了接受革命熏陶,为了瞻仰这位伟人,我曾不止一次被带到鲁迅纪念馆去。第一次看见这一张严肃的国字脸,一绺又浓又密的黑胡子和一头短硬的“板刷”组合成的伟人头像,幼小的我有一种莫名的反感:他挺凶的吧!

渐渐的,随着次数的增加,我不再讨厌他,本能地觉得他严肃的表情下面有一种善良和温柔。只是我仍不喜欢鲁迅。

慢慢,我开始长大,也开始涉略鲁迅的文学天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祝福》,篇目在增多,作为一个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的鲁迅形象也日渐丰满地出现在我面前。我佩服他的才华横溢,他的大无畏,却仍然没有真正了解他这个人。我远远的仰望,感觉他的神秘,为什么他总能那么锋芒毕露,坚毅不屈,义无反顾?为什么他有着从不退缩的超强意志和旺盛精力?一直以来,我总觉得他比常人多了些什么,始终支撑着他高举那只犀利的笔独斗。

鲁迅当然是个普通人,他有七情六欲,有秉性与癖好,包括悒郁和太偏激的气质。可他却以先哲般的思想和穿透性的洞察力,走在时代最前沿。他的一生几次高扬几次沉沦,但他的不凡与深刻正源于他的沉沦。从辛亥革命失败到五四,中国各派政客粉墨登场,中国社会正经历一场变革。文化界亦是喧嚣动荡,而鲁迅却站在时代的边缘冷冷地注视着。他选择深居简出,研究历史。他的沉默并不是真正的冷漠,而是酝酿与等待,等待时机的到来爆发的时刻,发出迫于自身真实需要的呐喊,发出时代的最强音。他甘愿寂寞,虽然寂寞如同一条大毒蛇,一天天地长大,缠住他的灵魂;他只能孤独,因为孤独在当时的背景下即是“独醒”。鲁迅一直对“蚁群般的”人群有深刻的不信任。在他的文章中常有描绘愚昧麻木的群众。他曾说:“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张桌子,改装个火炉几乎也要出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 深深压抑着鲁迅的庸众使他直至晚年还在慨叹“独战的悲哀”。然而正是由于他跳离了芸芸众生,超越了自我和历史,他的挣扎与反抗显得更彻底,立场更坚如磐石。鲁迅以惊人的冷静带着深切的悲戚,审视剖析中国人的劣根性,尖锐地批驳反叛传统文化。虽说他是如此的坚定理智,却始终没有摆脱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从青年时顺从地接受母亲的包办婚姻,为了“孝”字牺牲自己与名义夫人一生的幸福到为斗争而剪去辫子去在回乡时仍加上假辫子,他都不可避免地与现实妥协着。鲁迅越是猛烈地批判,就越是无情地解剖自己,越是彻底地否定自己,因而越是加深自卑的情绪。他曾自称是“吸了鸦片的人劝别人戒除的醒悟者”,是“思想较新的破落户”。他的反省赋予他巨大的精神痛苦,忏悔意识缠绕啃噬他一生。他内心深处的自我敌视同样使其在抗挣时越发勇往无前,破釜沉舟,不留一点退路。

无论是《彷徨》、《呐喊》,还是《坟》,鲁迅作为20世纪的先知先觉者,不断地在徘徊,犹疑,探索;也不断地在战斗,觉醒,前进。就像他在《野草》中《过客》里写到:一位不韵世事的小女孩天真地向过客指示,前方有野百合,野蔷薇。白发须髯的老翁告诉他前方有荒冢,枯骨。至于后面是什么,则不知道了。他的心头飘过古老的箴言:我只得走 ,我还是走好吧……

鲁迅,永远值得体味和纪念的伟人。即使他依然离我们很远,也不能阻碍我对他的敬意,尤其为了他那份独战的勇气。作为革命先驱,他肩负匡复中华,振兴民族的重任;作为思想家,他力图变革清除残留的旧文化旧思潮;作为中国文人他又比常人更敏锐清醒地意识到中国正处于一个黑屋子,而自己去无能为力,这些于他都太痛苦。

然而他却顽强地经受下来,依旧倔强地匍匐前行。虽然我至今仍不能说喜欢他,但鲁迅在我眼中,在人民心中的份量;在中国乃至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会更改,不可代替。
回答者:白玉兰的泪 - 试用期 一级 1-18 21:37

晕,这么多人没理解楼主的意思。。。
回答者:毁灭VS泥之梦 - 门吏 二级 1-19 15:47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展开大规模的论战时,鲁迅站在革命派一边,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并同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等取一致步调,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妥协、投降倾向。1918年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旁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在这一时期,鲁迅开始接触马列主义,阅读过《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著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来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教育,彻底放弃了进化论思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认真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1930年,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学运动的主将。这期间,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国民党反动派御用文人及其他反动文人、反动文学进行不懈的斗争,逐步成为我国文化革命的旗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战士。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后十年的杂文,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地、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这些作品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介绍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中国的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艺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1938年出过《鲁迅全集》(二十卷),新中国成立后,鲁迅的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56年,党和人民政府迁移重建了鲁迅墓。毛泽东亲自为鲁迅墓题字,并多次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向鲁迅学习。北京、上海、绍兴等地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24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选自《回忆鲁迅先生》(生活书店1946年版)。有改动。(节选)

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

“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

“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鲁迅先生是必须休息的,须藤老医生是这样说的。可是鲁迅先生从此不但没有休息,并且脑子里所想的更多了,要做的事情都像非立刻就做不可,校《海上述林》①〔《海上述林》〕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作品集。的校样,印珂勒惠支夫人〔珂勒惠支夫人(1867—1945)〕德国进步女版画家。的画,翻译《死魂灵》〔《死魂灵》〕俄国小说家果戈里(1809—1852)的长篇小说。下部;病刚好了,这些就都一起开始了,还计算着出三十年集。

鲁迅先生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就更没有时间注意身体,所以要多做,赶快做,当时大家不解其中的意思,都不以鲁迅先生不加以休息为然,后来读了鲁迅先生《死》①〔《死》〕见《且介亭杂文末编?附集》(《鲁迅全集》第6卷)。该文是一篇遗嘱。的那篇文章才了然了。

鲁迅先生知道自己的健康不成了,工作的时间没有几年了,死了是不要紧的,只要留给人类更多,鲁迅先生就是这样。

不久书桌上德文字典和日文字典又都摆起来了,果戈里的《死魂灵》又开始翻译了。

鲁迅先生的身体不大好,容易伤风,伤风之后,照常要陪客人,回信,校稿子。所以伤风之后总要拖下去一个月或半个月的。

《海上述林》校样,一九三五年冬,一九三六年的春天,鲁迅先生不断的校着,几十万字的校样,要看三遍,而印刷所送校样来总是十页八页的,并不是统统一道的送来,所以鲁迅先生不断的被这校样催索着,鲁迅先生竟说:

“看吧,一边陪着你们谈话,一边看校样的,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听……”

有时客人来了,一边说着笑话,一边鲁迅先生放下了笔。有的时候也说:“就剩几个字了……请坐一坐……”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七日,鲁迅先生病又发了,又是气喘。

十七日,一夜未眠。

十八日,终日喘着。

十九日,夜的下半夜,人衰弱到极点了。天将发白时,鲁迅先生就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

1939年10月
散文诗及散文集

野 草 朝花夕拾


杂文集

而已集 二心集 坟 花边文学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华盖集续编补编 集外集 拾遗补编
集外集 拾遗集外集 南腔北调集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附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热 风 三闲集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鲁迅在他的著译书目中称《朝花夕拾》是回忆文,  首先,《朝花夕拾》以个人的生活经历反映时代的侧面,显示了晚,清社会的落后,封,建思想枷,锁的沉重,维,新运动的劳而无功,日本帝国主义者的自大骄横,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这些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状况和社会变故,伴随着鲁迅少年和青壮年的生活历程得到形象的表现。
  如《范爱农》,文章通过对具有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范爱农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结局的追述,揭示了造成他悲惨结局的社会原因,从而批判了辛,亥,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鲁迅以辛,亥,革命为背景,以自己与范爱农的交往为线索,分东,京留学相识、辛,亥,革命前夕故乡重逢、光复绍兴后在学校共事、辛亥革命后范爱农潦倒丧生四个阶段来描写。文章自始至终把范爱农的为人和遭遇放在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背景中来写,鲜明地勾画了范爱农刚正耿直、愤世嫉俗的傲岸性格和穷困潦倒、被旧势力所吞噬的悲惨遭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鲁迅撰写此文,不仅表达了对亡友的深切怀念,而且意在总结辛亥革命的沉痛教训,以范爱农的悲剧提醒人们注意:革命在前进,险象已丛生,胜利未可定,鬼蜮须提防;启示革命者要更好地战斗。
  其次,《朝花夕拾》展现了一幅幅浓郁的江南乡镇的风俗画。过年节的规矩,迎神会的盛况,目莲戏的热闹,旧书塾的陈规,治病的陋习等等,随着鲁迅的生花妙笔,再现在读者面前。鲁迅在《朝花夕拾·小引》中曾这样描述他的思乡情结: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着重描写“百草园”中美丽的自然景色: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敏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上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此外,还有 “美女蛇”的故事和冬天在园中 “雪地捕鸟”的乐趣,表现作者在“百草园”度过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后一部分主要描写 “三味书屋” 沉闷窒息、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和学生们的抵制、反抗举动: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
  文章对比鲜明,笔调生动有趣。
  最后,《朝花夕拾》精彩地描绘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停滞的社会中劳动人民和知识界人士的面影:善良朴实而又迷信落后的保姆长妈妈,方正博学而又守旧的寿老先生,固执严肃的父亲,故弄玄虚的陈莲河医生,认真负责的藤野先生等。这些人物形象鲜明,各有各的典型意义。
  如《藤野先生》,鲁迅以热情酣畅的笔触,回顾了他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读书期间所结识的藤野先生,表达了对老师的崇敬心情和深切怀念,赞颂了藤野先生严肃认真、正直诚笃的高尚品格和对中国人民的真挚友谊: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在这些写人的散文中,选择典型细节、典型事件突出人物个性的主要特征,他们的音容笑貌,带着浓厚的历史感进入散文的画廊。这些作品令人感念的不只是母子之爱、师友之情和人物的命运,它还会使你对造成人物如此命运的社会历史环境作更深沉的思考。世态、风俗、人物和自我的心路历程交织写来,具有丰厚的人生和社会内涵。
  《朝花夕拾》艺术风格的基本特征,是寓浓情于平淡之中,犹如在平静的水面下涌动着情感的潜流。作品的情感是真挚浓郁的,既不同于鲁迅小说中的“忧愤深广”,也有别于杂文的恣肆挥洒,即使是有些篇章(如《狗·猫·鼠》、《〈二十四孝图〉》和《无常》)写法近乎杂文,也不过借题发挥,“开个玩笑”。这种真挚浓郁的情感借助生动风趣的文笔表现出来,便形成了《朝花夕拾》独特的艺术风格。
  《朝花夕拾》所写的人和事,往往包含着作家真挚浓郁的爱憎情感,这种思想感情表现在艺术上,便是在平淡的叙述中寓有褒贬,在简洁的描写中分清是非,使回忆与感想、抒情与幽默和谐地结合起来。鲁迅在写作中,严格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他对笔下的人物,如实描写,全无伪饰,不虚美,不隐恶,既写出他们身上某些美好的东西,又写出他们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作为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人物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不可避免的弱点和缺点,表现了一种非常可贵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诚然,散文写人,不可能像小说那样通过丰富生动的情节来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它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精选的事件片断和艺术细节,对人物性格的某些方面作突出的描写。鲁迅这些散文的事件片断和细节精选与描写几乎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逼真传神地再现了人物性格,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刚出场时并不令人喜爱,外形是“黄胖而矮”,尤其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的小动作,很像一个传播小道消息的饶舌妇。再加上她夏天睡觉时,“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因此,“我”有些厌恶她。但是,正是这位长妈妈知道少年鲁迅喜爱《山海经》后,一声不响地花钱把它买回来,并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种别人不愿做,或者不屑做的事,长妈妈却以实际行动满足了少年鲁迅的心里渴望,以至于多年之后,当鲁迅回忆起这件事时,仍一往情深,充满感激和眷念之情。
  鲁迅在对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的深切缅怀中,没有采用那些过激的言词,而是通过内心的祷告、无言的纪念、念及旧友的儿女等平淡中见真情的描写或抒情追念着他们,在平易亲切中寓有深长的意味。在表达与爱相反的情感时,虽然有时也采取直接批评的方式,然而更多的时候,这种批评却不是表现在字面的色严词厉上,而是深入内容和情节里。《琐记》里写衍太太怂恿顽皮、散布流言,作品都没有作直接批评,而批评却渗透在事实的叙写里。文中还写到他在南京求学的经历,如学水兵爬了几次桅杆,学矿工下了几次矿井,然而“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在幽默平淡的叙述中包含着深刻的批评。对于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行为,鲁迅间或也以不满的口气,轻轻点破一笔。如《五猖会》里,他正准备欢欢喜喜去观看迎神赛会时,不近人情的父亲却突然要他背熟《鉴略》才能去看会,“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即使如此,在文章结尾,鲁迅也只是淡淡地写上一句:“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朝花夕拾》平淡风格的形成,还在于文笔的诙谐幽默,表现鲁迅对散文语言的驾轻就熟,炉火纯青。《〈二十四孝图〉》中,鲁迅论及“陆绩怀橘”的所谓“孝迹”时,没有进行正面批判,而是不无调侃地写道:
  “陆绩怀橘”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而答之,“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
  至于谈到最令他反感的“郭巨埋儿”时,鲁迅写道: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这真是非鲁迅不能道的诙谐笔法。他还善于以夸张的笔调来增添情节的喜剧色彩,如《阿长与〈山海经〉》中,他按照长妈妈的一再叮嘱和新年一早的提醒,给她道了喜,接着作者写道: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天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这里,“冰冷”、“大吃一惊”、“辟天的磨难”等描写,都是带有夸张色彩的诙谐笔调。上述这些生动的描绘,幽默诙谐的笔调,无疑从艺术手法上增强了《朝花夕拾》轻松平易的格调,它与真挚浓郁的爱憎情感的抒发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构成了这部散文集寓浓情于平淡之中的独特艺术风格。


朝花夕拾中鲁迅读了哪些书?
对《鉴略》这本书,鲁迅先生的态度是厌恶的、排斥(或反感)的。因为父亲在看戏前让他背,他认为这扼杀了作为孩子的他,内心的快乐。而《天演论》是鲁迅先生在矿路学堂如饥似渴阅读的书籍,开拓了鲁迅先生的视野,他对这本书是热衷、酷爱的。《山海经》是鲁迅先生渴慕已久,渴望阅读的书籍。朝花夕拾的...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集吗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中有哪些关于鲁迅先生的事情?
无常:1、但是,和无常开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赏析:这句话透露出鲁迅先生对活无常的敬佩之情,从对他的尊称“活无常先生”可以看出。既然连一个鬼都可以如此赋有人情味,那我们作为一个人又何尝不可呢?所以鲁迅先生也是要...

朝花夕拾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4、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在父亲去世之际,听从衍太太的指示,一直在床边大喊大叫)。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5、...

鲁迅朝花夕拾的好词好句好段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一部充满生命力的散文集,其中蕴含着许多优美的词句和精彩的段落,让人读来叹为观止,回味无穷。首先,这本书的开篇就让人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深情厚爱。他用“故乡”这两个简单的字眼,娓娓道来自己对家乡的眷恋:“故乡的秋,让人感到寂寥。”这一句话中,寂寥二字既道出了...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一本什么集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夕拾》是鲁迅后来修改的名字,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虽生之日,犹死之年”是什么意思?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虽生之日,犹死之年”的意思:是指活的很痛苦,生不如死。虽然是出生的时候,但却跟死了一样,在那个变革动荡的年代,国人的麻木不仁跟死去的人一样。鲁迅反用其意,指(做着这样的事情)虽然活着犹如死了。是说在大热天里热得,虽然活着,不如死了算了。指在这种(...

鲁迅的《朝花夕拾》序言原文
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强穿一件单衣。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

鲁迅《朝花夕拾》的所有文章内容
据鲁迅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朝花夕拾》是关于鲁迅生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早年鲁迅的完整形象。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朝花夕拾》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是他中年以后回忆青少年时期的往事之意。 《朝花夕拾》小引 ·...

《朝花夕拾》鲁迅的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的人物形象是疾恶如仇、念旧、爱国等的人。1、疾恶如仇: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表现出对社会不公和邪恶现象的强烈愤怒和反抗意识,对封建腐朽制度和军阀统治的黑暗深感痛恨,并以笔为武器,揭露社会的黑暗面。2、念旧:鲁迅先生对社会现实充满不满和批判,对过去的记忆和亲情怀...

宁河县18028809703: 鲁迅的《朝花夕拾》的原文是什么? -
柴悦维健: 《朝花夕拾》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

宁河县18028809703: 《朝花夕拾》 -
柴悦维健: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回忆散文)集,全书(十)篇文章 外加一篇《小引》一篇《顺口溜 “阿猫常记范爱农,藤野父亲二百五”(不太文明)》它是鲁迅(“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文字,是(记叙)文,是(回忆)性散文

宁河县18028809703: 鲁迅《朝花夕拾》 -
柴悦维健: 《朝花夕拾》目录:小引 《狗·猫·鼠》 《阿长和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宁河县18028809703: 请问朝花夕拾的所有篇目和大致内容 -
柴悦维健: 朝花夕拾〉是鲁迅46 岁的时候回忆童年少年青年的一些生活片断,它不是写给少年儿童看的,但那里有当时少年儿童的生活场景,如听祖母讲故事,过年的规矩,养隐鼠,寻图画书,上私塾,看庙会,读《二十四孝图〉,照顾父亲的病的各种情形,那里有鲁迅少年儿童时的喜怒哀乐. 一共有十篇狗·猫·鼠阿长和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

宁河县18028809703: 求朝花夕拾简介(50字) -
柴悦维健: 《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10篇散文,写于1926年6月至11月间,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1927年5月编订成书时,改名为《朝花夕拾》.《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据鲁迅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朝花夕拾》是关于鲁迅生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早年鲁迅的完整形象.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朝花夕拾》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是他中年以后回忆青少年时期的往事之意.

宁河县18028809703: 谁能告诉我鲁迅的<朝花夕拾>的目录和内容??? -
柴悦维健: 《二十四孝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宁河县18028809703: 鲁迅的朝花夕拾
柴悦维健: http://wenku.baidu.com/view/d2ee2994dd88d0d233d46a00.html

宁河县18028809703: 朝花夕拾是鲁迅什么到什么时期的什么和什么 -
柴悦维健: 《朝花夕拾》前七篇反映鲁迅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宁河县18028809703: 鲁迅的朝花夕拾全文,谁有?8点前给我
柴悦维健: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 这里有下 http://www.ebookcn.com/book/77773

宁河县18028809703: 鲁迅《朝花夕拾》总体是在表达什么? -
柴悦维健: 鲁迅《朝花夕拾》: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上的花虽然已凋谢,但在黄昏时仍能拾起来,给人们一种莫名的忧伤.共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