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我5首古诗附带每首2道考试题型的题目

作者&投稿:厨人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联系诗意,谈谈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感~

  表示思念家乡的古诗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青年时离乡老年才归还, 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容颜衰老。   村童看见我却不能相认,笑着问我这客人是从何处而来。   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含蓄地写出作者久居客地、重返故乡的无限感慨和欣慰。   诗的开头两句,作者置身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少小离家老大回”,“少小”和“老大”对举,极概括又具体地说明了一“离”一“回”在时间上的间隔,离家时的少年英姿和回家时的老态龙钟,可以想像得出来,感慨悲伤和喜悦庆幸也尽在不言之中。“乡音无改鬓毛衰”,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故土的深情。“鬓毛衰”顶承上句,形象地写老大之态。“乡音无改”和“鬓毛衰”对举,倾吐对人生倏忽的慨叹和对故乡依恋的深情。尽管在空间上与家乡相隔千山万水,在时间上相隔半个世纪,但故乡仍牢牢地维系着他的感情。“鬓毛衰”是时间流逝的标志,“乡音无改”是依恋故乡的证据。然而“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这隐含的揣测,为后两句作了铺垫。   三、四句转折活脱:“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在这极富生活情趣的场景中,作者那百感交集的心情很难一一说清。“相见不相识”是意料中的事;“笑问客从何处来”的问话是意料之外的事,但出自天真活泼的儿童口里,又是非常自然的问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久客他乡的作者听了,能引起什么感想呢?是老迈衰颓、反主为宾的悲哀,还是久别重逢、叶落归根的喜悦?说不清,但都包含在这句看似平淡的问话中。全诗就这样有问无答,悄然而止,只留下哀婉的余音不绝于耳。这真是含蓄风格的典型。   全诗二十八个字中无一生僻字,不用一个典故,都是家常话。但并不是一览无余,它寄寓着可以供人反复咀嚼,反复寻味,层层追索,层层补充的情致。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从贺知章这首诗里,我们可以领会“偶得”二字,有得之于生活,得之于心底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贺知章《回乡偶书》的第二首七绝:“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可以看作第一首七绝的续篇,抒发了“物是人非”的伤感之情,也写得清新自然,但与第一首相比,就显太平直,太显露了。从这同一作者写同一题材的两首诗中,我们能悟出“诗贵含蓄”的道理。   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注释】:   
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怀疑,以为。   
3.举头:抬头。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赏析一】: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诗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诗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诗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艺术特色的极好说明。   【赏析二】:   《静夜思》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喜欢的诗,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上了年纪,也不管是客居他乡,还是与亲人相守相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会背这首小诗的,为什么这样一首语句平白如话,情感朴实无华的诗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唤起了深深的共鸣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的开头是平白的叙事,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户外室内,没有一点声响,只有那宁静皎洁的月光,悄悄地照在床前的空地上,洒下了淡淡的青辉。在不经意间,低头一望,还以为是地上落了一层薄薄的秋霜呢。这显然是一种错觉。也许,作者本来已经睡着了,在睡梦中回到了家乡,可是却被强烈的思乡情怀唤醒,在朦朦胧胧中,错把地上的月光当做了秋霜亦未可知,“疑”字,用得很传神,细致地反映了当时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恍恍惚惚的感觉,因为自己也隐约地意识到,在屋里是不应该有霜的,可见第一反应是霜,而第二反应就有点怀疑了,等到醒悟过来,这并不是秋霜,而是“床前明月光”时,其实已经是第三反应了。至于为什么第一反应恰恰是秋霜,则又是颇为令人寻味的,因为秋霜历来是一种感伤的暗示,它表示这又是一年秋风起,唤起无数客子心中深藏的年华易逝的迟暮之感,对此,李白是深有体会的,“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其十五)正是他内心的表白。在他的笔下,秋霜时而铺在了床前,时而又染在了头顶,可见他把秋霜当做了一种寓意丰富的象征了。而今夕何夕,月色如霜,虽然四下里没有一点声音,而天上的明月和地下的月光却好似在无声地倾吐着什么,使得诗人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了。他感到怦然心动,有一股同样是无声却是不可抗拒的情感的暗流在胸中涌动流淌。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播动了他的心弦,从而使他再也无法平静下来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时他已经完全清醒过来了,明白自己身处何地,而当他抬起头来,顺着光线向上望去时,窗外那娟娟的月轮正静静地挂在夜空。他一下子恍然大悟了,明白了是什么触动了自己的心弦,原来就是那挥之不去、召之即来的思乡之情呀,它无所不在,白日里,有事的时候,它就静静地蛰伏在心灵的角落里,而到了此时,月亮从天上,月光在地下,双双唤起他心中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挂牵,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真是一首“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的自然天成之作。胡应麟甚至认为此诗是“妙绝古今”。   李白这首清新质朴、婉转如的小诗因为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才获得了永久的艺术生命力。大概只要有离家不归的人们,就会有人在月下吟起这首百读不厌、体味不尽的《静夜思》的。   【赏析三】:   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评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1], 遍插茱萸少一人[2]。   赏析   王维是早熟的诗人,“年未弱冠,文章得名”。他从十五岁开始作诗,二十岁以前便写出了《洛阳女儿行》和《桃园行》等佳篇。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他十七岁作的,立即成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广泛为人们传诵。王维弟兄共五人,他居长,另有两个妹妹。作这首诗时,他初次离开了家乡,诗中表达了他思念亲人的深情。   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独”和两个“异”字组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主观感受的程度。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说明平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节日,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强了。“倍”字用得极妙,是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是从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   清人沈德潜以为诗的后两句“即陟岵诗意”(《唐诗别裁集》卷十九)。的确,二者在表现方法上颇有相似之处。《诗经·魏风·陟岵》末章有云:“陟彼高冈,瞻彼兄兮。兄日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梦想亲人,转而拟托亲人也想念自己。王维诗中也用了这种表现方法,以“遥知”使诗意的发展来个急转,转到从亲人的角度来加深表现两地相念之情。“遥知”以下全是想象,揣想这重阳佳节到来之时,亲人们定同往年一样登高饮酒。这紧扣了诗题,也点明了第二句提到的“佳节”的具体所指了。作者料定,当亲人团聚一起欢度重阳节而“遍插茱萸”之时,会记起他这客处异乡的游子的。结句将全诗的情感推向,未再直言思亲,而其情自见,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   王维的诗,有字句不苟、浑然天成、音调谐美的特点,这已在他的这篇少作中略露端倪了。宋人朱熹说:“古人诗中有句,今人诗更无句,只是一直说去。这般诗一日做百首也得”(《朱子语类辑略》卷八)。他鄙薄宋诗的意见固然偏颇,但所赞赏“古人诗中有句”还是有道理的。所谓诗中有句,是合观全诗自为一体,而其中的佳句又独具意义,可以单独流传。王维这首小诗就属诗中有句,它的前两句在人们的传诵中,成了人们思亲情感的普遍概括。所以,每当人们在节日思亲时,便很自然吟诵这两句诗了。   注释   [1]登高:传说晋人桓景从仙人费长学道,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桓景依言登高,果然避免了灾祸。后遂以九日登高为习俗。   [2]茱萸(yu予):一名越椒,又称吴萸,芳香植物。古人以九月九日为上九,又叫重阳节。这时茱萸之实气味香浓,色赤似椒子,相传折来插在头上可以避秽恶之气和抵御寒冷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逢入京使 唐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人日思归   薛道衡   人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旅次朔方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   却望并州是故乡。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歌鉴赏,说有就有,要不要答案呢,可以提供的。给点加分,好吗?呵呵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裴给事宅白牡丹(裴磷)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1)前两句是如何写紫牡丹的?这跟写白牡丹有什么关系?(4分)
答:

(2)第三句中诗人用一“别”字引出盛开的白牡丹,这样写好在哪里?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章台【注】夜思(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家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章台:即楚灵王行宫章华台,故址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南。
(1)“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本诗题为《章台夜思》,有人认为这首诗全篇未现一个“思”字,却“秋思”不断,令人回味,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4分)
答: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绝句(石 柔①)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②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①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摇。②飞球:杨树籽。
(1)联系诗意,谈谈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感。(4分)
答:

(2)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选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诗歌简要赏析。(3分)
答:

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越调]天净沙•湖上送别(张可久)
红蕉隐隐窗纱,朱帘小小人家。绿柳匆匆去马。断桥西下,满湖烟雨愁花。
(1)这首小令含蓄蕴藉,独具风格。试分析“绿柳匆匆去马”一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感情的。(4分)
答:

(2)曲中用了诸多不同的意象来表现作者的情感,丰富作品的意蕴。请对“满湖烟雨”这一意象作简要分析。(3分)
答: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水调歌头 中秋(米芾)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①,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②。可爱一天风物,遍倚栏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③枕卧江流。
注:①醽醁(líng lù),古代的一种美酒。②瓯(ōu),杯子。③欹(qī),斜倚,斜靠。
(1)此词写中秋之夜,作者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意象?(3分)
答:

(2)古人认为米芾这首中秋词不因袭前人,有创新。你认为“新”在哪里?(4分)
答:

参考答案:
1.(4分)通过写长安豪贵争赏紫牡丹(1分),侧面描写出(1分)紫牡丹花外之盛、之美 (1分)。这为后面展开对白牡丹的描写作了有力的铺垫(1分)。
(2)(4分)一个“别”字引出了迥然不同的另—番景象,一动一静,一热—冷的对照(1分)显出白牡丹皎洁的形象(1分)。表达了诗人对白牡丹及裴给事的高洁形象的赞美(1分)和对其处境的同情 (1分)。
2.(1)(4分)“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赋予“清瑟”以人的情感,让人感觉清越的瑟声在埋怨漫长的夜晚,缭绕的弦声在风雨中哀鸣。既写出了“思”的背景,渲染了气氛,也奠定了全诗伤感的情感基调。[评分标准:拟人手法1分;能结合内容分析指出作用“设计了背景,渲染了气氛,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2分;没有结合内容分析但能准确指出作用给1分。]
(2)同意(1分)。本诗以“夜思”为题,全篇虽未现一个“思”字,却选取了一系列引人“思”的意象,如“清瑟”、“遥夜”、“孤灯”、“残月”、“故人”、“秋雁”等,展现了“思”的意境(1分)。诗的三、四联直接描写“思”的内容:时当秋节,芳草已暮,韶华已逝,故人不来,乡思难寄(1分)。诗人将自己的无限秋思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怀人思乡之情,感情真挚,悲凉凄楚,令人肠断(1分)。[评分标准:能指出“选取了引人‘思’的意象”1分; “三、四联直接描写‘思’的内容”1分;联系诗句具体分析得1分;“思”的内容表述正确得1分。如果不同意,可自圆其说,按此给分。]
3.(3分)(1) 诗人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1分),抒发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感慨。(或: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杨花(1分),抒发了自己辗转仕途的无奈和乡思(2分)。(意思相近即可))
(2)(4分)在借物(景)抒情、对比烘托、通感等中任选一点赏析即可。①诗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1分)。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1分),比喻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不得安宁的情状(1分)。将旅愁离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之中,贴切感人(1分)。②对此烘托(1分):“来时”与“去日”的对比(1分),更突出了驻留时间的短暂,奔波的辛劳(1分)。杨花“一春忙”与我“更飘荡”的对比,更加显得深沉感人(1分)。③通感(1分):颜色无轻重,但能在人们心中有轻重感。浓重的颜色会使人感到沉重。而杨花的黄色淡到若有若无时,便给人“轻飘飘”的感觉(1分)。诗人运用通感的手法,用触觉来描写视觉感受(1分),突出杨花随风飘荡的不能自主的无奈1分)。
4.(1)(4分)在绿柳如烟的春天,作者不得不告别心上人,匆匆策马起程(1分)。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借沿湖千丝万缕的青青柳枝来表现自己千丝万缕的离情别绪(1分),充满惜别之苦(1分)。
(2)(3分)“满湖烟雨”既是眼前之景,又渲染了愁绪的浓重,与前面的“小小人家”形成鲜明对比(1分),表现了作者与分别之人难以割舍的情怀(1分)。
5.(1)(4分)①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内心思念、寂寞孤独(2分)。②秋霜欲下,冬衣未成,心中焦虑(2分)。
(2)(3分)①女子灯下裁衣,忽感剪刀冰冷,连手也觉得凉了(1分)。②诗人于此不直接写出主人公内心的凄凉之意,而捕捉这一丝细腻的心理感受,表达女子内心之“怨”,(1分)虽简实丰,含蓄蕴藉,余味无穷(1分)。(答“手先知”为拟人也可)

这都是高考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 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尾更好?请简述理由。
要求:所答内容不少于80字。
评分参考: 如果认为以“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作结好,则从情景交融的间接抒情含蓄特点论,可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例。 如果认为以“一声长叹”作结好,,则从直接抒情,感情激烈饱满、爱憎分明角度论,可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例。

观 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是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马驰骋的雄姿。天上地上互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
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汉江临泛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
答:(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意思对即可)
(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  了自:已经明了。  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2分)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答:(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①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②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只摘抄颈联而不作分析的给1分。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情回答) 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三点可分别扣\'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和颔联作答。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你如果还要,加我QQ 66980141 我传到你。

上网查啊


带注释的5首古诗,带注释
凤髻: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型。唐宇文 《妆台记》载:“周文王于髻上加珠翠翘花,傅之铅粉,其髻高名曰凤髻。”此处借指亡妻。湿月:湿润之月。形容月亮给人以湿润的感觉。羽衣:原指鸟羽毛所织之衣,后代指道士或神仙所著之衣,此处借指神仙。钿(diàn)合:镶有金、银、玉、贝等之首饰合。古...

给我15首古诗要带解释的!
14、《望岳》唐代:杜甫

帮我收集古诗和诗歌各五首
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1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4.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5.李白《静夜思》: 床...

要五首古诗及欣赏...急
��“高山流水”的曲意,为之一洗。5、霜钟:指钟声,《山海经》:丰山“有九种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 ��钟鸣,故言知也。”入霜钟:余音与钟声交流,兼喻入知音者之耳。【韵义】四川僧人抱弹名琴绿绮,他是来自巴蜀的峨嵋峰。他为我挥手弹奏...

描写四季古诗,每个季节的各五首,是古诗不是词,写词的决不给分.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6.春...

5首新年古诗,要有意思,赏析。要在2月2日给我答案!!
1、《新年作》唐代: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注释:新年中思念家乡的心情更为急切,独在天涯海角怎不叫我潸然落泪。年纪已经老大了却依旧寄人篱下,春天脚步多么轻快比我更早回归。在岭南早晚只能与猿猴相依作伴,或与...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带翻译 五首
1、《清明夜》【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翻译:月色是朦胧的,美好的月色使人迷醉于清明之夜,在微风拂过的月色朦胧的清明之夜,诗人处在碧玉栏杆和红砖墙下的府邸里。诗人独自踱步在回旋的走廊中歌唱。思绪飘向了远方,恰又听到了远方的管弦...

5首古诗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萧.咏秋诗句 汉代刘彻: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晋代陶潜: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唐代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山流。元代关汉卿:...

求春夏秋冬的古诗(不要现代诗)各5首和点评 好的我加分!谢
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鉴赏】“自古逢秋悲寂寥”,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

描写春天的古诗五首
1、《江南春》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释义: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2、《天净沙·春》元代: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

路北区17839069470: 请给我5首古诗附带每首2道考试题型的题目 -
出素沙棘: 上网查啊

路北区17839069470: 给我五首古诗(简单点) -
出素沙棘: 赠从弟 【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

路北区17839069470: 请发五首著名的古诗 -
出素沙棘: 1、《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3、《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4: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5:《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路北区17839069470: 给我5首古诗
出素沙棘: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万树江边杏, 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 照在绿波...

路北区17839069470: 请给我5首写景诗歌 -
出素沙棘: 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惠崇春江晓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ha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咏柳(贺知章) 碧玉装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睡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宿见德江(孟浩然) 移舟伯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进人.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路北区17839069470: 谁给我5首唐诗或宋词 -
出素沙棘: 雨雪纷纷连大漠.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 天教李令心如日, 孤城遥望玉门关,可要昭陵石马来,生民何计乐樵苏. 野营万里无城郭, 无那金闺万里愁,万灵回首贺轩台,公主琵琶幽怨多. 更吹羌笛关山月,胡儿眼泪双双落. 凭君莫话封侯事,黄昏饮马傍交河,一将功成万骨枯 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空见葡萄入汉家. 从军行 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闻道玉门犹被遮, 黄昏独坐海风秋, 不破楼兰终不还复京 李商隐 虏骑胡兵一战摧,应将性命逐轻车. 胡雁哀鸣夜夜飞. 行人刁斗风沙暗. 黄沙百战穿金甲? 己亥岁 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 年年战骨埋荒外

路北区17839069470: 五年级下册考试十五首古诗 -
出素沙棘: 1.江南春 (唐·杜牧)2.从军行 (唐·王昌龄)3.送杜少府之人蜀州 (唐·王勃)4.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6.望岳 (唐·杜甫)7.逢入京使 (唐·岑参)8.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9.黄鹤楼 (唐·崔颢)10.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11.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12.元日 (宋·王安石)13.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耕田) (宋·范成大)14.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15.论诗 (清·赵翼)

路北区17839069470: 整首描写动物的古诗!!!急急急!!!最少给我五首,谢谢了!!!
出素沙棘: 1、《孤雁》 唐·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2、《卖骆马》 唐·白居易 五年花下醉骑行,临卖回头嘶一声. 项籍顾骓犹解叹,乐天别骆...

路北区17839069470: 关于初一下学期语文五首古诗《采莲曲》、《莲叶》、《赠荷花》、《白莲》、《莲》的相关问题. -
出素沙棘: 1、文化常识积累 ①《爱莲说》的“说”是一种 ,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课文的作者是宋代哲学家 .②《芙蕖》的作者李渔是 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作家.③荷又名 、 、 等.2、名句积累 ① ,芙蓉向脸两边开.②惟有绿荷红菡萏, .③ ...

路北区17839069470: 求5首 古诗
出素沙棘: 赏 春 春 风 抚 面 颊, 桃 柳 赞 春 美. 室 内 吟 春 诗, 春 意 增 几 许 春运 唐 杜甫 肃肃花絮晚, 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 春远独柴荆 春游曲 唐 王涯 万树江边杏, 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 照在绿波中 1.《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惜时 》 无名 三春花事早,为花须及早. 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