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有过多少个诸侯国

作者&投稿:王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东周时包括所有诸侯国的兵力有多少?~

  由大国争霸的春秋时代进入七雄并立的战国时代(公元前 475至前 221年)是战争促进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春秋末年呈现晋、楚、齐、越对峙局面,各国正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新兴地主阶级夺权、兼并斗争空前激烈。晋在变革中解体,最后形成“三家分晋”,魏、赵、韩变成三个独立的封建政权。齐国被新兴地主阶级代表田氏所代。处于边远地区的楚、秦、燕最终也转化为封建政权。越国因发展缓慢,被楚所灭。在淮河、泗水之间还有十多个弱小的诸侯国。魏、赵、韩、齐、楚、秦、燕所处条件较好,加之不断改革,都具雄厚实力,史称“战国七雄”。这七个强国为争夺人口、土地,兼并战争连年不断。其发展过程大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五个阶段。

  前期主要是大国之间为控制、兼并小国或攻取战略要地而发生的战争,大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还未全面展开。主要包括两个阶段:

  魏国称雄阶段。魏、赵、韩三家分晋后,魏国占据山西西南部富饶、险要地区,又经改革,迅速强大起来,文侯、武侯两代联合韩、赵两国四面扩张:向西夺取了秦的河西地 (今陕西北洛河南段与黄河之间地区) ;向北越过赵国边境灭了中山国;向东攻齐,进入齐的长城;向南攻取楚地直至方城以北。魏国一时声威显赫,称雄中原。

  魏、齐争雄阶段。韩、赵助魏称雄后,没有得到好处,遂自求发展,致使联盟关系破裂,打了起来。这时,魏国东面的齐国,西边的秦国,逐渐崛起。齐桓公为摆脱魏的控制,征服了泗水上游附近的诸侯国,与魏争雄。秦国为夺回被魏国占领的河西地,两次大败魏军,震动中原。魏惠王时,为了打破齐、秦东西夹攻的态势,又拉拢韩、赵,使三国矛盾暂时得以缓解。但不久,赵国又与齐、宋、燕联合抗魏。齐威王利用赵、魏矛盾,图霸中原。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 354年),为争夺卫国,魏发兵攻赵。赵向齐求救。齐军在田忌、孙腹率领下在桂陵之战中大败魏军,创造了“围魏救赵”的战法。齐、秦也趁机抢占魏地。魏惠王因为韩国抵制其会盟,又于周显王二十七年发兵攻韩。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军在马陵之战中以减灶之计诱敌, 设伏全歼魏军 10万之众。齐国从此称霸中原。在齐、魏相争的同时,秦国重用商鞅改革,国势日盛,不断向东扩展,两次大败魏军,迫使魏又想附齐抗秦。周显王三十五年以后,兼并战争更为复杂、激烈。

  战国前期的战争较之春秋时期,规模更加扩大,一次投入的兵力多达一二十万。步兵为主的野战已成为作战的主要方式。军队机动性增强,围魏救赵战法的出现说明了指挥艺术的提高。战国后期战争,以大国兼并为特征,主要是针对和围绕着齐、秦“合纵” (弱国联合抵抗强国) “连横”(跟随强国进攻弱国)进行的,最后秦国独强,终成一统。后期战争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齐、秦对峙阶段。秦国采纳商鞅的建议,攻占魏国的河山以求巩固,再向东制服各诸侯国。连续派兵伐魏,攻城掠地,控制了函谷及黄河天险,占据了东出中原的有利地势。齐深怕秦、魏连横,遂支持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由于心不齐,只有魏、赵、韩三国出了兵,结果被秦军打败。于是齐、秦各谋扩大地盘。秦派兵攻占了“天府之国”及义渠25城,巩固了西北地区。齐乘燕内乱,一度灭了燕国。至此,形成秦、韩、魏及齐、楚两大对立集团。秦使诈离间了齐、楚关系,两次打败楚军,夺得汉中地,使秦的关中地区与巴蜀连成了一片。随后秦国又背盟转兵攻占了韩、魏许多城镇,逼使韩、魏投入了齐的怀抱。齐、韩、魏三国联合攻楚,迫楚服齐。接着又联合攻秦,经三年苦战,终破函谷关,迫秦求和,归还了以前攻占的韩、魏部分土地。联军又乘胜攻燕,全歼燕军10万之众。周赧(nan) 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90年) ,秦将白起率军攻韩,在伊阙之战中全歼韩魏联军24万,迫魏献河东地 400里,韩献武遂地 200里于秦。楚、韩、魏在齐、秦之争中日益削弱。这时,北方赵国掘起,先灭中山,后败林胡、楼烦,震动列国。齐、秦为了各自利益又想联合起来伐赵,矛盾斗争复杂多变。

  2005-8-30 09:17 回复

  九天玄女桔梗
  20位粉丝
  3楼

  秦重创齐、楚、赵阶段。齐、秦瓜分赵国的图谋很快被燕的反间计所破坏。燕昭王为了防止齐国攻燕,派苏秦入齐破坏齐、秦关系,引齐攻宋,孤立齐国。齐缗(敏)王中计,遂与赵、韩、魏、燕合纵攻秦,迫秦交出所占韩、魏部分土地。又连续攻宋,灭其国,引起列国震惧。秦国决心联合天下力量以摧毁强齐。经多方努力,终成联合伐齐局面。周赧王三十一年,燕、秦、赵、韩、魏五国联合攻破齐都,缗王身死,齐亡。其后,齐将田单在即墨之战中智破燕军,使齐得以复国,但已元气大伤。此后,秦又想灭魏,因强赵存在而作罢,移兵攻楚,迫楚从郢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占楚大别山以西之地。齐、楚既弱,惟有赵国可与秦抗衡。秦低估了赵国的力量,冒险强取,在阏(烟) 与(今山西和顺) 被赵军击败。随后,秦采取远交近攻之策,先取韩、魏,后攻齐、赵。五十五年,秦、赵大战于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40万赵军战败降秦。不久,赵又借魏、楚之力在邯郸击败秦军,但已无力称雄了。

  秦灭六国阶段。长平之战后,六国皆弱,已无抗秦之力。各国又只图自保,甚至相互攻伐,难于形成合纵抗秦的力量。秦则坚持远交近攻的战略,攻占了韩、魏、赵大片土地。至秦王政五年(公元前 242年),齐、秦领土已接壤,阻断了赵、楚联系,对韩、魏成三面包围。秦灭六国条件已经成熟。秦王政采纳大臣建议,以破坏六国合纵为指导思想,重点打击赵、楚两国。秦王政十一至十五年,秦国四次出兵攻赵,拉开了统一战争的序幕。秦军先胜,后被赵将李牧击败。秦遂转向弱小的韩国,于十七年灭韩。这时赵国遭灾,秦国趁机实施反间计,除掉了李牧,于十七年灭了赵国。赵公子嘉奔代(今河北蔚县东北),自立为代王。接着,秦军又重创燕军主力,燕王喜与代王嘉退往辽东郡。二十二年,秦以一部兵力灭魏,进而由北南下, 先以 30万大军攻楚,不料大败而归。后派老将王翦率 60万大军再次攻楚, 终将楚国灭亡。二十五年,秦军又扫清了燕、赵残余势力,仅剩下一个齐国。二十六年,秦军避开齐国正面防御,自燕地南下,一举攻占齐都。至此六国皆平,终成统一大业。

  战国后期战争的特点除规模较前更大之外,由于青铜和铁兵器的使用,伤亡剧增。战争持续时间有的长达三五年。由于骑兵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机动性和进攻的突然性。合纵、连横使战争与政治、外交的结合更加紧密,战争的取胜更有赖于国家战略的正确与策略的灵活

周代比较大的诸侯国有:
  鲁——姬姓,侯爵。系周文王第四子周(姬)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大勋劳于天下。后成王命为大宰,食邑扶风雍县东北之周城,号宰周公,留相天子,主自陕以东之诸侯。乃封其长子伯禽于曲阜,地方七百里,分以宝玉、大弓,而俾侯于鲁,以辅周室。
  齐——姜姓,侯爵。系炎帝裔孙伯益为四岳,佐禹平水土有功,赐姓曰姜氏,谓之吕侯。其国在南阳宛县之西南。自太公吕望起自渭水,为周文、武师,号为师尚父,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封营丘,为齐侯,列于五侯九伯之上。即今山东青州府是也。
  燕——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召公奭,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为周太保,食邑于召,谓之召康。留相天子,主自陕以西之诸侯。乃封其子为北燕伯,其地乃幽州蓟县是也。
  毕——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毕公高,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周武王克殷,封于毕。即今今陕西咸阳北是也。
  邢-------姬姓,侯爵,系周文王第四子周(姬)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大勋劳于天下。后成王封周公四子于邢,联络齐燕,屏藩周室。
  管——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鲜,以监武庚封于管。即今河南信阳县是也。
  蔡——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度,以监武庚封于蔡。即今河南汝宁府上蔡县是也。
  曹——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振铎。武王克商,封于曹。即今济阳定陶县是也。
  郕——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武。武王克商,封于郕。即今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是也。
  霍——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处。武王克商,封于霍。即今山西平阳府是也。
  卫——姬姓,侯爵。系武王同母少弟,封为大司寇,食采于康,谓之康叔,封于卫。即今北京冀州是也。
  滕——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绣。武王克商,封于滕。即今山东滕州是也。
  晋——姬姓,侯爵。系武王少子,曰唐叔虞。封于唐,后改为晋。即今山西平阳府降县东翼城是也。
  吴——姬姓,子爵。系周太王长子泰伯之后。武王克商,遂封之为吴。即今之吴郡是也。
  虞——姬姓,公爵。系周太王子仲雍之后。武王克商,求泰伯、伯雍之后,得章已为吴君;别封其为虞。在河东太阳县是也。
  虢——姬姓,公爵。系王季子虢仲,文王弟也。仲与虢叔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而文王友爱二弟,谓之二虢。武王克商,封仲于弘农。陕县东南之虢城。
  楚——芈姓,子爵。系颛帝之裔,曰鬻熊。为周文、武师,有勤劳于王家,封之于荆蛮;以子男之上居之。即今丹阳南郡枝江县是也。
  许——姜姓,男爵。系尧四岳伯夷之后。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裔文叔于许。即今之许州是也。
  秦——嬴姓,伯爵。系颛帝之裔。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裔柏翳于秦。即今之陕西西安府是也。
  莒——嬴姓,子爵。系小昊之后。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后兹与期于莒城。即今之莒县是也。
  纪——姜姓,侯爵。系太公之次子。武王念太公之功,分封于纪。即今东莞剧县是也。
  邾——曹姓,子爵。系陆终第五子晏安之后。武王克商,封其裔曹挟于邾。即今之山东邹城是也。
  薛——任姓,侯爵。黄帝之后。因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后裔奚仲于孽。即今山东泊州是也。
  宋——子姓,公爵。系商王帝乙之长庶子曰微子启:因纣王不道,微子抱祭器归周。武王克商,封微子于宋。即今之睢阳县是也。
  已——姒姓,伯爵。系夏禹王之后。武王克商,求夏禹苗裔,得东楼公,封于?已,以奉禹祀。即今之开封府雍丘县是也。
  陈——妫姓,侯爵。系帝舜之后。其裔孙阏父作武王陶正,能利器用,王实赖之。以元女大姬下嫁其子满,而封诸陈,使奉虞帝祀。其地在太皞之墟,即今之陈县是也。妫姓源于姬姓,系颛顼后裔,传至子孙帝舜娶帝尧二女娥皇,女英,女英生子商均。商均后代妫满娶周武王长女太姬,太姬生陈申公,陈相公。陈系武王元女太姬之后。
  焦——伊耆姓,侯爵。系神农之后。因先世之功,武王克商,封之于焦。即今之弘农陕县是也。
  蓟——姬姓,侯爵。系帝尧之裔。武王克商,求其后,封之于蓟,以奉唐帝之祀。即今之北京顺天府是也。
  杨——姬姓,侯爵。系黄帝后裔。周武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邑 (山西翼城 )。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
  朝鲜——子姓,乃殷贤臣,曰箕子,亦商王之裔。因不肯臣事于周,武王请见,乃陈《洪范九畴》一篇而去之辽东。武王即其地以封之。至今乃其子孙,即朝鲜国是也。
  其余如越封于会稽,向封于谯国,凡封于汲郡,伯封于东平,郜封于济阴,邓封于赖川,戎封于陈留,芮封于冯翊,极封为附庸,谷封于南阳,牟封于泰山,葛封于梁国,谭封于平陵,遂封于济北,滑封于河南,章阝封于东平,邢封于襄国(今邢台市),江封于汝南,冀封于皮县,徐封于下邳,舒封于庐江,弦封于弋阳,郐封于琅玡,厉封于义阳,项封于汝阴,英封于楚,申封于南阳,共封于汲郡,夷封于城阳等国,不悉详记。

周王朝帝系表

西周朝

文王-> 武王 -> 成王 -> 康王 -> 昭王 -> 穆王 -> 共王 -> 懿王 -> 孝王 ->

夷王 -> 厉王 -> 共和行政 -> 宣王 -> 幽王

东周朝

平王宜臼 -> 桓王林 -> 庄王佗 -> 厘王胡齐 -> 惠王阆 ->襄王郑 -> 顷王壬臣 -> 匡王班 -> 定王瑜 ->简王夷 -> 灵王泄心 -> 景王贵 -> 悼王猛 ->敬王□ -> 元王仁 -> 贞定王介 -> 哀王去疾 ->思王叔 -> 孝王嵬 -> 威烈王午 ->安王骄 ->烈王喜 -> 显王扁 -> 慎靓王定 -> 赧王延

功臣名将

姜尚,周公旦,召公奭

王后:褒姒(周幽王妃)

政治制度:

西周的官制,更为繁杂。周王左右的辅佐为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三公之下有三事官(政务官、事务官和地方官)、四方(诸侯和方国、部族)和卿事寮。王朝官员为:总揽朝政的太宰、掌祭祠礼仪的太宗、掌历法记事的太史、掌祈祷的太祝、掌神事的人工、掌占卜的人卜,合称六卿,六卿的僚属,总称为卿事寮。王朝还有掌土地和农人的司徒、掌百工职事的司空、掌军赋军政的司马、掌版籍爵禄的司士、掌刑罚的司寇,合称五官。为王室服务的内廷事务官,有三公之佐的三少(少师、少傅、少保),有道、辅、弼、承四辅,有膳夫、缀衣、小臣、寺人、内竖、阍者、门尹、司王宥、火师、水师、大酋、太仆、御、右、萃车、趣马、师氏、虎资、舆人、医、艺人、隶人、太子宫尹等。在王畿外服的封国,称为四方,包括侯、甸、男等诸侯。王朝有时派使臣到诸侯国任监国。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仿照王室设置百官有司,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主要有三事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分掌政务、司法和民事。周的各级主要官吏,都是在宗法制度基础上世袭,而且文武不分,平时治民,战时就是各级将领。周朝的地方制度,有国、都、邑、野、鄙。周王和诸侯的都城为国,诸侯国中的大城为都,小城为邑,此外的地方称为野或鄙。

经济文化:

西周时,锋利的青铜农具得到较普遍的使用,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垦殖和耕耘;原来的抛荒制被休耕制代替,土地利用率提高;沤治和施用绿肥,以火烧法防治病虫害,标志了田间管理的新水平。王朝中担任司稼的官员必须熟悉作物的不同品种及其适应地区,从而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农作物品种增加,谷类有黍、稷、粟、禾、谷、梁、麦、稻等,豆类有菽,任菽、藿等,麻类有麻、苴、苎等。王朝特设场人,专管园圃,从事蔬菜、瓜果的生产。

西周比较重要的手工业都由王室和诸侯控制,众多的百工在司空的领导下负责管理各项手工业,其中最重要的仍然是青铜铸造业。其分布地区很广,生产能力扩大,效率和水平提高,铸造工艺改进。发明了一模翻制数范和焊接的技术。陶器业已逐渐采用快轮法,产品走向规格化。原始瓷片的烧成温度已达一千二百度以上,胎质更为细腻,施以青、黄绿二色釉,矿物组成已接近瓷器。能够生产石灰石──硅石琉璃。漆器制作逐渐普遍,器表夹苎,施以红、黑两种彩绘,颜色鲜艳,花纹精美。家蚕的饲养十分普遍,纺织成为农家的一项重要副业。丝织物有斜纹提花织品和刺绣品。已经掌握池水沤麻的微生物脱胶法,以便将纤维分离出来。

西周时,商业已成为社会经济不可缺少的部门,由官府垄断,设有质人之官作为市场的管理者。商贸的品种有奴隶、牛马、兵器、珍异等。西周的货币除贝以外,已开始使用青铜。

科学发展:

中华科学、思想文化的源泉是《易》。作为儒家六经之一的《易经》,最早提出「天文」的定义。《周易》虽然成书于战国时期,但他表达的确实是周代型成的天命思想。《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系辞》说:「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等等,西周萌生的阴阳思想,对中国天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周易》有很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被后人称为河图、洛书的东西,是烧灼卜骨的表现,是远古先民在长期生活和占卜的实践中感悟出的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互相串连、互相渗透的反映。相传伏义氏将其归纳总结,对蓍草反复排列,而画为八卦,将天地间万物的现象都包括于其中,这是原始的易。后来,据说经过周文王的悉心钻研,将其规范化、条理化,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人称《周易》。它以简单的图像和数字,以阴和阳的对立变化,来阐述纷纭繁复的社会现象,显示成千上万直至无穷的数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简示繁,充满变化的特点。其所以称为「易」,郑玄解释有三义:一是简,二是变易,三是不易。就是讲万物之理有变有不变,现象在不断变化,而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又具不会变的,这就从客观世界的辩证发展中抽象出了理论上十分丰富的朴素的辩证法。旧说到春秋后期,孔子对《周易》进行解释和论说,完成十翼,即《易传》。这样,《周易》就发展成为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阐述宇宙变化的哲学著作。

东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封制国家的时期,大量的小国家并立,形成了一个以周王室为中心,由众多诸侯国组成的政治体系。在东周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诸侯国,如楚、齐、鲁、晋、燕、韩、赵等。据史书记载,东周时期存在的诸侯国约有300多个,下面详细介绍一下东周时期的诸侯国数量。

东周时期的先王,封国较少,当时只有十二个大国,又称为“十二诸侯”,分别是齐、楚、鲁、燕、赵、魏、秦、翟、郑、卫、宋、陈。东周时期封地极广,周天子有时需要分封数千个诸侯国来维持大局。

春秋时期之后,封地更加广泛,诸侯国数量大量增长,光燕国就有32个分封国。而在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数量甚至达到几百个之多。其中较为著名的有韩、魏、梁、燕、卫、齐等。这些诸侯国有的历史悠久,有的新兴崛起,但在整个时期内,诸侯国数量总体呈现出不断增多的趋势。

总之,东周时期存在的诸侯国数量约在300多个,其中不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大国,在东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先从河南说了

河南最大的一个诸侯国 1. 魏:都大梁(开封)战国初的NO.1

2.韩:都新郑,灭郑而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3.卫:牧野(新乡),周存在最久的一个,从周初到秦二世才绝宗庙。

4.郑:新郑,东周初年一小霸。

5.宋:商丘,春秋时可以角逐霸主一诸侯。

6.陈:周口,7.蔡:驻马店,周初所封的18诸侯之一。

8.杞:杞县,9.许:许昌,小有名气的两个小国

10.叶:叶县,11.管:郑州,12.禹:禹城,13.邶:安阳,14.南燕:新乡,15.鄘:新乡,16.祭:中牟,17.虢,郑州,18.滑:郑州,19.密:郑州
,20.郐:郑州,21.鄢:鄢陵,22.葛:开封,23.戴:商丘,24.刘:洛阳,25.毛:洛阳,26.焦:洛阳,27.应:南阳,28.申:南阳,29.吕:南阳,30.邓:南阳,31.顿:周口,32.项:周口,33.沈:驻马店,34.道:驻马店,35.柏:驻马店,36.房:驻马店,37.息:驻马店,38.江:信阳,39.温:焦作,40.原:焦作,41.庸:焦作,42.凡:焦作,43.共:安阳,44.廖:南阳,45.鄾:南阳,46.邘:新乡,

东周时期存在的诸侯国约有300多个,下面详细介绍一下东周时期的诸侯国数量。
东周时期的先王,封国较少,当时只有十二个大国,又称为“十二诸侯”,分别是齐、楚、鲁、燕、赵、魏、秦、翟、郑、卫、宋、陈。东周时期封地极广,周天子有时需要分封数千个诸侯国来维持大局。

春秋初年,大小诸侯国见诸经传的有一百七十余个,然其会盟、征伐事迹彰彰可考者,不外齐、晋、楚、秦、鲁、宋、卫、燕、陈、曹、蔡、郑、吴、越等十数国.
战国时期最有实力的是齐、楚、燕、秦、韩、
赵、魏,人称战国七雄.


周朝分封了多少个诸侯国?
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共有71国。《荀子·儒效》记载:“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1、吴国、虞国、鲁国、邢国、管国、蔡国、曹国、郕国、霍国、卫国、沈国、毛国、雍国、滕国、毕国、原国、酆国、郇国、召国、北燕国。2、古魏国、古韩国、邘国、晋国、应国、单国、虢国、杨国、郑国、...

周朝有多少诸侯国呢?
周朝有七十一个诸侯国。周朝总计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兄弟之国十五,同姓之国四十,封邦建国的目的是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并作为周王室的屏藩,诸侯再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又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士。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王朝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周朝...

周朝分封了的名称多少诸侯国以及诸候国
11. 进入战国之后,国家兼并多已完成,周王朝之诸侯国,仅剩20多个,其中最大者七,号为战国七雄。12. 战国之世,除魏惠王、齐威王曾有朝周之举,然亦是作秀,其他诸侯国之国君已再无朝周之举。

周朝分封了多少个诸侯国
周王朝在历史上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姬姓宗室子弟所封的诸侯国就有53个。这些诸侯国的分封等级从高到低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而那些未能达到这五等的则被称为附庸。分封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分封制,周天子得以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周朝通过这种方式开发了边远地区,扩...

周朝分封了的名称多少诸侯国以及诸候国
周初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共封七十一国。其中,姬姓之国多达五十三个,占据了绝大多数。在这些姬姓国家中,文王的诸子有十六国,武王的诸子有四国,周公的后裔有六国。这些封国大小不一,有的位于畿内的采邑。它们遍布中原地区,与众多旧国交织,直接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力量。以下是部分较大的诸侯国:1....

周朝一共分封了多少个诸侯国
西周时期,周武王分封了大量的诸侯国,具体的数字在历史文献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据估计约有数十个。到了东周时期,虽然分封制度有所变化,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诸侯国。综合两个时期,周朝诸侯国的数量大致在七十一个左右。这些诸侯国大小不一,有的管辖范围较大,有的则相对较小。这些诸侯国在周朝的统治下...

周朝时期有多少诸侯国家?
有140多个。东周前期又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始。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建立了东周王朝。但此时周已衰弱到了极点,统治范围方圆不足六百里,各诸侯国纷纷割据称雄,不再朝见周王,其统率诸侯...

周朝分封了哪些诸侯国?
西周时期,共有71个诸侯国,其中大多数是姬姓诸侯国,少数为异姓诸侯国。这些诸侯国的设立旨在加强周王朝对各地的统治,并作为周王室的屏障。异姓诸侯国主要包括功臣的封地(例如,齐国是姜尚的封地)和古帝的后裔封国(如夏朝的后人封于杞,黄帝的后人封于蓟,商朝后人微子封于宋等)。以下是部分著名的...

周朝一共分封了多少个诸侯国
周朝通过分封制建立了71个诸侯国,其中大多数是周天子的同姓亲族,如姬姓诸侯国,而少数则为异姓诸侯国。这一政策旨在巩固周王朝对各地的控制,并确保周王室的安全。异姓诸侯国通常授予有功之臣或是古代帝王的后代。在牧野之战后,周武王大约于公元前1046年灭掉商朝,随后开始分封诸侯。周天子将土地及其上...

周朝代有几个国家
关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数量,存在不同的说法。《吕氏春秋》记载西周拥有八百多个诸侯国,其中西周直接分封了四百多个。《荀子》提到西周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同姓国有五十三个。《左传》则记载西周分封了四十个同姓国和十五个异姓国,共计五十五个。这些文献对于诸侯国数量的记载各有差异。进入春秋战国...

弓长岭区17555185975: 东周共有多少诸侯国?谁能告诉我东周究竟有多少诸侯国么,都是哪些? -
白沸环磷:[答案] 春秋初年,大小诸侯国见诸经传的有一百七十余个,然其会盟、征伐事迹彰彰可考者,不外齐、晋、楚、秦、鲁、宋、卫、燕、陈、曹、蔡、郑、吴、越等十数国. 战国时期最有实力的是齐、楚、燕、秦、韩、赵、魏,人称「战国七雄」.

弓长岭区17555185975: 东周初期各自为政的诸侯国一共有多少个 -
白沸环磷:[答案] 见于春秋国数凡五十余.【见公羊疏.】若并见左传者计之,有百七十国.其中百三十九国知其所居,三十一国亡其处.【此据晋书地理志.】然举其大者,不过十余.【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为鲁、卫、齐、晋、楚、宋、郑、秦、陈、蔡、...

弓长岭区17555185975: 东周时期到底有几个诸侯国呀?? -
白沸环磷: 东周诸侯国 不包括如秦齐等大国. 1.宋国:在今河南省东南部和今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之间一部分土地.国都原在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战国初期宋昭公、宋悼公可能迁都彭城. 2.鲁国:有今山东省的东南部,国都在曲阜(今山东曲阜...

弓长岭区17555185975: 周朝有多少国家?分别是什么? -
白沸环磷:[答案] 周朝是中国继商朝之后朝代分为西周与东周256-1046年 西周主要诸侯国:陈杞陈杞宋虞虢齐纪鲁管蔡卫滕晋杨蓟燕魏曹成霍秦吴楚莒邾许国都加个国字 东周自770年至476 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国

弓长岭区17555185975: 你们知道周朝分封了多少个诸侯国 -
白沸环磷: 西周是共有71个诸侯国,绝大部分是同姓(姬姓)诸侯国,一小部分是异姓诸侯国.分封列国的目的是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并作为周王室的屏藩.异姓诸侯国主要是功臣封地(如齐国是姜尚的封地)或者是古帝后裔的封国(如夏朝的后人封于杞...

弓长岭区17555185975: 东周列国有那些国及简介 -
白沸环磷: 东周分两个阶段,一春秋,有近七百个诸侯国,其中以此的霸主是齐国的齐桓公,晋国晋文公,楚国的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第二个就是战国诸侯国迅速兼并为七个国家,分别是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鼎立

弓长岭区17555185975: 东周时有几个诸侯 -
白沸环磷: 103个

弓长岭区17555185975: 西周时期周王一共分封了多少个诸侯国? -
白沸环磷:[答案] 西周主要的诸侯国有:越、吴、齐、鲁、燕、卫、宋、陈、蔡、晋、楚、蜀. 东周春秋主要的诸侯国有:越、吴、齐、鲁、燕、宋、晋、楚、蜀、巴、秦. 东周战国主要的诸侯国有:齐、燕、楚、秦、赵、魏、韩.

弓长岭区17555185975: 周天子一共封了多少个诸侯国? -
白沸环磷:[答案] 宋(子姓)虢(姬姓)州(姜姓)虞(姬姓) 以上为公爵国 鲁(姬姓)申(姜姓)纪(姜姓)卫(姬姓)齐(姜姓) 杞(... 蓟、祝、管、虞、芮、成、徐、荆、巴、蜀 等等很多 这也只是西周初分封的一些诸侯国,到了东周时期,即春秋战国时代,...

弓长岭区17555185975: 我国周朝有哪几个诸侯国 -
白沸环磷: 据说是上千个,但是大部分都是古代的方国以及与周平起平坐的小国,被分封的估计只有数百,到了春秋时代只有不到100个诸侯国了,这其中除了少数是周太王以及周文王封之外,大部分是武王伐纣以及周公平定管蔡之乱之后分封的,也有少数是后来的周王分封的(比如郑),或者是承认的(比如秦原来是附庸,因为平王东迁有功被升格诸侯,还有三晋) 也有少数民族国家升格为诸侯的(比如中山是白狄,越是越族,楚是蛮族,巴,蜀是古代巴蜀人等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