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南赋作品年代

作者&投稿:宦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哀江南赋》的创作年代可以追溯到周孝闵帝元年(557)十二月至周明帝武成元年(559)八月之间。据史书记载,"幕府大将军"的称号可能指的是周明帝宇文毓,这与他与庾信的关系相符合。庾信在明帝赏赐之后所作的《谢明皇帝赐丝布等启》表明了他们之间的文化交流。周书《明帝纪》中提到,明帝好学博闻,擅长写作,其文风温丽,受到南方文学的影响,而庾信正是参与其文学活动的八十余人之一,共同的文学爱好加深了他们的交往。


考虑到赋作时间是在十二月,我们可进一步将其创作时间限定在557年十二月和558年十二月之间。然而,更倾向于将其定为557年十二月,原因有两点。首先,既然赋作于明帝时期,"周星"不可能指代"十二年",这支持了上文将"周星"解释为"岁星",代表北周的国运。557年2月和5月的岁星运行记录在《周书·孝闵帝纪》中,而558年并无相关记载。庾信在赋中对557年岁星运行的描述,成为了他创作的直接诱因,而558年12月距离这个时间点较远。其次,鲁文中的内容揭示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等句指的是557年十二月前的事,而庾信自554年起在北周的三年中,557年十二月正符合这个时间点,赋中反映的事件截止于此,而非巧合,表明557年十二月正是赋的创作时间点。




扩展资料

《哀江南赋》是作者伤悼梁朝灭亡和哀叹个人身世,以其独特格局,陈述梁朝的成败兴亡、梁朝腐朽无能,侯景之乱和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文字真实、凄惋而深刻。其格律严整而略带疏放,文笔流畅而亲切感人, 并如实地记录了历史的真相,有“赋史”之称。




中国诗歌发展史的概况
这一时期骈文统治着整个文坛,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芜城赋》、庾信《哀江南赋》是非常优秀的作品。总的来说,南朝作家们对形式声律的追求,为唐代文学、尤其是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和成熟,作了充分的准备。 此外,南北朝乐府民歌也足以与汉乐府诗前后辉映。南朝的吴歌、西曲明丽柔婉,北朝少数民族歌曲则多刚健亢...

、如何理解《诗经》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意思是:立志未遂的人,总想表达完他所想要讲的话;做工出力的人,应该歌唱出他所做过的事。《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

自杀的诗人
除《楚辞章句》注释的宋玉、景差、淮南小山、东方朔、庄忌、王褒、刘向、王逸的作品外,紧随其后者有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大人赋》,扬雄《长杨赋》,张衡《思玄赋》,曹植《九愁赋》,阮籍《东平赋》,左思《三都赋》,陶渊明《闲情赋》,鲍照《芜城赋》,江淹《别赋》、《恨赋》,庚信《哀江南赋》等名篇,继承...

关于山川名胜的唐宋诗与诗人作诗的背景
庚信《哀江南赋》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语。词中着一“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

骈文先出现在哪个朝代
骈文先出现在汉末。骈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其赋作即为源自骈文的律赋。唐代公文亦为骈文,即四六体。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首遭一挫。韩、柳去世之后...

康熙年代有个叫阿熙
阿席熙遣兵防徽州,贼陷绩溪、婺源,扰及徽州,迭克之。简亲王喇布率师至江宁,以阿席熙参赞军务。十七年,疏报江南清出隐漏田地一万四千馀顷、山八百馀里,加兵部尚书。寻坐瞻徇巡抚慕天颜奏销浮冒,罢任。卒。三藩之乱三藩之乱前的两江总督麻勒吉颇有清名,曾经请旨将江南赋税减免一半,并截留税...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什么意思
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了。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

浙江民歌的发展历史
晋左思的《吴都赋》的北朝庚信的《哀江南赋》中都有吴歈(歌)越吟的说法,把吴歈和越吟相提并论,说明东西两浙汉族民间歌舞之盛是在伯仲之间。在今浙江沿海一带的绍兴、宁波、温州以及余杭等地,曾陆续出土了不少晋代青瓷谷仓(明器),上面堆塑有击鼓、抚琴、吹箎、弹阮、舞踊、杂耍等歌舞伎人物群像。从一个侧面...

骈文的特点是什么?
骈文的特点如下:1、韵律: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2、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3、形式:骈文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的表达。4、别称:“骈体文”、“骈俪文”“骈偶文”“四六文”“骈四俪六”。5、概说: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骈文是一种...

“赤壁之战”发生的地点争论不休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年代久远,历史学出版物记载不够详实;地名多次更改考证难度大,各地都没有找到能充分证明赤壁之战发生具体地点的历史遗迹等。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

新沂市13577557788: 《哀江南赋》的作者是﹖ -
无常牙痛: 《哀江南赋》,庾信作. 作者伤悼梁朝灭亡和哀叹个人身世,以其独特格局,陈述梁朝的成败兴亡、梁朝腐朽无能,侯景之乱和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文字真实、凄惋而深刻.其格律严整而略带疏放,文笔流畅而亲切感人, 并如实地记录了历史的真相,有“赋史”之称.

新沂市13577557788: 庾信的哪篇赋作被称为“赋史”?
无常牙痛: 是庾信的代表作《哀江南赋》.该赋主旨是哀梁朝之亡,抒乡关之思.“哀江南”的题意正是哀梁之亡,取自楚辞《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庾信伤悼梁朝灭亡和哀叹个人身世,“追为此赋,、卩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词,惟以悲哀为主”,文字真实、凄婉而深刻.其格律严整而略带疏放,文笔流畅而亲切感人.赋中用典繁富,且融化无痕,正用反用,炉火纯青.赋中对梁代统治者的腐朽无能与骨肉相残做了批判,对抵抗侯景叛军的将士也加以热烈的歌颂.其中写西魏兵士掳掠人民的暴行尤为哀感动人.全赋如实历叙梁代兴亡和江南盛衰的历史真相,因此有“赋史”之称.

新沂市13577557788: 哀江南赋 - 《哀江南赋》的作者是
无常牙痛: 庾信《哀江南赋》庾信一篇《哀江南赋》,满纸故国之思,乡关之情.情深之处,往而不返;心伤之际,泪血交洒,中国文学史上少有能媲美者.关于此赋写作时间,陈寅...

新沂市13577557788: 宋词中经常出现的'庾肠潘鬓'是指哪两位? -
无常牙痛: 南朝作《哀江南赋》的庾信,西晋写《秋心赋》的潘岳. 庾信(513~581),南北朝文学家.字子山.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梁代诗人庾肩吾之子.他早年曾任梁湘东国常侍等职,随同庾肩吾及徐□、徐陵父子出入宫禁,陪同太子萧纲(梁...

新沂市13577557788: 我国南北朝时期最有成就的骈文家是谁 -
无常牙痛: 庾信早年在梁朝,多轻艳之作.羁留北朝,文风变化.暮年诗赋,为世所称.《拟咏怀》二十七首,《哀江南赋并序》为其代表作.庾信是南北朝骈赋、骈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庾信初步融合了南北诗风,对唐诗有重要影响.

新沂市13577557788: 庾信的骈赋名篇是什么 -
无常牙痛: 名篇有庾信的《哀江南赋》、鲍照的《芜城赋》、孔稚的《北山移文》等等.庾信是南北朝骈赋、骈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哀江南赋》是代表他的骈文最高成就的名作.

新沂市13577557788: 魏晋南北朝诗歌什么时期的创作最为辉煌 -
无常牙痛: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日益摆脱经学的影响,而获得独立的发展,开始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诗歌、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文学样式,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诗歌的地位仍然是最重要的.汉末魏初,在“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社会背景下...

新沂市13577557788: 魏晋南北朝时期赋作成就最高的是?
无常牙痛: 北朝庾信,《哀江南赋》

新沂市13577557788: 什么是“骈俪体”? -
无常牙痛: 中国古代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称骈体.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