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不使用文言文了逐渐成为白话文

作者&投稿:段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90年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新青年》携“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口号,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学革命”。这一“革”,直接“革”去了在中华大地扎根千年之久的“文言文”的老命,白话文洗刷了长期处于文化“二房地位”的瘪屈,粉墨登场,至此整个中华民族似乎都开始沉浸在一种摆脱了封建文化束缚的畅快中。

其实,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由来已久,《新青年》只不过是其中一次改写局势的战役,于《新青年》之前,是怎样的局面,为什么《新青年》会将其改写,之后又是如何演变……

我们不妨从头说起——

1、历史纠葛

文言文和白话文,两者都是书面语,不同的是“文言,意思是只见于文而不口说的语言。白话,白是说,话是所说,总的意思是口说的语言”。[1]两者的区别仅在于与口语的远近亲疏。

其实文言和白话两者的基础都是口语,只不过所谓的口语标准不同,文言文是建立在先秦口语基础上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白话文则是建立在以唐宋以来北方话的基础上。我们现在说的话就是在唐宋以来北方话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就无怪乎我们会觉得白话文更为明白易懂了。

在九十年前打倒“文言文”时,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言文脱离,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这里我们有必要从历史的角度探索一下这种现象的出现。

在汉语发展的最初阶段,言文是合一的,那些让现在觉得深奥晦涩的古文典籍其实就是当时的白话著作。比如《诗经》,我们知道其中的“风”多为民歌,这也可以肯定有不少是口头直接创作的。又比如《论语》,则更是孔子的一部语录,与口语的关系不言自明。

由于历史的变迁,人们日常交际的口语发生变化,而书面文字原地不动,以至于从六朝起便出现了文言文便与口语有了明显的脱离迹象。不过因为汉字属于表意文字,语音的差异并不妨碍人们阅读上的理解,所以言文不一致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同时也因为先秦两汉典籍都是用文言文写的,而这部分作品又是汉文化的源头,所以后世历朝历代的文人们就自觉地坚持了一种仿古文创作,这就人为地加剧了言文不一致的局面,并最终形成了汉语长期的言文不一致。

在这一期间,白话文其实也无处不在彰显着自己的存在。从《世说新语》、《颜氏家训》到敦煌变文、唐宋语录、宋元话本、明清小说,一路下来,每朝每代都曾产生过数量不少的白话作品,无奈的是,它终究未能撼动文言文的统治地位,绝大多数只能散落在民间,虽然愤愤不平,但终逃不过“二房”之命。[2]

这一切,直至晚清才发生了逆转。当时国势不济,国人首先在文化自信心上产生了动摇,这是一个前提的条件,也是汉文化日后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正是这种心态,使得国人破天荒地把传统推上了被告席,历数其罪过,而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必然要首当其冲地受到冲击[3]。于是黄遵宪要“我手写我口”,裘廷梁则声称“崇白话而废文言”,由此开白话文运动的先河。

1917年的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被推到极至。当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认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主张废弃文言文,使用白话文,提出写文章应通顺流畅,不用典故,不用套语,不讲对仗,不避俗话,讲究文法,不摹仿古人,言之有物。陈独秀也于2月发表《文学革命论》,用"三大主义"来呼应胡适的"八条主张"。这一前一后,可以说是真正拉开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文体革命的帷幕。1918年《新青年》内所有文章改用白话文,《新潮》、《星期评论》等各类白话杂志也紧随其后,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版,白话文蔚然成风。1920年9月,教育部令国民学校一二年的国文,从本年秋季起,一律改用国语。至此,白话文取得了官方认可的合法地位。

回顾完这段历史,总是觉得文言文与白话文这场千年之争的局势扭转的很有些突然,千百年来文言文的正宗地位,似乎在一夕间被颠覆,曾经象征身份的文言文似乎在一夕之间被打成了封建文化的残渣余孽,阻碍民族进步的罪魁祸首。历经千年磨练的白话文,终于摆脱了“二房”阴影,站在中华文化舞台的正中央,尽管走到这一中心的步伐略显仓促,失之稳健,但毕竟修成正果。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一场千年之争匆匆改写局面?

2、新文化运动一役

新文化运动中,文言文与白话文一役中兵败,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国人的危机意识

文言文之所以可以延续其千年的至尊地位,从某方面来看是由于中华民族千年以来在世界上的强盛。这种强盛造就了国人对于以文言文为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与信赖。而晚清之后,国势日衰,外强凌辱,使曾经骄傲的国人们的自信被动摇,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文化自信心的动摇。苦于理不清“突然变弱”的原因,所以将所有的怨气发在了传统上,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传统不再被视若珍宝,而是成了被抨击的对象。而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必然要首当其冲地受到冲击。

可以说是社会的黑暗、民族的危亡、国家的羸弱造就了那一代人的危机意识,而这种危机意识的不理智化,则形成了一种所谓的理念,即“文化的落后”。这种理念的形成,激生了黄遵宪要“我手写我口”,裘廷梁则声称“崇白话而废文言”,可以说是开了白话文运动的先河。

本来反思历史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一种正常反应,也是传统文化发展进步所必需要走的一步。但如果把国家衰败的责任推卸在传统身上,就造成了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历史态度,至于让文言文同罪,就更让人难以理解了。可是由于面临着可能出现的亡国险境,理性地对待传统文化已经成为让国人最难接受的行为,任何冷静的思考都会被斥为反动思想不得彰显,而代表爱国的激进主义却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潮。[4]

(2)书面语贵族化到平民化

在前文回顾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历史纠葛时,我们分析过文言文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言文分离”的。由于汉字属于表意文字,语音的差异并不妨碍人们阅读上的理解,所以言文不一致从一开始就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而随着历史的进一步变迁,人们日常交际口语的不断变化,这种不一致越来越严重,以至于文言文作为一种书面文字,与民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依然脱离了日常生活,仅仅作为一种上层身份的标识存在于正式的通电,文告之中。而这必然引起广大平民阶层越来越强烈的不满。鲁迅曾讲,“我们中国的文字,对于大众,除了身份、经济这些限制之外,却还要加上一条高门槛:难,跨过了的,就是士大夫,而这些士大夫,又竭力的要使文字更加难起来,因为这样可以使他特别的尊严。”

在新文学以前,文学的等级观念 ( 文言文学和白话文学 ) 、社会的等级观念 ( 士大夫、知识者和平民百姓 )是根深蒂固的。文学中文言文学为尊,白话文学是平民文学,是次等的。与之相对应的是由此划分的社会等级——士大夫、知识者和平民百姓。即使如梁启超这等提倡白话文学的维新人士,也坚守着“ 物各有群,人各有等 ”。 这种文学和社会的 “ 不平等的等级观念 ”,就是新文化运动之前白话文运动无法取得重大成功的原因。

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的斗士们深刻的批判了文言文的封建贵族化本质,主张建立一种全社会和全民族共通、共享与共同的 “ 国语的文学 ” 。 “ 五四新文学 ” 的革命性成果之一,就是 “ 将特权阶层独占的文学权利还到了最广大的社会平民的手中 ” 。

(3)内容与形式匹配

五四新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内容与形式的契合关系。传统的文言文难以反映现代生活,难以准确表达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内容。在新的文化内容形成的同时,其形式的方面也相应形成。白话文符号系统的出现,既是新文化的载体,又是这一时期新旧文化分野的标志之一。

新文化的内容之一是民主,其核心是个体本位。陈独秀在《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一文中就将其所推崇的西洋之民主归结为一种“个人的独立主义”[5]。即提倡个性解放,崇尚精神自由。而精神自由首先就要求其表达形式的自由,因为思想的自由度依赖于语言形式的自由度,所以,新文化的自由内容客观上要求有自由的文体与之相适应。这有点类似于麦克卢汉的理论——媒介的形式决定了它传播的内容。而且从民主的直接意义上看,民主是诉诸于多数人意志的一种社会政治形式,因此,它不可避免的要求语言形式的民众化,向民众倾斜,为民众所掌握。

白话文在书面化之前作为口头语言是民众的日常语言。它活动于社会的日常生活层面,与高踞于这一层面之上的文言文具有明显的差异,而且,白话文比文言文更加明了清晰。白话文在语词构句关系上比文言文有更大的选择性,无论是语法规则还是文体组织,白话文的自由度都比文言文要更大一些。譬如,新的白话诗比严格的格律诗自由,新的多样化的散文比形式固定的的旧式散文散漫,新的各种流派的小说也不象章回体小说那样单一。白话文作为新文化的形式取得了极为重要的文化成果。它开创了一代新文学,奠定了现代小说、诗歌和散文的基础。现代的文学样式、现代的科学文体,无不溯源于此。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当时新文化与白话文相得益彰。
从这几方面来看,当年的《新青年》的确对于白话文的“当家作主”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从整个历史的发展来看,白话文在当时取代文言文可以说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这些原因的存在,使得在新文化运动一役中,文言文落败,但这是否就意味着文言文从此就这么消失于历史的旧纸堆中呢?转自百度知道

文言文是书面用语,清朝和民国初年使用的。后来的文人,像胡适,鲁迅都提倡用白话文写作


古人都用文言文,现在不用了是不是文化的缺失?
从小学开始每一位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都明白什么是之乎者也,不断学习背诵文言文。在课堂上学习到文言文中所说的故事成语,领略其中所包含的道理。在实际的生活中并没有将文言文所抛弃,而是更好地发扬了文化的作用,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一代代中国人在国学的世界里领略...

不应该废除文言文
所以我个人认为生活中使用白话文是无可争议的,是绝对适宜的,但以此为由废除文言文,是愚蠢之极的,但愿百年之后中国人不要去国外留学,修习什么中国古文化.。3. 为什么要废除文言文 文言文是不可能废除的,因为中华几千年的历史都有文言文承载,离开这些文献,就没有什么历史可言。如果在教学中...

中国人有哪些忌讳
现代中国人对于裸露身体仍是有所忌讳的,不过不像旧时那样拘泥了。对于乳房、性器官的裸露是禁止的;对于四肢和其他不太性感的地方则听之任之了;对于“比基尼”三点式泳装的接受以及对人体画展、人体艺术的欣赏标志着中国人在这方面意识的突破和进展。� 骨相禁忌� 由于相信通过注视可以摄取、控制灵魂的巫术效验,所...

现代人不学文言文
祖先的智慧、经验传到千年万世而不会产生变化,靠的就是文言文。 你能读懂文言文,你就可以跟孔夫子交谈,跟孟夫子见面,彼此能够沟通交流。所以文言文是中国古圣先贤最伟大的发明,用这样一个工具,把前人的智慧、前人的才艺、前人累积的经验传给我们。 学习文言文能使提高我们的气质与修养。中学课本中的文言文(包括...

诗歌和文言文是不是中国人用来自娱自乐的?
古人很聪明,早就发现文言文是联系古人与今人的“桥梁”,因此,大家都学文言文、写文言文。这样一来,存在于世界上的浩如烟海的、写作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史书、典籍,前人后人都能读。她像世界公语一样,是中国人特有的“历史公语”。假如没有文言文,现代人凭什么去说中国曾经有秦汉、有司马迁、有...

中国人是不是几千年来一贯都是重文轻武?
石亨拥立皇帝,结果连个厨子都封了百户,这样滥赏,既不能让人信服,也调低了素质。2、上升途径。文人治国,承平之世也可以按年资、履历升迁。武人则不然,缺少战功就缺乏话语权。3、素质。文人以科举搏杀,而武人以世袭为主(也有白身应募,但不是主流)。武人大多粗鄙不文,贪财怕死,受到世人鄙薄...

现在写作都不会使用文言文,为什么学生们还要学习文言文呢?
现在写作都不会使用文言文,为什么学生们还要学习文言文呢?1、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根和魂。中国的儒、道、法等百家思想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的。那些都是经历了无数代的中国人的智慧结晶。用汉字,说汉语,是中国人应该传承的中国文化。中国古典文化,诸子百家的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

韩国的典籍韩国人都看不懂,中国人怎么能懂?
不然很容易就会曲解其中的意思,所以必须用中文标注表达其意思。再者就是在韩国有很多地方都用得到中文,当地人也识得很多中文,不然发现,韩国人不止是在文字里面有中文的痕迹,在口头表达里面也与很多中国的闽南地区和潮汕地区相似,很多潮汕地区和福建地区的人都能听懂一些韩文。

中国人属于什么血统
5. 家族血统 在中国,家族观念非常重要,人们通常会认为与自己拥有相同家族血统的人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因此,在中国,许多家族和家族血统非常显赫,如孔氏、郑氏、欧阳氏等。6. 总结 可以看出,中国人的血统非常多样化和复杂化,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这也让中国在世界上拥有丰富的...

古代人讲话也是用文言文吗?为什么不能统一?
这样讲话不是很累吗?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文言文到底是什么 文言文到底是什么呢?大部分人估计会不假思索的回答:这就是我们老祖宗用的古代汉语啊。这个理解其实是不完全的,事实上中国从古到今,使用文言文的人都是极少数。那绝大多数人说的是什么汉语呢?文言文的语法似乎并不太...

青秀区14760392781: 为什么现在人不喜欢读文言文?
包盆普拉: 第一 就是因为文言文的晦涩难懂 第二 文言文语法的随意性,让理解变得困难 第三,过多代词的使用使得句子显得不完整 第四 国人对于中国古文化不够尊重,没有多少人在意语文学的好不好,但几乎所有人都会在意英语学的好不好. 第五 白话文的广泛应用,的确,文言文之于白话文缺点太多,不利于低层次的交流. 第六,教育的滞后,我想说,只要好好的学习初中高中的文言文课程,读懂文言文一点都不难,可问题是我们的教育和学习者都没跟上吧 完毕

青秀区14760392781: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不喜欢文言文呢? -
包盆普拉: 在当代文言文已基本不用于生活的常用语中,而信息爆炸引起的网络词汇普及使得青少年对于古文产生抵触的情绪.古文的基本语序及句法都与现代文有所出入,部分的字义也比较生僻,理解上需要初学者较好的心理素质与理解力.现代人之所以淡漠古文文化,一是源于对文化本身的漠视,二是时代背景下需求度的降低,三是自身动力的不足.必须知道其重要性:1.中国语言的根基所在 2.从个人方面,有助于明理、明善、修身养性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哲,医,佛,道等文化的精髓.3.中国特有的文化形式作为中国人,应该对中国民族性的东西有所了解.4.对整个社会来讲,也是一种无价之宝,具有及强的研究价值.

青秀区14760392781: 为什么有人主张废除文言文 -
包盆普拉:[答案] 你是说现在还是原来啊? 在辛亥革命期间有很多人出来主张废除文言文,如鲁迅胡适等人,他们提倡白话文是因为原来的文言文没有标点,很容易使人误解,并且很多的发语词等等是文字拗口,白话文更容易理解,更便于文化的传播,所以提倡白话...

青秀区14760392781: 为什么中国近代的改革要变文言文为白话文 -
包盆普拉: 中国近代改革变文言文为白话文,初衷是要使一般国民都认些字,看报纸,对国家政治都可明了.后来扩展到白话广泛吸收了西方的词汇资源、语法结构,在语言、文字、思想等多层面展开.这场运动不只是“语言内部的自足变革”,它同整个思维观念的革新及国家现代化运动紧密联系.

青秀区14760392781: 为什么要有白话文运动,文言文的书写方式为何被遗弃? 为什么要有白话文运动,文言文的书写方式为何被遗弃? -
包盆普拉:[答案] 白话文更妥当、更贴切.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学"忽然变成了显学,传统文化忽然遭到学问家们的竭力鼓吹,与此同时... 也决定了此后八十年中国的历史.? 无论是早先的林纾还是后来的吴宓、梅光迪,他们对于文言文的维护和对于白话文的抨击...

青秀区14760392781: 为什么不说文言文,而用现代汉语了? -
包盆普拉: 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为了能让更多的人更容易的掌握这门语言,包括外国人

青秀区14760392781: 汉语的魅力为什么减退了 -
包盆普拉: 因为汉语的多样性开始更趋于白话文,古诗与古代文言文日渐减少,加上社会普及白话文,开始倡导国际性语言英语的学习,所以更多的人不去进一步认识汉语,因为他们觉得,只要保证日常所须便可,造成了错误的理念,不过我相信,随着全国对白话文的倡导,汉语的魅力足以普及全社会,成为我国人民最广泛最喜爱,最具影响力的语言的.

青秀区14760392781: 什么叫做文言文 -
包盆普拉: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

青秀区14760392781: 什么是文言文 -
包盆普拉: 1.文言文很精彩.这是无疑的.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文言文.由此可见中国的现代文明历史还是很短的,解构或者解读传统文化还是现代化的必要,因为传统智慧的继承建立于对文言的正确解读. 2.文言文是知识.对,因为文言文已经...

青秀区14760392781: 语文古文学习文言文是中国的古代用的语言 为什么我们现在对这些属于中国的语言会那么难理解在中国发展的哪个阶段 才出现了这种分歧? -
包盆普拉:[答案] 首先,我是喜欢中国古文的,中国的诗、词、散文、历史传记一直是我爱看的内容之一.想一想,就只用那么简单的几个字,我们的祖先就能表达出如此丰富的内涵,你不能不为这种语言倾倒. 但是,五四运动,用科学取代了传统、用白话取代了文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