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棠邑》看甘肃秦腔的艺术特色

作者&投稿:历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文/罗汉

      《出棠邑》又名《拆书》、《杀府》、《伍员逃国》,秦腔传统剧。春秋时,楚平王无道,父纳子妻,伍奢诤谏,反被下狱,有恐奢子伍尚、伍员为患,命奢下书棠邑,召二子进京同剹。尚、员得书疑之,商定伍尚回朝,同父受剹,伍员逃国。平王命武成黑追之,伍员箭穿其身,命告平王,如杀父兄,则将灭楚。此剧系须生唱做并重的戏。其中《拆书》、《杀府》、《逃国》常单折演出。为须生行著名硬工折戏。其中《拆书》中的蹲三尻子、《杀府》中的三拉腔、《逃国》中的抖马,均为特色。

       

      仲夏夜的一个周末,在77剧场又一次重温了甘肃省秦的全本《出棠邑》。这部戏分别由三位须生演员演出《拆书》、《杀府》、《逃国》三场,可能因为三场唱做极为吃力,亦可能为了展现省秦的须生阵容、显示演员实力。对我而言,一场戏,看到了三位自己钟爱的老中青须生演员同台表演,真是大过戏瘾。

     

      《拆书》一折由甘肃省秦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红生贺忠宏饰演,他曾以擅演此剧而著称。这一折戏分较重,以做功为主,要求演员架子功过关,功底过硬,在秦腔须生戏里边算是难度较大的剧目。剧中伍员的身份是明辅将军,演员要演出大将的气概和风度。“三唱不如一像”,从扮相到出场亮相等各个方面都要注意人物身份和气质。要注意三点:一是唱戏有激情。伍员是大将出身,也是不可一世的人物,拆书以后知道父亲有难,这口气受不了,所以这个戏就要演出激情,没有激情的演员就唱不了这个戏,激情到了才能把剧情拿住,把观众拿住。伍员边唱边动,还扎着大靠,很吃功夫。靠不能扎得松了,扎松了一动起来就稀里哗啦的;但扎得紧了唱起来就有了困难,演员就得挣着唱,不挣着唱根本不行。观众对这个戏都很熟悉,哪里有破绽,他们很清楚,哄不了人。二是戏中的“蹲三尻子 ”,也是气氛的问题,这个动作难度大的原因是:身上扎的大靠,挂着剑,还带着胡须,稍微动弹不好,容易把口条挂到帽子上,挂的剑掉出来。所以要有扎实的功底,必须实授实学,一招一式不能马虎。三是道白要好。这出戏里边有几处快白,一口气要说一段话,比如“好一平王失政,大败纲常,父纳子妻一十三载,大事败露,力逼我父修下调子书信,调我弟兄进京,同受一刀之苦!伍老爷为了你家江山,南征北剿,东荡西杀,渴饮刀头血,倦在马上眠。要你伍老爷一死,伍老爷未必与尔这昏君肯死!”要求一口气把这些都说完,要是中间停顿换气,气氛上就不行了。抢白的功夫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好的,所以说难度比较大。伍员的穿戴很复杂,扎大靠掩蟒,还要挂剑,还带着口条,又要唱又要动,功必须扎实。一般功底软的人,或者在舞台上锻炼时间短的人,都应付不了这个戏,会被这些束缚住。贺忠宏在拆书一折里饰演的伍员,砸锤,移座,搂须,翻袖大方洒脱,得知真相后翻身下跪干净利落,那段急口令珠落玉盘一般,经典程式“三尻子”,这一连串的表演一气呵成,体现了甘肃省秦演员良好的传统和基本功底。

     

      《杀府》一折,由甘肃省秦优秀青年须生徐升饰演伍员 。徐升曾先后供职于西舞秦腔剧院,西安易俗社。受教于秦腔大家郭保华,姚峰,王宏义,贺忠宏等前辈老师,2011年拜国家一级演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著名须生雷涛为师。这几年亲眼见他进步很快,在甘肃省秦演出的《金沙滩》、《打镇台》、《忠保国》等多部大戏中担纲主演,都有不俗的表现。这出戏伍员还是穿大靠,戏也比较硬,以唱功为主,也有动在里边。看到夫人死后伍员要跌叉也有翻硬抢背,有一定的难度,这折戏中还要用到帽翅、髯口、甩发等多个戏曲技巧,徐升完成得很好。他表演细腻质朴、庄重沉稳,唱腔清澈脆亮、抒情流畅,念白吐字清晰,抑扬顿挫,塑造的人物很有感染力。确实是甘肃省秦目前青年演员中不可多得的一位好演员。

     

      戏份最重的一折要数《逃国》。整出戏非常考验演员的基本功和对剧情的充分理解。到这一折,伍员就改穿箭衣了,背着鞭,手上还提着马鞭,以唱功和做功为主,架子功也得好,抖马是这一折的看点。 甘肃省秦著名须生演员李峰给我们呈现了一出尊重传统、中规中矩却精彩无比的《伍员逃国》。他饰演的伍员,挂黑三须,头上斜压烟毡帽,穿黑箭衣,扎白板带,背鞭,佩剑,提马鞭,粉白厚底白靴。浑身上下,英气逼人,舒展美观。将胡须甩于右肩之上,左手倒背宝剑,右手横举马鞭于头顶之上的富有雕塑感的金鸡独立造型,矫健挺拔,神采飞扬,塑造了仓皇出逃、满腔悲愤的伍员的英雄形象。

       

        秦腔《逃国》其实就是一个人的戏,两个花脸只是打了过站,伍员不能下台,在前台歇一会儿,马上又得上台。伍员一个人要唱四十五分钟左右呢,唱腔特别重;再者还要不停地动,穿着厚底,提着马鞭,还背着鞭,想松一下劲儿都不行的。《逃国》从出场抖马开始到戏结束,节奏上要求越来越紧,唱腔也越来越紧。开始是慢板,叙述过去的事情,到讲起家里的事,感情也更激动了,唱腔也紧了,越来越紧一直到戏结束。最后还要和武城黑打武戏。《逃国》中的抖马,也不是一般的抖马,要表现出夜间骑马逃走的情景,演员要能从表情上和表演上体现出来。甘肃有些地方把这出戏叫“一锭墨”,因为伍员一身上下都是黑的。晚上要逃走,穿黑的比较隐蔽。 李峰的伍员唱念自如,富有激情,做打稳健,干净利落。“我不敢高声哭暗把泪掉,伍子胥在马上思念先朝”的苦音慢板乱弹,吐字清晰,行腔流畅,神定气足,苍劲激越,抒发了伍员的满腔悲愤和报仇雪恨的坚定决心。挥鞭抖马敏捷优美,身段台架稳健大方,一招一式都走在锣鼓点子上。“踏三锤”扎势亮相,左腿正踢,右腿侧出,马鞭自上而下呼应的身段动作,既紧凑连贯,又富有节奏感。“可恼武城黑,无故把爷追,手心穿一箭,晓喻平王贼。父兄若在世,伍爷来保国,父兄若去世,马踏尔楚国”的念白喷吐有力,字正腔回圆,声色严厉,动人心魄,表现了伍员誓死复仇的英雄气概。

        尽管这一本戏总体是比较难演的,要求演员第既要嗓子好,又要功底好。幸喜的是,甘肃省秦老中青三代演员联手还是演绎了一出精彩的好戏。这部戏有着鲜明甘肃秦腔的特点,很火爆,很耐看。

        甘肃秦腔的表演风格,具有甘肃人民的精神气质,表演艺术家大都爱好或者崇尚武术。所以甘肃秦腔表演艺术的基础中,有很大的武术成分,而且是兰州派的武术。有些著名演员本身就是杰出的武术家。在甘肃秦腔表演艺术的基础中,既有戏曲的基本功,又有武术的基本功,由此形成了高古、展拓、挺拔、矫健的气势。这就是艺术同地方的血缘关系。

        甘肃秦腔大都以须生,花脸挑班。甘肃秦腔历来以工架戏最为见长,如《潞安州》、《出棠邑》、《金沙滩》、《高平关》、《卖华山》、《出五关》、《王魁盘城》、《潞安州》等。剧目绝大多数以历史政治题材为主,取材于《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封神榜》、《水浒》、《七侠五义》、《西游记》、《今古奇观》以及明清笔记小说等。这些题材中的主人公,大都是封建社会的帝王将相、英雄豪侠、自然以男性为中心,而且大部分都是中年人,所以侧重于男角们,以须生、花脸为主。要在甘肃演戏成名成家,必武艺高强,功夫硬扎,身架极好。在表演上侧重身段、架势、神气,这也是创造艺术形象的主要手段。通过身段、架势、神气,形成雕塑感很强的形象,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兰州观众看戏总是要求看“架架儿”,所谓“架架儿”,就是雕塑感很强的定型姿势。一出戏里,没有好的身段和几个雕塑形象,观众是不批准的。正是由于这样,在表演上主要讲究一个泰字,泰字者,伟大的意思也。没有大气磅礴、顶天立地的内在修养;没有庄严肃穆、稳如泰山的外在工架,是表现不出这个泰字的。举凡投足动手、亮相扎势、无不讲究高大、雄威、展拓、干散、美太。每一出戏,都有一个独特的形象和一套特殊的雕塑,每个动作都如银钩铁划、凌厉刚健,落笔有神,气势森然。演员要严格从自我出发,本本分分,老老实实,昂首阔步,目不斜视。即使演曹操,贾似道这样的奸相,也是道貌岸然,气象巍峨。不丑化自己,不自己嘲弄自己。非常自信,并不以为有什么不然,俨然是威震朝堂的大丞相。至于正面人物,如闻仲、黄飞虎、项羽、马芳、程咬金、艾谦、张飞、孙武、田单、赵盾等,那就不用说了。

        甘肃秦腔的表演艺术,如中国画,重在写意,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大忠大奸的气貌。它有一种明显的古代遗风。在创作方法上,朴实、执着,不计工拙,不弄纤巧,追求自然大方,落地天成,展现了古拙,厚实的品格,使人看过之后,念念不忘,铭刻肺腑。

        可以这么说,秦腔《出棠邑》就是一部能代表甘肃秦腔的戏剧作品之一。这出戏,成就了几代演员,从孔新晟、王超民、到郗派传人孔桂林,再到当今活跃在舞台上的贺忠宏、王宏斌、李峰、宋少峰及徐升等,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须生演员。这出戏,戏剧表演程式包括唱、念、做等等虽然繁难,却精彩纷呈,火爆热闹,广受甘肃戏迷观众欢迎,从城市到乡村,久演不衰,百看不厌。


对银牌 秦腔是那朝代的
《太和城》 《临潼斗宝》 《战潼关》 《出樊城》(又名《出棠邑》) 《湘江会》《刺庆忌》 《出汤邑》 《崔子弑齐》 《出庆阳》 《国士桥》 《五雷阵》《杀狗劝妻》 《海潮珠》 《四大夫伐齐》《火烧绵山》 《采桑》 《刺秦王》《哭秦庭》 《荆轲刺秦》 《封相》 《孟姜女》 《打城隍》 《宇宙锋...

玛曲县18280667429: 秦腔艺术特点和作用 -
愈钢伤湿: 秦腔所演的剧目数以万计,传统剧目大多出自民间文人之手,题材广泛,内容纷繁.因时代久远,佚散颇多,据原陕西省剧目工作室(现省艺术研究所)1958年挖掘整理的统计仅存约3000多本.这些剧目主要以反映历史事件的悲剧、正剧居多...

玛曲县18280667429: 秦腔剧种的主要特点 -
愈钢伤湿: 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角色行当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计13门,又称“十三头网子”,表演唱做并佳.辛亥革命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39663339后,西...

玛曲县18280667429: 请简要说说秦腔的特色 -
愈钢伤湿: 秦腔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两部分,每部分均有欢音和苦音之分.苦音腔最能代表秦腔特色,深沉哀婉、慷慨激昂,适合表现悲愤、怀念、凄哀的感情;欢音腔欢乐、明快、刚健、有力,擅长表现喜悦、欢快、爽朗的感情.秦腔曲牌分弦...

玛曲县18280667429: 秦腔的主要特点30字 -
愈钢伤湿: 秦腔特点: 1、秦腔唱腔,分板式和彩腔两部分,每个部分均由“苦音”和“欢音”组成.苦音腔是秦腔区别于其他剧种最具有特色的一种唱腔,演唱时激越、悲壮、深沉、高亢,表现出悲愤、痛恨、怀念、凄凉的感情.欢音腔则欢快、明朗、...

玛曲县18280667429: 散文《秦腔》在艺术上有何特色? -
愈钢伤湿: 秦腔生长的地方是苍凉、辽远、空廓和悠长的,它也是贾平凹的文字底色,这种浑厚的文风作用于其散文《秦腔》,便形成了这篇文章大气厚重的艺术特色.它是一篇浑厚深重的文化散文,其中不仅濡染了秦地的民情风俗,而且传神地展现了秦地百姓的精神风骨.《秦腔》不但绘形绘色写出了一个地方剧种的生成、变迁的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秦川大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等风土人情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热情蓬勃的生命力.作者生于斯长于斯,对故土的热爱使得作者在描述中更多地凸现了黄土地人民的人情美,而滤掉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愚昧与丑陋.在贾平凹笔下,秦腔是黄土地与老百姓生生不息的命运之声.

玛曲县18280667429: 陕西秦腔的艺术特点 -
愈钢伤湿: 唱腔 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包括“板路”和“彩腔”两部分,每部分均有欢音、苦音两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依剧好地表达情感的辅助唱法. 角色 秦腔的角色有“十三门二十八类”之说.老生分...

玛曲县18280667429: 秦腔戏曲的起源及特点 -
愈钢伤湿: 起源: 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并围绕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发展.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1].清康熙年间,陕西泾阳人张鼎望写出《秦腔论》,此时的秦腔早已...

玛曲县18280667429: 你能体会到秦腔的什么特点? -
愈钢伤湿: 秦腔自成体系,从脸谱到唱腔、道白、板路、身段、表演程式技巧以至角色都有其特点.据 《秦腔记闻》中讲,秦腔的音乐特点是 “大锣大鼓,宫商杂糅,冠冕堂皇之中,兼具中正和平之美.此秦腔之故有风格也,亦乱弹所成立之要素也”. ...

玛曲县18280667429: 秦腔的历史概况和基本特点 -
愈钢伤湿: 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明末无名氏《钵中莲》传奇中使用了〔西秦腔...

玛曲县18280667429: 秦腔剧种的主要特点一百字 -
愈钢伤湿: 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区.秦腔主要是要吼起来,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撕扯嗓子吼唱,很有地域特点, 秦腔的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两部分,每部分均有欢音和苦音之分.苦音腔最能代表 秦腔 特色,深沉哀婉、慷慨激越,适合表现悲愤、怀念、凄哀的感情.陕西秦腔代表陕西民俗文化, 其要求演员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角色可分为:老旦、正旦、小旦、花旦、老生、小生、黑头、花脸等,是陕西这块文明沃土蕴藏的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的瑰宝,一直是陕西人的文化遗产的值得骄傲的财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