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幼儿为什么问个不停?》

作者&投稿:子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3-5岁孩子在个体心智上的发展情况什么样; 

二,系统地还原3-5岁孩子面临的社会关系,他们在社会关系中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的。

第一部分

孩子在个体心智上的发展。

3-5岁的孩子在心智上发展得非常快,恨不得每天都出现新鲜的变化,让父母感到特别惊讶。在这个过程中,玩游戏和问问题对于孩子的心智发展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我们分别来说说。

先说玩游戏。玩游戏可是孩子的本能。3-5岁孩子可选择的游戏类型已经非常广,有益智类的,比如棋牌/积木;还有能锻炼身体的,比如球类运动。很多父母也知道孩子应该玩游戏,但是除了益智,除了锻炼身体之外,游戏还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呢?至少有三个重要的作用,可能是你以前没怎么想过的。

第一个作用是,游戏是孩子表达自身情绪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孩子经常会把某种情绪寄托在游戏过程中,玩游戏成为了孩子情绪释放的一个出口。

一个案例:主人公是3岁的小男孩查理。有那么一天,查理正在和朋友在院子里玩。他6岁的哥哥突然冲过来,强行把他们推倒,把这两个小伙伴埋在落叶堆里,然后大笑着离开了。这时有意思的事发生了。查理起来之后,招呼朋友开始玩一个幻想的历险游戏。他们假装坐在一艘船上,自己拿着把破扫帚当船桨,船的四周有一群危险的鲨鱼。这个游戏对于查理来说是如此真实,一直到他妈妈来了,他才敢从“船”上下来,因为他觉得那群鲨鱼一直在追杀他们。为什么查理会在这个游戏中玩得这么投入呢?查理设计这个游戏是因为他的哥哥对他施加了小小的暴力行为。查理对此感到非常生气,因此心中产生了一种搏斗的冲动。然后哥哥已经跑掉了,即使不跑估计也惹不起。于是查理联想到了某个动画片的情节,把他的愤怒情绪通过海上历险记的形成释放了出来。

另一个案例是一个女孩,叫苏西。她这几天刚上幼儿园,每天都要坚持穿上芭比娃娃的服装。而且老师喊她的名字,她会立刻表示抗议:“我不叫苏西,我叫芭比”。老师觉得很难办,到底是强迫她接受自己就是苏西的现实,还是妥协地用芭比来称呼她呢?后来,老师跟苏西达成了共识——她可以在早晨某个固定的时间段玩扮演芭比的游戏,老师也会配合她,而过了这个时间段,她就要变回去,重新变成苏西。那苏西为什么坚持要玩这个芭比游戏呢?原因是,内向的苏西小朋友在幼儿园这个新环境,初来乍到,难免有点紧张。而芭比娃娃呢,是她每天在家都会玩的东西,这个游戏很好地充当了她和父母之间的情感纽带,让她感到安心。事实上,等苏西度过了最初几天的适应期,她就主动放弃了芭比游戏,因为她的紧张情绪得到了消解,不需要再把自己包裹在芭比的伪装里了。你说查理和苏西他们自己明白为什么要玩这两样游戏吗?很可能不明白。但这一点也不妨碍他们把游戏设计出来,而且还成功地应对了自己的负面情绪。这就是游戏的魅力。

对于孩子来说,游戏还有第二个作用——寻求掌控感。不妨想象一下,如果你现在返老还童,重新变成一个孩子,你是个什么感觉?你肯定需要人照顾,对吧?有人照顾,当然是好事,但所有的东西都要依赖其他人提供,做任何事都要经过父母的允许,可以说是处处受到限制,这种滋味是不是也不太好受呢?所以,孩子虽然小,人家也是需要寻求一些自我认同的。但现实条件又不允许,这个矛盾该怎么解决呢?相信你也猜到了,那就玩个游戏。

在游戏的世界里,孩子不仅有能力照顾自己,还可以去照顾别人。游戏风格写实一点的,过家家,他们找一个需要照顾的宝宝,自己充当爸爸妈妈,那既需要准备晚餐/买东西,又需要上班挣钱。于是他们从现实中的索取者,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奉献者,这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

那游戏风格奔放一点的呢?他们会让自己拥有一根魔法棒,可以轻松变出食物填饱肚子,可以发起攻击打败坏蛋,哪怕受了伤,挥舞一下魔法棒,好了。这种感觉现实生活给得了吗?书里还举了个例子,有个叫安东尼的小男孩跟着妈妈观看一场大型烟火表演。安东尼发现,好玩的机会来啦!他一边看烟火在空中啪啪地绽放,一边用两个小手指指点点,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自言自语。他把自己想象成了一个指挥家,眼前这些灿烂的烟火都是他创造出来的,周围的大几百号人全神贯注欣赏的不是别的,正是他的杰出作品。那在这个过程里,他就获得了足够的掌控感,充分地建立了自我认同。

游戏还有第三个作用——强化性别认知。我们都有这么个共识,男孩和女孩喜欢的玩具不一样。男孩可能会更喜欢 刀剑/枪械/汽车模型什么的,对公仔啊/娃娃啊,往往没什么太大感觉。大多数女孩呢,会跟他们正好相反。孩子们通过玩这些游戏,实际上是在强化他们的性别角色。幼儿园里边有时会见到类似的情形:老师引导一群孩子用塑料做的食物模型,来玩商店买卖的游戏。刚开始呢,男孩/女孩都参与进来了。你当客人,我当店员,忙个不亦乐乎。慢慢地,男孩们就开始觉得无聊了。有个小男孩灵光一闪拿起一个塑料香蕉当成手枪,指着另一个男孩发出“biubiu”射击的声音。你可以想象那个情景,一下子所有的小男孩都坐不住了,随手抓一个物件,然后开始互相地射击。女孩呢,基本不为所动,继续玩她们的购物游戏。

有时家长会觉得过于强烈的性别认同限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比如有的女孩穿衣服就穿粉色,画画就画公主。家长就说,闰女你可以穿点别的颜色,画点别的东西。我们有那么多选择,别只盯着这一样。孩子往往一脸的不乐意。另外有些情况,有的孩子会跨越性别,给自己来点不一样的体验。比如,男孩会找个隐蔽的地方玩过家家,抱布娃娃,尝试理解当妈妈是什么感觉,或者是哈哈大笑地穿上妈妈的高跟鞋走来走去。看得多了,家长也有点担心,会不会孩子的性别认同会出现问题?

你看,这就是做家长的瞎纠结。心理学认为,每个人既有男性化一面,又有女性化一面。孩子们喜欢某个阶段通过游戏的方式,体验不同的性别角色,这都是在正常范畴内的。而且往往家长越反对,孩子就越坚持。别担心,顺其自然就好了。

所以你看,游戏就是可以这样,从多个角度拓展孩子的认知。此外,3-5岁的孩子还有个特别是,特别喜欢问问题。他们跟雷达一样,仔细地从大人的每句话中找出疑问点,或者是观察身边的事物,一旦发现什么不明白的,就会迫不及待地问为什么。他们想知道,这样东西是用什么材料做的,那样东西又是拿来干什么的。他们想了解,恐龙和房子哪个大,恐龙是怎么灭绝的。还有,他们对自己的身体构造很感兴趣,掉第一颗乳牙的时候,孩子会兴致盎然地把那颗牙齿翻天覆地研究半天,连带着的,他们还会对屎尿屁这些身体制造出来的废弃物也兴趣十足,经常让父母哭笑不得。

跟他们更小的时候不同,这个阶段的孩子逻辑推理能力也已经开始萌芽了。像牙仙子/圣诞老人这些他们过去深信不疑的故事,现在他们有时候会表现出半信半疑的态度。

有个例子:一个3岁女孩萝丝向父母仔仔细细地询问圣诞老人的情况,问父母圣诞老人到底早怎么从烟囱里爬下来的,还有咱家房子又没烟囱,那他打算怎么进来呢?等等。父母一看这下圆不过去了,干脆告诉她这世界上并没有圣诞老人。萝丝听后很平静,不会有吃惊的感觉,她唯一关心的是:我的圣诞礼物怎么办?

上边这些问题,都算是比较好回答的,当父母可没这么容易。有好多现象,成年人司空见惯,谁也不会去想个为什么,但孩子会问,比如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我相信,大多数父母不知怎么回答。

这类问题父母可能真不懂。还有些情况,是虽然懂,但不太愿意回答。什么问题呢?是生和死的问题。几乎没有3-5岁的时候都会问父母,我是从哪里来的?父母通常的回答是从山沟里捡来的呀,从白菜地里冒出来的呀,要不就是充话费送的呀。什么说法都有,但就是不实话实说。其实啊,放松点,孩子只需得到一个他能理解的答案就可以了。

比如,你们在公?园看到一个孕妇,你就可以告诉他:“看到那位阿姨了吗?阿姨现在怀孕了,肚子藏着一个小宝宝。这个小宝宝,住在阿姨身体里一个叫子宫的地方,正在慢慢成长。等长大了点,大夫会帮阿姨把宝宝给取出来。你以前呀,也是这么来的。”

这是生的问题,死的问题可能更棘手。关于死亡,孩子的问题通常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初他会问,为什么动物和植物会死。接着会问:那人呢?人会不会死?啊,人也会死,那爸爸妈妈呢?你们有一天也会死吗?

死亡的话题,总是感觉很沉重和残酷,我们平常能不想就不想,但孩子会问,怎么办?

最好的方式,是你带他读一些死亡教育主题的绘本。我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推荐两本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当鸭子遇见死神》。借助绘本中那温馨的故事和画面,你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孩子的恐惧,同时也回答了他们心中的疑问,比一味地逃避这个话题,还是要好得多。

总之,在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保护他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你要让孩子知道他们的问题很有价值,即使你现在无法给出一个高质量的回答,但你会想方设法,通过上网搜索/翻书,或者借助绘本这样的工作,来尽量满足他。

我们刚才分析了孩子在个体心智上的发展情况。游戏帮助孩子表达情绪,寻求掌控感,强化性别认知。提问呢,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拓展他们对生命/对世界的理解。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他们在社会关系中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的。

三个层次:

一是和父母的关系,二是跟兄弟姐妹的关系,三是跟其他人的关系。

孩子最核心的一层关系,当然是和父母的关系。这个阶段的孩子和父母相处时,会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呢?

3岁以后的孩子可能会嫉妒父母之间的夫妻关系,因为他现在已经发现了,父母之间的这层关系是如此不同,以至于连他都是排除在外的。一个明显的嫉妒的表现是,如果父母紧挨着坐在沙发上,孩子会很热衷于做第三者,硬挤到两个人中间。还有估计绝大多数家长都听到过孩子发表爱的宣言:等我长大了要娶妈妈,或者是等我长大了我要嫁给爸爸。不要被他们的这情结吓到,孩子只是因为你们亲密的夫妻关系感到有点受伤,想把这种受伤的情绪传递出去。这好像是在说:让你也尝尝被排挤的滋味吧!这时父母应该怎么办呢?父母最好用适当的方式秀一下恩爱,展示你们夫妻关系的不可替代,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清楚的界限。

举个例子:一个4岁女孩艾米莉,今天特别开心。因为妈妈外出了,爸爸一个人在家陪她。她表现得比平时要更加活跃,给爸爸表演舞蹈。爸爸看得很开心,热情地称赞她,并且建立等她妈妈回来后,再给爸爸妈妈一起表演一次。这个可能在爸爸看来很普通的建议就提醒了艾米莉,她潜意识里那个摆脱妈妈。独自占有爸爸的幻想,是永远不会成真的。

除了恋父和恋母情绪,理解父母手孩子这个三角关系还有一个角度,是父母双方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有些家庭里,父母在管教孩子方面,会有一个专门唱红脸,一个白脸。这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呢?

一个案例:一个3岁男孩叫安德鲁,爸爸对他期望很高,要求特别严格。因为一旦爸爸说话大声了点,他就赶紧把手里的动作停下来。而他妈妈从来不会在他做事时打断他,经常任由他在家里翻个底朝天。还有,他的爸爸给他设定了固定的活动规律,要定时用餐/按时上床,不然就会受惩罚。妈妈认为安德鲁这么小的孩子,这种方式实在是太死板了。你看,这就是一个白脸,一个红脸。有时爸爸在,有时妈妈在,他的表现完全不同。他不得不来回地调试心理状态,来适应父母不同的要求。

这种分裂的教养方式会彻底搞乱孩子的节奏。对孩子最好的情况是:父母都可以兼唱红脸和白脸。也就是说,父母两人都可以既做到严格管教,又可以温暖地安抚。这样在孩子看来,父母给自己划定的行为边界始终是稳定的/一致的,那么他做起事就会安心得多。

这是第一层,孩子和父母之间。那第二层呢?有的孩子需要面对兄弟姐妹的关系。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家里突然多了一个弟弟妹妹,那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四五岁的孩子可能会比两三岁的孩子适应得好一些,但不管怎么样,他们看到妈妈在全心全意地关注那个新生儿,都会让感到难以接受。这时,他们经常会希望自己能回到小时候,回到父母的怀抱里。

如果遇到两个小孩争执,一般是会斥责大的,这样会让大的觉得不公平,从而导致他们的矛盾更深。

还有一些时候,兄弟姐妹会联合一起对付父母。

兄弟姐妹之间就是这种友谊与竞争并存的关系。很多父母会想说,两个孩子不吵架不打闹多好,但其实友谊与竞争并存才是人之常情。这会让他们有机会早点学习竞争,学习处理冲突,这对孩子顺利发展第三层关系是有好处的。

第三层主要是幼儿园。上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里程碑事件,这代表着他们开始正式地探索家庭以外的广阔世界。

在幼儿园,老师面对那么多学生,肯定不可能每个小孩都照顾的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是孩子需要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结交新朋友是另外一个需要面对的挑战。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表现出“人以类聚”的倾向。所以,胆小害羞的孩子会扎堆一起;喜欢闹腾/违反老师规定的凑一起,成为好朋友。对于孩子在幼儿园的社交状态,父母一定要保持和老师的密切联系,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这是第二部分,介绍了3-5岁孩子在社会关系中的心理状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面临三层关系,一是和父母的关系,有的会出现恋父和恋母情绪,父母要帮助建立界限;二是和兄弟姐妹的关系,友谊和竞争并存,不用强行干涉,让他们自行处理冲突;三是和其他人的关系,孩子开始结交朋友,这需要大人的耐心和引导。

3-5岁孩子在个体心智和社会关系这两方面快速地发展。

个体心智方面:孩子喜欢玩游戏,是因为游戏带有表达情绪/寻求掌控感和强化性别认知这三个方面的作用。孩子喜欢问为什么,这会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的同时,极大地提升孩子对人生/对世界的认知水平。

社会关系方面:孩子对父母存在恋父或恋母情绪,渴望一致的管教方式。兄弟姐妹之间是友谊和竞争并存的关系;上了幼儿园,孩子需要学会用语言表达需求和想法,结交新朋友,融入集体生活。

最后,我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父母和3-5岁的孩子之间可能正处于亲子关系的黄金时期。3岁以前,父母在喂养上要耗费特别大的精力;6岁起,你要为他们的学习劳心劳力,面对给孩子辅导做作业的恶梦; 再之后,他们步入青春期,会回事逃离你的视线。我儿子3-5岁的阶段刚过,这本书经常让我有电影回放的感觉,当中很多让我热泪盈眶的片段。希望这本书能让你重新认识孩子,陪他过好这段黄金时期的每一天。


3—4岁幼儿年龄发展特点指南
3岁半的孩子会说“1、2、3”了,但是不理解1、2、3是什么意思。这个阶段可以引导孩子慢慢学习口手一致地点数(5以内)。3岁末期,孩子能够口手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了,能够比较数字1、2、3的大小了。3岁初期的孩子已经能很熟练地比较两个物体间的外部特征了(大小、长短、高矮)。3岁半的孩子可以...

三到四岁幼儿发展阶段
幼儿动作的发展不仅对他们的身体发育,而且对他们的思维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刚刚走过婴儿期的3岁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 同时,3岁幼儿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与5、6岁孩子相比还较差,他们也常常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需求。 三、情绪作用大 情绪对3岁幼儿的支...

不可忽视的儿童敏感期(0-6岁)
5岁孩子有能力学习的数学概念有:大小、多少、长短、宽窄;根据颜色、形状、大小对事物进行分类;物体的增多、减少;排列的顺序和简单的规律等等。我们提倡尽早开始数学启蒙,因为孩子越小越能通过正规、系统的学习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原理。【数感星球】一款游戏化数学学习APP,正是3-6岁孩子进行幼儿数学...

3岁的儿童处于什么阶段了
这个阶段的幼儿往往是注意力极差、想象力也很差,大多数孩子在3岁时注意力也只能维持3-5分钟而已。所以,作为母亲唯一需要做的是,让孩子尽情地玩,在玩玩具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比如说,孩子出生后,大多数妈妈会选择在孩子摇篮上或者床上挂上颜色鲜艳可爱的动物玩偶,让孩子盯着看,这就是不错的...

3到6岁属于什么阶段
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必须要以身作则,审视自己的行为,避免让一些不良习惯被天真的孩子模仿。 4至5岁:精力充沛,身体逐渐结实,小肌肉不断发展。他们掌握多种动作技能,精细的`活动或者比较难的运动,比如说攀登,比3岁时期更加灵活有条理。 这个年龄孩子们会比较好动,对周围的一切都十分好奇,寻根刨地地问为什么,对新鲜...

3—5岁小朋友,为什么要上幼儿园?
上幼儿园不是必须要求的。可以根据自己家庭情况进行选择。假如家里有人不仅能照顾孩子,而且能进行适当的教育,学习。但是如果有条件还是去幼儿园对小朋友更好,因为幼儿园是上小学的过渡阶段,可以让小朋友提前适应小学生活,学会和小伙伴相处,学会一些基本自理常识,还有一些学习的知识,能更好的适应小学...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五个阶段是什么?
第一阶段口腔期(出生-1岁):在这个阶段,婴儿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口腔和进食。因此,婴儿的生理满足和安全感来自于吃、吸和咀嚼。如果婴儿没有得到足够的母乳喂养或被离开母亲的怀抱,会导致不安全感和焦虑情绪。第二阶段肛门期(1岁-3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和排泄。如果...

3到6岁幼儿的好奇心行为有哪些?
由于3-4岁的孩子爱模仿,所以在这个年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非常重要,他们常常是在幼儿的模仿下形成和巩固下来的。当然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也会由于幼儿的模仿而形成。所以要谨慎对待幼儿的模仿,意义非常重大。二、4-5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1.活泼好动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4-5岁的幼儿总是处于不停...

3-6岁幼儿大中小班,每个年龄阶段的表现?
但这种持久性是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与操作活动中实现的。因此,幼儿在活动区或自选游戏的活动中,活动时间比小班幼儿更长一些。大班幼儿(5-6周岁)年龄特点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5岁以后,儿童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儿童的...

宝宝在3-5岁的时候,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早教吗?
小孩子3~5岁的时候,父母是可以对孩子进行早教的,这个时候孩子已经能够流利的说出话语,并且已经快上幼儿园或者小学了。所以父母可以教孩子学习数数,或者让孩子认识一些生字,这样也能够让孩子适应学校的生活,不会那么排斥上学。在孩子3~5岁的时候,父母是可以进行早教的。在孩子3~5岁的时候,父母一定...

莱城区17065046705: 为何宝宝一直问个不停?
衷阁前列: 这个时期的宝宝的一大特征是没完 没了地提出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地提 问,往往... 4岁前后的宝宝则 被称作“为什么、为什么时期”. 宝宝 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

莱城区17065046705: 3 - 5岁幼儿为什么会问个不停 -
衷阁前列: 幼儿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一件好事.应该引导幼儿热爱科学.我们可以给孩子讲解简单的算术知识.让孩子的智力得到开发.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莱城区17065046705: 孩子怎么那么多的为什么? 三四岁的孩子为什么总是不停的问为什么,
衷阁前列: 孩子现在就是一个超级好奇大宝贝!父母千万不要烦恼啊,这说明你的孩子聪明好学啊 ,不但不能烦,还要赞扬他,鼓励他,激发他的兴趣,爱好,想象力!0-6岁是孩子大脑开发的黄金时期,千万不要错过.

莱城区17065046705: 五岁小孩一句话对着父母一直重复问不停 -
衷阁前列: 因为他还是没有明白,做家长的要有耐心的解答,让自己的孩子彻底的明白,可能他会记住一辈子不忘吧.

莱城区17065046705: 宝宝老问为什么,家长该如何应对? -
衷阁前列: 麻麻说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一个个阶段走来,发现有些力不从心,突然到3岁时候,孩子很喜欢问为什么,为什么天是蓝色的,为什么雪会融化,为什么小狗不回家,一个个问题问得你已经晕头转向,有时候可能只是希望一起你的注意,有时候...

莱城区17065046705: 怎样对待爱提问的孩子? -
衷阁前列: 面对爱提问的孩子,家长应该做到“有问必答”.这里的“答”,是指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回应.一、面对爱提问的孩子,家长们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反应. 1、有些家长觉得这孩子真烦,怎么这么多问题. 2、有些家长觉得哇这是好事...

莱城区17065046705: 孩子爱问"为什么"之谜
衷阁前列: 刨根问底 在第二组实验中,研究人员向42名3岁至5岁的学龄前儿童展示一些特殊玩具、图书和视频.这些物品可使儿童感到惊讶,诱使他们提问.例如一盒全部为红色的蜡笔,一则不完整的谜语,一本讲述把橙汁倒进麦片的故事书等等. 对孩子们的提问,研究人员分别做出能够解答问题的回答和不能解答问题的答复.当孩子问到“为什么他要那么做(把橙汁倒进麦片)”时,研究人员可以回答“因为他以为盒子里装的是牛奶”,也可以回答“我喜欢把牛奶倒进麦片”. 获得不同答复的儿童反应不同.近30%得到认真答复的儿童会点头或说“对”,得到敷衍答复的儿童中只有13%会这样做.20%得到敷衍答复的儿童会重复提问,但只有1%得到认真答复的儿童会重复问题.(康雯萱)

莱城区17065046705: 不同年龄段幼儿都有哪些心理特点 -
衷阁前列: 一、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幼儿3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进入了幼儿园这个新的环境,这对于多数幼儿来讲是个重大的变化,3岁是他们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正是从3岁起,幼儿才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

莱城区17065046705: 5岁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 -
衷阁前列: 西西姐你好.我知道你很忙,你看到我的留言后,如果能帮忙的话,就回一下.我朋友的孩子现在五岁,男孩,总是抱着一个问题问,每天问不下几十次,比如说,问妈妈你别忘了接我,(现在正在上幼儿园中班),好像总是在担心家长去不去...

莱城区17065046705: 3到到5岁幼儿的行为问题有哪些 -
衷阁前列: 家长要从小启发和引导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在3~5岁时特别爱问"为什么、""这是怎么回事?"他们所问的问题千奇百怪,无所不问,例:电灯为什么会发亮?计算器为什么会计算?小鸡为什么有两条腿,而小狗却有四条腿?等等,孩子遇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