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采茶剧的历史及演变

作者&投稿:鄘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钦州采茶深受群众的喜爱,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一、源流与沿革
钦州采茶有采茶戏、采茶调和采茶舞等多种形式,采茶调、采茶舞与采茶戏有很大区别。钦州的采茶戏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从清代乾隆年间就流传到钦州的灵山、钦州(钦南、钦北)、浦北了,距今已有270年的历史。采茶戏早年在福建、安徽、江西叫“采茶灯”,在湖南、湖北叫“采茶歌”,在桂北叫“采茶舞”。“采茶灯”、“采茶歌”、“采茶舞”在乾隆年间仅是一种民俗活动。据李调元的《粤东笔记》载:“粤俗,岁之正月,饰儿童为彩女,每队12人,人持花篮,篮中燃一宝灯,罩以绛纱,以絙为大圈,缘之踏歌,歌《十二月采茶》。”到了道光年间,“采茶灯”、“采茶歌”和“采茶舞”开始以故事为主线,编写出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的小戏,成为上元演出的“百戏”之一,故被称为“采茶戏”,也叫“唱采茶”。
钦州各县(区)的“采茶戏”与各种民间艺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寻踪溯源,与民间木鱼说唱的关系十分密切。一八六七年,钦县(现在的钦南区、钦北区)“新半月茶会”的带班师傅何全龙是最早将木鱼说的唱本改编为“茶花”唱本的人,并吸收“南言”作为演唱“采茶”(小戏)的基本唱腔。到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年),钦县“石头塘采茶班”的班主易演升大胆尝试将木鱼说唱本改编为大戏。易演升的改革大获成功,其改编的剧目如《董永卖身》、《陈三磨镜》至今还在民间流传。据老艺人陆德升讲,到了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承师传下来的34出传统采茶戏中,有四分之一来自木鱼说唱之本。“采茶红”除了与木鱼说唱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外,与江西的茶篮灯、广西的采调以及广东的粤剧也有密切的关系。清道光廿六年(一八四六年),江西有位客商来到广西经商,曾把江西茶篮灯传到灵山的六秀村,使之逐渐形成今天的采茶戏。到了民国初年,“采茶戏”在灵山已经很盛行。最早的“采茶戏班”是伯劳的“六秀采茶班”,继“六秀采茶班”之后,其相邻的武利安金村、伯劳邓阳村、那龙中灵村,都相继成立了采茶班。据调查考证,这样的采茶班有几十个之多,排演了很多流传在民间的以故事为蓝本编成的采茶戏。到了民国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钦县采茶老艺人陆德升和郭德升也开始吸收广西彩调情调,主要吸收唱腔、行当划分和增加音乐伴奏,使采茶更有了一种风格。解放后,沙埠采茶队花旦钱秀凤,拜著名粤剧演员朱剑秋为师,从而吸收了粤曲的一些吹奏曲牌,使采茶戏更臻完美。
二、剧目题材
早期的“采茶灯”、“采茶舞”、“采茶歌”,其题材主要以劳动与爱情的民俗风情为主,当演变成有故事、有情节、有人物的“采茶戏”后,戏剧的题材就广泛了。有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的,有表现普通群众的爱情的。但不管表现那方面的内容,都离不开表现人的命运。生离死别和悲欢离合,一直都是旧采茶戏的主题。这方面的剧目很多,如《陈三磨镜》、《朱买臣》、《屎坑坟》、《杀狗献米》、《高文举》、《张飞审瓜》、《王五打鸟》、《刘二姐闹嫁》、《马京与吗凉》、《伦文全叙》、《隔河看亲》等等。解放后,各地“采茶戏班”和文化部门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引下,坚持移植和排演了歌颂党的领导,表现人民群众翻身得解放,努力生产建设家园的剧目。如《打铜锣》、《卖瓦》、《山村医疗站》、《凤眼》、《一分钱》、《无意姻缘》、《买肥记》、《一见亲人》、《戏家公》、《定女婿》、《荔枝熟了》等剧,因题材现代,内容贴近生活,深受群众的欢迎。《无意姻缘》在大戏院连演16场,场场爆满;下乡巡回演出200多场,场场获得观众的鼓掌喝彩。《戏家公》参加一九九一年广西第三届戏剧展获“桂花”二等奖;《定女婿》在参加二○○○年钦州市民族民间文艺调演获二等奖后,被广西戏剧家协会选送参加当年中国剧协举办的“郑成功”百优小品小戏的比赛。
三、艺术特色
钦州采茶戏有自己独特和较完整的表演程式,戏中的脚色行当、唱腔及吹奏曲牌很具特色。其一,脚色行当原来只有旦角和杂脚之分,发展到今天有生、旦、末、丑四大行当,与花鼓戏、彩调剧、粤剧等剧种略同。但“唱采茶”,只演文戏,不擅长武戏,独特的传统表演有扇花、中花、钱尺花、酒杯花、“交叉跪转步”、“七点梅”台步。有杂脚的大胯走“矮马”、走“裤裆旗”和竖姆指的顺手顺脚;还有旦角的扭腰出胯摆步,走“娥眉月”等。其二,唱腔主要以“茶腔”为主,还有“大台”、“盘茶”、“钓蛤腔”、“正茶”、“南音”、“十里花”、“四平腔”等。其三,锣鼓和吹奏曲牌有“茶花锣鼓”、“长流水”、“撞点”、“冲头”、“点板”、“洗子板”、“三排九”、“采茶快板”、“游台曲”、“四不正”、“牌子尾”、“五马巡城”等。伴奏曲原始锣鼓发展到今天多种乐器,从而改变了伴奏单一的局面,这样既加强了音乐衬托感,又增添了剧情气氛,使采茶更具有欣赏性。如今唱采茶伴奏多用高边文锣,配三叮鼓、梆子、高胡、二胡、扬琴、中胡、笛子、唢呐等乐器。
“唱采茶”很普及的灵山县,各“采茶班”演唱的采茶戏又别有风格和特点。采茶戏有“开台茶”、“迎春茶”、“点茶”、“炒茶”、“送哥卖茶”、“梳妆茶”、“贺茶”、“拜年茶”、“钱鞭茶”、“煞台茶”等10多种程式。戏中的故事一般很诱人,人物性格很突出。主要人物是茶公、茶娘。茶公表演用矮步,茶娘用云步,舞蹈性很强。钦南区“采茶戏”的“贺茶”,是专为当地主人现编的一段祝福溢美之类的戏段,“贺茶”到了精彩处,看戏的年轻人纷纷解囊向漂亮的“采茶娘”献爱心,“唱采茶”达到了高潮。
四、流行情况
采茶戏能在钦州长演不衰,除了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之外,更重要的是解放后各级政府对民间艺术的重视,大力扶持民间戏曲,提高其艺术水平。尤其是文化部门为使“唱采茶”的表演走向程式化、规范化,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改革。第一,编写教材规范采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文化部门曾组织专业人员针对采茶的特点编写了《采茶表演程式十二套》、《如何表演采茶戏》、《采茶戏的基本功》、《采茶在舞台上的行为》等有关教材,为各地采茶团队排练剧目、规范表演作参考借鉴,对改革和发展采茶戏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第二,举办培训班,提高表演水平。几十年来,文化部门先后不断举办培训班,仅在一九五七年举办的一期采茶培训班,就有400多人参加。打倒“四人帮”以后,举办了90多期,培训了3000多人(次)的文艺骨干。在一九八二年一次全地区性的采茶戏专题研讨会上,从事多年采茶戏研究和演出的老艺人和艺术家,对如何发展采茶戏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第三,考核发证,加强管理,鼓励采茶团队到民间去演出。一九八二年,仅原钦州县考核发证的采茶队就有400多个,业余演员达万人。一九八二年,全地区核定发证的采茶团队有685个。采茶戏在民间之流行真可谓盛况空前。第四,鼓励创作现代剧目,辅导排练,不断提高采茶戏的质量和表演水平。各县(区)文化部门一直以来都派出专业人员深入到乡镇辅导采茶戏团队进行剧目创作和排演。据不完全统计共辅导293个采茶队,指导创作现代戏一批,排演传统和现代剧目237个。经过辅导的采茶戏演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专家的好评。一九八九年八月,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南宁召开全国“明清俗曲”历史研讨会,会议期间,历史学家和戏曲研究工作者戈定楞、顾建国、吴辰海、江波等人专程到钦州观看采茶戏的演出,观后对钦州“唱采茶”做了很高评价。著名历史学家戈定楞在留言薄上写道:“采茶艺术效果好,民间文化是个宝”。
群众喜爱采茶戏,就给采茶戏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繁荣的土壤。从过去到现在,钦州各县(区)的乡村几乎都有采茶队的组织和演出。如灵山县檀圩社岭采茶班、陆屋广隆采茶班、武利安金采茶班、文利谷埠采茶班、伯劳万利采茶班;浦北兼“唱采茶”的江城文艺队、福旺文艺队、寨圩文艺队、三合文艺队、北通文艺队、龙门文艺队、樟家文艺队;钦北的大寺演出队、贵台演出队、那蒙演出队,等等。活跃在钦南区的采茶剧团就更多了,有50多个,分页在乡镇村庄。有的采茶剧团名声远扬,不但在本乡本村每年演出300多场,还被请到邕宁、玉林、博白、合浦、广东等地演出。
钦州的采茶戏之所以流传很广,是因为群众喜闻乐见。逢年过节、婚姻嫁娶、满月做寿、甚至安葬先辈,群众都喜欢请采茶戏演唱一出。采茶戏的演出场地很简单,街头巷尾,村边地角,拉一块布幕点燃火把就可以开台。简单到真正是把“蓝天作幕大地做舞台”的境地,别有一番诗情画意。群众听到“开台茶”的锣鼓一响就会蜂拥而至,或站或坐,看得嘴巴仰仰,听得两耳摇摇。
“唱采茶”是钦州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已深入到群众的心,所以流传很广。


宁都采茶戏的艺术家
这是宁都采茶戏第一次登上大雅之堂,而且是登上了州、县儒学最高讲堂演出。以其崭新的面貌、高水平的演出,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强烈反响。 (1906-1995年),江西乐平县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最早的成员之一。历任江西省文联首任主席、江西省文化局首任局长、江西省文艺学院首任院长(兼)、江西省...

戏剧的历史和种类
梨园戏,一种历史久远的戏曲剧种,可看成戏曲的“活化石”。它保存了很多宋元时期的南戏,如《朱文走鬼》、“荆、刘、拜、杀”等。20世纪50年代后,又编演了《董生与李氏》、《节妇吟》等剧目。 31、高甲戏 高甲戏,流行于福建晋江、龙溪一带,起源于清代中期,后吸收了梨园戏的表演因素及剧目,渐成规模。20世纪...

有关戏曲的资料
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戏曲是我国传统戏剧的一个独特称谓。历史上最先...

中国各大戏曲的发源,产生和人物
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2010年11月16日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代表人物:“老生三杰”:程长庚、余...

中国戏剧资料
话剧则是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堪称国粹,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戏曲是我国传统戏剧的一个独特称谓。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

介绍地方戏曲
江西采茶戏分分东、南、西、北、中等不同路子,在表演上各具特色。剧目有《孙成打酒》等。 34、汉剧 汉剧,一般指流行于湖北、河南、陕西等地的戏曲剧种,源出湖北地区,旧称“楚调”或“汉调”,主要声腔是西皮腔,兼唱二黄腔,迄今为止已有近三百年历史。主要剧目有《宇宙锋》、《二度梅》、《审陶大》等。又,...

戏曲.曲艺的文化与相关资料
江西采茶戏分分东、南、西、北、中等不同路子,在表演上各具特色。剧目有《孙成打酒》等。(图384) 34、汉剧 汉剧,一般指流行于湖北、河南、陕西等地的戏曲剧种,源出湖北地区,旧称“楚调”或“汉调”,主要声腔是西皮腔,兼唱二黄腔,迄今为止已有近三百年历史。主要剧目有《宇宙锋》、《二度梅》、《审陶大》...

中国十大戏曲排名
2、越剧 越剧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黄梅戏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各地的地方戏是如何形成的?
“地方戏”作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指凝结着某一地域的民风习俗、从而为那一地域的大众喜闻乐见的演剧形式。一方面,地方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地方戏又具有不同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这是因为,地方戏是“活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既传承着一定的历史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的戏剧的资料。。。急!!
在中央电视台的戏曲晚会上,曾有过京剧、豫剧、龙江剧和河北梆子四个剧种的演员合演一台《花木兰》的情况。因其演出形式新奇,引起观众的很大兴趣。 在中国戏曲的历史上,这种“两下锅”的演出形式由来已久,是不同剧种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一种重要手段。许多剧种在“两下锅”中,演变出新的剧种。元大都时期的北京是...

长武县17249085780: 介绍你的家乡戏的历史发展和基本特点 -
岑菡贝科: 赣州的采茶戏 历史,所谓采茶戏,是流行于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的一种戏曲类别.在各省,每每还以流行的地区不同,而冠以各地的地名来加以区别.如广东的“粤北采茶戏”,湖北的“阳新采茶戏”、“黄梅采...

长武县17249085780: 钦州采茶的戏曲服装从哪里进的? -
岑菡贝科: 自己做的比较多,以前市、县一级都有文工团,那些戏服多是从文工团流转出去的.如果说是买的话,一般从采茶发源地江西、湖南等地发货.

长武县17249085780: 钦州特产有哪些?风俗又有哪些? -
岑菡贝科: 有一种戏剧叫 采茶剧 ,每年夏至那天 都喜欢吃狗肉,据说这天吃狗肉吃来凉的,6月21日是夏至.

长武县17249085780: 《刘三姐》是什么剧? -
岑菡贝科: 电影《刘三姐》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60年摄制的故事片.是中国大陆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彩调,原名“调子”或“采茶”,流行于广西地区.在当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1955年定...

长武县17249085780: ①黄梅戏是从民间的采茶调,发展成为如今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它的发展及艺术特点的形成是学习借鉴的结果.      ②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 -
岑菡贝科:[答案] (1)A B项“黄梅戏剧目题材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错,原文第二段为“黄梅戏中经常演出的大本戏”.C项因果倒置,... 而是黄梅戏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开始演出“本戏”.“ 大别山采茶调”原文为“黄梅县一带的大别山采茶调”. B项“...

长武县17249085780: ...清代中叶已流行于赣南和粤北,约四百年的历史.江西各流派采茶戏的形成都在相当程度上受到赣南采茶戏的影响 可以说 赣南采茶戏是江西采茶剧种的先导... -
岑菡贝科:[答案] 7. B(以偏概全.应结合第一段“后来,内容、唱腔、表演形式不断丰富,逐渐发展成为活跃于广大农村的采茶戏”来判断... B.张冠李戴,“载歌载舞”是采茶灯和采茶戏的特点.C.“摹拟动物形象这一舞蹈动作源于劳动生活”文中无依据.) 9. D(...

长武县17249085780: 钦州跳岭头有哪些旅游文化价值?钦州跳岭头有哪些旅游文化价值
岑菡贝科: http://www.china-citytour.com/city/chengshiyishu/4794.html 钦州民间艺术 跳岭头

长武县17249085780: 建国初期,职业舞蹈教育对于舞蹈专业建设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
岑菡贝科: 60年弹指一挥间,60年舞蹈花绚烂.20世纪上半叶,由于经历长期战乱,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舞蹈,濒于衰落与失散.除了自宋朝以来被保存容纳于戏曲的部分尚有专业演出之外,民间舞蹈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潜存于广泛的民俗生活之中.1919...

长武县17249085780: 江西采茶戏、赣剧在清朝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岑菡贝科: 明清时期,江西的戏剧十分兴盛,以戏剧种类多、戏班规模 大而著称.其中,采茶戏和赣剧的发展最具代表性.江西的采茶戏源于明代形成的赣南采茶戏.后来赣南采茶 ...

长武县17249085780: 全国各地代表剧种 -
岑菡贝科: 评剧: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省,它源自河北东部一带的“莲花落”,并吸收京剧、河北梆子、皮影、大鼓等音乐和表演发展而形成的.这个剧种从农村进入城市后,受到话剧和京剧的影响演了许多新戏,擅于表现小市民生活.唱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