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客读书:读懂《曾国藩传》

作者&投稿:禄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为什么在近代的诸多历史人物中,我们偏爱研究晚清的曾国藩。

读了《曾国藩传》的 第一卷京官时代 ,让我看到了些许端倪。

1、读书需要韧劲也要学会反思

曾国藩出生于普通阶层,既非富二代也非官二代,些许不同的就是祖孙三代的求学之路。祖父曾玉屏年轻时游手好闲,后来迷途知返,做起回家种地的正事,从一个农民做到了一个小地主,加上急公好义,特别爱助人,在乡中建立起一定的威望,也为曾国藩的性格塑造提供了榜样。

同大多数家庭一样,通过读书来达到阶层的跃迁是老曾家的梦想,祖父止步于童生,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考了17次才中秀才,但时年43岁,同样要面对职场官场的35岁现实,秀才对于他而言只是一种荣誉。

曾国藩禀赋也一般,秀才考了七次,其中第六次因为文章文理欠通,被“悬牌批责”,作为反面典型告示。

曾国藩知耻后勇,愿意下笨功夫,分析自己屡试不第的原因,把自己的文章和他人的同题作文逐股对比,发现自己写东西过于拘谨,过于重视局部打磨,缺乏大局的贯通和整体的气势。找到问题后,曾国藩不仅考中了秀才,还在年底联捷考取了举人,次年上京考进士,人生就像开了挂一样。

人要成事,凭的更多是韧劲,曾国藩尚且如此,普通人就更不用说了。

2、写日记与自我管理

曾国藩从做翰林开始,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尽管开始的时候也不持久,其间陆续出现中断,记的内容,往往寥寥数语,没有主题,和流水账差不多。

后来发现,写日记是培养自律,做好自我管理的好方法。关键还在于,在朝廷不定时的翰林大考中,把日记当成书法练习,当成圣人反思的磨练,因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别的朝臣“忽传大考魂皆落,告退神仙也不饶”时,曾国藩早就修炼成日常习惯,自然能从容应对,深得道光皇帝赏识,这也是他不断晋升的重要基础。

升官之后,曾国藩写日记更加规范,从想到就记的《茶余偶谈》,到用定制的日记专用纸写《绵绵穆穆之室日记》,这段日记体例特别,每日日记分为八栏,分别为“读书”“静坐”“属文”“作字”“办公”“课子”“对客”“回信”,每日按格填写。

也或许,正得益于日记文字中的不朽,大家对曾国藩才有更多的了解。

3.自我管理八条

曾国藩立志学做圣人,为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他为自己立下了十二条做人的规矩和课程的标准,其中的八条是:

一是早起。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绝不赖床。

二是静坐。每天静坐半个时辰,也就是一个小时。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不要天天处于浮躁状态,被事务牵着走。

三是读书不二。每天读十页经书、十页史书,不论遇到任何问题,绝不改变。而且不读完这本书,绝不摸下一本。

四是谨言。就是时时警惕不乱说话,每句话都要慎重。

五是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这是养生的办法。

六是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就是记笔记,找一个笔记本,起个名,叫茶余偶谈,专门记朋友们聊天时谈到的各种有启发的事情。聊天也不能白聊。

七是每个月要做几篇文章,写几首诗,有固定任务。

八是练字。每天早饭之后,要写半小时的字。

最后一条是夜不出门。天黑了就不要出门找朋友瞎聊天。

第二卷  湘军崛起

曾国藩在京做了13年的文官,十年七迁,官至二品,这得益于他愿意投入时间,扎实做学问的习惯。

京城不同于地方,这里是全国优秀人才的聚集地,要知道当时几百万人参加的科举考试,从注册童生到秀才,再从举人到进士,真正能闯关到最后的,全国每年就一百多人。接触到更优秀的群体,反而让曾国藩找到做学问更宽阔的天地,好交友、爱读书、生活自律的他,让见识和知识体量并不占优势的他一路逆袭。

但在曾国藩的骨子里并不满足于这种安稳的生活,当然,伴君如伴虎,说安稳不一定正确,但曾国藩的文官生涯还是做得顺风顺水。

或许时势造英雄,历史没有只让曾国藩只成为理学家和思想家,因为太平天国的内乱,让曾国藩的下半生找到了更符合自己的身份:军事家。

古有赵括的纸上谈兵,文人带兵真的能行吗?

曾国藩不仅能带兵,而且还完全是自己组建了军队,当时清王朝的绿营军早已不是开国时的骁勇善战的八旗军,因为清王朝的财政有限,无论对于军队还是官员都采取低俸制,军队根本无法养活自己,只能以兼职的方式存续,结果一场动乱,溃军失地。

怪不得一个在部队的同学说:一个在军人待遇上精打细算的国家,是在为下次战争赔款做准备。

清王朝所谓的正规军无力抵抗,号召地方官开展团练,以民兵的身份协助内乱的平定。

一时团练在各地兴起,但一样无法抵御太平军的攻城略地。

直到曾国藩带领训练了一年的湘军,第一次扭转了战局,否则,清王朝的历史要改写,也残喘不到1911年。

曾国藩带兵,与清政府那一套反着来,文人爱反思的特质在这个时候显现出来。

在选人方面,军中将领大多是知识分子,179名的将领中104名书生出身;士兵中做到两不要:当过兵和太聪明的都不要。

这样选拔的好处是,书生出身的将领,一是勇敢,理学是生死之学,学养深厚的知识分子早把生死放在度外;二是崇尚学问经世致用,军事战略需要文化人;三是头脑冷静,在极乱的战场上,要做到的是稳定军心,对战况的分析分毫不差。

曾国藩自己在练兵之际,好友守城遭遇围困,咸丰皇帝几次下诏命令救援,曾国藩冷静分析,觉得兵马练习的时间还不够,船炮均没准备充分,出兵毫无胜算,坚持不出兵的立场不动摇。即便他的座师吴文镕求援,他忍痛回信:起行之资和西洋炮未到,尚不能起行。

如此审时度势,如此持重,后面军事情况无不验证曾国藩战略眼观。

从京官到成为两江总督,最后被追认为太傅,曾国藩仕途堪称完美,但这完美的过程是一段段历史选择的结果。

曾国藩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时期,同治年间是慈禧在垂帘听政。

每一次改朝,其实就是一次原班人马的换届。很多官员在上一朝呼风唤雨,如鱼得水,在新主子上任的三把火中,常常因为贪腐问题要么被停职,要么被治罪。其中就有在道光年间,对曾国藩的才气格外器重,多有举荐的重臣。

对这样的重臣,曾国藩并没有因此抱着别人的大腿,不加入任何派系的阵营,而且不跟他有任何的书信往来,有交往也只限于口头的言语里。

古代大家想发表言论,表明态度,不像现在自媒体时代,可以有很多的方式发声,大家通用的是书信的方式。曾国藩的私人言论一般只体现在家书上,公开的言论是给皇帝的奏折。

正因为他在言论上的审慎,看问题的角度总能比别人看得更远一些,所以在朝中每一次的“严打”中,却一次比一次更受新任皇帝的器重。

当年与曾国藩一起入仕途的京官,比他聪明比他有能力的肯定不在少数,但历史选择了曾国藩。

组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过程,曾国藩遭遇三次兵败围城,每次要以自杀谢罪时被部下就起,同时期的很多官员,指挥作战的能力并不弱于他,其中有他的挚友,也有他参与科举时老师,在把守的城池被攻破的时候,却没有迎来反击的机会。

人生总是起起落落,历史选择谁,有时它说了算。

正如曾国藩自己所言: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仅占十分之三,天意恒居十分之七。往往积劳之人非即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即享福之人。”

曾国藩为什么成为传奇?因为他从来没有拒绝成长。

京官时代,初入京城做翰林,完全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土小子,读书也只限于用于应试的四书五经。好在京城的圈子给他打开了视野,从一个追求大众喜好(爱看杀头、爱看美女)的人,变成一个对自己有要求、有反思,高度自律的人。

在翰林四库全书的滋养下,曾国藩不断蜕变,并把立志做圣人成为他一生追求的目标。

正所谓“ 取法乎上 , 得乎其中 ”,用圣人的智慧来约束自己,即便没成为圣人,也能成为高人。

正因为京官十年,累积下来的智慧与能力,才有接下来真正属于曾国藩的传奇。

成为传奇的人,肯定不能为己。如果不是时代的需要,或许曾国藩依旧在他圣人的追逐路上,成为一个最好的自己。

但历史赋予了曾国藩更多的责任,平定太平天国内乱,剿灭捻军,曾国藩“打呆战结硬寨”的军事才能,在时势造英雄的背景下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印象中,文人只会“纸上谈兵”的能耐,在曾国藩这里被改写,或许者也是曾国藩成长路上,对自己的发现。

担任两江总督,曾国藩并没有居功自傲,躺在功劳簿上,相反他主动削弱了他 一手组建的湘军。“自古,公与名不可共享。”曾国藩总能从历史教训的角度思考问题,让他在一次一次的政治漩涡中,不被卷入。

显然,这样的认知正得益于做京官时的圣人思维,凡是总得看得更开,看得更远。

从京官时的追求个人成长,到湘军团练时的为国解忧,再到洋务运动,与林则徐“睁眼看世界。”曾国藩的传奇从没有放下脚步。

分析国家落后的原因,开办江南制造局,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开设慕校培养国之栋梁之才,让曾国藩成为一个时代的传奇。

假设真的有时间隧道,你最希望穿越到那个朝代?你可能马上想到的是盛唐,那怕只能选清朝,你也一定会把康乾盛世作为首选。

总之,我们一定会回避一个朝代的末年。因为这一定是一个最糟糕的年代。

曾国藩就属于这样的糟糕年代,作为三朝元老的他,一直希望遇到一个胸怀天下,开明的主子,可惜几任皇帝有“德正”,无大局。特别是慈禧,玩权术一流,但在治理国家,与君臣的对话中却少谈国事,才有曾国藩对她“才地平常,无一要语”的失望。

“清王朝气数已尽,顶多50年。”

一开始曾国藩并不认同好友赵烈文的论断,尽管清王朝签署了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但这背后有其封闭锁国的原因,外面的世界已经不一样了,只要这时候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一定还有机会。

曾国藩始终有这样忠君爱国的责任担当,对于慢热的曾国藩来说,他所生活的未必是最坏的时代,清政府的谨小慎微,八旗兵无才可用,才有汉人在清庭的扬眉吐气。

曾国藩能几落几出,政治生涯不只经历了一段过山车,但每次又能再次被委以重任,一是因为朝中确实无人可托,还有就是他贯彻儒学精神里的活力、弹性、容纳力,和那些愚顽浅薄的官僚不同,其政治主张总能得到幕僚的支持。

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这些赋予曾国藩的历史选择,都有其必然因素。

开脑洞想一想,如果曾国藩出生在现代,会不会有更大的成就呢?

估计对于慢热的曾国藩而言,会比较难。

或许勤能补拙,大器晚成的他未必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但还不能忽视一个重要的情况,曾国藩的体质属于中等偏下,三十岁的年龄就已经表现出五十岁的样子,眼睛不好,有严重的皮肤病,这些是除学识之外,对一个人的成长也起到关键的作用。

当然,历史不容去假设。

只是我觉得,每个人所处的时代,都可以套用,与曾国藩同一时代的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一句话: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人类的历史,是每个时代加持的结果。时代在进步,那是因为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正如科幻作家刘慈欣笔下的未来,未必就是我们喜欢的样子。

我们不必要把自己冷冻起来,穿越百年,去享受那个时代以为的繁华。

没有生错的时代,因为能与不同时代赋予责任链接的人,都有属于他的精彩。

读史明智,这也是我从《曾国藩传》里,收获到的最重要的认知。


六年级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五篇
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他写出的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朝代的文坛,可谓是道德文章冠冕一生的人物。 读罢《曾国藩家书》,我油然而生的除了敬佩还是敬佩! 六年级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范文三 “汉奸,...

曾国藩的一句话是什么?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这是曾国藩送别曾国荃时候的一句诗,不是完全懂,却被这种意境震撼.想那多少年征战两湖江淮,将士堆尸如山,其中之苦难艰辛,让一介书生磨砺为20万湘军统帅,封侯登阁,左右东南大局,而他心中却有"归来再读书"的恬静追求.他拒绝了王闿运(kǎi)的游说,断了九帅曾国...

经常看书和不看书的人差距居然这么大
1、多看人物传记 我们去读人物传记,更多的是一种“仰望”这些人物就像一个个标杆一样,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会给我们带来共鸣和启发。传记是一种,更容易使人们将思想创立者的生活,与自己联系在一起的方式,也更能激发人的志气。推荐书籍:《苏东坡传》《曹操》《王阳明传》《曾国薄传》《张居正传》《...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1000字合集6篇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篇1】 我对于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的了解并不是很多,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给人的评论也是很有争议的,通过阅读了《曾国藩家书》,我意识到这本书不仅字里行间表达了他的真知良言,另外更是可以作为研究曾国藩这个人物及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资料。 曾国藩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

32岁戒掉手机后__7个读书方法让我无痛逆袭
所以,别抱怨读书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书单分享 温暖治愈 书单分享 生活智慧 《外婆的道歉信》《人间温柔》《闪闪发光的人生》《岛上书店》自律精进 《好好学习》《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复盘》《5%的改变》《人间值得》《洞见不一样的自己》《纳瓦尔宝典》《活的通透》人生启迪 《曾国潘传》《...

读书是女学生逆风翻盘的最佳途径
《苏东坡传》《曹操《王阳明传》《曾国薄传《张居正传》《左宗棠全传》《杨经传》《张爱玲传》《成为波伏瓦》《麦肯锡传奇》《稻盛和夫自传》《人类群星闪耀时《巴菲特传》《乔布斯传》《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人生由我》苏格拉底传》2.多看社会学 你会发现那些随处可见的社会现象背后隐藏着被忽略的...

曾国藩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修身养性之诀》曾国藩总结了修身十二款: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他认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人则人悦,思诚则神钦”。曾国藩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守笃诚,戒机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贵,“人生有穷...

曾国番的诗句 敬个平等礼
· 荆楚九歌,客中聊作枌榆社;江山六代,劫后重闻雅颂声。· 巨石咽江声,长鸣今古英雄恨;崇祠彰战绩,永奠湖湘子弟魂。 —— 曾国藩语录· 一心履薄临深,畏天之鉴畏神之格;两眼沐日浴月,由静而明由敬而强。· 莲香入座清,笔底当描成这般花样;湖水连天静,眼前可悟到斯道源头。· 纶綍褒崇迈古今,生而...

曾国藩的生平能简单告我吗?
《修身养性之诀》 曾国藩总结了修身十二款: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他认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人则人悦,思诚则神钦”。曾国藩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守笃诚,戒机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贵,“人生有...

为什么能曾国普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新桐城派的文章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

木垒蒙古自治州13871451519: 历史人物观后感300字 -
化于天地: 读《曾国藩传》有感 近日读《曾国藩传》颇有感触,特别是对曾国藩前半生的治学精神很是佩服,我觉得此种精神可用“呆子”哲学来形容. 曾国藩前半生的治学可谓书呆子.此种精神我思之为当今中国少有之精神,因为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

木垒蒙古自治州13871451519: 读曾国藩传有感 -
化于天地: 昨天刚刚读完《曾国藩》最后一部《黑雨》,看完后内心澎湃,陷入长思. 大三时利用闲暇时间读完了《张之洞》,在看的过程中觉得行文古朴,意境幽远,并带有一种严谨的纪实风格,很少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有点看报纸的意味.而且文中...

木垒蒙古自治州13871451519: 曾国藩的书怎么样 -
化于天地: 曾国藩自己写的大多是教育子女的,有一本书叫《曾国藩传》里面全面 讲了他的一生,包括他的文学才华和领兵才能还有与当时号称中兴之臣的众多名臣的故事,值得一看

木垒蒙古自治州13871451519: 曾国潘传的读后感就100字就行不要太多我有急用.?曾国潘传的读后
化于天地: 读了《曾国藩传》,感觉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人.在阶级矛盾方面,他为了平定太平天国,不顾一切,杀人如麻;在道德学问方面,他以理学为标准,知人之明,谋国之忠,不让他人;他也有忧患,后半生的津门教案一事,使其毁名于世,让他体会了“弱国无外交”的痛楚.曾国藩从心底发出了要奋发图强,大办洋务,支持出洋留学等等,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总之,曾国藩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但终究走不出历史.

木垒蒙古自治州13871451519: 曾国藩传,家训,语录,处世之道看过了,还有对联呢你 -
化于天地: 曾老夫子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曾国藩传,家训,语录,处世之道等各种告诫训导指引文章比比皆是,相信也给我们有幸读过的朋友很多启示,今天...

木垒蒙古自治州13871451519: 曾国藩传读后感 -
化于天地: 〈照天倚海〉

木垒蒙古自治州13871451519: 近代人物传记都有什么书 -
化于天地: 《当代中国人物传记》 《民国人物小传》《近代史料笔记丛刊》《世纪风流书系》

木垒蒙古自治州13871451519: 医生您好我想问下我取环后月经来俩次了可是都很少医生您好,我想问下
化于天地: 您好.取环后跟着就会有几天少量出血,这是正常的,以后的出血应该是一次月经.不要担心.

木垒蒙古自治州13871451519: 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白田镇三星村邮编是什么?
化于天地: 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白田镇三星村邮编是411443

木垒蒙古自治州13871451519: 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东山城东村邮编是什么?
化于天地: 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东山城东村邮编是411409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