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正论一

作者&投稿:钊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学究】

        荀子《正论》分两篇进行解读。

        荀子以为君子就是大众的领唱,大众的榜样,要站出来带领大家施行仁义,也只有这样,明确政令,才能使国家的管理明明白白。

        荀子提到那些暴君其实不是君主,迟早有一天要背仁君推翻,只有仁君才代表大众利益。尤其对那些为暴君辩护的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以为这是井底之蛙的作为。

【原文】

      世俗之为说者曰:“主道利周。”是不然。主者、民之唱也,上者、下之仪也。彼将听唱而应,视仪而动;唱默则民无应也,仪隐则下无动也;不应不动,则上下无以相有也。若是,则与无上同也!不祥莫大焉。故上者、下之本也。上宣明,则下治辨矣;上端诚,则下愿悫矣; 上公正,则下易直矣。治辨则易一,愿悫则易使,易直则易知。易一则强,易使则 功,易知则明,是治之所由生也。上周密,则下疑玄矣;上幽险,则下渐诈矣;上 偏曲,则下比周矣。疑玄则难一,渐诈则难使,比周则难知。难一则不强,难使则不功,难知则不明,是乱之所由作也。故主道利明不利幽,利宣不利周。故主道明 则下安,主道幽则下危。故下安则贵上,下危则贱上。故上易知,则下亲上矣;上 难知,则下畏上矣。下亲上则上安,下畏上则上危。故主道莫恶乎难知,莫危乎使 下畏己。传曰:“恶之者众则危。”书曰:“克明明德。”诗曰:“明明在下。” 故先王明之,岂特玄之耳哉!   

      世俗之为说者曰:“桀纣有天下,汤武篡而夺之。”   

      是不然。以桀纣为常有天下之籍则然,亲有天下之籍则不然,天下谓在桀纣则不然。古者天子千官,诸侯百官。以是千官也,令行于诸夏之国,谓之王。以是百 官也,令行于境内,国虽不安,不至于废易遂亡,谓之君。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 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然而不材不中,内则百姓疾之,外则诸侯叛之,近者境内不一,遥者诸侯不听,令不行于境内,甚者诸侯侵削之,攻伐之。若 是,则虽未亡,吾谓之无天下矣。圣王没,有埶籍者罢不足以县天下,天下无君; 诸侯有能德明威积,海内之民莫不愿得以为君师;然而暴国独侈,安能诛之,必不伤害无罪之民,诛暴国之君,若诛独夫。若是,则可谓能用天下矣。能用天下之谓 王。汤武非取天下也,修其道,行其义,兴天下之同利,除天下之同害,而天下归 之也。桀纣非去天下也,反禹汤之德,乱礼义之分,禽兽之行,积其凶,全其恶,而天下去之也。天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谓亡。故桀纣无天下,汤武不弑君, 由此效之也。汤武者,民之父母也;桀纣者、民之怨贼也。今世俗之为说者,以桀纣为君,而以汤武为弑,然则是诛民之父母,而师民之怨贼也,不祥莫大焉。以天 下之合为君,则天下未尝合于桀纣也。然则以汤武为弑,则天下未尝有说也,直堕 之耳。   

      故天子唯其人。天下者,至重也,非至强莫之能任;至大也,非至辨莫之能分; 至众也,非至明莫之能和。此三至者,非圣人莫之能尽。故非圣人莫之能王。圣人备道全美者也,是县天下之权称也。桀纣者、其志虑至险也,其志意至闇也,其行 为至乱也;亲者疏之,贤者贱之,生民怨之。禹汤之后也,而不得一人之与;刳比 干,囚箕子,身死国亡,为天下之大僇,后世之言恶者必稽焉,是不容妻子之数也。 故至贤畴四海,汤武是也;至罢不能容妻子,桀纣是也。今世俗之为说者,以桀纣 为有天下,而臣汤武,岂不过甚矣哉!譬之,是犹伛巫跛匡大自以为有知也。  

      故可以有夺人国,不可以有夺人天下;可以有窃国,不可以有窃天下也。可以 夺之者可以有国,而不可以有天下;窃可以得国,而不可以得天下。是何也?曰: 国、小具也,可以小人有也,可以小道得也,可以小力持也;天下者、大具也,不 可以小人有也,不可以小道得也,不可以小力持也。国者、小人可以有之,然而未 必不亡也;天下者,至大也,非圣人莫之能有也。   

      世俗之为说者曰:“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墨黥,慅婴,共、艾毕,剕、枲 屦,杀、赭衣而不纯。治古如是。”   

      是不然。以为治邪?则人固莫触罪,非独不用肉刑,亦不用象刑矣。以为人或 触罪矣,而直轻其刑,然则是杀人者不死,伤人者不刑也。罪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乱莫大焉。凡刑人之本,禁暴恶恶,且惩其未也。杀人者不死,而伤人 者不刑,是谓惠暴而宽贼也,非恶恶也。故象刑殆非生于治古,并起于乱今也。   

      治古不然。凡爵列、官职、赏庆、刑罚,皆报也,以类相从者也。一物失称,乱之端也。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昔者武王 伐有商,诛纣,断其首,县之赤旆。夫征暴诛悍,治之盛也。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是百王之所同也,未有知其所由来者也。  

      刑称罪,则治;不称罪,则乱。故治则刑重,乱则刑轻,犯治之罪固重,犯乱 之罪固轻也。书曰:“刑罚世轻世重。”此之谓也。  世俗之为说者曰:“汤武不善禁令。”曰:“是何也?”曰:“楚越不受制。”   

      是不然。汤武者、至天下之善禁令者也。汤居亳,武王居鄗,皆百里之地也,天下为一,诸侯为臣,通达之属,莫不振动从服以化顺之,曷为楚越独不受制也!   

      彼王者之制也,视形埶而制械用,称远迩而等贡献,岂必齐哉!故鲁人以榶, 卫人用柯,齐人用一革,土地刑制不同者,械用、备饰不可不异也。故诸夏之国同 服同仪,蛮、夷、戎、狄之国同服不同制。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终王。日祭、 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夫是之谓视形埶而制械用,称远近而等贡献;是王者之 制也。           彼楚越者,且时享、岁贡,终王之属也,必齐之日祭月祀之属,然后曰受制邪? 是规磨之说也。沟中之瘠也,则未足与及王者之制也。语曰:“浅不足与测深,愚 不足与谋智,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此之谓也。  

      世俗之为说者曰:“尧舜擅让。”           是不然。天子者,埶位至尊,无敌于天下,夫有谁与让矣?道德纯备,智惠甚 明,南面而听天下,生民之属莫不震动从服以化顺之。天下无隐士,无遗善,同焉者是也,异焉者非也。夫有恶擅天下矣。             曰:“死而擅之。”   

      是又不然。圣王在上,决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民载其事而各得其宜。 不能以义制利,不能以伪饰性,则兼以为民。圣王已没,天下无圣,则固莫足以擅天下矣。天下有圣,而在后子者,则天下不离,朝不易位,国不更制,天下厌然, 与乡无以异也;以尧继尧,夫又何变之有矣!圣不在后子而在三公,则天下如归, 犹复而振之矣。天下厌然,与乡无以异也;以尧继尧,夫又何变之有矣!唯其徙朝 改制为难。故天子生则天下一隆,致顺而治,论德而定次,死则能任天下者必有之 矣。夫礼义之分尽矣,擅让恶用矣哉!   

      曰:“老衰而擅。”   

      是又不然。血气筋力则有衰,若夫智虑取舍则无衰。   

      曰:“老者不堪其劳而休也。”  

   是又畏事者之议也。天子者埶至重而形至佚,心至愉而志无所诎,而形不为劳,尊无上矣。衣被则服五采,杂间色,重文绣,加饰之以珠玉;食饮则重大牢而备珍 怪,期臭味,曼而馈,伐皋而食,雍而彻乎五祀,执荐者百余人,侍西房;居则设 张容,负依而坐,诸侯趋走乎堂下;出户而巫觋有事,出门而宗祝有事,乘大路趋越席以养安,侧载睾芷以养鼻,前有错衡以养目,和鸾之声,步中武象,趋中韶护 以养耳,三公奉軶、持纳,诸侯持轮、挟舆、先马,大侯编后,大夫次之,小侯元 士次之,庶士介而夹道,庶人隐窜,莫敢视望。居如大神,动如天帝。持老养衰,犹有善于是者与?不老者、休也,休犹有安乐恬愉如是者乎?故曰:诸侯有老,天子无老。   

      有擅国,无擅天下,古今一也。夫曰尧舜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 之说也,不知逆顺之理,小大、至不至之变者也,未可与及天下之大理者也。  

【通译】

        社会上那些庸俗的创立学说的人说:“君主的统治措施以周密隐蔽为有利。”这种说法不对。  

      君主,好比是民众的领唱;帝王,好比是臣下的标杆。那臣民们将听着领唱来应和,看着标杆来行动。领唱沉默,那么民众就无从应和;标杆隐蔽,那么臣下就无从行动。臣民不应和、不行动,那么君主和臣民就无法相亲善了。像这样,那就和没有君主一样,不吉利的事没有比这更大的了。所以君主,是臣民的根基。君主公开明朗,那么臣民就能治理好了;君主端正诚实,那么臣民就老实忠厚了;君主公正无私,那么臣民就坦荡正直了。臣民治理得好就容易统一,老实忠厚就容易役使,坦荡正直就容易了解。臣民容易统一,国家就会强盛;臣民容易役使,君主就能建立功业;臣民容易了解,君主就会明白清楚。这是安定得以产生的缘由。君主隐蔽不露,那么臣民就疑惑迷乱了;君主阴暗险恶,那么臣民就虚伪欺诈了;君主偏私不公正,那么臣民就紧密勾结了。臣民疑惑迷乱就难以统一,虚伪欺诈就难以役使,紧密勾结就难以了解。臣民难以统一,那么国家就不会强盛;臣民难以役使,那么君主就不能建立功业;臣民难以了解,那么君主就不清楚。这是祸乱产生的根源。所以君主的统治措施以明朗为有利而以阴暗为不利,以公开为有利而以隐蔽为不利。君主的统治措施公开明朗,那么臣民就安逸;君主的统治措施阴暗不明,那么臣民就危险。臣民安逸,就会尊重君主;臣民危险,就会鄙视君主。君主的措施容易被了解,那么臣民就亲爱君主了;君主的措施难以被了解,那么臣民就害怕君主了。臣民亲爱君主,那么君主就安逸;臣民害怕君主,那么君主就危险。所以君主的统治措施没有比难以被了解更坏的了,没有比使臣民害怕自己更危险的了。古书上说:“憎恨他的人众多,他就危险了。”《尚书》说:“能够彰明贤明的德行。”《诗》云:“彰明美德在天下。”古代的圣王也彰明自己,难道只是使自己幽深难知就算了吗?   

      社会上那些庸俗的创立学说的人说:“夏桀、商纣拥有天下,商汤、周武王把它篡夺了。”这种说法不对。认为夏桀、商纣曾经有过统治天下的势位,那是对的;认为他们亲自占有过统治天下的势位,那就不对了;以为天下都掌握在夏桀、商纣手中,那也是不对的。  

      古代天子有上千个官吏,诸侯有上百个官吏。依靠这上千个官吏,政令能推行到中原各诸侯国,就可称作为统治天下的帝王;依靠这上百个官吏,政令能推行到国境之内,国家即使不安定,还不致于被废黜撤换垮台灭亡,就可称作为诸侯国的国君。圣明帝王的子孙,是拥有天下的后代,是权势的占有者,是天下人所尊崇的帝王之家,但是如果没有才能又不公正,内则百姓怨恨他,外则诸侯背叛他,近处是境内不统一,远处是诸侯不听从,政令不能在境内实行,甚而至于诸侯侵略分割他,攻打讨伐他;像这样,那么他即使还没有灭亡,我也要说他已经失去天下了。   

      圣明的帝王死了,那些拥有权势的后代没有德才,不能够用来掌握天下,天下等于没有了君主。诸侯中如果有人能够德行贤明威信崇高,那么天下的人民就无不愿意得到他让他做自己的君长;然而暴君统治的国家偏偏奢侈放纵,怎么能杀掉暴君呢,一定不伤害没有罪过的民众,那么杀掉暴虐之国的君主就像杀掉一个孤独无依的人一样。像这样,就可以说是能够使用天下人民了。能够使用天下人民的就叫做帝王。  

      商汤、周武王并不是夺取天下,而是遵行那正确的政治原则,奉行那合宜的道义,兴办天下人的共同福利,除去天下人的共同祸害,因而天下人归顺他们。夏桀、商纣并不是丢了天下,而是违背了夏禹、商汤的德行,扰乱了礼义的名分,干出了禽兽般的行为,不断行凶,无恶不作,因而天下人抛弃了他们。天下人归顺他就叫做称王,天下人抛弃他就叫做灭亡。所以夏桀、商纣王并没有拥有天下,而商汤、周武王并没有杀掉君主,从这个角度就能证明它。商汤、周武王,是人民的父母;夏桀、商纣王,是人民的仇敌。现在社会上那些庸俗的创立学说的人,把夏桀、商纣王当作君主,而认为商汤、周武王是杀君,这样的话,那就是在谴责人民的父母,而把人民的仇敌当作君长,不吉利的事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如果认为天下归附的人才是君主,那么天下人从来没有归附过夏桀、商纣王,这样的话,那么认为商汤、周武王是杀君,就是天下人从来没有过的说法了,这只不过是在毁谤他们罢了!   

      所以天子一定要有理想的人选来担任。治理天下,那任务是极其繁重的,不是最强劲有力的人是不能够担负它的;那范围是极其广大的,不是最明辨的人是不能够分辨它的;那人民是极其众多的,不是最英明的人是不能够协调他们的。这三个最,不是圣人没有谁能具备,所以不是圣人就没有谁能称王天下。圣人,是道德完备、十全十美的人,他就像挂在天下的一杆秤。  

      夏桀、商纣王,他们的谋虑极其险恶,他们的思想极其愚昧,他们的行为极其昏乱。亲近的人疏远他们,贤能的人鄙视他们,人民怨恨他们,他们虽然是夏禹、商汤的后代却得不到一个人的帮助。商纣王将比干剖腹挖心,囚禁箕子,结果自身被杀、国家灭亡,成为天下最可耻的人,后世说到坏人,就一定要拿他作例证。这就是他们不能保住妻子儿女的中的青蛙不能和它谈论东海中的乐趣。”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社会上那些庸俗的创立学说的人说:“尧、舜把王位禅让给别人。”这种说法不对。  


琅琊榜中的儒与道
而一个时代隐士太多则会被人认为是统治者昏庸无道,致使贤能之人没有得到重用。荀子就曾在《荀子·正论》中说:“天子者……道德纯备,知惠甚明,南面而听天下,生民之属,莫不振动从服,以化顺之,天下无隐士,无遗善。同焉者是也,异焉者非也。”天下无隐士就说明了已经“人尽其才”了。而隐居者较多,说明是...

子文言文
——唐·陈玄佑《离魂记》 又如:子侄(本指子与侄。 后用以通称晚辈);子胤(子息,后嗣);子父(父和子);子母(母和子);子客(儿子的宾客) 子孙〖descendant〗 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执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荀子·正论》 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我...

子的文言文
——唐·陈玄佑《离魂记》 又如:子侄(本指子与侄。 后用以通称晚辈);子胤(子息,后嗣);子父(父和子);子母(母和子);子客(儿子的宾客) 子孙〖descendant〗 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执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荀子·正论》 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我...

子是啥?
(10) 又如:子侄(本指子与侄。后用以通称晚辈);子胤(子息,后嗣);子父(父和子);子母(母和子);子客(儿子的宾客)(11) 子孙 [descendant](12) 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执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荀子·正论》(13) 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蒋重珍的《宋史·蒋重珍传》
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签判建康军,丁母忧,改昭庆军,寻以公事与部使者异议,请祠,易签判奉国军。绍定二年,召入对,首以“自天子至于庶人所当先知者本心外物二者之界限”为言:“界限明,则知有天下治乱而已,何乐其尊;知有生民休戚而已,何乐其奉。”且论:“苞苴有昔...

1、儒墨道法名阴阳六家是如何被区分的?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隋书·经籍志》列出的法家经典有《管子》十九卷、《商君书》五卷、《申子》三卷、《慎子》十卷、《韩非子》二十卷、、《新书》三卷、《正论》六卷、《法论》十卷、《政论》五卷、《阮子正论》、《世要...

跪求啊!!!“子”在《古汉语词典》查一下是什么意思,全部都要写下来,每...
子 1.婴儿。《荀子.劝学》:“干、越、夷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又译儿子或女儿。《汉书.文帝纪》:“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2.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论语.子路》:“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又译 写在姓氏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如“荀子”“...

子怎么读(儿子的子字读第几声)
又如:子侄(本指子与侄。后用以通称晚辈);子胤(子息,后嗣);子父(父和子);子母(母和子);子客(儿子的宾客)(5)子孙[descendant](6)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执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荀子·正论》(7)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我本汉家子...

窃他人之财的文言文
但是法律条文是一回事,官吏和百姓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又是一回事。其实,在春秋时代“盗”和“贼”就常常混淆不清了,《荀子·正论》指出了由于概念不清,形成了“盗不窃,贼不刺”的现象。杨琼在给这句话作注时写道:“今多以劫杀为盗,私窃为贼”,并进而分析说:“盗贼通名,分而言之,则私窃谓之盗,劫杀谓之贼...

古文中汝是什么意思,尔又是什么意思,子呢,君呢
(10) 又如:子侄(本指子与侄。后用以通称晚辈);子胤(子息,后嗣);子父(父和子);子母(母和子);子客(儿子的宾客)(11) 子孙 [descendant](12) 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执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荀子·正论》(13) 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泸溪县13577816707: 荀子“志意修,德行厚,知虑明”的意思? -
崔高蕲蛇: 荀子提出的“志意修,德行厚,知虑明”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对人的理想素质的描述.“志意修”指的是人的意志和决心要坚定和纯洁,追求正确的目标和理想,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干扰所动摇.“德行厚”指的是人的道德品质要高尚和深厚,尊重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具备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和伦理道德观念.“知虑明”指的是人的智慧和思维要清晰和明确,具备正确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下做出明智的选择.这些素质加在一起,代表着荀子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理想素质,这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人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方向.

泸溪县13577816707: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翻译 -
崔高蕲蛇:[答案] 译文:那严刑,是民众所畏惧的;重罚,是民众所厌恶的.所以圣人设置了民众畏惧的严刑来禁止奸邪,设置了民众所厌恶的... 【注释】 1.棰:(chui锤)《荀子·儒效》:“笞棰暴国.”《荀子·正论》:“捶笞膑脚.”《汉书·路温舒传》:“棰楚...

泸溪县13577816707: 罪不当诛和罪不容诛的区别 -
崔高蕲蛇: 一、程度不同(一)罪不当诛(zuì bù dàng zhū):指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二)罪不容诛(zuì bù róng zhū):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二、不当与不容 (一)罪不当诛(zuì bù dàng zhū):在该词中,不当表不合之...

泸溪县13577816707: 子有奇表 方颐隆准 眉目疏朗,乃将相之材也翻译 -
崔高蕲蛇: 子有奇表 方颐隆准 眉目疏朗,乃将相之材也 子外表长相奇特,具有方形的面颊和高挺的鼻梁,这些都是富贵、龙颜之相;眉清目秀,在眉目之间,长得匀称.轮廓分明;这些皆是属于将相之材所具有的面相呀,以后必是将相无疑矣. 关于第一...

泸溪县13577816707: 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为其主,各行其是分别是什么意思 -
崔高蕲蛇: 1、各司其职 意思:各自负责掌握自己的职责,做好所承担的工作. 读音:gè sī qí zhí 出自:战国 韩非《韩非子·扬权》: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意思是 让公鸡守夜会按时打鸣,请狸猫看管老鼠,都是发挥各自的才能,...

泸溪县13577816707: "子"的古意 -
崔高蕲蛇:[答案]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 ——《荀子·正论》 (13) 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石崇《王昭君辞》 (14) ...

泸溪县13577816707: 薄膜的正确读音是什么薄膜是读bomo第2声还是baomo 第2声?怎么办法说服我吗? -
崔高蕲蛇:[答案] ◎ 薄 báo 〈形〉 (1) [口]∶不厚.引申为稀薄,淡薄 [thin]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 (2) 又如:薄衣(单薄的... ——《诗·小雅》 或厚或薄.——《荀子·富国》 太古薄葬,棺厚三尺,衣衾三领.——《荀子·正论》 (2) 引申为微小,...

泸溪县13577816707: 坎井之蛙的翻译 -
崔高蕲蛇: 成语: 坎井之蛙 发音: kǎn jǐng zhī wā 解释: 废井里的青蛙.比喻见识不多的人. 庄子.秋水:「夫坎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 干之上.』」后比喻见识浅薄的人.荀子.正论...

泸溪县13577816707: 古诗中“路”的常见几种含义 -
崔高蕲蛇: 详细字义 〈名〉1.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road] 路,道也.——《说文》 路,途也.——《尔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

泸溪县13577816707: 世间有七情六欲.七情是哪七情?六欲是哪六欲? -
崔高蕲蛇: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六欲:食,财,物,权,情,性 《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吕氏春秋·贵生》:“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汉高诱注:“六欲,生、死、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