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两个有关诚实守信的中国古代故事

作者&投稿:马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你写出两个与诚信有关的古代名著故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陶四翁烧毁假紫草

  陶四翁却宁可受损失也不去坑害别人,用高尚的品质言传身教。

  陶四翁是个开染布店的,他为人忠厚,做生意讲求信誉,在镇上有口皆碑。

  一天,有人来推销染布用的原料紫草,陶四翁并不怀疑,就用四百万钱通通买下了那些紫草。不久一个买布的商人来店里进货,看见了这些紫草,便告诉陶四翁说这些都是假的。陶四翁大吃一惊,还有些不相信。商人教了陶四翁一些检查紫草的方法,陶四翁照商人说的一试,果然是些假紫草。这时商人说没关系,这事包给我了,假紫草仍然可以用来染布,价钱便宜点拿到市场上去卖掉就行了。第二天,商人再来进货,陶四翁却没有一匹染布,他还当着商人的面把那些假紫草全都烧了。

  其实,当时陶四翁并不富有,却宁可受损失也不去坑害别人。他用高尚的品质言传身教了他的后代,他的子孙们也像他一样诚信不欺,最后都成了大富商。

  ◆卓公行千里如期

  诚实守信 践诺履约 言必信 行必果

  卓恕,字公行,浙江上虞人。他为人笃实讲信义,答应办的事就立即去办;与人约会,纵然遇到暴风疾雨、雷电冰雪,也都没有不如期到达的。 有一次,卓公行从建业回会稽(今浙江绍兴)探家,去向太傅诸葛恪告辞,诸葛恪问道:“你什么时候返回呢?”卓公行回答说:“某日当再来亲自拜见。”

  到了那天,诸葛恪想做东宴请一些宾客,不停地饮酒品菜,以便等候卓公行。当时,赴宴的宾客都以为,从会稽到建业相去千余里,路途之上又很难说不会遇到风波之险,怎么一定能如期到达呢?

  不管众宾客怎么说,诸葛恪坚持要等卓公行,因为他了解卓公行,知道他是一个诚信君子,他说今天到就一定会到。不一会儿,卓公行果然到了。所有的人都很惊诧。

  诚实守信,践诺履约,言必信,行必果,是中国社会的传统美德。做不到就不要随便说,说出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我们都应该做一个像卓名行那样的笃实守信之人。

  ◆苏章劝友自首 做人为官应诚实守信依法行事

  苏章,字儒文,东汉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安帝时,举贤良方正,任武原令。顺帝时,先后任冀州刺史、并州刺史。

  在苏章被朝廷派到冀州担任刺史刚刚上任时,有一瞎眼老人状告清河郡太守贾明贪赃枉法、欺压百姓、残害无辜。苏章看了状纸以后,不禁打了个冷战,喃喃自语道:“难道是他?”

  原来苏章有一个儿时的好友也叫贾明。在他的印象里,贾明和自己一样,从小就立下了报国安民的远大志向。那时候,他们俩形影不离,一起读书写字,一起练功习武,后来又一起出来做官。做官以后,你东我西,便慢慢失去了联系。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苏章接到这个状子后就一直在想:难道此贾明真是彼贾明吗?天下同姓同名的多得很,他不愿意相信;以他儿时对贾明品行的了解,他也不敢相信。一来案情重大,二来案涉“贾明”,苏章决定亲查,先微服私访一番。

  其实,苏章的担忧并不是多余的,此贾明真的就是彼贾明。这位贾大人自从担任清河郡太守以后,有权有势,有闲有钱,便慢慢开始腐化堕落、贪污受贿、胡作非为。至于小时候和苏章共同立下的所谓的远大志向,他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

  冀州来了一位新任刺史,这事贾明是知道了的,但他当时并不知道这位新任刺史是谁。他听说有人把状告到了刺史府后,也有些手足无措,主要是怕在新任刺史刚一到任时就捅出此事,一来给大人出了难题,二来自己也感到没有面子,觉得不好意思。

  于是,贾明就让手下帮他出谋划策。谋策很多,包括先把瞎眼老人关起来,把他逐出清河,甚至有人提出把他干掉,等等。但是真正能用的没有。最后,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给那个瞎眼老人一点钱,再跟他说些好话、软话,让他自己把状子撤回算了。

  就在这时,清河郡府衙外忽然传来一阵阵喧闹声。几个衙役拼命地拦着一个乞丐,不让他进府衙;那乞丐声称自己是贾大人的儿时伙伴,一定要进去见上一面。贾明听到外面吵闹得厉害,走出来看到求见者原来竟是一个乞丐,立即吩咐衙役把他哄走了事。

  贾明的属下以计而行,试图以金钱和好话买通瞎眼老人,让他自己撤诉,但却遭到老人的断然拒绝。软的不行,又来硬的。属下恼羞成怒,对老人大打出手。就在这危急的时刻,那个乞丐又及时赶到,出面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救了那位瞎眼老人。

  说到这里,想必你已经知道了,那位乞丐不是别人,正是新任冀州刺史苏章。通过这次微服私访,苏章不但知道了清河郡太守贾明就是自己儿时的伙伴,而且了解到瞎眼老人所诉之事千真万确。是夜,苏章躺在床上陷入了沉思……他翻来想去,思前想后,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而此时的贾明也得到了令他高兴不已的消息——新任冀州刺史不是别人,就是自己儿时的铁哥们苏章,不禁一块石头落了地:当年苏章家境贫寒,经常受人欺负,有一次差点被人打死,多亏自己及时出手相救呢!于是心想,有这样的生死之交,苏章是绝对不会为难自己的。

  想到这里,贾明也就松了一口气。可是,当贾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属下后,属下则提醒他要小心为妙。属下七嘴八舌,说东道西,又弄得贾明不知如何是好。于是,贾明最终还是听从了属下的意见,决定备上厚礼,以叙旧为名,贿赂苏章。

  再说苏章,微服私访后,他已经掌握了贾明的犯罪事实,心里感到十分痛苦——儿时的好友,多年不见,如今终于有机会相见了,却怎么也没有想到一见面就……朋友犯了法,该怎么处理呢?苏章思来想去,最终决定亲自去劝贾明坦白自首。

  就在微服私访后的第二天,苏章带着衙役又来到了清河郡。也就在这一天,贾明准备亲自到冀州府给苏刺史“叙旧”。就在贾明上轿准备出门之时,苏章派人来邀请贾明到他下榻之处赴宴。贾明一听,喜上眉梢:果然是多年好友,真是心有灵犀啊!

  贾明衣冠楚楚地来到苏刺史下榻的馆舍。酒席上,苏章对贾明非常热情,又是劝酒,又是添菜。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儿时的趣事和友情,谁也看不出他们两个人各自的心事。

  酒足饭饱之后,贾明乘着酒兴对苏章说:“苏兄,您我虽非同宗同族,但感情却胜过同胞兄弟,您现在来冀州真是太好了!说实话,现在做官的手脚都不怎么干净。您作为我的顶头上司,如果发现我有什么过错的话,还请多多包涵!”

  谁知苏章这时却不动声色地说道:“我们今天在此相聚,这是你我之间的私事,我们只叙朋友情谊,不谈别的;其他的事以后再说吧!”贾明被苏章的这话搞得一头雾水。苏章不紧不慢,继续说道:“从明天开始,我作为冀州刺史,就要正式办案了!”

  贾明听到这里,心里已经有些数了,但他不愿意相信自己的猜测,于是又吞吞吐吐地说:“我……我不明白您的意思。”苏章见贾明这样,就故意又问了一句:“你真的不明白?”贾明还是那样吞吞吐吐地说:“我……我……我真的不明白。”

  苏章见贾明如此,便单刀直入地说道:“你不要再装糊涂了!我虽然刚刚到任,就已经听说你这些年贪赃枉法,聚敛了很多不义之财。如果你想争取宽大处理,我劝你还是趁早坦白自首为好。”贾明见苏章已把话挑明,就又嗫嚅地说:“难道您就一点也不念及我们当年的友情,执意要为难我不成?”

  苏章这时则语重心长地说:“既不是我不念当年的友情,更不是我执意要为难你。你要知道,我是皇上派来专门惩治贪官污吏的。贪污腐败现象一日不除,百姓就会遭殃,国家就不会安定。我如果袒护了你,且不说我以后无法去处理别人,最起码也违背了我们做人为官的基本准则。

  “做人也好,为官也好,首要的一点就是诚信。对你的所作所为,如果我装做不知道,也不处理,上不呈报皇上,下不告知百姓,那么,我就是上对皇上不忠,下对百姓不诚,中间对自己不实。如果我们这些为官的都是这样,朝廷将失信于百姓,法律将失信于百姓,
  我们自己也将失信于百姓。如果真的这样,那岂不‘国将不国’了!

  “所以,你还是坦白自首为好。这是我的忠告。你也知道,我这个人向来是坚持诚信为本、依法办事的,绝不会为了庇护一个朋友去破坏朝廷的王法,更不会违背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今天我就说这么多,你还是回去好好想一想吧!”

  贾明听了苏章的一席话,低头沉思了一会儿,便急匆匆地告辞了。第二天天刚亮,他又来到了苏章下榻的馆舍,主动向苏章呈交了坦白认罪书,并全部退出了赃款赃物。苏章核实了贾明的犯罪事实,如实上报朝廷,使他受到了应有的处罚。

  做人也好,为官也好,首要的一点就是要诚实守信,依法行事。特别是为官者,如果都欺上瞒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徇私枉法,国家将失信于百姓,法律将失信于百姓,自己也将失信于百姓。苏章查贪依法办事,不徇私情,劝友自首,在今天仍不无借鉴意义。

1、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

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2、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

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为别人当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

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 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3、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4、李勉,唐代中期名臣。他幼通经史,生性耿直,一生崇尚道学,为官做人更是正直无私,为民所信服。

李勉年少时很贫困,一次客游外地时,曾与一书生同借宿在河南商丘的一家旅店中。不到十天,这个书生忽然得了重病,一病不起,李勉对他竭力照顾,他在临死前从布袋中拿出一百两银子交给李勉说:“我家住在江西南昌,想不到在这里得病将死。请您拿着它为我料理后事,剩余下来的都送给您。”

李勉答应为他料理后事,后事办好后却把剩余的银子放在其墓穴中一起埋下。隔了几年,李勉担任开封县尉。那死去的书生的兄弟来寻找这个书生,一路寻找他的行迹。

到了商丘,打听出李勉曾经为书生主持过丧事,就特地来拜访他。李勉陪同那个书生的兄弟前往商丘墓地祭奠,并挖出了剩余的银子全部交给了他。

唐德宗时,李勉任吏部尚书,他不畏权贵,遇事敢言,特别注意维护朝廷礼仪。唐德宗非常宠幸奸臣卢杞。卢杞时任澧州刺史,遭到给事中袁高的弹劾,认为卢杞奸邪败政,贬官尚不足以抵塞罪责,然而唐德宗却不予罢免。

一日,唐德宗对李勉说:“众人皆言卢杞奸邪,朕怎么不知道!卿知其状乎?”李勉回答:“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这是一句极佳的对答,流传天下,人们都佩服他的正直。

5、郭汲,东汉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为官清廉信义为先,一心为百姓谋福祉。他做并州太守时,勤政爱民,常常微服私访,解决民生疾苦,整顿吏治,平 反许多冤假错案,有功于民,因此百姓一直感念他的恩义,敬仰他的为人。郭汲每经过一县一乡,老老少少都夹道欢迎。

一次,郭汲至各地州县巡查吏治情况,带着几名随从骑马赶往西河郡美稷县。还没有进城,就看到有几百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郭汲问道:“孩子们为什么自己远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非常高兴,所以前来欢迎。”郭汲闻言赶忙下马,辞让致谢,在众小孩的簇拥之下进了县城。

郭汲在美稷县衙,详细阅读了近年所积案卷,有错判疑案的就马上调出重新审理,又查访 民情,慰问贫苦,所致之处,百姓欢欣,多有馈赠礼物者,然则一律不取。

事办完了,又要到下一个县考察。刚到城门口,没想到众孩童骑着竹马又来相送,一直送到了城郊外,问他:“使君哪一天返回再经过,到时还要来迎送。”郭汲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

郭汲巡视在下一个县非常顺利,比原定日期早一天回来。他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露宿了一夜,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郭汲以太守之尊,与骑竹马的小孩子在道边野外说的话,都不肯失信,更何况于重大的事情呢!回来早了一天,宁可夜宿山野小亭也要信守自己说出的归期,因此而能够成就伟大的功业。光武帝称赞他的德行说“信之至矣”。后以“郭汲待期”为重守约信之典实。



◆陶四翁烧毁假紫草

陶四翁却宁可受损失也不去坑害别人,用高尚的品质言传身教。

陶四翁是个开染布店的,他为人忠厚,做生意讲求信誉,在镇上有口皆碑。

一天,有人来推销染布用的原料紫草,陶四翁并不怀疑,就用四百万钱通通买下了那些紫草。不久一个买布的商人来店里进货,看见了这些紫草,便告诉陶四翁说这些都是假的。陶四翁大吃一惊,还有些不相信。商人教了陶四翁一些检查紫草的方法,陶四翁照商人说的一试,果然是些假紫草。这时商人说没关系,这事包给我了,假紫草仍然可以用来染布,价钱便宜点拿到市场上去卖掉就行了。第二天,商人再来进货,陶四翁却没有一匹染布,他还当着商人的面把那些假紫草全都烧了。

其实,当时陶四翁并不富有,却宁可受损失也不去坑害别人。他用高尚的品质言传身教了他的后代,他的子孙们也像他一样诚信不欺,最后都成了大富商。

◆卓公行千里如期

诚实守信 践诺履约 言必信 行必果

卓恕,字公行,浙江上虞人。他为人笃实讲信义,答应办的事就立即去办;与人约会,纵然遇到暴风疾雨、雷电冰雪,也都没有不如期到达的。 有一次,卓公行从建业回会稽(今浙江绍兴)探家,去向太傅诸葛恪告辞,诸葛恪问道:“你什么时候返回呢?”卓公行回答说:“某日当再来亲自拜见。”

到了那天,诸葛恪想做东宴请一些宾客,不停地饮酒品菜,以便等候卓公行。当时,赴宴的宾客都以为,从会稽到建业相去千余里,路途之上又很难说不会遇到风波之险,怎么一定能如期到达呢?

不管众宾客怎么说,诸葛恪坚持要等卓公行,因为他了解卓公行,知道他是一个诚信君子,他说今天到就一定会到。不一会儿,卓公行果然到了。所有的人都很惊诧。

诚实守信,践诺履约,言必信,行必果,是中国社会的传统美德。做不到就不要随便说,说出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我们都应该做一个像卓名行那样的笃实守信之人。

◆苏章劝友自首 做人为官应诚实守信依法行事

苏章,字儒文,东汉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安帝时,举贤良方正,任武原令。顺帝时,先后任冀州刺史、并州刺史。

在苏章被朝廷派到冀州担任刺史刚刚上任时,有一瞎眼老人状告清河郡太守贾明贪赃枉法、欺压百姓、残害无辜。苏章看了状纸以后,不禁打了个冷战,喃喃自语道:“难道是他?”

原来苏章有一个儿时的好友也叫贾明。在他的印象里,贾明和自己一样,从小就立下了报国安民的远大志向。那时候,他们俩形影不离,一起读书写字,一起练功习武,后来又一起出来做官。做官以后,你东我西,便慢慢失去了联系。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苏章接到这个状子后就一直在想:难道此贾明真是彼贾明吗?天下同姓同名的多得很,他不愿意相信;以他儿时对贾明品行的了解,他也不敢相信。一来案情重大,二来案涉“贾明”,苏章决定亲查,先微服私访一番。

其实,苏章的担忧并不是多余的,此贾明真的就是彼贾明。这位贾大人自从担任清河郡太守以后,有权有势,有闲有钱,便慢慢开始腐化堕落、贪污受贿、胡作非为。至于小时候和苏章共同立下的所谓的远大志向,他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

冀州来了一位新任刺史,这事贾明是知道了的,但他当时并不知道这位新任刺史是谁。他听说有人把状告到了刺史府后,也有些手足无措,主要是怕在新任刺史刚一到任时就捅出此事,一来给大人出了难题,二来自己也感到没有面子,觉得不好意思。

于是,贾明就让手下帮他出谋划策。谋策很多,包括先把瞎眼老人关起来,把他逐出清河,甚至有人提出把他干掉,等等。但是真正能用的没有。最后,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给那个瞎眼老人一点钱,再跟他说些好话、软话,让他自己把状子撤回算了。

就在这时,清河郡府衙外忽然传来一阵阵喧闹声。几个衙役拼命地拦着一个乞丐,不让他进府衙;那乞丐声称自己是贾大人的儿时伙伴,一定要进去见上一面。贾明听到外面吵闹得厉害,走出来看到求见者原来竟是一个乞丐,立即吩咐衙役把他哄走了事。

贾明的属下以计而行,试图以金钱和好话买通瞎眼老人,让他自己撤诉,但却遭到老人的断然拒绝。软的不行,又来硬的。属下恼羞成怒,对老人大打出手。就在这危急的时刻,那个乞丐又及时赶到,出面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救了那位瞎眼老人。

说到这里,想必你已经知道了,那位乞丐不是别人,正是新任冀州刺史苏章。通过这次微服私访,苏章不但知道了清河郡太守贾明就是自己儿时的伙伴,而且了解到瞎眼老人所诉之事千真万确。是夜,苏章躺在床上陷入了沉思……他翻来想去,思前想后,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而此时的贾明也得到了令他高兴不已的消息——新任冀州刺史不是别人,就是自己儿时的铁哥们苏章,不禁一块石头落了地:当年苏章家境贫寒,经常受人欺负,有一次差点被人打死,多亏自己及时出手相救呢!于是心想,有这样的生死之交,苏章是绝对不会为难自己的。

想到这里,贾明也就松了一口气。可是,当贾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属下后,属下则提醒他要小心为妙。属下七嘴八舌,说东道西,又弄得贾明不知如何是好。于是,贾明最终还是听从了属下的意见,决定备上厚礼,以叙旧为名,贿赂苏章。

再说苏章,微服私访后,他已经掌握了贾明的犯罪事实,心里感到十分痛苦——儿时的好友,多年不见,如今终于有机会相见了,却怎么也没有想到一见面就……朋友犯了法,该怎么处理呢?苏章思来想去,最终决定亲自去劝贾明坦白自首。

就在微服私访后的第二天,苏章带着衙役又来到了清河郡。也就在这一天,贾明准备亲自到冀州府给苏刺史“叙旧”。就在贾明上轿准备出门之时,苏章派人来邀请贾明到他下榻之处赴宴。贾明一听,喜上眉梢:果然是多年好友,真是心有灵犀啊!

贾明衣冠楚楚地来到苏刺史下榻的馆舍。酒席上,苏章对贾明非常热情,又是劝酒,又是添菜。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儿时的趣事和友情,谁也看不出他们两个人各自的心事。

酒足饭饱之后,贾明乘着酒兴对苏章说:“苏兄,您我虽非同宗同族,但感情却胜过同胞兄弟,您现在来冀州真是太好了!说实话,现在做官的手脚都不怎么干净。您作为我的顶头上司,如果发现我有什么过错的话,还请多多包涵!”

谁知苏章这时却不动声色地说道:“我们今天在此相聚,这是你我之间的私事,我们只叙朋友情谊,不谈别的;其他的事以后再说吧!”贾明被苏章的这话搞得一头雾水。苏章不紧不慢,继续说道:“从明天开始,我作为冀州刺史,就要正式办案了!”

贾明听到这里,心里已经有些数了,但他不愿意相信自己的猜测,于是又吞吞吐吐地说:“我……我不明白您的意思。”苏章见贾明这样,就故意又问了一句:“你真的不明白?”贾明还是那样吞吞吐吐地说:“我……我……我真的不明白。”

苏章见贾明如此,便单刀直入地说道:“你不要再装糊涂了!我虽然刚刚到任,就已经听说你这些年贪赃枉法,聚敛了很多不义之财。如果你想争取宽大处理,我劝你还是趁早坦白自首为好。”贾明见苏章已把话挑明,就又嗫嚅地说:“难道您就一点也不念及我们当年的友情,执意要为难我不成?”

苏章这时则语重心长地说:“既不是我不念当年的友情,更不是我执意要为难你。你要知道,我是皇上派来专门惩治贪官污吏的。贪污腐败现象一日不除,百姓就会遭殃,国家就不会安定。我如果袒护了你,且不说我以后无法去处理别人,最起码也违背了我们做人为官的基本准则。

“做人也好,为官也好,首要的一点就是诚信。对你的所作所为,如果我装做不知道,也不处理,上不呈报皇上,下不告知百姓,那么,我就是上对皇上不忠,下对百姓不诚,中间对自己不实。如果我们这些为官的都是这样,朝廷将失信于百姓,法律将失信于百姓,
我们自己也将失信于百姓。如果真的这样,那岂不‘国将不国’了!

“所以,你还是坦白自首为好。这是我的忠告。你也知道,我这个人向来是坚持诚信为本、依法办事的,绝不会为了庇护一个朋友去破坏朝廷的王法,更不会违背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今天我就说这么多,你还是回去好好想一想吧!”

贾明听了苏章的一席话,低头沉思了一会儿,便急匆匆地告辞了。第二天天刚亮,他又来到了苏章下榻的馆舍,主动向苏章呈交了坦白认罪书,并全部退出了赃款赃物。苏章核实了贾明的犯罪事实,如实上报朝廷,使他受到了应有的处罚。

做人也好,为官也好,首要的一点就是要诚实守信,依法行事。特别是为官者,如果都欺上瞒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徇私枉法,国家将失信于百姓,法律将失信于百姓,自己也将失信于百姓。苏章查贪依法办事,不徇私情,劝友自首,在今天仍不无借鉴意义。


关于诚信的事例
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2、《韩信...

你知道哪些有关诚信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

写两个有关诚实守信的中国古代故事
诚实守信,践诺履约,言必信,行必果,是中国社会的传统美德。做不到就不要随便说,说出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我们都应该做一个像卓名行那样的笃实守信之人。◆苏章劝友自首 做人为官应诚实守信依法行事 苏章,字儒文,东汉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安帝时,举贤良方正,任武原令。顺帝时,先后任...

写两个有关诚实守信的中国古代故事
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2、汉朝的开国功...

关于诚信的名人轶事3个
三个关于诚信的名人轶事有立木为信、一诺千金、宋濂求知。1、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

有关古人诚信的故事有哪些
1、曾子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2、“种...

有关诚信的故事20字
有关诚信的故事有:晏殊、曾子、齐桓公、季布、韩信。一、诚信之晏殊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

古代诚信的人物事例
1、诚信是个人品格的体现 诚信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那么他在社会上就很难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相反,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这将会对他的个人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2、诚信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诚信是建立良好社会关系...

关于诚信的名言和故事
1个回答 #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实用的心理学知识?鼎鼎教育培训 2023-11-16 · 超过7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关注 名言:1、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2、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3、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爱默生故事:1、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

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一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3、韩信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

九龙坡区15632544165: 历史上关于诚信的故事 急急急急急!明天就教了! -
偶制赛格: 1、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

九龙坡区15632544165: 求两个关于诚信的古代成语故事! -
偶制赛格:[答案] 1.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

九龙坡区15632544165: 请写出两个古人诚实守信的故事. -
偶制赛格: 曾子杀猪

九龙坡区15632544165: 有关诚信的故事,2 - 3个,简单概括即可我国古代的 -
偶制赛格:[答案] 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

九龙坡区15632544165: 古代人守信的故事 -
偶制赛格: 曾子杀猪 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

九龙坡区15632544165: 求古代关于诚信的几个小故事
偶制赛格: 第一个是:城濮之战时,晋楚两军相遇在中原战场上.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驻军城濮,巧妙地避开了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二是:两家人是邻居,有一家人的墙盖在别人地里两家人就吵起来,另一家就报告在京城做官的亲戚,亲戚劝说让家人把墙退三尺在盖,另一家人见这家人主动退步,自己也把墙拆了退了三尺盖,就行成了一个"六尺巷"的故事.

九龙坡区15632544165: 诚信的故事 -
偶制赛格: 古代诚信故事 1,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

九龙坡区15632544165: 中国古代有关诚信的小故事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
偶制赛格: 1、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

九龙坡区15632544165: 古人诚信的故事(简短的) -
偶制赛格: 一、曾子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

九龙坡区15632544165: 关于古代诚信的小故事 越短 越好急 -
偶制赛格: 韩信报恩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为别人当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