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有哪些

作者&投稿:仲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汉语语法有哪些?请一一列举?~

文言句式与词汇相比,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疑问句式 否定句式

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洗扛浮!保ㄍ醢彩�队伟��郊恰罚?

“......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被动句式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倒装句式(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王—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还有一种民政部要注意,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

省略句式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

文言句式与词汇相比,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疑问句式 否定句式
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古代汉语的语法知识,主要包括词语的属性、特殊的句式两部分。
1、词语的属性,简称“词性”,所有的词语按语法功能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种。实词,顾名思义就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单独做句子成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在古代汉语语法中,有时出现词类活用现象,比如“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要掌握这些知识,都要从语法的角度去分析。
2、特殊的句式。现代汉语句子中的语序大多是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古代汉语中的特殊句式,有时谓语放到了主语前面,有时宾语放在谓语前面,形成了倒装句。另外古汉语的判断句、被动句,也与现代汉语不同。古汉语的省略句更是俯拾皆是,给学习古汉语增加了一定的困难。


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有什么特点
有些数字略语多采用偶数形式.如“四化”、“五好”、“三大纪律”、“四个一样”等.3、语法特点 1)词形没有形态变化 一个词不管作主语、还是作宾语,它的发音和词形都没有什么变化.一些语法范畴和功能都不像有些英语、俄语那样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现.2)复合词为主 现代汉语的词法以词根复合构词法...

现代汉语的语法功能有哪些
每个语法范畴背后都有一部功能调整的历史。本书着重分析了指代范畴、尝试范畴等的语法化历程,得出了范畴虚化的若干规律,从系统内功能分配和方言对比中探求形式演变和兴替的动因。 4.词类功能与句法功能的研究。本书专门对汉语主要词类的认知基础进行了探讨,从名词的空间性和动词的时间性出发,解释了词类...

现代汉语语法有哪些学派学派
根据不同的语法理论,形成不同的语法学流派。1、传统语法。它又称为“规范语法”或“学校语法”,从语法学产生就形成了,在教育界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2、描写语法。又叫“结构主义语法”,它是在对传统语法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理论的创始人为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Saussure),经典著作是《普通语...

现代汉语语法词的分类
这些基本词类可以合并为较大的词类。名词、时间词、处所词、方位词、数词、量词统称为体词, 动词、形容词、状态词统称为谓词。有一部分代词属于体词, 另一部分代词属于谓词。体词、谓词、区别词和副词又合称为实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合称为虚词。实词与虚词是汉语的两大词类。此外还有拟声词与...

文言文语法和现代语法
4. 语文的语法知识如何理解 5.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什么区别运用.语法 首先我想应该明确的是,“古汉语”通常指“文言文”,在古代,文言文是书面语,而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是很大的,相对的,现代汉语中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就没有那么大。其次,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的语法,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了...

汉语有什么语法?
一个受过语法训练的老外也许可以告诉你这些名词,一个没受过语法训练的老外可能不会告诉你这些名词,但他知道你这句话有问题,他知道你应该说“He drives to work every day”,他的心中有着一个大写的别扭。同理。一个汉语学习者和一个在他眼中的“中国老外”——也就是你——聊天,他说“上个...

古代汉语第五章语法(一)第二节代词
例①“之”代说话人士会;例②“之”代听话的一方赵盾;例③代说话的一方;例④“之”指代听话的一方。称代说话的一方的“之”可译成“我”;称代听话一方的“之”可译成“你”。在古代汉语里,人称代词本身没有单数复数的区别,我们只能根据上下文意来判断某一代词表示的是单数学是复杂。有时,...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区别
1、古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有不同的。比如,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放在动词前面作状语,现代汉语就没有这样的用法。2、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音是不同的。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两个字在古代汉语中可能读音十分相似,至于要阅读古代的诗词歌赋,就必须明白平仄、押韵等,这就更需要有音韵学的知识。3、古代...

现代汉语中代词的语法特征
(1)人称代词在句中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包括第一、二、三人称代词(都有单复数之分)和反身代词.(2)指示代词:这、那.主要作用在于指称人和事物,在句中可以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和表示程度的副词,充任主语、定语和状语 (3)疑问代词主要用途是表示有疑问或无疑而问(分为任职和虚指).

古代汉语如何看待语法的使用价值,实例说明?
”(并列)“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倒装)“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对仗句)这些语法手法使庄子的思想更加深刻、丰富,表达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见解。综上所述,古代汉语重视语法的使用价值,通过丰富的语法手法来表达思想和情感,使语言更加准确、清晰、简洁。

凤山县18822047743: 古代汉语语法有哪些?请一一列举? -
绽骆艾克:[答案] 文言句式与词汇相比,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疑问句式 否定句式 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词"是"来表示,而往...

凤山县18822047743: 古文语法一些关于古文的语法知识,像什么定语后置呀,判断句呀等等,具体点,最好有句式结构,标志性的字等等 -
绽骆艾克:[答案]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

凤山县18822047743: 古代汉语语法 -
绽骆艾克: 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本身它是个主谓句,用“之”使其变成了主谓短语,在句子中作句子的成分.宾语前置 古代并没有句子成分之说.按语言和语法习惯,宾语在谓语的后面,放在谓语的前面就称之为宾语前置.这种现象在古诗文中较...

凤山县18822047743: 古代汉语有哪些特殊语法现象就整个古代汉语而言,除了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活用,还有什么? -
绽骆艾克:[答案] 1.文言文句式: (1)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于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 (2)省略句 (3)被动句 (4)判断句 2.词类活用 3.通假字 4.一词多义 5.古今异义 这些语法现象都是我们在整个中学阶段必须得掌握的!

凤山县18822047743: 古汉语语法有哪些?
绽骆艾克: 字分虚实

凤山县18822047743: 古代汉语有哪些特殊语法现象 -
绽骆艾克: 古代汉语主要有4大类特殊语法现象: 1、判断句,典型句子是用“者……也”表判断. 2、被动句.用为、见、于、被表被动. 3、倒装句.主要有状语后置、宾语前置、谓语前置、定语后置.

凤山县18822047743: 谁能教我古代汉语语法知识? -
绽骆艾克: 我就不说书本概念了,白话说吧.1.介词就是介绍进来一个动作的地点、时间、工具、方式、办法等的词,后面通常跟名词.比如“于”:卫灵公问陈于孔子.这个“于”就是“向”.又如“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就是拿或用的意...

凤山县18822047743: 古汉语语法和现代的有哪些不同 -
绽骆艾克: 一、古代汉语实词不丰富,句法不严格,分工不细,不明. 1、名词活用 (1)活用为动词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一狼洞其中 天雨墙坏 (2)活用为使动词(使动用法) 例如:君将哀而生之乎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活用为意动词(意动用法) ...

凤山县18822047743: 关于文言文的语法知识什么是动词宾语前置?<br/>什么是介词宾语
绽骆艾克: 1 宾语前置:古代汉语的宾语在某些特定的语法条件下要置于动词之前,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宾语前置. 2 宾语前置的种类: (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a 作动...

凤山县18822047743: 谁能帮我归纳一下汉语介词的用法 -
绽骆艾克:[答案] 1、介词起标记作用,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 2、介词短语整体主要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充当... 古代汉语中“以、为、与、从”等介词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于”的宾语不能.在语法功能上,古代汉语由“因、为、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