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人名为何是单字

作者&投稿:圣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三国演义》里人物的名字都是单字? 求官方解释。~

楼主,三国时代不是所有人的名都是单字。比如胡车儿,周不疑。在那时候给孩子取名字,讲究单字为贵,双字为贱。只有身份低下的人才会是双字。

在古代,姓氏的出现,名字的组成,都是一个过程!先前没有这么多的姓氏,是随着历史不断的发展,出现了这么多的姓氏!名字也一样,开始的时候就叫“姬昌”、“孔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品和知识范围在扩大,就有开始叫双字名的了,就像现在,为了起个好的名字,四个字的,五个字的,这是一个过程!

看了《三国演义》之后,有人提出问题:为什么三国时绝大多数人都是单字名?的确是这样,翻开历史看看,整个的东汉、三国这300多年间的人名,几乎全是一个字,双字名是极少极少的。《后汉书》、《三国志》中的人名,间或有两个字的,但这些人,有的是隐士,如庞德公、邓卢叙;有的是乳名,如刘盆子、郑小同;有的是以字行世,如黄承彦、苟巨伯。知识分子、官员、显要是找不出双字名的。这真是怪事。
问题出在王莽身上。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政权。为了巩固统治,他捡起了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大搞迷信,大搞复古,以此为核心,还推行了一系列所谓的“新政”,从土地制度到用人制度,从货币到地名,无孔不入,也涉及到了人名。

王莽这个人对“名”特别重视,他一上台,就闹起了一股改名风。首先把中央各级官名改了,然后是大改地名。今天改了,明天又改回来,弄得人不知所措。后来,甚至将“匈奴”改成“降奴”,“单于”改成“服于”,由此引发了民族战争。王莽对姓名更是大下功夫。他对自家的“王”看得特别重,对许多刘姓皇族和有功部下赐姓“王”,以示恩宠。

《汉书·王莽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莽的长孙叫王宗,要是慢慢地等,靠死爷爷和爹爹,这个王宗是可以当皇帝的,可是,他性子太急,等不得了。自己弄了天子的衣服、帽子,穿上让人画出了画像,还刻了铜印三枚,与其舅舅合谋,准备抢班夺权。可水平有限,事情暴露了。虽然是亲孙子,但这事也不能轻饶,王宗一看不好,就自杀了。虽然人死了,但“政治权力”也要剥夺,王莽下了这样一道命令:“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这道命令不琢磨是看不出门道的。“制作”就是法令,王宗本来名是两个字,叫“王会宗”,是依法令后改成的“王宗”,现在犯了法,得再改回去,还叫原来的“王会宗”。从王莽这道命令可以看出三个问题:一、王莽之前的人名用字数是不受限制的,他自己孙子的名都是两个字。二、王莽上台后,曾经下过“去二名”的“制作”,也就是以法律形式规定不准用双字名。三、人犯罪后,恢复二字名,以示处罚。

《汉书·王莽传》又有:“匈奴单于,顺制作,去二名”之语,意思是说,匈奴单于依顺王朝的法令,去掉二字名中的一个字。可见,当时不但有禁止使用双字名的法令,而且还影响到了匈奴。

由于王莽的法令,从那时起,人们渐渐养成了使用单字名的习惯,后来虽然王莽说话不算了,却一直也没有改过来,竟然成为风气,认为用两个字取名是不光彩的事。如果是现在,人人全是单字名,那麻烦可就大了,因为单字名很容易造成重名。但是当时人口并不是很多,人的活动范围、交际半径也有限,单字名并没有对社会造成太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单字现象得以沿续,一直到三国时代。

三国时的人名,告诉我们,人名有极强的阶段性,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命名特点。知道了这些,有的人一看名,他是什么时代的,也就能估摸个差不多。

“司母戊鼎”是我国最著名的青铜器,其中的“戊”就是商代的一个人名。商周两代人好用天干、地支作为人名。商汤王之后的商王有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等等。辅佐周文王的傅丁,及后来的庖丁,秦国名将白乙丙,也以天干、地支为名。天干、地支,其实就是现在的数字,跟一二三四一个意思。

春秋战国人,姓名中间常加一个“不”字,如任不齐、韩不信、申不害、陈不古、吕不韦、萧不疑等,这个习惯一直沿续到东汉,那时更有直不疑、高不识、公上不害等。这里的“不”只是发声词,并没有实在意义。春秋时还有个习惯,有姓名之间加“之”,如介之推、烛之武、孟之反。春秋战国之前,取名很随意,常常是指物为名,孔丘、颜回、孔鲤、司马牛、李耳、墨翟,这些名都是出生那一刻,大人见到了什么,就以什么取名。

汉代人名非常重视排行字,名或字中常有“孟”、“伯”、“仲”、“季”、“叔”、“元”、“长”、“次”等字。汉代人的字中还多用“子”,如,司马迁字子长,苏武字子卿,赵云字子龙,韩安国字子长。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在我国兴盛起来。人名也受到佛教的影响。吕叔湘先生在《南北朝人名与佛教》一文中论及,时人以瞿昙、悉达、菩提、菩萨、罗汉、弥陀等佛教人名或术语直接用于人名的就达36种之多,而用与佛教有关的一个字如“佛、僧、昙、法、道”等同其他字配合成名的,就更是多了。《南北史表》载,当时,“僧”字在命名上的流行,仅次于“之”字。这时候,字常是名加一个字组成的,如,谢安字安石,杨秉字秉节,范宣字宣子,颜延之字延年,侯景字万景。名中带“之”也是这个时期的特点,如,王羲之、王献之、祖冲之、裴松之、顾恺之、刘牢之。

魏晋南北朝还是民族文化大融合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北方十六国绝大多数为少数民族所建。北魏时,鲜卑族的孝文帝拓跋曾下令鲜卑人改汉姓,并首先将自己的姓“拓跋”改为“元”。一共有144个鲜卑姓改为汉姓。改贺葛为葛,是类为高,去斤为艾,屈突为屈,独孤浑为杜等。鲜卑人宇文觉建立北周后,又令所有改为汉姓的鲜卑人恢复原姓,并以鲜卑姓赐汉族功臣。于是,出现了一批新姓,如长孙、宇文、徒河、普六如、大野等。

唐代人名更多地承接了南北朝的习惯用法,自身的突出特点是喜欢用排行称呼,在唐诗标题中就能见到:元二、卫八处士、张十八员外、刘十九、丘二十二员外,公孙大娘、黄四娘。因古人是大家族一起排行,就有了“李二十五”、“赵三十二”。唐代人名中“己”、“予”、“彦”,也比以前多了起来。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异族外邦争相来朝。如李白之父来自西域,安禄山、史思明都是胡人,但他们全用的是汉族姓。许多外族人姓了“李”,有的是自己想沾皇帝的光,有的是皇帝赐给的。

唐人和宋人不但喜爱用排行称呼,民间取名也常用数字,如一个人名“四六”,原来是出生时,父亲24岁,母亲22岁,加在一起是46。如果娘23,爹25,生下孩子就叫“四八”。从宋代开始,双字超过了单字名,以后双字名越来越多。

辽、金、元是少数民族政权,这是我国命名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一是,名中多用“哥”、“奴”等字;二是许多人有两种语言的名,如,辽太祖,一名阿骨打,又有汉名;金代的兀术,又名宗弼;金世宗名哈喇,又名。同时,也有一些汉族人取了少数民族名。

现代人名时代特征更为明显。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与山西大学利用计算机对全国7个地区的人名用字作了统计,女性人名用字频率最高的四个字分别是:

北京淑、秀、英、玉

上海英、华、芳、明

辽宁玉、桂、英、华

陕西英、芳、秀、玉

四川华、秀、英、明

广东亚、英、华、明

福建丽、秀、华、明

新中国之前使用频率最高的六个字是:英、秀、玉、珍、华、兰,而1949年到“文革”则是:华、英、玉、明、秀、国。“文革”中是:红、华、军、文、英、明,“文革”后却成了:华、丽、春、小、燕、红。从人名用字的变化,完全可以看出社会的变革及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

我找到了不是单字的 《三国演义》里面有谁的名是两个字,查了一下,发现这样的人着实不少,但大多是无名之辈,统计如下: 1、曹安民:曹操之侄,在宛城之战被杀; 2、单子春:魏国琅牙太守,曾誉年轻时的管轲为“神童”; 3、辛宪英:辛毗之女; 4、尹大目:魏国殿中校尉,曹爽亲信; 5、傅士仁:关羽部将,投降东吴; 6、郭攸之:蜀汉大臣,“贞亮死节之臣”; 7、黄承彦:诸葛亮岳父; 8、刘元起:刘备之叔,曾资助青年刘备; 9、刘德然:刘元起之子; 10、裴元绍:欲夺赵云战马被杀; 11、孙尚香:刘备夫人; 12、程远志:黄巾军将领,被关羽所杀; 13、韩吕子:袁绍部将,在乌巢被杀; 14、胡车儿:张绣部将,偷走了典韦的双戟; 15、胡赤儿:董卓女婿牛辅的心腹,杀死牛辅投吕布反被杀; 16、蒋义渠:袁绍部将; 17、李春香:黄奎之妾,黄与马腾定下诛曹之计,被她出卖,反为曹所斩; 18、刘子扬:鲁肃同乡; 19、娄子伯:隐士,曾教曹操筑城之法; 20、吕伯奢:曹操之父旧交,为操所杀; 21、吕威璜:袁绍部将,在乌巢被杀; 22、马日(石+单,音低):东汉大臣,王允欲杀蔡邕,他曾劝阻; 23、马元义:黄巾军组织者之一,因叛徒出卖被杀; 24、秦庆童:董承家奴,向曹操告密; 25、眭元进:袁绍部将,在乌巢被杀; 26、王子服:东汉大臣,与董承密谋诛曹被杀; 27、卫仲道:蔡文姬前夫,早卒; 28、吴子兰:东汉大臣,与董承密谋诛曹被杀; 29、武安国:孔融部将,为吕布所伤; 30、邢道荣:刘度部将,被赵云所杀; 31、严白虎:盘踞江东,为孙策所败; 32、杨大将:袁术亲信; 33、张世平:商人,曾资助刘、关、张; 34、庞山民:庞德公之子,《三国演义》误为庞德公字山民。 以上这些人里肯定有不少的双名其实是字,但无法查证,还有三个拿不准的: 1、濮阳兴:吴国大臣,因为劝谏孙皓被杀,这个可能是复姓; 2、崔州平:隐士,估计是字; 3、庞德公:隐士,估计是尊称。 4、士孙瑞:东汉大臣,与王允合谋诛董,应该也是复姓; 此外,石广元名韬,孟公威名建,肯定不在其列,崔州平的名字查不出来。乌桓触其实是袁绍部将焦触,《三国演义》中误与地名相连。 还有几个少数民族的,都不能算,不过我把名字为三字的列在后面: 董荼那、沙摩柯、兀突骨、彻里吉、轲比能、阿会喃


《三国演义》中出现了哪些人名,有哪些故事名
这个有点多……总共涉及了四百来个人物……不过我尽量给你说几个有名的吧……魏:曹操(字孟德)、郭嘉(字奉孝)、贾诩(字文和)、荀彧(字文若)、程昱(字仲德)、荀攸(字公达)、司马懿(字仲达)、许褚(字仲康)、夏侯惇(字元让)、夏侯渊(字妙才)、张颌(字儁乂)、典韦(无字)、...

三国有哪些著名人物?
1、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2、...

写的真牛请回答出三国演义中的一个人名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三国人名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为历史背景,以刘关张三兄弟、诸葛亮、东汉、曹魏、蜀汉及东吴六大路线为中心,讲述东汉...

《三国演义》里的人名(只限3个字的)
太史慈,太史亨,诸葛亮,诸葛恪,诸葛尚,诸葛绪,诸葛瞻,诸葛诞,诸葛瑾,诸葛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夏侯恩,夏侯杰,兀突骨,董荼那,阿会喃,尹大目,郭攸之,夏侯敦,夏侯渊,夏侯威,夏侯和,夏侯惠,夏侯玄,夏侯尚,夏侯德,夏侯霸,夏侯茂,毋丘俭,毋丘秀,毋丘甸,韩莒子,戏志才,刑道荣,严...

请在前面填上《三国演义》里面的人名。
马谡,董卓,周瑜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名称,要十个,今天快快快交
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

把三国演义里你知道的人名写出来,赏30金币
注6:三国演义中有两位马忠,一位是吴国潘璋的部将,在麦城战役中抓住了关羽,最后被糜方所杀,另一位是蜀国将领,是诸葛亮六出祁山时的主力军。穆顺(注7)注7:三国演义中有两位穆顺,一位出现于第五回,为上党太守张杨的部将,在关东诸候讨伐董卓时,与吕布交战被杀;另一位出现于第六十六回,为汉献帝身边的宦官,受...

求《三国演义》中的名人介绍
途中路过潼关时遭到守关军官盘问,情急之中他手指关口说自己姓“关”,以后就再未改变。 张飞张飞(公元168年—221年),字益德(《三国演义》中字翼德),涿郡人(今河北涿州)。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将领。是演义中桃园结义的老三。 生平184年,黄巾起义,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关羽与张飞同在...

三国演义人物的名字
三国演义人物简介 当年看三国演义鉴于人名太多,边看边记,最近迁居偶尔翻出,今录之。所列之人有些并未出场,只被提及,但为书中所述当时时期之人,故而列之。有的只有官名或称呼(如督邮、单于等)也统而列之。原稿有每人初出场或初被提及之页数及回数,但因各人所阅版本不同,只列回数。战敌更替频繁,各人所...

新化县13382671583: 为什么《三国演义》里的人名子全是单的? -
敖采葡可: 从古至今,人们对自己姓与名十分珍重,我国的姓与名,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才发展到了今天人们所惯用的“姓名”.但在我国古代,并不是一开始就使用姓名的,而是先有姓与氏,后有名、字、别号,古人的一生有很多名字,各有用途,...

新化县13382671583: 为什么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都是单名?? -
敖采葡可: 貌似记得三国志十里面有个人叫某志才(姓忘了)但肯定不是复姓.楼主的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很久,一直没想明白!看到LS的答案才豁然开朗.知道里面牛人真多! 贾南风!贾充之女,司马衷的皇后.虽不算三国演义中的人了,但他爹贾充好歹算是!她就算半个吧!还有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啊! 庞统的叔叔庞德公!

新化县13382671583: 为什么三国演义上面人物的名字都是两个字
敖采葡可: 问题出在王莽身上.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政权.为了巩固统治,他捡起了董仲舒的... 从货币到地名,无孔不入,也涉及到了人名. 《汉书·王莽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

新化县13382671583: 为什么《三国演义》里人物的名字都是单字? 求官方解释. -
敖采葡可: 楼主,三国时代不是所有人的名都是单字.比如胡车儿,周不疑.在那时候给孩子取名字,讲究单字为贵,双字为贱.只有身份低下的人才会是双字.

新化县13382671583: 为什么《三国演义》里的人全部都是单名?双姓的都是单名 -
敖采葡可: 三国时期除了女性,男性的名都一个字.字都是二个字.比如说 赵云 名:云 字:子龙 关羽 名:羽 字:云长 张飞 名:飞 字:翼德 诸葛亮 名:亮 字:孔明 .... 女性就不知道了. 比如说黄月英貂禅 有的2个字 有的1个字. 没作规定 满意请采纳

新化县13382671583: 为什么三国人的名基本上都是一个字的 -
敖采葡可: 《三国演义》中的双字名考辨 如果纯粹说《三国演义》的话,历史上的确存在、并且拥有货真价实的双字名的只有五个人(留在文末分析).其余一些看起来似乎是双字名的人,现先考辨...

新化县13382671583: 为什么《三国演义》里人名都是2个字呢噶 -
敖采葡可: 应该说大部分,不能说都是,有很多三国演义里出现的人物是3个字的名字的 袁绍手下有一个,早期的官渡之战时候的,名字忘了 然后袁术手下也有,叫杨大将好像 还有就是楼上说的武安国,都是三个字的,其实三国演义里记载的人物还是不够全的 只能说大部分都是2个字的,其实还有部分人物是没有表字的,比如典韦,连三国志里面都没有记载他的字

新化县13382671583: 为什么《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的姓名基本上除了姓之外都是一个字,惟独诸葛亮的几个穷朋友(崔州平、石广元 -
敖采葡可: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不知为何楼上答得那么复杂: 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黄承彦这四人除了姓之外的“名”还是一个字,只不过这里所说的“两个字”是他们的“字”而已.例如,石广元本来叫石韬,字是广元;孟公威是姓孟名建,字公威;至于崔州平、黄承彦二人,他们的“名”失传了,所以史书只能用“姓”加上“字”的方式来表示.崔州平是姓崔,字是州平,而他的名失传.黄承彦姓黄,字是承彦,名失传.

新化县13382671583: 为什么《三国演义》里的人名都是一个字的(不包括姓)?
敖采葡可: 自刘秀以来,规定除姓以外名字是一个字 现在人多才有了二字名 当事人少!

新化县13382671583: 为何《三国演义》中的人名都是两个字的?
敖采葡可: 中国从秦朝开始认为单名比较高尚,以取双字名为耻,汉朝的王莽又强制性的规定百姓不许取双字名,所以这风气就一直延续到了三国时期.但是并不是所以三国演义里的人都是单名,孙权小妹,刘备3奶孙尚香,关羽帐下武将傅士仁,张绣偏将胡车儿,曹操的侄子曹安民,孔融部将武安国,都是双字名的,有几十个双字名的人物,但是没主角.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