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沁园春长沙有感(全篇)

作者&投稿:巩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沁园春长沙简要读后的感受~

写作思路: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是阅读过后的感触,重要是描写感受,具体如下:



这首词上阕写景抒情,下阕追忆往事,而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把上下阕贯串起来。从上阕的"谁主沉浮"引出了下阕的"粪土当年万户侯"和"到中流击水"的豪情壮志,突出了同学少年的峥嵘岁月,这就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正是需要这样胸怀崇高理想、敢于英勇奋斗的热血青年来肩负主宰大地的重任。
前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1925年的中国,革命形势蓬勃发展,作为湖南农民运动直接领导者的毛泽东,又将去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国家前途和个人前途是一样的光明。因此虽然他已经32岁,过了青春时期,不再有虚幻的感情爆发,但他骨子里依然流淌着诗人之血,当他在离开长沙去广州之前,重游橘子洲,我们不难想见他内心的喜悦和高昂的激情。穿过80年的漫漫时光,我们似乎依旧看到,这个瘦高个子的伟人在略有寒意的秋日午后,用浓重的湘音吟唱的样子。

  他是一个人来的,我们从开头的“独立寒秋”就知道了。至于他为什么是一个人来,这个问题虽然触及了诗歌创作的某种背景;但对我们赏读诗歌来说似乎不是很重要。而从诗人的创作过程来说,“独”字起着关键的作用。

  我们习惯将这首词分为“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和“中流击水”图,重点分析本词“景中显情”的生动表达和“化悲秋为乐秋”的高迈境界。的确,这样的文本分析解决了词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手段,尤其是远近仰附的视角变换和鲜明的色彩对比,很好地彰显了诗人的开阔胸襟,拓展了秋词的内容范畴。

  但是,当我们进入诗人的内心,就会发现“独”字贯穿了全词。我们可以将本词中的几个关键动词拿出来,“立”“看”“问”“忆”;因为这几个动词串起了本词的主要内容,所以有“领词”之称。“独立”,他才强烈感觉到寒意,而这个寒不是心寒,相反,他的内心是高亢的;因为“独”,他才“看”得细,慢慢浏览体会风景的细节,静静观看辽阔江面的船只和高旷青天的雄鹰,才可以看到水底的鱼儿,看到秋天中亮丽的色彩;“独问”,他才会揽景兴怀,自言自语直抒胸臆,喷发内心的喜悦和高昂的激情;而最后,是因为“独”才“忆”的,正是一个人来的,他才会怀想故人往事,才会展望未来。可谓是抒尽襟怀一“独”字啊。

  我们设想一下当时是诗人和他的众多朋友一起来的,那会怎么样呢?他应该把一部分心思放在朋友身上吧?因为他离别了,所以必须和朋友交流、对话、论辩、祝福,他就不会那样专注地看风景、想往事、发幽思,那么,他也许会记载下当时的场景,而我们也许就会读到另外一种版本的《沁园春·长沙》了。

  是的,特定的写作场景会影响写作者的创作心理和创作风格,分析文章的时候想一想自己就是作者,揣摩一下写作者的写作姿势、写作习惯、写作氛围,那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我们也许可以从这里窥见写作的奥秘。

抒尽襟怀一“独”字

  ——读《沁园春·长沙》

  编辑整理
  1925年的中国,革命形势蓬勃发展,作为湖南农民运动直接领导者的毛泽东,又将去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国家前途和个人前途是一样的光明。因此虽然他已经32岁,过了青春时期,不再有虚幻的感情爆发,但他骨子里依然流淌着诗人之血,当他在离开长沙去广州之前,重游橘子洲,我们不难想见他内心的喜悦和高昂的激情。穿过80年的漫漫时光,我们似乎依旧看到,这个瘦高个子的伟人在略有寒意的秋日午后,用浓重的湘音吟唱的样子。

  他是一个人来的,我们从开头的“独立寒秋”就知道了。至于他为什么是一个人来,这个问题虽然触及了诗歌创作的某种背景;但对我们赏读诗歌来说似乎不是很重要。而从诗人的创作过程来说,“独”字起着关键的作用。

  我们习惯将这首词分为“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和“中流击水”图,重点分析本词“景中显情”的生动表达和“化悲秋为乐秋”的高迈境界。的确,这样的文本分析解决了词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手段,尤其是远近仰附的视角变换和鲜明的色彩对比,很好地彰显了诗人的开阔胸襟,拓展了秋词的内容范畴。

  但是,当我们进入诗人的内心,就会发现“独”字贯穿了全词。我们可以将本词中的几个关键动词拿出来,“立”“看”“问”“忆”;因为这几个动词串起了本词的主要内容,所以有“领词”之称。“独立”,他才强烈感觉到寒意,而这个寒不是心寒,相反,他的内心是高亢的;因为“独”,他才“看”得细,慢慢浏览体会风景的细节,静静观看辽阔江面的船只和高旷青天的雄鹰,才可以看到水底的鱼儿,看到秋天中亮丽的色彩;“独问”,他才会揽景兴怀,自言自语直抒胸臆,喷发内心的喜悦和高昂的激情;而最后,是因为“独”才“忆”的,正是一个人来的,他才会怀想故人往事,才会展望未来。可谓是抒尽襟怀一“独”字啊。

  我们设想一下当时是诗人和他的众多朋友一起来的,那会怎么样呢?他应该把一部分心思放在朋友身上吧?因为他离别了,所以必须和朋友交流、对话、论辩、祝福,他就不会那样专注地看风景、想往事、发幽思,那么,他也许会记载下当时的场景,而我们也许就会读到另外一种版本的《沁园春·长沙》了。

  是的,特定的写作场景会影响写作者的创作心理和创作风格,分析文章的时候想一想自己就是作者,揣摩一下写作者的写作姿势、写作习惯、写作氛围,那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我们也许可以从这里窥见写作的奥秘。


怀念辛弃疾山的诗句-辛弃疾中秋思念的诗句
45、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46、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李贺《梦天》47、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文天祥《除夜》48、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49、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50、欲为圣明...

高一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整理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5.高一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整理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

关于水的优秀诗句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9、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50、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谢榛《渡黄河》 51、浮云遮月不...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57、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

11.沁园春长沙+是诗人伫立在的湘江边有感而发写下的(A.南宁B.北京C...
这道题的答案是 D.长沙。《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一首词,词中有“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描述,由此可知这首词是在湘江边有感而发写下的。而湘江流经长沙,因此答案为长沙。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必背文言文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7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必背诗歌和文言】 必修1:《沁园春 长沙》 ,《雨巷》,《再别康桥》,《荆轲刺秦王》中的一段“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

描写桂林山水的诗句
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103、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曾几《三衢道中》 104、引之于山,兽不能走。吹之于水,鱼不能游。牛殳《琵琶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47、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王驾《社日》 148、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149...

沁园春长沙体现书生意气的诗句
4、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现代毛主席 《沁园春·长沙》 5、不独笑书生争底事宋苏轼《满江红 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6、问书生、何辱何荣宋苏轼 《行香子·三入承明》 7、昔有书生荐寿杯宋王以宁 《鹧鸪天·昔有书生荐寿杯》 8、孤坐书生能意就宋王之道 《减字木兰花·鳖头龟手》 9、不奈书生习气宋杨无咎 《水龙...

描写长江的诗句
57、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58、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59、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60、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风景的诗句
1、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2、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馀雪》3、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4、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5、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

回忆小时候的诗句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十二、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十三、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十四、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十五、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十六、丁丁漏水...

铜仁市15517962072: 读《沁园春·长沙》有所得注意!字数只要200~300字,不要多,内容完整!还有就是最好为原创···谢谢高手们了··· -
撒池莲芝:[答案] 在我国的诗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他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

铜仁市15517962072: 读了沁园春长沙你想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写不少于200字的短文 -
撒池莲芝: 时值金秋,我在奔流着的湘江前遥望桔子洲头,山好像被染过似的,火红如骄阳,那样的生机勃勃,让人心旷神怡.那儿,碧绿的江水仿佛完美无瑕的玉,有几条船在上证着前进,大家都是那么充满生气啊!蔚蓝的天空上,矫健的老鹰在自由地飞翔,那姿态好像在普达天空,不愧是天空的霸者.清澈见底的小溪里,有几条鱼在悠然自得地游着,所有的生物都在秋光争过自由的日子啊!

铜仁市15517962072: 沁园春长沙读后感,有关理想的 -
撒池莲芝: 整篇词上阕写了作者重回橘子洲头,在橘子洲看到的的湘江之景,下阕作者回忆了青年与同学们游玩橘子洲,抒发了自己的抱负与感慨,表现了作者的豪迈之情.“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一句表明作者独自来到橘子洲观看到这漫...

铜仁市15517962072: 沁园春长沙(散文篇) 作文 -
撒池莲芝:[答案] 足触湘水,风激石岸,飒飒秋风掠过水陆洲上的每一景,每一静,呼啸而逝.秋风卷起层层轻柔的白云,细腻地将它们放在不同角度的画里,也卷积起喷薄的江水,成然与浑浊的岸堤化为一体,专横得漫溯过诗人的脚踝.诗人从容,手指轻微一颤,...

铜仁市15517962072: 读沁园春·长沙后的感受 用一句诗词或名言来表示
撒池莲芝: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送陈章甫 》唐.李颀 三分割据纤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咏怀古迹》(其五)唐.杜甫

铜仁市15517962072: 《沁园春长沙》总结 -
撒池莲芝: 《沁园春 长沙》前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

铜仁市15517962072: 泌园春.长沙面对以上景物诗人发出怎样的感慨 -
撒池莲芝: 《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铜仁市15517962072: 沁园春雪,长沙,赏析,教案,ppt,原文,读后感 -
撒池莲芝:[答案] 《沁园春雪,长沙》 《沁园春雪,长沙,赏析,教案》 《沁园春雪,长沙,赏析,教案,ppt,原文,读后感》

铜仁市15517962072: 读了【沁园春长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撒池莲芝: 表现的作者变革社会、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 上阙:写景----壮丽的湘江深秋景色 远处的山色:“红遍” 近处的江景:秋水澄澈,秋江碧波 即景抒情,“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下阙:抒情 “携来百伴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承上启下) 抒发凌云壮志,革命豪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