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三从四德是哪些,还有三纲五常有哪些??一一作答,谢谢

作者&投稿:甘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人说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是什么?~

三纲五常
发音 sān gāng wǔ cháng
解释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中国传统礼教中,对于女性的要求比较苛刻,其中所谓的“三从”、“四德”就是女性立身的根本,那么什么是“三从”、“四德”呢?
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份,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跟从”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质的“从事”之本质。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最早源于孔子,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道德缺失,也是传统文化的缺失,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才是教育子女、待人接物的正确法则。
三从四德是汉族古代习俗之一,“三从”与“四德”的合称。“三从”指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
“三从四德”,是一种中国古代女性的道德规范,是为适应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名教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等级制度。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责备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他看来,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五常之道。坚持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五常联用。
名教观念最初也始于孔子。孔子强调以等级名份教化社会,认为为政首先要“正名”,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仲舒倡导审察名号,教化万民。西汉武帝时,把符合封建统治利益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等立为名分,定为名目,号为名节,制为功名,用它对百姓进行教化。称“以名为教”。其内容主要就是三纲五常。但“名教”这个词的出现是在魏晋时期,用来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魏晋时期围绕“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展开了论辩。王弼糅老庄思想于儒,认为名教出于自然;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西晋郭象则认为名教即自然。宋明以后,名教被称作“天理”,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如违犯封建伦理纲常,即被视为“名教罪人”。
三纲五常和名教观念,为封建阶级统治和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而辩护,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维护和提倡。它们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和观念,被写进封建家族的族谱中,起着规范、禁锢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2000多年来,它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国民性。当然,这种思想在一定时期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
在封建时代,三从四德是妇女的行为规范。
“三从”出自《礼记.丧服.子夏传》,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出自《周礼.天官.九嫔》,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古时候的三从四德是什么意思?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妇女应有的品德,三从是未嫁从(听从)父、既嫁从(辅助)夫、夫死从(辅养)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工)。阐发 古时候为妇女设立的道德标准。男性选择妻子的...

古代什么是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是汉族古代习俗之一,"三从"与"四德"的合称。"三从"指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三从四德",,指压迫、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

古人所说的三从四德指的是什么?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封建礼教束缚、压迫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 根据“内外有别(即男外女内的社会分工)”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进行规范要求。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红gōng)。成语...

古时的“三从四德”是指什么?
古时的“三从四德”是指什么?“三从”是指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三从”最早见于儒家经典《仪礼?丧服》,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的年限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要求作为女儿、妻子和母亲的女人对男性绝对服从。古代...

古代三从四德指什么
三从四德是古代中国对女性行为和道德的规范。具体包括:1. 三从:指女性在不同的生活阶段应遵循的不同规范。女性在家庭中应服从父亲,出嫁后应服从丈夫,丈夫去世后应服从家族中的其他男性成员。这一概念体现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与角色,强调女性的谦逊与顺从。2. 四德:指女性应具备的四种德行...

古代说的“三从四德”,是指哪“三从”哪“四德”呢?
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四德是古代为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稳定社会及家庭关系,提高了人们的素质修养。“三从”道德从丧服制演化为人际间的主宰服从关系,与汉代倡导的“三纲”相对应——家庭中的“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推广到性别关系上就是...

三从四德指的是什么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用于约束妇女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三从”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四德是根据“内外有别(即男外女内的社会分工)”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

古代三从四德指什么
1、“三从”指女子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四德是古代对女子的道德规范。2、三从四德是儒家对于妇女一生的行为、道德、修养做出的要求。“从”是辅佐、辅助的意思,“三从”就是要求女子未嫁人之前要听从长辈的教导,特别是父母的教导,他们比自己...

三从四德是哪四德?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习俗之一,“三从”与“四德”的合称。“三从”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三从四德指的是什么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习俗之一,“三从”与“四德”的合称。“三从”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郎溪县18374051060: 中国古代讲的三纲五德是指哪些? -
却郭双倡:[答案]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

郎溪县18374051060: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分别指的是什么 -
却郭双倡: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郎溪县18374051060: 封建社会“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内容是什么? -
却郭双倡:[答案]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

郎溪县18374051060: 何为三从四德 三纲五常 -
却郭双倡:[答案] 三从四德是古代为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稳定社会及家庭关系,提高了人们的素质修养.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红).三纲五常 出处:《论语...

郎溪县18374051060: 古人所说的"三从四德","三纲五常"都是哪些啊?
却郭双倡: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名教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等级制度.

郎溪县18374051060: 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各指什么? -
却郭双倡: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在封建时代,三从四德是妇女的行为规范. “三从”出自《礼记.丧服.子夏传》,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出自《周礼.天官.九嫔》,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在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郎溪县18374051060: 三从四德是哪三从哪四德 -
却郭双倡: “三从”指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与汉代倡导的“三纲”相对应——家庭中的“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从”有多重含义——听从、随从、服从、跟从等意思.被636f7079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37623431...

郎溪县18374051060: "三从四德"是哪三从,哪四德?哪五经?"三从四德"是哪三从,哪四
却郭双倡: 三从四德、三纲五常: 这些成语都是浓厚的封建王朝色彩.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地位及所谓的伦理道德,制订了许多条条框框的得到教条.三从四德、三纲五...

郎溪县18374051060: 古时所谓的三从四德是哪三从哪四德? -
却郭双倡: 中国传统礼教中,对于女性的要求比较苛刻,其中所谓的“三从”、“四德”就是女性立身的根本,那么什么是“三从”、“四德”呢? 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

郎溪县18374051060: 请问中国古代说的“三从四德”都是指什么
却郭双倡: 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在一生在道德、行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