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莲花的诗的赏析

作者&投稿:逄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莲花的古诗及点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赏析】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不要爱莲说啊?那我只找到两首可不可以啊?

众荷喧哗 作者 洛夫(中国台湾)

而你是挨我最近
最静,最最温婉的一朵
要看,就看荷去吧
我就喜欢看你撑着一把碧油伞
从水中升起

我向池心
轻轻扔过去一粒石子
你的脸
便哗然红了起来
惊起的 一只水鸟
如火焰般掠过对岸的柳枝
再靠近一些
只要再靠我近一点
便可听到
水珠在你掌心滴溜溜地转

你是喧哗的荷池中
一朵最最安静的
夕阳
蝉鸣依旧
依旧如你独立众荷中时的寂寂

我走了,走了一半又停住
等你
等你轻声唤我


曾经最喜欢的一首小诗,是源于对一位姑娘的喜爱。当时我把她比作荷,夏日的荷,穿着洁白的衣裙飘舞在夏天的湖畔的荷。当时我只知道这首诗的几句:众荷喧哗,而你是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婉的一朵……我向池心,轻轻扔过去一拉石子,你的脸,便哗然红了起来。也正是这几句吸引了我,从此我把她比作众荷里挨我最近的一朵,我把这首小诗摘下来,夹在寄给她的信笺里,载着我满满的思念给她,那时候盛行鱼传尺素的期待与喜悦。我知道她收到的那一刻一定是笑着的、但不知道他否哗然而红的脸。我还能想象的出她笑着的样子,就像夏天调皮的小莺,不安分地站在高高的枝桠上,摇摆着洁白如云般的长裙,一朵飞舞着的荷,在这个世上,她竟不是最静、不是最温婉的。

她一定属于那个夏季,她一定属于那个优美精致的小城,她一定填充了当时我闲雅的细腻的柔美的情怀。

在长长的夏季里,那挨我最近的荷也会遥遥地对我张望吗?用她最萋迷的眼神,用她最无助的舞姿,用她如荷般最安静最温婉的等待。夕阳、蝉鸣……一如众荷中你的寂寞,你本该只是那个夏季最柔美的一抹笑容,其余的,在我离开之后,都幻化成了虑无。

隔着山山水水,并不遥远,却足以令你我生疏的距离。往事的宿命今天拿来取臆,以毫无节制的惆怅与落泊,以无与伦比的爱与忧伤,以又一个火急火燎的夏季,以若干年后你还盛开在那个小城里……物是人非,这小诗还在,昔日的洛夫又是写于哪位夏季娴静的荷?

如今,那荷也在盛开着,她还有她美丽的青春,她还有她娇艳的花瓣,还还有她如水的柔情。她永远属于那个夏天,而我的那个夏天,则属于你…… 无论如何,这首小诗还在,每当读起它的时候,便会想起你,它今生必定是属于你的了。无论春秋和冬夏,这首小诗永远开在你的盛夏里,这首小诗永远开在你洁白的裙裾里,这首小诗永远开在你柔美的笑容里,这首小诗永远开在你多彩的年华里,这首小诗永远开在你遥远的梦想里,这首小诗永远开在你的我所未知的前程里,这首小诗永远开在我真诚的祝愿里……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李商隐《赠荷花》
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以工丽绮美见称,常通过运用典故或意境迷离的诗歌语言,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深邃意念,其诗给人隐晦曲折、扑朔迷离之感,特别是他的《无题》诗。不过,他的《赠荷花》却绝不这样。诗人以清浅明晰的语言,描绘出花、叶相映的绚丽,给人以美的印迹。《赠荷花》一上来,就摆出一种世俗的现象:讲到花和叶,人们一般总把它们分别看待,对花,欣赏不已、关怀备至,而对叶,则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于是,花入金盆,精心呵护,浇水浴日,不厌其繁,叶呢,则不闻不问,任其凋落,萎而入土,化作尘埃。由此,再隆重推出荷叶荷花的孪生情谊、手足之亲:碧绿的荷叶,由刚刚露出尖尖角,慢慢地卷舒伸展;而粉红的荷花,则由似箭的花苞渐渐地绽开、怒放,它们开合伸卷,出于自然,摇曳多姿,尽态极妍,叶映花红,花衬叶绿,其景其境,美不胜收。诗人由衷地赞叹:“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他多么希望,花红叶翠,久盛不衰,直到翠减红退,依然光彩照人。通过这样的描绘,我们看到,荷花真的不同一般,它们互为佐佑、互相辉映,于众花中独树一帜,表现出自己的独特风韵。 译文   人世间的花和叶是不能相比的,花被供入金盆,叶却归于尘土.
  只有绿色的荷叶衬着红色的荷花,不管是卷是舒都随性自然.
  这花和叶长久的互相映,等到翠色减少红色凋零时,真让人愁煞心肝.
  世间的花和叶是不同等的,一般人总是重视花,不重视叶。
  唯有碧绿的荷叶衬着未开的荷花,无论是开放还是合拢的都是天然本性。
  荷花与荷叶长时间互相交映,一直到荷叶减少,荷花凋谢时令人愁苦至极。
赏析   这也是一篇有深刻思想内容的诗。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李商隐的这首七言古诗,形象地表现了和这谚语相似的可贵思想。作者说,一般人总是重视花,不重视叶。花栽在金盆里,叶子却让它落地成为尘土。但荷花的红花绿叶,却配合得很好,它们长期互相照映,一直到绿叶减少,红花谢落,使人觉得很愁怅的时候。这样就写出了荷花荷叶的共同命运,而且写得很有感情
  前二句是“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诗人是说人间世的花和叶都是不能相比的,花被供入金盆,叶却归于尘土.
  后面的“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则是说只有绿色的荷色衬着红色的荷花,不管是卷是舒都随性自然.
  最后两句“此花此叶长相应,翠减红衰愁杀人。”
  意思是这花和叶长久的互相映衬,等到翠色减少红色凋零时,真让人愁杀心肝.
  诗的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命运。世上的花与叶,本是同根生,同枝长,花儿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各自与众不同而独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识中。便移栽金盆,备受呵护。但绿叶却受到遗弃,飘零落地,在凄风苦雨中化作尘土。花入盆,叶作尘,这是世间花和叶的各自的命运。这两句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
  “惟有”二字,同中取异,以下四句,全承它而来,转写荷叶的伸张卷曲,荷花的开放闭合,种种风姿,天然无饰。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这首诗,却吟咏了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任天真”,既是写花,又是写人。以花性写人性,立意新奇。
  最后两句进一层写荷花的“天真”之处。荷花的红花绿叶,互照互映互衬。即使到了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遗弃。如果说,前两句写荷花“任天真”,侧重表现共荣;那么,这两句的“长相映”,则主要表现同衰。这四句诗互补互承,从正反两方面完整地表现出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品质。

夏游莲花清·张昭美山色遥看近却无,招提处处缀璎珠。药泉汲水供茶灶,松石点苍入画图。宗室卧游辜胜境,匡庐结社得吾绕。归来四载婴残疾,刚到壶天气象殊。莲花寺位于武威城西南十五公里的松树乡境内,始建于宋、元时期。旧时山上建筑规模宏伟,殿宇相接,山泉秀丽,景物宜人,为武威游览胜地。莲花寺还是历代文人墨客咏诗作画之胜地,唐代诗人高适,近代诗人张昭美、陈炳奎等都有佳作,著名画家张大千曾两次登临,作有《莲花山图》一幅。张昭美曾先后五游莲花山,作诗四首,此选第三首。全诗八句,描写了在莲花寺汲泉煮茶、观赏松石的乐趣。首联大意:遥看灵秀氤氲的山光水气,走到近前却全然消失;莲花寺院内(注:招提,寺院的别称)处处挂着幛幔,幛幔上饰满彩绣珠穗(注:璎珠,此指寺院所挂幛幔上的彩绣珠穗)。首句可能是由王维的诗句“青霭入看无”或韩愈诗句“暮色遥看近却无”化来。三、四句大意:从药王泉打水供应茶灶煮茶,在松下品茶赏景,一松一石都觉秀美如画。注:“药泉”即“药王泉”,传说与西藏布达拉宫相通。五、六句大意:我们这次游莲花山,亲身经历胜境,远胜过宗炳当年卧游,还可以和白莲社中人收徒结社相媲美。“宗室卧游”是引用宗炳的故事。宗炳,南朝宋画家,擅弹琴,精于书法、绘画。东晋末到南朝宋元嘉中,当局屡次请他做官,他都不就,惟喜漫游山川;后因老病回江陵,将所见景物画于壁上,叹曰,“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卧游即指此山。“匡庐结社”,是引用东晋高僧慧远等十八高贤结白莲社的故事。东晋时慧远在庐山东林寺,同慧永、慧技和雷次宗等十八高贤,掘地植白莲来修念佛法门,故称“白莲社”。尾联大意:回归故乡多年了,我一直为疾病所困绕(婴疾:患病),此次一到莲花山,就象到了仙境,觉得气象很不一般。注意,壶天,道家语,寓有“壶中乾坤大”之意;这里把莲花山比作壶天,言其如同仙境。 全诗典雅清新,不仅描绘出莲花寺“壶天”的不同景象,而且巧用典故,含蓄蕴藉地表达了作者喜欢闲适生活的心态与情趣。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莲花寺在政府支持下,人民群众自愿捐款捐物,修复了一些古建筑,游客也在逐年增多。你可以亲睹兽文石这块千古难解的巨石,喝上一口药王泉的泉水,踏着旱滩坡的汉唐古墓,登上金顶塔,极目远眺,感叹武威历史的沧桑,庆幸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①一色裁,
芙蓉②向脸两边开。
乱③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有《王昌龄集》。
【注释】
①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②芙蓉:即荷花。③乱:混杂。“乱入”指采荷女子在荷花池中。
【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赏析】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描写莲花的古诗词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4、《和袭美木兰...

咏荷的诗句
赏析 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

有关荷花的古诗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各位大哥,谁知道李商隐的<赠白莲>的解释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重要诗人,他的诗歌以抒写自己伤时忧愤和失意感慨为主,也有抨击时政和借古讽今之作。他善于运用象征、比喻、暗示、衬托等手法,形成一种婉曲朦胧的风格,有时则流于晦涩。李商隐的《赠荷花》诗,是吟咏荷花的。荷花,也称为莲花,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起初,根茎细瘦如指,称为“蔤...

关于莲花的诗句背景
2.谁知道关于莲花的资料或诗词 莲花:最早出现于东汉,跟佛教文化有关。 因为莲花在佛教中是一种圣洁物。因为佛教在我国虽几起几落,却也久盛不衰,影响到社会各阶级、阶层,深入到文化意识的各个领域,因此,莲花纹在瓷器、陶器纹饰中经久不断。 东汉;用高温釉画成单个莲瓣。 酉晋后期出现莲瓣纹,一件器有几个莲...

《爱莲说》赏析
唐释道世《三宝敬佛》云:“故十方诸佛,同出于淤泥之浊;三身正觉,俱坐于莲台之上。”作者《题莲》诗也云:“佛爱我亦爱,清香蝶不偷。一般清意味,不上美人头。”与这篇小品参照,情趣相得益彰。最后,作者评花进而对“爱”也作出评价:“噫!菊之爱,...

关于莲花和荷花的诗句有哪些?
【赏析】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

“莲花向脸两边开”的下一句是什么?
“芙蓉向脸两边开”意思是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这一句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采莲曲二首》中的第二首。原文: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译文: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

爱莲说中最能体现莲之高洁的句子是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译文: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2、诗文赏析:这几句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样妍丽...

王昌龄有哪些描写莲花荷花的诗句?
王昌龄写的关于莲花荷花的诗句有以下例子:1、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2、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3、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湖上水渺漫,清江初可涉。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常州市17514448809: 关于莲花的诗的赏析 -
勇尝戊酸: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①一色裁,芙蓉②向脸两边开.乱③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作者简介】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有《王昌龄集》....

常州市17514448809: 关于莲花的古诗词,要有赏析,必须是名家,赏析要简短 -
勇尝戊酸: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碧绿的菏叶生长在一道弥漫的幽泉上,每当朝向东升的旭日时,荷花都透出一阵阵的鲜艳和骄翠,...

常州市17514448809: 有没有描写荷花的古诗?来一首加赏析. -
勇尝戊酸: 刘光祖 : 洞仙歌·荷花原文: 晚风收暑,小池塘荷净.独倚胡床酒初醒.起徘徊、时有香气吹来,云藻乱,叶底游鱼动影. 空擎承露盖,不见冰容,惆怅明妆晓鸾镜.后夜月凉时,月淡花低,幽梦觉、欲凭谁省.且应记、临流凭阑干,便遥...

常州市17514448809: 关于莲的古诗文和对它的赏析 -
勇尝戊酸: 莲(宋) 苏轼 城中担上卖莲房, 未抵2113西湖泛野航. 旋折荷花剥莲子, 露为风味月为香. 苏轼---《莲》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对莲子的喜爱之情,反5261映了诗人不以官场失意为意的恬淡闲适的心情.诗的开头两句叙事,交代了“卖莲房...

常州市17514448809: 苏轼有一首咏莲诗叫《莲》,如何赏析“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如果可以能赏析全首吗?我有急用! -
勇尝戊酸:[答案] “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叙事,苏轼愿意为了莲子不去西湖泛舟,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莲的无比喜爱之情.“旋折荷花剥莲子”旋:不久,随即.表现了作者的急切心情.“露为风味月为香”.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言有尽而意无穷.用“露”...

常州市17514448809: 描写荷花的诗句和赏析有哪些? -
勇尝戊酸: 《枯荷》 宋·许棐 万柄绿荷衰飒尽,雨中无可盖眠鸥.当时乍叠青钱满,肯信池塘有暮秋?【注释】衰飒:衰败凋残.青钱:喻指荷叶.肯信:怎信、岂信.【解读】讽喻之意.繁萎荣枯,自然之序;盛衰兴替,人事之常.一反赞美惯例而另...

常州市17514448809: 描写莲花的古诗点评 -
勇尝戊酸: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

常州市17514448809: 莲的诗句和赏析只要三句除了《爱莲说》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请写另外的诗句 -
勇尝戊酸:[答案]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常州市17514448809: 古诗江南可采莲全诗赏析特别是前两句 -
勇尝戊酸:[答案] 江南(汉乐府①)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②,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注释... 因此也借来表示“怜爱”的意思,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宋朝周敦...

常州市17514448809: 哪些描写莲花的古诗文要带一两句评析例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抓住了莲高洁的特点. -
勇尝戊酸:[答案] 1)诗经?豳风?七月》里面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的诗句.史鱼是与孔子同时代的人,它是卫国的大夫,也是著名的史官.史鱼为人正直,看不得朝中的丑恶现象,这也正和他史官的...荷花又称莲花 (2)“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