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被发配边疆,他们是在那做什么?

作者&投稿:向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犯人被发配边疆,背后有什么用意?~

古代朝廷将犯了罪的人发配到边疆,其实是有很大的用意的,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参与到边疆的建设中去。

古时候把一些犯了重罪的人发配到边疆,其实不仅仅是让他们去那个地方受苦。这样做有两种用意,一个是为了让他们到当地去进行改造自我反省,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他们对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古时候不像现在,人口比较少,那些犯了重罪的人,朝廷想要杀他们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当时的朝廷为了经济发展,也为了让边疆地区的人丁更加兴旺,所以才想出把犯了重罪的人发配到边疆的这种想法。这种做法既赦免了犯人,给了他们一条活路,同时也能让边疆的经济更加兴旺发展的更好。

而这些重罪犯被发配到边疆以后,朝廷其实也会管他们。官差把他们送到边疆之后是要回去朝廷交差的,同时也要督促他们在当地开展生产建设,并不是让他们在边疆自生自灭,那么既然边疆那么需要建设,为什么朝廷不派一些官兵去呢?其实如果派官兵去的话,会让成本提高很多。同时也怕他们在边疆地区会发动叛乱。但是将一些犯了重罪的人派到边疆,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这些人都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再也回不到原来在的地方了,不管他们愿不愿意,都只能留在边疆。这时候他们一心想的是要立功,说不定以后还能有好的生活。所以发配边疆其实在当时社会看来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

首先,犯人发配到边疆可以充当士兵,保卫国家领土和边境的安全!因为在古代,士兵是非常不愿意去边疆的,所以征兵的时候也非常难,而这些犯人因为犯罪,就不得不去,也算是另一种士兵的来源地!

另外,在古代,耕地是一个国家的根本,而边疆则是一个很重要的开发区,把这些犯人当免费的劳动力去为国家谋福利,做贡献,何乐而不为呢?
除此之外,将犯罪的犯人发配到边疆,而放他们一条生命,这不仅可以显示当时统治者的仁慈和宽厚,为他的统治带来很好的积极影响!
当然还有人认为,把这些罪大恶极的犯人发配到边疆要比处死更加有意义,这就相当于给他们一个机会帮助他们改邪归正,或者防止他们再回来做坏事。

流放,作为古代一种刑罚,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流放刑罚在我国起源很早,并且沿用历史悠久。从远古流放之刑出现,到清末被废除,历经几千年。

他们做以下几种工作:

1、服从兵役。说白了,去当守疆兵士。这主要是在长城一带比较多。因为处于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交界处,战事频繁,需要更多的人就驻守。那么境内一些犯了事的人正好成为这些士兵的来源。不过这危险性极大,当然利益也很大,搞不好可以脱离你的罪名,运气好点,可以当个军官。不过大部分都是有去无回的。

2、一些官员被贬。有点才华有时也可以当小官小隶,比如姚启圣、于成龙等。过了几年,有可能皇帝想起你,决定启用你,这也说不定,但是最重要的,你在朝中有个靠山,为你说话。

3、呆在边疆的牢里,没权没势的都会这样。当然,万一哪天皇家发生了喜事,生了个皇子,亦或者换了个皇帝,大赦天下,就可以归乡了。

6、垦荒。清朝大多是这样,通便发配到满族的发源地,东北一带,那是清皇族的老家。罪犯来到这里不仅要开荒种地,修桥筑路,改变清皇族老家的面貌,而且还要忍饥挨饿,为当地官员、满人当牛做马,沦为家奴,以显示祖上的荣耀。

而通常有些人却到不了流放之地,很多被流放者未到流放地就死亡了,因为路途遥远、心理不安。纵使是到了目的地,那也是九死一生,对当地的气候、饮食等等难以适应。

扩展资料

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将已定刑的人押解到荒僻或远离乡土的地方,以对案犯进行惩治,并以此维护社会和统治秩序。作为一种刑罚,流放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流放刑罚在我国起源很早,并且沿用历史悠久,从远古流放之刑出现,到清末被废除,历经了几千年。

流放之刑的起源虽然很早,然而远古以来多是零星出现,到秦汉时代才逐渐形成体制,直到南北朝后期流刑开始进入五刑体制,占据其中降死一等重刑的地位。隋唐之际,以徒流刑为中心的笞、杖、徒、流、死五刑制正式确立。自此,流放之刑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中国刑罚史上,并一直影响到清末。

古代的中国,是一个繁荣的农业文明国家,大多数人被束缚在土地上,安土重迁。人们普遍强调家族主义,子多福多。儿孙满堂,四世同堂,成为多数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无论是谁,一旦遭受到流放的刑罚,一定被认为是一件极为不幸的事情。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流放是十分独特的政治现象,被统治者自诩为一种仁慈的刑罚。所谓“不忍刑杀,流之远方”(《大清律例·名例律上》),从而体现了儒家所提倡的仁政和慎刑。但为了使流放刑起到降死一等重刑的作用,历代统治者煞费苦心的变换流放的方式,创造了花样翻新的流放形式。与

此同时,历代统治者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对于流放地点的选择也费尽心机,西北绝域、西南烟瘴和东北苦寒之地以及一些海岛都先后成为过流放地,形成了历代不同的流放标准,造就了诸多著名的流人聚居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流放



1、服从兵役。说白了,去当守疆兵士。这主要是在长城一带比较多。因为处于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交界处,战事频繁,需要更多的人就驻守。那么境内一些犯了事的人正好成为这些士兵的来源。不过这危险性极大,当然利益也很大,搞不好可以脱离你的罪名,运气好点,可以当个军官。不过大部分都是有去无回的。

2、一些官员被贬。有点才华有时也可以当小官小隶,比如姚启圣、于成龙等。过了几年,有可能皇帝想起你,决定启用你,这也说不定,但是最重要的,你在朝中有个靠山,为你说话。

3、开矿,前提是当地要有矿产,比如广西钦州。呆在边疆的牢里,没权没势的都会这样。当然,万一哪天皇家发生了喜事,生了个皇子,亦或者换了个皇帝,大赦天下,你就可以归乡了。

4、垦荒。清朝大多是这样,通便发配到满族的发源地,东北一带,那是清皇族的老家。罪犯来到这里不仅要开荒种地,修桥筑路,改变清皇族老家的面貌,而且还要忍饥挨饿,为当地官员、满人当牛做马,沦为家奴,以显示祖上的荣耀。



历史上的罪犯流放最早起源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在这之前一般都是发配充军,戍屯边疆.
清朝时多流放到宁古塔(城名,位于黑龙江)及新疆伊犁等地.
宁古塔是满族的发源地,是清皇族的老家。罪犯来到这里不仅要开荒种地,修桥筑路,改变清皇族老家的面貌,而且还要忍饥挨饿,为当地官员、满人当牛做马,沦为家奴,以显示祖上的荣耀。
发配新疆则可充实人口稳定边防,也能促进当地的发展,更好的巩固统治者的统治.
同时,这些也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对犯罪人或反抗者进行惩罚镇压的一种手段

当修军事设施和开垦+各种劳务!

守卫边疆


古代囚犯为何不杀而是发配到边疆呢,究竟有什么好处?
也开始面对恶劣的战争环境,以求戴罪立功,重回故地。所以这些囚犯就在在流放地的生活,不但改变着环境的恶劣,也改变了让边境军人的人员构成。特别是有文化人的加入,更是使一些欠发达的边疆地区,成为文化昌明的典范。就像苏轼去海南后,儋州文化迅猛发展一样。2、戴罪立功、雪藏人才 其次,被发配流放的...

林则徐发配新疆,沿路各地官员是如何对待他的?
林则徐勇敢地直面强权,在多方压迫的情况下,仍然选择在虎门销毁大量鸦片,要知道他销毁那么多鸦片救了多少家庭。有多少人因为误吸鸦片,而导致家破人亡。虽然最终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但我认为英国只是找了理由入侵我国罢了。没有林则徐销毁鸦片一事,也会找其它借口。也就是因为虎门销烟一事,林则徐被...

古代发配犯人到边疆,有没有可能中途逃走的?
古代发配犯人到边疆,一般来说是没有可能中途逃跑的,因为首先犯人的身上都会戴上很重的枷锁,他们很难逃跑,其次犯人也无处可逃,一旦逃回家或者是逃到亲朋好友家,那他们就会受到牵连,所以即使他们想逃,也没有人愿意救济他。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有犯罪的人,现在的人犯罪就会被关进监狱里,严重的可能会...

古时候发配犯人到边疆,衙役也要同行押送吗?
比如宋江被发配江州,上来就打点了差役,宋江这一路几乎相当于旅行。武松发配孟州,当地的大户也出钱打点了差役,所以差役对武松还是比较客气的。武松第二次发配时,施恩也出面打点差役。施恩先是请两个公人持久,然后又给了10多两银子。在当年,十多两银子并不是小数目。吴用请阮氏三雄大鱼大肉又是好...

古代被发配的人是戴罪之身,为什么中途不跑?
发配,在古代是一种仅次于死刑的重刑。这种刑罚在秦汉时就已经出现了。不过当时被流放的大多是犯事的贵族,宋朝时开始正式入律。人力资源在古代绝对是力量的体现,因为古代战争对人的消耗很大,于是发配犯人到边疆就是一种充配军力的方式。把犯人扔到边疆去,英勇杀敌还能建功。要是不幸牺牲,那也是以戴罪...

林则徐都被发配到边疆了,为何各地官员还热情款待?
林则徐都被发配到边疆了,各地官员还热情款待他的原因在于林则徐一身的正气,在他的眼中更多的是国家和人民,很多官员都他都是敬佩的,当然当时新疆的处境也不好,他们需要相互倚重,惺惺相惜,而且需要人才一同抵御外敌,共建美好新疆。林则徐被流放新疆,从伊犁到新疆各地,在西域行进三万里,实地勘察南疆八...

古代为什么总把犯人发配边疆充军?
乾隆后期就更加严厉了,流放边疆的罪犯,一经捕获便就地正法。另外实行发配流放,对于统治者来说是体现仁政和慎刑,即所谓“不忍刑杀,流之远方”。比如北宋政治家苏东坡一生便被流放多次,在流放岭南期间他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清朝的禁烟英雄林则徐晚年被奸臣陷害,也被流放...

红楼梦里贾母的教子无方致家族败落,你怎么看呢?
这些人偏爱自己的孩子,都酿成了家破人亡的悲剧。所以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父母偏心的恶果,往往就是被爱的孩子有恃无恐,以小皇帝自居,而不被爱的就会自暴自弃,逐渐学坏走上邪路。成为这个家庭的隐患。贾赦就是一个例子,因为他的贪婪无度,胡作非为,最终得到应有的惩罚,被发配边疆,家产也被查抄...

求《水浒传》中的人物杨志的小传
迫不得已卖刀求生,遇泼皮牛二,冲动杀人,被发配充军,又获梁中书赏识,派其押运生辰纲,怎奈被晁盖、吴用等七人惦记,设计给打劫了 ,又遭随从诬陷。最终落草为寇。杨志是杨老令公的五代玄孙,响当当的将门之后。《水浒传》里,有自带祖先光环的三个人,一个是关胜,一个是杨志,一是呼延灼。其他...

古代总把犯人发配边疆充军,不怕他们不遵守纪律,甚至叛逃吗?
犯人们不存在逃跑的可能性。因为周边几百里都是无人烟的地方,你没有交通工具根本就无法逃出去。而且,这些流放地不是在北极圈内,就是西伯利亚,或者是中亚戈壁、即便你携带一些粮食也是没用,路上不是被冻死,就是渴死,甚至被野兽吃掉。所以,从流放地逃走的犯人只有两种可能,第一作死,第二有人从...

江孜县17340632297: 古代被发配边疆,是要去做什么的?充军?
大狐怖因培:发配充军就是将犯人押解到边远地区从事强迫性的屯种(劳动)或充实军伍,是轻于死刑、重于流刑的一种刑罚.充军劳役监分布所在,最远四千里,最近一千里,按刑罚所及的对象和刑期,有终身(本人毕生充军)和永远(本人死后由子孙亲属接替)两种.

江孜县17340632297: 在我国古代为什么把犯人都发配边疆,都做些什么 -
大狐怖因培: 叫戎边. 其实就是站岗去了. 我国由于地理环境特殊,其实适宜人类居住的就中、东以及华北部不大点地方而已. 北边多风雪,西边多荒漠,南边多雨林,即便是东边的海岸线,也是巨浪滔天. 所以发配边疆,其实就是叫你去这些地方站岗去了. 实际上也基本等于判死刑了. 古代由于科技水平不高,通讯不发达. 把你发配到那里,你就是出了事,朝廷一时半会也不知道.

江孜县17340632297: 古代发配边疆是是怎么回事 -
大狐怖因培: 1、从兵役 2、放哨. 3、大官被贬 4、呆在边疆的牢里 5、开矿,前提是当地要有矿产,比如广西钦州. 6、垦荒、清朝大多是这样. 7、随便,有些主要是为了让他们与家人隔离. 8、反省,有些大官被贬只是一时的,皇帝主要是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透了再召回

江孜县17340632297: 发配给披甲人为奴.是让这些人给披甲人干什么? -
大狐怖因培: 披甲人就是一种帮助清王朝镇守边疆的,所以,披甲人世代居住边疆,清王朝会经常将一些犯人或其家属发配给这些人做奴隶,稳定军心.

江孜县17340632297: 古代罪犯发配,都发佩到哪里? -
大狐怖因培: 新疆,广东,海南那边.戍边!一般就是当兵保卫祖国啊!

江孜县17340632297: 清朝总是把犯人发配到宁古塔 不得入关 那发配去干嘛的呢(做苦力还是什么) -
大狐怖因培: 从顺治年间开始,宁古塔成了清廷流放人员的接收地,他们当中有抗清名将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文人金圣叹家属;著名诗人吴兆骞;思想家吕留良家属等等.他们的到来,传播了中原文化,使南北两方人民的文化交流得以沟通.流民的涌入改变了当地以渔猎为生的原始生活方式,教他们种植稷、麦、粟、烟叶,采集人参和蜂蜜,使农业耕作得到发展.

江孜县17340632297: 古代发配边疆是是怎么回事
大狐怖因培: 犯了事,丢到一个既不生蛋鸟不拉屎的地方受虐.比如说海南啊,塞外啊,总之就是尚待开发条件恶劣的地方

江孜县17340632297: 古代女子犯罪被发放到边疆去做什么 -
大狐怖因培: 这词语出资战国时代了 早就废弃了,女人不会被发配边疆,封建制度下,女人相当于财产,智慧抓在自己手里,或者用于换取利益

江孜县17340632297: 古代发配边疆是很重的刑法吗,不就是去外地当兵吗 -
大狐怖因培: 当然很重啦,边疆环境很恶劣,而且发配过程也很惨,穿着囚衣,拷着手链脚镣,不给饭吃不给水喝,走到边疆~>_<,有他罪受了

江孜县17340632297: 古代为什么要发配边疆,而不把犯人关进大牢 -
大狐怖因培: 发配是古代的一种仅次于死刑的重型“刑莫惨于此”,这种刑罚自秦汉时就有了,不过当时被流放的大多是犯事的贵族,宋朝时开始正式入律.把犯人发配到边疆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充实边防军力.后来又成为了开发区的劳动力,分极边、烟瘴(四千里)、边远(三千里)、边卫(两千五百里)、沿海附近(一千里)作为执行刑罚场地.充军重刑在明朝时最盛行,一般在定罪后由兵部发配.极边的流放地主要分布在极南或极北之地,但有的朝代也将犯人发配到海岛去,宋朝就把海南岛和沙门岛作为流放重刑犯的流放地.沙门岛(位于山东蓬莱县)因为地处偏僻,四面环水,自五代时起便最为最重刑犯的流放地.幸亏水浒里的林冲没被流放到这里,不然他杀了陆谦那几个狗贼之后,插了翅膀也逃不出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