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宰相公孙衍简介 公孙衍为什么叫犀首

作者&投稿:类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秦国宰相公孙衍(犀首)生平简介 公孙衍怎么死的~

公孙衍,名衍,在阴晋邑出生,曾仕魏,任犀首之官,人因以“犀首”称之,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和张仪同期,于秦国为官,是张仪的连横策略的主要对手。《史记》有公孙衍传,系附于张仪传。《战国策》也只有几条零星的记载。
公孙衍原是秦国宰相,深得秦惠王的信任和器重,帮助秦国攻魏,并收复河西,但是由于公孙衍没有经受诱惑被魏王收买,之后张仪将公孙衍排挤出了秦国,无奈只能转而投向魏国,但是不久又呆不下去只能投靠韩国,其一生仕途就这样兜兜转转,最终因为官场勾心斗角而死。
死因:据《韩非子》记载,他与大臣张寿有积怨,田需对他也怀恨在心,于是田需派人杀掉张寿嫁祸于他。魏王误以为是他杀的,就把他杀掉了。

扩展资料:
公孙衍又被人称之为犀首,出生年月不详,生于陕西华阴,是个地道的陕西人,所处时代是战国时期,其主要工作是做一个纵横家,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外交官。
公孙衍的政治主张是合纵抗秦国,公孙衍本人也是合纵派的先驱。公孙衍自工作以来,先后在秦韩魏这三个国家工作过。
公元前333年,公孙衍来到了秦国,那时候秦惠王执政,公孙衍在朝中担任秦国最高官职,手握军政大权。
之后公孙衍离开秦国来到了魏国,在魏国公孙衍遇见了同行陈轸,陈轸献计策于公孙衍,赢得了魏王的信任,把魏国的相爷拉下了台,不仅如此还赢得了燕王赵王的信任和赏识,此后公孙衍就当上了三国之相,手握军权,有着很大的权利。
说到公孙衍就不得不说到张仪,这两人是死对头,公孙衍政治主张是合纵,而张仪的政治主张是连横。
公元前318年,公孙衍合纵成功,联盟其他5国攻击秦国,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从公孙衍的角度上他已经成功了,因为他已经将他的政治主张合纵发挥了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孙衍
百度百科-史记(司马迁著纪传体历史著作)
百度百科-战国策(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国别体史书)

犀首是犀牛的角,非常珍贵的意。“犀首”不是公孙衍专有的称号,但公孙衍号犀首的时候,他是天下名人,当时之人以及从此以后的史籍上也就将这个称号作为他的专有称号了。

从史籍记载来看,公孙衍在韩国担任宰相,率军与秦国作战失败后,再次回到了魏国。但魏国朝廷勾心斗角,公孙衍没有能重新登上历史舞台。据《韩非子》记载,他与大臣张寿有积怨,田需对他也怀恨在心,于是田需派人杀掉张寿嫁祸于他。魏王误以为是他杀的,就把他杀掉了。

公孙衍极具战略眼光,他不仅注重联合东方各国,甚至把秦国西方的小国义渠,也拉进了合纵伐秦同盟。

义渠是西方少数民族政权,多年来始终与秦国为敌。在公孙衍积极组织合纵之际,义渠的国君恰好来到魏国。公孙衍求见义渠君,告诉他,秦国和东方各国交战时,就会奉上重礼讨好义渠;与各国和平时,就会掠夺义渠。他希望义渠国君警惕这一点,不要被秦国所蒙蔽。后来,秦国出动大军攻打韩国时,献上“文绣千匹、好女百人”与义渠修好。义渠君果如公孙衍所言,趁机发兵攻打秦国,大破秦军。由于本土遭到破坏,秦国不得不暂时放弃对六国的战争。
然而,公孙衍虽然组织了多次对秦国的进攻,却几乎均以失败而告终。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策略是错误的,而说明各国离心离德,根本没有很好地贯彻他的合纵策略。
纵观战国局势,实力雄厚的,向来靠拳头说话;实力较弱的,只能靠外交手腕。公孙衍首创的合纵策略,是当时弱小国家对抗以求得生存的最好策略,甚至是唯一办法。如果各国能够按照他提出的策略团结起来,共同抗秦,那么天下局势就会发生改变,历史也会改写。合纵的失败并非公孙衍的失败,而是各国君主的失败。当时,已经无人能把那些目光短浅、形形色色的君主们凝聚到一起,他们患得患失、左右排徊,即使公孙衍倾尽心血,也是无力回天。
公孙衍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合纵事业的创始人,与张仪齐名。但史书关于他生平事迹的记载并不详细,流传下来的事迹也不多。《史记》有公孙衍传,系附于张仪传。《战国策》中只有几条零星的记载。
从史籍记载来看,公孙衍在韩国担任宰相,率军与秦国作战失败后,再次回到了魏国。但魏国朝廷勾心斗角,公孙衍没有能重新登上历史舞台。据《韩非子》记载,他与大臣张寿有积怨,田需对他也怀恨在心,于是田需派人杀掉张寿嫁祸于他。魏王误以为是他杀的,就把他杀掉了。
然而,作为一代风云人物,公孙衍的历史功绩是永不磨灭的。在战国中后期,正是因为他,东方各国对强秦才有了几次有较大影响的进攻,历史才变得更加波澜壮观。当时就有人曾说他和张仪“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声势都足以倾动天下。在他去世后,他所开创的合纵大业日益深入人心,精妙绝伦的外交大战仍在继续上演.


运城市19353276023: 犀首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样理解?
钱静安通: 公孙衍早年的时候在秦国为官,曾经身居高位,后来离开秦国一直专心于合纵大业,被人称为犀首,那么为什么要叫公孙衍犀首呢好好的又公孙衍早年的时候在秦国为官,曾经身居高位,后来离开秦国一直专心于合纵大业,被人称为犀首,那么为什么要叫公孙衍犀首呢好好的又为什么要离开秦国呢公孙衍是当有有名的大人物,史书上说像他这样的大丈夫人们都盼望着他安居一处,因为他们到处走动,就会使得当时的天下陷入到动乱之中,所以后来人称他为“犀首,表达自己的尊敬

运城市19353276023: 公孙衍的简介有哪些呢?
钱静安通: 商鞅死后,公孙衍被秦惠王任命为大良造,积极谋划,向魏国发起攻击

运城市19353276023: 战国军事家公孙衍简介有什么?
钱静安通: 魏国原本就已经在战争中,国力削弱了很多,这次秦国的进攻更是让魏国无法抵挡,只好割地求和,将魏国的阴晋即公孙衍的家乡给了秦国

运城市19353276023: 魏国将领公孙衍的介绍有哪些呢?
钱静安通: 公孙衍收复河西之战公孙衍是魏国阴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他主张合纵抗秦,但是又曾经在秦国出仕做官

运城市19353276023: 秦国的著名丞相公孙鞅为什么又叫商鞅?是因为是商代的后人? -
钱静安通: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集解徐广曰:“弘农商县也.”○索隐於、商,二县名,在弘农.於、商在邓州内乡县东七里,古於邑也商鞅(约前390—前338),他是卫国国君的后裔,所以又以“卫”为姓,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来他到秦国被封于商,才又称商鞅.所以在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被封之于商前,叫卫鞅,此后,被称作商君.

运城市19353276023: 公孙衍后来为什么又离开了秦国 -
钱静安通: 公孙衍为魏国阴晋(今陕西省华阴市东)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和张仪是对手. 公孙衍历仕秦国、魏国、韩国.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诸国合纵抗秦. 公孙衍于秦惠文王五年(公元前333年)在秦,为...

运城市19353276023: 简述,张仪和苏秦 -
钱静安通: 中文名称: 苏秦 又 名: 字季子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生平简介字季子.战国时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学纵横之术游说各国,初至秦说惠王,不用.乃东至赵、燕、韩、魏、齐、楚,游说六国合纵御秦.他出任纵约长,...

运城市19353276023: 张仪和苏秦什么关系 -
钱静安通: 苏秦比张仪整整晚一代人.两人并不是什么师兄弟.两人的活动轨迹也全无交错之处. 张仪活动于秦惠文王时期,他在国际上的对手是公孙衍(号犀首).公孙衍也是当时著名的纵横家,是魏国人.他曾在秦国为大良造,伐魏斩首8万.张仪至秦得为相邦(这一职位当时大致相当于外交部长,后来演化为丞相),公孙衍受到排挤,就跑回魏国去作了大将.张仪的外交政策是连横韩魏,使秦韩魏三国互相支持对方称王,秦惠文君也升级为秦王了.公孙衍的对策是韩魏赵燕和中山国,五国合纵,互相支持称王,史称“五国相王”.

运城市19353276023: 《史记》中最厉害的说客是谁?并简要介绍人物 -
钱静安通: 我认为张仪是史记中最利害的说客.张仪 是 魏国 公族支庶子弟[1],和 同为 的徒弟.在学术方面,“苏秦自以不及 张仪 ”[2]. 苏秦 鬼谷子 张仪 学成之后游说 ,秦惠文王更元三年(周显王四十七年,前322年), 张仪 相魏.公孙衍取得 的支...

运城市19353276023: 公孙衍为什么那么乱,一会出现在秦,一会出现在魏 -
钱静安通: 这要根据当时历史环境分析,战国时期社会等级制非常严格,公孙衍是个非常有能力的人, 但出生不是贵族,所以无法得到各诸侯国贵族的支持, 一旦诸侯王不支持他,他的下场只有逃或者死,公孙衍又属于纵横家,肯定选择逃,所以比较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