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同风俗的文章

作者&投稿:愈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关大同的民俗的作文~

给你点素材
关于春节来历的传说有很多,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以万年的故事较为普及。我就选择这个故事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这个故事的梗概是:很久很久以前,在山青水秀的定阳山下,有个不太大的村庄。村头山坡上,有间小石屋,住着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他家境贫寒,以砍柴挖药为生。那时节令很乱,弄得庄稼人无法种田。万年是个有心计的青年,想把节令定准,可是,不知从哪里下手。
一天,万年上山砍柴,坐在树下歇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就制了一个日晷,测日影计算一天的长短。可是,天有云阴雾雨,影响测记。他就想再做一件记时器具,好弥补日晷的不足。那天,他上山挖药,来到泉边喝水,崖上的泉水有节奏地滴答滴答地响着,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望着泉水出了神。思索了一阵,回到家里,画了画,试了试,做成了五层漏壶。从此,他测日影,望漏水,勤勤奋奋。慢慢的,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从头重复一遍。最短的一天在冬至。那时的天子叫祖乙,节令失常,使他很着急,就召集百官,朝议节令失常之困。节令官叫阿衡,不知道日月运行的规律,就说是人们作事不慎,得罪了天神。只有虔诚跪祭,才能得到上神的宽恕。祖乙就斋素沐浴,领百官去天坛祭祀,并传谕全国,设台祭天。但祭来祭去,不见收效,时令照旧很乱;各地的老百姓为了修建祭台又得服役,又得出捐,真是胆汁拌黄连,苦中加苦。万年忍不住了,就带着他的日晷和漏壶拜见天子。万年见了天子,说了冬至点,讲了日月运行周期。祖乙听罢,心中大喜,即令大兴土木,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上日晷台,造上漏壶亭。又拨了十二个童子服侍万年,万年让六个童子守日晷,六个童子守漏壶,精心记录,按时报告。
一天,祖乙让阿衡去日月阁询问制历情况,万年指着草历说:“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阿衡一听,深觉是理,心中却不安起来。他暗想:要是万年把节令定准,天子心喜,重用万年,谁还听我阿衡的?阿衡想啊想啊,一心想把万年除掉。一天阿衡打听出一个善射的利客,就派人请到家里,摆上酒筵,说明原由,许以重礼。刺客答应当夜就去行刺。天交二鼓,刺客趁酒兴离开了阿衡,向日月阁奔去。怎奈天坛周围,日月阁下,有卫士严守,刺客不能近前,就拉弓搭箭向日月阁上正观星象的万年射去。谁知刺客喝酒过多,眼睛发昏,飞箭只射中万年的胳膊。万年哎呀一声倒在地上,众童子急呼拿贼。卫士们听到喊声,一齐出动,捉住刺客,扭见天子。祖乙问明实情,传令将阿衡收了监,又立印出宫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非常感动,指着申星说:“申星追上了蚕百星,星象复原,夜交子时,旧岁已完,时又始春,望天子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爱卿入阁,三载不出,披肝沥胆,以月圆为准制出太阴历,真是功高德重。如今爱卿被奸佞暗算,且随我到宫中调养吧。”万年说:“太阴历虽然草创,但还不十分准确,岁尾还剩有点滴时辰。如不把这岁末尾时润进去,日月如梭,过来过去又会错历。臣负众生所望,深受天子之恩,愿碎心日月阁,细心推算,把草历定准。”
就这样,万年在日月阁中,仔细观察草木麦菽的荣枯,精心推算,把岁末尾时积日成月润了进去。那年五月,祖乙到天坛行祭,祭罢天神,又登上日月阁,把祭神的五月鲜桃赐给万年。万年献上太阴历,祖乙望着日夜操劳的万年,眉也白了,须也白了,深受感动,就把太阴历定名为万年历,还封万年为日月寿星。因此,后来人们也把春节称做年,每每过年之时屋里挂上寿星图,象征新岁添寿,也是对功高德重的万年寄以怀念之情。

民俗之一――贴春联。帖春联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春节的前的几天,街上就挤满了大声叫卖春联的小贩。摆在摊子上的春联更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每张春联上都写着祝福的话语,但各有不同,耐人寻味,有的春联上写着:“和风吹绿江南柳,春雨催开塞北花”,有的春联上写着:“水水山山处处画,家家户户年年丰”。短短两句,写活了新春佳节人们心中的美好心愿。
听爷爷说,春联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中的新桃和旧符便是春联的原型了。春联也是对联的一种,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从五代十国时开始,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但它的最鼎盛时期还在明清两代。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金陵后,在一年除夕之前,传旨金陵等地:“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除夕夜,他亲自微服出巡,以体实情。一次他发现一家未贴春联,问后方知是一阉猪者,不知该怎么将自己的经营内容写进联句。朱元璋听后,寻思片刻,为阉猪者题联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由此可见,朱元璋这位马上皇帝,在弘扬和发展春联事业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到了康乾盛世,春联艺术日见完美。不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康熙也是撰联的高手,他题的镇江金山七峰阁联,便是一副很好的摘句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春联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春联这一古老的长青之树,必将在新的世纪中展示诱人的姿容。

民俗之二――帖门神。门神也是和春联有着同样地位的一件春节必备品,但是随着文化的发展,它已经不多见了。我个人认为它的衰弱应该是因为现代建筑对于大门的改革,门神的画像很难在这里找到一席之地,便逐渐消散了。经过多方寻找,我终于看到了它。听卖画人介绍,这是神茶及郁垒的画像,他们一个手执钢鞭,一个腰带铁锏,大有怒发冲冠之势。通过资料,我了解到,在上古的时候,有神萘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采摘野果,摘种桃树生活。在度朔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一天,鬼王想在这里偷些桃吃,便叫小鬼去摘,但却被两兄弟打了一顿,鬼王一气之下,现出原形,在晚上闯进了两兄弟的住所。两兄弟沉着冷静,制伏了鬼王,把他扔去喂了老虎,众鬼便对他们俯首听命。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桃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

民俗之三――帖窗花。中国剪纸艺术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术,也是我国一种优美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流传至今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剪纸艺术作为民俗的一部分,在民间正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存在、发展着,时至今日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了极大的显示。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一把剪刀,一张小纸,就能裁出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剪纸作品。如小狗、小羊等十二生肖之中的动物,它们各个惟妙惟肖,犹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在春节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们就能在各家各户的窗户上看到各具特色的剪纸作品――窗花。

民俗之四――年画。除了在门口贴春联、挂门神,在窗户上贴窗花,欣赏年画也是春节的一件大事。这一张张年画为家家户户增添了几分和谐安详的气息。旧时,家家户户在春节里,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起了一定的作用。大抵比较富贵人家,在厅房总喜欢悬挂老寿星、紫微星、福、禄、寿等。梅兰竹菊等花鸟图,自然亦在欢迎之列。现在街市上较常见的就有《子鱼卧莲》(一个胖娃娃,手抱着一个大金鱼,卧在连花上嬉戏)、《凤凰来仪》(图画左侧有一岩石,上立以五彩风,右两少年,互相谈论附图)、《年年有余》了,或是描写《白蛇传》、《西游记》、《水浒传》里的故事情节的年画。

民俗之五――压岁钱。说来说去,还是得回到春节孩子们最期盼的一件事上,那就是发压岁钱了。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 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给压岁钱虽好,沿袭了传统,也表现了长辈们对下一代的深深的期盼,但是,现在的家长往往很大方,出手就是个一百两百,甚至于上千,这样不但会让孩子将其花在不正当的地方,更会使他们那养成大手大脚、浪费钱财的习惯。所以说,家长在给孩子压岁钱时一不要给太多,二要引导他们将钱用在正确的地方。

民俗之六――中国结。遍穿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中国结的身影,传说中国结是由一个和尚在闲暇之余用一根绳编出一个整结,然后串上名贵的佛饰品,在按上编出“王”字的穗,流传至今。当时的和尚,为了体现他“一心一意”向佛所以是用一根线编出来的,穗上为了体现他“至高无上”的信仰故编出“王”字。后来,逐渐流入社会,中国结的意义也从信仰改变为中国人对亲情、友情、爱情的“一心一意”及拥有者“至高无上”身份的象征。从大致小,从粗到细,大红色的中国结透露出中国文化的深邃。

收集资料:
一、 迎春诗歌:
轻轻点开网络,一系列关于迎春诗作的网络顿时映入眼帘。
《七律 春节话时尚》
三十团年饭店筵,南来北往火锅煎。
少儿游戏愉除夕,网络成人不夜天。
桌面麻将声绕绕,窗帘烟火蝶翩翩。
闲遐七日焉时尚?送旧迎新另类篇。
这首诗形象地刻画出了现代人心中的新春佳节。
《五律 拜年》
金猴春意闹,红蝶结团圆。
初二晨曦启,俏装月镜前。
祝愿双手奉,老母笑容鲜。
儿女频频喊,欢声齐拜年。
《七律温馨除夕》
彩线抛花频吐蕊,烹浆煮酒满堂亲。
斟杯笑语庆团聚,把盏声潮拜岁新。
姐妹相携慈母暖,连襟康泰合家珍。
平常日子和为贵,风雨同舟万代春。
这两首诗写活了新春佳节全家团圆的美好心情。
二、春联:
春种人人用科技 春暖神州百卉艳 放开改革阳春曲
冬来户户过丰年 官清大地万民安 两制三通白雪歌
兴邦有法千般好 翠柏苍松兆福寿 国兴特色三江暖
为政无私万里春 金樽檀板庆新春 日灿神州万里春
朝霞灿灿三春景 龙飞凤舞升平世 善政和风指海峡
旭日彤彤九域天 柳绿桃红艳丽春 红心桃李报春晖
特色福州富四海 美酒红灯歌盛世 和风吹绿江南柳
小康岁月乐千家 银筝铜鼓报新春 春雨催开塞北花
春风时雨花千树 日丽三湘春骀荡 春风吹柳千枝绿
子孝孙贤福满门 龙腾四水岁峥嵘 时雨浇苗万亩新

结论:在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里,孕育了形式各异的民族民风民俗,例如春联、年画、剪纸、门神等,它们充分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特色。我们作为这些宝贵文化的继承人,要将其发扬光大。
经过这次调查,我遍览了中国从古至今的民风民俗,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真为我国拥有的、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感到自豪!

当地人乔迁的时候非常讲究,尤其是喜欢选一个黄道吉日,而且,现在的人往往喜欢算命,对百姓而言,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可以上网搜一下黄历,上面会注明一些事情,比如说是否宜婚嫁,是否宜搬迁,是否宜安葬,等等,这些东西,挑一个较为合适的就可以了,大同人搬家的时候,最忌讳搬迁到自己距离原来地址较近的地方,在当地,他们认为,如果搬迁的距离不是太远,往往就预示着有灾难,有一些凶险,像是天灾人祸等等,所以,他们搬家,要先搬桌子和椅子,这也是一种讲究,除此以后,再搬其他的东西。大同境内也有属于自己的黄糕文化,在大同人的心里,黄色的米糕就是当地的文化,而且,如果要搬家的话,一定要吃黄色的米糕,如果不吃,一年当中,就会有3次遭殃。
9 16
下一条回答
3d大型手机游戏-人气手游TOP10榜单

3d大型手机游戏-今年高人气的手游排行_玄幻仙侠,魔幻异兽,策略卡牌尽在于此
广州游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3d大型手机游戏_将夜记_免费下载

将夜记-3D玄幻RPG手游,画面精致,技能炫酷,高度还原原著精美场景,荣誉至上,唯美..
成都玖壹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评论

雁过留声,写个评论

  ★大同风俗★之一——婚俗

  古代的婚姻,青年男女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结合在一起,其婚姻礼节也是相当繁杂的。正如《大同县志》所述:“媒妁通言两家父母,既许诺,然后送庚帖合婚、卜日、下聘,名曰:换帖,即古问名,纳彩礼也;迎娶有日,行纳币礼,名曰:下茶;即以请期书附之,名曰:通书,即古纳吉、纳征。请期礼也;迎娶之前一日,婿家备肉、面纳于女家,俗谓其肉曰:离娘肉,面曰:离娘面,名曰:催妆;女家即以所资妆奁纳于婿家;及期,婿家备肩舆,择女眷中娴礼者二人以迎女,名曰:娶亲。女家也择女眷中娴礼者二人舆至婿门,名曰:送亲;绅士家行亲迎礼,庶人多不亲迎,仅以女眷摄之,婿则俟于门外而已;既迎入于中堂,外设香案行礼,婿拜,女不拜,名曰:拜天地,行合卺礼如古制;次日,新夫妇同拜先祖及父母及长族亲,名曰:拜堂,即古庙见舅姑礼也;是日,女家具酒馔送于婿家,即古馈舅姑礼也;婿见妇之父母,有于三日行者,有三五日后卜吉行者,女也随婿省亲,名曰:回门;至弥月也如之,女住一月乃还,名曰:住对月。此则俗礼也。”

  解放以后,随着时代变迁,大同地区的结婚礼节也比以前简化多了,但为了取结婚吉利,迎亲时,新郎一般要戴红花。傧相由新郎的姐夫或者好友担任,新郎要给新娘带去一根红布裤带,名曰:“喜结良缘”;带去一个瓶子,瓶中插一棵葱,名曰:“生根立后”;还要带五根肋骨的猪肉一块,叫做“离娘肉”,名曰:“五方吉庆”。新娘上车时,女方家中定要送给新郎家中一盘饺子,上面盖着纸剪的大红喜字,名曰:“合家欢乐”;与此同时,女方家中要将“离娘肉”劈出几根肋骨来交给新郎带回,表示婚后夫妻和睦,名曰:“筋骨不离”。新郎与新娘在举行婚礼时,院中悬挂五星红旗。

  其结婚典礼程序是:(司仪一人唱礼)

  一、结婚典礼开始;
  二、新郎、新娘和来宾入席就位;
  三、向新郎、新娘献花撒彩;
  四、鸣炮、奏乐;
  五、证婚人讲话(宣读结婚证书);
  六、主婚人讲话(家长向来宾致谢);
  七、介绍人讲话;
  八、来宾讲话;
  九、新郎、新娘向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以及来宾行三 鞠躬礼;
  十、新郎、新娘互相行一鞠躬礼;
  十一、新郎、新娘介绍恋爱经过;
  十二、临时动议:凡是参加婚礼的人,都可向新郎、新娘提出各种玩笑难题,多属“娶妻生子”之类的玩笑,新郎、新娘无论多么难堪,也不能发脾气;
  十三、礼成;
  十四、宾客入席就餐,新郎、新娘分别逐一向来宾恭敬喜酒。

  婚联:
  张灯结彩办喜事、龙飞凤舞喜盈门
  春光练出鸳鸯谱、月夜香斟琥珀杯
  诗题红叶同心句、酒饮黄花合卺杯
  举案齐眉称乐事、雀屏中目证良缘
  喜事喜筵斟喜酒、新成新屋迎新人
  新屋喜新居绵延福海、佳期迎佳妇美满姻缘
  合卺且行夫妇礼、调琴喜奏凤凰音
  出水红莲开并蒂、向阳彩凤喜双飞

  横联:
  关睢雅化、鸾凤合鸣、百年之好、喜结良缘、福寿鸳鸯、五世其昌、举案齐眉

  ★大同风俗★之二——丧俗

  古代大同的丧俗,礼仪相当繁琐。一般可以分为小敛、大敛、烧纸、送灯、辞灵、出殡、复三等程序。正如《大同县志》所述:“亲始殁,擗踊哭泣无数,小敛毕,讣于戚友,大功以上皆以麻括发,名曰:散头;家人裂布裹首,三日成服齐哀,以下各服其服,始大敛;殡于中堂,朝夕奠;每饭必祀。是日,亲戚、僚友,悉以楮纸吊慰,名曰:烧纸;是夜,哭讣于城隍庙,名曰:送灯;七日亲友赙奠,名曰:盛函,又曰:开吊;尤必延礼生行家奠;庶民之贫者多有七日、九日葬者,其富者也有经年而后葬者,非礼也。惟绅士家及庶民之知礼者,于百日内卜日治葬。葬期之前数日,讣期于亲友之,当会葬者。前三日亲友赙奠,名曰:辞灵;延礼生如开吊,及葬也如之,凡置灵座、设魂帛、立铭旌、绘容像、造明器、作神主、告迁柩、设遣奠、祀土神皆如制。但庶人崇尚佛事,既葬三日,主人祭于墓,名曰:复三,又回:圆墓。其绅士家亦有间三、五日即哭于墓者。”

  解放以后,随着时代变迁,丧俗大为简化,尤其是1966年大同市建起火葬场后,土葬已逐渐淘汰,一般人员只采用召开追悼会的形式,亲朋好友前往致哀,然后将死者送到火葬场火化。这种文明简朴的葬礼形式,已逐渐为民间普遍接受。

  其追悼会程序是:(司仪一人唱礼)
  一、追悼会开始,全体肃立;
  二、献花圈、献悼词;
  三、奏哀乐;
  四、默哀(静默三分钟);
  五、致悼词;
  六、向亡人行三鞠躬礼;
  七、焚花圈、焚悼词;
  八、礼成。

  丧葬挽联
  驾鹤西归、音容犹在、寿老归真、德望常昭、勤劳一世、流芳千古、沉痛哀悼、壮志未酬、凋芳落秀

  在世克己奉公 终身辛勤劳动
  临终瞻念革命 一世淳朴为民
  高风传乡里 一世精神归华表
  亮节照后人 满堂血泪飞云天
  传噩耗悲歌动地 想见音容空有泪
  继遗志铁誓震天 欲闻教诲杏无声
  寿终德望尚在 一夜秋风狂摧祖竹
  身去音容犹存 三更凉露泪洒孙兰
  抱孙昔日恩如海 深恩未报惭为子
  承服今朝痛彻心 饮泣难消愧作人
  半子情深 大厦悲倾梁大坏
  游仙迹香 浓云惊把泰山迷
  懿范堪夸 此去九泉空景仰
  灵辆在驾 殊深半子痛哀思

  ★大同风俗★之三——出生俗

  大同地区,在婴儿出生后,其外祖父和外祖母必须给新生婴儿赠送衣服、被褥、枕头、鞋袜等礼物。在孩子生下12天时,亲友中的妇女,要来看望孩子的母亲,名曰:打听。要给产妇带来些红糖、挂面、蛋糕等礼物,表示慰问。产妇家中也须设便饭招待客人。在产期内,忌讳外人进产房,尤其是忌讳外家男性进产家门,为了防止有人冒然闯进,特在门上挂个红布条,表示家中有产妇,禁止外人入内。在满月之前,要由婴儿之父母或者其它长辈给婴儿起一个名字,一开始要有个“乳名”,也称“小名”,叫起来不连姓,过几天再起个名字,也称“官名”,叫起来与姓相连,以后报户口、上学皆用此名。

  婴儿生下一个月,父母要给过“满月”,一百天则要过“百日”,一周年还要过生日。过“满月”、“百日”和生日的时候,父母的亲朋好友都要带来礼品表示庆贺,同时也要设酒宴招待客人。

  如今,独生子女为数最多,婴儿过“满月”、“百日”和生日都很隆重,有的还要大宴宾客,待到孩子长到12岁时,更是要庆贺一番,谓之“圆锁”。

  出生贺词
  千里家驹、天赐石麟、丹桂生香、麒麟呈祥、喜得千金、明珠入掌、禧庆弄璋、螽斯衍庆、祥微弄瓦、燕翼贻谋、瓜瓞延祥、喜添含饴

  ★大同风俗★之四——名俗

  每个孩子一生下来,父母都要给起个名字。大同地区给孩子起名字也有个风俗习惯,每位家长或父母都要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审美观点、兴趣爱好、期望景仰……等给孩子起名字,其标准要求是:读起来好听,叫起来响亮,写起来好看,回味起来寓意深远。能够达到这四条标准的要求,则为好名字。凡是好名字,一定都是自己喜欢,家人喜欢,更会博得别人喜欢。

  那么,如何才能够达到以上的四条标准要求呢?笔者带着这一难题,走访了一些前辈、名流、专家、学者,综合起来,大致有以下五点规律:

  一、按家谱起名:

  大同地区远在隋唐时期,儒家思想已有发展,一些名门望族逐步产生,他们为了炫耀自己家族威望,使之世袭相传,希望流芳百世,便著有家谱。书写家谱中,一般按照辈数记录祖辈的名字、官职、宦绩……等,每辈都可续记。这种续写家谱之风气,到明清时期更加盛行,不但名门望族有,就连一般小康之家也有,尤其在农村,更为普遍。每当孩子一生下来,先查其父属哪一辈?再查与小孩同辈的名字叫啥?小孩挨着兄弟姐妹的名字联系起来应该叫啥?便定为名字了。这种按资排辈起名字最讲究的家族,要属儒家孔、孟、曾、颜四大望族(即:孔丘、孟何、曾参、颜回四家)。根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于高祖十二年十二月“自淮南还,过鲁,以太牢(猪、牛、羊三牲各一)祭祀孔子”,以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唐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北周太祖郭威、宋真宗赵恒、清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为了表示尊重儒学,都到曲阜祭祀过孔子,尤其是乾隆皇帝曾经先后八次朝孔,并于乾隆九年赐给孔府三十个字:

  希言公彦承,弘闻桢尚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1920年,孔子第76代衍孙孔令贻又续20个字:

  建道敦安定,橘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自从乾隆皇帝赐字以后,不但孔府族人按此起名,而且孟府、曾府、颜府也都相随而来,均按此五十个字起名。自春秋以后,这四家子孙繁衍很多,遍布国内国外,大同地区也为数不少,他们在他乡异地相逢,只要一提名道姓,便知是哪一辈,叙罢辈分,定了称呼,便有酒宴招待,问明情况,如果经济困难,还要互相资助。

  二、按期望起名:

  每个孩子一生下来,父母都对孩子的性格、气质、作为、事业等有个期望,有的期望功名利禄,有的期望荣华富贵,有的期望忠孝节义,有的期望仁智礼义信……等等,起名字时,就用这些词汇;对女孩子则是期望她温柔贤惠、如花似玉一般,因此起名时多用花、草、兰、珍、英、玲、枝、梅、娥、凤、钦、琴、霞、菊、桃、仙……等辞汇。

  三、按地点起名:

  父母的祖籍地、孩子的出生地、出生时间、父母的结婚地点以及值得纪念的时间、地点都可以作为名字。比如某位解放军首长的儿子生在挺进太行山战斗中,为了纪念太行山战斗岁月,表达对太行山人民的无限深情,他便给孩子起了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字——太行;有个孩子出生时间是1960年,正是国困家贫之际,父母为了让他牢记在心,便给起个名字叫陆零;有个孩子父亲籍贯是陕西,母亲籍贯是山西,则给孩子起名叫秦晋;又有个家长生第一个女孩叫玲玲,生第二个孩子时,很希望养个男孩,谁知偏偏生了个女孩,这位家长就希望以后于万别再生女孩了,于是给这个女孩起名“止玲”,为了培养这个女孩有出息,将来放出花一样的芳香,又将禁止的止字上面加个草字头,恰好是个芷字,按字意来讲,是个开着小白花,放出芳香的白芷。这件事情乍听起来觉得有趣好笑,但从另一方面讲,也反映了起名字的一种思路。

  四、以巧遇起名:

  孩子出生前后,父母做过什么好梦,出门时遇见什么事和物,有哪些值得纪念的,都是起名素材。比如有个孩子的母亲在临产时,梦见一条蛇,则给孩子起名梦龙;有个孩子父亲梦过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则给孩子起名大树;有的父母梦见黄金,则给孩子起名生金;无论梦见的事和物有多么不好,但为了取个吉祥,图个吉利,都把它圆成一个好兆头,并用“凶梦换吉梦”这句话来安慰自己。

  五、按敬仰景物起名: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审美观点,敬仰一定的景物,比如动物类有虎、豹、牛、龙、马等;植物类有松、柏、林、花、杨。柳等;山水类有山、海、江、峰、石、水等;矿藏类有金、银、铁、锡、玉等;颜色类有红、黄、蓝、白等;甚至自然现象类的光、亮、明、日、月等。按照这些景物起名字,效果也不错,尤其是近年来,独生于多,起名字可以不必考虑其兄弟姐妹的排列,随着社会的变迁,家族观念的逐渐淡泊,更用不着考虑堂叔伯兄弟姐妹名字的排列,孩子的父母可以随心所欲地给孩子起个满意的名字。

  ★大同风俗★之五——旺俗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

  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上面写个大红字条“旺气冲天”。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们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孩子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察评论火堆大小,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正如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即省城达达火也。”

  如今,生旺火之风俗习惯,在大同又有发展。不但在过年时生,就连平日办婚丧大事或者重大节日时都生,有的是在冬季为了取暖;有的是在夏季以图吉利。若论旺火规模之宏大,造型之讲究,当以怀仁旺火为最。它有四大特点:一、选煤精良。在元宵节前预选优质原煤,用机械或者人工挖掘出来,再精心切割成整齐方块;二、造型美观。必须聘请高明师傅将旺火垒成底小、肚大、顶尖、内空的宝瓶形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燃烧净尽而旺火不塌;三、逐年增高。为了达到一年胜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垒砌旺火时,每年都要比前一年增高一些,具体增高的尺寸大小,则由主人心中的期望而定;四、规模庞大。每年怀仁县城内街道都要垒砌五六十座巨大旺火,其中最大者用80吨煤垒成,高达三丈,可谓规模庞大。

  每逢元宵佳节华灯初上,这些旺火全部吐出长长火舌,直舔大地苍穹,红光耀眼,灿烂辉煌,恰似一条条吞云吐火的飞龙,邀游在锦绣人寰之中,给人们带来了“吉祥如意”、“发家致富”的预兆。因此,方圆百里的人潮都要赶来观看旺火,有的人还围着最大的旺火正转三圈,反转三圈,以图全家平安吉利,心想事成。这些繁华景象曾经轰动国外,一些港澳侨胞、国际友人也都接踵前来大饱眼福,为此载于吉尼斯世界纪录,为大同旅游区增添了新的色彩


大同人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过去大同端午节多吃凉糕,大同凉糕是以当地出产的软黄米制成,先煮后蒸,熟后拍制时,中间加层煮熟的红枣,上下铺苇叶,吃时切块,加小米熬制成的糖稀、玫瑰、芝麻、白糖、青红丝,解渴、充饥、打凉、下火,香甜爽口,别具一格,也是难得的特色小吃。喝雄黄酒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是日,父母用筷子...

大同习俗有哪些?
5. 游八仙:这是大同特有的民俗活动,始于明朝。每年的正月初八,当地百姓都会带着家人前往寺庙和道观,祈求来年的健康和平安。游八仙还有“去百病”的说法。在春节期间,大同市到处都是喜庆的人群,市民们走出家门,享受节日的欢乐氛围。大同,这座塞外名城,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内外长城之间,是山西的第...

大同的习俗有哪些?
威风锣鼓起源于尧舜时代,兴盛于隋唐。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在霍州大战刘武周部将尉迟恭,以威风锣鼓演兵布阵一举大获全胜,继而便流传于民间,肝喜庆典礼、集会、社火、迎神祛邪。4、生旺火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

山西大同的习俗-与相亲、结婚的礼俗及禁忌
你的问题也是我正烦恼的问题,不过近期我通过多方探索,还有和年长的长辈们聊天,懂得了不少东西。现在来回答一下你的问题,其实北方人没有什么讲究不讲究的,北方人都很实在,只要你是踏踏实实的对你女友好,她的父母就没得说了。第一,你应该先去女方家拜访女方父母这个是对的。要带的东西呢?烟,...

大同年俗风情 不是民俗!!!
大同人很重视节日,每一个节日都过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但最讲究最排场的却是过春节,俗称过年。 不管到什么时候,过年的感觉在大同人的心中都是浓浓的,也是任何洋节日绝对不能替代的。这根本原因就在于年节本身所表现出的充分民俗化以及由此给民众带来的一种亲和力。 进入腊月,年的味道便一天比一天浓了起来。有一...

山西大同端午习俗
“符”挂在家中避邪,祈福保平安 去野外拔“艾”(爱)草,洗爱水,防止虫咬 端午节前10天街市上卖棕叶、马莲、糖稀,玫瑰,鸡鱼肉类外,街巷边还摆摊设点,专卖五色线,五色腊光纸(符条)符块(用五色纸编织的马、青蛙)、剪纸鸡,以及格式荷包、香囊,五光十色,美不胜收。此外成把的艾草、地...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300字左右
近年随着我们国家的不断强大,各国的领导人也开始在春节的时候,发表讲话或文章向在本国的华人表示节日的祝贺,中国的春节在世界上越来越有影响力了... 安徽安庆风俗习惯的作文300字 我的家乡有一些习俗,无论是谁也无法改变。 在我的家乡,有这么一个规定,在过年的时候,无论是谁,都必须要赶回去跟家人团圆,吃“团...

山西大同有哪些风土人情?举例说明它们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
大同生旺火: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等到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

有关“家乡风俗习惯”作文不少于100字
家乡的习俗作文300字 我的家乡是地处晋北的大同市,这里的人爱吃糕是尽人皆知的。做糕的实材是黄米面,也就是黍子去皮后称为黄米,再磨成面就是黄米面。黄米面和水按比例搓在糕样,上笼蒸熟,再用手蘸水和成块。这就是所说的素糕。把糕压成片再包糖或豆馅后用胡麻油炸,就是俗称“油糕”。...

大同的特产,名胜古迹,节日风俗
大同油炸糕:大同、雁北一带盛产黍子,胡麻油产量也很高,所以,炸油糕是大同雁北一带群众非常喜爱的传统食品。逢年过节、招待客人,以炸油糕为上等食品。这里的油炸糕面软、油香,炸出来的油糕皮脆里嫩,绵软可口。并且配以精致的豆馅、土豆馅、韭菜、肉馅,更有风味。 莜面考老老:是大同、雁北一带...

永川区13456336551: 大同民间习俗的作文300字 -
温帜拜新: 当地人乔迁的时候非常讲究,尤其是喜欢选一个黄道吉日,而且,现在的人往往喜欢算命,对百姓而言,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可以上网搜一下黄历,上面会注明一些事情,比如说是否宜婚嫁,是否宜搬迁,是否宜安葬,等等,这...

永川区13456336551: 有关“家乡风俗习惯”作文不少于100字 -
温帜拜新: 我的家乡有一些习俗,无论是谁也无法改变. 在我的家乡,有这么一个规定,在过年的时候,无论是谁,都必须要赶回去跟家人团圆,吃“团圆饭”. 在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围在一张桌子上说说笑笑,那是一幅多么幸福的画卷.在平时,因...

永川区13456336551: 六年级下第二单元作文,《家乡的习俗》.大约450就行了. -
温帜拜新: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

永川区13456336551: 《家乡的习俗》,作文的一个片段,咋写 -
温帜拜新: 大姐夫鸡蛋羹电饭锅风风光光打火机结过婚的回复发红包班长空调你继续你付款东方不败的很符合等会给你辛苦了都打排位好看的

永川区13456336551: 写大同民俗博物馆作文100字 -
温帜拜新: 今天下午,我和姐姐、妈妈去参观了博物馆.博物馆免费向外开放,只需要拿身份证登记,就能领到门票了.博物馆有四个展厅.我们按顺序先参观了第一展厅,讲的是远古时期的大同,那时大同是一片汪洋.导游大姐姐讲解说,地壳变动,...

永川区13456336551: 写几篇关于山西的文章 -
温帜拜新: 大同的旺火,全国独一家 ,大同的刀削面全国独特,不像太原那种,他们那是杂种!大同的云冈石窟,北岳恒山,九龙壁,华严寺……响予中外!

永川区13456336551: 大同过年民俗调查目的、内容、心得 -
温帜拜新: 大同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又是一年春节到.作为一种民俗传统、一种文化胎记,春节以其特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乡土情结,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普及、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随着时代变迁,春节逐渐被人们淡化,拯救春节的呼声也随之而起....

永川区13456336551: 周记 - 《家乡的民风民俗》300~~350字中国山西的!!!!急
温帜拜新: 其中衣饰和行旅的变异性较大,而饮食则不同,比如,晋东南人连吃三日白面,就想... 生活民俗 >> 山西民居习俗:村落、民居概况、建房风俗、合龙口、建筑材料、建房...

永川区13456336551: 大同习俗观后感作文 -
温帜拜新: 我们首先来到云冈石窟.云冈石窟处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它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艺术家们把它喻为东方的罗马石雕,现存主要洞窟个,大小造像多个.然后我们又来到善化寺.善化寺俗称南寺,始建于唐朝,玄宗时称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改名大晋恩寺,全寺占地2万平方米.最后我们来到九龙壁.九龙壁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区东街路南,建于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壁高8米,厚2.02米,长45.5米,壁上均匀协调地分布着九条飞龙.多么美丽的风光啊!山西省大同市果然名不虚传.

永川区13456336551: 大同送亲的习俗大同有讲究说,女方的长辈不能送亲吗?说是送命,有这
温帜拜新: 有,如你所说,下面我简单的介绍一下.1、男方娶亲需携带三类物品,即:红布包两个,内装红脸盆一个,洗刷用具一套,镜子一个,及红毛毯、红盖头、红鞋、红棉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