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与武则天究竟是对立关系还是战友关系?

作者&投稿:闫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学界目前的观点大致无外乎这两种:第一种认为是经历了由合作到对立的关系转变;第二种认为二人大体上是亲密无间的战友关系,在此是较为赞同第二种观点的。
梳理史料,不难发现,上元元年前政事的真正主导者是高宗,以皇后武则天为眼线,是高宗愿意与皇后分享皇权的表现,武则天权势日隆的趋势是伴随着高宗强化皇权的脚步。
不论是百官朝皇后亦或是组建北门学士集团,武后都是在高宗的默许下进行的。从其在临终前夕仍然坚持以武后协助新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举动来看,高宗对武后的信任度和对其能力的认可度是极高的。
一、战友情结的早期显露
唐高宗与武则天战友情结的早期显露是在高宗对武氏与王皇后、萧淑妃之间斗争的处理上。一方面王、萧与武氏争宠“互谗毁之,帝皆不纳。”;另一方面,出于对武则天的宠爱,高宗给予武氏足够的宠爱和信任。
为了提高武昭仪的地位,首创宸妃的封号,对其进行册封。宸妃位列唐后宫四大一品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之首,可称得上后宫内皇后之下第一人。但此行为受到新晋宰相韩媛、来济的抵制,以“宸妃古无此号”的原因,反对立武氏为宸妃。
继而高宗将斗争目标更换为立武氏为后,为了使长孙无忌赞同更换皇后,“密遣使赐无忌金银宝器各一车、绫锦十车”,随后更是请武则天母亲杨氏去拜访长孙无忌宅。在官员眼中,高宗俨然已经成为一位不遗余力欲更立武氏为后的皇帝丈夫。
由此才会发生王德俭向官场失意的李义府建议“上欲立武昭仪为后,……君能建策立之,则转祸为福矣。”封建王朝时期,不只是帝王要笼络官员,不少的官员们也在不断揣测帝王心思,期冀得到帝王赏识来获取更多的政治资源,而皇后问题正是永徽六年政治问题的中心问题。
继李义府之后,许敬宗、袁公瑜、崔义玄等人相继表态,支持立武氏为后。但在之后的宰臣会议上,除李勣外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坚决反对更换皇后。可不论从哪一官员群体的角度出发来观察,高宗与武昭仪在这个时间节点都是紧紧依靠、共同奋斗的战友关系,二者有牢靠的感情基础以及共同的目的和利益。
二、两人战友关系的细分与固定
自显庆二年,韩媛、来济被外贬以及显庆四年长孙无忌倒台后,高宗和武后消除了执政的最大隐患,二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开始酝酿一些微妙的变化,由更立皇后问题时的亲密战友关系逐渐细分、固定下来,表现出以高宗为主导、以武后为辅佐的状态。
显庆五年,高宗由于身体原因,令武后协助处理政事,李治与武则天的战友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致使武后“权与人主交矣”。借此机会武氏得以正式走出后宫,来到帝国政治的正式舞台参与政务。
从李义府表示支持立后开始,其在官场便平步青云,无论是出自高宗的宠爱还是武后的暗中支持,都使得以李义府为代表的第一批公开支持高宗立武氏为后的官员,获得丰厚的政治资源和赏赐,成为朝廷新贵。
加之显庆五年武后有机会参政,武后在官员眼中就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皇后身份,渐渐成为拥有丰富政治资源的常青树。但这并没有改变高宗主导朝局的状态,在高宗在位期间,武后始终是处于辅佐地位,二人之间小矛盾也有,但始终是可以信任依靠的夫妻、战友。
在永徽六年,李义府向高宗上表请立武昭仪为后,不仅得到高宗的赞赏和升官,且“昭仪又密遣使劳勉之”,二人对李义府的分开赏赐既是人之常情,又成为以后官员围绕在武后身边的滥觞。
显庆三年李义府与杜正伦不和,义府被贬为普州刺史,“是时义府虽在外,皇后常保护之。”即使皇帝对宰臣予以警告处理,但皇后仍为有拥立之功的官员提供政治保护。皇帝作为一国之君,多数情况下要保持公允的形象,但身为女性的皇后显然没有这些桎梏。
皇后身份带来的优越性以及支持武后的所带来的政治红利,势必会吸引更多的官员,围绕在武后周围为唐廷服务。武后可以借此优势弥补丈夫李治为政举措的一些不足,就比如对被外贬宠臣李义府进行适当的安抚。至于,李义府被处理的问题,部分人认为是高宗不满武后擅权、敲打武后一派的措施。
孟宪实在其《李义府的靠山》一文提到,李义府的真正靠山还是高宗,笔者是赞同此观点的。其一,李义府是在龙朔三年以“窥觇灾眚,阴有异图”为主的罪名被告发的,在封建王朝这是大忌。永徽五年,王皇后和其母就因在宫中压胜而被处理。而“阴有异图”的解释就要与李义府命令其子卖官予长孙无忌之孙长孙延的行为联系起来。
在高宗朝,官方恢复长孙无忌之官爵是在上元元年,在朝廷即高宗还没有正式通知赦免之前,李义府擅自授予罪臣之后官职的行为,显然是触动了高宗的神经。此两罪名应该是高宗处理李义府的核心原因。其二,李义府在龙朔三年正月乙酉左迁为右相,如若要处理武后一方势力,升迁之举就显得毫无意义。
其三,在处理李义府之前,高宗曾劝诫李义府应当约束后辈,李义府“勃然变色,腮颈俱起”反问高宗告密者身份。这种在皇帝面前无法无礼的行为明显可以作为借口处理李义府,但高宗却没有行动。究其原因,还是高宗自己才是李义府的真正靠山,武后对李义府的器重充其量只是锦上添花,而无法做到雪中送炭。
在高宗决意抛弃李义府时,就暗示其注定是失败的人生。至于多数史家认为李义府是武后宠臣的观点,大多是因为武后在“如意中,赠义府扬州大都督”荣誉的举措,固然此举有感谢李义府永徽六年的拥护之功,但其背后明显还藏有更深层次的政治内涵。
其目的应当有二:其一,自然是褒赞李义府的拥护之功;其二,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希望借由此事件展示武则天对拥戴自己官员的优待政策。如意元年是武则天改唐为周的第三年,是其身为太后临朝称制的第九年(光宅元年684年——如意元年692年)。在武后称帝第二年即天授二年“冬十月,制官人者咸令自举。”
与此同时,诛杀文昌左相岑长倩、纳言欧阳通以及地官尚书格辅元。岑长倩、格辅元二人因反对立武承嗣为太子而被诸武记恨,进而被政治清洗。
此时武则天正为立储问题所困惑,但岑长倩明显是支持返政于李唐王室血脉的,在此前曾建议“改皇嗣姓为武氏,以为周室储贰”,目的是要武则天与高宗的后代来继承皇位,而非更立武姓族人。但二人后来被诛杀就说明武则天还是意欲巩固武周统治。那么就不难理解令官员自举政策的意义,还是要吸纳更多拥戴武周统治的官员。
加之武则天在此前施行的一系列巩固自身权威的政策如:诛杀李唐王室、设置铜吏、任用酷吏等,造成的政治紧张恐怖,势必需要一些措施来缓和矛盾,而褒奖、追封高宗朝拥立自己的功臣李义府等人就是其中措施之一。
同时可以发现一些由高宗朝过渡到武周朝的官员,尤其是公认为是以前被武后提拔的官员,如北门学士,实际上多数成员仍旧是为唐王室服务的。北门学士的主要成员有刘祎之、元万顷、范履冰、苗神客、周思茂、胡楚宾等,皆为文学之士。
其中刘祎之因反对武后临朝称制而被赐死家中;而元万顷、范履冰、苗神客、周思茂、胡楚宾几人中,元万顷因与徐敬业兄弟友善,于永昌元年被酷吏陷害,流放岭南而死。在此之后,范履冰和周思茂相继被酷吏所杀。
算上《旧唐书》未提及卒年的苗神客,以及因个性机谨得以保全的胡楚宾,仅有两人得以善终。六人中有三分之二在武周朝因政治原因被杀,可见北门学士既不是武则天称帝的忠实拥护者,也非武后私人所属性质的官员。另外,这一团体建立是得到高宗默许的,并且高宗对这一团体建立的目的是知情的。
最初是修撰,至于后来参与朝廷决议和百司奏事,并成为秘书小团体,可能与当时的时局有关。北门学士名号出现在大约乾封年间,但《资治通鉴》将其列入“上元二年乙亥”条。
针对北门学士的源流,孟宪实提到早在武则天建议之前,类似北门学士性质的文人就已存在,高宗只不过是延续了武德、贞观年间的做法,其职责在于草拟诏敕,难免部分取代宰相的议政权。
《资治通鉴》、《新唐书》将北门学士的组建与侵夺宰相职权与武则天联系起来是有强烈政治意图的历史书写,将北门学士的组建放置在上元年间,可能是为了与上元元年末武后提出的“建言十二事”中的部分内容相呼应,进而妖魔化武则天,但这却是不符合历史逻辑的。
武后此时也没有那么大的政治能量。再者乾封元年以后,唐廷开始大规模征伐高丽,欲彻底解决辽东地区的边疆问题,同时吐蕃于西北边地不断侵扰,一度侵占安西四镇。边地危机的加剧以及由此引发的国内问题,间接促成皇帝令北门学士草拟诏敕时产生了侵犯宰相议政权的行为。
不论是李义府还是北门学士,皆是高宗与武后在政治上优势互补的结果,武则天在恰当的时候为高宗提供帮助,且这可能是李治的有意为之。从李渊开始,作为正妻地位的女性就有为李氏家族提供政治帮助的传统。
高祖皇后窦氏出身名门,是隋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之女,在幼年就展现出高绝的政治素养,曾劝舅舅周武帝要优待出身突厥的皇后。在高祖李渊任扶风太守期间,劝说高祖将骏马献予炀帝。高祖当时没有决断以致被贬,后曾对诸子表达悔意。
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同样出身名门,是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在太宗与建成、元吉斗争中,极力弥补李世民与高祖、后妃之间的紧张关系;玄武门事变起事前夕,亲自去玄武门勉励将士,有学者认为此举意在激起将士斗志。
太宗即位后,长孙皇后对太宗的帮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劝诫太宗要重用魏徵、勿抛弃房玄龄;二是始终劝告太宗勿重用后族之人。那么,不论是窦皇后还是长孙皇后,皆是政治素养较高的名门之女,也都在不同时间节点为丈夫提出过正确的建议。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李渊和李世民都认为皇后对自己的政治建言能弥补自己的缺漏。再之李治本人是非常尊敬长孙皇后的,在长孙皇后去世后,李治“哀慕感动左右,太宗屡加慰抚”。在祖母、母亲事迹的感染下,李治继位后,定然也期冀自己的皇后可以承担窦皇后、长孙皇后那样的隐性政治功能。
三、战友关系经历“波折”的考验
武则天比王皇后更符合李治对于皇后角色的要求:可以在政治上给予帮助的贤内助。武后成长起来后确实在政治上给予高宗不少帮助。一方面,在高宗身体状况欠佳的情况下,夫妻协作主持朝政,不放松对国家最高权力的掌控;另一方面,以皇后身份上表,为高宗提供更多的政治选择。
这种亲密无间的战友关系,更多的是在政治上为高宗保驾护航,确保其政治稳固。当然二人的战友关系也经历过一些被看似“波折”的考验,包括:上官仪于麟德元年被下狱处死,被看做是二人矛盾的表现;武后嫉妒其侄女贺兰氏得宠,在乾封元年借武惟良、武怀运献食之际毒死贺兰氏。
四、虽产生矛盾,却并未从根本上动摇战友关系
二人真正可能产生矛盾恐怕是由于高宗宠幸韩国夫人之女贺兰氏。贺兰氏年轻貌美“颇承恩宠。则天意欲除之”,通过投毒将其杀死,可后来处理的人员却是先死的武惟良、武怀运。此事件性质类似于永徽年间高宗欲强硬册封武昭仪为宸妃,两个事件皆是由皇帝对后宫个别妃子的宠爱引发的。
区别在于贺兰氏之死对皇权冲击不大,远比不上永徽年间提高武昭仪地位对皇权复兴的意义。此事对高宗武后战友关系究竟是否产生影响,限于史料所限,目前无法得知。
但从上元元年,天后上表“建言十二事”被高宗采纳以及上元二年高宗欲令天后摄知国政的举动来看,二者的战友关系并未从根本上动摇。在身体状况变坏时,高宗还是希望以了解熟悉自己为政理念、能力出众的武后来掌舵唐朝。
五、总结
其实,不管是和谁做到对立,还是战友关系,两种观点皆是后世史家梳理了高宗朝的不同政治事件,在对大量历史记载分析后得出的不同结论。认为,欲要探究高宗、武后之关系,必须要把高、武之关系放到彼时的大环境去考虑。
通过梳理永徽元年到上元年间,事关高宗与武后的政治事件,理清政治事件背后的涵义,分清高宗、武后在政事中所扮演的角色,可以相对准确的勾划出高宗武后关系发展的脉络,确定建言十二事提出时高宗武后的关系性质。


《三国英雄》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一个已婚皇帝的历史真相
]唐高宗与武则天:在历史的长河中,帝王被浪花溅起,但有的激起惊涛骇浪,有的沉默不语。后人记住的皇帝不多,要么是亡国的荒淫君主,要么是英明的武林高手。因此,像唐高宗这样出生在唐朝的皇帝,注定是一个很难吸引眼球的角色。他没有唐太宗的才华和唐玄宗的繁华。他的身后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请问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是什么关系!
唐太宗为唐高宗之父,武则天原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之人,被唐太宗宠幸,后因驯服烈马之事而显露出的才干令唐太宗反感而失宠。在此期间,与时为太子的唐高宗产生暧昧关系。唐太宗死后,根据当时规定,被先帝宠幸而无子的武则天被送到感业寺出家为尼,后又遇已登基的唐高宗,有孕,被接入宫。此后,一...

揭秘真实的唐高宗李志晕倒是因为武则天
那么,是他懦弱,还是历史学家把他写成懦弱?答案应该是后者。有几点可以证明。首先,唐高宗在当太子时就已经和武则天有了暧昧关系。当时武则天是私生女,母子关系。如果两人的私情被唐太宗知道,后果不堪设想,至少太子的位置要被废了。敢做就说明他不胆小。第二,在唐高宗继位之初,他的叔父孙昌无极把持...

揭秘:谁是李治与武媚娘不伦恋情的幕后推手?
唐太宗死后,武则天依唐朝后宫之例,入感业寺削发为尼。永徽元年,即公元650年5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唐高宗即位后,萧淑妃专宠后宫。永徽二年五月,王皇后主动帮助武则天回宫,企图“以毒攻毒”。武则天回宫后迅速打败萧淑妃,...

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是什么关系
武则天和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武则天依唐后宫之例,和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但她与新皇李治一直藕断丝连。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李治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唐高宗李治的恋母心理:唐高宗迷恋武则天是这原因
勾利军教授认为,之后十多年,李治对母亲的思念更深了,他在潜意识中一直在不断地寻找与母亲相似的女人,直到他遇到了武则天。李治与武则天初遇时,还只是个年轻的太子。武则天则刚刚入宫,是太宗的才人。当时李治身边并不缺少女人,但武氏的成熟稳健以及她颇似长孙皇后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了高宗。很快,武则天...

唐朝女帝武则天与唐玄宗、唐高宗分别是什么关系?
但才华与美貌并存的武则天,并未得到李世民的宠爱,也没有子女,而且才人一坐就是十二年。李世民在位期间的史书上,也没有武则天的相关记载。如果不是命运之神的垂青,让她与太子李治结识并产生感情,也许她只是红尘中的一粟,永远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武则天依照惯例与其他...

很多人认为唐高宗是武则天的傀儡,事实真的如此吗?
但是,武后得知了这件事,跑到高宗面前又哭又闹,最终这件事没有成功。而废后虽然没成功,但撺掇着高宗的宰相上官仪等人,被武则天给诛了全族。高宗想要废后尽管失败了,但这也反映出,高宗可绝对不是武后手里随便拿捏的人,他既然有这个心与这个权责废后,就代表真正的实权,仍旧掌握在他的手里,而非...

唐高宗李治为何会喜欢大自己四岁的武则天?
所以,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李治对武则天的宠爱,还在于其在朝政方面对武氏的倚重,她为生性懦弱的他做了一直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李治与武则天是夫妻,更是政治舞台上的铁腕搭档与对手。唐高宗登基初期,前朝有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遗老大臣长期把持朝政,后宫有王皇后与萧淑妃两股政治势力争斗不休,一...

武则天跟唐高宗的关系?
武则天是唐高宗时的皇后,他们是夫妻关系~~~

岳阳市19133114631: 武则天为什么没把唐高宗也害死? -
崔丹多动: 武则天没必要害死唐高宗,没有理由,唐高宗不但对她没害处,还有好处. 第一、唐高宗体弱多病,朝政大多数时间是由武则天暗中把持的,本来就是自己掌权没必要还杀死他. 第二、弑君付出的代价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武则天当时受的...

岳阳市19133114631: 请问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是什么关系! -
崔丹多动: 唐太宗为唐高宗之父,武则天原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之人,被唐太宗宠幸,后因驯服烈马之事而显露出的才干令唐太宗反感而失宠.在此期间,与时为太子的唐高宗产生暧昧关系.唐太宗死后,根据当时规定,被先帝宠幸而无子的武则天被送到感业寺出家为尼,后又遇已登基的唐高宗,有孕,被接入宫.此后,一步步登上后位,直至成立大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总之,唐太宗与唐高宗为父子关系,武则天先为唐太宗之妻,后为唐高宗之妻.

岳阳市19133114631: 武则天和唐太宗,武则天和唐高宗是什么关系 -
崔丹多动: 唐太宗在晚年封武则天为自己的才人,李世民驾崩后,武则天被迫削发为尼,后又被唐高宗李治招入宫中,成为贵妃,又成为皇后,采纳哦

岳阳市19133114631: 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是真爱吗 -
崔丹多动: 1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毕竟,就算武则天当了皇帝,等要下葬的时候还是选择了跟李治在一起.而不是自己新建,一个陵墓. 2然后武则天一开始接近李治并不是因为爱他.而是因为他无法取得唐太宗的宠爱,借接近李治来谋生路.毕竟...

岳阳市19133114631: 李治和武则天是什么关系? -
崔丹多动: 武则天是李治的皇后,名义上也是李治的庶母,武则天先是被李治的父亲唐太宗选入宫封为五品才人,之后唐太宗驾崩李治即位,将在道观中的武则天接进宫中,然后一步一步的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武则天是李治的皇后,名义上也是...

岳阳市19133114631: 唐高宗李治为何无法夺回武则天的实权? -
崔丹多动: 1、李治性格懦弱,身体不好 2、武则天势力已成,难以撼动 当时武则天的耳目已遍布朝廷内外,李治的一举一动都在她监视之下,所以废后诏书是发不出去的,退一步讲,即使发出去了,以武则天的手腕,也一定会找个人(比如上官仪)做替罪羊,说他假传圣旨,结果还是无法改变

岳阳市19133114631: 武则天和唐太宗、唐高宗的关系是什么???需回答是夫妻关系还是子女关系就可以了 -
崔丹多动: 武则天的第一丈夫是唐太宗,唐太宗死后,按照规矩没有生过孩子的女人要去当尼姑,武则天没有孩子, 她去当尼姑了, 唐高宗是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喜欢武则天,把武则天接回宫中 武则天和唐太宗是夫妻关系,和唐高宗也是夫妻关系 也可以这样说:武则天是唐太宗老婆的时候,她是唐高宗的后妈,武则天我唐高宗老婆的时候,她是唐太宗的儿媳妇

岳阳市19133114631: 说说武则天的历史? -
崔丹多动: 长孙无忌是废王立武的反对派,和武则天当然是敌对关系,由于她和唐高宗有共同的利益趋向,即都想排除异己掌握大权,最后一起把长孙无忌弄死了. 狄仁杰绝对是武则天的不二心腹,由于两个人年龄相近,政见也相同,狄仁杰足智多谋,武...

岳阳市19133114631: 武则天和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是啥关系? -
崔丹多动: 武则天和李世民是夫妻关系,同时也可以说是翁媳关系,因为武则天还嫁给了李世民的儿子李治;李隆基严格意义来说是武则天的孙子,是武则天和李治儿子李旦的第三个儿子.

岳阳市19133114631: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 -- || -
崔丹多动: 李世民选李治,是因为其他几个皇子争斗厉害,太子在自卫的时候也没有把握住火候,惹老头生气了.李治没有参与竞争,而且比较有心计,所以中了头彩. 李治肯定是爱上武则天了,但武则天是他老爸的女人,年龄虽然不大,却是他的长辈.所以他当了皇帝以后,就让武则天出家了.经过几年过渡之后,又命武则天还俗,还俗之后,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收纳武则天,把她立为皇后. 和精明的武则天相比,李治性格比较软弱,加上身体不好,朝政慢慢落到武则天手里.李治死后,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立为皇帝,但武则天抓住权力不放手,先后废掉了两位皇帝,都是她自己的儿子,她杀了自己的好几位皇子,最后自己当了皇帝.但是她没有夺李治的皇位,夺的是中宗和睿宗的皇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