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作者&投稿:尘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最近关于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有重大的突破,更是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所以对于这样的文化更加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其实对于这样神秘的文化,和古蜀国同期的还有一个殷商王朝!他们将这个中国古代祭祀文化可以说是发展到了极致。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什么是中国古代祭祀文化

祭祀就是通过固定的仪式向神灵致以敬意,并且用丰厚的祭品供奉它,请求神灵帮助人们实现靠人力难以达成的愿望。祭祀的对象就是神灵。从本质上说,祭祀是对神灵的讨好与收买。祭祀的产生与人类早期对自然界感到神秘、恐惧有关。风雨雷电,日月星辰,山石树木,飞禽走兽都被认为是有神灵主宰,万物有灵的观念也由此产生,人类感激神灵,但也对他们心存敬畏,而古代先民们又相信人死后具有灵魂,灵魂能与生者在梦中交流,并可以作祟于生者,使其生病或遭灾,这种敬畏众神的心理便是祭祀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在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人们已经具有较为发达的灵魂和鬼神观念,’并且产生了大规模的祭祀活动。祭品

人们既然对神灵有所祈求,祭祀神灵就理应拿出最好的东西祭献,以博得神灵的欢心。为了讨好不同的神灵,祭品种类也是多种多样,主要有食物、玉帛、人牲等。古人对丰厚的祭品也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主要有燔烧、灌注、埋、沉没、悬和投等,分别用来祭天、地、山、水等神。人牲就是以人为祭祀品,人是神最受欢迎的牺牲。人祭成为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中最高形式的献祭。早期的祭祀没有固定的场所,随时随地均可祭献,后来逐渐规范化,出现了固定的地点,主要有平地、坛,另外还有平坑、宫庙和坟墓等场地。

注重恭敬虔诚是中华民族传统祭祀文化的特征之一。面对神灵一定要发自内心的恭敬,祭神时要相信神灵的存在,内心如若不相信神灵的存在,就无法与神灵沟通,如此祭祀便没有什么意义。所以,祭祀的原则是敬享、贵诚。《易·既济·九五》有东邻杀牛,不如西邻祭实受其福之说,原因就在于祭祀贵在态度的诚敬,而不在于祭品丰俭。一般人祭祀要诚敬,天子、诸侯祭祀更要至诚至敬。由于注重恭敬虔诚,《礼记·祭义》引出祭祀贵质和祭祀不数、不疏的主张。祭祀贵质就是主张祭祀场所和使用的器物崇尚质朴。祭品崇尚用一种薄酒和清水、粗布、草席和竹席:祭祀进献的羹不加作料、祭祀用的圭不加雕琢;郊祭的场所只是打扫干净地面,没有什么建筑:天子郊祭乘坐不加彩绘的车。这些都体现着祭祀贵质的主张。祭祀不数、不疏,就是祭祀的次数要适中,不要过于频繁,也不要过于稀少。祭祀过于频繁会使人产生厌烦情绪,导致不恭敬:祭祀过于稀少会使人产生怠慢心理,导致遗忘。只有不数、不疏,祭祀时才能保持深厚的情感。

2、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发展

祭天

万物有灵的观念形成了多神崇拜,人们的祭祀对象也随之增多。在古代,各部族祭祀的对象和内容互不统属。中国古代宇宙观中最基本的三要素就是天、地、人,所以众多的神灵可以分为天神、人鬼和地祗。

在古人看来,天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是万物之父。它控制着万物的生死祸福,甚至是人间的改朝换代。人们对它望而生畏,自然产生了对它的崇拜和祭祀。几千年来,无论帝王将相或是平民百姓,无不信天、敬天、拜天,他们都以种种方式祭祀天神,祈求天神的保佑。

祭天,是国家的第一大礼,也是王室的特权,所以,祭天已成为一种必备的政治仪式,历代帝王不论是开国奠基者,还是承继中兴者,或是危亡丧国者,都不敢忘记祭祀上天。秦汉之际,祭天有了更加正规的仪式,主要有封禅和郊祭。至唐宋之世,祭天已完全成为政治伦理中必备的仪式,即使是异族君王,也会采纳汉制旧俗。元代作为少数民族统治中原,统治者除了祭拜蒙古族自己的长生天外,依循旧制也进行祭天的仪式。明代祭天也很合乎礼仪,永乐年间,北京的南郊专门建起了天坛来进行祭祀,祭祀礼仪烦琐。清朝祭祀除了本民族的祭礼之外,也沿袭了汉族的祭祀礼仪,在皇帝登基、册立太子、册立皇后、皇帝出征、重大节日时,都会去天坛祭天。

祭地

对地界神灵的祭祀最早没有地神与社神的分别,自秦汉经唐宋至明清,祭地与祭天是同时进行的。祭地之前3天,皇帝提前斋戒,致祭当天,祭坛各方位摆放各方神位,然后根据礼官的要求进行迎神燔柴、奠玉帛、进俎、行献礼、望燎、玉帛等程序。祭地是社祭。祭地突出一个亲字,百姓可以祭地。腊祭是每年岁末合祭万物而举行的祭祀。腊祭的对象包括与农耕有关的各神,甚至包括督促农耕的田畯之神、扑食伤害庄稼的田鼠、野猪的猫神、虎神,还包括堤防之神和水沟之神。除了地神,人们还要祭拜的比较重要的地界神灵有社神,社是土地的象征,社与五谷之长的稷相连,称为社稷,表示整个农业,而农业又关系到王朝兴衰,所以社稷成了国家政权的代名词。它也作为王朝重要的祭祀对象传承下来,后来由于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起,官方的社祭只留下了外在的形式,而民间的社祭演变成了祭祀城隍神与土地神。地上的神灵很多,人们要祭祀的对象也很多。有些神灵在人们心中并不占特别重要的地位,但它们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所以人们也会进行一些祭祀。

祭祖

原始社会便有了鬼魂的观念,经过长时间言语口传的渲染,祖先俨然有了一种神秘的力量。他们能于冥冥之中监视子孙的行为并加以保佑或者惩罚,子孙也深信经由祭祀的仪式和祭品的供奉,可使祖先保佑与赐福自身。因此,与祭天、祭地合为古代的三大祭礼之一的祭祖活动也就有了基础。

殷商时期人们尊崇的鬼神非常多,但对祖先的崇拜却尤为突出。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表明,殷人对自上甲以来的祖先进行频繁、复杂的祭祀活动。殷人的祭祖活动会用人祭,手段也非常残忍,如砍头、活埋,甚至把他们剁为肉泥,焚烧、肢解就更是常见。祭祖活动在周代就已形成定制,周代也为后世的祭祖活动树立了典范,历经千百年而不衰。在《诗经》中,祭祀祖先的诗歌最多,而在祭祀祖先的诗歌中,又以祭祀文王、武王的诗歌为多。初时的祭祖除了死时厚葬及人殉之外,还要定期供奉酒食玉帛,后来发展为烧纸钱供祖先花销。如此代代相传,遂成定习。

春秋时期,祭祖内涵发生了变化,对祖先的敬畏与祈求已转化为致意思慕之情的伦理观念。秦汉时期,在平民社会中,祭祖与社祭成为一般百姓生活中及心灵上的寄托,社祭扮演着凝聚社会功能的角色,而在各个家庭中,祭祖则成为全年中不可或缺的行为。魏晋后,佛教思想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也融入祭祖思想中,形成了儒佛整合后的时代面貌。此后,又历经元明清朝,经过千百年的沿革变迁,中国古代的祭祖成了一种传统。在近现代中国的多数地区,祭祀祖先成为各种祭祀中最重要的一种。几千年间,对其他神灵的祭祀或淡漠或消亡,或并入佛道两教之中,唯有对祖先的祭祀历经千年而不衰。

3、祭祀文化的演变

祭祀文化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演化的,旧的殡葬习俗固然能让我们怀念前辈,与时俱进的殡葬文化也更加应该值得提倡。

如今的习俗,已经逐渐使人们的祭奠方式发生了改变,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之下,人们逐渐认识并且喜欢采取文明的祭祀方式,例如献花,放灯,写怀念性的文章,系丝带,还有的用十分流行的网络祭祀来怀念自己的先人。

网络祭祀是指将传统的祭祀方式和流程放在网络上进行,这样不仅祭祀容易、方便、简洁,取代了传统祭祀的奔波劳碌和繁杂的祭祀流程,同时也没有烟火等的危险和污染,而且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增加亲切感,尤其可以保留逝者生前的影相资料和文献资料,以及祭祀者的祭祀心路历程,同时也为祭祀者节省了许多额外支出。

在祭祀网上,人们一样可以在虚拟坏境中进行传统的祭祀方式,例如扫墓,烧纸,献贡品,也可以在网络上采取点歌,写祭文,献花,书写期许,系丝带,折纸鹤,以及祭奠性的文章等这些与时俱进的祭奠方式,而且更加容易和直接的表达对先人的追思之情。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
一、中国古代政治礼仪 ①祭天 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所有这些具体崇拜,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

中国古代礼仪的发展
《礼说》、《礼记集解》、《礼记集说》、《礼书通故》、《礼书纲目》等数以千卷的礼学著作,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中一门重要学科,对人类文明进步起着特有...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

中国古代的祭祀属于什么性质
中国古代的祭祀属于一种祷告的性质,目的就是向上天求取东西。祭祀源自人民的信仰和崇拜,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古代的祭祀一般会有祭品,在几千年的祭祀文化中,祭品也是多种多样,主要有肉食、水果、鲜花等。中国古代的祭祀是什么性质 中国古代的祭祀实际上是属于一种祷告,它的目的就是...

古代文化常识之风俗礼仪
1. 古代文化常识风俗礼仪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风俗礼仪教案 1.古代文化习俗 古代礼仪制度 古代所谓礼仪,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诸如政治体制、朝廷法典、天地鬼神祭祀、水旱灾害祈禳、学校科举、军队征战、行政区域划分、房舍陵墓营造,乃至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言谈举止,无不与礼仪有关。真正比较完备、系统的是西周的礼制“三...

礼仪的起源、发展、形成?有何意义、影响?
强化时期在秦汉到清末(公元前221~公元1911年),在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尽管在不同的朝代礼仪文化具有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征。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直为统治阶级所利用,礼仪是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的工具。这一时期的礼仪的重要特点是尊君抑臣、尊夫抑妇、尊父抑子、尊神抑...

既夕庭燎 周礼 祭祀
通过对既夕庭燎与周礼祭祀的扩展知识的了解,我们深入理解了古代祭祀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社会作用。这不仅是对古代宗教信仰和礼制的认知,也是对中华文明传承的思考。通过学习这些扩展知识,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尊重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在当代社会中发现其中的启示和价值。

粽子的来源和传说
人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团结、勤劳、创新的精神风貌。同时,粽子也是家庭团聚、亲情传递的重要媒介,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家人围坐在一起包粽子、吃粽子,共同感受节日的温馨与快乐。综上所述,粽子源于中国古代祭祀文化,与屈原的传说紧密相连,不仅是一道美味的食物,更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分析黄帝文化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意义
分析黄帝文化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意义如下:1、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象征着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被视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史记》以《黄帝本纪》作为中国历史的开篇,说明了黄帝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2、历代祭祀黄帝之举广为人知,表明了黄帝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持久力和影响力。对黄帝的...

中国礼仪是怎样从祭祀到现在的礼仪的?
终因先秦以来社稷即江山,江山即天下的观念深入人心,特别是君王有为社稷以死殉的义务和责任,所以历代统治者都不敢于此礼稍有懈怠,按“国之所重,莫先于宗庙社稷”的古训,立国先立社稷,按时祭祀,确实把社稷看做国家的象征,礼敬有加,尊崇不已,成为中国礼仪文化史中有着深刻社会影响的制度和风习,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的...

中国古代的祭祀属于什么性质
中国古代的祭祀属于祷告性质。祭祀源自人民的信仰和崇拜,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古代的祭祀一般会有祭品,在几千年的祭祀文化中,祭品也是多种多样,主要有肉食、水果、鲜花等。古代的祭祀活动有很多种,主要有祭拜天地,祈求神明,祭祀祖先祈求祖先或是神灵保佑风调雨顺,祈求消灾解难等。因为...

湄潭县13056826817: 古时祭祀的起源与发展 -
漕临特尔: 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礼仪中主要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神.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祭祀观则记载儒教《周礼》《礼记》与《礼记正义》《大学衍义补》等书解释...

湄潭县13056826817: 祭祀文化的发展是怎样的?
漕临特尔: 祭祀在我国古代是一种很神圣的活动,每当祭祀的时候古代人往往会提早好多天去完成准备工作,而发展到如今,祭祀的礼仪习俗变得简而又简,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祭祀的发展历程,在我国古代,祭祀就是对天地神灵跪拜的一种活动,不仅规模宏大,祭祀的程序也是相当复杂,古代人的祭祀主要是用来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身体健康,而随着时代的不同,祭祀慢慢的演变成一种对祖先的缅怀,更多的是一种对家人的思念,逢年过节希望能和逝去的人一起分享过节喜悦的一种心情,从古至今,祭祀的过程变得越来越简单,其性质也从祭祀天地变成了对家人的一种思念.

湄潭县13056826817: 祭酒的祭祀礼仪 -
漕临特尔: 祭祀目的是为向上苍、祖灵祈求福寿,企赐光明前程.酒既然是祭祀时必备用品,酒的质量高低和数量多少,也表明祭者的诚敬程度.古代统治者认为:“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因为对很多国家或部落来说,战争决定他们种族的生死存亡....

湄潭县13056826817: 运用文化生活 对清明祭拜的演变的理解
漕临特尔: 清明祭拜形式的演变,说明了人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进行发展.适应时代的需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从而更好地继承与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湄潭县13056826817: 中国古代的祭 - 中国古代祭天有那些内容?
漕临特尔: 网上现查的 周礼中,祭祀之前,天子与百官都要斋戒并省视献神的牺牲和祭器.祭祀之日,天子率百官清早来到郊外.天子身穿大裘,内着衮服,头戴前后垂有十二旒的冕...

湄潭县13056826817: 古代哪个时期国家祭祀收到高度重视呢?
漕临特尔: 从中国传统礼文化的发展与继承来看,明代达到一个高潮,帝王对于 国家祭祀重典高度重视.对地的祭祀时间为夏至,其祭祀活动的隆重程 度、规模之大、成本之高是历代所不及的.明代初期在南京钟山之北建方丘坛.据历史记载,洪武二年夏至,太祖朱元璋曾到此祭祀.洪武十年又 改成在圜丘合祀天地.到了明世祖时期,明代迁都北京后,在天地坛和大 祀殿共祀天地,其制度与洪武年间相同.从嘉靖时期开始,把天地合祭改 为分祭,后在北京安定门外的东面修建方泽,通俗地说也就是地坛,每年 夏至都要在那里举行方丘祭地大典.清代时期的祭地仪式基本上沿用明 制,也与祭天仪式大同小异,只是略有改动,只是方泽祭地仪式更加盛况 空前.

湄潭县13056826817: 中国礼仪``与文化发展`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介绍几个
漕临特尔: 中国礼仪 中国的礼节与仪式 .中国 古代有五礼之说 , 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

湄潭县13056826817: 简述我国礼仪发展的历史 -
漕临特尔: 礼仪的起源与演变 礼仪与人类的文明相伴而生,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礼仪的萌芽, 并经过不断的演变发展,形成了现在的礼仪规范. 礼仪的起源: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1\对天地、神灵、祖先的信仰与敬畏原始社会,人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