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清明节唐诗七首赏读:春城无处不飞花,春色不关泉下人

作者&投稿:壹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寒食节清明节唐诗七首, 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时,是什么花?

说起清明节,都是知道,清明节是一年中的大节,是节气又是节日。重在慎终追远,寄托哀思,在最美的三月春天里,和天地祖先灵魂作深远的对话。

但是当代很少有人知道,清明节这些重要的关于祭祀的内涵,属于一个已经消失的节日,寒食节,很多人只知道有清明节,而不知道有寒食节。

清明节为什么会形成祭祀的传统呢?这些祭祀的风俗和传统,其实是寒食节的。

寒食节起源于先秦,是古老的禁火节。上古时代,人们就知道春天雷雨增多,极容易引发山火,所以为了祭祀火神和避免山林火灾,在春季禁止山林燃火,这是古人强调环保。在禁火和重新举火期间,家家只吃冷食。

到了春秋晋国时期,介子推跟随晋国公子重耳十九年,艰辛颠沛,护主不弃。但是等到重耳登上王位时,介子推却急流勇退,回家隐居陪伴母亲。重耳为寻访介子推,火烧绵山,造成山林火灾,介子推和母亲不幸罹难。重耳沉痛愧疚,号令全国禁火,以纪念忠臣孝子介子推。

那么这把火是否是重耳下令烧的呢?恐怕不尽然。上有所好,下必行之,又正值山火多发的季节。介子推的死亡,恐怕令重耳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愿望,自己的愿望恐怕是违背天意,触怒火神,痛失良臣,这是沉痛的教训。所以介子推死后,为了纪年介子推,将这日称为寒食节,举行全国性的祭祀活动,实际也强化了古代的禁火节的内容。

春秋时代晋国的寒食节,不但禁火,也有了一种精神上的向心力,晋国灭亡之后,当地的人们保持着这个传统,寒食节,有的地方长达一个月,风俗所至,又害怕山火,后来严重影响了民生和经济。但是也诞生了另外一个风俗,就是在祭祀介子推的时候,人们纷纷带着冷食上山,去祭祀自己的祖先。

这种祭祀,最初不是由官方肯定的,也无历史传承,是民间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一种自发的行为,为称为野祭。因为介子推该纪年,但是自己的先祖也同样值得缅怀追忆啊。

三国归晋之后,晋朝大力弘扬介子推的忠孝,寒食节称为了全国性的节日。寒食节祭祀祖先的风俗也就随之传开了。

到了晋朝灭亡之后,在寒食节祭祀祖先,成为一项民间传统,也许很多不在晋国地区的人们,并不知道这种祭祀,最初是祭祀的介子推。但是在一年之中的春天,能够有这样一个节日,祭祀自己的祖先,也是民心所向。

官方曾经很诧异,这种祭祀,没有更悠久的历史支撑,与古礼不合,时间也不对,称为野祭。且聚集了这么多的人,曾经明令禁止不允许这种祭祀存在。

但是既然是民俗,且又有着如此深厚的情感的底蕴,禁而难止。

尤其是隋唐,很多官员都是民间士子出身,寒食节是陪伴他们成长的祭祀祖先的不灭记忆,不能说做官了,就不回乡祭祀吧。

到了唐朝,索性就肯定了寒食节祭祀祖先的合法性。比如唐朝往往将寒食节和清明节一起放假,最初不是因为清明节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是因为许多官员时间紧迫,寒食节一两天假不够来回,索性寒食节和清明节一起放假,实际是便利官员祭扫。

因为,寒食节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而清明节,在寒食节后的一两天。

清明节作为节气放假,承载了寒食节重要的祭祀内容,后来,尤其是当代人,已经不清楚寒食节了。当然也就不清楚清明节成为祭祀大节的渊源。很多人知道清明节,不知道寒食节。

实际在古代,寒食节,才是最重要承载祭祀先祖活动的节气。

很多人寒食节前或者寒食节奔往家乡祖坟祭扫,如同当代的清明。

“ 广武城边逢暮春,汶阳归客泪沾巾。

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  盛唐 · 王维寒食汜上作(一作途中口号)(726年)

25岁的王维其实在京城一直发展得不错,他老家山西运城,15岁,就以天才音乐少年,在长安出道,深受皇室贵族的喜欢。有说他20岁就考中进士状元,有的说是30岁。不管是那个时间点,王维在这十年,表面看还算春风得意,因为他是皇室成员的座上宾,很多重大的音乐宴会,都会请他。

但是王维可能并不像他表面那么开朗。从15岁进京,他就内心颇不适应,17岁就写下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京城里人际复杂,王维唯一的应对就是沉醉在专业的音乐里,打造和维护人设,反正他是靠才华吃饭,大约也没有多少人在乎他内心,或者他自己也不愿意多说什么。

但是这首写在寒食节回乡路上的诗,暴露了他的压抑。

他是回乡扫墓的。看到了山西广武城的城墙,他忽然忍不住落下泪水来。

有多长时间没有回家了?又或者他本来就不适合长安。

我个人觉得王维15岁上京城,可能是家族或者家庭的期望,觉得不能埋没这个孩子,但是王维那种通透的早熟,恰恰不是因为他对仕途有着热望,而是不意之间,被命运推上了长安的舞台,而他自带星光。

敏感的他很快意识到自己不合适,但是作为重量级的音乐人才,和皇室多有交集,无法抽身,所以他选择明哲保身,最终以财力买到了长安郊区的辋川,干脆一头埋在那里隐居,这是他四十多岁之后,才有的财力。

而现在,25岁的他背离长安,奔赴回乡的路上,心中那种漂泊感,终于在路上得到一定的释放。

他喜欢这里空旷明丽的深山,落花寂寂,山鸟婉转,杨柳青青。

这是他从来就不肯远离的故乡。

多年以后,王维的辋川,实际上是复制了这种类似家乡的宁静,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深涧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寒食节清明节祖先的坟墓,实际给了游子一种精神上的家园感。寒食清明回乡,是中国人朴素的乡愿,虽然很多时候,人们跟王维一样,各种原因,家乡已经没有他的立身地。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 · 韩翃《寒食》

实际古人写寒食的诗颇多感慨悲怀。按道理,最美的寒食节的诗,也应该是带着这种悲怀的。但是恰恰相反,流传下来,最著名的寒食诗,是这样一首轻灵如梦,却又大气明丽的诗。

长安城里,也在过寒食节,此时大约空城一半,因为很多人都出城去了,留在京城的是贵族,门第森严。

实际这天的长安,风物晴和,但是相对寂寞。

寂寞也有好处,没有烟火,绝少人声,而长安不缺的就是柳树,韩愈的早春诗里说,绝胜烟柳满皇都。此时已经不是初春,是最茂盛的晚春之初,是杨柳飞花的季节。

春风浩荡,吹动满城柳絮,它们在晴光里飞舞,像春雪一样遍布大街小巷。一座寂静的城市,充斥着海量的洁白的柳花,它们自在飞舞。

留守在家中的人,卷起窗帘,或者登高远望,可以看到那紫微宫墙边成行的柳树,在春风里摇曳,吹出的团团花雪。

李商隐有一句最美的诗“斜倚栏杆吹柳絮,日高深院断无人。”

寒食节这天,肯定不是断无人,只是烟火气少,人声静默,只这白天是柳花的世界,清明华美。让一向喧嚣的长安,像按了暂停键一样,回到自然的怀抱,也产生超自然的美。

正是因为街道少行人,或者巨量的行人,扫墓着,还没有返城。

所以一队人马,在视线下,格外引人注目。那是从宫廷出来,穿着锦衣的马队,他们走在柳絮城中,到达豪门贵族,那托盘礼盒中,装的是蜡烛。这是皇帝体恤重要的贵族臣子,准许在寒食节的黄昏,开始燃火,且亲赐蜡烛。而普通人则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因为必须在寒食节两日后的清明节,才能生火燃烟。

这首诗,典雅轻灵,如同延伸的宫廷画卷。

因“春城无处不飞花”写出了季节之美,因“轻烟散入五侯家”,写出了皇家和贵族的气派,成为很多人缅怀盛唐的必看诗作。

三月飞花,典故就是从这首诗来。明丽轻灵。有人说,这是寒食最美的诗。

但是同样有人反对,因为还有一首。

“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盛唐 · 孟云卿 《寒食 》

寒食节和清明节往往在农历的三月初,因为古代历书是阴阳合历,偶尔寒食也会落在农历二月底。

二月的江南,繁花满枝头,我在他乡过着寒食节,不能回乡,心中悲凉。

贫困的家庭今天没有烟火,也往往没有烟火,却不是因为特地要纪念介子推。

一看这首诗,就明白了。

这是因为穷,别人不点灯火,是纪念,他是穷到连烟火都点不起。

而且孟云卿是盛唐时期的人,他何以处在这样的境地,说出这样悲凉的话来?

孟云卿,山东人,安史之乱那年,他30岁,春天考中进士,冬天就遭遇了安史之乱。他没有跟随唐玄宗,而是和杜甫一样跟随肃宗,见证了安史之乱的动乱和被兵火劫掠后的国家。

40多岁后,他被派往南海做官,但是原因不详。通常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贬谪,要么是有重要的任务。南海应该是指得福建广东一带。

这首诗,写出了他乡困窘。是他的困窘,还是地方百姓的困窘呢?

我想,都有。毕竟安史之乱对于唐朝的破坏力巨大,那么边远地区的百姓,曾经受惠于盛唐便利的交通,生活得到改善,此时肯定又返贫。

而经历过战火的他,本人也相当廉洁。

他这首诗和韩翃《寒食》对照看,这才是最清醒最刻骨的寒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唯此两三辰。

冢头莫种有花树,春色不关泉下人。 ”唐 · 熊孺登《寒食野望 》

这是寒食节的祭祀,其实现在来看,写的也是清明节。

不过古人的祭祀扫墓是重在寒食节。

站在祖先的坟前,慎终追远,也必然对生死有所感怀。

你看你看,拜祭打扫,每家的坟头,都是自己的子孙,也只有自己的子孙才会如此虔诚。

但是就是如此,一年来到这个地方,也不过是两三个时辰。

那坟头不要种有花的树啊,那树开花再美,那埋在土里的亡人,也再也看不到。

这首诗有着分明的生死之感,和陶渊明的挽歌词一脉相承。

对于唐朝人,尤其有文化的人来讲,肯定不会笃信死后轮回或者永生。或者有,但是现实的是,死亡是巨大的鸿沟,隔绝人生。

但凡是躺在这里的人们,世上的一切已经和他们无关了。这点和陶渊明的思乡类似。

但是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时光和死亡的悲情。

如果自己躺在这里,花树和亲人的哭喊其实都远去了,那是活人的寄托。

但是陶渊明说的好,托体同山阿就是巨大的宁静的完美。

这首诗是片段真实的感想,提醒人们好好珍惜生命,生命只有一次。

实际上也证实在唐朝或者先唐很多年,寒食节就是扫墓祭祖的日子。清明节此时还是寒食节的延展和尾巴。

“去日丁宁别,情知寒食归。

缘逢好天气,教熨看花衣。” 中唐 · 王建 《春意二首 其一》

由于寒食是祭祖大节,已经成为风俗,所以几乎只要能回乡的游子,都会赶在寒食回乡。

寒食节清明节也成为一年中难得的几次团聚的日子,尤其是对于分居,丈夫在外打拼的人家来讲,盼望寒食节的到来。

去的时候千叮万嘱,知道你必定会在寒食节归来。

我看这几天,天气是真的好,赶紧叫仆人翻出春天的衣裳来,仔细熨烫,留着等你回来一起看花。

多么期待旖旎的心思。

死者长矣已,而活着还有各种牵挂,愿望,相思。

知道你会回来,家里打扫一遍又一遍,花衣裳看了又看,就是等着良人归来。

实际每个古老的节日都含着团圆的含义,日子是在分离团聚和期盼中度过,千百年来的人生,起伏的心情,没有什么不同啊。

“策马暂寻原上路,落花芳草尚依然。

家亡国破一场梦,惆怅又逢寒食天。 ” 唐 · 崇圣寺《鬼题壁》其二 紫衣人

“汉州崇圣寺,寒食日,忽有朱衣一人,紫衣一人,驱殿仆马极盛,各题一绝句于壁而去,失其所在。”

这首诗是写在云南大理崇圣寺的壁上,何人所写,已经不清楚。但是既然是说明唐朝人所写,大概是五代时期。唐朝有南诏国,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建立。天复二年(902年),存世64年,而唐朝也于907年灭亡。

是谁在这里留宿,写下的这首诗?

据传闻,是某年的寒食,来了穿朱色衣裳和紫色衣裳的两个官人,前呼后拥,写下诗后,人们去找他们,他们连同人马都已经不见了。

他们肯定不是鬼。这里山林多,他们盛装而来,要么就是借寒食悼亡南诏国君,要么就是悼亡唐朝。而这里不能久留,只能尽个心意。或者这里有人知道他们是谁,也会代为掩护吧。

这是一首悼亡,哀悼国亡的诗。

骑马就是要在这里,要找到这里,这里的落花芳草依然如故。

只是国破家亡一场梦,今天又是寒食节啊。

在另外的一首诗里,则把上次来此的时间记录下来,是十年前。

有人说是鬼诗,大约十年前盛装来此的人,有很多都已经是政治上死亡了。

这首诗并不传奇,也不是鬼写的。只是托鬼而流传罢了。

一个朝代一个时代的被颠覆,虽然由不得人心不愿,但是在渴望太平的人的心中,故国故朝之所以值得缅怀,那是因为,它们曾经以貌似安稳呵护着无限的百姓吧。

“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时。

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 ” 中唐 · 曹松 《寒食日题杜鹃花》

一首别致的小诗。

一朵又一朵的,并头开在寒食里,那是什么花?

到处都禁烟禁火,是谁家没有禁火,将火苗燃上花枝?

这是什么花,如此如火明丽绚烂?

是山杜鹃花,是满山红啊。

但是这首小诗,越看越隽永,意味深长。

因为杜鹃花传说是蜀国望帝,得知亡国后,吐血而死,精魂化作杜鹃鸟,而血痕化作满山的杜鹃花。

杜鹃花代表忠贞,爱国,思念。

而这种情怀藏在每个有感情的人心中,如同心跳,如同火苗,那是禁止不住的。

是爱,是感情。杜鹃花漫山遍野开在寒食节里。

那是对故国的缅怀,对祖先的追思,对爱人的相思,对未来的愿望啊。

有人说,寒食之花是梨花,是杏花。

实际寒食之花清明之花,是杜鹃花。

后世寒食和清明合并,清明节承载了寒食节重要的祭祀内核,成为重要的祭祀大节。

但是知道历史的人,要知道清明节的来历。是和寒食节密切相关。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清明节的古诗100首8句
清明节的古诗100首 你是否听过唐诗300首,但关于清明节的古诗100首呢?关于清明节的古诗,你了解多少?以下是一些清明节的古诗,让我们一起欣赏。 001、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002、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

描写清明节的古诗
寒食 \/ 寒食日即事 作者:【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译文】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赏析】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

清明节古诗有哪些?
白话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2、《清明日园林寄友人》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作者:贾岛 朝代:唐 出处:《全唐诗》白话文:...

关于清明佳节的诗句
1. 有关清明节、中秋节的古诗 描写清明节的诗词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带翻译 五首
落花飞舞芳草齐齐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成双成对的蝴蝶嬉戏不已。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忆往昔,以茶代酒,聊以慰藉。5、《清明日忆诸弟》-【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清明节古诗词十首
清明节古诗词十首:唐代杜牧《清明》、宋代王禹偁《清明》、宋代黄庭坚《清明》、唐代孟浩然《清明即事》、宋代吴文英《风入松》、唐代白居易《清明夜》、宋代秦观《江城子·清明天气醉游郎》、宋代吴潜《海棠春》、宋代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宋代高翥《清明日对酒》。1、唐代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描写清明节的古诗
1.折桂令·客窗清明(元)乔吉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2.清明(唐)孙昌胤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3....

赏析清明节的古诗100首
清明节马上又要到了,这清明节也可以被称之为踏青节,在于仲春与暮春之交,是冬至之后的108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中国非常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我国的清明节历史非常的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距离今天已经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在古代,文人墨客对这一节气也是非常重视的,期间留下了非常多的诗词,那么今天小...

清明的古诗有很多,其中有一首唐代宋之问《途中寒食》 “故园肠断处...
清明的古诗有很多,其中有一首唐代宋之问《途中寒食》中“故园肠断处”的下一句是“日夜柳条新”。原文: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译文:在被放逐的道路上碰到了寒食节,眼看今年的春天将要在愁苦中过去了。可怜我在长江边回首...

求清明节诗一首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

虎林市18899983619: 清明节古诗词 -
其狐复方: 1、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2、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3、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4、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5、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虎林市18899983619: 关于清明节和寒食节的古诗 -
其狐复方: 清明: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杜牧 2、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宋代:王禹偁 3、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宋代:黄庭坚 4、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唐代:孟浩然 5、好风胧月...

虎林市18899983619: 描写寒食节的古诗 -
其狐复方: 描写寒食节的古诗如下: 一、《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

虎林市18899983619: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寒 食 韩 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注释】①城:指长安.寒食,寒食节,... -
其狐复方:[答案]①第一句总写长安城春意盎然,将长安城中无边春景囊括无余;第二句专写皇家风光,突出在东风吹拂下婆娑起舞的“御柳... “柳斜”这两个词语,和这两个词语中所隐含的“红”和“绿”两种色彩,其次要抓住带有概括性的词语“无处不”. (2)...

虎林市18899983619: 寒食 古诗 -
其狐复方: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虎林市18899983619: 关于清明节的诗句有哪些? -
其狐复方: 有关清明节的诗歌《清明》 (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2113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

虎林市18899983619: 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 两句诗诗意 -
其狐复方: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xiá.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节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 [译文]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

虎林市18899983619: 关于清明的古诗并翻译 -
其狐复方: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清明 宋代: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

虎林市18899983619: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玉柳斜是什么意思? -
其狐复方: 清明节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1.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两日.古人每逢这节日,前后三天不生火,只吃冷食物,故称“寒食”. 2.御柳:御苑中的杨柳.

虎林市18899983619: 古诗《寒食》带拼音版是怎样的?
其狐复方: hán shí(寒食)hán hóng(韩翃):chūn chéng wú chù bù fēi huā(春城无处不飞花) ,hán shí dōng fēng yù liǔ xié(寒食东风御柳斜 ).rì mù hàn gōng chuán là zhú(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