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习武要将武德?

作者&投稿:容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习武人应该讲武德?~

一、武德基本原则及内容
(一)武德的基本原则
崇德尚武,发扬民族精神,是今天我们所提倡武德的基本原则。武德在发展过程中,从最初维护民族利益的道德观,到现在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冲破单一、狭隘的道德意识,终于使尚武与尚德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民族精神的主体。崇德是尚武的前提,尚武是崇德的反映,通过崇德尚武,最终要发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武德的主要内容
武德是习武者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它包含着以下十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武德高——爱国爱民,品德高尚。 为武之道,以德为本。习武首先要重视武德的学习,要有好的思想品质,这是提高武技的前提。
2.武旨正——强身健体,卫国防身。学习武术的宗旨要正确,练武是为了强健身体,掌握武技为人民服务,保卫国家和人民安全,绝非恃艺为非作歹,损害群众利益。
3.武纪严——不斗凶狠,遵规守纪。有了一定的武术技能,不能逞凶斗狠,无事生非,应该遵守各项法规制度,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并能够主动同坏人坏事做斗争。
4.武风良——尊师爱生,互研拳学。在武林同仁中,要形成一种老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互相尊重,共同研习武术的良好风气,为武术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5.武礼谦——抱拳行礼,谦和礼貌。无论习武者之间,还是与其他人之间,都应该以礼相待,有礼有节,平易近人,谦虚诚恳,不能出口不逊,得意忘形,败坏武德。
6.武志坚——意志坚强,百折不挠。武术,是一项内容繁多,技术性较高的运动项目,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习武者有坚强的意志,不怕困难,立志为武术事业献身。
7.武学勤——拳不离手,勤学苦练。要学习好武术,就应该拳不离手,坚持不懈地朝演夕练,勤学苦练。历史上武术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勤学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学习好武术。
8.武技精——钻研武技,精益求精。 “艺无止境”,武术博大精深,内涵丰富,非一朝一夕所能穷尽,必须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精益求精,才能使武艺精湛。
9.武仪端——举止庄重,容端体正。 习武者应该仪表端正,举止文雅,表现出气宇轩昂的精神风貌,不能衣装不整,体态不端。
10.武境美——环境优美,井然有序。练习武术,要主动保持练习场地、生活环境的卫生,特别是训练场地、衣物、器件等要摆放整齐,爱护公物,让习武环境、生活环境优美整洁。
二、武德的基本要求
(一)武术学生武德基本要求
武术学生“十不可”: 不可轻师;不可忘义;不可逞斗;不可欺人;不可酗酒;不可赌博;不可吸烟;不可戏色;不可炫耀;不可无礼。

武德,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中就有“武德有七”的论述。以后随着时代的展,武德的涵义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过去,大多以“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 “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人为乐”,“戒骄奢淫逸”等作为武德信条。武术的各拳种流派,也都订有自己的“门规”、“戒律”、“戒约”,并有“三不传”、“五不传”、“十不传”以及“八戒律”、“十要诀”等作为武德的标准。今天,也有不少学者对武德进行概括,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尚武崇德的精神”,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一种美德”,也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武者体现的道德”。1987年全国武术学术研讨会,将武德规范概括为“尚武崇德,修身养性”。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对武德进行了概括,但是,武德事实上是一种伦理观,所以我们应该从论理学的角度去定义武德。 我们认为,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简而言之,就是武术道德。“道”一般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规则或规范;“德”即得,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与己,外施与人,便称为“德”。“道”主要指一种外在的要求,“德”则指内心的精神情操或境界。“道德”两字连用,始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中国传统哲学深刻地影响并建构了炎黄种族特定的思维方式,由于中国传统哲学在思维方式上讲求天人合一,重证悟和直觉,因此出现用价值来包容、替代事实判断,而价值判断的依据是道德,用道德判断等同、取代对客观事实的认识成为普遍的思维方式。因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多是重经验、尚功用、轻分析。表现在传统武术中是玄妙拳理、拳理同道、以师为父、难言意会、习武自悟。
同时,中国传统哲学对传统文化价值系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哲学特别重视心性的修养,以伦理为本位。无论是儒家的尽心、知性、知天、养浩然正气、重义轻利 ; 道家的法天、法地、法自然 ; “无己”、“无待”逍遥之游,均以高尚情志为根本。特别是儒教认为作为个人,他的生活与他人及国家密切相关,人生的目的,就是要做一个孝顺的儿子和善良的公民。“君子务本,本立而到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辜鸿铭先生归纳中国人的性格为“温良”。因为中国人背后有一种比利益动机更起作用的、更高尚的、更为人们推崇的“责任”。这种责任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和行为,对武士而言,他的个人行为是代表着一个家族、一个门派、甚至是代表着国家的利益,他有责任维护其整体的名誉和地位,因此讲究礼仪,崇武尚德是他们义不容辞之举。武士们更是“先天下之忧为忧,后天下之乐为乐”,总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原则。
传统哲学的内核是“礼”。“礼教构成了国家的一般精神” (法国 ·孟德斯鸠 ) 。由于“礼乐教化”的客观社会环境,任何形式的活动,包括武术活动都必须“志于道、通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不然便“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所谓的规矩就是在“礼”所要求的范围内活动的规范。武术正是在这种“礼”的指导下建立自身价值意识,并逐渐形成“择徒而授”、“师承严格”、“尊师重道”、“武德戒律”、“身心双修”、“以武会友”、“点到皆止”等行为准则。这些行为规范与准则在历史的梳理,文化的积淀下,不断完善、充实,使武术这一战争副产品在“礼仪之邦”的大熔炉里逐渐地“礼”化。同时,谦让、含蓄、随和民族道德观念的“礼”化,使武术运动形式也发生着以追求道德完善为重点,忽视身体竞技技能发展,以健身娱乐的套路形式为主,忽略对抗搏击的武勇之形。孔子就认为只有射箭比赛是君子之间唯一的竞争,“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这种思想意识对武术的发展起到重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武术原始的、人本能攻击性的发展,限制了其征战、格斗的功能深化。农业社会使中国人生活在一种注重心灵感受的生活之中,很少或没有更多的功利意识。中国人推崇的“光宗耀祖”,这从功利角度看后代是难以给祖上任何实惠,给予的仅仅是世人所能体验到的一种心理愉悦。发源于礼仪之邦、省略了许多繁文缛节的中国礼仪现已不能与日本礼节相提并论,但发自内心的礼仪却更使人切实感受到诚挚之情。武术在这种社会生活氛围中逐渐走向民众日常生活,以自我保健、自我娱乐为主导形式,武术技艺的高低是使人们愉悦的手段,武术器械成为人们装点身份、门庭的饰物,习武被视为表现个人能力的方式。异化了的武术为满足社会需求以及人的需要,在武术的套路、内容、演练等方面更多地贯穿了国人引以为荣的传统文化,如以经典学说、理论命名的套路,以传统哲学安排的动作内容,以传统文化解释的拳理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贯穿于套路之中的“礼”,如演练前的开拳礼、演练中的定势礼、收势的谢场礼,拜师学艺之前严格的仪式,学成出徒时隆重的礼仪,创立门户庄严的礼俗。这种“礼”更多地是给人一种心灵的愉快感受,使武术日益呈现为礼仪的“标志”,却不能产生更加实际的功利效应。
道家的“依乎天理,固其固然”的养生原则,使武术的身心双修的属性进一步巩固和突现。《庄子 · 养生主》中指出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矣,殆”。道教的“潜心虚静,息虚无为”等思想压抑着武士的那种外向、好强、刚暴属性的发展,使之拘泥于封建传统的“礼”中。佛教在民间的广泛传播与渗透,四大皆空、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修得来身等观点广泛、深刻地影响着武术的精神内核,使武士在相当程度上惧怕行恶后报的命运,守“礼”讲“德”的伦理意识深深地根植于他们的意识之中。
在中国古代著名经典中关于内养、修身的记载很多,均为劝导人们性命双修。《淮南子 · 原道训》载:“夫形者,生之舍也 ; 气者,生之充也 ; 神者,生之制也 ; 一失位则三者伤矣”。所以提出了内养、修身的原则是“将养其神,和弱其气,平责其形”,“使之处其位,守其藏,而不得相干也”。此外,在《抱朴子》、《周易参同契》、《贵庭经》、《养生要素》等论著中亦有大量关于内养、修身的论述,这些经典对武术影响强烈,不仅丰富了武术的练功内容,促进了武术运动的科学性,更为习武者提供了直接的修炼之术。因此,习武者也格外追求“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内养、修身本质是提高人的伦理道德修养水平,平时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以求修养境界不断提高,成为虚怀若谷的、文而化之的谦谦君子。
中国古代物质文明走在世界前列的同时,精神文明也实实在在地成为世界各国的楷模。“文明就是人类智德进步的状态。” ( [ 日 ] 福泽谕吉) 确实如此,中国古代的文明发展,使其国民整体素质都得到了提高,从而形成了一个良好、文明的社会环境,即使是源于战争的武术其文明色彩愈加浓厚。
在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儒、释、道三位一体,互相渗透,尤其是儒学影响深远,使武术阶层“礼”的伦理观念更加根深蒂固。这一切使武术的发展顺应了社会潮流,成为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文化中“礼”文化的具体显现成分。
以“礼”为中心的习武戒律繁多,如《少林十戒》、《短打十戒》、武当《十传、十不传》,以及各门各派的戒律都折射出“仁者爱人”、“厚德栽物”、“仁、义、礼、孝、信”的传统道德规范的影响。《青萍剑 · 剑箴》中有“一戒自矜、二戒务名、三戒好与人争胜、四戒好杀、五戒目空一切”。少林戒约中论述到,只可备以自卫,切戒呈血气之私,有好勇斗之举。近代武术家佟忠义在《武士须知》中较为全面地总结道:“有恒心、守纪律、尚谋略、勿骄矜、重信义”为习武者的“礼仪”——武德标准。在制定武德戒律的同时,武术界历来讲求“武以观德”、“崇武尚德”、“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在习武的同时追求武德的同步修炼,大凡武艺高强者,武德更令人敬佩。平时习武者尤其注重“手德”、“口德”、“心德”培养,即要求习武者不得炫耀武功,出手伤人,在相互较量斗技时应手下留情,点到皆止。还应不狂妄、不损人、不挑拨、不揭短。做到以诚待人,以礼待人,尊师重道,乐于助人,除暴安良,见义勇为,胸怀宽阔,气量大度。 在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后,武德不仅对习武者是一个十分有益的行为准则,更是全社会成员可借鉴的优良传统。特别是现今全球文化大融合,社会结构已全然为业缘为主的时代,保持优秀民族文化活力,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明程度是国人对全人类应做的贡献。具备高尚德行的人才是发挥“社会人”在社会群体中作用,保障个人智慧、能力得以表露,保证社会整体实力提高,促进社会进程的前提。

狗屁的武德,现在说的什么习武之人要有武德都是现代社会和谐出来的东西,古人习武那主要就是强身健体,保家护院,不是有句话叫-习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吗,呢吗现在文明社会了,怕习武的人不好管教,就给你整个武德出来,那是给人们头上套个紧箍咒,古时那些高人或有传承的门派收徒也要考验,但那考验的更多是悟性,心性,跟武德都不搭边,只有人老了,有民望了,岁数大了,你才又资格跟人谈武德,不然你初出茅庐跟人讲武德纯粹找不自在啊,不要把我们现在的三观套到古人身上,人都是很实际的东西,看的是实在,谈那虚的不管饱。

防止你仗自己有武功伤人,不小心得罪比你强的人而受伤,

心术不正的话,能力越大造成的危害越大,所以一定要讲武德

这很正常,因为习武是未了健身。
强壮身体,而不是学会武艺后,
欺负人。想打谁就打谁,这是
学武的禁忌,


谁知道关于武德的谚语、对联、书法、刻碑、歌曲、童谣
164 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 165 武德比山重,名利草芥轻 166 拳以德立,无德无拳 167 心正则拳正,心邪则拳邪 168 拳禅如下,力爱不二,主守从攻,戒除杀念 169 理字不多重,万人担不动,武夫不讲理,艺高难服众 179 习武者当立志,人无志事不成 180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

有谁能解释武德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武德?
武德,本质上是武术修炼者必备的精神品质。它强调的是,习武之人首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正如那句流传的话语所说,"习武先习德"。这里的德,不仅仅是道德规范,更是指个人的品行和修养。只有当一个人在内心深处具备了良好的德性,当他通过武术技艺有所成就时,才能保持谦逊,而非炫耀。武德的存在...

武德的内容和教学要点
武德的内容和教学要点 武德是习武之人在社会生活中应自觉遵守的练武和用武的道德标准。1987年全国武术学术研讨会将武德定义为“尚武崇德,修身养性”。“武德”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左传·宣公十二年》中说:“武有七德,即禁暴、戢兵、保大、功定、民安、和众、丰财。”武德教育作为学校体育...

武德是什么
武德的内涵 武德主要包含了忠诚、正义、勇敢、忍耐和自我牺牲等品质。习武者应当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保持忠诚的态度;在面对邪恶和不公时,要勇于维护正义;同时,武术修炼过程中的艰辛和困难需要忍耐和毅力去克服;在面对危险时,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保护他人。武德的重要性 武德不仅在武术界受到...

未曾习艺先习什么未曾学武先学什么
缺少德行的人属,不可进我的学校;丧礼的人,不可教武。学习者应不谋利益而持大义、不畏强而舍弃自己的品德。说,要保持谦逊谨慎;行,要善始善终。平常本虚心若谷、讲礼守信用,习艺用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竖高尚的武德。以武强身、以德养生。习武的要以德服人!习武是小则强身健体,大则锄强...

有谁能解释武德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武德?求大神帮助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孔子办学设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也以“德行”为首。因此,武术一直将有无优秀的品德作为追求的主要目标,让它指引武术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一直置优秀的品德于首要地位,让它成为武术的灵魂;一直将有无优秀的品德当作评价武林人物最重要的标准,激励习武人士...

什么是武德?
武德训 遵武德者 武之宗也 古人谓 未曾学艺也学礼 未曾习武先习德 缺德者 不可予之学 丧礼者 不可教之武 习者应不谋利而秉大义 不畏强而舍已身 言 当守千甚 (疑为慎)行 须善始终 平常本虚怀若谷 心意以精益求精 持之以恒 属高尚之武德 以武强身 以德养性 武德 武,止戈为武。武是...

少北拳简介
首要原则是,每位习武者都必须投身于民族振兴的事业,尽职尽责;其次,必须遵守道德和法律,以德服人,扶老携幼,见义勇为;最后,强调培养正直、正义、正派的品格,这是武德精神的核心所在。张荣时先生在多年的武术实践中,将少北拳的精髓提炼并归纳为“双功四术”。其中,“双功”包括阴功九术:马步...

武德的含义是什么?
武德,专指以武的行为特征、以仁义为准则的修习武术之人的言行举止操守准则。...武者,止戈也.中国古代师父传艺前都会指着武字对弟子讲解...武也止戈也。也就是说学武之人拿起兵器之前应该先学会放下兵器。弟子应先通过打杂来锻炼心性,心性稳定后才能正式习武。中国古代只有兵器这个词并没有武器这...

武德是什么 武道是什么
武德作为习武者所应具备的一种美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指导人们共同的武术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规范,并渗透在习武者的思想和言行中。重武德是武术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培养社会所需的文武双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建设人才的先决条件,也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武道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华武术...

汤旺河区17146436220: 为什么习武先习德 -
骆制得可: 习武强身健体,保家卫国,如果你武德不好,那就是祸国殃民,害人害己.

汤旺河区17146436220: 什么是武德?为什么习武先习德? -
骆制得可: 简单说就是“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 复杂了说各门派有自己的门规、戒律. 不恃武伤人,不以强凌弱; 不盗名、不夺利、不保守,热于助人. 尊老爱幼,尊师重道. 不能逞凶斗狠,无事生非. 无论习武者之间,还是与其他人之间,都应该以礼相待,有礼有节,平易近人,谦虚诚恳,不能出口不逊,得意忘形,败坏武德.习武先习德,是因为文以德彰,武以德显,武术的真谛在于重德. 修身养性才是根本.

汤旺河区17146436220: “武以德立”、“武以德先” ——练武之人为什么重武德? -
骆制得可: 因为练习了武术以后,人的攻击和破坏能力大大加强,如果一个道德败坏之辈掌握了高超的武技,那他的社会危害性就可想而知了.

汤旺河区17146436220: 为什么习武先习德?
骆制得可: 礼始礼终,培养良好道德品质 跆拳道给人们留下的较深的印象是,跆拳道练习者始终是在不同的场合行礼鞠躬.这是因为跆拳道练习者始终把"礼"作为训练内容,强调"礼始礼终",即练习活动都要从礼开始,以礼结束,并突出爱国主义.要求跆拳道练习者在练习技术的同时,在道德修养方面也要不断提高自己.通过用行礼的方式向长辈、教练、老师、队友鞠躬施礼,使跆拳道练习者养成发自内心的行礼习惯,以养成恭敬谦虚、友好忍让的态度和互相学习的作风,并培养其毅力及道德.

汤旺河区17146436220: ...不武的汉语意思武德的汉语意思 以乱易整,不武,不武的意思是不符合武德,武德在这里是武德就是一个人的品德,也是一个人的品行!习武先习德!如一... -
骆制得可:[答案] 道理就是这个道理.习武必先修德.因为习武之人相比常人多掌握了一项专有技能,且此技能是可以造成一定的伤害后果.这是最初的基础和要求.

汤旺河区17146436220: 什么是武术的武德?__
骆制得可: “武德”二字 其义为 “尚武崇德” .习武以强身,修德以强心.逢善不欺,遇恶不怕. 真正功夫练到家有修养的人,就算是跟别人闹出矛盾,一般也不会出手的.这就是所谓的“忍”.忍 其实也是我们常言所说的武德.

汤旺河区17146436220: 什是武德素质?
骆制得可: 这是修养,对自己道德素质的提升,对自身行为的约束.练武的人必须先学武德,毕竟练武之后自己的身体会比平常人好,力量也大得多.这时候如果放纵自己的欲望,将会对他人造成很大伤害.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力可折人于一时,德可服人于一世.最重要的还是以德服人.

汤旺河区17146436220: 习武者应以“徳”为先?
骆制得可:是的 习武者应以“徳”为先!德即武德,本人认为武德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一个习武者首先应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 2.止暴,习武者应主动为社会的安定团结做出自己的贡献!当然这里讲的不是鼓励和提倡以暴力的手段,是指时时约束自己,能见义勇为扶正抑邪,积极同不法之徒作斗争! 3.尊师,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理应成为习武者的美德! 4.谦和,习武者应谦虚和善,不妄自尊大. 5.忍让,习武者应以忍字当头,让字为先!

汤旺河区17146436220: 武德是什么``` -
骆制得可: 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对武的诠释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习武有德,有的人习武无德. 武德,字面理解就是习武的道德.就是习武的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一个道德的规范,一个自我的约束. 习武有德的人,懂得克己,知道不该做的事,绝对不会去做.自己能力所及的事会站出来伸张正义. 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习武的人就是在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能力,也就是不断的在提高自己的责任. 我是觉得,习武的人,要有武德,不然枉称为人.

汤旺河区17146436220: 诸位如何理解武德? -
骆制得可: 武德: 专指以武的行为特征 以仁义为准则 修习武术之人的言行举止操守准则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