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的《六国论》教学反思

作者&投稿:出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六国论》教学反思之一

  本篇课文虽然不长,但却牵涉到两个背景,一是六国破灭的背景,二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要想让同学们充分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主旨,这两个背景必须介绍。这当然不是难事,这种故事性的背景学生都爱听。我的安排是先在导入之中时就把六国破灭的背景给做个简单的概括,然后再联系课文具体介绍六国灭亡的原因;再具体讲授文章内容时再穿插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但是文言文中还有一个让人非常头疼的教学环节,省又省不掉,讲,学生又不爱听。这就是文言字词的讲解,包括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因为这是第一堂古文课,我也只能按照传统的教法,关于文言字词的环节,把它放在了第一堂课,在导入,作者介绍,听,读后我便开始讲解字词,完全是我自己精心准备的一种灌输式的讲解。

  授课过程回顾:

  1、教学计划用时:45分钟。完整地实现了教案计划的步骤,条理比较清晰,重点比较突出。突出了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课堂上学生的思考越来越活跃。

  2、疏通文言字词部分进展较顺利,学生多次朗读了课文,互相质疑解疑比较充分,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3、拓展探究部分主要包括两个问题,一是思考对“赂者力亏,破灭之道也”的论证运用了什么艺术技巧;二是探究“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观点的论证是充分有力的还是有漏洞的。第一个环节进展比较平,缺少特色。第二个环节引导得较好,所以比较成功,学生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4、作业为二选一,一个是阅读,一个是写作,都可以作为《六国论》课后延伸,无论选做哪个,学生都要积极思考,继续深入探究。

  5、多媒体使用少而精。七国形势图配以动画效果,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贯穿整节课。几个文言文检测题,可以加快课堂节奏,提高学习效率。其它与课堂关系不大的材料,尽管画面精彩,但也舍弃不用。

  对今后教学的思考:

  1、文言文是一种知识载体,它承载着传授知识的任务,但又绝不是惟一的任务,更不是根本任务。其根本任务是让学生接受古代文化的熏陶渐染,提高人文素养。如果肢解开来读,必然失去其原有的韵味。因此在第六单元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一改前面的教法,力求让学生在整体中去解读语言,真正实现学生与古人的对话,学到活的知识而不是孤立的字词。

  2、文言文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佳境,如孟子的“仁攻”、“舍生取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墨子的“兼爱”、“非攻”,庄子的善辩,都应该是学生从中汲取的精华。

  3、文言文教学同样承担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作用。首先是解决文言的障碍,教师要讲解古汉语词汇和语法方面的问题,做古今的对比,使学生读懂文意。理解文章意思,进而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篇章结构,语言修辞;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社会意义。还要让学生对文言文进行口译或笔译,做其他练习。

  4、教学应该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这堂课最大的弱点是感觉对学生的个体背诵积累重视不够,文言文还应该把"背诵积累"作为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只有背诵积累,才能筑牢文言的根底,客观地讲,文言根底牢了,才有可能真正落实从古典精品中学习文化传统、语言特色、精妙的笔法等项任务,否则很容易流于形式,华而不实。

  《六国论》教学反思之二

  文章不长,500来字,一篇思路清晰,情绪激昂的政论文。教程安排3个课时。文章虽然不长,但却牵涉到两个背景,一是六国破灭的背景,二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要想让同学们充分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主旨,这两个背景必须介绍。这当然不是难事,这种故事性的背景学生都爱听。我的安排是在第一课时,先在导入之中时就把六国破灭的背景给做个简单的概括,然后再联系课文具体介绍六国灭亡的原因;在第二课时,具体讲授文章内容时再穿插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这一点安排的很好,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肯定。但是文言文中还有一个让人非常头疼的教学环节,省又省不掉,讲,学生又不爱听。这就是文言字词的讲解,包括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因为这是第一堂古文课,我也只能按照传统的`教法,关于文言字词的环节,把它放在了第一堂课,在导入,作者介绍,听,读后我便开始讲解字词,完全是我自己精心准备的一种灌输式的讲解。我也没办法,因为我一点经验也没有。

  第一堂课上完后,指导老师给我提了一点小意见:“关于文言字词,能不能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讲解,同学们长时间没有接触文言文了,在第一堂课讲了这么多像外语单词一样的文言知识,显得有点太突兀;而且学生的底子都不是很好,这种讲法,怕他们接受不了;我注意你讲字词时,很多同学都趴下了,你看在二班上课时,能不能字词放一放,先梳理一下文章”。老师的意思是要把字词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讲解,按照现代语文教育观点,文章内容与字词句不能割裂开来,必须在具体的语境中把握具体字词的意味,这一点,我早就考虑过,却没有这样去准备。因为如果这样,每一堂课就不是很完整了。但是指导老师是一个教无定法的教育工作者,他并不在乎每一堂课是否完整,只要有利于学生接受就行。这一点也是我比较欣赏的。课间只有10分钟,他这一说,打乱了我的备课计划,不过调整起来,也不是很难。《六国论》太熟了,完全可以丢开书本讲解,况且梳理线索可以穿插点小故事,应该能够把握好。第二节课在二班上课时,我把讲字词的时间,花在了梳理文章的线索上,完全是自主发挥,但却不偏离根本,也许是二班基础较好的缘故,趴着睡觉的学生没有了。所以第二节课比第一节课上得成功。

  古文一般是比较好讲的,因为不长,完全可以串讲,但要注意重点的把握。不过要想把文章讲生动也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之事,毕竟古代的东西,过去那么长时间,学生打心眼里就不喜欢。但是如果能把当时人们身上的感情具体化,人性化,让学生尽可能产生共鸣,还有就是处理好那些让人提不起兴趣得字词(比如放在具体语境之中通过一种幽默的方式把握),课堂效果肯定不会很差。

  《六国论》教学反思之三

  10月31日我上了苏洵的《六国论》。本来是打算让指导老师先上这第一篇古文,让我们从中也可学习一些讲授经验。可是我实在太喜欢这篇文章了,不仅是文章本身所具有的艺术魅力,更重要的是作者那忧国忧民的磅礴大气,也深深感染了我。所以当老师让我选课文时,我迫不及待地选择了这一篇,就像我前面不假思索的选择了第一篇现代文《记念刘和珍君》一样。

  文章不长,500来字,一篇思路清晰,情绪激昂的政论文。教程安排3个课时。文章虽然不长,但却牵涉到两个背景,一是六国破灭的背景,二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要想让同学们充分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主旨,这两个背景必须介绍。这当然不是难事,这种故事性的背景学生都爱听。我的安排是在第一课时,先在导入之中时就把六国破灭的背景给做个简单的概括,然后再联系课文具体介绍六国灭亡的原因;在第二课时,具体讲授文章内容时再穿插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这一点安排的很好,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肯定。但是文言文中还有一个让人非常头疼的教学环节,省又省不掉,讲,学生又不爱听。这就是文言字词的讲解,包括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因为这是第一堂古文课,我也只能按照传统的教法,关于文言字词的环节,把它放在了第一堂课,在导入,作者介绍,听,读后我便开始讲解字词,完全是我自己精心准备的一种灌输式的讲解。我也没办法,因为我一点经验也没有。

  第一堂课上完后,指导老师给我提了一点小意见:“关于文言字词,能不能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讲解,同学们长时间没有接触文言文了,在第一堂课讲了这么多像外语单词一样的文言知识,显得有点太突兀;而且学生的底子都不是很好,这种讲法,怕他们接受不了;我注意你讲字词时,很多同学都扒下了,你看在二班上课时,能不能字词放一放,先梳理一下文章”。老师的意思是要把字词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讲解,按照现代语文教育观点,文章内容与字词句不能割裂开来,必须在具体的语境中把握具体字词得意味,这一点,我早就考虑过,却没有这样去准备。因为如果这样,每一堂课就不是很完整了。但是指导老师是一个教无定法的教育工作者,他并不在乎每一堂课是否完整,只要有利于学生接受就行。这一点也是我比较欣赏的。课间只有10分钟,他这一说,打乱了我的备课计划,不过调整起来,也不是很难。《六国论》太熟了,完全可以丢开书本讲解,况且梳理线索可以穿插点小故事,应该能够把握好。第二节课在二班上课时,我把讲字词的时间,花在了梳理文章的线索上,完全是自主发挥,但却不偏离根本,也许是二班基础较好的缘故,扒着睡觉的学生没有了。所以第二节课比第一节课上的成功。、

  古文一般是比较好讲的,因为不长,完全可以串讲,但要注意重点的把握。不过要想把文章讲生动也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之事,毕竟古代的东西,过去那么长时间,学生打心眼里就不喜欢。但是如果能把当时人们身上的感情具体化,人性化,让学生尽可能产生共鸣,还有就是处理好那些让人提不起兴趣得字词(比如放在具体语境之中通过一种幽默的方式把握)。课堂效果肯定不会很差。




苏洵在《六国论》一文中,借古讽今,用哪两句来提醒北宋统治者要以史...
苟以(29)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30),是又在六国下矣。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有蜀君子曰苏 翻译
二、原文:宋 欧阳修《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余,举进士,再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

关于苏洵的文言文
苏洵的《权书》10篇、《几策》中的《审敌》篇、《衡论》中的《御将》和《兵制》篇,还有《上韩枢密书》、《制敌》和《上皇帝书》,都论述了军事问题。在著名的《六国论》中,他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贿秦。 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审敌》更进一步揭露这种贿敌政策的实质是残民。 《兵制...

语言学小知识
《六国论》 三苏:苏洵与儿子苏轼、苏辙的并称(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此高。) 周敦颐(字茂叔,哲学家。) 《爱莲说》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事,跟现代的杂文或杂感相近。 司马光(字君实,史学家。) 《赤壁之战》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写六国论的李祯是哪个朝代人
清朝人 李桢(一作祯),字佐周,湖南善化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德宗光绪初前后在世。同治岁贡生。工文,著有《畹兰斋文集》、《续古文辞类纂》传世。

最值得背诵的文言文有哪些
《师说》 韩愈 《阿房宫赋》 杜牧 《六国论》 苏洵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前赤壁赋》 苏轼 我个人认为还很经典的有: 《过秦论》(贾谊)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欧阳修《醉翁亭记》 诸葛亮《出师表》 陶渊明《桃花源记》 韩愈《马说》《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小石潭记》《捕蛇者说...

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什么
合称始见于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的“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苏洵的文章说古论今,纵横评说,长于分析,很有气势,代表作《六国论》。苏轼是宋代伟大的文学家,又擅长绘画和书法。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现存2300多首诗,340余首...

我国历史上的三苏是哪三位?
三苏是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宋仁宗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 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 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 人王□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 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

苏辙苏洵苏轼三人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人简介
三苏最早出自《渑水燕谈录》,原文为: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在三苏中,苏洵的文章说古论今,纵横评说,长于分析,很有气势,代表作《六国论》。苏轼是宋代伟大的文学家,又擅长绘画和书法。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他的散文代表...

上海高考文言文出处
(1)新教材与H版、S版共同要求背诵的篇、段: 1、吴均《与朱元思书》 (新教材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一课) 2、韩愈《师说》 (新教材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新教材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4、陶渊明《饮酒》 (新教材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5、苏询《六国论》 (新教材高三第...

濉溪县18229632432: 六国论的教案 -
邵底银治: 《六国论》教案(结合课件讲解) ﹎﹎﹎﹎﹎﹎﹎﹎﹎﹎﹎﹎﹎﹎﹎﹎﹎﹎﹎ 课题:六国论 目的: 1、进一步了解战国时代的政治形势. 2、了解苏洵的关于“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观点. 3、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4、掌握字词方面的知识...

濉溪县18229632432: 关于学习六国论的感想 -
邵底银治: 六国论——苏洵《嘉佑集》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濉溪县18229632432: 《六国论 》论述中的漏洞 -
邵底银治: 1.苏洵认为韩、魏、楚灭亡的原因为“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历史却并非如此.韩、魏与赵原本一家,三分晋国而成.晋国原为诸侯强国,晋文公重耳得周王宠信,“封晋侯为盟主,合诸侯修盟会之政”,可见晋国之盛.到晋顷公失政,...

濉溪县18229632432: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 ),( ).(苏洵《六国论》) -
邵底银治: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濉溪县18229632432: 有关苏洵六国论评价及讨论 -
邵底银治:[答案] 宋朝,苏氏三父子以《六国论》的同样的命题去作文,且父子三人各自的《六国论》都长期被后人所传诵,这,在世界文论历史中,是绝无仅有的奇特现象!他们父子三人也和贾谊一样,是在讨论战国历史和秦朝的兴衰,但是,由于他们父子三人都...

濉溪县18229632432: 苏洵的《六国论》四、五两段分别有什么作用? -
邵底银治:[答案] 文章的第四段是作者就以上的论述发表感慨.第四段的头几句是一种设想,为六国筹划怎样对付秦国.第三段末尾的设想,是... 第五段的感慨针对的是现实.整篇《六国论》,应该说到前一段的就结束了.苏洵决不是为评论历史而评论历史,苏洵的文章的...

濉溪县18229632432: 苏洵的六国论
邵底银治: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濉溪县18229632432: 苏洵写《六国论》的目的是什么?苏洵写《六国论》的目的是什么? -
邵底银治:[答案] 意在讽谏宋王朝以六国破灭为鉴戒,不要屈服于外侮,而要奋起抗敌 苏洵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单纯地评论古代的历史事件,而是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采取妥协苟安的外交政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