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死的时候写的一首诗是什么?

作者&投稿:化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白死的时候写的一首诗是什么?~

《临终歌》 (李白)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 仲尼亡乎谁为出涕。


公元762年,李白病重。他在病榻前,将一生著作全部交付给李阳冰。李阳冰把它们编成《草堂集》10卷。这年11月,诗人便与世长辞,终年62岁。在临终前,李白总结一生,写下了他的绝笔《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诗人以大鹏自比,那展翅九万里的大鹏从高空被摧落了,孔子已死,还有谁为大鹏的摧落而流泪呢?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的责问,充满了对自己一生而悲愤的心绪。
【译文】 大鹏奋飞啊振动八极,中天摧折啊力所不济。虽被摧折,其余风啊仍可激扬万世,游于扶桑啊又挂住左翼;力虽不济,后人得此余风而可传此事迹,然而世无孔子,谁能为我的摧折而哭泣?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第一首诗,早年于戴天山读书时所作。
具体原文如下: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露浓 一作: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译文参考如下:
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
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
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
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地靠着几株古松犯愁。
注释如下:
⑴戴天山:在四川昌隆县北五十里,青年时期的李白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不遇:没有遇到
⑵吠:狗叫。
⑶带露浓:挂满了露珠。
⑷树深:树丛深处。
⑸青霭:青色的云气。
⑹倚:靠。
此诗是李白二十岁以前的作品,风格清丽,充满着年轻人的朝气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首联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留连忘返,且让人联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第二句中“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既然“时见鹿”,可见其幽静。正午时分,钟声杳然,唯有溪声清晰可闻,这就更显出周围的宁静。环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与首联所写的桃源景象正好衔接。这两句景语又含蓄地叙事: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不闻钟”与题中“不遇”遥相呼应。
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从上一联“不闻钟”,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诗人用笔巧妙而又细腻:“野竹”句用一个“分”字,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飞泉”句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所以,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
尾联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这其中的苦思、探索,更能给人启示,也更能让人深刻理解诗人的其他诗作。
此作的构思并不复杂,它写诗人的所闻所见,都是为了突出访道士不遇的主题。全诗辞句平易自然,纯用白描,景美情深。当然,并不是说李白这首诗已经写得尽善尽美了。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后期比较成熟的诗作,都写得十分洒脱、酣畅、飘逸、雄浑,字里行间,充满着一股豪气。而他这首诗,在这方面的特点还不够明显,还不够浓郁。这说明此作还带有他早期作品的痕迹。

公元762年,李白病重。他在病榻前,将一生著作全部交付给李阳冰。李阳冰把它们编成《草堂集》10卷。这年11月,诗人便与世长辞,终年62岁。在临终前,李白总结一生,写下了他的绝笔《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诗人以大鹏自比,那展翅九万里的大鹏从高空被摧落了,孔子已死,还有谁为大鹏的摧落而流泪呢?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的责问,充满了对自己一生而悲愤的心绪。

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 仲尼亡乎谁为出涕。

【译文】

大鹏奋飞啊振动八极,中天摧折啊力所不济。虽被摧折,其余风啊仍可激扬万世,游于扶桑啊又挂住左翼;力虽不济,后人得此余风而可传此事迹,然而世无孔子,谁能为我的摧折而哭泣?
看了CCTV10的李白之谜系列,感触颇多,李白一生放荡不羁,追求功名,却始终未能如愿步入仕途,反而在生活刚有好转的时候,总是出现转折,诗人多次陷入困境,其中改变他一生命运的该属安史之乱,然后李亨登基后,李白作为败兵李麟的部下被流放,随后诗人开始了流放的艰苦生活。对这位唐朝最伟大的诗人是在感到惋惜,也正是诗人坎坷的经历成就了他在诗作上的辉煌。

李白绝笔
临终歌 (李白)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 仲尼亡乎谁为出涕。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临路歌

作者: 李白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临路歌】临终歌。李白绝笔


李白死前曾写下一首歌,表达了什么感情?
在李白的诗集当中,有一首《临终歌》,相传是李白临终前写下的最后的绝笔:《临终歌》唐·李白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意思大概是:说自己想要想大鹏鸟一样展翅飞翔去天涯海角,但是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就被道中所折翅。...

“鲁智深圆寂时”留下的一首诗
鲁智深圆寂时作的是偈。《水浒传》第一百十九回鲁智深临终作偈道:原文: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译文:我平生做人并不做善事,只喜欢杀人放火。现在却忽然顿时领悟到名利都只是虚妄,在这时挣脱了名利的束缚。自己的困惑像被汹...

《长恨歌》全文解释
诗以喜剧开头而转成悲剧,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这首叙事诗的最成功处就是抒情,相当复杂的情节只用精炼的几句就交代过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细致地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

窦娥冤 原文及翻译 ,作者关汉卿
我救了你老性命死里重生,怎割舍得不肯把肉身陪待?(同下)第二折(赛卢医上,诗云)小子太医出身,也不知道医死多人。何尝怕人告发,关了一日店门?在城有个蔡家婆子,刚少的他二十两花银,屡屡亲来索取,争些捻断脊筋。也是我一时智短,将他赚到荒村,撞见两个不识姓名男子,一声嚷道:"浪荡乾坤,怎敢行凶撒泼,擅...

闻一多说和做的一两个事例
1、1925年夏,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走下海轮,诗人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把西服和领带扔进江中,急切地扑向祖国怀抱。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无边的黑暗和奇耻大辱,放眼家国故园,山河破碎,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国母亲被瓜分割占。诗人悲愤地写下了诗歌《发现》,并旋即在《现代评论》上...

李白一生当中有什么转变?
李白一生当中有五个转变。一、读书与蜀中游历期:5岁-25岁 五岁随父到江油县,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读书,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二十五岁李白出蜀。二、壮游与求仕期:26岁-42岁 李白不屑参加科举,希望通过漫游求得引荐的机会。二十六岁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

陆游在写《示儿》这首诗时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示儿》这首诗是陆游临死之前留给自己儿子的,全诗就一个目的,告诉儿子自己虽然死了都惦记着国家的统一,让儿子看到那一天的话祭祀的时候告诉自己。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正是北宋亡国、南宋偏安一隅,但是朝廷奸佞当道,国家风雨飘摇。一、时代背景陆游出生于两宋交际,当时北宋被女真霸占,宋徽宗、宋钦宗二...

山颠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我想知道后面...
三思吧(348)儿悟(25)三思而依依(34211)妻等乐其久(70679)。这些歌词出自神曲《圆周率之歌》,是人们为了方便记忆背诵圆周率而使用谐音编成的歌谣。前面几句歌词和对应的数字是: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尔乐苦煞吾(26535)把酒吃(897)酒杀尔(932)杀不死(384)乐尔乐(626)。

李鸿章临死前写了一段话,慈禧看后嚎啕大哭,到底写了什么呢?
李鸿章死前给慈禧太后上了一道奏折,其中他写道,“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慈禧太后看后,便失声痛哭直言到“李鸿章一走,乱世中谁还能帮我?”李鸿章是晚清时期重要的军政大臣,他一生...

刘禹锡、白居易、元稹……唐代诗人是怎样“一唱一和”的?
有了他们两个人的影响,所以就出现了一个刘白诗人群,而且他们还共同编辑了《刘白唱和集》,其中包含了138首诗集。他们两个人的生活节奏是非常相似的,所以在写诗的时候心境也非常的相似。白居易曾写了一首《春词》,这首诗的主题就是在描述女子的伤春之情。而这首诗流传出去了以刘禹锡也立刻作了一...

西秀区17193734044: 唐代诗人李白的最后一首诗是什么?如题 -
乐界健白:[答案] 【标题】:临路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杂言 【内容】: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这首诗题中的“路”字,可能有误.根据诗的内容,联系唐代...

西秀区17193734044: 李白最后的一首诗是什么? -
乐界健白: 公元762年,李白病重.他在病榻前,将一生著作全部交付给李阳冰.李阳冰把它们编成《草堂集》10卷.这年11月,诗人便与世长辞,终年62岁.在临终前,李白总结一生,写下了他的绝笔《临终歌》: “

西秀区17193734044: 李白的最后一首诗是哪首? -
乐界健白: 《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译文】大鹏奋飞啊振动八极,中天摧折啊力所不济.虽被摧折,其余风啊仍可激扬万世,游于扶桑啊又挂住左翼;力虽不济,后人得此余风而可传此事迹,然而世无孔子,谁能为我的摧折而哭泣? 诗人以大鹏自比,那展翅九万里的大鹏从高空被摧落了,孔子已死,还有谁为大鹏的摧落而流泪呢?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的责问,充满了对自己一生而悲愤的心绪. 公元762年,李白病重.他在病榻前,将一生著作全部交付给李阳冰.李阳冰把它们编成《草堂集》10卷.这年11月,诗人便与世长辞,终年62岁.在临终前,李白总结一生,写下了他的绝笔《临终歌》.

西秀区17193734044: 知道李白写的最后一首是什么诗吗 -
乐界健白: 最佳答案 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临路歌】临终歌.李白绝笔 【中天】半空 【摧】折断 【余风】遗风 【挂】喻腐朽势力阻挠 【得】知大鹏夭折半空 【仲尼】鲁国抓一条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世道将乱,大哭

西秀区17193734044: 李白的最后一首诗叫什么名字? -
乐界健白: 62岁.在临终前,李白总结一生,写下了他的绝笔《临终歌》:

西秀区17193734044: 李白写的最后一首诗 -
乐界健白: 李白临终的最后一首诗:《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西秀区17193734044: 李白的最后首诗是什么?
乐界健白: 死得其所!

西秀区17193734044: 李白最后作的一首诗是什么? -
乐界健白: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打开《李太白全集》,开卷第一篇就是《大鹏赋》.这篇赋的初稿,写于青年时代.可能受了庄子《逍遥游》中所描绘的大鹏形象的启...

西秀区17193734044: 李白墓前那有名的诗是什么?就是有人题,被别人笑的那两首? -
乐界健白: 班门弄斧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西秀区17193734044: 李白写的第一首诗是什么?
乐界健白: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据研究李白的专家们考定,写于唐代开元初年,当时诗人还不到二十岁.这首诗,在按年代顺序编辑的李白诗集中,常被放在第一篇,似乎是诗人留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首.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