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思想

作者&投稿:第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梁启超政治法律思想上的主张是什么~

  康、梁关系的演变是耐人寻味的。应该说,康、梁二人都曾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都曾为使中国由封建制度转向资本主义制度做出过自己的贡献。然而,在历史的转折与大变革面前,一个固步自封,僵化保守,拒绝接受新事物和新变化;一个善于吸收,因时而变,努力挣脱传统事物与文化的束缚,师生的分歧乃至最后分裂是理所当然的。


  康有为是梁启超治学和从政的导师,二人均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着名人物,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与近代历史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

  一唱一和康有为出生在世代学习理学的封建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聪明,但对科举考试兴趣不大,多次参考,均名落孙山,对此他却并不十分在意。1879年,22岁的康有为在游历过为英国殖民者霸占了近40年的香港之后,对于西方文明有了些感官上的认识,觉得英国人“治国有法度”,不像古代所谓的“夷狄”

  那样没有文化。于是,他开始钻研西方的科学知识,逐渐成长为当时学术、思想界的先行者之一。根据清朝的有关规定,一般老百姓是不能直接给皇帝上书的。康有为不管这些,1888年,身为老百姓的康有为,首次向皇帝上书,分析当时国内和国际的形势,提出了改革法律、沟通民情、提防小人的改革方案。光绪皇帝虽然并没有看到这封上书,但康有为却赢得了普通老百姓的广泛关注,人们开始注意起他来。1890年春,在同学陈千秋的引荐下,年仅18岁的梁启超前来拜访已33岁的康有为。此时的梁启超刚在广东乡试中考取第八名举人,可以说是少年有为;而康有为虽然年龄较大,但因科举考试不顺,此时不过是一名监生而已,在“学历”上比梁启超低一格。按照当时的科举习惯,梁启超中举在先,应是康有为的“前辈”,所以梁启超心中自然有些沾沾自喜。二人见面之后,聊了好几个时辰,梁启超后来追忆这段往事时说,康有为以“大海潮音,作狮子吼”(佛教用来形容佛祖说法时的词语),当头棒喝之后,使他一时不知所措,以前所学的不过是应付科举考试的敲门砖而已,根本不是什么学问。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毅然决定拜监生康有为为师。

  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举动,自然扩大了康有为的影响。于是,不少优秀

  青年接踵而来,康有为便在长兴里设万木草堂,聚徒讲学。从康有为那里,梁启超学到了一些做学问的基本方法,为他以后的学术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一生学问之得力,皆在此年。”从此,在康有为的引导下,梁启超逐渐成长为康有为的左膀右臂。

  梁启超师从康有为,不仅是他从政生涯的开始,而且也是他进入学问殿堂的起点。他曾说过:“启超之学,实无一字不出于南海。”不过,此时师弟二人在思想上还是有一些分歧的,只不过这些分歧不是太大而已,但却也种下了日后恩怨的种子。

  若出两人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支持下,光绪皇帝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但是,由于慈禧太后的反对,9月21日,维新运动宣告失败,前后仅仅历时103天!因1898年为旧历戊戌年,故这次改革又称为“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先后逃亡到日本。康有为手捧自称是光绪皇帝缝在衣服里的所谓“诏书”,继续宣传他的保皇保教主张。起初,梁启超像从前一样,惟师命之是从,可渐渐地,随着对西方资产阶级着作的大量阅读,他的政见发生了显着变化,与从前“若出两人”。

  最主要的变化是他接受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思想,特别赞同被称为“最后一个无所不知的人”的英国思想家约翰·穆勒的名言:“人群之进化,莫要于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并以《自由书》为题,写下一组文章,宣传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认为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的《民约论》是医治中国痼疾的良方,认为中国若能采纳其思想,必将出现大同盛世。

  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下,梁启超的政治主张也从保皇转向革命,这段时间,他与孙中山、陈少白等革命党人的来往开始密切,有时甚至在三更半夜还拥被长谈,结果便有了合作组党的计划,“拟推(孙)中山为会长,而梁(启超)副之”。梁启

  超甚至召集其他同学,联名致函康有为,劝其退休,“息影林泉,自娱晚景”。康有为得知梁启超倾向革命的思想之后,非常生气,立即严令其离开日本到檀香山办理保皇会事宜,并斥责其倡导革命的错误。由于多年来,梁启超已养成了对康有为的敬意和畏惧,他只得在表面上答应悔改,但实质上并未放弃对革命的信仰。

梁启超持有“教育救国论”的观点,故非常重视教育作用,认为国家的强弱以教育为转移。
他还阐述了“民智”与“民权”的关系。他认为只有首先提高了人民的文教素质,然后才能在中国实现民权政治。他把“育人才”、“开学校”手作是“开民智”,提高人民素质的主要手段,认为这是实行维新变法的根本之所在。这实质就是把变法图强的希望,寄托在培养大批具有维新变法思想、掌握西方科学技术的人才上。

梁启超的总体评价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辛亥革命前,他在与革命派论战中发明了一种新文体,介乎于古文与白话文之间,使得士子们和普通百姓都乐意接受。同时,梁启超还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人,他还从日文汉字中吸收了非常多的新词,“经济”,“组织”,“干部”等,皆始于梁启超先生。

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
  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
  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研究重点为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指导范围为“诸子”、“中国佛学史”、“宋元明学术史”、“清代学术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史学研究法”、“儒家哲学”、“东西交流史”等。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等。
  他一生著述宏富,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1936年9月11日出版的《饮冰室合集》较称完备。《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
  梁启超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这种带有“策士文学”风格的“新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梁启超写于1905年的《俄罗斯革命之影响》,文章以简短急促的文字开篇,如山石崩裂,似岩浆喷涌:“电灯灭,瓦斯竭,船坞停,铁矿彻,电线斫,铁道掘,军厂焚,报馆歇,匕首现,炸弹裂,君后逃,辇毂塞,警察骚,兵士集,日无光,野盈血,飞电刿目,全球挢舌,于戏,俄罗斯革命!于戏,全地球唯一之专制国遂不免于大革命!”然后,以“革命之原因”、“革命之动机及其方针”、“革命之前途”、“革命之影响”为题分而析之,丝丝入扣。难怪胡适说:“梁先生的文章……使读者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
  在书法艺术方面,梁启超早年研习欧阳询,后从学于康有为,宗汉魏六朝碑刻。 赋税思想   梁启超是戊戌变法领导人之一,我国19、20世纪之交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著名宣传鼓动家。他主张赋税的征收必须以便民为原则,实行轻税、平税政策,而反对与民争利的“固民所急而税”的传统观点。指出“西人于民生日用必要之物,必豁免其税以便民。中国则乘民之急而重征之,如盐政之类是也。亦有西人良法美意,为便民而起,而中国视为助帑之计,行之而骚扰滋甚者,如今之邮政之类是也。”他提出应仿效英国实行平税政策,便民利民而后求富强。这是一种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财政税收放在其基础之上的观点,对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梁启超认为公债也是一种赋税,所不同的是“租税直接以赋之于现在,而公债则间接及赋之于将来”,“不过将吾辈今日应负之义务,而析一部分以遗诸子孙云尔”。但他承认公债对经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租税尽其力于一时,公债将纤其力于多次”,因此他认为公债虽然增加了后代的负担,但也有利于后代。梁启超在另外一次反帝运动,即反对张勋复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一次也意味着他同改良派的彻底决裂。周善培规劝梁启超说:“事情有该自己做的,有该听别人做的。讨袁,革命党该做,我们也应当做;讨张复辟只该听革命党去做,不必我们去做。”而康有为则正站在复辟的一方。梁启超和康有为从此决裂,康有为当着梁启超学生的面痛骂梁启超“梁贼启超”,并且用古文中食父食母的怪兽来称呼梁启超。 
  至于梁启超在中国新闻事业上的地位,早有新闻学者将他同沃尔特·李普曼相比较。才气纵横自然不说,梁对中国文体的改革被认为是他的最伟大贡献之一,或许我们也可以把这称为表达方式的革命?周善培认为梁启超文气太盛反而是一件可惜的事情,写习惯了报纸文章,结果文章只追求打动人,“中国长久睡梦的人心被你一支笔惊醒了”,但是却没有其他精力写出真正大师级别的著作。 王介平在《论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的长文里对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从学康有为到戊戌政变(1890~1898),梁启超并没有异于康有为的理论和主张,但因其善于为文,对于当时中国社会思想界和知识青年产生了极大的启蒙作用。第二阶段从逃亡日本到与革命派论战 (1898~1905),梁启超由斥后保皇转而反对革命。第三阶段从论战失败到辛亥革命 (1906~1911),政治上他更加堕落,并公开抵制资产阶级革命。第四阶段从辛亥革命后回国到第一次大革命后梁启超之死(1912~1929),他逐渐成为地主买办集团的骨干分子,政治思想更趋反动。作者还分析了梁启超思想上的矛盾、错误和多变的原因,认为这“正是帝国主义阶段半殖民地的中国改良主义遭到破产时走投无路的反映,正是代表地主阶级部分力量向资产阶级转化而遭到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革命力量错综复杂的打击之后,无所凭依的彷徨情绪的反映。


梁启超政治法律思想上的主张是什么
梁启超师从康有为,不仅是他从政生涯的开始,而且也是他进入学问殿堂的起点。他曾说过:“启超之学,实无一字不出于南海。”不过,此时师弟二人在思想上还是有一些分歧的,只不过这些分歧不是太大而已,但却也种下了日后恩怨的种子。若出两人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支持下,...

梁启超游历欧洲之后思想发生怎样巨大变化?
梁张越启超后期史学思想的变化 张越 【摘要题】梁启超后期的史学思想发生了明显变化。这既与他本人退出政坛专事学术有关系,也与西方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和学术思潮对他的直接影响有关系。同时,这也是中国学术界在接受西方新学理之初的一种必然反映。梁启超的史学思想固然多变,但其中所贯穿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积极吸收、借鉴...

康有为和梁启超政治思想的异同及启示
他曾说过:“启超之学,实无一字不出于南海。”不过,此时师弟二人在思想上还是有一些分歧的,只不过这些分歧不是太大而已,但却也种下了日后恩怨的种子。 若出两人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支持下,光绪皇帝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但是,由于慈禧太后的反对,9月21日,维新运动宣告失败,前后仅仅...

康有为是梁启超的老师,可梁启超为何既辱骂他,又对他执弟子礼?_百度知 ...
“国事败坏至此,非庶政公开,改造共和政体,不能挽救危局。今上(光绪皇帝)贤明,举国共悉,将来革命成功之日,倘民心爱戴,亦可举为总统。吾量(康有为)春秋已高,大哥息影林泉,自娱晚景,启超等自当继往开来,以报恩师。”这一下,师生关系彻底决裂。其实说到底,还是二人之间的信仰、思想问题格格...

两位教育家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主要教育思想和一句名言
毕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青年,提出应以全面发展的观点去教育青年学生,不仅要使他们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要使他们有高尚的思想,强健的体魄和初步的办事能力。 著有《马寅初演讲集》、《新人口论》、《马寅初经济论文选集》等。陶行知【现代】(1891一1946)中国近代教育家。原名文浚,又名知行。安徽歙县...

梁启超《论毅力》
祸福转化之条件,当然不缺“机遇”,但更重要的是毅力。倘若没有毅力,恐怕连面对忧患的勇气都没了,更不要说把灾难忧患转化成幸福了。如果一个人要想做到不战栗不逡巡,胸膛直挺,浑身是勇气,浑身是毅力,意志坚定,敢于轻视任何厄运,嘲笑任何阻碍。这种思想铸就过程,就不得不依赖于一次又一次的困苦...

维新先驱粱启超的研究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主要有过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曼殊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

梁启超最著名的翻译作品是什么?
启超一生译介的西方书籍,有西方资产阶级学说,马克思主义著作和文学作品(主要是政治小说)。他流亡日本后,对传播欧美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学术流派等特别感兴趣,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抉破罗网,造出新思想。”[1]他在《清代学术概论》中称:“启超平素主张,谓须将世界学术为无限制的尽量输入。”又云:“壬寅癸卯间...

中国人文精神的起源是什么时候
1、中国人文精神的起源是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民主思想传人中国中国民回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壮大。2、思想成果:康有为、粱启超等人的维新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3、原因:这些思想成为先进知识分子批判封建专制、唤醒民众的强大武器。

梁启超对老师康有为执弟子礼,为何又辱骂他?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康有为还坚持宣传保皇派的思想主张。而梁启超这不变的革新,他逐渐接受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大肆宣扬言论自由,人权自由,出版自由。因此他的政治主张也从保皇派转向革命派。康有为得知梁启超的革命思想之后,异常的气愤,也不让他做了。让他离开保皇派。康有为要求梁启超不要有...

淇县17685687612: 梁启超的主要政治思想是什么?分点概括一下. -
邬华海之:[答案] 梁启超是戊戌变法领导人之一,我国19、20世纪之交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著名宣传鼓动家.他主张赋税的征收必须以便民为原则,实行轻税、平税政策,而反对与民争利的“固民所急而税”的传统观点.指出“西人于民生日用必要之物,必豁免其税以便...

淇县17685687612: 梁启超提出了什么主张 -
邬华海之:[答案] 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 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 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

淇县17685687612: 梁启超教育思想 -
邬华海之:[答案] 梁启超教育思想的精髓其实就是一句话==教师和学生素质教育观. 他主张教育必 须培养新国民,即教育必须以培养“新民”为目的.他所说的新民与旧时代的 人迥然不同,这种新民的精神是进取的,思想是自由的,行动是自立的,团体 生活是有组织...

淇县17685687612: 梁启超有哪些著名思想?
邬华海之: 梁启超,世与其师并称为康、梁;实则性质与其师大异.启超 之为人也,博学多通,而自己并无心得.但于各种学术,能(1)多所通 晓;(2)且能观其会通;(3)又能援引学理,以批评事实.故其言论, 对一般之影响甚大.

淇县17685687612: 简要评述一下梁启超的报刊思想? -
邬华海之:[答案] 梁启超主张政治家办报、学者办报,他以战斗者的姿态否定和抨击鄙视报刊编辑业的世俗观念,并把报刊编辑业提高到事关国家、民族存在发展的重要地位来认识.他对中国报刊从传统编辑方法向现代编辑方法的过渡起到了推动作用,尤其是他在丰富...

淇县17685687612: 梁启超新民说的主要内容 -
邬华海之:[答案] 早在初中历史课本上就已认识梁启超,但对他的认识仅仅限于政治运动,其他方面则知之甚少.曾一度如其他热血草莽视之.真正给我以震撼,让我重新认识梁公始于读其《少年中国说》.“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

淇县17685687612: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邬华海之:[答案] 《少年中国说》这篇政论,其鲜明的特点首先表现为它强烈的批判性.此文以主要篇幅用于对中国这个“老大帝国”逐层进行解剖.其中心扣住一个“老”字.而在备述“老大帝国”的种种“老大”现象之后,特别去着力揭示当...

淇县17685687612: 梁启超在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
邬华海之:[答案] 梁启超是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因为他是封建主义的拥护者

淇县17685687612: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 中的思想感情,写作背景是啥?要求是简洁回答 打击盗版 分开回答 -
邬华海之:[答案]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此时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帝国主义者瓜分中国,而清政府由腐朽的慈禧太后等统治着,爱国学者梁启超发现要挽救民族危亡,必须改造中国国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思想,就写了《少年中国说》. 思想感...

淇县17685687612: 梁启超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
邬华海之:[答案] 吴其昌对梁启超的评价: 吴其昌是梁启超的得意弟子,他曾著《梁启超》一书(胜利出版社,1944年版),对梁启超进行了评价.他认为:“文体的改革,是梁启超最伟大的功绩”,他所创立的“杂以俚语的新文体(报章体),才使得国民阅读的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