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之争爆发的原因有什么

作者&投稿:战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公元前206年8月至公元前202年12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史称“楚汉之争”。那么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呢?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楚汉之争爆发的原因,希望你喜欢。

  楚汉之争爆发的原因
  项羽入关

  汉元年十月,刘邦进至灞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项羽自认为功劳最大。然而胜利在即之际,却被刘邦抢先进入关中,夺取了胜利果实, 自然 怒气冲天,于是率诸侯军40余万入关。汉元年十二月,项羽命英布攻破函谷关,进驻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意图消灭刘邦军。刘邦军不足10万,自料力不能敌,于是还军灞上,并竭力拉拢项羽的叔父项伯请为调解,并亲赴鸿门谢罪,示以诚意,并表示归顺,项羽决心动摇,放走了刘邦。

  戏下分封

  项羽上书义帝请封功臣,怀王回复“如约”。项羽大怒,不遵义帝之命,自主分封。汉元年(公元前206年)二月,项羽尊楚怀王为义帝,立十八诸侯。而割梁楚九郡自王之,号“西楚霸王”。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巴、蜀亦关中地“为由,封与刘邦。刘邦定都南郑(今陕西汉中)。又将关中地区分为三部,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为雍王、塞王、翟王,合称“三秦”,企图通过他们控制关中,将刘邦困锁在汉中巴蜀地区。

  汉中韬晦

  刘邦被改封到汉中,初不欲就国,谋攻项羽,萧何进言曰:“汉水上应天汉。汉中,据有形胜,进可攻退可守,秦以之有 天下 ”。刘邦于是采纳萧何建议,屈就汉王封号,招贤纳士以图天下,同时确定了收用巴(郡治江州,今重庆市北嘉陵江北岸)、蜀(郡治成都,今四川成都),还定三秦,东向以争天下的方略。至汉中后,故项羽帐下执戟郎中韩信因不受重用而弃楚归汉。后经过萧何举荐于汉元年五月任大。刘邦积极为回师关中做准备。

  山东复乱

  项羽以韩王韩王成灭秦无功为借口,不让他就国而带他到彭城,废为侯爵,又把他杀了,立吴县县令郑昌为韩王。 原燕王韩广不愿徙王辽东,新燕王臧荼攻杀之于无终,并其国。

  五月,齐相田荣不满项羽分封,攻打临淄王田都,田都逃到楚国,田市本被项羽封为胶东王,田荣却立田市为齐王,不让他去胶东就国,田市畏惧项羽,前往胶东就国,田荣对这个不争气的侄子大怒,派人追杀田市于即墨,又回军攻杀济北王田安。这样田荣击并三齐,遂自立为齐王。并予彭越印,令其击楚。项羽派萧公角攻打彭越,被彭越打得大败。

  汉二年十一月,赵将陈馀因不满项羽分封,派夏说游说田荣,从齐王田荣处借兵,与自己三县之兵一起攻常山王张耳,张耳败走,归汉。陈余重迎立代王赵歇为赵王,赵王感激陈余,立陈余为代王,陈余以赵王赵歇弱小,不去代国,以夏说为相国驻守代地,自己留在赵王歇身边辅佐赵王。

  同月,项羽自己亦作乱,密令九江王英布遣将杀害义帝于郴县。

  还定三秦

  田荣击并齐地自为齐王,并予彭越印令反梁地,项羽十分恼怒。刘邦乘项羽无暇西顾和三秦王立足未稳之机,攻打雍王章邯,令萧何收取巴、蜀租赋补给军队,并得萧何大力举荐,任命韩信为大将,以曹参、灌婴、夏侯婴、樊哙、郦商、周勃为将,统兵数万,积极部署东进。

  汉元年八月刘邦用韩信之计,韩信率领汉军袭击陈仓,被章邯所阻,刘邦计欲退军,赵衍献计,另从他道袭击雍国,章邯战败,退走好畤,又被汉军击败,退走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同月,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降汉。

  之后从八月至汉二年十一月,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南)、北地(郡治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鱼河堡)降汉,关中仅剩下雍王章邯困守废丘,其他尽归汉有。

  项羽平齐

  汉二年一月,项羽闻知刘邦已兼并三秦,且准备东进伐楚,而赵国、齐国、梁地都已反叛,项羽以齐国与梁最近,威胁最大,北上攻打齐国,项羽派使者向英布征其一同前往,但英布仅以老弱敷衍,项羽对此深为不满,几次遣使斥责。

  田荣得知项羽击齐,率军迎击,被项羽打败。逃至平原,平原民杀了田荣,投降项羽,项羽立田假为齐王。但项羽采取错误政策,不仅不予召抚,反而怒田荣反,迁怒齐人,大肆屠杀,所过残灭,于是齐人纷纷复叛,项羽奔走于齐地,但远不能扑灭齐地战火。

  彭城之战

  诸侯见刘邦败,转投项羽,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入楚为将。赵国发现汉并没有杀张耳,赵兵退去反与汉为敌,魏王魏豹回到荥阳,断绝了黄河渡口,也背叛了刘邦,只有彭越独自带领他的军队向北驻守在黄河沿岸。项羽虽取得彭城之战胜利,但齐地战事却不利。在其率军击诸侯联军时,田横尽收齐地。但田横复国后并未攻楚,而是中立于楚汉之间,直至郦食其说齐。

  下邑画谋

  刘邦到下邑,父亲刘太公、母亲刘媪和妻子吕雉被楚军俘获,被拿住做人质,刘邦派人去沛县寻找家室。张良向刘邦规划下一步对策。张良说:“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刘邦采纳张良建议。谋士随何自荐往说九江王英布,刘邦来到荥阳,与曹参、灌婴、靳歙平定雍丘王武的叛乱,程处在燕县反叛,楚柱天侯在衍氏反叛,羽婴在昆阳反叛,都被曹参平定,樊哙重新取得鲁地与梁地。
  楚汉之争韩信没有称帝的原因
  易中天在评 历史 人物时曾讲过韩信,说他为什么不和项羽、刘邦三分天下,是因“妇人之仁”。也还有一些别的人的论说,多归之于韩信主观上没有准备三分天下的决心、意志或缺乏 政治 头脑等。这些说法对吗?按当时情况看,没有出现“ 三国 ”,至少有两种解释:一是韩信思想中充满了“妇人之仁”之类愚蠢想法,而失去了良机;另一种可能则是韩信审时度势,认为脱离刘邦自成第三势力是不可能的,因而放弃了。窃以为第二种可能性要比第一种可能性大。

  韩信脱离刘邦自成一系的时机应该在项羽和刘邦相持,谁也无法取胜,而他正好消灭了项羽派去攻他的龙且大军,兵力大增时。这时有两人劝说他。一是项羽派去的武涉,韩信拒绝了,这很正常,说客是为项羽的利益而来的,项羽终久是敌国。另一人则是蒯彻(即蒯通),没有其它背景,从其说辞中看也确是从韩信的利益出发的。

  蒯彻劝说韩信脱离刘邦,鼎足天下。其说辞要点有四:一是楚汉相拒三年,谁也无力取胜,韩信的军力就成了 决定 性因素,“二主之命悬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为楚则楚胜。”;二是人生多欲,人心难测,不能信任刘邦,以原来是刎颈之交的张耳、陈余后成为死敌为例说明;三是“勇略振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以勾践、文种、范蠡为例说明;四是时机难得易失,不能犹豫。其逻辑性极强,所举例子也很恰当。以韩信之智,绝不会不明白。

  在蒯彻讲了前三点,韩信想了几天后,决定还是留在刘邦手下。这是韩信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吗?韩信是常胜,决不会有需要决断时犹豫不决的毛病。不能想象韩信用了几天时间,只是因为“妇人之仁”而不知该怎能么办。

  这几天在干什么?很可能是在考虑分析蒯彻之计是否可行。韩信在初见刘邦时,曾为之分析项羽优点弱点,十分中肯,可见韩信绝非除了打仗不明白别事的呆子。能为常胜,必然能准确地分析了解敌方将领和我方人员,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韩信会不了解刘邦吗?不可能。蒯彻所说确打动了他,他没有一口回绝,而是去考虑。韩信一生作战从没败过,这说明他是非常谨慎的人,不是冒失鬼,不可能 成功 的事他是不做的。

  韩信仔细考虑后,认识到他由刘邦麾下独立出去的风险太大,不大可能成功,这样蒯彻再劝他不要失时机之类说法也就没有用了。至于韩信说刘邦对他有恩之类的话当然没错,但在那个战乱年代,相对于人们的利欲来说,恩情的作用只是一张遮羞的薄布。如果恩情能起那样重要作用,韩信就不会要刘邦承认他为假齐王,也不会在垓下之战前刘邦没正式封他为王他就不发兵。没有历史记载可以证明这样的判断,但是从情理上讲,这样说是最合理的。

  问题在于当时韩信兵力那样强,似乎他想三分天下是没有什么人能挡住他的,为什么他会可能认为不成功呢?这就是刘邦的厉害之处:刘邦善于“将将”。

  刘邦曾问过韩信关于带多少兵的问题,韩信说刘邦只能带十万人,而自己是多多益善。刘邦问他,为什么我能擒你。韩信回答说:“陛下不能将兵而能将将”,而且这种能力是“天授非人力也”。什么是“将将”,不能简单地解释为能指挥们打仗,也不能只归结于知人善用和胡萝卜加大棒,至少还包含着控制将领的能力。成功的君主都应该有“将将”的能力的:能识人、用人、控制人。这可不像易中天说的是很简单的事,从古到今能作好这些的人并不多。刘邦则是其中的姣姣者。

  为了明白刘邦能控制韩信,请考虑一下刘邦几次夺韩信军及擒韩信的事。

  第一次刘邦得到韩信军是在205BC,韩信大破魏王豹,平定魏、代等地后,刘邦派人收其精兵,只给韩信留下几万人,去和赵国几十万大军战斗。

  第二次在204BC,韩信破赵降燕,平定北方。刘邦突然驰入韩信军营,到其卧室收其兵符印信,韩信竟然还在睡梦中。

  第三次在202BC,垓下之战消灭项羽后,刘邦也以突然的手段夺韩信的大军(“高祖袭夺齐王军”)。

  其中第一次是比较正常的,而后两次就耐人寻味了。有人就以此为根据,说韩信连自己的军营都看不住,根本不够伟大的统帅的资格。不要说是伟大的,就是一般的将领也都能看住自己的军营,至少能看住自己的卧室,而韩信却看不住。

  韩信绝非马虎人,他会偷袭敌军,而从没有被敌军偷袭过。刘邦能直进他卧室,只能有一种解释:在韩信身边有刘邦的内线。

  当韩信被刘邦派去打魏王豹时,军中有许多原刘邦的将领,这是没有问题的。后来,韩信军中也应该有这样的忠于刘邦的,这应是明面上的,韩信对付这些人还是容易的。刘邦会不会越过韩信暗中还安插别的人,或收买韩信提拔并信任的战将?都完全有可能,否则韩信不会说刘邦善于“将将”。

  还有一点可以作为旁证。201BC刘邦想整治韩信,陈平给他出主意,要以皇帝狩猎,诸侯来见皇帝时的名义,在见面时突然袭击抓住韩信。按常理,这是个很危险的计划,因为韩信是个武将,即使他的大军已经被刘邦剥夺,但他余下的军力也是精兵,以韩信之能力,谁制住谁还不一定呢。为这个计划万无一失,必须在韩身边有内线,不但知道韩信的动向,而且在关键时刻,这些内线能出手。擒韩信进行的十分顺利,不能不让人相信,在韩信身边必然有刘邦的人。

  像韩信这种战无不胜的大将,一般说来在军内会有大量粉丝的。连刘邦的妹夫大将樊哙,也是韩信的崇拜者,何况一般将领。在擒住韩信后,韩信的部下没有任何反应,这也证明了刘邦能控制韩信部下。

  在韩信身边安插内线或收买韩信手下将领、亲兵的人很可能是陈平。在陈平投向刘邦后,刘邦信任他,给他四万金,由他全权使用以收买分化项羽的部下,其成效确是不错。可见,陈平是惯于干这种事的老手。在敌人项羽部下安置内线,比较困难;韩信军中有忠于刘邦的,安插内线和收买忠于韩信的人应容易的多。像陈平这样聪明狡猾的人,不会不明白,分化敌人固然重要,监控自己人,特别是那些能力超人又非死dang的自己人更为重要。

  由此可以推断,韩信要想独立于刘邦自成第三势力,他手下的将领们,甚至他的亲兵这一关就无法通过。他从刘邦轻易就可以进入他的军营,他的卧室,他不会不感到一旦背离刘邦,会有多大的危险。即使他冒险独立,他也注定要失败的。所以,韩信没有成为第三势力,秦亡后没有出现三国,不是因为韩信的“妇人之仁”,而是韩信“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楚汉争霸的有关战役
个中原因只有仁者见仁。但是这场战争却是一个无法忽略,在中国战争史以致世界战争史都应该有一席之地的战争。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彭城之战。 一背景:刘邦伐楚 秦朝末年,纲绝维弛,群雄并起,其间项羽凭借灭秦巨功分封天下,称霸诸侯!而灭秦的另一主角刘邦却被封在偏远的汉中巴蜀之地。汉二年,刘邦因不满汉中之地...

刘邦取得楚汉之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彭城战败后,刘邦明知无法在正面战场取胜,于是又另辟蹊径,迅速扩大自己的实力,最终形成了全面优势。到垓下之战时,项羽实际上已经没有了翻盘能力。以上四点,我认为是刘邦能够击败项羽的最主要原因,可以说从楚汉争霸时期开始,战略天平便在一步步倒向刘邦,项羽的战败已是不可避免。

楚汉之争为什么汉最后获得胜利
第一个特点叫做知人善任,知人善任也是我们讲到领导艺术的时候,经常要说的一个词。我认为知人善任,首在于知人,其次是善任。知人当中首在于知己,其次在知彼,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最大的聪明。这个是很难,确实很难。而刘邦却恰恰是有一个自知之明的人,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个...

汉朝强盛的原因有哪些?
这些诸侯国实力强大,常常不把皇帝看在眼里。如此一来,国力自然被分散,还容易发生叛乱,纯属内耗。汉景帝时,终于爆发声势浩大的七国之乱,西汉政府在短时间内平叛,消灭了诸侯国以吴王、楚王为首的“好战分子”,还把不少原属于诸侯国的土地“划归国有”。从此诸侯国无法再与中央抗衡,留给汉武帝刘彻...

东汉和西汉有什么关系吗?
东汉西汉其实都是刘氏皇族的血脉,算是一脉相承。只不过两汉之际因为外戚摄入,掌握大权,加上西汉末期皇帝又十分昏庸,导致东西汉这两朝的历史着实比较混乱。但毫无疑问东西汉的皇帝都姓刘,之间也有亲戚关系,西汉开国皇帝是汉高祖刘邦,其子刘恒即汉孝文帝,在下一代文帝之子称景帝,而景帝的儿子长安...

汉高祖刘邦成功夺取天下的原因
刘邦成功的原因是他善解人意,懂得分享,虚心受教。外部因素很多,有出兵的好时机,也有楚霸王项羽的战略失误。但成功最终还是要靠刘邦个人的努力。刘邦老家怎么样?刘邦出生在丰县,沛县,即位于今天的江苏省丰县。汉高祖刘邦雕塑为了纪念高祖,刘邦的家乡建了一个刘邦广场,位于老城中心。广场由南京市景观...

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秦朝和两汉的共同灭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内部统治不稳定:政治上的腐败、社会上的不公、民间的疾苦等问题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为政权的灭亡埋下了伏笔。2、外敌入侵:秦朝的匈奴、汉朝的羌族、北方的游牧民族等外敌的入侵加剧了政权的危机,加速了政权的灭亡。3、内部政治斗争:秦朝的法家与儒家的矛盾...

东汉末年楚汉之争名将武力排名
参与垓下之战。汉建立后,谋反尚未起兵变被刘邦率军剿灭,被吕后做成肉馅饼子分与众侯。7田儋:一把齐王宝剑,齐地率先以一人之力起兵,攻下齐地72城自立齐王,救魏咎时中章邯埋伏被围杀。8田荣:武器:田儋的齐王宝剑,田儋堂弟,田儋死后。田假自立齐王,率兵两千打回齐国,收复齐地72城,项羽分封...

“薄情寡义”的汉景帝,借师傅人头一用还被称百代明君的原因_百度...
而在我看来,这正表明汉文帝是希望将“削藩”的事业留给子孙后代来完成的。(汉景帝影视剧形象)“七国之乱”的政治隐患——因意气之争而失手被击杀的吴国太子 要说“七国之乱”的爆发从本质上而言,存在着很大的随机性。因为就汉文帝的做法而言,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央 *** 最初的想法应该是耗...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此外,戊戌政变的深层原因是满汉之争,慈禧并不一定反对维新,但变法与“满洲统治”这一根基相抵触,随着变法运动的激进化,康有为上奏在华东建设新都,剪掉辫子,改穿西式服装,改元维新,意味着脱离清兵入关后在北京周边设定的旗地、八旗等满人势力,转向对外开放之地上海,断发、易服、改元意味着对祖法...

黄埔区18019256431: 楚汉之争的原因是什么?
鄣范瑞倍: 公元前207年,刘邦、项羽相继率兵人关,推翻秦王朝.按照原来楚怀王的约言“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先人咸阳,理应王关中,但项羽自恃功髙,遂自行分封天下,佯尊楚怀王为义帝,并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刘邦采纳萧何的策略,在汉中招揽人才,治理巴蜀做根据地.公元前206年 ,楚汉战争爆发.公元前203年底,刘邦会合诸将,合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项羽走投无路,拔剑自刎,上演了一场悲壮的“霸王别姬”.项羽死后,刘邦很快平定楚地,不久建立汉王朝,正式登上皇帝宝座.

黄埔区18019256431: 楚汉之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鄣范瑞倍: 谋士随何自荐往说九江王英布,刘邦来到荥阳,与曹参、灌婴、靳歙平定雍丘王武的叛乱,程处在燕县反叛,楚柱天侯在衍氏反叛,羽婴在昆阳反叛,都被曹参平定,樊哙重新取得鲁地与梁地

黄埔区18019256431: 楚汉之争的原因 -
鄣范瑞倍: 楚汉之争(拼音:chǔhànzhīzhēng),是中国历史上在秦朝灭亡之后,以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为争夺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只有一个原因——就是 一、统、天、下!

黄埔区18019256431: 为什么会有楚汉之争? -
鄣范瑞倍: 秦朝灭亡后,项羽佯尊楚怀王为义帝,并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18诸侯王,封刘邦为汉王.楚汉之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前202年)十二月项羽、汉,西楚霸王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

黄埔区18019256431: 楚汉之争是怎么回事? -
鄣范瑞倍: 是刘邦集团和西楚霸王项羽集团为了争夺天下为发生的军事斗争.虽然他们一起踢翻了秦朝.但是他们的斗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只不过从刘邦先进入咸阳而使之间的矛盾升华了.当然了 结局是枭雄胜利以英雄的 失败而告终

黄埔区18019256431: 刘邦为什么会和项羽打起来? -
鄣范瑞倍: 因为刘邦想称帝统一天下,项羽是他最大的障碍.本来只要刘邦不闹事,项羽是不会理他的,但是刘邦不老实,非要打,那项羽只能和他打了.楚汉相争要不是刘邦去争根本打不起来,项羽这人没什么大抱负.

黄埔区18019256431: 齐、楚、秦、燕、赵、魏、韩,没有汉啊.为什么会有楚汉之争? -
鄣范瑞倍:[答案] 齐、楚、秦、燕、赵、魏、韩,这个是战国七雄 那个时候还没有汉这个国家, 楚是因为项羽是楚国人,所以推翻秦就打着楚的国号 汉是推了秦朝项羽封的刘邦,也就是2个人实力相当 就发生了后面的楚汉相争 .

黄埔区18019256431: 为什么会有楚汉之争? -
鄣范瑞倍: 刘邦取胜的原因: 一、以名人为榜样,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努力追求人生的高度,这是刘邦战胜项羽的最重要原因. 工于心计,善于吸引他人为己所用 二、宽容、仁慈、有大胆量. 三、遇事冷静,喜用智不斗力.四、为实现大谋,坚忍克己.

黄埔区18019256431: 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起义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鄣范瑞倍: 秦朝末年农民战争四起,陈胜、吴广起义是当中较为著名的,还有的就是著名 的项羽... 那么,陈吴、起义的真正 原因是什么?或者是说秦朝末年为什么会爆发大规模的农民...

黄埔区18019256431: 楚汉战争持续了多长时间?最后结局如何?造成这种战争结局的原因有哪些? -
鄣范瑞倍: 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四年时间.结果是刘邦获胜,做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原因是项羽只有匹夫之勇,无长远的谋略,未听从人才的建议,鸿门宴上没有杀掉刘邦.坑杀了秦国投降的将士,火烧了阿房宫及大量文献书籍,失去了人心.刘邦,手下人才辈出,且能从善如流,懂得安定民心,最终得了天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