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地裂缝灾害灾情评估

作者&投稿:弓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系统~

一、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类型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有多种类型。根据地质灾害灾情评估时间,分为灾前预评估、灾中跟踪评估、灾后总结评估。其评估目标虽然基本相同,但评估的特点和方法不完全一致。
灾前评估是对一个地区或一个潜在的地质灾害事件的危险程度和可能造成的破坏损失程度的预测性评价。它的目的除了为减灾决策和防治工程提供依据外,还可以对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以及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提供参考依据。由于地质灾害,特别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是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随机事件,所以一般采用风险分析方法核算灾害的期望损失,据此评价灾害的风险水平。其具体方法和过程是:在分析地质灾害历史活动程度和形成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危险性评价,确定地质灾害事件的发生概率和成灾范围;通过易损性评价,核算危害区内各种受灾体的数量和可能损毁程度;通过破坏损失评价,核算灾害的期望损失,划分风险等级;通过防治工程评价,分析灾害的可防治性和可能效益,提出防治灾害的最优方案。
灾中跟踪评估和灾后总结评估都是在灾害发生以后,对已经出现的灾情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其主要目的是为及时,有效地进行救灾、抗灾提供依据。灾中跟踪评估是对那些规模巨大、破坏严重、成灾活动有一定时间过程的地质灾害进行适时评估。其基本要求是,在灾害发生后的一定时限内,迅速对灾情作出首次评估;随着灾害的发展,每隔一段时间,及时将最新灾情作出适时评估;直至最后灾害过程结束后再作总结评估。灾后总结评估是指在灾害过程结束以后,对灾害情况进行的全面评估。灾中跟踪评估和灾后总结评估的基本方法是调查、统计,对于灾害规模较小,成灾范围有限的地质灾害,一般通过全面调查,获得灾情要素;对于成灾范围较大,受灾体数量很多的地质灾害,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统计方法实现灾情评估。
根据地质灾害灾情评估范围或面积,将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分为点评估、面评估、区域评估。
点评估是指对一个地质灾害体或一个具有相同活动条件和特征的相对独立的灾害群的灾情进行的评估。如一个滑坡或滑坡群、一条泥石流沟或同地区紧邻发育的泥石流群等。点评估的范围一般不超过几十平方公里。其行政区范围一般不超过几个乡(镇)或一个县(市)。面评估是对一个具有相对统一特征的自然区域或社会经济区域(如一个小流域或一个城市)进行的地质灾害灾情评估。评价区面积一般从几十平方公里到几千平方公里。其行政范围一般为一个县(市)或几个县(市)。由于进行面评估的地区都是地质灾害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所以地质灾害一般有几十处或几百处,而且常常不是一种地质灾害,而是几种地质灾害的综合评估。区域评估是指跨流域、跨地区的大面积的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其评估范围为一省或几省乃至全国区域,面积达几万到几百万平方公里。区域评估区内灾害点成千上万,常常难以准确计数,涉及的灾种几乎包括所有类型的地质灾害。
不同范围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目的、基础、途径和方法不尽一致。点评估的对象是具体的单一的灾害体或灾害事件,通过评估能比较准确地量化它的损失水平和风险程度,为具体的防治工程提供依据。点评估是在对灾害活动条件和受灾体易损性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基本手段除了专门性调查统计外,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测试和实验。它所使用的各种指标以及得出的不同层次的评价结果,基本上达到绝对的量化程度。面评估的目标是认识一个有限地区的地质灾害的破坏损失程度或风险水平,其意义除了指导灾害防治工程外,还将为地区规划和资源开发提供依据。面评估的基本内容与点评估基本一致,仍然是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破坏损失评价和防治工程评价。但其所采取的调查方法一般限于全面调查统计,辅以必要的重点深入调查;所使用的指标和各层次的评价结果虽然达到绝对量化程度,但精度要低于点评估。区域评估的目标是对大面积区域性地质灾害的破坏损失或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其意义是为宏观减灾决策和区域经济规划提供依据。区域评估仍以“四评价”为中心内容,采取的基本方法是区域性调查和相应的统计分析;所使用的指标和各层次的评价结果一般达到相对的量化程度;所取得的评价结果主要体现在风险区划上。
综合上述,将点评估、面评估、区域评估的基本特点总结于表4-1。

表4-1 地质灾害评估范围分类及其特征表

二、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系统
总结本章以上内容,根据评估时间,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分为灾前预评估、灾中跟踪评估、灾后总结评估;根据地质灾害灾情评估范围分为点评估、面评估、区域评估;各种类型灾情评估的基本内容为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破坏损失评价、防治工程评价。这些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立体的地质灾害灾情评估体系,它反映了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总体构成(图4-3)。

图4-3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体系示意图

本课题根据这一评估体系,进一步探讨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理论基础,并结合典型实例,以“四评价”为基本内容,进行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海水入侵、膨胀土等地质灾害的点评估、面评估以及综合地质灾害的区域评估。鉴于灾中跟踪评估和灾后总结评估基本上是属于灾情统计范畴,可以应用一般统计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所以,本课题在对历史地质灾害灾情进行统计评价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灾害预评估的理论与方法。所有这些内容将在后面的章节进行进一步论述。

一、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实施形式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既是组织实施地质灾害项目的依据,也是地质灾害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管理过程中,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实施灾情评估。
第一,把地质灾害灾情评估作为地质灾害勘查的一项内容,与勘查工作一并完成。在已往的地质灾害勘查项目中,调查、分析、研究的重点是灾害活动历史、形成条件等内容,对灾情一般仅作概略地定性描述,特别是对灾害经济损失基本不作深入的专门研究。基于这种情况,在今后地质灾害管理中,应把灾情评估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勘查工作,并对评估内容、方法、目标做出规范要求,充实完善勘查工作。
第二,把地质灾害灾情评估作为独立项目安排实施。对于那些危害城市、交通干线等影响严重的地质灾害点或灾害活动区,为了能够对灾情作出充分评估,可以将灾情评估单独立项,与一般地质灾害勘查配合进行。此外,对于那些已经完成一般地质灾害勘查工作的灾害点或灾害区,为了部署新的灾害防治工程,可以在原有勘查基础上补充进行灾情评估。
二、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实施过程
不同精度的地质灾害灾情评估适应于不同阶段的地质灾害勘查。区域评估一般适应于区域性地质灾害勘查或地区性地质灾害勘查。面评估一般适应于地区性地质灾害勘查。点评估一般适应于专门性地质灾害勘查或防治性地质灾害勘查。
无论是哪种精度的地质灾害灾情评估,也无论是独立进行的灾情评估还是与地质灾害勘查一并进行的灾情评估,该项内容都是一项相对独立、相对完整的勘查研究工作。因此,基本上都应遵循一般独立项目的步骤进行实施。即:首先进行立项论证,编制设计或实施计划;设计应阐明立项的科学依据、工作内容、技术路线、工作方法、预期成果、组织分工、时间安排、经费计划等,经专家评议和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正式开展工作;工作中应进行全面调查统计,取得需要的各种资料信息,并完成各项评估内容,在此基础上编制图件、报告,最后进行评审验收。
三、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基础信息图表体系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需要大量的基础信息。与一般地质灾害勘查相比,这些信息不仅涉及多方面自然要素和经济要素,而且大部分要素需要达到能够准确量化的程度。因此,在地质灾害灾情评估中,为了更清晰地表达和使用这些信息,除了必要的文字描述分析外,通常用不同形式的图表反映灾情评估的依据和评估结果;多种不同用途、不同内容的图表组合在一起形成灾情评估的图表体系。
根据地质灾害灾情评估需要,灾情评估图表体系主要由下列三种图表组成(表10-2、10-3、10-4)。

表10-2 地质灾害历史灾情及危险性评价图表


表10-3 地质灾害受灾体分布及易损性评价图表


表10-4 地质灾害破坏损失评价与防治工程评价图表

第一,地质灾害历史灾情与危险性评价图表。主要反映历史灾害频次、规模、破坏损失程度,灾害形成条件和危险性评价结果。
第二,地质灾害受灾体分布及易损性评价图表。主要反映受灾体类型、数量、价值和易损性评价结果。
第三,地质灾害破坏损失评价与防治工程评价图表。主要反映破坏损失评价模型、评价参数、期望损失、损失分布以及防治工程经济效益,可行性评价结果。
所附的三份图表只是提供灾情评估使用的参考性图表。由于不同灾种、不同类型、不同地区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具体内容千差万别,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可参考本报告初拟的图表,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图表数量,删补图表内容,力求最准确地表达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依据和结果。
为了充分发挥图表的作用,使不同的工作者对图表项目尽可能有一致的理解,对列出的三份参考性图表的主要项目做如下说明。
(一)通用栏目说明
1.计算机代码为10位。第一位为灾种,分别为:①崩塌(危岩)-滑坡;②泥石流;③地面塌陷;④地裂缝;⑤地面沉降;⑥膨胀土;⑦海水入侵;⑧其它灾害。第二、三、四、五、六、七位为省(市、自治区)和县(市、区、旗)的行政代码。第八、九、十位为县(市、区、旗)内灾害顺序代码。
2.顺序号为系列顺序。其表示方法为×××—×××—×××。依次为县(市、区、旗)内灾害顺序号;立项主管部门的项目顺序号;地质灾害灾情评估专项顺序号。
3.评估灾种主要为第1项说明的灾种。对其它类灾害进行评估时,列出灾种名称,并在计算机代码中归于其它灾害。
4.评估类型指点评估、面评估、区域评估。
5.评估项目名称采用评估区所属行政区加灾种构成。如四川省重庆市醪糟坪滑坡灾害灾情评估、河北省唐山市市区岩溶塌陷防灾害灾情评估等。
6.评估区位置指评估区所属行政区。行政区级次一般到县(市、区、旗),对于大范围的面评估或区域评估可标示到省(市、自治区)或更大的区域名称。
(二)地质灾害历史灾情及危险性评价图表栏目说明
1.历史灾情的统计时段指调查统计的起止年月;活动频次(指该时段内灾害活动的次数);活动规模(指按地质灾害分级标准确定的灾害等级);危害范围(指灾害破坏面积);主要危害对象(指主要受灾体类型);经济损失(指以货币形式反映的直接经济损失,一般按灾害发生年的物价水平核算的损失额);损失强度(指评价区单位面积的平均损失额)。如果历史灾害次数较多,可采用总计数反映历史损失;亦可将几次灾害分列,逐次反映历史损失。
2.灾害活动条件可根据评价区具体情况增减。地质条件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活动性、岩溶发育程度、水文地质特征、工程地质特征等。不同灾害侧重点不一:崩塌-危岩侧重岩石性质、岩石结构、地质构造及现今活动;泥石流侧重地质构造和松散堆积物;地面塌陷侧重可溶岩性质、岩溶发育程度、覆盖层性质及厚度;地裂缝侧重地质构造及现今活动;地面沉降侧重松散层结构与性质;膨胀土侧重于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海水入侵侧重含水层性质和地下水水动力条件。
地貌条件主要反映地貌类型和微地貌特征。地貌类型根据灾害活动区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差划分。微地貌特征主要包括地形坡度、沟谷形态及发育程度等。
气候条件包括气候类型、多年平均气温、多年平均降水、暴雨天数、最大降雨强度等。
水文条件主要为地表水水位、水量动态变化等。
植被条件包括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
人为活动包括水资源及其它资源开发强度,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的工程建设,以及过度农、牧和采伐林木等。
其它条件指上列6种以外的对地质灾害活动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3.灾害危险性评价反映危险性评价结果。历史灾害危险性指数、潜在灾害危险性指数、综合危险性指数、危险性区划用于区域灾情评估,各项含义按区域评估方法中的有关解释界定。
灾害活动概率、灾害活动规模、灾害危害范围适用于点评估。其各项含义按点评估方法中的有关解释界定。
4.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布图的中心内容是反映危险性评价结果,重点显示不同活动概率下地质灾害的危害范围和危害强度分区。如果是区域评估则重点反映危险性区划。历史灾害分布和灾害活动条件作为背景内容或基础内容予以反映。如果内容过多,图面负担过重,难以清楚地显示各方面要素时,可作成2~3张图,分别反映不同方面要素的分布情况。
(三)地质灾害受灾体分布及易损性评价图表栏目说明
1.受灾体类型按本报告易损性评价中对受灾体的划分标准进行界定。如果评价区内同类受灾体的种别差异较大,应进一步分类调查统计——如房屋根据结构不同进一步分类,公路等级进一步分类等。各种受灾体价值应按评估当年价统一进行核算。
2.受灾体损毁程度按本报告易损性评价中划分的损毁等级确定。其损毁数量按不同损毁程度分别核算;价值损失按本报告易损性评价中提出的方法进行核算。
3.地质灾害易损性分布图主要反映评价区受灾体分布情况、价值密度分布情况、损毁程度和价值损失分布情况。如果图面内容过多,负担过重,可作成2~3张图,分别反映不同方面的分布情况。
4.在区域灾情评估中,受灾体无法准确进行分类统计时,以社会经济指标代替受灾体要素。社会经济指标主要包括人口密度、工程建筑密度、耕地丰度、产值密度等。这些要素可以分单元调查统计。易损性分布图主要反映易损性区划和主要要素的分布情况。
(四)地质灾害破坏损失评价与防治工程评价图表栏目说明
1.破坏损失评价主要反映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其中:评价模型指的是用于该评估项目的模型类型和具体的核算公式;评价参数指模型的各种要素或因子的数值;期望损失额、期望损失模数指单位面积的期望损失额;相对损失率指期望损失额与同期、同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或其它产值指标)的比值;损失分布指不同损失区的损失额和损失比例。
2.防治工程评价主要反映已建防治工程情况和规划防治工程效益分析与可行性评价。其中:防治工程类型指防治工程形式和种类;数量指防治工程的多少,如植树面积、修堤长度、建坝座数等;防治效能指防治工程的主要作用,如护坡、导流、排水等;防治投资指以货币形式反映的投资数量;直接经济效益指防治工程的直接收益和灾害损失的减少数;投保比指直接经济效益和防治工程投资的比率;为了便于对比,防治工程投资和经济效益应折算成评估当年值,除列出数额外,应列出年平均数;技术分析指对防治工程科学先进性的分析评价;可操作性是根据现实科学技术水平、施工条件等对防治工程实施难度进行的分析评价;可行性综合评价是根据经济效益、技术先进性、可操作性对防治工程可行程度的综合评价。
3.地质灾害破坏损失与防治工程评价图主要反映地质灾害破坏损失程度和防治工程分布情况。主要内容包括:主要受灾体损毁分布、期望损失模数分布,已建防治工程分布、规划防治工程分布及可能效益分布等。如果内容繁多,图面负担过重,可分为二张图分别反映地质灾害期望损失分布和防治工程分布情况。
在大面积的区域性地质灾害灾情评估中,难以获得图表中的评价要素时,可用风险指数代替期望损失,防治区划代替防治工程;评价要素和评价图可主要反映灾害风险分布情况和重点防治区。

一、地裂缝灾害概况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是我国的重要煤炭、电力生产基地,也是以机械、化工、建材、医药生产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同时,它又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一座正在崛起的现代化城市,有效地发挥土地资源潜力,合理地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防御各类地质灾害,保护环境等已构成当前城市建设和长远规划急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地裂缝灾害已成为大同城市建设和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合理地评价地裂缝灾害造成的损失,是政府部门合理地规划城市布局、有效地防治地裂缝灾害的重要依据。

(一)地质概况

大同市所处位置跨内蒙地轴的采凉山-雷公山断块,山西断隆的云岗向斜及桑干断陷三个四级大地构造单元的交界部位。区内地层发育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城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为冲积-湖积平原。有御河及其支流—十里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入大同市区东南郊汇流。大同市区即座落在二河间的剥蚀台地及堆积阶地之上。其地势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030~1065m。市区全部被第四纪松散土层所覆盖。根据钻孔资料,第四系最大厚度达250m以上。城区地貌基本类型包括侵蚀-堆积河谷、剥蚀台地两大类,有地裂缝发育于其间。

(二)大同市地裂缝分布概况

大同市自1983年在大同机车工厂生活区出现地裂缝以来,到1995年,该市已发现七条规模不等的地裂缝。裂缝总长度已超过20km。这些地裂缝集中分布在十里河东北、御河以西的城区及近郊区。从南向北分述如下:

1.大同机车工厂-大同宾馆地裂缝带

该地裂缝带位于大同市西南郊,起于十里河左岸二级阶地,经电建公司机运站、机车工厂生活区、煤田115地质队、周家店、大同医专,向东偏移经大同宾馆,消失于南关南街,全长约5.0km。该地裂缝由多条走向NEE、右行排列的单体地裂缝组合成带。其走向方位为NE57°,倾向SE,倾角70°~80°;表现为水平拉张(南东盘下降),并伴有左旋水平扭动的张扭性地裂缝。该地裂缝发现于1983年,为大同市发育最早的裂缝。

2.新添堡地裂缝带

该地裂缝带位于大同机车工厂门前约400m的文化街一线,西南起自新添堡村,向东北经文化街5栋、10栋、市木材公司储材厂,消失于三环路东,全长约1.2km。该地裂缝发现时间较晚,1992年地面有所显示,对大同机车工厂5栋、10栋居民楼及地下人防工事破坏较强烈。地裂缝具明显的方向性,走向方位NE53°,倾向SE,倾角80°左右;为南东盘下降,并伴有轻微的左旋扭动的张扭性地裂缝。

3.南郊凿井队下华严寺地裂缝带

该地裂缝西南起自市烟草公司家属院,经南郊凿井队、市电视台、儿童公园西北隅、和平里、下华严寺,沿NE40。左右方位延伸,在大同日报社印刷厂、草帽巷、雁北外贸大楼仍有断续分布,全长约5.5km。,地裂缝走向为NE30°~45°,倾向SE,倾角80°左右,SE盘下降。该地裂缝发现于1984年,1989年后发展加快,近年来一直向两边扩展。

4.文化里地裂缝带

该地裂缝带起自税务局,向东北方向延伸经文化里、建设里、迎泽里,消失于西门外迎泽市场北端,长约1.4km。地裂缝走向为NE26°~42°,倾向NW,倾角82°~85°;NW盘下降,并微具右旋扭动。该地裂缝发现于1992年。

5.322医院地裂缝带

322医院地裂缝带位于文化里地裂缝带西约400m处,基本与文化里地裂缝平行。该地裂缝西南起自阀门厂仓库,向东北经新开西二路、322医院、59100部队及家属区,消失于大同公园南门口,全长约1.3km。其走向为NE30°~40°,倾向SE,倾角在85°以上;SE盘下降,并伴有右旋扭动。该地裂缝发现于1993年。

6.机车公司地裂缝带

该地裂缝位于城区东北角,西南起自雁同东路,经市二医院、机电公司后分叉,一支到铁一中,另一支到大同四中,终止于大同总参干休所,全长约1.0km。该地裂缝走向为NE35°,倾向NW,微显右旋扭动。

7.拥军北路—同丰路地裂缝带

铁路分局地裂缝带位于市区北部,西起拥军北路部队营房,经铁路分局14号院,跨铁路到大同铁路医院,向北偏转,经东、西大院、水电段、车辆段、材料厂,过同丰公路,全长约4.1km。该地裂缝发现于1990年。它由多条斜列的地裂缝组合而成,总体方向稳定,走向为NE60°~80°,倾向SE,倾角在80°左右;左旋扭动明显,为张扭性地裂缝带。

从上述地裂缝的分布范围看,已经涉及到大同市城区相当大的地区;从目前活动状况看,仍有继续向城区扩展的趋势。

(三)地裂缝活动规律

1.地裂缝的形态

从平面形态上看,地裂缝呈线性延伸,方向性强。地裂缝一般均沿NE或NEE走向。而从单条地裂缝各个地段来看,其发育程度有所差异,地裂缝带呈现出明显的横向分带性。从剖面形态来看,地裂缝形态及产状具有明显的一致性。所有人工探槽揭露的剖面都证实,主裂缝普遍倾向SE,倾角多为70°~80°。其上盘次级裂缝普遍倾向NW,与主裂缝呈对倾,倾角为60°~70°,两者夹角一般都在40°~50。之间,二者在剖面上组合成“Y”字型构造。其下盘次级裂缝普遍倾向SE,与主裂缝产状一致。根据地裂缝发育程度,,在剖面上可以主裂缝为中线,上盘一侧5~8m为地裂缝密集带;下盘一侧3~5m为地裂缝稀疏带。地裂缝发育宽度明显具有上宽下窄的特征。

2.地裂缝活动方式

大量资料表明,地裂缝对土体的破坏变形是在三维状态下进行的。它们的活动方式表现出三维的特点:即垂直升降的差异性、横向水平拉张变形、沿走向水平扭动变形。垂直升降的差异性,造成了地面建筑物开裂;横向水平拉张变形则使地面建筑物的开裂加剧;沿走向的水平扭动变形加速了被破坏地面建筑物的倒塌。

3.地裂缝的活动规律

从空间上看,大同市地裂缝在垂直方向上的沉降幅度较大,在水平方向上的活动量较小。从时间上看,大同市地裂缝表现出明显的间歇性活动特征,与断裂及地震活动呈明显的正相关。如大同机车工厂地裂缝,受1990年6月30日至10月口泉断裂活动速率加快的影响,该地裂缝活动也相对较为强烈。又如1989年10月18日大同-阳高6.1级地震后,大同市地裂缝活动速率明显加快。从人类开采地下水方面来看,地裂缝的活动强度也受到地下水开采量的影响。如1980年以前,大同市地下水位平均下降1.03~1.10m/a,1984~1989年间地下水位平均下降1.70m/a,而此期间正是大同地裂缝活动加剧的时期。

二、大同市地裂缝灾害的危险性评价

从前面所述的地裂缝的分布情况及活动规律看出,大同市的地裂缝基本上涉及整个城区。其地裂缝活动的活跃期与构造活动呈明显的正相关。因此,对大同市地裂缝进行危险性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然后作出评价。

通过对大同市地裂缝的分析研究,我们认为大同市地裂缝的危险性分析包括如下内容:

(一)地裂缝灾害分级

不同规模的地裂缝,造成的损失是不同的,长度越长,宽度越宽的地裂缝造成的损失越大。

大同市的七条地裂缝带中的三条地裂缝带从南到北其地表连续出露长度分别为:大同机车工厂—大同宾馆地裂缝长约5.0km;南郊凿井队—下华严寺地裂缝长约2.5km;拥军北路—同丰路地裂缝长约3.0km。均属特大级地裂缝。

(二)地裂缝成灾机理分析

大同市地裂缝灾害,主要是由于房子村断裂活动导致地表土层破裂。其中断裂活动通过应力集中、传递、释放等活动方式,对土体、地下工程和地表建筑施加以拉张力和剪切应力;同时加之建筑物自重施加于地基产生的附加荷载作用,导致建筑物变形和破坏而酿成灾害。也就是说,地裂缝成灾力源来自地裂缝下部断层作蠕滑运动的构造应力,它以张应力和剪应力作用于土体,使地表土体结构发生破坏。当应力传递到建筑物地基、地下构筑物、地下管线工程周围介质(土体)内,在张应力、剪应力和建筑物荷载联合作用下使地下构筑物、基础和土体一起发生变形和破坏,从而形成地裂缝地质灾害。而地表建筑物变形和破坏,一方面受到下部构造应力传递于上部产生的应力集中;另一方面,由于地基土体遭受破坏,承载力显著降低,在建筑物自重作用下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基础和上部结构产生水平拉张和剪切破坏。地裂缝成灾机理可用图15-5表示。

(三)地裂缝危险性指数及分布图

从地裂缝的成灾机理我们可以看出,大同市地裂缝活动与当地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地裂缝的成灾过程是通过对其活动地段土体的破坏,从而引起地下工程与地表建筑物的破坏而形成的。因此,在求地裂缝危险性指数时,我们主要考虑已经出现的地裂缝活动、构造运动、地下水的开采以及地表水(主要指降雨)等因素的影响,将地裂缝对地下工程及地面建筑的危险性分成A、B、C、D、E五级,其对应的指数分别为9、7、5、3、1,按标准来求取地裂缝的危险性指数。

根据分级取指数的具体标准,我们将大同市区范围内,按每格大小为30″×15″(经度×纬度)格子,将这一范围分成大小一样的300个格子;取得每个格子中的危险性指数,绘出大同市地裂缝危险性指数等值线分布图(图15-6)。从图中可以看出,三条条带状高等值线分布带,与市区的三条地裂缝是完全吻合的。这客观地反映了大同市地裂缝的危险性分布情况。这三条地裂缝带对地面的破坏作用均有向两端扩张的趋势,而且大同机车工厂-大同宾馆地裂缝带与南郊凿井队—下华严寺地裂缝带对地面的破坏作用有连成一片的趋势。

三、大同市地裂缝灾害的易损性分析

地裂缝灾害的危险性反映了地裂缝灾害的自然属性;而地裂缝灾害的易损性则反映了它的社会及经济属性,也就是一定强度的地裂缝灾害,对社会财富的破坏及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包括对人们的心理影响。很明显,同一强度的地裂缝灾害发生在农村和城市,其造成的损失是完全不一样的。其原因在于承受灾害的对象不同。社会财富越集中,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地裂缝灾害的易损性就越大,反之则较小。对于大同市地裂缝的易损性评价,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图15-5 地裂缝成灾机理系统框图

(一)物质易损性

共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同市土地资源(主要指用地类别)与社会资产(包括地面建筑、城市地下设施、企业单位个数、事业单位个数、服务行业、金融业、交通业、矿产资源等);二是地裂缝强度与土地资源、社会资产破坏程度的关系。对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我们统计出大同市土地资源类别分布和大同市社会资产统计简表(表15-14)。对于第二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地裂缝所通过之处,地表开裂,地面建筑、地下设施无一不被破坏。而离地裂缝有一定距离的地面建筑、地下设施也随着地裂缝的发展,逐渐遭到破坏。

(二)经济易损性

地裂缝的经济易损性包括如下内容:一是地裂缝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其中包括土地价值、房屋维修或搬迁的费用、生命线工程修复或改道的费用等;二是地裂缝可能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包括停产造成的损失、对人类谋生活动的影响及其它的次生效应所产生的影响。大同市地裂缝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经统计为4000万元;间接经济损失按间直比为3∶1计算,应为12000万元。

(三)社会易损性

地裂缝灾害的社会易损性不同于其它地质灾害的社会易损性。它一般不会造成人们心理上的恐慌。就大同市而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由于地裂缝造成人员伤亡方面的报道。

图15-6 大同市地裂缝灾害危险性指数等值线图

表15-14 大同市(城区)社会资产统计简表

(四)破坏率和损失率

地裂缝直接破坏的是土地、,地面建筑和地下工程设施。对地面建筑和地下工程破坏率定义为:地裂缝所造成的地面建筑物被破坏的面积/建筑的总面积。其损失率可定义为:地裂缝所造成的地面建筑物被破坏面积的价值/建筑物的总价值。上面的两个定义也可类推到地裂缝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上。根据破坏率,结合结构物的状况,我们将地裂缝对结构物的破坏程度分为微、轻、中、大、重、五个等级。同时,我们给出一个维修费占建筑费的百分比,从而得到可供参考的维修费用。

(五)易损性指数及综合易损性指数等值线分布图

通过地裂缝物质易损性及经济易损性的分析可知,地裂缝易损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地裂缝区的物质财富丰富程度及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为了直观地、较为合理地反映这种影响,我们选取了人口密度、土地类别、结构物三种对地裂缝易损性较有影响的因素。按这些因素所处的不同状态,选取一定的易损性指数;然后将这三种因素对地裂缝易损性的影响的重要程度两两作比较。将此比较的结果按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每一种因素对地裂缝易损性影响的权重,从而得到地裂缝易损性综合指数。其具体做法如下:

将大同市区按每格大小为30″×15″(经度×纬度)的格子分成大小一样的300个格子。根据表15-15的评价要素的取数标准取得每个格子中、每一种因素P(人口密度)、L(土地类别)、S(结构物种类)的指数Ep、EL、Es(表15-5),然后将P、L、S两两作比较,将这种比较的结果按绝对重要、重要、比较重要、一般重要、同样重要分成五级;分别给定其重要性指数为9、7、5、3、1;最后将重要性指数代入层次分析法计算程序,算出P的权重WP、L的权重WL、S的权重WS,按下式求得综合易损性指数VI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

表15-15 易损性评价要素及要素指数标准表

将综合易损性指数点在图上,绘出地裂缝综合易损性指数等值线图(图15-7)。

从易损性指数等值线分布图可以看出,大同市区的地裂缝易损性比较大的主要集中在城区(见图中等值线为6的线),而最大者则主要集中在市中心的商业金融区。

四、大同市地裂缝灾害破坏损失评价

地裂缝破坏的直接对象是土地及建筑在地上和地下的各种设施。因而,对地裂缝破坏损失评价则考虑到这两个方面。每一个方面又可考虑现实损失评价和未来损失评价。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土地价值损失核算

地裂缝对土地的破坏损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地裂缝的破坏造成土地完全无法使用。如主地裂缝直接通过的地方,地面被破坏,以致于该土地失去了使用的价值。另一种是由于地裂缝的破坏造成土地的降级使用。如受到主地裂缝所影响的地段,本来是一级用地,现在降为三级或四级用地。以下从现实损失评价和未来损失评价来考虑。

1.土地现实损失评价

土地现实损失评价是核算已经发生了地裂缝灾害的地段的损失。评价的目标是获得灾害所造成的土地资源的总损失。其具体评价方法为:

根据地裂缝所经过地段的使用类别,结合地裂缝对土地的破坏状况,用下面的公式求出现实土地总损失DT0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

式中:n1——完全被破坏的土地面积的块数;

n2——降级使用的土地面积的块数;

ESTi——第i块被完全破坏的土地面积;

ESj——第j块降级使用的土地面积;

PEi——第i块土地的单价;

∆PEj——第j块降级使用的土地的单价差。

按上式,我们求得大同市地裂缝造成的现实土地总损失DT0约为1000万元。

图15-7 大同市地裂缝灾害易损性指数等值线图

2.未来损失评价

土地未来损失评价是核算将要发生地裂缝灾害的地段可能会造成的土地资源的损失。评价的目标是获得灾害未来所造成的土地资源的总损失DT1。其具体评价公式为: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

式中:K——比例系数,K的具体求法是根据前面所做的地裂缝危险性指数等值线分布图来取,在等值线最高的地方(即已经发现了地裂缝的地方)K取1,其它地方的K值可为(Vi/Vmax)2;

Vi——所取地方的地裂缝危险性指数值;

Vmax——所评价地点的危险性指数最大值;其它量的含义同(2)式。据此计算得出,2000年大同市的土地价值损失约为2000万元。

(二)房屋等建筑物损失核算

地裂缝对结构物的破坏表现为房屋开裂,以至于倒塌。其造成的损失可分为两种情形来考虑。一种情形是房屋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经维修后还能继续使用;另一种情形是房屋完全被破坏,已经无法使用。第一种情形的损失可以直接用维修费用来估算,第二种情形我们仍然从现实损失评价和未来损失评价两个方面来考虑。

1.现实损失评价

结构物现实损失评价是核算已经发生地裂缝灾害的地段造成的结构物的损失。评价的目标是获得灾害所造成的结构物的总损失DB0。其评价的数学模型为: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

式中:HSi——第i段被破坏的结构物的面积;

PHi——第i段结构物单位面积的造价;

n——灾害破坏的结构物的地段数。

按上述模型,我们求得大同市地裂缝造成的结构物的现实损失约为3000万元。

2.未来损失评价

结构物未来损失评价是核算将要发生地裂缝灾害的地方可能造成的结构物的损失。评价的目标是获得未来灾害将要造成的结构物的损失DB1。其评价公式为: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

式中:K的含义同(3)式;其它量的含义同(4)式。如果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预计到2000年,大同市结构物损失约为4000万元。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能够得到地裂缝灾害的现实总损失为(DT0+DB0),即4000万元;未来(2000)总损失为(DT1+DB1),即6000万元。

五、地裂缝灾害防治工程评价

大同市地裂缝属于构造地裂缝,其显著特征是具有不可抗拒性。因此,目前对地裂缝灾害的防治还没有有效的方法。下面仅就防治工程的可行性及防治费用两方面作一简单分析。

(一)防治工程可行性分析

地裂缝防治工程可行性分析应包括以下二方面的内容:

1.地裂缝场地工程地质评价。通过对控制和影响地裂缝的主要因素的分析,结合场地的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对地裂缝影响地带进行分级分区。

2.防治工程技术分析。主要分析防治工程是否合理可行。

(二)防治效益分析

1.减灾效益的直接经济指标(Z)

Z=J-T

式中:J为采取特定减灾技术进行灾害防治后灾害损失的减小量;T为防治费用的投入。

2.减灾效益比(B)

B=Z/T

3.投效比(Bt

Bt=J/T

一般地说,Z只是反映了对某种灾害进行防治后所获得的直接经济效益的净值。它没能反映出减灾活动的效益,也就是说,获得同样的直接经济效益净值,防治费用T的投入可能大不一样。为了反映减灾活动的效益,可用指标(B)来衡量。B反映了单位投入所获得的直接经济效益的净值,即减灾活动的效益。当B值大于或等于当年社会的折现率时,可认为在减灾活动上的投入是可行的。

根据大同市及西安等地的实际调查,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后,地裂缝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可以减少三分之二以上。




地下水相关的土地环境演变
图6-11 大同市地面沉降与地下水降落漏斗平面分布图 (据韩颖等,2009) 1—地下水降落漏斗封闭等值线(m);2—地面沉降等值线(mm);3—地下水位等降深线(m);4—地裂缝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其他类似问题 2020-01-31 地下水污染与环境演化趋势 2020-02-03...

今年全球地震多少次了?
2010-04-07 06:15:01.0 2.4 97.1 33 Ms7.8 苏门答腊北部 2010-04-05 06:40:45.2 32.3 -115.1 33 Ms7.1 墨西哥 2010-04-04 21:46:43.3 40.0 113.9 8 Ms4.5 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大同县交界 2010-03-24 10:44:50.9 32.5 92.8 7 Ms5.5 西藏自治区那...

贵州省五星级旅游景区贵州五星级旅游景区
武隆喀斯特旅游区位于重庆市武隆区,拥有罕见的喀斯特自然景观,包括溶洞、天坑、地裂缝、峡谷、峰丛、高山草原等。具有综合的形式;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度假、休闲、娱乐和体育活动,还有土家族、苗族和仡佬族独特的民俗风情。2011年,它被评为国家AAAAA旅游区。武隆喀斯特旅游区包括重庆武隆旅游景点天生三桥、仙女山、芙蓉洞。

土地整理复垦的方法
是整理还是复垦?复垦的话又分充填复垦和非充填复垦方法,充填的有煤矸石充填或者粉煤灰充填,非充填的有挖深垫浅法,疏排法等。。。

地球经历过什么
其中西安市最为严重,已发现较大裂缝13条,目前己造成340幢房屋破坏,221处市政设施损坏,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亿元,大同市由于地裂缝的扩展,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近千万元。 地下水超采使沿海一些地区遭致海水大面积入侵,井使土地盐碱化,这一现象在山东、河北、辽宁、江苏、天津和上海等省市均有发生,以山东胶东半岛...

汉源4.8级地震为走滑型地震,短时间内会有二次地震吗?
2、地震引发的自然灾害 同震诱发的地裂缝种类很多,比如地震诱发滑坡,后缘裂缝;边坡失稳;岩溶塌陷;潜水位变化等。或者已有的地裂缝继续活动,以西安市和大同市的地裂缝研究看,大规模的地裂缝发育仍然与断裂紧密相关,总体上与断裂近平行,部分呈共轭,而且这些裂缝在地震时有明显扩张。因此对于不同...

濮阳市19859068591: 中国最大的台风几级? -
项生枳实: 2006年8号台风“桑美”,是近60年来登陆中国大陆的最强台风!. 去年8月10日17时25分,“桑美”在温州苍南登陆时,最大风力竟然高达17级,台风登陆前后苍南霞关测得68米/秒的极大风速,同时伴有特大暴雨.浙江南部及福建北部蒙受...

濮阳市19859068591: 发生地质灾害怎么办 -
项生枳实: ‍地质灾害: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

濮阳市19859068591: 地下水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 -
项生枳实: 在天然条件下,长期的地下水循环过程已经与岩石圈的地质过程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平衡关系.人类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一般会降低局部地区乃至大范围内的地下水位,从而打破天然平衡状态,使水圈与岩石圈朝着新的平衡状态演变,其中的某些...

濮阳市19859068591: 地质灾害评估中现状评估地质灾害类型和特征该如何写?
项生枳实: 致灾地质体的类型有很多,滑坡、危岩、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高边坡等,具体的特征应该根据不同的致灾地质体的类型来写,如边坡问题的话,就要写边坡与贯通性结构面的关系,边坡种类等等,呵呵,说具体点嘛,有什么可以补充回答的.

濮阳市19859068591: 地质灾害评估与地震灾害评估是不是一回事 -
项生枳实: 地质灾害评估( 英文:geological disaster assessment ),又称地质灾害灾情评估.是对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的评估.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发生概率及发展速率的确定方法,危害范围及危害强度分区,区域危险性区划等. 地震灾害评估(earthquake hazard assessment):在不考虑发震可能性的前提下,利用如最大地震震级或地面峰值加速度等单参数进行的灾害预测,被称为确定性震害评估. 从定义可以看出,地质灾害评估涵盖地震灾害评估.

濮阳市19859068591: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项生枳实: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逐步完善,区建立了区级地质灾害防治机构,明确了各单位责任,落实了地质灾害技术支撑单位; 完善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了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和应急调查处置制度,每年均编制了...

濮阳市19859068591: 固定顶、内浮顶储罐的呼吸阀、量油口、罐盖开裂紊流火,外浮顶密封...
项生枳实: 你说的情况不够具体,现在管地质灾害的部门是国土局.如果你们是一片区域出现此类问题,可以去当地政府反映,最好在市(县)长接待日去,人多些容易受到重视.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是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对地质灾害的认定也有一些单位有相关资质,现在每个省都有地质环境监测中心,是省国土资源厅的下属事业单位.一般来说,如果出现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国土部门会找他们来进行勘察.不建议你个人去鉴定,相信这笔费用是你得不偿失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向政府反映.有需要可以发消息,我就在国土部门,主管地质灾害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