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古代圣贤,孔子和老子是什么关系?

作者&投稿:象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四大圣贤是哪四大?~

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和孟子,宋朝的朱熹,明朝的王守仁。

子思是孔子的嫡孙子,子思为孟子的老师,孟子和孔子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被人并称为“孔孟”,子思和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
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祖籍宋国栗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扩展资料:
人物背景:
孔子有个徒弟叫曾子,孔子有个孙子叫子思,曾子为子思的老师,子思为孟子的老师。所以说,孔子和孟子应该是徒孙的关系,也是孔子的第四代弟子。
孟子和孔子两人的出身相似,都是贵族的后代,却是平民出身,他俩都在幼年失去了父亲,一生中追求学问和学术,周游列国,求学论道,教书育人。也正因为这样的出身和处境,让他俩在求学道路上成就了自己,成就了他人。
孔子是儒家的宗师,是集周公的“德”,结合“仁”与“礼”发展出来的学派。后来,孟子发展并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得到孔子的孙子子思的真传授教。可以说是,孟子对儒家的思想有了自己深刻的认识和领悟,加以自己的思想演变为孟子的儒家文化,被称为“亚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子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孔子和老子分别是中国儒道两大文化体系的创始人,代表人物,没有一个中国人不同时受到孔子和老子学说的影响,一般认为,中国文化是儒道互补的文化,实际上也就是孔子和老子学说思想互补的文化,如果说孔子的学说为阳,那麼,老子的学说即为阴。阴阳相济,不可分离,孔子学说不同於老子学说,孔子学说又不能脱离老子学说。两者互成对比、陪衬,互为补充、支撑,唯其如此,中国文化才完整、动人、充实、神秘。 孔子和老子是同时代人,孔子约比老小二十岁,公认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但老子和孔子究竟有过多少交往,则是历史上的悬案。在庄子一书中,曾虚构了多次老子和孔子的会谈,孔子十七岁时,第一次见到老子,当时孔子以相礼助丧为职业,受到老子的教诲留下深刻印象[注三]。孔子三十四岁时,专程到京都雒邑向老子请教周礼,孔子问礼於老子一直是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事。孔子第三次会见老子是在相邑,此时孔子已创建了他的仁学体系,试图通过仁学使荒废的礼义复活。但是在这时候老子对礼已形成新的看法了,於是老子和孔子之间展开了『无为而治』与『仁义之治』的论辩,关於这场论辩,记载在庄子天运篇中。老聃曰:『……夫仁义憯然,乃愦吾心,乱莫大焉,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又奚杰杰然揭仁义,若负建鼓而求亡子邪?……』孔子见了老子后,回来三天不说话。这里弃仁义的说法和胠箧篇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本篇直指孔子来反驳仁义。庄子天运篇又提到孔子五十一岁还没有得道,於是往南到沛地去见老聃,对此,老子发了一番宏论:『……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於其君,使道而可进,则人莫不进之於其亲……』[注四]孔子周游列国,求仕不得,大约六十六岁时,又一次在相邑见到老子。此时的老子以决定西去隐居,所以这次见面可说是老子和孔子最后的会面,这次会见,孔子主要是向老子述说自己周游列国,怀才不遇的经历,亦记载於天运篇,孔子:『……久矣夫丘不与化为人,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又一次这种『以化为友』的观念再次藉著孔子的言论表达。然而,这种和造化冥合的观念,显然是道家的言论,却被庄子巧妙的套用在孔子身上,这麼一来,孔子反而在替道家宣扬他们的道了。『至人无己』是庄子说的,『虽智大迷』出自老子,这番道理孔子和老子的交谈也有涉及,孔子去见老子,老子刚洗过澡,正披头散发要晾乾它,但见他木然直立的神情,煞是惊人,看起来就像是具尸体,老聃曰:『吾游心於物之初。。。』其意大概是一个到达了最高境界的人,他心中不再存有自我,天道推动一切,能够达到道的境界,必是最完美、最快乐的。也唯有『至人』才可达到这种地步。言外之意,彷佛庄子承认老子已达到『至人』的境界,而孔子对於道家的道还不能领悟。有意无意的矮化了儒家的人文之道及仁义体系。综观整部庄子,有关老子和孔子论道的场面几乎都是老子占上风,站在一种道的先驱者的角色上,来传授孔子这位受教者。以儒道两家的首要代表人物来安排这些场面与对话,庄子所要强调的,无非是道家的道之真实性及优越性。透过这些篇章,儒家的人文之道充其量不过是一些治人的小技俩,甚至在胠箧篇中儒家的仁义是为大盗窃取天下的东西,该被丢弃。

老子和孔子没有关系。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1、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2、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扩展资料:

一、老子:

1、辩证思想

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恶。表面看来,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实际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2、社会理论

老子认为,道之本性即是自然无为,自然无为乃支配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也是人类应当信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从无为的原则出发,老子反对人之有为,因为有为破坏了人的原始的自然淳朴,造成了人格的分裂,带来了虚伪、狡诈、贪欲、罪恶等种种社会丑恶现象。

3、美学思想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道的本性即是自然,出于对自然的推崇,老子也很推崇素朴和稚拙,认为“大巧若拙”,赞美婴儿“含德之厚”,主张大丈夫“处其实,不居其华”。

古朴、稚拙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在中国古代一直受到人们普遍的赞颂,与此对立的华艳轻浮,历来为人们所蔑视,这一倾向即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

二、孔子:

1、政治学说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2、经济学说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3、教育思想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孔子

百度百科-老子



都是古代的思想家,没有其它关系。

老子,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也为春秋末期人,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

老子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里。《老子》,又名《道德经》或《德道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对中国人民影响最深远的三部伟大的思想著作。

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扩展资料:

老子生平经历:

公元前551年(公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老子进入周氏皇室,成为负责藏书的官员。在被推荐进周室之前,老子跟着常枞(商容)学习知识。

公元前535年(周景王十年,鲁昭公七年),被甘简公免去守藏室史之职,前往鲁国。在卢国祥,党主持了朋友的葬礼,孔子也参与了葬礼。当时孔子十七岁时,问礼于老聃。

公元前530年(周景王十五年,鲁昭公十二年),甘平公召回老子,仍任守藏室史。

公元前526年(周景王十九年,鲁昭公十六年),26岁的孔子访问了老子。

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四年、鲁昭公二十六年),老子因所管典籍被王子朝携至楚国,被罢免守藏室史一职,回故里居住。后去往秦国,确切年代不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子



在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孔子和老子是两位具有代表性和开创性的人物。作为儒家与道家学说创始人,他们都生活在春秋晚期,基本同处一个时代,诸多文献和考古资料都证实孔子曾多次向老子问礼。第一次有年代可考的是孔子17岁时问礼于老子,即鲁昭公七年(前 535 年) ,地点在鲁国的巷党。 《礼记·曾子问》载有孔子向老子问礼的四则故事,其中载:: “孔子曰: ‘昔者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及土恒,日有食之’ ”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 在家族中年龄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老二,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汉族,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南岸即今日孔林所在地。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文学家。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孔子见老子是指历史上春秋末期孔子见老子之事。其记载的壁画屡屡发现于包括山东、江苏、河南、陕西和四川在内的黄河中下游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为证实发生于春秋末期的孔子问礼于老子这一中国文化史上重要事件的确实存在,从历史文物方面提供了有力地证据。



老子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而孔子为儒家学派的倡导者。老子与孔子为同时代人,但不同国家。孔子曾向老子问礼,感叹老子其犹龙乎,神化莫测,对老子的修为非常推崇。


孔子和庄子对名的态度
一定是不屑于孔子,当然就不屑于儒家的思想了。庄子主要任务就是刨驳儒墨,诋誉孔子之徒,他坚决抵制君子小人之分,否定等级文明制度,留给后人的《庄子》,对古代圣贤和一切神圣事物都采取嘲弄态度,他批判传统,否定文明,有很多观念和儒学相对,很多著作拿孔子及其弟子开涮,经常假孔子之名传道家之理。

孔子的故事
古圣贤,尚好学。 司马迁《史记》有云:“孔子居陈三岁,会晋、楚争强,更伐陈。”公元前489年,楚、吴两国陈兵陈国,两军对峙、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负函(今河南信阳)成为前线。居于负函的孔子师徒不得不告别于对他们礼遇有加、勤于问政的楚大夫叶公,接受楚昭王之聘,准备前往楚国都城郢都。 金秋十月,...

孔子和孟子有什么区别脑筋急转弯
这样特殊的渊源下,孟子 自然 对孔子是十分敬仰的,他曾经评价孔子是古今集大成者,是真正的大圣人,是古今先贤的楷模,对孔子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孟子把孔子看做是自己心目中的圣人的代表,是非常完美的古代先贤,孟子认为所有的圣贤都比不上孔子,孔子是儒家理想人格的化身,对孔子推崇备至。他曾经...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出自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论语》。意思是,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与老子相比较,谁的思想境界更高?理由是什么?
孔子和老子有着部分理论上的分歧,但是思想境界都是等同的,因为他们追求的目标都是“周制”。谈及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两位文化名人,当然就是儒家圣人孔子,和道家圣人老子了。这一儒一道,也代表着中国古代两大学说的最高造诣。孔子号称“至圣先师”,对中华文明的影响上下...

孔子和南子是什么关系?
孔子和南子并无关系,只是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曾到达卫国和南子有过一次见面。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访问卫国,南子与孔子隔帐见面。《史记》对孔子见南子有着相关记载:“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进门时,南子端坐于絺帷后,孔子向她...

古代圣贤大都让人们戒色,那孔子本人是怎么讲“戒色”的呢?
古代圣贤大都让人们戒色,那孔子本人是好好讲“戒色”的。众所周知,大多数古代圣贤提倡人们禁欲,并亲自实践,为世界树立了榜样。例如,战国时期的孟子建议君王禁欲,而明代圣人王阳明也说,修行的目的是“保持心不动”,不受外界事物和个人欲望的干扰和影响。例如,清代著名官员曾国藩也主张禁欲,并亲自...

“寺”和“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怎样来理解?
孔庙里供奉着的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和他的一些学生们。孔子主张仁政、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可谓是我国古代圣贤的代表人物。孔庙的规模很大,至今,为了弘扬中华文化,孔子学院已经渐渐地走向了国际。所以,“庙”的话,更多的是代表着圣贤们的一种优秀品德。寺、庙,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一...

古之遗爱也的翻译是什么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解释:等到子产逝世,孔子听说了,哭泣道:“他:是古代圣贤继承人啊。(【子产继承了】古人仁爱的遗风啊)”诗词名称:《子产论政宽猛》。本名:左丘明。所处时代:先秦。出生地:鲁国都君庄(今山东肥城)。主要作品:《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郑...

孔子和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不休的是他们的思想和美德。写出他们的思...
所以中国常常有一句话叫做“得道之人”,得道之人,得道之人,其实就是圣人,他们对道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洞察。所以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就称为是有德的了。这个道体现在哪里呢?其实我们的四书五经之中,所体现的都是古人对于道的理解。比如我们举一个例子,在《易经》上有一句话,叫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阴阳并不是...

太白县15355491158: 中国古代中的老子和孔子的关系?老子曾是孔子的启蒙老师,为何孔子是儒家,老子却是道家呢? -
肥馨永适:[答案] 据说孔曾向老子问周礼,大凡老的职位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这与老是道家关系不大.另:也有人认为(如钱穆)认为老子(尤其是《老子》一书)时代后与庄子,也就不存在孔向老问礼一事.且孔向老问礼中,老也对孔不满

太白县15355491158: 关于儒家和道家的小问题1.老子和孔子有什么关系?听说孔子曾是老子
肥馨永适: 关于老子的得名,我听说的是在上古时期,“老”“李”同音. 孔子是殷人之后,春秋时期鲁国的没落贵族,三岁丧父,学琴于师襄,学乐与苌弘,问礼于老子.如果这样就算孔子是老子的学生,那孔老夫子的老师是不是太多了点. 个人认为,古代的求学制度与现在不同,不能因为“问礼于老子”就把二人定为师徒关系. 从《论语》的记载看,作为弟子的跟老师饮食起居都在一起,真的是“师父”,不光传授知识,而且还教做人的道理、行为规范什么的.孔子和老子显然不具有这种关系. 古代表明师徒关系的用得更多的是“求学于某某”“授业恩师”.“问礼于老子”我觉得更多的是同辈人之间的相互讨论. 庄子名庄周,孟子叫孟轲.

太白县15355491158: 老子和孔子是同一个人吗?谢谢! -
肥馨永适: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集中在《论语》中.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集中在《道德经》中.

太白县15355491158: 战国时期 老子和孔子并称为什么 -
肥馨永适: 因为老子和孔子代表着当时两个相辅相成的思想学派,也是古代思想的主流.老子是西周末年的人,他是道教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无为”,到了战国中期又出来了一个黄老学派也是以道教为主,主张“无为而治”也就是说“要顺其自然,不要拔苗助长”,黄老学派在汉景帝时期被窦太后所尊崇,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两个思想对当时的社会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太白县15355491158: 孔子与老子有关系吗?
肥馨永适: 孔子是老子的弟子,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孙子.

太白县15355491158: 老子和孔子还有孟子 有什么关系?
肥馨永适: 孔子问师与老子,算是老子的学生,孟子是孔子的学生,但是据说是孔子的私生子

太白县15355491158: 老子的喜好?伟大哲学家老子与孔子的关系? -
肥馨永适: 老子(前600年 —前470年之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诞生),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河南鹿邑人太清宫镇).汉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

太白县15355491158: 孔子是圣人,那老子是什么人 -
肥馨永适: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所以老子又被古人称为“太上老君”.

太白县15355491158: 孔子、老子、孟子的先后关系9154
肥馨永适: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鲁国人 李耳(约前575~?),字伯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后人称其为“老子”(古时“老”字的读音和“李”字相同),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一说今安徽涡阳)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