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学考试中前三名为什么会分别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作者&投稿:农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为什么把前三名称之状元榜眼探花?~

殿试取中的前三名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自宋代起,沿用旧称,以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状元虽亦被称状头,但已不算正式名称了。
唐无榜眼,却有探花郎。唐代新进士榜公布后,他们在曲江有盛大宴游活动,以最年少者为探花郎;原意只是戏称,与登第名次无关。宋代初期,以第一甲第二、第三名进士为榜眼。因为填进士榜时,状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分列左右,在进士榜上的位置好像人体的眼部地位,所以称作榜眼。北宋陈若拙并无文才而取中第二名,人们都嘲笑他是「瞎榜」。
到了南宋后期,第三名进士改称为探花,于是榜眼成为第二名的专名。因此说,状元、榜眼、探花作为三鼎甲的三个专称,合成于南宋。
太祖以后,学校与荐举变得有名无实,科举考试却日益受重视。
明代的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阶段。学校生员(秀才)每三年一次到省城参加会考,教做乡试,录取的人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举人和国子监的监生在隔年春天到礼部应考,称为会试,录取的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同年再由天子亲自在殿上出题测验进士,称为殿试或廷试,把会试录取的进士分为三等:一甲三人,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二、三甲若干人,第一名都叫传胪。
所谓「三元及第」就是指一连考了解元、会元、状元三个第一名
进士一词始于隋炀帝之设进士科进士第一名称状元,又称“魁甲”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宋太祖正式建立了殿试制度,即在吏部考试后,皇帝在殿廷之上主持最高一级的考试,决定录取的名单和名次。所有及第的人于是都成了“天子门生”。殿试后,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琼林苑,故称琼林宴。殿试第一名称榜首,第二、三名称榜眼,一、二、三名都可称状元。南宋以后,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宋哲宗时,将进士分为经义、诗赋两科,分别举行考试,经义进士以经义定取舍,诗赋进士以诗赋定去留。宋代的常科考试分为州府试、礼部试、殿试三级。州府试称解试,礼部试称省试,殿试带有复杂的性质。宋代在正科之外,还设立恩科。连续考十五场不中的,皇帝用“特恩”的办法,赐予本科出身。

殿试取中的前三名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自宋代起,沿用旧称,以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状元虽亦被称状头,但已不算正式名称了。
唐无榜眼,却有探花郎。唐代新进士榜公布后,他们在曲江有盛大宴游活动,以最年少者为探花郎;原意只是戏称,与登第名次无关。宋代初期,以第一甲第二、第三名进士为榜眼。因为填进士榜时,状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分列左右,在进士榜上的位置好像人体的眼部地位,所以称作榜眼。北宋陈若拙并无文才而取中第二名,人们都嘲笑他是「瞎榜」。
到了南宋后期,第三名进士改称为探花,于是榜眼成为第二名的专名。因此说,状元、榜眼、探花作为三鼎甲的三个专称,合成于南宋。
太祖以后,学校与荐举变得有名无实,科举考试却日益受重视。
明代的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阶段。学校生员(秀才)每三年一次到省城参加会考,教做乡试,录取的人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举人和国子监的监生在隔年春天到礼部应考,称为会试,录取的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同年再由天子亲自在殿上出题测验进士,称为殿试或廷试,把会试录取的进士分为三等:一甲三人,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二、三甲若干人,第一名都叫传胪。
所谓「三元及第」就是指一连考了解元、会元、状元三个第一名
进士一词始于隋炀帝之设进士科进士第一名称状元,又称“魁甲”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宋太祖正式建立了殿试制度,即在吏部考试后,皇帝在殿廷之上主持最高一级的考试,决定录取的名单和名次。所有及第的人于是都成了“天子门生”。殿试后,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琼林苑,故称琼林宴。殿试第一名称榜首,第二、三名称榜眼,一、二、三名都可称状元。南宋以后,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宋哲宗时,将进士分为经义、诗赋两科,分别举行考试,经义进士以经义定取舍,诗赋进士以诗赋定去留。宋代的常科考试分为州府试、礼部试、殿试三级。州府试称解试,礼部试称省试,殿试带有复杂的性质。宋代在正科之外,还设立恩科。连续考十五场不中的,皇帝用“特恩”的办法,赐予本科出身。

我们都知道古代选举人才都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的,如果考进前三名就可以升官发达了。这也是古代科举下所有人都梦想能获得的成绩。但是很多人都会想到底为什么考试中前三名会被叫做状元榜眼探花呢。这个说法到底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其实这三个名字并不是同一时间兴起的,而是逐步发展起来的。

最开始因为如果考中的话,皇帝会下状子来公布考试的成绩,因为考试第一名的就是在状子最前边的位置,当时也就被叫做状头。后来人们觉得状头听着不是很好听,就给改成状元了,元也是头的意思,所以两个还是差不多的,所以第一名自然也就用状元来代替了。

 

考试的第二名和第三名是正好分布在状元的两边的,就像两个眼睛一样,所以就把第二名和第三名称作考榜的两个眼睛,也就是榜眼,当时还没有探花这个说法的。所第二名和第三名都叫做榜眼,也许后来是为了更好的区分所以才改成了探花这个名字吧。

 

探花这个名字最初是在宋徽宗时期才出现的,好像是当时有一家六个兄弟,其中三个都上了榜,宋徽宗很高兴为了赞赏他们,就写了一首诗。诗中就有探花这个词,探花的意思就是骑着马,带着大红花在街上走的人,是一种无上的光荣,所以叫做探花,后来也就把探花作为了考试第三名的称呼。我们现在像高考如果考了第一也会称为状元。



古代科学考试中前三名为什么会分别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是因为状元名字在最前面,剩下的两个紧随其后。

古代科举考试中,前三名会被叫做状元,榜眼和探花,这只是在科举考试过程中的一种叫法。

因为考试第一名的就是在状子最前边的位置,当时也就被叫做状头。考试的第二名和第三名是正好分布在状元的两边的,就像两个眼睛一样,所以就把第二名和第三名称作考榜的两个眼睛,也就是榜眼,

这是随着历史发展民间流传出来的,之所以为什么叫三个名字有很多说法。


古代状元、榜眼、探花在现在是什么文凭
翰林院是一个很优越的存在,历朝历代,这里都集中了一批精英知识分子,不仅传承文化,还参与政治,从翰林院进入朝堂,是很多人的追求。翰林院放到现代,大概也就相当于国家社会科学院,那么前三名能够进入翰林院,也就算是院士了。只是古代重视文章才学,却并没有把其他的诸如科技之类的发展起来,虽然是必然...

古代的科举考试分哪几个等级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古代的秀才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古代的秀才还不够授予官职的资格,而今天考一个公务员,或者找一好一点的工作,至少也要本科。由此可见,秀才在政治与社会地位方面,相当于本科学历。三、智力水平大致相当于当今社会的一本到研究生学历 秀才是古代科举考试中产生的最低一级的知识分子,而科举是当时国家最重要的人才选拔考试,相当于现在的...

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中最高级别的考试是什么?
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当中最高级别的考试是殿试,殿试又被称之为御试,是由皇帝参与的考试。一、科举制度的发展 中国的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科学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选拔人才和现代的高考,是同一个目的。隋文帝继位的时候废除了,由世家大族垄断的官位,开创了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到了唐代的时候,...

科举制的文化常识
C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D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

《百仙不可赎》一张图阐明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科举排名名全解析
科举考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为了在科举制度中占据第一的位置,亲自审问录取的龚氏。事实上,皇帝有时任命大臣负责宫廷考试,并不亲自过问。录取分三类:一类和三类,给39;进士和39;冠军,第一届冠军,第二届,第三届探花;二甲基,给39;进士出身39;标题;数前三名,给39;进士出身39;的标题。二、前三名...

科举考中叫什么
科考成绩列为头、二和三等的前三名,准予参加次年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乡试逢子、卯、午、酉年举行。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举人称为解元。举人可于第二年进京参加中央举行的考试。 中央考试的第一步为在礼部举行的会试,逢丑、辰、未、戌年的三月举行。会试取中者称贡士,或中式进士,第一名称会元。会试后,...

请问以前的举人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
举人是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唐、宋时有进士科,凡应科目经有司贡举者,通谓之举人。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亦称为大会状、大春元。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雅称则为孝廉。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称号有哪些啊?
宋代又称探花郎。南宋以后,专指殿试一甲第三名。元、明、清三代沿袭不改。探花授翰林院编修。解元:唐代,举进士者皆由地方解送人试,故相沿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宋以前称解头。会元:科举制度中乡试中式为举人,举人会试中式第一名为会元。贡生:明、清府、州、县学的科举称谓知识 ...

科举考试是谁发明的
才被授予官职。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科举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变化、发展。科举考试中,常见的科目有进士科、制科、词科、明经、三史、明法、童子、武举以及“三舍法”取士等。 宋朝进士、明经等科考试一般分为州试、省试、殿试三级。省试、殿试通过以后,朝廷便立即授予考生官职。

囊谦县13450303931: 古代科举考试,前三名依次被称为什么 -
逄天胃得: 古代科举考试其实主要是三场. 第一场是乡试,就是以省为单位考试,考取功名的人成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第二三名没有固定称号. 第二场为会试,考试地点为京师,后来一般在贡院,只有通过乡试的人,也就是获得举人称号的人才有资...

囊谦县13450303931: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前三名分别为身什么 -
逄天胃得: 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统称“进士及第”.从第四名开始叫“进士出身”,名额数量不定,一般录取十五六个左右.再往后叫“同进士出身”,一般录到三十多个.

囊谦县13450303931: 古代科举考试殿试,一甲第一二三名被称之为什么? -
逄天胃得: 一甲第一名称之为状元;第二名称之为榜眼;第三名称之为探花. 绝对正确的!..

囊谦县13450303931: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第一二三名分别叫什么 -
逄天胃得: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第一二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榜眼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在殿试中,取得进士第二名的名称,与第一名状元,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 探花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位列第三的举子的称谓.在唐代的科举时就已经出现.探花作为第三人的代称确立于北宋晚期.时至今日,探花的称呼仍历久不衰.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四个显著的特点.

囊谦县13450303931: 古代考试制度中前三名名字的意义 -
逄天胃得: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

囊谦县13450303931: 古代科学考试,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叫谁 -
逄天胃得: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 明朝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卯、...

囊谦县13450303931: 古时候科举考试前三名分别叫什么名字 -
逄天胃得: 科举考试级别不同,前三名的称呼也不同. 明清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童子试”不算,它仅仅是进入生员的资格考试). 乡试(取得“举人”资格): 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 会试(取得“贡士”资格): 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取得“进士”资格): 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由于殿试分为三甲录取,一甲就是前三名;二甲人数较多,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只有名次,没有称呼.

囊谦县13450303931: 请问古代科考前三名是怎样排名次? -
逄天胃得: 第一名,状元 第二名,榜眼 第三名,探花

囊谦县13450303931: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有三元及第的说法,状元,榜眼的说法由何而来呢? -
逄天胃得: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三个级别全考第一叫“三元及第”. 殿试取中的前三名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囊谦县13450303931: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分哪几科,前三名分别叫什么 -
逄天胃得: 童子试 县试 府试 院试 (院试合格者叫生员 俗称秀才 获取生员方可参加正式考试)正式考试 乡试 会试 殿试乡试合格者叫举人 第一名 解元会试合格者叫贡生 第一名 会元殿试合格者叫进士 第一名 状元 第二榜眼 第三探花解元 会元 状元 叫连中三元举行乡试 会试的场所叫贡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