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四大名楼都有哪些

作者&投稿:闭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的四大名楼。~


江南四大名楼,是指中国长江以南的四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建筑,分别是: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和江西德兴的聚远楼,此外江南四大名楼也有多种说法,下面一并介绍它们。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由来
历史上不同的江南四大名楼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楼、德兴聚远楼;
第二种说法: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楼、南京阅江楼;
第三种说法: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楼、洪江芙蓉楼;
第四种说法: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楼、宣城谢脁楼;
第五种说法: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楼、容县真武阁;
第六种说法: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楼、扬州大观楼;
第七种说法: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楼、九江浔阳楼;
第八种说法: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楼、镇江芙蓉楼。
第九种说法: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楼、马鞍山太白楼
黄鹤楼一共有五层。高50.4米,相当于16层楼房,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

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坐落于江西省南昌市的赣江之滨。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李元婴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明陈文烛《重修滕王阁记》)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于山东省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又筑豪阁仍冠名"滕王阁",此阁便是后来人所熟知的滕王阁。 "时来风送滕王阁",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一篇骈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王勃的《滕王阁序》,脍炙人口,传诵千秋。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自王勃的"千古一序"之后,王绪曾为滕王阁作《滕王阁赋》,王仲舒又作《滕王阁记》,传为"三王记滕阁"的佳话。后大文学家韩愈又作《新修滕王阁记》。由此王勃、韩愈等人开创了"诗文传阁"的先河,使之后来的文人学士登阁题诗作赋相沿成习。 滕王阁在古代被人们看作是吉祥风水建筑,有古谣云:"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藤"谐"滕"音,指滕王阁;"葫芦",乃藏宝之物;"塔",指绳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这首古谣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阁和绳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与宝藏都将流失,城市亦将败落,不复繁荣昌盛。在我国古代习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风水建筑,一般为当地最高标志性建筑,聚集天地之灵气,吸收日月之精华,俗称:"文笔峰"。滕王阁坐落于赣水之滨,被古人誉为"水笔",有古人亦云:"求财万寿宫,求福滕王阁"。可见滕王阁在世人心目中占据的神圣地位,历朝历代无不备受重视和保护。 同时,滕王阁也是古代储藏经史典籍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古代的图书馆。而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也多喜欢在此,贵为天子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大败陈友谅后,曾设宴阁上,命诸大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 今天的滕王阁为宋式建筑。唐宋一脉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宋代的楼阁建筑极窈窕多姿,建筑艺术造型达到极高成就。
屹立于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的岳阳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是三国时期(公元215年)东吴将领鲁肃为了对抗驻守荆州的蜀国大将关羽所修建的阅兵台,当时称为阅军楼。据记载,这就是最早的岳阳楼的原型,也是江南三大名楼修建年代最早的楼阁。
至今岳阳楼是以东汉末年"鲁肃阅军楼"为基础,一代代沿袭发展而来。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上。自唐朝始,岳阳楼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韵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凭栏抒怀,并记之于文,咏之于诗,形之于画,工艺美术家亦多以岳阳楼为题材刻画洞庭景物,使岳阳楼成为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描摹、久写不衰的一个主题。
因为岳阳楼为纯木结构,其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使岳阳楼于1984年修整,沿袭了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所建时的形制。登岳阳楼可浏览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艺术价值无与伦比。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8月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2001年元月核准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长江黄金旅游线上湖南境内的唯一景点,是岳阳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岳阳旅游业的龙头。2011年9月,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岳阳楼-君山岛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南京阅江楼与武汉黄鹤楼、岳阳岳阳楼、南昌滕王阁合称江南四大名楼。朱元璋称帝后,下诏建造阅江楼,并亲自撰写了《阅江楼记》,又命众文臣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最佳,后入选《古文观止》。阅江楼于2001年建成并对外开放,从此结束了600年来"有记无楼"的历史。
王昌龄的一首《芙蓉楼送辛渐》而使芙蓉楼天下闻名,芙蓉楼因此而成为名胜古迹。如今,芙蓉楼有两处,分别在江苏镇江的和湖南洪江。江苏镇江芙蓉楼和湖南洪江(黔城)芙蓉楼,都是名闻天下的芙蓉楼。而根据诗中"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吴楚之地判断,此芙蓉楼应该为镇江的芙蓉楼,但是当时王昌龄被贬龙标古县,李白有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证,而龙标古县就是以前的洪江(黔城)。由此推断 此楼应为黔城的芙蓉楼无疑。芙蓉楼坐落在金山天下第一泉的塔影湖滨,其原建于古镇江城内三山(日精山、月华山、寿丘山)中的月华山上。为东晋刺史王恭所建,唐代犹存。为了开发风景名胜资源,发展旅游事业,于1992年将这座历史名楼 遗址重建。总体建筑由芙蓉楼、冰心榭、掬月亭及湖中三座石塔组成, 它们之间由曲折回廓相连,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

谢脁楼位于宣城市区中心陵阳山颠,是一座文化名楼。它不仅是宣城的地方标志,而且也是中国传统诗歌文学的一处标志。谢脁楼历来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四大名楼。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该楼被日机炸毁。
折叠相关典故
谢朓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李白曾多次登临,并且写过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李白于742年(天宝元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二年后,因被谗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大约是在公元753年(天宝十二载)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行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并写下了著名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聚远楼始建于公元1069年,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登临游览聚远楼吟唱着:
聚远楼云山烟水苦难亲,野草幽花各自春。
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
无限青山散不收,云奔浪卷入帘钩。
直将眼力为疆界,何啻人间万户侯。
留下了《题咏聚远楼诗》而扬名天下,与黄鹤楼(始建于公元223年)、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15年)、滕王阁(始建于公元653年并称"江南四大名楼",后毁于战乱。2003年12月,德兴市委、市政府决定重建聚远楼。重建后的聚远楼分主楼和附属建筑两部分,主楼为三重檐仿古建筑,占地637.87平方米,高39米,外观三重檐,内设6层。赋诗一首: 江南聚远楼名留,重新扬名天下楼。铜都襟连闽浙地,惟德乃兴带五洲。河川锦绣繁华市,青山碧水荡沙鸥。览尽风光胜万慨,不知此身高楼游。(玉峡乌溪山人诗)聚远楼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是德兴历史文化瑰宝之一,它始建于宋熙宁二年(1069),由德兴人余仕隆集资兴建,坐落在城北学官后的枕山之巅,当时德兴县令单锡与苏东坡是同科进士,才华横溢。余仕隆尊单锡才华,请为楼定名,单锡登楼远眺,全城尽收眼底,故取楼名为聚远楼。元丰七年(1084)苏东坡送长子苏迈到德兴任县尉时登上聚远楼写下了"云山烟水苦难亲,野草幽花各自春。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的诗句。建炎年(1127)宋高宗高度赞赏苏东坡诗,特赐聚远楼金匾,有了皇帝的御墨,一些名士:黄庭坚、马廷鸾、赵孟頫等都来德兴登楼赋诗,由此,聚远楼闻名遐迩,被世人誉为江南名楼。2003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弘扬德兴历史文化,加快旅游业的发展,重建了聚远楼。聚远楼位于凤凰湖西面海拔高160多米的古龙山顶,一条宽6米的水泥盘山公路直抵中心,它根据宋朝建筑风格设计,碧瓦丹柱,斗拱重檐,气势恢宏,高39米,外观三叠层,内设三层,总占地面积639.87平方米,四周悬挂着八块镀金匾额,门前朱红的柱子上挂着赵孟頫题的"思陵宸翰坡仙句,云汉奎光聚此楼"的楹联,最顶层是宋高宗题"聚远楼"三个苍劲镀金大字,聚远楼内装饰四幅大型德兴风情木雕。站在楼顶可览全城,是德兴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真武阁位于美丽的广西容县容城东面,1982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经略台建于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明朝初年在经略台上建真武阁,明万历年(公元1573年)将真武阁增建成三层楼阁,就是现在的真武阁。全阁为杠杆纯木结构,通高13.2米,面宽13.8米,进深11.2米,用3000条格木构件,以杠杆原理,串联吻合,彼此扶持,互相制约,合理协调组成一个优美稳固的统一整体。第二层的四根大内柱,虽承受上层楼板、梁架、配柱和阁瓦、脊饰的沉重荷载,柱脚却悬空不落地,是全阁结构中最精巧、最奇特的地方。400多年来,真武阁经历了5次地震、3次特大台风等自然灾害,仍然安然无恙,屹立至今!! 容县真武阁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四大名楼"。是四大名楼(阁)中唯一没有进行重建而完整保留至今的一座!
浔阳楼,位于九江市区九华门外的长江之滨。传说因宋江醉题反诗于此,而名重千古。浔阳楼之名,最早见之于唐代江州刺史韦应物《登郡寄京师诸季及淮南子弟》一诗中的"始罢永阳守,复卧浔阳楼"的诗句。随后,江州司马白居易在《题浔阳楼》诗中又描写了它周围的景色。然而,真正使浔阳楼名噪天下,则得力于施耐庵《水浒传》中的精彩描写。
1989年春,九江市在浔阳江畔重建了浔阳楼。赵朴初为浔阳楼题写了匾额。重建后的浔阳楼占地1600平方米,楼高20米,外三层内四层、青甍黛瓦,飞檐翘角,四面回廊,古朴庄重。充分利用江畔、江面等自然条件,呈现出雄伟而有秀拨的风格,在庐山和长江的相互衬托。整体建筑更显完美,楼内壁画上的梁山108位好汉替天行道的神采更加栩栩如生。一楼大厅东西两壁镶嵌了两幅大型瓷板画,彩绘着"宋公明发配江州城"、"浔阳楼宋江题反诗"、"黄文炳设计害宋江"、"梁山泊好友劫法场"等栩栩如生的画面,为浔阳楼增加了传奇色彩。二楼是展厅,展出了介绍浔阳楼历史的书籍和地方名胜风光图片。三楼是回廊,主要陈列字画。四楼是雅座,摆满了仿古桌椅,设有仿古音乐茶座。浔阳楼是溶名楼、名著、名酒为一体的名胜。游客在此饮酒品茗,登高望远,可一览浔阳江风光。古时,酒家门前要竖起一面酒旗,俗称酒望子,以招徕酒客。重建的浔阳楼保持了这个标志。楼门竖立了一根高大的望竿,挂着一面酒旗,上书"浔阳江正库。"
拓展阅读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鼎立时期的吴黄武二年(223年),距今已有 1700余年的历史。历史上黄鹤楼屡建屡毁,仅清代就有7次,最后一次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此后又于重建。黄鹤楼是1981年开始重建的,它依山瞰江,楼雄势险,风格独异。新建的黄鹤楼于 1985年 6月正式向游客开放。楼高五层,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楼高 5 14米,底层长宽各 30米,在主楼周围还配有古朴的附属建筑群,极为壮观华美。"拔地倚天,耸翠如屏"。登楼远眺,极目千里,俯瞰江汉,气势磅礴,自古享有"天下绝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盛誉。历代文人骚客登楼吟诗作赋,沤歌黄鹤楼的壮丽景观,留传至今的诗词逾千首,文赋过百篇。自古以来,由于流传着许多有关黄鹤楼的动人故事和美丽传说,加上它的壮观景色,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到此摹景抒怀,留下的文字画卷不计其数。
【谢朓楼】 南齐建武二年(495)夏,有个出身显族、年届30的诗人,逆水乘舟,缓缓抵宣。他是已经给萧姓的王侯们当了十余年幕僚的谢脁。谢脁的融情入景山水诗风,直接影响王维、孟浩然等唐代山水诗人。谢眺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特殊的贡献与地位。南齐建武年间(494年-496年)谢脁出任宣城太守时建,取名曰"高斋"。谢脁曾在此理事、生活,并作有《高斋视事》、《高斋闲望》、《后斋回望》等诗。楼后废。
唐初,宣城人为怀念谢脁,于"高斋"旧址,新建一楼,因楼位于郡治之北,取名"北楼",又因该楼建成时,敬亭山已经扬名,登楼可眺望敬亭山,故又称为"北望楼"。唐代李白曾多次来宣城,登此楼凭吊,赋诗抒怀。《秋季登宣城谢脁北楼》诗脍炙人口,千古传唱。诗曰:"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由于李白之诗广为传颂,故该楼又被称为"谢公楼"、"谢脁楼"。唐咸通末年(874年),御史中丞兼宣州刺史独孤霖将北楼改建,因其地势高且险,崖叠如嶂,故题名"叠嶂楼",并作记以志。(《江南通志》:叠嶂楼,在宁国府郡治后,即谢朓为宣城太守时之高斋地。一名北楼,亦称谢公楼。唐咸通间,刺史独孤霖改建,易今名。)
明嘉靖年间知府方逢时重修,复名"高斋",也作题记。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知府许廷式重新修葺,并说:"叠嶂之名以地命也,谢公之称以人传也。北楼为古今所共知,而人而地并在其中矣。"遂题名曰:"古北楼"。清光绪初(1875),知府鲁一贞, 再次重修。修整后的北楼分上下两层,上圆下方,全木结构,顶盖琉璃瓦,四边飞檐翘角。上层题额曰"叠嶂楼",围以木栏杆,下层题为"谢脁楼",四方置屏风门。楼基周围有历代诗文碑刻和修楼碑记。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该楼被日机炸毁。
自唐以后,宣州城区以纪念谢脁命名的建筑还有:条风、清署、迎春、观风、双溪、怀谢、云齐(以谢脁《游敬亭山》"合沓与云齐"诗句命名)、绮霞(以谢诗"余霞散成绮"句命名)、澄江(宋时建,以谢诗"澄江静如练"句命名。《澄江夜月》诗云:"澄江潋滟开天镜,辉映更觉月明多。愿得幽期常不负,与君同听濯缨歌"。)等 亭阁。敬亭山历代修建的先贤祠,谢脁均被列在首位。因此,曾有人将宣城呼之为"小谢城"(杜牧《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敬亭山下百顷竹,中有诗人小谢城。"欧阳修《闻梅二授德兴 (令)戏书》:"君家小谢城,为客洛阳里。"张耒《效白体赠晁无咎》:"关河战国东秦地,风月南朝小谢城。")、"谢公城"(杜牧《自宣城赴官上京》:"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梅询《叠嶂楼》:"谢公城上谢公楼,百尺阑干挂斗牛。")、"谢脁城"(杜牧《题宣州开元寺》:"南朝谢脁城,东吴最深处。"许棠《送前汝州李侍御罢归宣城》:"重引池塘思,还登谢脁城。")。
【聚远楼】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大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蒙冤系狱,获释后被贬谪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作团练副 使,前后达五年之久。元丰七年,神宗下诏,念轼"阅历滋深,人才难得,不忍终弃",量移至离京城稍近的汝洲(今河南省临汝市)任团练副使。赴汝途中,东坡为送子唔弟,特转道江西,莅高安,上匡庐,访石钟山,过鄱湖,溯乐安河抵德兴。这是苏轼第一次来江西。他一路行来,赏山品水,寻奇探幽,吟诗作记,留下了《题西林壁》、《石钟山记》、《聚远楼》等佳构名篇,成就了江西文坛的一段千古佳话。
东坡一行,越彭 ,经饶州(治今江西鄱阳),乘舟溯乐安河东行,六月中旬抵德兴。东坡长子迈,字伯达。元丰初苏轼以诗得罪,迈与你俱行。东坡谪居黄州五年间,苏迈一直陪伴左右。元丰七年,25岁的苏迈受命任德偿县尉。苏轼执意送子履职,据笔者揣想,可能有二层原因。一是迈初入仕途,爱子心切,焉能不送?二是时任德兴县令单锡,与东坡系同科进真士,且是姻亲。轼与锡相知多年,久未谋面,恰好籍送子赴任之机,了却会友心愿。苏轼将爱子托付同年好友,瞩其勤政亲民,不辱家风。据说在离开德兴时,东坡尚赠爱子迈砚台一方。砚有铭,文日:"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若予,以此书狱常若生。"苏迈未负乃你厚望。康熙版《德兴县志》载其"文学优赡,政事精敏,鞭朴不得已而加之,民不忍欺,后人仰之"。德兴旧志将苏迈列入名宦之列,宋时在银城枕山西麓建景苏堂,以示怀念。
德兴古邑,地处万山之中。这里山水灵奥,风光秀美。宋熙宁年间(1068-1077),本邑名仕余仕隆捐资在北郊枕山之巅建观景楼。单锡以"居高望远"之义名之"聚远楼",侍郎刘定作记。楼成,名澡一方。东坡喜山水形胜。素知老友秉性的单令尽地主之谊,诚邀苏轼父子北上枕山,一览聚远胜景。东坡登楼,举目四望,但见茅山逶迤,洎水辉映,岁寒苍翠,天门雄峙,景致万端,气势不凡。苏子兴起,以《聚远楼》为题,吟成一绝:
云山烟水苦难亲,一时收拾各自春。
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
《聚远楼》与《题西林壁》有异曲同工之妙。诗的前二表达了对美妙天成的德兴山水的由衷赞美。"苦难亲"三字,将喜爱之情和盘托出。"赖有高楼能聚远"二句,则既是写实,又蕴含"高瞻远瞩"的深意。细细吕赏,字里行间,我们还能体味出此时诗人复杂的心境。屡遭贬谪,东坡自认为是远离主流社会的"闲人"。然而,身闲心不闲,志存高远的苏子,尽管命途多舛,仍然渴望能在人生舞台上演出一场真正属于自己的壮剧。
苏东坡佳章既出,一时广传天下,也令地处僻邑的聚远楼顿时生辉,名闻遐迩。苏辙、苏洵、赵孟頫 、黄庭坚、佛印、赵抃和马廷鸾等骚客名流先后慕名莅止德兴,登楼览胜,题咏甚夥。建炎间(127-1130),宋高宗赏东坡诗,兴之所至,特赐御书"聚远楼"。东坡题咏,高宗赐匾,聚远楼遂成为江东名楼。时有诗赞日:"高皇题御墨,内翰布声诗。聚远楼佳致,名闻天下知"。恩遇之隆,名声不显,由此可以想见。直至元初,文学家、书画家赵孟頫宦游德兴时仍赞叹不已:"思陵宸翰坡仙句,云汉奎光聚此楼。二妙风流足千古,更夸远景集双眸"。聚远楼元末毁。2005年,为纪念苏轼父子,彰显优秀传统文化,德兴举全市之力重建聚远楼和景苏堂。
游罢聚远楼,东坡又挟兴登临峰岩斗秀、景致极佳的银城雷山(即银山,山麓有古炼银场监,银井和邓公祠等)。在山巅之舒啸亭,诗人饱览银城秀色,再次挥毫题咏。诗日:
胜览雷山舒啸亭,诸峰秀拱透云程。
啸傲池边红日伴,舒怀岩壑白云迎。
满目纵观天际迥,一腔收拾岁寒清。
松花香遍银阳地,剩把新诗壮此行。
咏舒啸亭一诗,一扫郁闷之气,热烈奔放,直抒胸臆。诗的尾联,豪情陡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逗留德兴期间,苏公还执意去离城七十里的八都(今海口镇),拜谒唐御史董全贞庙并赋诗一首。诗言:"铁柱 照豸冠,亲操八寨继韩坛。挫锋尚异援兵寡,断首还提为贼看。雷奋有声应自鼓,马归无主更谁鞍?藕池不尽清冷不,夜夜含悲带月寒"。董全贞系邑内八都人,领唐军八寨之主与朱温叛军作战,后因援兵未至遭败绩自刎。传全贞死后,仍立于马背,手提自己脑袋,怒目圆睁。敌兵望而生畏,不战自溃,后义马负全贞归。苏轼在短促的旅途中专程祭拜一个异乡的亡灵,为是的表达他对保国安邦的忠烈们的敬慕之情,此乃其一以贯之的忧国忧发思想使然。

中国四大名楼:黄鹤楼

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楼矶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在历史的长河中,黄鹤楼历经沧桑,屡毁屡建,不绝于世,可考证的就达30余次之多。黄鹤楼最后的一次被毁是清末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八月,因汉阳门外董家坡居民房屋起火,风大火猛,殃及城楼,很快将这千古名楼化为灰烬,仅存数千斤宝盖铜楼鼎一架。

重建黄鹤楼的问题,早在建国初期决定兴建长江大桥时就已提出来了。经过几十年的反复研究准备,终于1981年7月黄鹤楼重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1984年底建成,离最后一座黄鹤楼被毁的时间恰好是整整100年,重建的黄鹤楼在蛇山西端的高观山西坡上,正对武昌旧城区司门口,处于穿过长江大桥的京广铁路和分路引桥之间的三角形地带内。新楼5层,高51.4米,钢筋混凝士仿古结构。虽较黄鹤楼故址离江远了些,但因山高楼耸,气势雄伟,视野开阔,黄鹤楼大观空前,无与伦比。

名楼多传说,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知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曲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以上当然是神话传说。三国时在这临江的山颠建楼,首先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后来逐渐成为文人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景的游览胜地。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到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崔颢提诗,李白搁笔,从此名气大盛。

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古黄鹤楼“凡三层,计高9丈2尺,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新楼要雄伟多了,加了层5米高的葫芦形宝顶,楼共五层,高50.4米,比古楼高出将近20米。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古楼底层“各宽15米”,而新楼底层则是各宽30米。因此,黄鹤楼不是修复,而是重建。它保留了古楼的某些特色,但更多的是根据现在的需要和人们对审美观点的变化来设计的。新黄鹤楼比旧楼更壮观。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则是这24层的晴川饭店。这一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

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

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第一层大厅的正面墙壁,是一幅表现“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四周空间陈列历代有关黄鹤楼的重要文献、著名诗词的景印本,以及历代黄鹤楼绘画的复制品。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瑾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了黄鹤楼和武昌城相建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为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走出五层大厅的外走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这里高出江面近90米,大江两岸的景色,历历在望,令人心旷神怡。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一带辟为黄鹤楼公园。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还有一些牌坊、轩、亭、廊等建筑。有一个诗碑廊,收藏着许多刻有历代著名诗人作品的石,蛇山一带的古代景点都将陆续修复。黄鹤楼将成为位于我国心脏地带的中心城市武汉的一个标志。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岳阳楼为位于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岳阳,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湖南省北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与绵延万里的长江在这里交汇,名冠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岳阳楼就坐落在傍水而生的一古城西门城头。岳阳,山、水、楼俱备,风景如画,名胜古迹众多。岳阳风光之美,集中在洞庭湖而钟于岳阳一楼。以岳阳楼、君山为中心而构成的巴陵胜景,闻名遐迩,素以“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而享誉天下,不愧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的岳阳楼,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膝王阁,合称"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矗立于洞庭湖东岸,岳阳市西门城墙上,西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北望滚滚东去的万里长江,水光楼影 ,相映成趣,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唐时,称为“南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岳阳楼高21.5米,三层、飞檐、纯木结构。楼顶覆盖黄色琉璃瓦,造型奇伟,“岳阳楼”匾额为郭沫若手书。历史上的诗人如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均前来登临览胜,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使岳阳楼名扬天下。公元1045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文学家范仲淹作了《岳阳楼记》,从此,岳阳楼更加闻名遐迩。岳阳楼内陈设别具特色。各层内悬挂历代名家撰写的楹联。一、二楼各嵌有一副《岳阳楼记》雕屏,一楼雕屏是公元十九世纪的复品;二楼所嵌雕屏为公元十八世纪大书法家张照所书,字型方正、笔力雄浑、技法多变、独具匠心,为传世一级珍品。三楼所嵌雕屏是毛泽东书杜甫诗《登岳阳楼》,笔法雄健奔放、形神兼备。雕屏金光耀眼、熠熠生辉。1988年岳阳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久经沧桑,屡毁屡修。现在看到的岳阳楼,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的。整个楼的建筑,可用八个字来概括:四柱、三层、飞檐、纯木。岳阳楼主楼高3层,高达15米,中间以4根大楠木撑起,再以12根柱作内围,周围绕以30根木柱,结为整体、整个建筑没有用一颗铁钉,没有用一道巨梁。 12个飞檐,檐牙高啄(似鸟嘴在高空啄食)。屋顶为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曲线流畅,陡而复翘,宛如古代武士的头盔,名叫盔顶。盔顶下的如意斗拱,状如蜂窝玲珑剔透。古籍里载述,岳阳楼“纯木结构,盔式楼顶”这种古老的建筑,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辉煌成就。

再说民间故事。缘于历史悠久、地位重要,岳阳楼修建(而且屡毁屡修)工艺精巧,而且历代人文荟萃,因此,岳阳和洞庭湖畔流传着许多关于岳阳楼的传说故事,具有多方面的社会价值。其中关于修建岳阳楼的就分别有鲁班,吕洞宾、张果老等名匠、仙人;关于讲述岳阳楼渊源的,则有《鲁肃阅兵台》、《岳阳楼三个字》等;关于岳阳楼雕屏的,又有《张照题屏》、《真假雕屏》;关于岳阳楼风情的,最出名的自然是《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此外还有《朗吟亭》如果把岳阳楼附近有关风物的传说故事也算进去的话,那么,就还有《梅溪桥》、《金鹊山》、《柳毅井》、《七十二仙螺造君山》、《二妃墓和君山》、《慈氏塔的故事》等等。可见岳阳楼及有关的传说故事何其多也、展现的风采又是怎样的丰美绮丽。

中国四大名楼:滕王阁

滕王阁巍然耸立于赣江之滨,是一座声贯古今,誉播海内外的千古名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称。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李元缨,唐高祖李渊的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贞观十三年(639年)六月受封为滕王,后迁到洪洲(南昌)任都督。在南昌他别无建树。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于城西赣江之滨建起一座楼台为别居,此楼便是“滕王阁”。

滕王阁自古它就与黄鹤楼、岳阳楼和蓬莱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臣、文人赋诗真词,观看灯火。滕王阁建立1300多年来,历经兴废28次,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1926年军阀混战时,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建国后,江西省政府重建滕王阁。如今的滕王阁,连地下室共九层,高57.5 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明三层暗七层,加上两层底座一共九层,琉璃绿瓦,鎏金重檐,雕花屏阁,朱漆廊柱,古朴高雅,蔚为壮观。主阁南北两侧配以“压江”、“挹翠”二亭,与主阁相接。主阁之外,还有庭园、假山、亭台、荷池等建筑,无论其高度,还是面积,均远胜于历代四阁,同时也大超过了现在的黄鹤楼和岳阳楼,仍然居于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滕王阁已成了南昌,也是江西省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如今,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较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建筑更巍峨雄壮,充分表现“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气势;内有多间仿古建筑的厅堂,用作古乐、歌舞、戏曲的表演厅或展览馆等。登楼眺望,南昌景致尽收眼底。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

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步入新阁,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在第一层正厅有一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第二层正厅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丙衡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璧,令人叹观止。第五层是凭栏骋最佳处。进入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滕王阁序》中最著名的两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已作为主阁正门的巨联。

暮秋之后,鄱阳湖区将有成千上万只候鸟飞临,那将构成一幅活生生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图,成为滕王阁的一大胜景。

中国四大名楼:蓬莱阁

蓬莱阁位于烟台市西(一小时车程),坐落在蓬莱城北面的丹崖山上,自古就有“仙境”之称,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全国四大名楼。据文献记载,唐代这里便建过龙王宫和弥陀寺;宋朝时的1061年,由郡守朱处约建蓬莱阁供人游览;明万历十七年,也就是1589年,巡抚李戴在蓬莱阁附近操办增建了一批建筑物;1819年,情知府志杨丰昌和总兵刘清和又主持扩建,才使蓬莱阁具有了现在的规模。传说汉武帝多次驾临山东半岛,登上突入渤海的丹崖山,寻求“蓬莱仙境”,后人就把这座丹崖山唤作蓬莱。恍如仙境丹崖山立在海边,临海的一面是陡峭的绝壁,山岩纹理是暗红色,故有此名。

蓬莱阁建于山顶。远远望去,楼亭殿阁掩映在绿树丛中,高踞山崖之上,恍如神话中的仙宫。

蓬莱阁下方有结构精美、造型奇特的仙人桥,那是神话中八仙过海的地方;东侧有上清宫、吕祖殿、普照楼和观澜亭等;西厢为避风亭、天后宫(俗称娘娘殿)、戏楼和龙王宫。这些楼阁高低错落有致,与蓬莱阁浑然一体,统称“蓬莱阁”。“蓬莱阁”是占地3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8960平方米的庞大古建筑群(共有100多间),楼亭殿阁分布得宜,建筑园林交相辉映,各因地势,协调壮观,山丹海碧,清风宜人,遂成为名扬四海的游览名区。1982年国务院公布水城及蓬莱阁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蓬莱阁每个建筑单体由多种风格的楼亭殿阁所簇拥,犹如众星拱月。阁内布局奇巧,浑然成体;层层迭迭,错落有致。各亭殿内楹联碑文琳琅满目。蓬莱阁主阁是一座双层木结构建筑,丹窗朱户,飞檐列瓦,雕梁画栋,古朴壮观。登上主阁,凭栏四顾,轻纱般的云雾缠绕阁下,亭楼殿阁在掩映中时映时现,使人超凡出世之感油然而生。

建于明代的水城 蓬莱阁游览区还包括“水城”在内。蓬莱水城又名备倭城,在丹崖山下,沿着丹崖绝壁向南筑起,周围约3华里,中间是一个人工湖。水城的南门与陆路相通,北门叫水门,是出海口。水门设有巨大的闸门,平时闸门高悬,大小航船进出无阻;有事则放下闸门,切断海上通道。水门外东西两侧,各有炮台一座,互为犄角,控制着附近海面。水城初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后经多次整修扩建,形成了一个完整严密的海上防御体系。明代明将戚继光曾在这里训练水军,指挥沿海的抗倭斗争,肃清了倭患。两艘古代战船停于城内,接待游人在水城中航行,饱览水城雄姿。

中国四大名楼:鹳雀楼
鹳雀楼建于北周,废毁于元初。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于1997年12月0日,鹳雀楼复建工程破土动工。鹳雀楼景区占地总面积1470亩,楼院占地108亩,主楼建筑面积为8362平方米,楼体为仿唐形制,总高73.9米,共七层。鹳雀楼景区位于秦、晋、豫三省交汇的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域的中心,是一个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娱乐餐饮服务一体化的景区。

整个景区分为三大区 。北区以鹳雀楼为中心,形成黄河文化游览区。游客自北进入景区,功能以参观、购物为主。分为鹳雀楼区、仿古商业步行街。中区以水上公园为中心,形成娱乐、游览区。功能以垂钓、划船、康乐为主。分为水上游览区、垂钓区。南区以北方风俗民居为中心,形成休闲、度假区。功能以住宿、餐饮、休闲度假为主。分为度假村区和植物园区。

鹳雀楼,位于秦、晋、豫三省交汇的“黄河金三角”区域——山西省永济市。
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楼原系北周(公元557—581)大将军宇文护(鲜卑族)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加之区位优越,风景秀丽,历代文人雅士、骚人墨客,多来登楼观瞻、放歌抒怀,并留下许多居高临下,雄观大河的不朽篇章。唐代诗人王之涣登楼时有感而发写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催人奋发向上,激励民族振兴的千古绝唱,早已脍炙人口。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道:“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首能壮其观”。如李益的《登鹳雀楼》:“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眷亦自伤。”诗人由山河壮丽的景观联想到了人生苦短的愁怅。又如畅当的《题鹳雀楼》:“迥临飞鸟上,河流入断山。天势围平野,高出尘世间”。此诗可以说是描写鹳雀楼风光的上乘之作。马戴、司马札、吴融等锋头极盛的诗人都留下了不少的佳句。但留传至今,妇孺皆知的诗冠,当属太原才子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平易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这首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一开口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因此,千百年来这首诗不仅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而且也揭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学真理。清代诗评家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

鹳雀楼高台重檐,黑瓦朱楹,不仅占河山之胜,而且据柳林之秀,早在唐宋时期就被誉为中州大地的登高胜地,名播遐迩。鹳雀楼立晋望秦,它独立于中州,前瞻中条山秀,下瞰大河奔流,紫气度关而西入,黄河触华而东汇,龙踞虎视,下临八州,宏伟壮阔的山川景象,吸引了无数历代名流,登临作赋。拥山河之胜的蒲州名楼,几乎成了当时大诗人们赛诗的舞台。鹳雀楼所在之地,正是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黄河在此折返大海。永济古称蒲坂,夏、商、周以前,尧和舜帝都在这里建都。这里的文明史源远流长,距鹳雀楼20公里的西侯度古人类文化遗址,展示了1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开始用火,并且使用打制石器。传说华夏民族的先祖伏羲、女娲、黄帝,都在这一带留下了斧辟刀凿的历史痕迹。“华夏”一词的“夏”指的是历史大夏民族,它的繁荣正是以尧舜禹为象征的,活动的核心就在河东一带。而据《太炎文录》说,“华”指的是华山一带,就是黄河西岸这块地方。西为华,东为夏,鹳雀楼正好坐落在华夏历史坐标的中点上。这一巧合使鹳雀楼蒙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想一想,鹳雀楼所演绎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不能不为之赞叹。诗因楼作,楼因诗名。滕王阁因王勃而出名,岳阳楼因范仲淹而不朽,黄鹤楼因崔灏、李白而名扬天下,鹳雀楼也因王之涣而名留千古。

其实就是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加上个蓬莱阁~~

中国四大名楼是指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蓬莱阁。
另一说法是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鹳鹊楼。

黄鹤楼
岳阳楼
滕王阁
鹳雀楼

黄鹤楼肯定有
岳阳楼也应该有吧,,


中国四大名楼分别是哪个楼?
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大名楼 ...

中国的四大名楼是什么?
在南昌他别无建树。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于城西赣江之滨建起一座楼台为别居,此楼便是“滕王阁”。蓬莱阁:烟台市西,坐落在蓬莱城北面的丹崖山上,自古就有“仙境”之称,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全国四大名楼。据文献记载,唐代这里便建过龙王宫和弥陀寺;宋朝时的1061年,由郡守朱处约...

中国的四大名楼有哪四大名楼
四大名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楼阁,它们分别是:1 山西永济的鹳雀楼,这座楼坐落在黄河东岸,高六层,下临黄河,遥望中条山,是唐代著名的风景胜地。2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位于赣江之滨,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滕王阁历史悠久,声名远播,素有“西江第一楼”之称。3 湖北武汉的黄鹤楼,这座楼建在蛇山...

中国四大名楼是哪四个
3、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巍然耸立于江西省南昌市的赣江之滨,是一座声贯古今,誉播海内外的千古名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称。4、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六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鹳雀楼的故址位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郊的黄河岸畔、...

我国四大名楼是哪些?
中国四大名楼是指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蓬莱阁。另一说是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鹳鹊楼

你知道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名楼分别在哪里?与哪些水体有关?有什么著名的...
我国四大名楼是:1.黄鹤楼:武汉市蛇山扬子江,《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2.岳阳楼:湖南岳阳市西门城头,《登岳阳楼有怀寄座主相公》南登岳阳楼,北眺长安道。3.洞庭湖畔滕王阁: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滕王阁序》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4.蓬莱阁:山东...

中国有哪四大名楼
蓬莱阁即缘此而建,坐落在城北濒海的丹崖山巅。丹崖拔海面起,通体赭红,与浩茫的碧水相映,时有云烟缭绕,蓬莱阁高居其上,“仙阁凌空”确是一幅天开的画图。蓬莱阁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创修于宋嘉佑六年。 1982年与水城同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岳阳楼 岳阳楼矗立于...

中国有很多闻名于世的建筑,你知道中国四大古楼是哪四座吗?它们分别位 ...
滕王阁自古它就与黄鹤楼、岳阳楼和蓬莱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滕王阁建立1300多年来,历经兴废28次,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

中国四大名楼是哪四个
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古诗:黄鹤楼自创建经历1700多年,被誉为天下名楼,吸引了历代众多著名文学奖、诗人,仅旧志中收录的诗文就多达近400多篇,尤其以《黄鹤楼》最为让人熟悉。历朝历代文人都有关于岳阳楼的诗句,尤其以《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著称于世。历朝历代文人雅士们以滕王阁为歌咏主题的诗作数不胜...

中国的四大名楼?
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只有三大名楼,依其成名的时间顺序,先后为: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楼》诗而闻名),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闻名。而四大名楼之说,就是在这三大名楼之上再加上自己所以为可以与之匹配的古楼。所以各地都有不同第四大名楼之说...

四会市19879984529: 四大名楼(中国古代四大名楼的总称) - 搜狗百科
戏兰特尔: 1、滕王阁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滕王阁与湖北武汉...

四会市19879984529: 我国的四大名楼 -
戏兰特尔:[答案] 中国四大名楼 岳阳楼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鹳鹊楼)之一.矗立在湖南岳阳市西门城楼上 . 始建于唐 , 清同治六年(1867)再建.因范仲淹曾撰《岳阳楼记》而出名.纯木结构,重檐盔顶,主楼3层,通高19.72米,黄色琉璃瓦顶....

四会市19879984529: 我国四大名楼是哪几楼? -
戏兰特尔: 一、岳阳楼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鹳鹊楼)之一.矗立在湖南岳阳市西门城楼上 . 始建于唐 , 清同治六年(1867)再建.因范仲淹曾撰《岳阳楼记》而出名.纯木结构,重檐盔顶,主楼3层,通高 19.72米,黄色琉璃瓦顶...

四会市19879984529: 我国四大名楼是哪些. -
戏兰特尔: 中国四大名楼是指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蓬莱阁.另一说是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越王楼.还有一说法是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鹳雀楼

四会市19879984529: 中国四大楼是哪四大楼?
戏兰特尔: 四大名楼是指四座古代著名楼阁,特指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山西永济鹳雀楼、湖南岳阳岳阳楼.虽然四大名楼的版本各异,总体来说都因名诗传说有紧密联...

四会市19879984529: 我国的四大名楼是? -
戏兰特尔: 中国四大名楼是指:黄鹤楼(湖北武汉)、岳阳楼(湖南岳阳)、滕王阁(江西南昌)、越王楼(四川绵阳)、

四会市19879984529: 我国四大名楼分别是什么?现在他们出于何处? -
戏兰特尔:[答案] 四大名楼是指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蓬莱阁老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楼矶头.重建的黄鹤楼在蛇山西端的高观山西坡上,正对武昌旧城区司门口,处于穿过长江大桥的京广铁路和分路引桥之间的三角形地带内.岳阳楼位...

四会市19879984529: 我国有哪四大名楼?
戏兰特尔: 我国四大名楼是指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鹳雀楼.另一说是黄鹤楼、岳阳楼、腾王阁、蓬莱阁

四会市19879984529: 我国的四大名楼是?
戏兰特尔: 1、岳阳楼位于湖南北部的岳阳市,座落在长江边上, 相传始为东吴鲁肃训练水兵的军楼.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中书令张锐在此建阁,定名为岳阳楼.北宋岳阳郡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