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相近的董仲舒之儒和孔子之儒,两者之间有哪些区别?

作者&投稿:东郭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天人三策,其中第三策便是影响最深远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这项建议满足了汉武帝的统治需求,所以从这一时期开始,儒家的社会地位空间高涨,最终登堂入室,取代了在汉初风靡六十余年的道家思想。


上图——孔子

儒家思想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便是其奠基人。不过董仲舒之儒和孔子之儒虽然同属儒家,名称相似且其中大部分内容也有接近之处(董仲舒在前人基础上做加入了自我见解),然而二者实际上差别巨大,董仲舒之儒已然偏离了圣人的初衷,成为了服务统治者的工具。

一、孔子之儒的内核是什么

毋庸置疑,孔子在儒家中的历史地位之伟大,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点向来没有异议。儒家的全套思想体系核心都是由他一人提出的,后人只能在他的基础上提高,然而却无法变革:

孔子道德之祖,诸子之中最卓者也。


上图——孔子讲学图

孔子生于乱世,他在目睹了百姓的悲惨生活后,对其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为了让社会秩序恢复到安宁平和的局面,他才想到以思想教化世人,这便是他创立儒家的初衷,其思想内核就是"仁"和"礼"。

"仁"和"礼"的概念比较笼统,如果将其概况起来,其实便是"克己复礼"。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正是周天子的统治衰败的时期,诸侯们为了提高自己的势力,彼此间进行了激烈且频繁的战争,虽然这时期的战争多以贵族战争为主,但是最终受害者仍然是社会最底层的平民。

孔子认为,为了教化君王,拯救百姓,首先应当使社会回到周王朝刚建立的状态,彼时,周朝正处于巅峰期,诸侯们各尊王命,在自己的领地进行建设,内部战争尚未出现,百姓的生活称得上是安居乐业。


上图——孔子周游列国

在孔子看来,想要达到这种目的其实并不难,只要各个阶级严格遵守本阶级的规章制度,克制自己的欲望,那么所有人都会满足于当前的生活,继而彼此和谐相处下去。

综上所述,克己复礼才是孔子之儒的真正内核,后来的"内圣"、"外王"、"仁政"

都是由此衍生而来。

二、董仲舒之儒的内核是什么

比起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孔子,董仲舒的格局就要狭隘得多,然而其目的性也更强烈。

董仲舒的目的是通过帮助统治者建立绝对统治,继而使得儒家成为帝王的第一选择,最终提高儒家的社会地位,其体现方式就是三纲五常:

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五常之道,仁、义、理、智、信也。

三纲并非董仲舒原创,孔子早就提出了类似的道德理念,亚圣孟子又做了补充,形成了"儒家五伦",董仲舒只是做了些许改进罢了。


上图——董仲舒雕像

然而在概念之外,三纲五常的意义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董仲舒将儒家思想中的一种普通理念,或者说是圣人期待达到的社会面貌,强行升华为一种必然的普世价值观念

在皇权的压迫下,整个汉朝社会接受这种价值观念即将成为定论,并且随着时间推移,百姓对此的接受程度会日益加深,他们会认为无条件地服从帝王是他们天生的使命,最终使得无论面对何种艰难困苦的局面,都不会从统治者身上寻找原因,这样的局面会使统治成本大大降低,牢固度却急速提高。

而作为回报,儒家和儒生的社会地位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不难看出,董仲舒之儒的内核便是令儒家成为统治者管理百姓的优秀工具。

三、二者的本质区别在哪里

在了解了孔子和董仲舒思想的真正内核后,让我们去看看二者的本质差异在哪里。

首先来看孔子,孔子之儒是为了救世,他发现世界上出现问题了,于是想解决这个问题。诸侯也不容易,每天都要提心吊胆怕被更强大的诸侯消灭,百姓太苦了,财富被剥削,自身还要充当徭役,孔子看不得这种景象,所以他用自己的所学所知去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在他看来,只要消灭了问题,世界还是美好而幸福的。

所以孔子周游列国,传道授业,为的是通过让自己的思想普及,去教化所有阶级,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事情其实并非他本愿,然而解决问题才是他第一要务,所以他始终以克己复礼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对得起本心。


上图——汉武帝像

而董仲舒之儒是为帝王站台,他要借由孔子和儒家的大名,去达到自己的目的,那就是百姓所做的事只要是和帝王思想相悖的,那么一切都是百姓的问题。

举个例子,某地发生水患,中央赶来赈灾,那么百姓在家园凋零后也要说皇恩浩荡,感谢皇帝感谢地方官员送来了救援,但是他们却不被允许总结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这种问题只能皇帝发现,或者大臣上奏,百姓说了就算谮越。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历朝历代,听百姓之言的官十有八九是好官清官。

两相对比后,我们会发现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孔子之儒造福的对象是整个天下的黎民苍生,而董仲舒之儒造福的对象是统治阶级。


上图——儒家经典

四、结语

儒学是一门深奥的学科,也是指导了华夏民族思想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在千百年来闪烁着智慧之光。而这一切的出现,与孔子的宅厚仁心、伟大情操和高尚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正所谓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之儒的最大贡献是为后人划定了道德界限,告知了一个有德的君子何有所为而何有不为,而他本人也是用自己的一生的实际行为去验证自己的思想,正是有了榜样作用,才使得儒家经久不衰。

然而孔子没有想到的是,在数百年后,董仲舒会借着儒家思想,去满足统治阶级的个人欲望,这种自私且狭隘的个人行为,损害了儒家的声誉,因此后人切不可一看到"儒学"二字就将各种不同者混为一谈,而是应该具体分析,了解他们的本质区别。



孔子的儒法是小国寡民,井田制下的儒法,而董仲舒的儒法 ,则是王朝大一统下,可以结合法家治国的外儒内法。

孔子的儒学讲究的是人要有美德,讲品德,善待他人,但董仲舒的儒讲的是,统治者要施仁政,不能虐待百姓。

孔子之儒是大多是传授人生哲理,注重的是个人修行。而董仲舒之儒是治国方略,以及三纲等社会关系。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为天人合一提出了三种策略。第三个策略是驱逐一百所学校并尊重儒家思想。由于该提议满足了汉朝武帝的统治,因此,从这一时期开始,儒家的社会地位飞涨,并最终进入了宫廷,取代了在汉初已经流行了60多年的道教。


董仲舒是谁?
董仲舒在对策中,详细阐述了天人感应,论述了神权与君权的关系,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董仲舒的三篇对策写得十分精彩,列群儒之首,颇得汉武帝的赞赏,均被武帝采纳,成为汉代治国安邦的三大文教政策,颁行全国。两国为相阶段 汉武帝虽赏识董仲舒之才,却并未重用董仲舒其人,...

跪求儒家创始人到清代的著名儒家思想家的观点及其含义 还有各个朝代...
其与墨家虽有相似之处,但在主观上必然有不可混合的地方,否则,岂不合流而一。▲“子思之儒”: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参见本书“子思”条)。关于子思之儒“的学术或政治主张究竟如何,荀子在《非十二子》中从否定的角度略有论及,说:“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

什么是儒家思想?
然而孔子论孝,还讲"父母在,不远游",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表现了其时代的局限性。孝被后世之儒定为繁琐仪式,《礼记》中规定父母死后"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哭泣无数"以至"身病体羸"变成精神和肉体的自我摧残。宋明时代把孝道作为道德论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理学家朱熹提倡...

对董仲舒新儒学的全面评价
特点:1 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最终目的,完全沦为官方的统治哲学。2 核心是天人感应,在此基础上以阴阳灾异解说时事政治。3 强调王权的合理合法性,君权神授。4 以神权限制王权。积极: 1推动儒学进步,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利于国家统一,社会进步,符合大一统局势。3把阴阳五行学说揉进天人...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1、大一统 中国“大一统”一词的正式提出,始见于《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这里的“大”字不是形容词“大”,而是动词“尊大”的“大”,“一”是元,“统”是始,“一统”就是元始,元始就是万物(包括政治社会)的本体,“一统...

比较董仲舒思想与先秦儒家思想的异同?
董仲舒在改造过程中,吸收了其他各家学说、尤其是法家学说中有利于当时统治者的内容作补充,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封建思想体系,其特征是以儒为主,礼法并用。汉宣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精辟地概括了汉代正统法律思想。在德刑关系上,董仲舒主张“德主刑辅”。意思是先用德礼进行教化...

董仲舒是如何改造儒家
董仲舒结合阴阳五行学说,提出天人感应学说,政治上君权神授,伦理上三纲五常,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符合当时统治者的统治需要。董仲舒在具体的政策上将道家,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于君王统治的部分加以发展,行成了新儒术,作为独尊儒术的基础学说。在汉朝的儒家思想普及过程中,很多社会问题得到解决。儒家思想...

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
相同: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与传统儒学都主张统治者应实施“仁政”,都有民本思想。不同:1、来源不同 传统儒学不带任何神学色彩,并不认为上天安排人类生活,而是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受人类自由意志的支配。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2、政治主张...

孔子荀子孟子王充董仲舒关于儒学的看法和对比
仁"这一方面,而补之以"性善"说;荀子主要继承发展社会规范之"礼"这一方面,而补之以"性恶"说。汉代:西汉董仲舒以阴阳谶纬学说附会儒学,提出了"天人感应"说,实际上违反了儒学本质;东汉王充力扫天人感应之神学氛围,回归儒学之人本位,并发展了与荀子学相近的气本体儒学体系。

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
因为至少“儒家”以外的法家韩非也提倡“忠孝”);适应维护和延续一统国家的需要,提出抑制土地兼并,主张限田、薄敛、省役主张等等。总之,“董学”是在对先秦“六艺之科”与“孔子之术”进行揉合,对包括阴阳、五行、儒、道、墨、法、名、杂,乃至术数和方技等家在内的诸家学说,加以杂交、嫁接、...

纳溪区19674855625: 孔孟儒学与董仲舒儒学的区别 -
郝珊奎尔: 董仲舒:认为要维护政治统一,必须在思想上统一.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臣民.全国臣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孔孟:他们认为“民为贵”,“君为轻”,人民的力量不可轻视;主要实行“仁政”,统治者不要过分剥削人民,他们还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纳溪区19674855625: 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与春秋孔子儒家文学有什么主要区别 -
郝珊奎尔: 董仲舒的“新儒学”与春秋时期孔子儒学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内容比孔子的儒学更丰富更广博了.董仲舒吸收了墨、道、名、法、阴阳等各家学说之长,对孔子的儒学进了发展和补充.比如,董仲舒不仅接受和发扬了荀子关于礼...

纳溪区19674855625: 中国历史上可以称得上儒宗的名学大儒有几个? -
郝珊奎尔: 孔孟,这两位大佬不说了,启蒙人物.董仲舒,汉武帝独尊儒术就是听了他的话,儒家能有今天的成就,他功不可没.朱熹,南宋人,因为他姓朱,朱元璋强行把自己说成他的后代(古人都好这口,提高自己的身份),在明朝被称为圣人.地位仅次于孔孟.

纳溪区19674855625: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 -
郝珊奎尔: 至圣,孔子,常称孔圣人.亚圣,孟子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纳溪区19674855625: 董仲舒与孔子的思想有什么相同之处 -
郝珊奎尔: 都重视等级秩序.孔子说,是可忍孰不可忍.董仲舒说,三纲五常. 都重视仁的作用.孔子说为政以德,道之以政,齐之以礼.董仲舒说,天人感应. 都重视中央的权力加强.孔子说,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

纳溪区19674855625: 孔孟原始的儒家与董仲舒独尊的儒术,有区别吗? -
郝珊奎尔: 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其核心内容是“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宣扬皇帝"代天治民",神化了封建统治,是带有神学倾向的儒学,这些思想与孔孟提倡的以“任”和“仁政”为核心的儒学是有区别的.

纳溪区19674855625: 董仲舒的新儒学于孔孟的儒学有什么不同? -
郝珊奎尔: 增加了君权神授思想和天人合一等理论,更加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纳溪区19674855625: 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
郝珊奎尔: 孔子的思想主张是“仁”,他在被统治阶级中提倡“仁者爱人”的道德学说,提倡“天道观”;董仲舒的观点核心也是仁,只是他的观点更符合统治者的需要.出现的不同原因就是时代的不同,和人们认识的不同

纳溪区19674855625: 孔子荀子孟子王充董仲舒关于儒学的看法和对比 -
郝珊奎尔: 春秋时代的孔子继承周公之"礼",而创造性地补充以心性之"仁",完成了独具一格的儒家思想. 战国时代:孟子主要继承发展内在心性之"仁"这一方面,而补之以"性善"说;荀子主要继承发展社会规范之"礼"这一方面,而补之以"性恶"说. 汉代:西汉董仲舒以阴阳谶纬学说附会儒学,提出了"天人感应"说,实际上违反了儒学本质;东汉王充力扫天人感应之神学氛围,回归儒学之人本位,并发展了与荀子学相近的气本体儒学体系.

纳溪区19674855625: 儒家思想哪两个人最重要?
郝珊奎尔: 对,孔子开创儒家学说,董仲舒则使儒家学说确立了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地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