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史实说明我国古代在农业方面对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急!)

作者&投稿:咸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农业对世界农业所作出的贡献有哪些?~

一、中国古代的农学思想1、农业中的所谓“三才”理论“三才”一词最早见于《易经·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可见“三才”理论是讲天、地、人的变化与关系的。它是战国时期比较流行的哲学观点之一,被人们运用于经济生活、政治活动和军事作战等各个方面。《吕氏春秋·审时》:“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这段话阐明了农业生产的三大要素是天、地、人,而且把人的因素列为首要地位。到汉代,天、地、人演变为“力”、“地”、“时”。晁错说:“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这里的“力”,即人力,具有重视人工劳动的含义,改造自然的意味更浓厚些。中国历代农学家都继承了在农业生产中强调人力作用这一思想。农业生产中的“时宜”、“地宜”、“物宜”的“三宜”原则是“三才”理论的另一衍化。其主要内涵就是农业生产必须根据天时、地利的变化和农业生物生长发育的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三宜”原则也开始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明代农学家马一龙对之作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说明:“合天时、地脉、物性之宜,而无所差失,则事半而功倍。”“三才”理论运用在中国农业生产中,为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2、具有浓厚特色的经营思想与中国古代国情相适应的农业经营思想,有的直到今天还具有生命力和现实意义。战国初,李悝在魏国为相时,作“尽地力”之教,是最早的集约耕作思想的表现;“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就是加强劳动强度,实行精耕细作,挖掘土地潜力,提高产量之意。汉代,通过推广“代田法”和“区田法”等方式,把精耕细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如代田法“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汜胜之书》第一次记述了区田,以后历代都有试种者,尤其到明、清盛极一时,先后有二十处以上。区田的技术要点是集中施用水、肥,保证作物能够生长良好,获得丰产。请登录会员后阅读全文。

我们有很多相对先进的农业技术传到了外国,比如最著名的丝绸,就是由我国传到国外的。此外,像《齐民要术》等一些著作也被翻译到外国,对国外的农业生产技术有所帮助。明清时期,我们也是世界上主要的荼叶出产国,我们的农产品也销往国外,促进了别国的经济发展。

三、农业生产工具

农业生产工具自春秋战国以来称之为“田器”、“农器”和“农具”。制造农具的原料,最早是石、骨、蚌、角等。商、周时代出现了青铜农具,种类有锛、臿、斧、斨、镈、铲、耨、镰、犁形器等。这是中国农具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中国铁的冶铸技术发明至迟始于春秋。春秋战国之际,冶铁技术先后出现了生铁冶铸、炼钢和生铁柔化三项技术,使铁器成为更富有广阔前途的锐利工具,加快了铁农具代替木、石、青铜制农具的历史进程。铁农具的使用是农业生产上的一个转折点,它能清除大片森林,使之变为耕地、牧场,也使大面积的田野耕作成为可能;甚至使农业生产关系、土地耕作制度和作物栽培技术等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中国古代的农具按功用可分为下列几类:

1、高效的取水设备和机具

引水灌溉,最重要的是设法把低处的水引向高处。在这方面,中国古代有过不少灵巧的发明。人们熟悉的水车,也叫“翻车”、“龙骨车”、“水蜈蚣”。它出现于东汉、三国之际,最初只用来浇灌园地,后来被水田区的农民广泛采用,将近二千年来,在生产上一直起着较大的作用。筒车,今天在许多地方还可见到,大约有千年以上历史。这是把一个大的转轮,周围系上许多竹筒或木筒,安置在水边,转轮一部分没在水中,水流激动转轮,轮上的筒就川流不息地依次汲水注到岸上的田地里。元代王桢《农书》里记载的水转翻车、牛转翻车、驴转翻车、高转筒车,构造比较复杂,效率比较高,都是从翻车和筒车变化出来的。高转筒车可以把水引到十丈以上高的地方。为了把水引向远处,则有连筒和架槽的发明。连筒是把粗大的竹竿去掉里面的节,一根根连接起来,下面随地势高下,用木石架起,可以跨越涧谷,把水引到很远的地方。架槽的设计基本上同连筒一样,只是用以引水的是木槽而已。这类器具,正如王桢所说:“大可下润于千顷,高可飞流于百尺,架之则远达,穴之则潜通,世间无不救之四,地上有可兴之雨。”反映出中国古代这方面的创造发明之巧妙,高效而又实用。

2、耕翻平整土地的农具

耒耜是犁普遍使用前的主要耕具。它类似现代还使用的铁铲、铁锹,也有叫臿的。使用耕畜牵引的耕犁,中国从春秋战国才开始逐渐在一些地区普及使用。甘肃磨咀子出土的西汉末年的木牛犁模型说明汉代耕犁已基本定型。汉武帝时赵过推广“二牛三人耕”的耦犁,有犁辕、犁梢(犁柄)、犁底(犁床)、犁衡、犁箭等部件。犁壁(又叫犁镜或犁碗)在汉代已广泛使用。汉代的犁是直辕长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很高。经过不断改进,到唐代创制了新的曲辕犁,又叫作“江东犁”。当时陆龟蒙《耒耜经》中详细记述了它的部件、尺寸和作用。这种犁由铁制的犁镵、犁壁和木制的犁底、压镵、策�、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

犁盘等十一个部件组成。整个耕犁相当完备、先进,是中国耕犁发展到比较成熟阶段的典型。中国犁又被称作框形犁,是因为犁体由床、柱、柄、辕等部分构成,呈框形的原故。比起地中海勾辕犁、日耳曼方形犁、俄罗斯对犁、印度犁、马来犁等,它的优点是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调整耕深、耕幅,且轻巧柔便,利于回转周旋,适于在小面积地块上耕作。另外,使用曲面犁壁,不仅可以更好地碎土,还可起垡作垄,进行条播,利于田间操作和管理。宋代发明了踏犁和犁刀,明代又发明了几种人力犁,但都应用范围不广。除犁以外的翻土工具还有钁和铁搭等。农田耕翻后,须经过碎土和平整。平整的农具最早有耰(椎),以后有挞、劳(耱)、耙、碌碡等。甘肃嘉峪关市发现的魏晋墓室壁画中有耙和耱的形象。广东连县西晋墓中出土的陶水田犁耙模型,犁和耙都用牛牵引。水田操作使用的耖,魏晋时南方也已较普遍地使用了。

3、播种农具

最重要的创造发明是耧车,为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大力推广的新农具之一。据东汉崔寔《政论》说:“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三犁”即三个耧脚。山西平陆枣园西汉晚期墓室壁画上有一人在挽耧下种,其耧车正是三脚耧。用耧车播种,一牛牵引耧,一人扶耧,种子盛在耧斗中,耧斗与空心的耧脚相通,且行且摇,种乃自下。它能同时完成开沟、下种、复土三道工序。一次播种三行,行距一致,下种均匀,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和质量。

4、中耕除草农具

一类是钱、铲和铫,构造大同小异,实质是同一种农具。古代文献往往用来相互注释,《说文解字》十四:“钱,铫也,古农器。”这类农具需运用手腕力量贴地平铲以除草松土,也可用来翻土。另一类是耨、镈和锄,就构造说也大同小异,都是向后用力以间苗、除草和松土的农具,比钱、铲、铫要进步些,至今仍被大量使用着。春秋战国时已有了铁锄;汉代以后的铁锄和近代使用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异。耘是水田用的除草、松土农具。王祯《农书·农器图谱·钱镈门》中有耘图。宋、元之际的《种莳直说》中第一次记载了耧锄。这是一种用畜力牵引的中耕除草和培土农具。

5、收获农具

新石器时代已有石制或蚌壳制的割取谷物穗子及藁秆的铚与镰。金属出现后,则有青铜和铁制的铚和镰。几千年来,铚和镰的形制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宋以前,还出现了拨镰、艾、翳镰、推镰、钩镰等收获农具。王桢《农书·农器图谱》中记载的由麦钐、麦绰等组成的芟麦器,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收获小麦的农具。谷物收割脱粒后,利用比重和风力把秕壳与籽粒分开的办法很早就使用了。从《诗经》中可以找到证明:“维南有箕(箕斗,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不可以簸扬。”1973年河南济源县泗涧沟汉墓出土的陶风车模型,说明至迟西汉晚期已经发明了清理籽粒,分出糠秕的有效工具。风车把叶片转动生风和籽粒重则沉、糠秕轻则飏的经验巧妙地结合在同一机械中,确是一种新颖的创造。

四、选种育种成就

1、农作物的育种成就

中国为世界栽培植物重要起源地之一。起源于中国的农作物有粟、稷(黍子)、水稻、荞麦;豆类有大豆、毛黄豆;蔬菜有白菜、萝卜;果树有桃、杏、李、梨、柑桔、荔枝等。

当远古人们把野生植物加以驯化栽培时,需有所选择,这就是农作物出现的开始。所以选种的历史和农业发生的历史同样悠久。中国的农作物种类很多,品种更多,现今水稻品种有四万多个,粟有一万五千多个。这都是经过无数世代的农民广泛采用存优汰劣的留种和选种技术创造出来的。

2、家畜家禽的育种成就

中国各地的优良家畜家禽种类之多,品种资源之丰富,过去以及今天都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重视。马、牛、羊、鸡、犬、豕“六畜”,中国在五千多年前就已全部饲养了。中国是最早饲养猪、鸡、鸭、马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用杂交方法培育骡的国家。

3、蚕桑方面的贡献

中国是世界上养蚕、种桑、缫丝最早的国家。当二千多年前中国丝绸传入欧洲时,欧洲人对那美丽、轻盈的丝绸是如何织造的,竟一无所知。


结合史实说明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略 宋元时期,我国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向世界奉献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伟大发明,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1)11世纪中期,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欧洲到15世纪才有活字版,比毕升的发明晚400年。(2)战国时,我国人民已经发现磁石指南北的特性,制成了“司南”,后来人们又制...

结合唐、宋、明三朝有关史实,说明我国古代善于向外国学习,吸取他人长处...
唐朝: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学习熬糖法,提高了中国的制糖技术;从波斯传入波斯枣、胡椒等药物;从阿拉伯传入了伊斯兰教;从朝鲜传入高丽乐等。宋朝:从越南传入占城稻并逐步推广;南宋时棉花的种植推广到江淮流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被朝鲜人改造,两国互相学习,彼此促进。共同原因:①唐宋朝政治稳定,经济...

结合史实说明中国古代管理智慧的现实意义,800字
我国宋真宗时期,一个叫丁渭的大臣提出的“一举三得”方案,集中反映了公元十一世纪中国管理实践的伟大活动。当时由于皇城失火,宏伟的昭君宫被烧毁。真宗命令丁渭用25年的时间修复它。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任务极重,不仅要设计施工,还要清理废墟、挖土、烧砖、运输材料。丁谓接受任务后,面临着三大问题...

根据史实说明汉武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很有作为的皇帝(至少四点)_百度知 ...
政治方面: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削去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方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了思想控制 军事方面:派卫青和霍去病反击匈奴,在漠北战役中一举获胜,使匈奴再无力与西汉抗衡 经济方面:收回各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统一铸造五铢钱,使中央财政收入明...

概括并结合史实说明宋元、明清时期,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的特点,并结合...
特点与举例:宋元:(1)科学技术有突出发展,特别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宋代有划时代的发展。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在航海交通上普遍使用;火药被广泛用于军事;并有制造火药、火器的机构和管型火器“突火枪”;沈括的《梦溪笔谈》,成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郭守敬主持编定了《授时历》。(...

使用我国的古代相关史实加以说明,长江在历史上从来没有阻止过中国的统一...
西晋渡过长江灭了东吴,统一中国。隋朝渡过长江,灭了南朝的陈,统一中国。宋朝渡过长江,灭掉了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中国(但是北方的燕云十六州没收回,西北的西夏也没灭掉,有的说法是宋朝统一了中原地区)

结合史实,分析说明秦朝在中国古代政权建设方面有哪些突出贡献
1、统一政权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二十六年,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结束,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汉族统一国家开始了。这是古代历史上特殊的伟大事件。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不管豪强公开割据或外族侵入建立政权,最后总是还原为汉族作主体的统一国家。2、经济发展 封建土地私有...

结合史实论述在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屡屡出现宦官专权现象
宦官专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作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伴生物,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宦官身份特殊,极易形成专权局面。通常情况下,皇帝勤政多才,政治清明时,不太容易形成宦官专权局面;而皇帝年幼,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烈时,则易形成宦官专权局面。宦官又多是统治阶级中最腐朽、最...

我国古代科技成果辉煌,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史实说一说。。 请学 ...
 ②古代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封建社会经济的基础就是农耕经济。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也就意味着国家经济的高度繁荣。这是我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经济保障)  ③民族的融合与中外交流的频繁 (这是丰富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成果,如少数民族的科技文化,藏族的医药学。中外交流...

结合史实宋元时期科技繁荣的原因.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延续.沈括,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李诫在建筑学上的贡献,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宋元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是 1.起点高,是在隋唐文化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2.宋元时期的政治和...

绍兴县18242361346: 在我国古代,重农思想得到一些思想家和帝王的推崇.请列举二史实加以说明
敏蓉霡欣: 例一:史书记载汉文帝和皇后亲自耕田、种桑 例二:民以食为天

绍兴县18242361346: “中国传统经济”主要指的是什么?结合古代史说说它的基本特点 -
敏蓉霡欣:[答案] 不是专业人士 带你找点资料(一)传统农业中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中国传统经济主体是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的主流是精耕细作,这是它不同于西欧中世纪农业的一个显著特点.精耕细作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为轴心的.西欧中世纪长期实行休...

绍兴县18242361346: 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
敏蓉霡欣: 1.生产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出现在春秋晚期2.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小农经济是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绍兴县18242361346: 一道初二历史题
敏蓉霡欣: 历史回眸:①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和推广,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②唐朝,农业上应用筒车和曲辕犁,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③宋朝,秧马等先进工具的应用和占城稻等优良作物品种的推广,促进了农业的迅速发展.如商鞅变法奖励农耕;汉高祖及其后的文帝,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等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唐太宗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多次颁布减免租赋的诏令,减少力役,不误农时. 以史为鉴: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要减轻农民负担;要加快农业科技发展.

绍兴县18242361346: 古代农业发展史实对今天促进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
敏蓉霡欣: 古代的农业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经常是恶性循环,而我们的现在农业不能像古代农业那样.我们应该走中国特色农业道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绍兴县18242361346: 中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历朝历代均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6分)(1) -
敏蓉霡欣: (1)都江堰(郑国渠、灵渠)(2分) (2)牛耕技术(2分) (3)丝绸之路(2分) (4)《齐民要术》(2分)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2分) (5)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②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的传入③江南地区自然...

绍兴县1824236134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了过巨大影响.阅读下列图文材 -
敏蓉霡欣: (1)公元3—15世纪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此后中国科技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2分)原因在于发达的农耕文明催生了高度发达的传统科技; 而14、15世纪以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近代科学逐渐兴起.(4分) (2)中国的四大发明成为西欧新兴资...

绍兴县18242361346: 材料一中两则史料共同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
敏蓉霡欣: 1、古代封建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 2、中国国土宽阔,自然条件气候条件适合耕种 3、儒家思想偏向于农耕文明 请采纳

绍兴县18242361346: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对中国传统农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敏蓉霡欣: 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概括为三点:一、农业技术的主流是精耕细作;二、以种植业为中心、农牧结合、综合经营的广大农区与以游牧为主的广大牧区同时并存和相互补充;三、各地区各民族农业发展的不平衡.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我国古代农业是在这些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汇中向前发展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