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梁初有情 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堂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商隐《无题》有名的句子是什么?~

李商隐《无题》有名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更是因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诗人!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

生平
李商隐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47年)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李党的王梦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从此,李商隐便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穷水尽的下滑趋势,而李商隐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
家世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不过,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现实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今河南获嘉县)令。

早年
在李商隐10岁前后,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后来,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陈贻焮认为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犹豫、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在这一时期(太和四年,830)的《谢书》中,李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仕途
在唐代,缺乏门第背景的知识分子希望在仕途有所发展,主要的入口有两个:科举和幕府。前者被认为是进入官场的资格,是官方对其行政能力的认可;后者是一些有势力的官僚自己培养的政治团队,如果表现出色,也往往可以通过这些官僚的举荐成为朝廷正式的官员。中晚唐时期,很多官员都既考取科举的资格,也有作为幕僚的经历。

李商隐青年时期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并有机会跟随他学习“四六文”(骈体文),从而自然而然地成为令狐楚的幕僚。但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经历,使得他一生都被牵累在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

牛李党争源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一次科举考试。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应试举子牛僧孺、李宗闵进行打击,因为他们在试卷中严厉地批评了他。由此,李吉甫与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结怨,这笔恩怨后来被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继承了下来。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领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在数十年中互相攻讦,争斗不休,成为晚唐政治的一大矛盾。

李商隐最初的府主令狐楚属于“牛党”,在他的帮助下,李商隐步入政坛。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协助李商隐中了进士。在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并受到其赏识,娶了他的女儿为妻。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成员。这桩婚姻使他被牛党视为李党中人。但李商隐本人可能原想置身于牛李党争之外,他的交往有牛有李,诗文中对两方都有所肯定,也都有所批评。然而,在政治斗争中想要保持中立,显然只能是一厢情愿。结果是李商隐两边不讨好,令狐绹尤其厌恶他,认为他忘恩负义。在令狐绹官居高位后,李商隐曾多次尝试补救,包括写了一些诗给令狐绹(如《寄令狐郎中》),希望他顾念旧情,但令狐绹始终不理睬他。

在这种情况下,李商隐的仕途显然无法顺利,他曾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唐武宗会昌五年(845)两入秘书省,但只是短期地担任过低级官职。李商隐也在基层政府做过小官(开成四年-五年:弘农县尉;大中二年-三年:盩厔尉),同样短暂和坎坷。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些外派官员的幕下供职。事实上,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得势,李商隐从来没有机会晋升。他的政治生涯结束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6),其时他追随盐铁转运使柳仲郢,担任盐铁推官,当柳被调任兵部尚书时,他也随即失去工作。在回到家乡后不久即病故。

其晚年的丧偶和官场失意时他笃信起佛教。

社交
有人根据李商隐部分诗作的风格,推想他性格内向(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编·第十一章)。这种猜测多少有些武断。如果从李商隐的另外一些活泼幽默的作品来看,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现存的资料(主要是他本人的诗歌和文章)表明李商隐的社交范围广泛,他是一个乐于交往而且颇受欢迎的人。

李商隐交往圈里的人物分为四类:

与仕途生计有关的人物。包括令狐楚、令狐绹、崔戎、王茂元、李执方、卢弘止、郑亚、柳仲郢、李回、杜悰、萧浣、杨虞卿、杨嗣复、周墀、姚合、孙简等人。 互相酬和诗友。包括杜牧、温庭筠、白居易等人。
政见或信仰志同道合的朋友。包括刘蕡、永道士、崔珏、李郢等人。
礼节性的交游或亲戚之间的来往。包括令狐绪、韩瞻以及他在各个阶段的同事。

与令狐楚的交往
在父亲去世后,幼年的李商隐陪同母亲回到河南故乡,这里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而且相当艰苦的环境,没有家庭或家族的影响力帮助他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进入一个社交圈。李商隐凭借才华、人品和性格建立起了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早在十六岁,他就开始与当地的一些知识分子交往,将自己的作品散发给他们阅读,获得了一定的名气——也许就是因此引起了令狐楚的注意。

认识令狐楚是李商隐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他后来的生活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令狐楚帮助李商隐进入士大夫的社会阶层,同时也使他卷入了党争的旋涡。从829年(文宗太和三年)令狐楚聘用他作幕僚,到837(文宗开成二年)令狐楚去世,他们一直保持着非常亲密的关系。李商隐以谦卑诚恳的态度赢得了令狐楚的信任,有一件事可以表现这种信任的程度:令狐楚在病危之际召唤李商隐来到身边,要求他代为撰写遗表——这并非普通的遗书,而是要上呈给皇帝的政治遗言。令狐楚本人就是这种文体的高手,而他宁愿让李商隐帮助完成自己一生的总结。另一方面,他们两人之间又有非常微妙的距离感。李商隐在一些场合称呼令狐楚为“四丈”,显得相当亲近,但他从不会放松到忘记时时表达感激之情的地步。当然,与其说李商隐谨小慎微地保持了距离,倒不如说令狐楚的态度给定了双方交往的界限。

在与令狐楚交往的过程中,李商隐学会了如何与既有身份又欣赏自己才华的人融洽相处。这样的人对他而言具有多重身份:伯乐、老师、长辈、上司、赞助者……简言之,他们会对其个人仕途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爱情

李商隐画像李商隐的爱情生活,被许多研究者关注,部分原因在于李商隐以《无题》为代表的诗歌中,表现出一种扑朔迷离而又精致婉转的感情,容易被人视为丰富的爱情体验的表达。

关于李商隐的爱情,猜测的部分远远多于有实际证据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此津津乐道,甚至象阅读侦探小说一样揣摩分析他的诗文,希冀发现切实的凭据。下面这些女子被认为是与李商隐有过感情纠葛的:

柳枝。柳枝的名字出现在李商隐写于开成元年(836)年的一组诗(《柳枝五首》)中。他还为在这组诗写了一个长长的序言,讲述了柳枝的故事:她是一个洛阳富商的女儿,活泼可爱,开朗大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李商隐的诗(《燕台诗》),心生爱慕,于是主动与他约会。但李商隐失约了。他后来得知,柳枝被一个有权势的人收为妾。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如果不是李商隐杜撰,这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很可能就是他的初恋。
宋华阳。李商隐在青年时期曾经在玉阳山修习道术,因此有人猜想他在这期间与女道士发生过恋情。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等诗中,李商隐提到了“宋华阳”的名字,于是宋华阳就被认为是李商隐的恋人。还有一种夸张的说法是:李商隐曾经和宋华阳姐妹二人同时恋爱。苏雪林在《玉溪诗谜》中[5]对于这个故事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想象发挥。
锦瑟。李商隐有一首著名的《锦瑟》诗,刘攽在《中山诗话》中提到,有人猜测“锦瑟”是令狐楚家的一位侍儿,李商隐在令狐家受学期间,曾与她恋爱,但终于没有结果。
荷花。民间传说他在与王氏结婚前,曾有一小名“荷花”的恋人,两人十分恩爱。在他进京赶考前一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陪伴荷花度过最后的时光。这段悲剧给他造成很大的打击,以后的诗中他常以荷花为题也是对旧情的眷恋。
王氏。王氏是李商隐的妻子。但有人从李商隐《祭小侄女寄寄文》中(“况吾别娶已来,胤绪未立”)推断王氏为李商隐再婚的妻子。如果这种看法成立,李商隐应该还有一位初婚妻子,但关于这方面的信息几乎空白。李商隐与王氏的感情非常好,在王氏去世后,他写下《房中曲》等悼亡诗篇,情感真挚,语意沉痛。其中最著名的,是在他离家赴蜀地宦游途中所作《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对于李商隐爱情生活的研究,以苏雪林的《李义山恋爱事迹考》(1927)最为著名。此书在1947年曾再版,更名为《玉溪诗谜》。苏雪林的研究,继承了程梦星、冯浩等人的成果,拓宽和丰富了这一领域的内容。例如,通过她的考证,多数人接受了李商隐与女道士的恋爱经历。不过,苏雪林的猜测和推理几乎不加节制,从而构画出几段离奇的恋情,包括他曾与宫女偷情。

诗歌
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杜甫和韩愈的影响。[6]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就诗歌风格的独特性而言,他与其他任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赞赏李商隐诗歌和批评他的人,所针对的都是他鲜明的个人风格。后世许多诗人模仿李商隐的风格,但没有一位被认可。

根据刘学锴、余恕诚的整理研究[7],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诗歌共594首,其中381首已经基本确定了写作的时间,213首无法归入具体的年份。此外,还有十来首怀疑是李商隐的诗作,不过证据欠充分。

从吟咏的题材来看,李商隐的诗歌主要可以分为几类:

政治和咏史。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其中《韩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随师东》、《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作品。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又含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很能反应他当时的心态。在关于政治和社会内容的诗歌中,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是李商隐此类诗歌的一个特色。《富平少侯》、《北齐二首》、《茂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抒怀和咏物。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安定城楼》、《春日寄怀》、《乐游原》、《杜工部蜀中离席》是流传得较广的几首。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内容的作品中许多七言律诗被认为是杜甫诗风的重要继承者。
感情诗。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锦瑟》、《燕台诗》、《碧城三首》、《重过圣女祠》等,保持了与无题诗类似的风格。而《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等,则反映出李商隐感情诗另一种风格的意境。
应酬和交际。在李商隐用于交际的诗作中,写给令狐绹的几首(《酬别令狐补阙》、《寄令狐郎中》、《酬令狐郎中见寄》、《寄令狐学士》、《梦令狐学士》、《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特别引人注意,为解释他与令狐绹的关系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诗风
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现存约600首,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绝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与杜甫相似,李商隐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而且常常每句读用典故。他在用典上有所独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有时读了整首诗也不清楚目的为何。而典故本身的意义,常常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例如《常娥》(嫦娥),有人直观认为是咏嫦娥之作,纪昀认为是悼亡之作,有人认为是描写女道士,甚至认为是诗人自述,众说纷纭。

也正是他好用典故的风格,形成了他作诗的独特风格。据宋代黄鉴的笔记《杨文公谈苑》记载,李商隐每作诗,一定要查阅很多书籍,屋子里到处乱摊,被人比作“獭祭鱼”。明王士桢也以玩笑的口吻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批评意见[8]认为他有时用典太过,犯了晦涩的毛病,使人无法了解他的诗意。鲁迅曾说:“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1934年12月致杨霁云的信)

此外,李商隐的诗词藻华丽,并且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

无题诗
李商隐以无题诗著名。根据《李商隐诗歌集解》[7]里所收诗歌的统计,基本可以确认诗人写作时即以《无题》命名的共有15首:

《无题》(八岁初照镜)
《无题》(照梁初有情)
《无题二首》(昨夜星辰;闻道阊门)
《无题四首》(来是空言;飒飒东南;含情春畹晚;何处哀筝)
《无题》(相见时难)
《无题》(紫府仙人)
《无题二首》(凤尾香罗;重帷深下)
《无题》(近知名阿侯)
《无题》(白道萦回)
《无题》(万里风波)
另有5首在目前通行的诗集中经常被标为“无题”的(五律“幽人不倦赏”、七绝“长眉画了”、“寿阳公主”、“待得郎来”、“户外重阴”),经冯浩、纪昀等人考订,认为多半是由于版本问题而产生的原题丢失情况,并非真正的无题诗。

有些研究者(如杨柳[9])认为李商隐诗集中部分有题目的诗也应该属于无题诗一类,理由是这些诗的题目往往是从诗的首句中取前几字为题(如《昨日》、《日射》等),或者诗题与内容本身毫无联系(如《为有》、《一片》等)。但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看,李商隐诗集中可以归入无题诗的就有近百首之多。所以此说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支持。

另一方面,许多人倾向于将《锦瑟》、《碧城三首》、《玉山》等诗与无题诗相提并论,认为它们在写法和意境有相似的地方,都是通过隐晦的笔触表现一种微妙复杂的感情。事实上,正是这种一言难尽的情形,使得无题诗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都试图对这些诗的真正含义作出解释。然而没有一个人的注解能够非常令人信服的阐明诗中的涵义。

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总结了前人关于无题诗的笺注工作[10],从中可以看出诸家观点之大不同:“自来解无题诸诗者,或谓其皆属寓言,或谓其尽赋本事。各持偏见,互持莫决。余细读全集,乃至实有寄托者多,直做艳情者少,夹在不分,令人迷乱耳。”

文章
李商隐的写作,除诗歌以外的成就被论及得较少。事实上,他是晚唐时期最重要骈体文作家之一。这种文体注重文辞的对偶,并使用大量典故,广泛使用在唐代官方文件中。李商隐在令狐楚的培养下,成了一位骈体文的专家,为许多官员代笔起草过奏折、书信等文书。《旧唐书·文苑传》说李商隐“尤善为诔奠之辞”。由于当时章奏中使用的骈体文,要求词藻华丽,又要表述准确,因此对于用典的要求很高。而擅长写作骈体文的李商隐,养成了用典的习惯,因此被认为这是他的诗歌中喜欢用典的原因[3]。

李商隐曾将其骈体文作品编订为《樊南甲集》、《樊南乙集》各20卷共832篇。根据《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的记载,李商隐的文集,除了自编两集,还有另外一些。但前述这些文集,都没有流传下来。目前可以看到的李商隐的文章,是朱鹤龄、徐炯、冯浩、钱振伦、钱振常、张采田、岑仲勉、刘学锴、余恕诚等人,先后从《全唐文》、《文苑英华》、《唐文粹》等书中搜辑、考证而得到的。最新的汇编文集《李商隐文编年校注》(刘学锴、余恕诚,中华书局,2002)中收入了352篇文章,其中大部分是骈体文,也有少量被称为“古文”的散体文。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对李商隐的骈体文评价很高,认为只要《樊南文集》存留,唐代的骈体文就算全部遗失也不可惜。

笺注
由于李商隐诗意比较隐晦,因此一些李商隐诗的爱好者尝试着为这些难懂的诗注解。宋代蔡绦《西清诗话》里提到刘克笺注李商隐诗;元代袁桷《清容居士集》里提到郑潜庵编《李商隐诗选》;明代唐觐《延州笔记》里提到张文亮注过李商隐诗。但这些注本或选本都没有流传下来。事实上,在明末之前,李商隐诗的笺注并不算多。金元时期的文学家元好问曾感叹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明朝末年的道源和尚,也曾为李诗作注,清朝初年,朱鹤龄在道源注本的基础上,删去了一小部分,又增补了很多,完成《李义山诗注》三卷。这是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李商隐诗歌的完整注本。此后又经过陆昆曾(《李义山诗解》)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屈复(《玉溪生诗意》)程梦星(《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冯浩(《玉溪生诗详注》)等多人的注解考证,已经能够对李商隐诗中的典故大致了解,但是对于许多诗的涵义仍然没有定论。

在文章整理方面,李商隐曾自编《樊南甲集》、《樊南乙集》,今已不存。清朱鹤龄曾辑录《文苑英华》等书,编成《李义山文集》,但有明显的疏漏。清徐树榖、徐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补充,两人分担了笺、注的工作,成书《李义山文集笺注》,是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注本。之后,冯浩又对《李义山文集笺注》进行考订改编,著《樊南文集详注》。钱振论、钱振常兄弟从《全唐文》中找到徐注本、冯注本均未收入的佚文两百多篇,编成《樊南文集补编》。

影响
施蛰存认为,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2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王维(29首)、李白(27首),居第四位。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晚唐时期,韩偓、吴融和唐彦谦已经开始自觉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到了宋代,学习李商隐的诗人就更多了。据叶燮说:“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原诗》)北宋初期的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隐,经常互相唱和,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并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称为西昆体。在当时颇有影响。此外,王安石对李商隐也评价很高,认为他的一些诗作“虽老杜无以过也”(《蔡宽夫诗话》)。王安石本人的诗歌风格也明显受到李商隐的影响。

明朝的诗人从前、后七子到陈子龙、钱谦益、吴伟业,都受到李商隐的影响。清朝喜欢写艳情诗的人更是专学李商隐的无题诗,例如王彦泓的《疑云集》和《疑雨集》。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小说中的香艳诗也是受到他的影响。

关于李商隐对后世的影响,可以参看吴调公《李商隐对北宋诗坛的影响》、《李商隐在清代的余波绮丽》、王玉祥《李商隐对苏曼殊诗的影响》、王兆阳《论李商隐的诗对词的独特风格形成的影响》、刘学锴《李商隐诗与唐宋婉约词》等论文。

传说
与李商隐有关的传说,散见于后世的史料笔记中。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中记载:在令狐楚去世后多年的某个重阳节,李商隐拜访令狐绹,恰好令狐绹不在家。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曾经多次向身居高位的令狐绹陈诉旧情,希望得到提携,都遭到对方的冷遇。感慨之余,就题了一首诗在令狐绹家的厅里:“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委婉地讽刺令狐绹忘记旧日的友情。令狐绹回来看到这首诗,既惭愧又惆怅,于是令人将这间厅锁起来,终生不开。后来又有人说,这首诗令狐绹恼羞成怒,很想铲除题诗的墙壁,但由于这首诗里有出现了他父亲的名字(“楚”),按照当时的习俗,他无法毁掉诗作,就只好锁上门不看。也因此更加嫉恨李商隐。
宋姚宽《西溪丛语》中记载唐末流传的一个故事:一群文人在洞庭湖中泛舟游玩,有人提议以木兰为题作诗。于是众人一边饮酒一边轮流赋诗。这时,突然出现一位贫穷的书生,口占一绝:“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吟罢隐身而去。大家都感到惊奇,后来得知,这人就是李商隐的鬼魂。在另一个版本(宋李颀《古今诗话》)中并没有鬼魂出现,是一群诗人在长安聚会时,有人朗诵这首诗,大家才发现原来他就是李商隐。
宋蔡居厚《蔡宽夫诗话》中说:白居易晚年非常喜爱李商隐的诗,曾经开玩笑地说:希望我死后能够投胎当你的儿子。后来李商隐儿子衮师出生,李商隐为他取小名叫“白老”。
宋李颀《古今诗话》中记载:北宋杨亿、刘筠等人互相以诗唱和,创立“西昆体”,以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著名。当时有一位职业演员扮演李商隐,穿着破烂的衣服,对别人说:杨亿他们生生撕破了我的衣服。引起大家的笑声。有人用这个故事来讽刺“西昆体”诗派对李商隐的继承是生吞活剥。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①“照梁”句宋玉《神女赋》:“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曹植《洛神赋》:“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何逊《看伏郎新婚诗》:“雾夕莲出水,霞朝日朝梁。何如花烛夜,轻扇掩红妆?”白居易《因梦得题公垂所寄蜡烛因寄公垂》:“照梁初日光相似,出水新莲艳不如。”②见《无题》(八岁偷照镜)注④③钗茸:钗头歧出处饰有茸花之钗子。《中华古今注》:“钗子,盖古笄之遗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为之,敬王以玳瑁为之,始皇又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号曰凤钗。”茸,茸花以柔软细密之色丝或兽毛制成。 朱鹤龄注引宋玉《讽赋》:“以翡翠之钗挂臣冠缨。”黄按 古钗子有金钗、玉钗、铜钗、荆钗种种,前二为富贵官宦人家女子之饰物;后二种则为贫女所用。司马相如《美人赋》:“玉钗挂臣冠,罗袖拂臣衣。”曹植《美人篇》:“头上金崔钗,腰佩翠琅玕。”王建《失钗怨》:“贫女铜钗惜于玉,失却来寻一日哭。”而刘向《列女传》则言“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翡翠,一种硬玉,色彩鲜艳的天然矿石,可工成各种装饰品,用辞种翡翠玉制成之钗子即是翡翠钗。谢眺《落梅》诗:“用持插云髻,翡翠比光辉。”令狐楚《远别离》:“玳织鸳鸯履,金装翡翠簪。”④锦长:用苏若兰织锦回文事,此指闺人或女子书札。《晋文·列女传·窦滔妻苏氏》:“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惠,字若兰,喜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婉。”武则天《织锦回文记》:“(苏惠)行年十六,归于窦氏,滔甚敬之。然苏情近于急,颇伤嫉妒。”又曰:“初滔有宠姬赵阳台,歌舞之妙,无出其右,滔置之别所。苏氏知之,求而获马,若加锤辱,滔深以为憾。阳台又专形苏氏之短,谄毁交至,滔益忿焉。苏氏时年二十一,及滔将镇襄阳,邀其同往,苏氏忿之,不与偕行,滔遂偕阳台之任。断其音向。苏氏悔恨自伤,因织锦回文,五彩相宣,莹心耀目。其锦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其文点画无缺,才情之妙,超今迈古,名曰《玹玑图》。” 冯浩注引《侍儿小名录》,所载事略同,又王勃《七夕赋》:“上元锦书传宝字。”用上元夫人出紫锦之囊,开绿金之笈,以《三元流珠经》等四部授茅固、茅盈事,见《太平广记》引《汉武内经》。此则谓闺人书札耳。 郑重,殷勤切至。白居易《庾顺之以紫霞绮远赠以诗签之》:“千里故人心郑重,一端香绮紫氛氲。” 黄按 刘、余《集解》按曰:“郑重,反复切至之意。《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殷勤郑重,欲必觉悟陛下。’此句‘书郑重’与下‘恨分明’对文,犹言书中之情甚殷切也。”说是。程梦星注引《汉书》注:“郑重,犹频烦也。”非。⑤见《无题》(八岁偷照镜)注②,《无题》(近知名阿侯)注②,《无题》(长眉画了)注②。⑥弹棋:古代一种博戏。葛供《西京杂记》卷二:“成帝好蹴踘,群臣以蹴踘为劳体,非至尊所宜。帝曰:‘朕好之,可择似而不劳者奏之。’家君作弹棋以献。帝大悦,赐青羔裘,紫丝履,服以朝觐。”《后汉书·梁冀传》:“(梁冀)性嗜酒,能挽满、弹棋、格五、六博、蹴踘、意钱之戏。”李贤注引《艺经》曰:“弹棋,两人对局,白黑棋各六枚,先列棋相当,更相弹之。其局以石为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弹棋始自魏宫内用妆奁戏。文帝于此戏特妙,用手巾角拂之,无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客著葛巾角,低头拂棋,妙逾于帝。”《白帖》:“《弹棋经后序》曰:弹棋者,雅戏也。非事乎千百枭撅之数,不游乎纷竞诋欺之间,淡薄自如,故趋名竞利之人,多不赏焉。盖道家所为导引之法耳。”《国史补》:“弹棋之戏甚古,法虽设,鲜有为之。” 朱鹤龄注引魏丁 《弹棋赋》:“文石为局,金碧齐精。隆中夷外,致理肌平。”程梦星注引《梦溪笔谈》:“弹棋,今人罕为之,有《谱》一卷,盖唐人所为。棋局方二尺,中心高如覆盂,其颠为小壶,四角隆起。今大名府开元寺佛殿上有一石局,亦唐时物也。李商隐诗‘中心最不平’,谓其中高也。白乐天诗曰‘弹棋局上事,最妙是长斜’,‘长斜’谓抹角斜弹,一发过半局,今《谱》中具有此法。柳子原叙棋用二十四棋者,即此戏也。”程注又引陆游《老学庵笔记》云:“吕进伯作《考古图》云:‘古弹棋局,状如香炉盖。’谓其中隆起也。李义山诗云‘中心最不平’,今人多不能解;以进伯之说观之,则粗可见。然恨其艺之不传也。魏文帝善弹棋,不复用指,第以手巾角拂之。有客自谓绝艺,及召见,但低首以葛巾角拂之,文帝不能及也。此说今尤不可解矣。大名龙兴寺佛殿前有魏公玉石弹棋局,上有‘黄初中刻’字,政和中取入禁中。”冯浩注:“《御览》引《艺经》:‘先列棋相当,下呼上击之。’魏文帝《弹棋赋》:‘局则丰腹高隆, 根四颓。’又:‘文石为局,隆中夷外。’黄按 《西京杂记》谓弹棋刘向所造,而《弹棋经序》:‘武帝时东方朔进此艺,宫禁习之,传落人间,后又中绝。建安中,宫人以金钗玉梳戏于妆奁之上;及魏文受禅,宫人更习弹棋焉。’《世说》曰:‘弹棋始魏宫内,用妆奁戏。’诗意正用此也。” 【笺评】一、 旨义1、言少女情窦初开,不免睹物生忌。姚陪谦曰:照梁出水,容色之妙丽也;翡翠芙蓉,妆饰之华艳也。锦书多不进之意,黛眉含不展之怀,情窦既开,恐不免睹物生忌,如何?2、言时局有如棋局,而发不平之鸣。程梦星曰:此不平之鸣也。当是寄书长安故人之作。前四句须合看。起句言己之初志有意于高栖,如翡翠之有情于玳瑁梁也。次句言己之才华未尝不见重于当世,如芙蓉之知名秋水也。三、四言拂志抑情,大材小用。世之爱芙蓉者,仅绣之于裙钗,何其小也!世之爱翡翠者,仅施之于钗茸,无乃轻乎?五、六言欲裁书而长锦蝉联,何以达郑重之意;欲敛恨而细眉颦蹙,尤足见分明之情。七、八即杜子美“闻道长安似奕棋”之意,言时局不平,有如棋局,触物兴情,不可近矣。姜炳璋曰:此亦自况也。如朝霞照梁而有情,如芙蓉出水而知名,喻己之才华倾动当时也。裙钗之间,绣花而小,钗茸之地,点翠而轻。女为悦己者容,喻士将我知己者用也。锦书,喻屡献出于人;眉眼,喻诗中亦尝含恨,无如人蟠固如棋局之争,而予心徒抱不平而已。诸说俱非。(《选玉溪生诗补说》)3、宏博不中,寄慰妻子。冯 浩曰:此寄内诗。盖初婚后,应鸿博不中选,闺中人为之不平,有书寄慰也。绝非他篇之比。张采田曰:冯说从首句悟出,可从。(《年谱会笺》) 此初婚后客中寄内之作。“照梁”句谓新婚,“出水”句谓此前即闻名相慕。“裙钗”二句状宝人妆饰。“锦长”二句代写盼归之意。“莫近”二句,谓客途失意,宝人亦代为不平也。与他《无题》诗绝不相同。本《集》几寄内之作,皆悔其题,此是全《集》通例。冯氏谓系鸿博不中时作,似为近之。(《李义山诗辨正》)4、赠妓之词。徐德泓曰:此似赠妓之作,而亦无狎语。(徐、陆合解《李义山诗疏》)二、 句解何 焯曰:落句似借用王丞相以腹熨弹棋局事。(《义山读书记》)屈 复曰:(七、八)以分明抱恨之人,而近中心不平之局,则恨愈深矣,故云“莫近”也。(《玉溪生诗意》)三、 诗评钟 惺曰:(五、六)幽细婉娈。(《唐诗归》卷三十三)谭元春曰:末语《子夜》、《读曲》妙想。(同上)冯 班曰:(首联)腰起。(沈辑评)吴 乔曰:结意显然。(《西昆发徵》)卷上)黄周星曰:“锦长”二句,妖媚之极。古时有弹棋局,故心中不平,今弹棋之局久废矣,而不平者常在人心,何也?(《唐诗快》)王夫之曰:一气不忤。艳诗不炼,则入填词。“西昆”之异于《花间》,其际甚大。(《唐诗评选》卷三)陆次云曰:艳情古思。(《晚唐诗善鸣集》。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资料汇编》)引)范大士曰:玉溪艳体诗独得骊珠,而此尤疏秀有致。(《历代诗发》)。同上转引)徐德泓曰:前四句,并作一联。“照梁”属翡翠,“出水”属芙蓉。上二句末分明,故下二句承醒之,状其饰也。“锦长”二句,言有情致也。结语承“恨”字来,欲止其愁之意。棋局中心不平,恐其相感,故莫近之也。(徐、陆合解《李义山诗疏》)王鸣盛月:巧于言愁。昔人谓读孟东野令人不欢,予谓读义山真不欢也。(冯浩《玉溪生诗笺注》初刊本王氏手批。刘、余《集解》转引) 【疏解】细味之,似亦为柳枝作也。此言“旧知”、“眉细”,与“阿侯”一首之“近知”、“眉长”为同一形容,然则同“近知名阿侯”所咏殆同一女子。此云“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柳枝五首》之二亦云:“玉作弹棋局,,中心最不平。”考《玉溪集》之言“弹棋局”,“中心不平”之诗,惟此《无题》与《柳枝》耳。有趣的是,《无题二首》云:“长眉画了绣帘开,碧玉行收白玉台。”,亦云“长眉”,耳《柳枝》之三云“碧玉水寒浆”,称柳枝亦云“碧玉”。窃谓似可“内证”此数首所咏或即柳枝也。然《柳枝五首》序云:“会所友有偕诣京师者,戏盗余卧装以先,不果留。”似义山与柳枝两情终未偕合。然味五首诗情意甚挚,当是义山掩饰之辞,冯浩即云:“序语不无回护之词,未必皆实,而有笔趣。”张采田云:“柳枝为义山第一知己。”义山情种,于“第一知己”未必轻易放弃,留下一生憾事也。首二句言所恋女子美如巫山神女,艳若洛浦芙蓉。据何逊《看伏郎新婚》云“雾夕莲出水,朝霞日照梁”语,实可疑义山与此女或已成婚。义山獭祭,此典事当不至误用。《祭侄女寄寄文》云:“况我别娶以来,胤绪未力”。是知义山曾有前室,与王氏婚姻为“别娶”。然前室已无可考,窃疑或即柳枝也。此自属“大胆怀疑”,然已无从“小心求证”矣。三、四芙蓉裙、翡翠钗,皆美其装饰。无句用织锦回文故事,不仅取其书来反复切至之意,亦义山再次暗示此女曾为己之前室入苏若兰者。六句言其细眉如叶,颦蹙而恨意分明。七、八则劝其莫近弹棋局,莫因心中有遗恨而痛苦不平,反照六句“恨分明”。


文县17659409317: 照梁初有情 是什么意思? -
高哗清热: “照梁” 宋玉《神女赋》:“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曹植《洛神赋》:“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何逊《看伏郎新婚诗》:“雾夕莲出水,霞朝日朝梁.何如花烛夜,轻扇掩红妆?”白居易《因梦得题公垂所寄蜡烛因寄公垂》:“照梁初日光相似,出水新莲艳不如.”就是说:所恋女子美如巫山神女

文县17659409317: 助威小人在哪找了?
高哗清热:在宠物的格斗舞台后面

文县17659409317: 李商隐无题相关资料及主旨背景.要全哦,谢了
高哗清热: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不同版本又有做“溪”... 《无题》(八岁初照镜) 《无题》(照梁初有情) 《无题二首》(昨夜星辰;闻道...

文县17659409317: 请问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啊 -
高哗清热: 这首《鹧鸪天》是一首咏桂词,风格独特,颇得宋诗之风,即以议论入词,托物抒怀.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这十四字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前句重赋“色”,兼及体性;后句重咏怀,突出“香”字.桂有三种...

文县17659409317: 从思想内容和艺术上分析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
高哗清热:本篇选自《文选》. 古诗,通常是指古代诗歌.汉人称《诗经》为古诗,南北朝人称汉魏诗为古诗.汉诗中有一部分无名氏作品,也许有五六十首,梁昭明太子萧...

文县17659409317: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请帮帮忙 -
高哗清热: 这是白居易写的《忆江南》词,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突出一个“忆”字,抒发他对江南的忆恋之情.第一首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

文县17659409317: 泊船瓜洲中心意思,王安石的. -
高哗清热: 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长江南岸,...

文县17659409317: 古诗词的翻译 -
高哗清热: 出自纳兰性德《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全词为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很多人都觉得...

文县17659409317: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诗名是什么? -
高哗清热: 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大概意思是: 清清的江水长又长,到哪里是尽头? 夕阳向西落下孤零零的船儿解开了缆索. 群鸟在田野上飞翔一忽儿近一忽儿远, 闲人在船上听凭溪水飘荡忽东忽西. 洁白的云朵飘浮在空中有一千里一万里, 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山前的溪水山后的溪水. 从长沙又遭贬谪离开那里令人伤感失意, 怀人的情思像江岸潭边的香草那样浓郁.

文县17659409317: 文言文《世说新语·政事》翻译 -
高哗清热:[答案] 个方圆七十里的园囿,人们可以到那里去打柴、打猎. 【译文】王安期任东海郡内史时,有个小吏偷了池塘中的鱼,主簿要追查这件事.王安期说:“周文王的猎场,是和百姓共同使用的.池塘中的几条鱼又有什么值得吝惜的呢!” (10)王安期作东海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