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在安史之乱后,被哪三代人割据了半个多世纪?

作者&投稿:栋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正己,高丽人,早年是安禄山麾下的低级别将领,后来归顺朝廷镇压安史叛军。安史之乱后因为藩镇士卒哗变登上节度使宝座,最终他和他的家族成为割据山东一带的藩镇军阀。从他和他家族的历史可以很好的体现唐朝中后期的诸多历史特点,也是分析他的家族为何能成为割据一方的藩镇军阀的切入点。

背景:开放包容的国策造就唐代多番将

盛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在对待异族关系上保持着自信和开明,也是秦代以来第一个没有修筑长城抵抗异族的大一统王朝。强盛而开放的盛唐让许多异族在唐朝谋生,也造就了唐朝出现许多异族文臣武将的特殊现象。

唐代皇族本身也是经历南北朝胡汉融合的新汉人,他们本身或多或少具有胡人血统,曾经也用过胡姓“大野氏”,因此对异族和汉族的区分并不明显。这也是李唐皇室在民族政策上较为开放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一方面能打击突厥彰显实力,另一方面又尊重和包容其他民族的风俗,因此被其他民族尊为“天可汗”,唐代开放包容的国策也由此奠定。

巩固边境的军事需要导致唐军中番将云集。不修筑长城不代表不重视边防,唐代一直对周边民族保持军事压力。同时也多次发生对外战争,这些边境地区的作战必然吸纳了不少胡人加入军队。由于胡人的彪悍善战的个性,更是有不少胡人成为唐军中的重要将领。到了唐玄宗时期,由于朝廷中枢的重臣害怕边将凭借军功回朝争权,于是干脆大力任用善战但文化底蕴相对较差的胡人为节度使。天宝年间最有名的几位将领如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都是胡人。

因此李正己这样的高丽人成为唐军中的将领,并通过安史之乱的历史机遇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也就不难理解了。

机遇:安史之乱使武将登上权力舞台

安史之乱对唐代和中国历史的影响力已经无须赘述,这里要说的是对于李正己这样的武将而言,安史之乱就是他们上位的最佳机遇。

安史之乱中武将的地位迅速上升,在那个武力为尊的时期,谁掌握兵权就代表权力,朝廷和叛军都极力争取骁勇善战手握兵权的武将。在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前曾经在军中大量任用胡人将领,以降低军中汉人将领的比例。而李正己正是安禄山麾下平卢军镇的低级别将领,平卢军镇虽然是安禄山的起家之所,但后来安禄山担任范阳节度使之后基本以范阳为大本营,平卢军镇反而控制不够,在安史之乱爆发不久,平卢军镇就在刘正臣的带领下杀死安禄山的嫡系重新归顺朝廷。

此后李正己的人生轨迹开始在乱世中剧烈动荡。带领他们归顺朝廷的刘正臣在率军进攻安史叛军老巢范阳失败后被部下王玄志所杀。安禄山安排心腹徐归道担任平路节度使,但王玄志杀死徐归道自任平卢节度使并再次归顺朝廷。而在这些行动中,李正己的表兄侯希逸逐步成为平卢军镇中举足轻重的将领。公元758年,王玄志病死,李正己和平卢军镇的士兵共推侯希逸担任平卢节度使。此后侯希逸面对安史叛军和外族的不断袭扰,不得不且战且退率领平卢军镇两万余人,从今天辽宁一带逐步退到山东一带。

安史之乱让李正己这样的武将有了割据一方的机会。虽然当时他还只是低级别将领,但是随着表兄侯希逸逐步成长为平卢军镇的重要将领,此后又随同侯希逸退到山东,为日后他和他的家族割据山东奠定了基础。

牙兵废立:骄兵悍将割据一方

安史之乱在唐王朝的错误方略下不得不以妥协的方式结束。安史叛军的余部和镇压叛军的地方实力派纷纷开始拥兵自重,渐成割据之势。

当时唐朝政府最头疼的还是安史叛军余部形成的河北三镇,尤其是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不听号令,骄纵放肆。而李正己与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就上表请求讨伐田承嗣,看到形势不对的田承嗣竭力拉拢讨好李正己。此后李正己多次为田承嗣求情,调停河北藩镇之间的争斗。

安史之乱的遗毒就是唐朝中后期的一大顽疾——藩镇割据。而李正己正是这种顽疾的受益者,他凭借在军中的威望,在平卢军镇士卒的拥立下驱逐节帅,自领节度使之位。同时在河北藩镇混战中相互勾连,实质是维持自身依靠兵权得来的藩镇之位。

此后李正己和他的家族就在山东一带就成为“土皇帝”,手握兵权的他们根本不把唐朝政府放在眼中。

藩镇二代的集体反叛:公元780年前后,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实力纷纷迎来了权力更替。老一辈的田承嗣、李正己和李宝臣等人纷纷去世,他们的后代都要求继承节度使之位。唐朝政府正是唐德宗上台不久,亲自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他正谋求解决藩镇割据问题。因此对这些要求袭封的上表一概不准,于是李正己之子李纳等藩镇二代集体反叛,甚至在公元782年,朱滔、田悦、武俊、李纳等人歃血为盟,各自称王。

虽然唐朝政府剿抚并用,但是以藩镇剿藩镇的方式根本无法彻底根除这些藩镇割据势力。李纳等人后来虽然上表请罪,自去王号,但也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节度使之位。名正言顺的继续割据一方。

李纳死后,他的儿子李师古、李师道相继接替平卢淄青节度使之位,继续在山东一带割据,与其他藩镇相互勾连共同维护割据之势。尤其是李纳的次子李师道继承哥哥李师古的节度使之位后,要求唐朝政府停止讨伐割据淮西的吴元济,甚至不惜刺杀当朝宰相。而当时正是唐朝中晚期最有作为的君主唐宪宗在位,他平定淮西之后,立刻着手惩罚日益骄狂的李师道。公元819年,在唐宪宗派出的诸镇大军的围攻下,李师道被部下所杀,结束了李正己家族祖孙三代在山东地区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元气大伤,为什么却能再延续百年?
鄙人认为之所以安史之乱后,唐朝苟延残喘百余年的原因是:1、节度使们和帝王的妥协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的平定经历许多的波折,好在腥风血雨后,叛乱告终。但是藩镇势力尾大不掉的问题,一直没得到根本性性的解决。安史叛军中大量的实力军阀,还是继续换汤不换药的待在其势力范围呢,对唐帝的号令阳奉阴...

李白之死的文章?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为什么又存在了150年?
而在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的百姓很多都逃到了南方。二同时,伴随着经济重心的不断难以,南方地区的经济得以在唐宋时期超过了北方地区。由此,对于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因为可以从江南地区获得可观的赋税,所以拥有了维持生存的基本条件,也即江南地区没有被节度使所割据,促使唐朝可以获得赋税支持,进而能支撑...

安史之乱后的大唐王朝
公元755年,爆发,从此以后唐帝国由盛转衰,开元盛世成了一去不复返的历史。各地的藩镇割据势力此起彼伏,完全不听中央指挥,唐帝国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但是唐帝国并没有由此灭亡,而是有苦苦支撑了152年,这个时间并不短暂。也许有很多人认为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就已经奄奄一息,其实远远不是,唐朝...

唐玄宗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后让出皇位?
安史之乱是李唐王朝的分水岭,也是唐玄宗人生的分水岭。为什么他在安史之乱后要让出皇位呢?其实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众将士将安史之乱的错,归罪于无辜的杨贵妃。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安禄山的大军长驱直入,直奔长安和洛阳而来。唐玄宗无奈之下,只能带着护卫军还有朝廷一干人等逃跑。可是逃跑...

安史之乱后一年 天策府陷落哪个将军牺牲
杨宁,天策第一高手“天枪”杨宁。东都之狼天策府在安史之乱前连遭重创,杨宁镇守轩辕社后,稻香村大战秦颐岩重伤,李承恩在叛乱发生后就被宣召护驾,府中仅剩曹雪阳,朱剑秋,曹雪阳被派往潼关和哥舒翰共同作战。曹雪阳刚到潼关城中饮水就被下毒,大半马匹无力行动。天策将士只能换掉长枪用上并不顺手的...

唐玄宗在安史之乱后犯的第一大错误是什么?
作为将军,没有死在竞技场上,却死在奸险小人之手,他能不缺憾么。封常清去世后,边令诚又带了100名刀斧手寻找高仙芝,诵读谕旨。高仙芝听后后,立刻讨公道:“我撤到潼关,我投案自首,可是说我乱扣军饷,彻底是诬蔑我!边令诚嗤笑说:“上是天,下是地,被你盘剥的战士都是在外面站着呢,你要...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什么还存活了150年?
然后我们来看看安史之乱之后的政治和军事情况,江淮一代的经济并没有受到影响,称为唐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国家的两大要素,财政支持和粮草供应并没有断裂;军事上来说,唐朝在安史之乱后也意识到藩镇不可靠,还是得培植自己的军事力量,所以神策军横空出世,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军事上的压力。老百姓不在乎...

在古代朝代的更替是很常见的,哪个朝代灭亡后宋朝接任了它?
安史之乱之后,唐中央的权力大大削弱,节度使的权势越来越大。公元904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发兵长安,挟持唐帝(昭宗)迁都洛阳。公元907年,朱温废掉唐帝(哀宗),唐亡。此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唐朝时期,东西洋并重,洛阳与长安都是世界上的名都。唐朝都洛阳的有唐高宗、中宗、睿宗...

安史之乱以后的重构如何奠定南北格局?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在唐朝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公元755年--公元763年)发生的叛乱战争。叛乱者就是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出现了重大的地缘政治格局的转变,甚至影响如今的南北格局。安...

永和县18318979777: 有关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民族大迁徙我想知道安史之乱时期中国的具体的
正莉怡蒙: 具体的在这里也不好说,我只能大概的跟你说,安史之乱后,大量的奚族、契丹、回鹘、粟特、高丽、室韦等诸多北方少数名族迁入河北、山东、河南等地,有很多入军为伍,后来成为了将帅,有很多甚至成为了藩镇的节度使,独霸一方,朝廷拿他们几乎没有办法.最为著名的就是成德镇(割据河北中部一带)在160年的时间内先后被奚族、契丹、回鹘统治.

永和县18318979777: 安史之乱对门阀影响? -
正莉怡蒙: 安史之乱对当时造成了多大的影响,为何后来还支撑了上百年历史上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史思明本身军力达不到破国的程度,前期瞎指挥送掉的军队大唐能补充的及,天宝年间人口、经济、军事都完全能够支撑唐王朝打下去,什么时候唐顶不住叛...

永和县18318979777: 安禄山叛乱的结果 -
正莉怡蒙: 一)范阳叛变——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安禄山恐杨国忠对己不利,遂以讨杨国忠为藉口,在范阳叛变,安禄山一路南下,不足两月,已攻陷洛阳,自立为燕帝,国号燕. 二)肃宗即位——安禄山破潼关,活捉守将哥舒翰,直入长安.玄宗仓...

永和县18318979777: 文化迁移现象有哪些 -
正莉怡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16948.html?si=3 文化中心的迁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文化运 动现象.它是在经济中心转移的牵引力和政治中 心转移的推动力共同作用下逐步迁移的.然而, 数干年来中国和世界文化中心迁移的历史表明, 一旦...

永和县18318979777: 第一次中原汉人大规模南下有什么重要意义 -
正莉怡蒙: 一、永嘉之乱,晋室南迁,中原汉族南下江南、湖南、湖北.西晋末年,发生了八王之乱,晋朝的实力大打折扣,北方的少数民族趁机南下,侵占了中原的腹地洛阳,这就是历史上的有名的五胡乱华.二、安史之乱,中原涂炭,河南、河北、陕...

永和县18318979777: 军阀是怎回事? -
正莉怡蒙: 什么是军阀 以东汉末,唐末,清末最甚. 自秦以来,一直实行郡县制,汉末将刺使改州牧,在郡县的基础上又加一级行政单位,同时控制各地财政,军队. 为镇压公元184年的黄巾之乱东汉中央政府允许地方政...

永和县18318979777: 安史之乱后唐朝皇帝大权旁落了吗
正莉怡蒙: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影响极为深远: 1 、它使广大人民,特别是黄河中下游的人民遭受了一场空前浩劫,北方经济遭到了大破坏,损失四分之三以上;百姓穷困不堪;土地荒芜;水利失修,“千里萧条”.从此,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2 、它使唐朝边防空虚.为了平叛,边防军不得不调往内地,吐蕃等少数民族乘机而入;安西四镇及陇右、河西走廊之地尽失.从此,唐朝不仅在西域的力量大为削弱,就连关中也不能确保无虑. 3 、它打破了唐朝的统一.此后,不仅河北、山东、列镇相望,即腹心之地亦分裂于方镇.中央集权日益削弱,藩镇势力不断扩大,战乱频起,生灵涂炭. 总之,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此,唐王朝大权旁落,藩镇割据.

永和县18318979777: 简述夏商周的制度建设. -
正莉怡蒙: 是做中国古代史的题吗?呵呵.夏朝:BC.2070到BC1600;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建立国家机器,设立监狱,军队等; 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商超:建...

永和县18318979777: 中国历史上曾经历过几次人口大迁移,原因是什么? -
正莉怡蒙: 5次;受到外界因素;自然因素;文化因素;人文因素的影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