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词语“之”的用法归类

作者&投稿:前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词语“之”的用法归类~

“之”的意义及用法。
  一、 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四种类型:
  1、 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
  其格式为:定语+之+中心语。 例如: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沈复《幼时记趣》)译: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②于厅事之东北角。(林嗣环《口技》) 译:在客厅的东北角。
  ③水陆草木之花。(周敦颐《陋室金铭》)——各种草木的花。
  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译:(他们)观赏自然景物后的感情
  ⑤忘路之远近。(陱渊明《桃花源记》)译:忘记了路的远近。
  ⑥明有奇巧人……能以径寸之木。(魏学伊《核舟记》)译:直径一寸的木头。
  ⑦菊之爱,陱后鲜有闻。(陱渊明《桃花源记》)译:对于菊花的爱好。
  2、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原来的主谓句成为句子成分或复句的成分。不必译出。
  其格式为:主语+之+谓语。例如: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刘禹锡《爱莲说》)译:我唯独爱莲花的从淤泥中长出而不受到沾染。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译:这里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侵扰耳鼓。
  ③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刘禹锡《陋室铭》)译:我认为菊花是花是的隐士。
  ④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礼记)译:当政治上最高理想实施的时候。
  3、 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副词后起协调音节、舒缓语气作用。不必译出。
  例如:
  ①公将鼓之。(左秋明《曹刿论战》)译:鲁庄公将要击鼓进攻了。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蒲松龄《狼》)译:时间长了,
  4、 宾语前置标志。通常出现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谓语前。
  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例如: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②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译:宋国有什么罪呢?
  动词“有”,宾语“陋”、“何罪”,借“之”帮助,把宾语“陋”“何罪”从动词“有”后面提到动词前面。这个“之”只是提宾标志,无实在意义。按现代汉语的说法,“何陋之有?”即为“有何陋?” “宋何罪之有?”即为“宋有何罪?”。
  5、定语后置标志。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例如:
  马之千里者。(韩愈《马说》)译: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吃完一石粮食。
  二、作代词用:
  1、 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例如:
  ①具答之。(陱渊明《桃花源记》)译: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之:代指桃花源人。
  ②亲戚畔之(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译:亲戚背叛反对他。之:代指道的君主。
  ③彼竭我盈,故克之。(左秋明《曹刿论战》)译:所以战胜了他们。之:代指齐国军队。
  ④又数刀毙之。(蒲松龄《狼》)译:杀死了狼。之:代指狼。
  ⑤箬篷覆之。(魏学伊《核舟记》)译:用箬篷叶做成的船篷覆盖在上面。之:代指船舱。
  ⑥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魏学伊《核舟记》)译:关上窗户。之:它,代指窗户。
  2、 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事”、“那”、“那样”等。例如:
  ① 渔为甚异之。(陱渊明《桃花源记》)译:渔为非常惊异这件事。之:代指桃花源的情景。
  ②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陱渊明《桃花源记》)译:听说了这件事。之:代指桃花源事。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列子《愚公移山》)译:还不能挖掉魁父这样的小山。
  三、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
  例如:
  ①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译:他停止耕作,到田埂上休息。
  ②杜少府之任蜀州  译:到蜀州上任。
  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译:到驻地旁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1、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2、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3、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4、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5、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6、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7、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8、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9、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10、虚用,无所指

1、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一般做宾语.可代人、代事、代物.
例如: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
例如: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3)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
例如: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助词
(1)结构助词,定语标志.相当于“的”.
例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相当于“得”.
例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4)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5)放在主语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6)音节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
例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3、动词,往,到……去.
例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言之灼灼和言之凿凿的区别
没有区别。言之灼灼的意思是,说话有道理,有说服力,言之凿凿的意思。言之凿凿形容说得非常确实。这两个词语没有区别,都是同一种意思。

文言文中助词包括哪几类
文言词语之用法,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今日,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词语的活用。文言文词语的特殊用法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意动用法 (超级重要)1、形容词意动用法2、名词的意动用法二、使动用法 (超级重要)1动词的使动用法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3名词的使动用法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四、一般名词作状语...

言的文言文用法
2. 古文言中“之”用法 有关”之“这个词的古文言文用法详解如下: 常见含义 备注:加粗例句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句。 动词 到,往【现代汉语解释】 例:①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②行不知所之。 --《庄子》 ③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④纵...

读懂文言文需要做到两点
二、通过点拔,掌握方法古人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应在文言文教学中适时点拔,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十分重要。学生掌握了方法,就好似掌握了打开文言文学习的“金钥匙”。 (一)基本方法不需翻译的词语。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

文言文表停顿的语气词
这是别人回答的 我借用一下回答你文言文常见的语气词有以下几个:1、也:(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如:夫将者,国之辅也.(2)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2、矣:(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如:道之不行,已知之矣.(2)用在句尾,表示疑问、感叹、祈使语气....

解答文言文加点词的技巧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参考资料:东方网-新民晚报 郭龙场 2. 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为高考必考题,并且从2004年开始,加大了考查力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古代汉语里“之言、之为言”和“读为、读曰”的名词解释。
这两组词是注解古书时的常用术语。 “之言、之为言”:这一组术语出现表示“声训”,即释者和被释者之间在读音上相通,有时是同音关系,有时是双声叠韵的关系。例如:《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朱熹注:“政之言为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得...

文言文词语的用法,主要指哪些
一、通假字 二、古今异义 三、一词多义 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名词作状语 3.名词的使动用法 4.名词的意动用法 5.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6.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7.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8.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9.动词活用为名词 10.动词的使动用法 11.动词的意动用法 12.数词活用为动词...

文言文实词词类活用
为席子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五.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产品、收入...

言之有据的出处
言之有据的用法 言之有据是有效沟通和表达意见的关键。当使用言之有据的词语时,能够增强说服力和可信度。除了上述例子之外,还有许多其它的词语也可以用来展示言之有据的特征。论据充分来自逻辑学概念,表示论述中提供的证据数量足够多,能够支撑或证明所提出的观点。而数据显示来自科学研究,表示通过实验...

安宁区18229538680: 文言词语“之”的用法归类 -
芷喻威赛:[答案] 1、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一般做宾语.可代人、代事、代物. 例如: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 例如: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3)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 例如...

安宁区18229538680: 文言文中之字用法 -
芷喻威赛:[答案] 1 作动词,可译作“到、往、去”.如《鸿门宴》中的“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用在处所名词“沛公军”前,作动词. 2 结构助词“的”.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代百司之职役哉”. 3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夫晋...

安宁区18229538680: 文言词语“之”的用法归类 -
芷喻威赛: 1、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一般做宾语.可代人、代事、代物. 例如: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 例如: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3)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

安宁区18229538680: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相同的归类.1、生而知之2、欲人之无惑也难矣3、吾从而师之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彼童子之师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7、师... -
芷喻威赛:[答案] 1、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2、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3、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4、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5、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6、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7、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8、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9、用...

安宁区18229538680: 在文言文中“之”的五种用法.. 请各位大侠帮帮忙拉~~~~ -
芷喻威赛: “之”的所有用法: 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 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 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

安宁区18229538680: 文言文 之字的各种用法 -
芷喻威赛: 1.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刻舟求剑》中的“是吾剑之所从坠”.2.结构助词“的”,如《幼时记趣》中的“故时有物外之趣”,译为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3.他,她,它(们),如则其善者而从之.4.往,到....去,如《逍遥游》“奚以九万里而南为”5.这、此,如《愚公移山》曾不能毁魁父之丘.6.宾语前置的标志.《陋室铭》“何陋之有”7.我,《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8.定语后置的标志.《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9.衬音助词,调整音节,无实意.如《曹刿论战》“公将鼓之”.

安宁区18229538680: “之”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知道它有常见的四种用法,但“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中“之”解释为什么用法 -
芷喻威赛:[答案] 代词 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恢复我的租赋更加不幸呢. 代和'恢复我的租赋'这件事相比的事

安宁区18229538680: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是什么? -
芷喻威赛: 1.用作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如: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放在倒...

安宁区18229538680: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有哪几种? -
芷喻威赛: 1、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2、“的”;3、代词;4、宾语前置的标志;5、语气助词;

安宁区18229538680: 高中必修1到2中文言词“之”的用法 -
芷喻威赛:[答案] “之”在文言文中常当代词、助词、动词用,其作用各不相同.一、 作代词 1、 代人,如《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可译作“她”,代老妪.2、 代物,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