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荔子碑>赏析文..高手帮下

作者&投稿:宁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绝碑文原文是什么~

楼主说得是哪里的三绝碑文?
目前,中国有十大著名"三绝碑":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岭三绝碑、四川成都《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湖南永州柳子庙《苏轼荔子碑》、山东《潍坊新修城隍庙碑》、福建泉州《万安桥记》大字碑、河南临颖《上尊号与受禅碑》、湖南祁阳《大唐中兴颂摩崖石刻》、开善寺《宝志公象赞诗碑》、陕西高陵《李晟墓碑》、河南郑州《苏轼书欧阳修醉翁亭记石碑》,苏仙岭三绝碑位居十大著名"三绝碑"之首。

永州八记导游词

亲爱的朋友们,想必你们对柳宗元笔下的《永州八记》慕名已久,才会不远万里而来吧,今天就由我做一回东道主,带你们一览佳景。
我们的第一站呢,是柳子古街。一如历史的风雨飘摇,路两边的房舍也如历史般苍老。但纵使苍老吧,却是更真实地保留了建筑的原貌。在这里,没有喧嚣,一切都悠然自适。窄窄的长街在阿公蹒跚的步履中,在阿婆笨拙的针线中,就那么随意地向着房舍深处延伸,向着历史深处延伸。时光于他们,不过是流水般温柔沉静。所以让我们也放慢步伐,做一次穿越时空隧道般的旅行,好吗?你们仔细听听,这平仄起伏的青石板路上,是不是能隐约听到柳子的足音,还有他的吟咏?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宛如诗歌的韵脚,把整个江南的雨季打湿在这悠长悠长的古老的街巷。两旁是木结构的吊脚楼,门前是花草盆栽,总有葱茏蓬勃的花卉从二楼的木阑干里旁逸斜出。吊脚楼的构造又不同于湘西,中间是木制的房屋,两边却是石质的墙壁,如此一来,不至于一院失火,殃及城邻。
柳子庙,是永州人民纪念柳公而建,就坐落在柳子街的中心,面对愚溪,背负西山。大家可以看到庙前那一垛高大的院墙,这一线镶嵌有三个拱门。正门上端嵌着一块大青石,刻有繁体“柳子庙”三字和五龙双狮。大家看到两边的那副石刻对联了吗?“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这是清同治初年永州知府杨翰书写,集韩愈荔子碑佳句而成。右侧门题名“清莹”,左侧门题名“秀澈”。门前柳绿,竹茂,愚溪清流,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进门面对正殿的是双檐八柱的戏台,台檐柱上端木雕的麒麟、凤凰,刻工精细,形态优美;台顶有瓷葫芦及泥塑的鳌鱼等。
走进庙内,中间是一块坪地,左右两侧分别种着一些松柏。走过坪地,拾阶而上,便是正厢房,加上左右的厢房,共有四间。门是清一色的红漆,由于年代久远,许多的红漆早已脱落,露出斑斑驳驳的痕迹,色彩也不再鲜红。这是一个尘封已久的段落,静静地徜徉在厢房里,目光所及之处,不过是些泛黄的书稿,陈述着柳公的生平事迹和所著诗文。让我们放轻脚步,去感受他的呼吸,在那个烟远的年代,他就曾在这里,在这里静望着门庭的落花,还有窗外轻轻逗留的阳光。
站在厢房前,回望庙门,我们会发现门顶是一个古戏台。木制的栏杆,木制的底板。两侧飞檐之下是彩绘的八仙过海,裙踞飘飘,一颦一笑,都雕刻得很传神,精细而亮洁。遥望当初,柳宗元若有闲心在这样的古戏台下静静地观看台上人生,又该是怎样的一份淡然而孤寂的情怀?
正殿宽宏,高耸巍峨。我们可以看到殿内的洁白的大理石质地的柳子塑像,他神色孤伤,孓然而立,静静地沉思着。他是在伤感自己长期被贬,流落异乡的不幸遭遇呢?还是在感怀自己因遭受迫害而无法施展政治才能的无边寂寞呢?这些,世人已不得而知了。石像两侧的壁上刻着些雕画,细细的流线里隐藏着他和友人的身影,相顾垂怜间已令后人为之落泪。殿后墙壁上有各派名家的书法,像怀素的狂草,龙飞凤舞,满墙生辉。不过最珍贵的应该算是那边镶嵌的四块苏东坡写的“荔子碑”文,世称三绝。“三绝”即韩愈追念柳子之文、苏东坡的书法以及柳宗元的德政。这篇文章中最经典是这句:“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它打乱了我们的阅读习惯,造成了时序的错位而形成了一种心理的波澜,带来了一种新的审美愉悦。创建柳子庙,有碑可考的在北宋仁宗至和三年,即公元1056年,当时名为“柳子厚祠堂”,至南宋绍兴十四年重建,明正德八年重修。现存庙宇系清朝光绪三年,即公元1877年重建,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
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愤懑、伤感、孤独。他看不惯官场的丑恶,便把目光投向永州秀丽的山水,到山川河流中去发现美的真谛。出柳子庙门我们可以看到一座古老的桥,桥上有浮雕,桥下流经的就是柳子笔下的愚溪了。愚溪原名冉溪,是因为一户冉姓人家居住在溪边;还有一说原名为染溪,是因为溪水清冽能染布。元和五年,也就是公元810年,柳子找到这处地方之后,便从城内搬迁出来,先是在愚丘之上买居,后在冉溪东南畔筑家园,过起了“甘为永州民”的生活。柳子定居冉溪后,将它更名为愚溪。买居之初,柳子巧布溪、丘、泉、池、堂、亭、岛八景,号为八愚,写下《八愚诗》纪其事。《愚溪诗序》便是为这八首诗所作的诗序,可惜诗已失传,所幸序文留存下来。那么大家不禁要问:柳子缘何要改冉溪为愚溪,愚溪何“愚”之有呢?溪本无所谓贤愚,自不免超出常理。柳子就从这个异乎寻常的“愚”字和“溪”字入手,绾合全篇,探究小溪的愚和愚的小溪之底蕴,然而又从小溪之“愚”和己之“愚”的感悟中得出一番人生的哲理来。柳子说此溪或曰冉溪,或曰染溪,名莫能定,加之柳子“爱是溪”,居家于此,不可以无名。那么如何为小溪定名呢?柳子觉得他是因为愚蠢而犯了罪贬谪来此,二者古时就有一个地方叫愚公谷的,他为什么就不讷讷感叫这条小溪为愚溪呢?于是理顺气平,从此这条小溪就在柳子的文章里千古留名了.其实大家可以看到愚溪水清见底,宛若江南的小家碧玉,柔柔的水草在其间飘摇,倒是极像是徐志摩笔下的康桥,而且说不定还来得更有韵味一些,只是养在深闺不为人识,幸运的是遇到了柳子,小溪得此知音,也应当知足矣。
既有愚溪,柳子再将买下的小丘名为愚丘,丘下有六个泉眼的泉水名愚泉,引泉而来的小沟名愚沟,截泉水而成的池塘名愚池,池的东面建愚堂,南面立愚亭,池中一小岛为愚岛。索性遂了柳子的性情,一“愚”到底。这一连八处以“愚”命名的景观,不仅山水池亭应有尽有,而且嘉树怪石交错排列,形成了十分惬意的一条柳子愚溪。
柳子认为溪之愚有三点,一是它的水流低下,不能用来灌溉田地。二是它的水流湍急,到处是露出水面的石头,大船开不进。三是河道隐蔽偏僻,河床浅窄,蛟龙不屑一顾,不能兴云作雨。而自己时逢清明时代,言行却常常违背事理,办错事情,而遭贬谪,岂止是愚,除这条小溪外,简直没有哪一个比他更愚蠢了。以溪之愚,衬己之愚,这种大智若愚,这种愤世嫉俗,足以说明柳子在永州徜徉山水,并非为山水而山水,而是在寻胜访幽中抒发内心的不平,寄托一种执着的理想。正是因为柳子当年是怀着被压抑的悲愤和不平,清莹秀澈而地处偏远无人赏识的愚溪,才引起了他情感上的巨大共鸣,他才将愚溪引为同调。

好了,现在我们就去探访《永州八记》之一钴鉧潭。钴鉧潭是柳子得西山后八日寻得的。大家可以看到这里立的碑文,上面还有柳子的《钴鉧潭记》。宋代诗人范成大在《骖鸾录》中写道:“渡潇水即至愚溪,溪上愚亭以祠子厚,路旁有钴鉧潭。钴鉧,熨斗也,潭状似之。”当地的人对小石潭和钴鉧潭的位置有争议,但是根据诗文所描述的,我们还是可以确定这个熨斗就是传说中的钴鉧潭了。柳子说“其清而平者且十余亩”,现在看来恐怕难以如此了。但是依稀可见当年“有树环焉,有泉悬焉”的迷人景象。
钴鉧潭往西二十五步远的地方,曾经有鱼梁。梁上生竹树的地方就是西小丘了。柳子形容”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当年他以四百文买下小丘,并与同伴游玩的时候,他的喜悦之情是难以言喻的。主人说这是久售不去的弃地,柳子觉得这样奇美的小丘,居然任其荒废,没有人看得上眼,四百文的贱价都卖不出去,可见其境遇的冷落。小丘的命运使贬谪南荒的柳子产生了同病相怜的感情,他于是买下这方小丘,与朋友一道取来工具,铲除杂草,并用大火烧掉秽草恶木,使小丘面貌涣然一新,于是”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劳动过后,他打探自己的劳动成果,更觉得小丘的自然可爱。所以说有心的柳子发现了永州山水的美丽,而永州的山水也抚慰了他受伤的灵魂。他的期待,他的渴望,都化在这晨炊暮霭里,在千年后的天空里飘荡。
从西小丘前行不远处,就是颇负盛名的小石潭了。昔日“全石以为底”的小石潭,如今却溪水盈盈,波光粼粼了。今天的小石潭比之于钴鉧潭,似乎要轻盈妖媚一些,一个如含情脉脉的少女,一个如晶莹剔透的村姑。溪水清冽,翠竹摇曳,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的柳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闻水声,如鸣佩环”的情形。大家还记得柳子笔下的那些鱼吗?”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现在潭中的游鱼算是它们的后裔了,仍然竭诚欢迎你们的到来呢,你们看那畅快优游的姿态,像是要为朋友们跳一支优美的圆舞曲呢!
这条街的最后一站,是”节孝亭“,我们暂且欣赏一下沿途的景致,看这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吧。这边的人们都喜欢在庭前院后栽种一些诸如菊花、月月红、夜来香之类的花卉。这个季节菊花还没有开放,待到秋菊遍地绕竹篱的时候,真像是走进了陶渊明的田园诗歌里。这种安然恬静的生活,不知是多少现代都市的人们所梦寐以求的。

节孝亭,建于光绪四年(1878年),东西长11m,南北宽7m,砖、石、木结构,亭内有高4m的八棱石柱4根,石柱上刻有的是“古井流芳人怀六峒,圣泉此洁地经零陵”等字。两门土方刻有“奉旨旌表”“节孝亭”,饰以石刻浮雕云龙图案。遗憾的是,现在亭子破坏严重,我们只能看到一些断壁颓垣。大家注意到没有,里边这面墙壁上就有雕刻的碑文,是关于此亭的传说故事。由于年代久远,可能有的文字已经无法辨认,我想要是余秋雨先生走访一遍,又不知如何唏嘘了。
我们的对面就是西山了,其实在《永州八记》中,《始得西山宴游记》排在榜首,他在一开头就写道:”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如果说当初的柳子是一个步履沉重、心情压抑的失意者,那么在得见西山以后,他便开始了纵情山水,借景浇愁的生活,希望从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中得到片刻的安宁与满足。西山高峻挺拔,气概非凡,它与宇宙浩气连成一体,无际无涯;它与造物主一切游冶,没有终极。如果说他大部分的诗文成就是在永州期间所作,是永州的山水成就了他的诗文,那么西山应该算是功不可没的。它点燃了一个文人心中渴求灵魂对应的导火线,从此他的灵感一发不可收拾。

我们再沿河对岸的路折回去吧。我们将顺带参观永州八景中的两处景点愚溪眺雪和朝阳旭日。
愚溪注入潇水的溪口的那座桥,名为愚溪桥。桥头怪石嶙峋,相传明代地貌学家徐霞客曾在此留踪。20世纪80年代,因城市建设的需要,在拓建萍阳南路的时候,修建了这座紧邻愚溪桥且更宽更大的单拱石桥。传说八月十五月圆时,从桥头观望,可以望见水中有两个月亮。桥头愚溪的风光,因季节不同而各有千秋。深冬季节,雪花纷飞,水天一色,两岸石木参天,寒鸦数点,宛然一幅绝妙的画图,美景天成,无奈我们却错过季节。这样也罢,留给大家无限的想象空间,去揣摩,去憧憬。实在想一睹芳容的话,欢迎在瑞雪纷飞的季节踏着雪花而来,我想愚溪也会为你们的勇敢举动所感动的。
潇水西岸,那块气势雄浑的巨岩,名叫朝阳岩,又名西岩。你们看,此处绝壁危崖,松柏枝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崖下的古洞,洞口向东;崖腰嵌一亭,琉璃八角。每当旭日东升,金色的阳光洒照到崖上、亭上,就会流光溢彩、美如画屏,人称“朝阳旭日”,为“永州八景”之一。凡到永州旅游的人,无不被朝阳岩的胜景所折服。可是,有谁知道,一千二百五十年前,此地还是荆棘丛生、藤蔓蒙蔽的穷乡僻壤,它能拥有今天如此高的知名度和独特魅力,完全得益于元结这位道州刺史的慧眼。因为元结的偶然发现,潇水河畔的巨岩,就不再寂寞地独听涛声;因与元结结缘,它就成为永州的一处名胜,成为吸引历代名人骚客的一道亮丽风景。
关于《永州八记》,还有四记不在此地,我们且驱车前去,将它们一一探个究竟。
唐宪宗元和七年(812)秋天,柳宗元游览永州南郊的袁家渴、石渠、石涧和西北郊的小石城山,写了著名的《永州八记》中的后四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和《小石城山记》。
石涧因地处永州之南,又称南涧。在平常人看来,这是一条极为寻常的石涧,它既没有险壑奇石之趣,也没有激流飞瀑之观。但在柳子的眼里,因感情倾注,慧眼独到,所以小小石涧无一不成景,每一景致无一不奇妙。涧水平布在石底上,流动的水面象织锦上的花纹,潺潺的水声如跳荡的琴韵,悦耳动听,如痴如醉。柳子还曾因为石涧里石和水的强大魅力,不禁产生了揭衣跣足去水中寻乐的浓厚兴趣。“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柳子在流动活泼的水声中回复了古朴的童心,忘却了官路的崎岖,人世的辛酸,这是多么让人备感欣慰的事情。
柳子在《袁家渴记》中说:“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姆潭。由溪口而出,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那我们现在来看看袁家渴何以能够得到柳子如此赞誉。静静流淌的溪水,兀立水中的石头,还有无声无息生长在每个角落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沉在温柔的回忆里,怀念当初被柳子偶然发现的刚劲,羞涩不已。柳子描绘大风披拂草木,鼓荡流水,而它独对惊风骇浪,毅然耸立。在那一刹那,柳子被那种精神感染了,觉得自己应该在政治的大风大浪中保持自我内心的独立。从此袁家渴的记忆就作为一种树的形象伫立在他的生命里,支撑着柳子走完这一路风尘。
石渠,是用石块构成的一条水道。上方有桥,式样简陋,蔓生的野草已经覆盖了桥的名字。柳子借石渠流水抒发自己孤高坚毅的个性,表现自己身处逆境,而不气馁、颓废的决心。涓涓溪流,用自己生命的血浆滋育着游鱼、奇树、异草、美竹,闪烁着美的光彩。风吹草木,本来的很平常的景象,但它与周围曲折旷远的山谷联为一体,便能产生浑放空荡的回响,以至风停林静,回声还响在辽远的山间,婉转悠扬,余音袅袅。这是自然的造化,也是石渠特有的景观。它将人带进深邃而飘渺的茫茫广宇,静心谛听,以至空明。灵台的尘土,都让这潺潺流水洗尽,尘世喧嚣,都让空谷里的山风吹远。各位有没有练瑜珈的人士,灵台一片虚静的感觉是不是有似于此?
最后,我们的终点站就是小石城山了。现在已为美国添美国际集团香港集莉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尚未竣工。我们现在还有机会看到山的原貌。山石峥嵘磊落,山上嘉树美竹掩饰多姿,有点象是鬼斧神工的精心构造,然而这些却是蕴藏在这蛮荒地域,千百年来无人发现,难道它仅仅是为了等待柳子的来临吗?这座充满灵性的山给柳子带来过诸多灵感。这哪里是山啊,参差的岩石,分明是一座城堡,遗世而独立。峭壁森然,青松环绕,攀上峰顶可以观望宇内。好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登山吧。
结束语:
今天的旅程到此就告一段落了,很高兴今天能与你们同行。待到来年九月八,我们再来一起把酒话桑麻。

《荔子碑》及其“化身”
作者:刘汉忠
来源:《收藏/拍卖》 2012年第11期
《荔子碑》之源
唐元和十年(815)六月,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抵达柳州任刺史,至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
八,病逝于柳州,时年47 岁。他预知自己的死期,对部将说过这样的话:“明年,吾将死。
死后为神。三年,为庙祀我。”柳侯治柳,有德于民,人们于是在罗池旁建起罗池庙(即柳侯
祠)。这是柳宗元独享的崇祀,是他精神世界的托身之所,也是人民朴素情怀的寄寓之地。
珍藏于柳侯祠的国家一级文物《荔子碑》(图1、2,以首句“荔子丹兮蕉黄”得名,又称
为《迎享送神诗碑》)高231 厘米,宽129 厘米,10 行,行16 字。文字为唐代韩愈《柳州
罗池庙碑》的末段,是人们祭祀柳宗元时诵唱的歌辞。韩愈碑文撰写两百多年之后,北宋的苏
轼写下这段歌辞,待到罗池庙刻为《荔子碑》则是在南宋嘉定十年(1217),距东坡书写又是
百余年之遥。碑文云:
荔子丹兮蕉黄,杂肴兮进侯之堂。侯之船兮两旗,渡中流兮风汩之,待侯不来兮不知我悲。
侯乘白驹兮入庙,慰我民兮不颦兮以笑。鹅之山兮柳之水,桂树团团兮白石齿齿。侯朝出游兮
暮来归,春与猿吟兮秋与鹤飞。北方之人兮谓侯是非,千秋万岁兮侯无我违。愿侯福我兮寿我,
驱厉鬼兮山之左。下无苦湿兮高无乾,秔稌充羡兮蛇蛟结蟠。我民报事兮无怠其始,自今兮钦
于世世。
《荔子碑》讲究笔画内在的刚健和用墨的浓重,结体疏密相间,体现出内美外拙、凝重雄
强的风貌,宋人朱熹有“奇伟雄健”之赞,明代王世贞评为东坡“书中第一碑”,堪称东坡书
法的代表之作。这些都已是书法史上的定论。
《荔子碑》的奏刀同样堪称杰作,能将东坡书法神韵最大可能体现于碑石之上。刻碑时从
字划的右缘和下缘用斜入法,而字划左缘和上缘则正下刀。刀法正下,能存碑字轮廓的完整,
以传笔法;刀尖斜入方能细腻表现原件毛笔书写特征,以存墨痕。《荔子碑》摹刻精工,锋棱
宛然,点划之间见神完意足之态。东坡传世有《前赤壁赋》、《丰乐亭记》、《醉翁亭记》、
《金刚经》、《司马温公碑》等,《荔子碑》刻制之善,居诸碑之首。我们在向书法大师东坡
先生膜拜之时,同样应该向这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刻工致敬。
关庚跋语《荔子碑》得以刻碑的特殊因缘,出自于两位至关重要的人物。“帅相安公”即
安丙,字子文,四川广安人,南宋淳熙间进士。嘉定七年(1214)三月为同知枢密院事,同年
以湖广安抚使、知潭州。另一位即碑后留刻跋语的关庚。他以从政郎赴柳州军事推官权兼柳州
佥判任,取道潭州(长沙)拜谒安丙。临别之际,安丙将收藏的《苏轼大书韩愈享神诗》脱手
相赠,嘱刻于罗池。关庚抵任之后,刻碑事得到柳州知州桂如箎“慨然”同意。关庚于碑后的
跋语感叹再三,既是一篇纪事铭文,也可作情感小品读之。落款者有关庚、桂如箎和柳州州学
教授廖之山。
《荔子碑》就此静静地伫立于罗池庙。然而传至明代曾不幸折断为三,散离委弃,之后又
寻得,复合一体。乾隆《柳州府志》卷十八《古迹》记载说:“断碑在柳侯祠内。唐韩昌黎诗,
宋苏子瞻大书刻石遗柳民歌以祀侯者,俗称韩诗苏字柳侯碑是也。亦因兵燹中毁弃,后筑外城,
军士拾得碑一角以砌城,城辄崩,因取还,与原碑合。”庆远知府岳和声万历四十年(1612)
三月十六日道经柳州,他在《后骖鸾录》记载说:“读眉山所书昌黎氏《荔子碑》,摩娑折角
之字处。先是,柳城屡溃,屡筑旋复溃。畚镭者从溃土中得碑角之一字,与故痕合,而城始就
筑。嗣后贮折角柳库中,摹拓者必得请而后碑始全,亦一奇也。”很显然,敬祀柳侯的人们在
宣示一种情感:碑为神物,不可轻慢,更不能损毁。这是《荔子碑》越近八百年时光传承至今
的原因所在。清代乾隆年间,柳州知府刘祖曾重刻一石,原款原式,与祖本同藏祠中。“文革”
时《荔子碑》因为有心人用灰浆掩盖而幸免被砸。《荔子碑》在善良朴质的人们心中,即是神
物。
东坡法书因为刻成《荔子碑》而从偏隅之地的柳州不胫而走,名传遐迩。历代过往柳州的
文人墨客莫不一睹为快。崇祯十年(1637)六月,徐霞客游柳时“西过唐二贤祠,觅拓碑者家,
市所拓苏子赡书韩辞二纸”。历代多有求取拓本以传观仿临,或重刻以流布之举,可见人们的
珍视。《荔子碑》也因此开始了真身复制、传布四方的旅程,这是中国碑帖传刻中的一件文化
韵事。
三苏祠的“柳州碑”
四川眉州的三苏祠是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庭院内绿水萦绕,荷池相通,小桥频频,
曲径通幽,堂馆亭榭掩映在翠竹浓荫之中,错落有致。祠中原来的消寒馆现已改作碑亭,珍藏
历代碑刻共150 多通。最夺人眼目的自然是苏东坡《罗池庙诗碑》(即《荔子碑》,图3、4)、
《表忠观碑》、《醉翁亭记》、《丰乐亭记》四大名碑。
眉山人称“荔子碑”为“柳州碑”,道出了祖本源出。“柳州碑”之一是康熙四十四年
(1705)眉州知州金一凤主持所刻。碑高220 厘米,宽115 厘米,碑文9 行,行19 字,与柳
侯祠原碑款式不同。原碑跋语未刻,改为重刻识语:“此苏长公所书柳州碑也,康熙乙酉州牧
金一凤谨勒于石。”历经三百年风雨侵蚀,碑面受损明显,文字漶漫尤其严重。状况与所藏晚
清拓本比较,可见出晚近百十年碑石变化加剧之迹。
康熙碑流传到民国时就已剥蚀严重,字迹已模糊不清。1916 年,眉山人又重刻了一通《柳
州碑》。主事者为郭庆琮。奏刀者为眉山王龙山。碑末刻题识:“此苏文忠公所书柳州碑也。
州牧金一凤旧刻磨灭殆尽。昨从友人张幼泉得所藏宋拓本,双钩泐石。特记其始末云。民国五
年邑人郭庆琮谨识。”碑高235厘米,宽104 厘米。碑文8 行,行19 字,与柳侯祠原碑款式
亦不同。笔者细加观摹,此碑刻制时间虽然晚出,但以旧拓翻刻,字形韵致与原碑形神尚称肖
近。
永州三度重刻
柳宗元任州司马达十年之久的永州有柳子庙。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永州推官刘克勤
曾令人据柳州罗池庙《荔子碑》的旧拓本摹刻一通置于柳子祠(即柳子庙)。明清之交,战乱
使得祠毁碑残。清顺治十四年(1657),湖南分守道黄中通与永州知府魏绍芳捐俸鸠工重修庙
宇。魏知府审视残碑,早已是字体模糊,隐晦难辨,随即于顺治十六年重刻于石,复以旧观。
同治五年(1866),廷桂出任永州知府,瞻拜之时,康熙重刻碑也是“历年久为无赖所摧,
字灭半”,不堪观读。正在遗憾“独任其剥落”之际,得谭仲维以“柳州太守孙子福同年”赠
给“柳州拓本”呈上,因知“长公碑版尚屹南天”。这位孙子福即孙寿祺 (1812 - 1875),字
子福,江苏太仓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授刑部主事,同治三年(1864)任柳州知府。
同治六年解职返程途中以拓本相赠,可见一切善缘都不免巧合。
廷桂于是嘱学官郭粹安主理其事,并请石工郑兰刻制。《荔子碑》分刻四块青石之上,深
嵌庙宇西墙。同治七年(1868)四月,刻成,廷桂书跋语一并刻于碑末。(图5、6、7)
东渡日本
笔者所见日本重刻的《荔子碑》旧拓本(图8),有“梧阴文库”一印,知原藏于日本著
名的国学院大学图书馆梧阴文库,不知何时流藏国内。此重刻本已改原来的立碑为横帖。拓本
字心纵39.5 厘米,横680 厘米,为碑文、旧跋及重刻碑识文三部分。识语云:“东坡大楷
《罗池庙迎享送神诗》遒劲古雅,直逼平原,洵为神品,王弇州称苏书中第一碑,谅不诬也。
顷日谈山堂主人获古拓善本,摹勒寿石,索余一言,乃题廿八字云:柳侯功德韩公笔,苏子妙
书谁得俦?人间名帖宁有比,并将三绝足千秋。明治庚辰纪元节,一六居士修。”下钤阳文
“岩谷修印”、阴文“一六居士”印。又有刻拓款识:“明治十三年三月廿五日出板御届”、
“摹勒者兵库县士族土居光华”,下为“出板人东京府平民鹿岛利介”一行。明治庚辰纪元节
(明治十三年)即光绪六年(1880)岁初。“谈山堂主人”即“土居光华”(1847—1918),
兵库县人,日本政治活动家、作家、翻译家和出版人,著作有《英国文明史》、《自由之理》,
事迹见于日本《百科事典》记载。“一六居士”岩谷修(岩谷修为姓,名一六),日本明治维
新时代著名的鉴赏家、汉学家,曾任日本修史馆一等编修,文部省书记官,善书法,精鉴赏,
为日本书坛最有名的“三驾马车”之一。
颇堪玩味是的,日本重刻本出现文字错倒的情况。原文“待侯不来兮,不知我悲,侯乘白
驹兮”刻为“待侯不来我兮不侯悲知乘白驹兮”,又“鹅之山兮柳之水桂树团团兮”为“鹅之
山兮柳桂树之水团团兮”,这很可能依据的拓本经过剪贴的册页,或者因此上石时照应不及而
出现误刻。题识说“人间名帖宁有比”,而不称为“名碑”,似可证明其所据为册页本。
《荔子碑》的东渡,是中国文化传衍影响日本的一个重要史证。明治庚辰年也正是中、日
文化交流特别有意义的时刻。当时日本正值明治维新脱亚入欧之际,举国学习西方,提倡新学,
汉学为人废弃,汉文古籍也弃如敝屣。这年,杨守敬作为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的随员东渡日本,
居留四年。他在自撰《年谱》中提及交往最密切的友人时,首位就是岩谷修。出于学术考据的
需要,杨守敬将收藏的汉魏六朝碑帖13000 余件带到日本,传观友人。与岩谷修笔谈中说:
“欲尽发所藏,为此邦人别开生面,使千载后知此邦得睹中土金石自某之始,余愿已足。”又
向岩谷修建议:“先生留心碑版如此,而未见六朝之碑,此亦恨事。”当这些粗犷古拙、充满
山野气息的北碑书法,对长期奉王羲之为正统的日本行草书法而言,具有极其强烈的冲击力。
书坛掀起一股崇尚北碑书法的浪潮,从而使日本书道迅速从传统帖学转向碑学。杨守敬也因这
一无心插柳之举,被誉为“日本现代书道之父”。
《荔子碑》的重刻也因此成为日本书法一个时代结束的标志。因这年三月重刻完成,杨守
敬于四月东渡开始了他的文化之旅。历史的接痕居然是如此严丝合缝,这真是不得不让人发出
一声惊叹。
《景苏园》帖中的“荔子碑”
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别号邻苏,湖北宜都人。他是集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
字学家、版本目录学家、书法艺术家、藏书家于一身的大学者,《清史稿·文苑》称为“鄂学
灵光者垂二十年”。从日本返回后,在湖北黄冈教谕任上,与杨寿昌联手集苏东坡碑帖之大观
刻为《景苏园帖》。
《景苏园帖》尊奉为“集苏书之大观”的经典巨制。全套石刻126 方,囊括苏东坡不同时
期的书法作品72 件。光绪十六年(1890),成都人杨寿昌任东坡曾贬谪之地的黄冈知县,以
世无善本,故生辑刻东坡书帖之愿,遂与杨守敬联手,由杨守敬从收藏法帖、碑拓选出拟刻篇
目,共同审定。次年起,杨寿昌出资请武昌著名石工刘宝臣摹刻上石。原定选刻四卷,后又增
补两卷。刻碑之初,杨寿昌在衙署西侧修“景苏园”,拟将刻石置于园内,故名之《景苏园
帖》。帖石刻成之后,拓片若干,每卷为一册,全套共六册。笔者曾见传经楼主人陈庆年
(1862 -1929)传经楼旧藏拓本,拓工极佳,纸墨精好,流存百年,依然如故。
《景苏园帖》现藏于湖北黄冈的东坡赤壁碑阁。笔者北游至武昌时,曾特地迂道东下一游。
眼前的黄州赤壁,东坡笔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景致已消逝无迹。进得碑
阁,四周满壁绝世名品的《景苏园帖》刻石。管理员娓娓道来《景苏园帖》刻制、传藏的曲折
经历,言辞之间不时伴以惬意的微笑。笔者环顾四壁,略略指数,帖石总数126 块,而《荔子
碑》占据几乎半壁。刻石改长方碑式为帖本横式,加上跋语, 共分刻为宽77、高32 厘米的19
块石。每石刻8 字,末石正文及重文3字,另有刻石跋文。杨寿昌称此碑“瑰玮雄宕,与《表
忠观》、《丰乐亭》、《醉翁亭》等碑并为世宝。友人自岭右以拓本见贻,尾有宋嘉定中从政
郎柳州军事推官跋语记此刻始末,而字迹漫灭,难以悉辨。予遂以原本上石,而跋阙焉。兹帖
内唯此为公大书,较《表忠观》等碑尤完好,盖蛮烟瘴雨之乡,拓者盖鲜,形神独全。爰亟镌
之,以备公书之体云”。帖本所据旧拓“形神独全”,由杨守敬亲自主理,刻石出自名工之手,
故能毕肖原碑,传其精神韵致,是《荔子碑》化身中的珍品。(图9、10、11)

柳宗元

(公元 773—819 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唐 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唐顺宗永贞年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集团,大力 推行改革。但永贞改革七个月就失败了,他被贬到永州(今湖南零陵县),
10 年后调回京师,随即又调为柳州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柳宗元在柳州的四
年里,根据当地民俗设立教令和禁令,设法解决当地穷人用子女当抵押借钱 的问题,使上千人回家,免作奴婢。他还指点了不少考进士的文人,对当地 的开化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去世以后,韩愈为他写了著名的《柳 子厚墓志铭》。穆宗长庆二年(公元 822 年),柳州人民为纪念柳宗元,建 了一座罗池庙。韩愈又为之撰写《柳州罗池庙碑》,碑后附诗一篇。宋徽宗 追封柳宗元为文惠侯,罗池庙改名为柳侯祠。现存建筑是清雍正七年(公元
1729 年)重建的。祠周围已辟为柳侯公园。祠前的“柑香亭”,传说是柳宗
元讲学、会客、种柑的地面。祠内有著名的“荔子碑”,即韩愈所撰罗池庙 碑,因罗池庙诗第一句“荔子丹兮蕉黄”而得名。碑文是苏轼的手迹,所以 称为“韩诗苏书柳事碑”。另有“龙城石刻”,传说是柳宗元的手迹。祠堂 附近还有柳宗元的衣冠冢,青石砌筑,周围青松翠柏,庄严肃穆。
唐代佛教盛行,龙门、敦煌石窟主要是唐代佛教艺术的结晶。此外,著名的遗迹还有四川的乐山大佛,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等。

湖南省零陵县永州镇的柳子庙内的《苏轼荔子碑》,共4 块,每块高
240 厘米,宽132 厘米,厚21 厘米,长方形,平额无座。原碑为唐朝韩愈撰
文,宋苏轼书写的《罗池庙享神诗碑》,与河东柳宗元之德政,世称为“三
绝碑”。因其诗开头有“荔子丹兮蕉黄”之句,因之又称为“荔子碑’”。
原碑宋代刻于广西柳州罗池庙,明代刘克勤摹刻于零陵永州镇愚溪庙,现存
于柳子庙内之碑为清顺治年间永州知府魏绍芳所重刻。


桂东县15013421347: 以导游的身份介绍靖江的名胜古迹作文六百字 -
左阁小儿: 位于柳江北岸市中心的柳候公园,是为纪念唐代大文豪曾任柳州刺史的柳宗元而建的公园,也是广西最著名的名胜古迹.它始建于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主要景点有:罗池、柳候祠、柳宗元衣冠墓、柑香亭等古迹和山水来归盆景园、动物园...

桂东县15013421347: 柳州的罗池祈碑 -
左阁小儿: 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立碑.碑文是韩愈《柳州罗池庙碑·享神诗》,苏轼的行书.用碑文开头“荔子”为名,以一碑而集"韩诗苏书柳事”,有"三绝碑”的称誉.《享神诗》是仿屈原《九歌》形式的祭歌.描述神奇瑰丽.欧阳修、沈括对...

桂东县15013421347: 关于广西柳州山水的作文 -
左阁小儿: 一条柳江,如仙子飘舞的绸带,婀娜地穿游于自然之手得意雕凿于南国之域的一座小城中.几弯回曲,增添了它的几分灵巧.可能是因“八龙现于江”的腾挪,水流随意地把柳州弯绕成一尊可意的碧壶.在俯瞰之下,柳江沿岸那秀峰峻岭的滴翠...

桂东县15013421347: 以导游身份写一篇介绍太姥山的英语作文100词 -
左阁小儿: My dear friends, welcome to send "sea" taimu mountain. I'm a travel Courier XX, XX to spend today with you all the joys. First you please accept taimu good wishes: wish children healthy growth, let the old man longevity and health, let youth ...

桂东县15013421347: 柳州的柳侯公园有什么景点 -
左阁小儿: 柳侯公园的景点有: 1、罗池 游人进入柳候公园,沿着林荫前行,就见一泓碧水,澄澈明净,水旁有碑,刻了“罗池”二字.每当月亮升到东台山上空,倒影罗池水面,便构成柳州八景之一的“罗池夜月”的绝美景致.2、柳侯祠 绕过罗池花...

桂东县15013421347: 当导游介绍靖江牧城公园 -
左阁小儿: 牧城公园位于江苏省靖江市滨江新城东侧,东接新港城,南临浩瀚长江,北倚沿江高等级公路,占地约4000亩,其中景观湖面积约600亩.滨江生态园通过园林绿化营造森林生态景观,挖湖造景,拓展亲水空间,体现清新自然、返璞归真的特点,突出“绿地、水乡、休闲、宜居”四大要素,形成森林生态、温泉度假、滨江湿地、亲水湖滨、田园野趣、特色文化、商业美食等功能区,为广大市民提供旅游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桂东县15013421347: 为什么柳州人要给柳宗元建祠堂 -
左阁小儿: 唐宪宗元和l0年(公元815年)6月,柳宗元被贬官来到柳州任刺吏,至元和14年(公元819年)11月8日,病逝于柳州.他在柳州的时间虽然仅有4年,但却为柳州黎民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如重修孔庙、兴办学堂书院、破除巫神迷信、开凿饮用水...

桂东县15013421347: “政绩荔子碑,雨地湖山留胜迹,文传柳州集,千秋风范壮愚溪”是关于谁的? -
左阁小儿: 柳宗元

桂东县15013421347: 柳候祠批注 -
左阁小儿: 柳侯祠原名罗池庙,位于柳州市中心柳侯公园内的西隅,原名罗池庙(因建于罗池西畔得名),现改名为柳侯祠,是柳州人民为纪念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而建造的庙.现在的柳侯祠是按照清代建筑物重建的,祠内陈列有许...

桂东县15013421347: 柳候公园风景过去和现在 -
左阁小儿: 柳侯公园 位于柳江北岸市中心的柳候公园,是为纪念唐代大文豪曾任柳州刺史的柳宗元而建的公园,也是广西最著名的名胜古迹.它始建于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主要景点有:罗池、柳候祠、柳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