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指标

作者&投稿:主父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表~

东部季风区
1、特点:1海拔较低,有广阔的平原 2风向和降水均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 3河流一般为外流河 4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草原森林 5除极少数地方外,天然植被已经不复存在
2、范围: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
干旱半干旱区
1、特点:1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 2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 多大风天气 3植被大部分为荒漠 一部分为草原 4大部分地区属于内流区,5水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2、范围: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地貌单元
青藏高寒区
1、特点:1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2空气稀薄,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风力大 3植被为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森林很少,土层薄弱 4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5以畜牧业为主
2、范围: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地貌单元,涉及青海、西藏两省区的全部和四川西部、甘肃西南部、新疆南部和云南西北部

扩展资料:
三大自然区简介:
1、东部季风区
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划之一。东部季风区是指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的广大地区。本区背靠高原,面向海洋,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风向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
本区包括地形上属于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广大平原和丘陵地区。这一区湿润程度较高,温度因纬度变化而变化,由此向南,气候逐渐变暖。
本区的秦岭—淮河一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此线以北四季变化明显,冬季寒冷,河流、土壤冻结。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此线以南,一年四季水绿山清,变化不明显,降水丰富,气候湿润、温暖。
2、干旱半干旱区
在晚近地质时期,有显著的差异上升运动,大部分地区上升幅度不大,一部分上升很大,形成广大的高平原和横亘于高平原中的很显著的山脉。高平原海拔大多在1000米左右,其中也有较低的部分,如准噶尔盆地不少地域在250—500米之间。
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竟在海平面以下155米。许多山地的高度超过3000米,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也有不少山地高度较低,景观的垂直分异不明显。
地处内陆且四周多山岭。来自海洋的水汽很少,夏季风难以到达。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荒漠草原和干草原。在高山的垂直分带中则有森林、山地草原等,以及与之相应的土壤类型。
地貌外营力主要是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下的微弱风化、微弱的物质移动、微弱的水力侵蚀和堆积以及广泛的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但暴雨之后,水力侵蚀可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风力作用虽然很广泛,但只能对颗粒较细的松散沉积物起作用,并在风力变缓的时候发生堆积。
在高大的山岭中,以冰川作用以及冰缘条件下的寒冻风化、物质移动和流水侵蚀为主。全区绝大部分属内陆流域,在平地上产生的地表水几乎全属雨水补给的短暂水流。湖泊较多,大多是咸水湖。山地径流是重要的资源,其补给来源以冰雪融水为主。
3、青藏高寒区
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划之一,处于我国地形的第一阶梯。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有地球的第三级之称,本区高原地势作用超过了纬度的影响。它与同纬度的黄河、长江中下游景观差别极大,表现为中、低纬度内独特的大面积高寒环境。
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干燥,风力强劲,降水稀少,太阳辐射强烈,气温低而且年较差、日较差很大,冰川冻土发育,寒冻风化和融冻作用十分普遍。湖泊众多,除少数淡水湖外,大部分是咸水湖和盐湖。
气候由东部温暖湿润向西北寒冷干旱递变,植被也相应呈森林带、草甸区、草原区、荒漠带依次更迭。青藏高寒区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居民稀少,经济尚不发达,所以保留了比较完整的原始自然状态,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然区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山地众多,差异显著。正是因为差异的存在,才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的水平不同。为了加快各区域发展的步伐,应研究各自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是什么,人地关系中存在哪些问题,并针对协调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治理。这种复杂的区域差异也决定了我国国土整治任务的艰巨。因此,在本书的第一单元首先从总体介绍我国的区域差异,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我国国土的差异,为后面讲述我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专题提供背景知识。

本单元的内容分我国的自然差异和经济差异两方面。每一部分内容在讲述时,都是先大后小,先粗后细。如自然差异,先讲全国的三大自然区,然后再讲每一个自然区内部的差异;经济差异,先讲全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再讲每个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我国的自然差异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在自然环境方面存在的差异。综合地形和气候这两个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可把我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每个自然区在地形和气候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还间接反映在植被、土壤、水文等自然要素上,并且形成各区内部差异的主导因素也有所不同,最终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有明显差异。由此可见,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不是仅依靠某一种自然要素的划分,而是一种综合性划分。这种综合划分能反映出自然区之间最大的差异。

经济差异这部分内容主要从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讲述我国明显存在的地带性经济差异,并剖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以及我国为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三个地带间协调发展所应采取的发展战略。

本单元的知识与义务教育初中地理的内容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如三大自然区在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等方面的特征在初中地理中都有介绍,但初中地理这部分内容是分要素讲述,在本单元则是分区域讲述,把各要素落实在各区域上。所以说本单元中涉及的许多知识点都是以初中地理知识为基础的,是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提炼和综合。要学习好本单元的知识,需要对初中地理有关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

本单元共分4课。自然差异部分2课,经济差异部分2课。重点就是抓住差异性,从差异中寻找制约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因素,为后面各单元做好知识准备。

一、上一课重点是讲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全国性差异,本课的重点在于分区讲述各区内部的地区性差异。在不同的自然区内部,由于地区差异的主导性因素不同,地区性差异的变化规律也不同。在东部季风区,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纬度决定的热量条件,故呈现出南北方向的变化规律;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经度决定的水分条件,故呈现出东西方向的变化规律;在青藏高寒区,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高度决定的水热条件,故呈现出垂直方向的变化规律。

二、主导性差异因素只是决定区内差异的主要因素,并不是惟一的因素。如在东部季风区,主导因素是热量条件,但在北部地区,水分条件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作用不如热量条件明显。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除了水分条件这一主导因素外,在高大的山地上,也出现了随高度发生的变化;在西半部地区,由纬度决定的热量条件也影响了地理环境变化。在青藏高寒区,除了垂直方向的变化外,还体现了呈东南—西北方向的水平变化。在这一课,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各个自然区内部的主要变化规律,因此在每一个大标题上,都点出了该区所要讲述的变化规律,如“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等。

三、由于课时的限制,教材只能就每个自然区内部的主要差异,简明扼要地讲述各个自然地区的特点,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涉及到的有关界线,是依据主导性差异因素所选取的某一指标,如热量指标或降水量指标。但应注意,正如上面所述的每一个自然区内部的主导性差异因素并不是惟一因素一样,在划界时,这一主导指标也不是划分的惟一指标,具体的分界线只能是与这一主导指标大致重合,不可能完全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界线与指标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变化的规律即可,不宜要求学生掌握界线的详细位置。
四、在东部季风区,由于南北纬度跨度较大,可划分为四个自然地区。仔细对照这四个自然地区的名称,可发现每个地区的名称都体现了三个内容:位置、热量条件和湿润程度。热量条件的差异是这四个自然地区之间的典型差异,此外,次要的差异体现在湿润程度上。如东北和华北都是湿润、半湿润地区,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两个地区的年降水量虽然大多在400~800毫米之间,但由于温度条件较低,蒸发量相对较少,比较湿润。如按干燥度指标划分,这两个地区有一部分干燥度小于1,属于湿润地区,故而这两个自然地区实际上既有半湿润地区,也有湿润地区。关于东部季风区,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说明。

1.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日常意义上的东北地区不是一个概念。平常所说的东北主要指行政上的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本课教材中所说的东北地区主体上是以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为主,包括辽宁省的北部和内蒙古的东部。此外,教材没有具体展开讲述这个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的自然特征,教师应指导学生结合以前的知识基础和图1.3,把课文中提出的特征落实在图上。如东北地区周边所环绕的山地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也是东北的林业基地;中间广阔的平原是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东北的商品粮基地都分布在这两个平原上。这里的地带性植被是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地带性土壤除了黑土以外,还有黑钙土和沼泽土。

2.对照初中地理,可发现东部季风区的范围大致包括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而北、南方的分界线与华北、华中的分界线也基本一致,都在秦岭-淮河一线。由此,可把东部季风区的四个地区视为南、北方地区的细化,也足见秦岭-淮河在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分异中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一方面,诸多要素的等值线都分布在该线上,如80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线,最冷月均温0 °C等温线等。另一方面,该线南北两侧表现出的地理景观截然不同:界北地形比较完整,以大高原或大平原为主,界南地形则比较破碎,以盆地或丘陵为主;界北为落叶阔叶林,界南为常绿阔叶林;界北以旱作为主,主要作物为小麦,界南以水作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

3.如果对东部季风区的四个自然地区进行列表归纳总结,四个地区之间的差异将反映得更明显。

地区
气候带
湿润程度
植被
特色土壤
作物熟制

东北
温带
湿润半湿润
针叶、针阔混交
黑土
一年一熟

华北
暖温带
湿润半湿润
落叶阔叶林
黄土
两年三熟

华中
亚热带
湿润
常绿阔叶林
红壤
一年两熟

华南
热带
湿润
常绿阔叶雨林
砖红壤
一年三熟


五、有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特征,第七单元也涉及到,这里介绍的重点在于讲明草原地区与荒漠地区的差异之处,而这种差异是由水份的多少来决定的。



六、与其他两个大自然区不同,在青藏高寒区的内部没有再进行自然地区的划分,这是由青藏高寒区内部的差异特征决定的。本区虽然也有水平方向的差异,如文中说到的高原上东南温暖湿润、西北寒冷干燥,但本区主要的地域性差异是以垂直差异为主的,如按海拔划分,将会出现很多地区单元,这不是本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我们只要求学生了解垂直变化的大致规律。有一点需要注意,本区内地域的垂直差异并不是机械的,在相对高度大的地区,垂直分异明显且繁杂;在相对高度小的地区,垂直分异则比较简

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的影响依据是气候和地貌。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包括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在一定范围内各自然地理成分(岩石、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群落等)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区域。由于自然条件的空间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区域共轭性,以及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地球表面形成一系列等级高低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相对一致的区域。

扩展资料:

三大自然区:

一、东部季风区

(一)特点

海拔较低,有广阔的平原;风向和降水均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河流一般为外流河;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草原森林;除极少数地方外,天然植被已经不复存在。

(二)范围 

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

(三)简介 

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划之一。东部季风区是指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的广大地区。本区背靠高原,面向海洋,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风向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

二、干旱半干旱区

(一)特点 

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 多大风天气;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大部分地区属于内流区;水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范围 

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地貌单元。

(三)简介 

在晚近地质时期,有显著的差异上升运动,大部分地区上升幅度不大,一部分上升很大,形成广大的高平原和横亘于高平原中的很显著的山脉。高平原海拔大多在1000米左右,其中也有较低的部分,如准噶尔盆地不少地域在250—500米之间。

三、青藏高寒区

(一)特点 

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风力大;植被为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森林很少,土层薄弱;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以畜牧业为主。

(二)范围 

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地貌单元,涉及青海、西藏两省区的全部和四川西部、甘肃西南部、新疆南部和云南西北部

(三)简介 

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划之一,处于我国地形的第一阶梯。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有地球的第三级之称,本区高原地势作用超过了纬度的影响。它与同纬度的黄河、长江中下游景观差别极大,表现为中、低纬度内独特的大面积高寒环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然区



按经济带划分

1.东部沿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18个省、区、市)。

2.中部内陆地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

3.西部边远地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9个省、区)。

(六)按行政区域划分:

1.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个省、市、区)。

2.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大连(4个省、市)。

3.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宁波、夏门、青岛(10个省、市)。

4.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深圳(7个省、市)。

5.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5个省、市)。

6.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5个省、区)。

三、适用范围

(一)国有资产年报数据,国有资产季度监测数据汇总、分析。

(二)清产核资数据汇总、分析。

(三)各省、区、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国有资产年报数据测算评价指标标准值。

按行政区域划分:
1、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个省、区、市)。
2、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大连(4个省、市)。
3、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宁波、厦门、青岛(10个省、市)。
4、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深圳(7个省、区、市)。
5、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5个省、区、市)。
6、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厦、新疆(5个省、区)。

中国经济区域划分
1 三大地带

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

中部地带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

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自治区。

2 八区域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总面积79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0696万。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历史上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多,如资源枯竭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等。

北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二市两省。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8127万。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在对外开放中成绩显著。

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3582万。这一地区现代化起步早,历史上对外经济联系密切,在改革开放的许多领域先行一步,人力资本丰富,发展优势明显。

南部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三省。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2019万。这一地区面临港、澳、台,海外社会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

黄河中游地区,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内蒙三省一区。总面积160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8863万。这一地区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处内陆,战略地位重要,对外开放不足,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总面积68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23085万。这一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良,人口稠密,对外开放程度低,产业转型压力大。

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三省一市一区。总面积134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24611万。这一地区地处偏远,土地贫瘠,贫困人口多,对南亚开放有着较好的条件。

大西北地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两省三区。总面积398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5800万。这一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市场狭小,向西开放有着一定的条件

鉴于目前关于中国区域的各种划分方法存在众多弊端,不便于深入分析地区差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的课题报告《中国(大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分析》提出了划分中国(大陆)区域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把中国分为八大区域,即东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南和大西北地区。报告指出,各地区在地域范围、人口规模和富裕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别。大西北地区地域最为宽阔,西南地区人口最为众多,东部沿海地区最为富庶。综合各特征,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实力、产业能力最强,市场前景最大,是中国21世纪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中国是一个大国,幅员广阔,陆上国土总面积960万平方千米,2001年,人口达12.8亿。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如2001年,上海市人均GDP高达37382元,而贵州省人均GDP只有2895元,两者相差10倍以上。因此,研究中国的区域问题,必须把中国分成若干不同的区域。
20世纪50年代,有关方面曾经将中国大陆分为沿海和内地;60年代,曾经将中国大陆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地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区域经济研究的活跃和深化,人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划分方法。主要有:
(1)三大地带。这一方法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但不同的时期,每个地带覆盖的地域范围不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三大地带覆盖的地域范围逐渐被确定了下来。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带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自治区。
(2)六大综合经济区。包括东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3)七大经济区。包括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
(4)九大经济区。这里有两种划分方法。第一种划法包括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黄河中游流域、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中游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等。第二种划法包括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北部内陆、东部沿海、东部内陆、中部内陆、南部沿海、西部内陆和西南内陆等。
(5)九个“大都市经济圈”。包括沈大(沈阳、大连)、京津冀(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石家庄)、济青(济南、青岛、烟台)、大上海(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宁波、杭州)、珠江三角洲(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吉黑(长春、哈尔滨)、湘鄂赣(武汉、长沙、南昌)、成渝(成都、重庆)等。
总的来看,目前中国区域的划分方法比较零乱。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官方比较接受的是“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法。
区域划分既要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方便区域发展问题的研究和区域政策的分析。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我们认为,为适应区域研究和区域政策分析之需要,中国区域的划分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空间上相互毗邻;(2)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结构相近;(3)经济发展水平接近;(5)经济上相互联系密切或面临相似的发展问题;(5)社会结构相仿;(6)区块规模适度;(7)适当考虑历史延续性;(8)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型;(9)便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政策分析。
对照以上原则,可以发现,前面提到的各种划分方法均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有的区块过大,不便于深入分析区域差别;有的没有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性,不便于搜集整理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数据;有的没有考虑历史延续性,提出的概念与常识不符;有的覆盖的区域不全,不是完整的区域划分。
根据以上原则,考虑到目前各种划法的种种弊端,我们将中国大陆划分为如下八大区域:
(1)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总面积79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0696万。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历史上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多,如资源枯竭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等。
(2)北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两市两省。总面积37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8127万。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在对外开放中成绩显著。
(3)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总面积21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3582万。这一地区现代化起步早,历史上对外经济联系密切,在改革开放的许多领域先行一步,人力资源丰富,发展优势明显。
(4)南部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三省。总面积33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2019万。这一地区面临港、澳、台,海外社会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
(5)黄河中游地区。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内蒙三省一区。总面积160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8863万。这一地区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处内陆,战略地位重要,对外开放不足,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6)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总面积68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23085万。这一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良,人口稠密,对外开放程度低,产业转型压力大。
(7)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三省一市一区。总面积134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24611万。这一地区地理位置偏远,土地贫瘠,贫困人口多,对南亚开放有着较好的条件。
(8)大西北地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两省三区。总面积398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5800万。这一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市场狭小,向西开放有着一定的条件。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是什么?
三大自然区(图4)①自然地理分界线 400mm年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东部季风区;3000米等高线:青藏高原\/东部季风区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青藏高原\/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青藏地区 地形 海拔较低(500米以下)平原、丘陵为主...

中国三大地理分区
中国根据气候和地貌的地区差异,可以划分为三大自然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之间的界线是气候界线和地形区界线。

中国分为哪几个气候区
中国三大自然区分别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它们的主要气候分别是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山地高原气候。东部季风区是指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的广大地区。本区背靠高原,面向海洋,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分...

全国分为三大自然区的内容是什么
雨水、融雪水补给人类活动:影响小,水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青藏高寒区地形地势:海拔高,有世界高大山地气候:高寒,风大,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温差大植被:荒漠、草原和高山草甸土壤:土层浅薄,多冻土水文:内流河,大河源头,湖泊众多,多为咸水湖人类活动:影响微弱,原始自然完整,畜牧业为主 ...

读图5“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图”,回答问题: 小题1:划分Ⅰ、Ⅱ、Ⅲ三 ...
小题1:A小题2:B小题3:B小题4:D 小题1:Ⅰ—东部季风区、Ⅱ—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Ⅲ—青藏高寒区。主要从三区域的气候和地貌划分的。选择A项。小题2:黄河起源于青藏高原,在第一阶段;经过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区,在第二阶段;下游经过华北平原,是第三阶段。选择B项。小题3:RS广泛应用于...

中国三大自然区区域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包括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自然区是由于自然条件的空间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区域共轭性,以及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地球表面形成一系列等级高低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相对一致的区域。1. 东部季风区是指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

中国三大地理分区
1. 中国根据气候和地貌的地区差异,被划分为三大自然区,分别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2. 这些自然区之间的分界线,主要是气候界限和地形区域界限。

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原区 三大自然区分界线 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400mm年等降水量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3、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3000m等高线 麻烦采纳,谢谢!

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
1、依据是地貌和气候。2、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包括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3、三大自然区分界线:(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400mm年等降水量线。(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3)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3000m等高线。

高中地理:我国到底有哪几种地理分区?另附三个经济地带相关考点_百度...
我国的地理疆域丰富多样,根据气候、地貌和人文因素,我们将其划分为三大自然区和四大地理区域,同时还有深刻的经济地带划分。让我们逐一揭开这些区域的秘密。三大自然区:自然景观的地域划分我国的自然区划基于综合自然条件,可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这三大区域以4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8862297999: 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
甫响硫酸:[答案]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原区 三大自然区分界线 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400mm年等降水量线.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3、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3000m等高线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8862297999: 我国划分三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 -
甫响硫酸: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青2113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1)以降水为主导因素,把我国划分成东部季风区5261和非4102季风区. (2)以地势为主导因素,把我国的西部非季风区又划分成青藏高寒区、西1653北干旱半干区.因此:地势地貌是一定要选的,而气候又包括降水和热量,当题目中没有明内确说明是降水时,就只能选气候啦!所容以就选C 啰!!如果还是不懂的话,再问我吧!希望能帮到你哈!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8862297999: 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图).据此完成1~3题. 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两大主要指标是() -
甫响硫酸:[选项] A. 气候、水文 B. 生物、土壤 C. 地貌、气候 D. 地貌、生物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8862297999: 如何划分三大自然区 -
甫响硫酸: 三大自然区分界线 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400mm年等降水量线.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3、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3000m等高线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8862297999: 请问,中国的自然区大致分几类啊?请问,中国的自然区大致分几类啊?划分的标准是什么呢? -
甫响硫酸: 中国一共三大自然区.1青藏高寒区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3东部季风区. 采纳哦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8862297999: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三大自然区(如图).据此完成1~5题.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是() -
甫响硫酸:[选项] A. 气候、地形 B. 土壤、植被 C. 经济、文化 D. 民族、宗教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8862297999: 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指标 -
甫响硫酸: 降水量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8862297999: 综合地貌、气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 -
甫响硫酸:[答案]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8862297999: 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1.热量带 2.干湿区 3.我国三大自然区 4.文化区 -
甫响硫酸:[答案] AB A:热量 B:降水 C:考虑热量、降水、植被等多种因素 D:考虑有关文化的各种因素(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8862297999: 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①热量带 ②干湿区 ③我国三大自然区 ④文化区. -
甫响硫酸:[选项]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