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作者&投稿:第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理解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什么是“有我”?
在文艺作品中带入作者的感情,让读者真切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内容。说简单点,你在描写景物或者事情的时候,必然带有自己的态度,这种态度通过作品传达了出来,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就是“有我”。
什么是诗词的“有我”?诗词的“有我”、“无我”之说,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曾经做过阐叙: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这话不难理解。“有我”,即是“以我观物”,诗人所写的情境都是诗人看到的东西,所以所代表的都是诗人本身的内心想法。比如我们看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之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我们在读到这首诗的时候,能感觉到杜甫的状态吗?他当时托庇于成都地方大员严武,衣食无忧,算是他颠沛流离一生中最安稳的时刻。人一旦没了生存压力,他也暂时不忧国忧民了。“黄四娘家花满蹊”,起句如此轻佻,你能想象得到他像个浪荡公子的状态吗?这些景色,这些“戏蝶”、“娇莺”的词汇组合出来的意象确切地反映了他当时的心态。
再看一首写春景的诗,袁枚的《题桃树》:
二月春归风雨天 ,碧桃花下感流年 。
残红尚有三千树 ,不及初开一朵鲜。
都是春天,都是花下,为何这首诗却给人一种悲伤的感觉?“残红”、“不及”这些词汇的组合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追悔不及的心情。
同样的景色,写出不一样的味道,这就是因为“有我”。
我这是随意找了两首诗,其实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大家肯定能找到更合适的。

如何在诗词中体现“有我”?
作为一个写诗的人,感情充沛、细腻简直就是必备条件。当你为景色和事情感动,觉得有话要说,不吐不快的时候,就可以写诗了。
那么这个时候,找准感动你自己的点,用最合适的词汇精准地表达出来。
如果自己都不能感动,肯定不能感动读者了。
你的感情准确无误地传达到了读者脑海里,并且打动了读者,你的诗词,就“有我”了。
其实,这个“有我”的“我”只是你心中的感情罢了。
什么是无我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以物观物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将作者本身物化,诗里面即便有描写诗人活动的句子,看起来却是不相关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有点类似于“上帝视角”,诗作里面的人物与我不再相干,他做了什么,传达了什么意境,都是物化的行为。这种视角有天生的超然感觉,我们在田园诗派,隐逸诗派以及僧道诗词常见这种境界。

最典型的就是陶渊明和王维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好像在看一幅画卷,诗人在南山东篱下悠然采菊,我们感受到的是整个画面带来的恬静,悠闲,而不是诗人这个人物本身的行为带来的情绪波动。
又如王维的《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为什么王维的诗给人一种空灵、冷寂的感觉?我们称他为诗佛,就是来源于读他的诗,会得到这种独特的超然物外的感受。这种超然物外,超越了已经物化的诗人自己。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这里是谁在独坐,谁在弹琴,谁在长啸?可能是诗人,也更有可能不是诗人。整首诗就是一副挂在墙上的画,即便是诗人在弹琴复长啸,也只是这幅山水画中的一个人物而已。

这就是“以物观物”的写法,达到了“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效果。
无我,其实就是没有自己。
如何达到“无我”
诗词作为感情抒发的文艺作品,“有我”是很普遍的境界,诗词本身的好坏,包括其他文学作品,要感人至深,都需要感情进行传递,让读者产生通感而共鸣,这是一部好作品,一首好诗的基本条件。
所以说,“有我”相对来说是容易体现出来的,做不到“有我“,难说是好诗。
而要达到“无我之境”,则需要超然的心态,跳出自己营造的诗的意境,让自己高于自己的作品世界,从内心俯视自己。
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完全由读者自己来感受阅读当时的感觉,诗人本身形象只是一个道具,隐藏在这种“无我”之境下的感情更加含蓄、委婉,但是也就更加隽永。
这不光是写作手法的问题,更是心境问题。
所以王国维又说: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非诗词豪杰不能为之啊。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过的。

原文是“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过’、‘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还有“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有我”、“无我”主要是从主体的情感状态表达的显隐来区分的,“有我之境”中主体的情感状态调动得较为充分,表达得也比较情绪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渲染意味,所以一般呈现为“宏壮”的境界。

而“无我之境”则主体的情感表达得较为深曲,心态较为平和,所以一般呈现为“优美”的境界。   

“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区别,仅仅是一种形而上学意义的一分为二哲学辩证法思维的体现,是古典哲学“阴”、“阳”范畴的衍化,因此在此意义上并无高下之分,属于一种初级形态的哲学辩证法思维,而不是古今中外以三段论为基本特征的“否定之否定”的哲学辩证法。

王国维对“无我之境”评价较高而有所偏爱,典型地体现了其“境界”说总结过去而不能面向未来的保守特征,因此“境界”说是古代意境理论的集大成,它对于古代文学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对于文学未来发展的路向启示则有所不足,在审美理想上已经落后于以陈独秀、鲁迅为代表的崇尚“崇高”伟美的美学思想和境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现当代文学的多元丰富发展,即证明了这一点。


什么是“有我”?

在文艺作品中带入作者的感情,让读者真切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内容。说简单点,你在描写景物或者事情的时候,必然带有自己的态度,这种态度通过作品传达了出来,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就是“有我”。

什么是诗词的“有我”?诗词的“有我”、“无我”之说,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曾经做过阐叙: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这话不难理解。“有我”,即是“以我观物”,诗人所写的情境都是诗人看到的东西,所以所代表的都是诗人本身的内心想法。比如我们看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之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我们在读到这首诗的时候,能感觉到杜甫的状态吗?他当时托庇于成都地方大员严武,衣食无忧,算是他颠沛流离一生中最安稳的时刻。人一旦没了生存压力,他也暂时不忧国忧民了。“黄四娘家花满蹊”,起句如此轻佻,你能想象得到他像个浪荡公子的状态吗?这些景色,这些“戏蝶”、“娇莺”的词汇组合出来的意象确切地反映了他当时的心态。

再看一首写春景的诗,袁枚的《题桃树》:

二月春归风雨天 ,碧桃花下感流年 。

残红尚有三千树 ,不及初开一朵鲜。

都是春天,都是花下,为何这首诗却给人一种悲伤的感觉?“残红”、“不及”这些词汇的组合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追悔不及的心情。

同样的景色,写出不一样的味道,这就是因为“有我”。

我这是随意找了两首诗,其实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大家肯定能找到更合适的。


如何在诗词中体现“有我”?

作为一个写诗的人,感情充沛、细腻简直就是必备条件。当你为景色和事情感动,觉得有话要说,不吐不快的时候,就可以写诗了。

那么这个时候,找准感动你自己的点,用最合适的词汇精准地表达出来。

如果自己都不能感动,肯定不能感动读者了。

你的感情准确无误地传达到了读者脑海里,并且打动了读者,你的诗词,就“有我”了。

其实,这个“有我”的“我”只是你心中的感情罢了。

什么是无我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以物观物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将作者本身物化,诗里面即便有描写诗人活动的句子,看起来却是不相关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有点类似于“上帝视角”,诗作里面的人物与我不再相干,他做了什么,传达了什么意境,都是物化的行为。这种视角有天生的超然感觉,我们在田园诗派,隐逸诗派以及僧道诗词常见这种境界。


最典型的就是陶渊明和王维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好像在看一幅画卷,诗人在南山东篱下悠然采菊,我们感受到的是整个画面带来的恬静,悠闲,而不是诗人这个人物本身的行为带来的情绪波动。

又如王维的《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为什么王维的诗给人一种空灵、冷寂的感觉?我们称他为诗佛,就是来源于读他的诗,会得到这种独特的超然物外的感受。这种超然物外,超越了已经物化的诗人自己。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这里是谁在独坐,谁在弹琴,谁在长啸?可能是诗人,也更有可能不是诗人。整首诗就是一副挂在墙上的画,即便是诗人在弹琴复长啸,也只是这幅山水画中的一个人物而已。

这就是“以物观物”的写法,达到了“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效果。

无我,其实就是没有自己。

如何达到“无我”

诗词作为感情抒发的文艺作品,“有我”是很普遍的境界,诗词本身的好坏,包括其他文学作品,要感人至深,都需要感情进行传递,让读者产生通感而共鸣,这是一部好作品,一首好诗的基本条件。

所以说,“有我”相对来说是容易体现出来的,做不到“有我“,难说是好诗。

而要达到“无我之境”,则需要超然的心态,跳出自己营造的诗的意境,让自己高于自己的作品世界,从内心俯视自己。

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完全由读者自己来感受阅读当时的感觉,诗人本身形象只是一个道具,隐藏在这种“无我”之境下的感情更加含蓄、委婉,但是也就更加隽永。

这不光是写作手法的问题,更是心境问题。

所以王国维又说: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非诗词豪杰不能为之啊。




所谓“有我之境”,就是在作品中体现出较为浓厚的作者的主观色彩的这样一种艺术境界,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而“无我之境”,就是在作品中作者的主观色彩较为隐晦,创作主体和客体完美地统一、融汇在作品里的这样一种艺术境界,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的.
原文是“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过’、‘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还有“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有我”、“无我”主要是从主体的情感状态表达的显隐来区分的,“有我之境”中主体的情感状态调动得较为充分,表达得也比较情绪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渲染意味,所以一般呈现为“宏壮”的境界。
而“无我之境”则主体的情感表达得较为深曲,心态较为平和,所以一般呈现为“优美”的境界。“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区别,仅仅是一种形而上学意义的一分为二哲学辩证法思维的体现,是古典哲学“阴”、“阳”范畴的衍化,因此在此意义上并无高下之分,属于一种初级形态的哲学辩证法思维,而不是古今中外以三段论为基本特征的“否定之否定”的哲学辩证法。

中国古代诗词当中,我境界和有我境界。是指的心情几多三水。表现出自己的存在和诠释大自然的赞赏。


古代诗歌鉴赏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回答?
如“武陵人”、“廉颇老矣衫司马”、“豆蔻词工”、“封狼居胥”等。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常用” “柳”“月”“长亭”等意象,述愁写恨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表达志向气节常用“菊”“兰”等意象。掌握古典含义,把握惯用意象,可以找准理解诗词的切入。

谈论中国古代诗歌语言
三怎样鉴赏评价古代诗歌的语言 1.注意调整句序、词序 古诗讲究平仄、对仗、押韵,有时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词序和语序要发生变化,这给阅读理解带来了麻烦。在阅读时,如果对这些变化了的词、句作些句法分析,进行调整,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比如苏轼《浣溪沙》中的“簌簌...

如何鉴赏古诗词和说明文
若缺失了这一部分知识,对诗词的理解和答题就会形成障碍。因此,适当对这一部分进行复习还是很有必要的。 关于诗歌文体知识 xRf中国绿色语文网——为师生搭建绿色的语文知识平台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诗的体式上分,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古风、楚辞、...

谈谈古典诗词的哲理意蕴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诗揭示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原理。学习书本知识固然十分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再如李贺在诗中说: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

一、谈谈你对阅读古代诗歌(包括词)的意义的看法以及你的阅读经验。_百...
而近体诗更是内容各异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等,阅读这些,可以脱离一个高速流转、不断更新的时代,沉淀在文化的底蕴之中,脱离”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颜如玉”肤浅,阅读古代诗歌是适用的,阅读古代诗歌也是美好的,它是一种极健康的...

诗词歌赋是什么意思???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古典诗词对华夏子孙有什么样的意义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八)
“长安”是汉、唐故都,因此在宋以后的诗词里,它常常是“京城”的代名词。若用此义,则“长安路”便指“通往京城的道路”。具体到陆游这首词,当指“临安路”,夏承焘、吴熊和先生的理解是比较准确的。宋张孝祥《点绛唇·饯刘恭父》词曰:“斾霞行卷,无复长安远。”丘崈《夜行船·和成都王漕巽泽》词曰:“飞舄...

如何读懂古诗词 徐子曰
分清对仗种类,可以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另外,根据律诗上下句词性相对、结构相同的形式特点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句的意思。(二)细读,反复品读正文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钱钟书用“闪电战”来形容古诗鉴赏。而其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因此,读诗时千万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边...

如何欣赏诗歌
我们欣赏古典诗词就要欣赏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从领略、把握诗词的意境入手,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诗词那种深邃的、优美的境界,那种优美的艺术魅力。意境美是中国古代诗歌所追求的最高的艺术标准,也是欣赏诗歌首先应当注意的。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第二个切入点,应该是语言美。因为中国古典诗词也是语言的艺术,是最...

永靖县13467806603: 人间词话 结合具体诗词作品,谈谈对王国维“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认识 -
晁钩复方: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并作了简略说明,他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过“.“可堪孤馆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永靖县13467806603: 什么是“有我”和“无我”的含义.从《人间词话》中分析. -
晁钩复方: 浅谈静安先生“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这个贴子最后由阿凡提在 2003/08/12 08:31pm 编辑]观静安先生于其审美静观、所标举之“境界”说及所提“以我观物”、“以物观物” 之概论,最早见于其《孔子之美育主义》(1) . 美之为物,...

永靖县13467806603: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说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怎么理解 -
晁钩复方: 如文: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称有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则称之为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

永靖县13467806603: 在诗文的意境中,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如何区分. -
晁钩复方: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过的.原文是“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过'、'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

永靖县13467806603: 如何理解《人间词话》的 “物我需两忘”章节? -
晁钩复方: (以下都是我觉得) 有我之境就是以我写物,把自己的感情加到景物中去.王国维举的两个例子,一个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一个是“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都是以自己的感情,透过作者的眼睛,泪眼问花,...

永靖县13467806603: 结合具体诗词作品,请你谈谈对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认识 -
晁钩复方: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有也好,无也罢 终是要落叶归根,随风逝去 那么,有之境 无之境 我认为便没了什么分别

永靖县13467806603: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是怎样形成的,袁行的认识 -
晁钩复方: 1、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意向、景物构造的情境,形成的含有情语在内的文章意境,这是中国独有的文学概念!可以参看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另:古人作诗,十分重视意境.所谓意境,就是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就是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

永靖县13467806603: 诗歌中有哪些意境? -
晁钩复方: 关于意境的分类,理论上尚待深入.中国古代文论为我们提供了两种分类方法.(1) 刘熙载分类法第一种是清朝刘熙载从意境的审美风格上提出的分类方法.他说:花鸟缠绵,云雷奋发,弦泉幽咽,雪月空明...

永靖县13467806603: 对于一些古诗意境的理解.
晁钩复方: 意境论的形成和意境的界说意境论的形成(意境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其源头可上溯至《庄子》;后来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中首先用境的概念评论嵇康和阮籍的诗;盛唐之后,意境论开始全面形成;最终,王国维总其成,他的《人间词话》可以说是我国意境论的集大成.)意境的界说(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永靖县13467806603: 做诗歌鉴赏题有什么方法? -
晁钩复方: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一) 一、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对本考点提出了两点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能力层级是E. 二、考查方式 诗歌鉴赏采用主观题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